电磁兼容要

合集下载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电磁兼容性测试是指在电子产品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对其电磁辐射与电磁抗干扰特性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该测试旨在确保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不对周围设备和人员产生干扰或危害。

下面将为您介绍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

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主要包括预测试准备、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执行与数据分析、结果评估以及报告撰写等环节。

首先,预测试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定位被测试产品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准备测试设备与设施,搜集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等。

在此阶段,需要了解产品的电磁特性和设计,以及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可能遇到的电磁干扰源和辐射环境,为后续的测试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接下来是试验方案设计环节,根据预测试准备得到的信息,制定出合适的测试方案,包括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测试参数的设定等。

测试方案应符合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和法规要求,例如IEC 61000系列标准、MIL-STD-461等。

同时,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评估和控制,确保测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然后是试验执行与数据分析环节,按照测试方案执行相应的测试,包括辐射发射测试、电磁抗干扰测试等。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测试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数据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包括电磁辐射水平、频率范围、辐射模式、电磁抗干扰能力等。

接着是结果评估环节,根据测试数据和相关标准要求,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

结果评估包括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以及评估产品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调试,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最后是报告撰写阶段,将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评估结论等整理成报告,供相关部门和客户参考。

报告应包括测试方案、测试数据、评估结论和建议等内容,以便后续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改进。

以上是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流程与标准要求。

通过合理的测试流程和遵守相关的标准要求,可以确保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和干扰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EMC系列课程】01-电磁兼容三要素及耦合途径

【EMC系列课程】01-电磁兼容三要素及耦合途径

2. 电磁干扰源及其特征
Q:干扰源为何会产生电磁干扰?


电磁 场
安培:电
法拉第:磁
麦克斯韦:电磁场
变化的电压电流产生交变的磁场,可以产生EMI问题; 交变的电磁场,又容易在闭合回路由于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应电压与电流,又带来EMS抗扰度问题;
电磁干扰举例1:
从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假如回路1变化的电流I,产生一个变化的电磁场,它会对外辐射,产生辐射干扰,如果这个变化的 电磁场,又恰好穿过了回路1周边的其他闭合回路,那么,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穿过回路2,在回路2产 生感应电动势,则回路1就对回路2产生了干扰。
如果,电路1的电压是不变的,那么,电容隔直,也起不到耦合的作用,此时,也不存在电路1对电路2的电磁干扰。(注: 此时虽然不存在电磁干扰,但若电路1电压很高,则有可能会产生电场的干扰影响);
二、电磁干扰耦合途径
1. 耦合途径分类
总结: ① 电磁干扰耦合途径,分为两类:传导耦合、辐射耦合。从上图可以看出,任何产品,任何干扰,耦合途径都
电磁干扰举例2:
从电路的角度分析,比如上面的图,电路1和电路2,两个电路之间有分布电容,在这里,我们假设电路1是强干扰的电路, 电路2是敏感的电路,电路1在工作的时候,它的导线上面会有一个电压,这个电压如果是交变的,那么,根据电容隔直 通交的特性,电路1的干扰就会通过分布电容,传递到电路2上,那么,电路1就对电路2产生了干扰;
电磁兼容(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电磁干扰和抗干扰 的问题。其定义为“设备和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 能力”。

电磁兼容 环境 电磁环境的描述和分类

电磁兼容 环境 电磁环境的描述和分类

电磁兼容环境电磁环境的描述和分类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在电磁环境中,各种电子设备能够在不互相干扰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的能力。

电磁环境是指设备所处的电磁场环境。

本文将对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进行描述和分类。

一、电磁兼容的描述电磁兼容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产生或受到干扰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各种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

电磁兼容性的研究旨在解决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确保设备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电磁兼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抗干扰性和抗辐射性。

抗干扰性主要研究电子设备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即设备在电磁环境中受到外界干扰时仍能正常工作;抗辐射性主要研究电子设备对外界辐射的抵抗能力,即设备在电磁环境中产生的辐射对周围设备和环境的影响。

二、电磁环境的分类电磁环境按照频率范围可以分为低频电磁环境、射频电磁环境和微波电磁环境。

1. 低频电磁环境低频电磁环境主要包括50Hz电力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

在低频电磁环境中,主要的干扰源是电力线和电力设备。

电力线上的电流会产生磁场,而电力设备本身也会产生电磁辐射。

低频电磁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2. 射频电磁环境射频电磁环境主要包括30kHz至300GHz范围内的电磁场。

在射频电磁环境中,主要的干扰源是无线通信设备和雷达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手机、电视、无线局域网等,而雷达设备主要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射频电磁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和雷达设备对周围设备和环境的干扰问题上。

3. 微波电磁环境微波电磁环境主要包括300MHz至300GHz范围内的电磁场。

在微波电磁环境中,主要的干扰源是微波炉、手机基站和卫星通信设备。

微波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而手机基站和卫星通信设备则是无线通信的关键设施。

微波电磁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电工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

电工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

电工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在几十年以前, 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一些工业发达的先进国家,发现许多电子产品在正常工作时,经常出现不正常的工作状态, 严重时会被损坏无法继续工作。

他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发现电子产品在其工作的环境中,要受到环境中电磁场的作用,电磁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电磁骚扰源,这些电磁骚扰源要影响到在其环境中电子产品的正常工作,甚至会损坏电子产品。

他们对电磁骚扰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已经探索出许多减少电磁骚扰强度和解决电子产品的正常工作措施。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简称EMC)。

电磁兼容(EMC)最浅显的解释是“在电磁环境中共存的能力”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中有关电磁兼容的名词术语中给出了它的定义为:“电磁兼容是设备和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的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根椐IEC给出的定义我们可以用一种通俗说法:EMC就是研究设备或系统的电磁骚扰和抗扰度的问题,也就是说所有的电子设备既不要成为一个电磁骚扰源,对周围的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又要能承受周围电磁环境中从各种途径传输的各种电磁骚扰,而保证自身设备的正常工作。

当今的时代己进入电子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采用高集成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的数字电路和应用计算机技术,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新型电子设备,进入科研、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电工行业中, 许多新产品也广泛采用了这些高集成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的数字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等,形成了新一代的智能电器;在企业生产过程和自动化控制中,也广泛使用微型计算机和工业控制计算机。

在日常工作中, 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已成为人类生活必需品;这些影响和危害就是电磁兼容研究的两类问题。

这些新型电工产品在运行的过程中以各种形式传输电磁能量,电磁能量如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就是电磁骚扰,即形成了“电磁骚扰源” 。

电磁兼容性(EMC)简介电磁兼容是研究电磁干扰的学科

电磁兼容性(EMC)简介电磁兼容是研究电磁干扰的学科

电磁兼容性(EMC)简介电磁兼容是研究电磁干扰的学科。

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的现象同时被发现,1981年英国科学家发表“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始。

19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干扰问题的研究开始走向工程化和产业化。

虽然电磁干扰问题由来已久,但电磁兼容这个新的综合性学科确是近代形成的。

40年代提出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缩写为EMC)概念,是电磁干扰问题由单纯的排除干扰逐步发展成为从理论上、技术上全面控制用电设备在其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能力保证的系统工程。

70年代以来,电磁兼容技术逐渐成为非常活跃的学科领域之一。

8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前苏联、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在电磁兼容研究和应用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

建立了相应的电磁兼容标准和规范,电磁兼容设计成为民用电子设备和军用武器装备研制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和步骤。

电磁兼容性成为产品可靠性保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电磁兼容性工程以事后检测处理发展到预先分析评估、预先检验、预先设计。

在我国电磁兼容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之后才组织系统地研究并制定国家级和行业级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的形迅速发展,在航空、航天、通信、电子等部门,电磁兼容技术受到格外重视。

电磁兼容性的定义由于电磁干扰源的大量普遍曾在,电磁干扰现象经常发生。

如果在一个系统中各种用电设备能和谐正常工作而不致相互发生电磁干扰造成性能改变和遭受损坏,人们就满意的称这个系统中的用电设备是相互兼容的。

但是随着用电设备功能的多样化、结构的复杂化、功率加大和频率提高,同时它们的灵敏度已越来越高,这种相互包容兼顾、各显其能的状态很难获得。

为了使系统达到电磁兼容,必须以系统的电磁环境为依据,要求每个用电设备不产生超过一定限度的电磁发射,同时又要求它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电子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考虑因素

电子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考虑因素

电子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考虑因素电子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是一项关键工作,它涉及到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以及是否会对周围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在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设备辐射电磁波的峰值功率: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会对周围的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为了确保设备的电磁辐射不会超过规定的限值,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优化电路布局、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等,以降低辐射功率。

2. 设备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不同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不同,因此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确保设备的辐射频率范围符合规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设备的辐射频率越高,对周围设备的干扰越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并采取相应的辐射抑制措施。

3. 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设备在工作时会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以确保设备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

为了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屏蔽、优化电路设计等。

4. 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在设计多个设备组成的系统时,需要考虑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这包括设备之间的电磁耦合、信号交叉等。

为了减少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可以采取一些隔离措施,如增加屏蔽、优化信号线路布局等。

5. 设备的接地系统设计:设备的接地系统设计对于提高电磁兼容性非常重要。

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在设计接地系统时,需要考虑接地线路的走向、接地电位的连接等方面。

电磁兼容性的设计步骤如下:1. 分析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确定电磁辐射源和受到干扰的敏感部分。

2. 根据设备的工作频率,选择合适的辐射抑制措施,如屏蔽材料、滤波器等。

3. 优化电路布局,避免信号线路交叉,减少电磁耦合。

4. 设计合适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接地良好,有效降低电磁干扰。

5. 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包括辐射测试和抗干扰测试,检验设备是否符合规定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电磁兼容三要素和电磁干扰标准

电磁兼容三要素和电磁干扰标准

电磁兼容三要素和电磁干扰标准电磁兼容三要素和电磁干扰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磁兼容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电磁兼容三要素以及电磁干扰标准。

一、电磁兼容三要素1. 电磁兼容性的概念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互不干扰,同时也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电磁干扰(EMI)、电磁兼容(EMC)和电磁脆弱性。

2. 电磁干扰(EMI)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之间或者电子设备与电磁环境之间相互产生的电磁能量的干扰。

电磁干扰的发生会影响设备正常的工作,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减小或屏蔽这种干扰。

3. 电磁兼容(EMC)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能够相互协调工作,不产生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性的设计需要在设备设计的早期阶段考虑,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电子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工作正常。

4. 电磁脆弱性电磁脆弱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

了解电磁兼容性的三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更好地设计和使用设备,减小电磁干扰对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

二、电磁干扰标准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一个制定国际标准的组织,其制定的电磁兼容性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

IEC标准涉及到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电磁干扰限值等内容,帮助设备制造商和使用者了解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性能。

2.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标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制定的电磁干扰标准主要用于美国国内的电子设备,其标准内容与IEC标准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标准之一。

3. 中国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对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标准也有相应的制定,帮助中国国内的设备制造商和使用者了解国内外的标准差异,更好地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评估。

电磁兼容性及EMC指令标准规定、要求与测试方法

电磁兼容性及EMC指令标准规定、要求与测试方法

电磁兼容性及EMC指令标准规定、要求与测试方法一、EMC电磁兼容定义:1、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2、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①、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②、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3、MC包括EMI(电磁干扰)及EMS(电磁耐受性)两部分,所谓EMI电磁干扰,乃为机器本身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不利于其它系统的电磁噪声;而EMS乃指机器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不受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的能力。

4、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各种电气或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复杂的共同空间中,以规定的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的正常工作能力。

也称电磁兼容性。

它的含义包括电子系统或设备之间在电磁环境中的相互兼顾。

电子系统或设备在自然界电磁环境中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

若再扩展到电磁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则又可把电磁兼容学科内容称作环境电磁学。

二、电磁兼容EMC指令概述:1、EMC指令是欧洲联盟制定的一项法规,全称为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指令,编号为2014/30/EU。

该指令的目的是确保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气和电子设备能够满足特定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从而减少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2、EMC指令适用于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当产品带电存在电磁干扰或抗干扰要求时,需要进行EMC认证并遵守EMC指令。

三、常见的EMC电磁兼容标准:1、电磁辐射测量及测试标准:①、EN 55032:对于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辐射要求。

②、EN 55011:对于家用电器、信息技术设备和电信设备的辐射要求。

2、电磁感应测量及测试标准:①、EN 55024:对于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电磁感应抗扰度要求。

电磁兼容标准要求和设计基本原则

电磁兼容标准要求和设计基本原则
可见,干扰源和敏感源是相对而言的,必须站在系统的角度,全面地 看待问题。
1、电磁兼容概述
EMC学科形成历史
EMC技术是从研究干扰、认识干扰、对抗干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 开始了世界性有组织研究。 1881年第一篇“论无线电干扰”文章发表; 1887年伯林电气协会成立了干扰问题研究委员会; 1904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 1934年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成立。
1、电磁兼容概述 人们在长期对干扰问题的研究中,从理论上认识了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明确了电磁干扰性质及其物理、数学模型,逐渐完善了干扰传输及耦合计 算方法,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抑制干扰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EMC技术的发展。战后EMC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广泛 应用。EMC作为电子学的一个分支,新的学科EMC形成了。 我国是七十年代中、后期,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时,大量的集成电路、半导 体器件、可控硅应用在自控制系统工程中,基层单位广大技术人员有所认 识干扰、抗干扰。 我国《安全与电磁兼容》1989年创刊。 我国军用电磁兼容标准GJB151A-97、GJB152A-97,于当年底开始实施。
EMC控制(抑制)技术:屏蔽、滤波、接地、隔离、平衡传输。 看起来这个事情很简单,但人们却要不停的去研究这个问题,说明了这
个问题的复杂性。
1、电磁兼容概述
举例,当研究交换机的干扰问题时,交换机是干扰源,耦合通道为空 气以及各种电缆,与交换机在同一个环境中的其他电子设备就是敏感 源。反过来当研究交换机的敏感度(即抗干扰能力)时,交换机变成 了敏感源,与交换机在同一个环境的其他电子设备变成了潜在的干扰 源。
1、电磁兼容概述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
1、电磁兼容概述

EMC基础知识介绍:电磁兼容三要素

EMC基础知识介绍:电磁兼容三要素

EMC基础知识介绍:电磁兼容三要素各位EMC同仁,小编长期混迹于SI/PI领域,初入EMC,请多多指教!本系列顺着小编的EMC成长轨迹,给大家推荐几篇入门级文章,涵盖EMC基础知识、测试、设计等,均是业内广为流传的呕心之作,请各位品鉴!本期主题为EMC基础知识介绍。

一.电磁兼容概念IEC 60050(161)同等于GB/T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对电磁兼容EMC所下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分系统、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级的一门科学。

电磁兼容包含以下两部分。

1. 电磁干扰EMI (Elce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干扰其它产品产品的特性。

(1)传导发射Conducted Emission指通过一个或多个导体(如: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或其他金属体)传播电磁噪声能量的过程。

从广义上说,传导发射还包括不同设备、不同电路使用公共地线或公共电源线所产生的公共阻抗耦合。

(2)辐射发射Radiated Emission指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电磁噪声能量的过程。

辐射发射有时也将感应现象包括在内。

具体包括静电耦合、磁场耦合以及电磁耦合。

2.电磁敏感度EMS (Elce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遭受其它产品干扰的特性。

(1)传导敏感度Conducted Susceptibility对造成设备、分系统、系统性能劣化或不希望有的响应所需的传导干扰电平的度量。

(2)辐射敏感度Radiated Susceptibility对造成设备、分系统、系统性能劣化或不希望有的响应所需的辐射干扰电平的度量。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大全!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大全!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大全!本文对电磁兼容标准进行一个汇总,包括LED照明、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通信设备、医疗设备以及低压电器相关的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

1、LED照明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 15/GB 17743:《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EC 61547/GB T 18595:《一般照明用设备的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IEC 61000-3-2/GB 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IEC 61000-3-3/GB 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62493/GB T31275:《照明设备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评价》2、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主要依据GB T 18487.1-2015:《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 T 18487.2-2001:《一般照明用设备的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GB 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2-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NB/T 33001-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NB/T 33002-2010:《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要求》NB/T 33008.1-2013:《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一部分:非车载充电机》QC/T 895-2011:《电动汽车用传导车载充电机》3、车载电子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 25、GB/T 1865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SO11452-1/-2/-3/-4/-5/-7/-8/-9/-10/-11:《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GB/T 17619:《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ISO7637-1/-2/-3 、GB/T 21437.1/.2/.3:《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ISO10605、 GB/T 19951:《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ISO16750-2、GB/T 28046.2:《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2部分电气负荷》ISO21848:《道路车辆42V供电电压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电气负荷》4、医疗设备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 11/EN 55011/GB 4824:《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IEC 60601-1-2/YY 0505:《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IEC 61326-1/GB T18268.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 61326-2-6/GB T18268.26:《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诊断(IVD)设备》IEC 61000-3-2/GB 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IEC 61000-3-3/GB 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5、家用电器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 14-1/GB 4343.1:《家用电气、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1部分:发射》CISPR 14-2/GB 4343.2:《家用电气、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IEC 61000-3-2/GB 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IEC 61000-3-3/GB 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6、通信设备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 22/EN 55022/GB 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4/GB/T 1761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7、低压电器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11/GB 4824:《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IEC 60947-1/GB 10408.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C 60947-2/GB 10408.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IEC 60947-3/GB 10408.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以及熔断器组合电器》IEC 60947-4/GB 10408.4:《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1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含电动机保护器)》IEC 60947-5/GB 10408.5:《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1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IEC 60947-6/GB 10408.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2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交流半导体电动机控制器和起动器(含软起动器)》IEC 60947-10/GB 10408.10:《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2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接近开关》。

EMC电磁兼容指令(2014-30-EU)要求、标准、规定、规范与评定程序

EMC电磁兼容指令(2014-30-EU)要求、标准、规定、规范与评定程序

EMC电磁兼容指令(2014-30-EU)要求、标准、规定、规范与评定程序一、电磁兼容EMC指令概述:1、EMC指令是欧洲联盟制定的一项法规,全称为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指令,编号为2014/30/EU。

该指令的目的是确保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气和电子设备能够满足特定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从而减少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2、EMC指令适用于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当产品带电存在电磁干扰或抗干扰要求时,需要进行EMC认证并遵守EMC指令。

3、电磁兼容性(EMC)2014/30/EU指令对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市场准入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确保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该指令维护了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能稳定。

企业和相关行业须遵守该指令,以确保设备符合要求并获得欧盟市场准入。

二、EMC指令2014/30/EU的定义和目的:1、EMC指令2014/30/EU于2016年4月20日生效,并与新立法框架保持一致。

该指令确保投放到欧盟市场的所有电气和电子设备均符合所允许的足够水平的电磁兼容性。

在这方面,电气产品不应产生任何电磁干扰或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EMC的目的是控制电气设备互连或彼此靠近时出现的所有副作用。

例如,电视机,收音机,电源线和其他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干扰。

此外,该指令限制了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以使此类设备在按预期使用时不会干扰其他设备的活动,例如无线电或电信。

2、EMC指令主要目标:在欧盟市场投放的所有电气和电子设备(无论是固定装置还是固定装置),在正确安装,维护和使用以达到其预期目的时,都必须符合该指令的要求;所有固定安装都必须具有良好工程实践的特征。

三、EMC指令2014/30/EU的范围:1、新的EMC指令2014/30/EU具有与2004/108/EC的旧EMC指令相同的范围,涵盖了广泛的设备,包括电气和电子设备,系统和装置(定义为设备或固定装置)。

在这方面,重要的是要指定设备和固定装置的含义。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电磁兼容设计是指在不影响电子设备性能的前提下,使设备之间不会发生电磁干扰或电磁辐射,也不会被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所影响。

下面是10条关于电磁兼容设计方法:1.设计稳定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的稳定性对于电磁兼容非常重要,因为不稳定的电源电路会产生一些电磁噪声和其他干扰信号。

在进行电源电路设计时,应该使用合适的滤波器和稳压器来保证电路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电磁干扰。

2.选择合适的布线和接地方案布线和接地方案是电磁兼容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设备之间相互干扰的程度。

在选择布线和接地方案时,应该避免使用长而不必要的导线,以及过于复杂的接地方案。

相反,应采用简单的布线和接地方案,以减少可能的电磁干扰。

3.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在一些需要避免电磁辐射或电磁干扰的设备中,应该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来保护电路。

对于一些高频电路,应该使用铜箔、金属网、电磁波屏蔽罩、常数介质等材料来进行屏蔽。

4.合理地利用电感和电容在电磁兼容设计中,电感和电容是非常重要的元器件。

可以通过合理地设计电感和电容来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

在设计 PCB 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电容器和电感器,以便在不对电路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的减少电磁干扰。

5.使用合适的 PCB 板布局PCB 板布局对于电磁兼容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 PCB 的电磁特性。

在设计 PCB 板时,应该避免产生回流环和长度不必要的线路,并尽量缩短信号线与电源和地线的距离,以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

6.使用合适的滤波器滤波器可以在保持电路性能的削弱高频电磁干扰信号和抑制电磁辐射。

在电磁兼容设计中,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滤波器,例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等。

7.合理地设计接口电路接口电路通常是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

在设计接口电路时,应该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例如添加滤波器、减少电流激励等,以减少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

8.进行电磁兼容测试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可以帮助检测电路是否满足电磁兼容的要求。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是指在电磁环境中,设备、系统或者设备与系统之间相互兼容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标准的制定依据、试验的内容和要求,以及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标准的制定依据。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等。

在国际上,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主要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组织制定。

在国内,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主要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和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CESI)等机构负责制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依据是对电磁兼容性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试验的内容和要求。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主要包括对设备和系统的电磁辐射和抗扰度的试验。

其中,电磁辐射试验是指设备和系统在工作状态下对外界环境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对周围设备和系统的影响;抗扰度试验是指设备和系统在外界电磁环境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试验的要求包括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试验参数等内容,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电磁兼容性试验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试验设备的准备、试验环境的搭建、试验方案的制定等;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包括试验设备的设置、试验参数的调整、试验过程的监控等;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试验数据的采集、试验结果的分析、试验报告的编制等。

这些方法和步骤对于保障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障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

电磁兼容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基本要求

电磁兼容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基本要求

电磁兼容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基本要求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不对环境中其他设备产生不可接受的干扰。

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减少干扰对其他设备和环境的影响,进行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是对电磁环境和相关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评估,可以识别出可能引发干扰的因素,并在设计和使用电子设备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调整措施,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干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电磁兼容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全面的深度评估电磁兼容风险评估需要全面、深入地评估各种因素对电磁兼容性的影响。

要对电磁环境进行评估,包括电磁场强度、频谱特性和环境中其他设备的情况等。

要对待评估设备的电磁敏感性和辐射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以确定其可能引发的干扰源和受干扰程度。

通过相互作用分析,评估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只有进行全面的深度评估,才能有效减少电磁兼容风险。

2. 风险分级和标准依据在进行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时,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分级,并参考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判断和处理。

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受干扰程度的不同,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措施和优先级。

要参考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电磁兼容标准和欧盟的电磁兼容指令,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基于从简到繁的探讨方式在进行电磁兼容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该采用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探讨。

要对基本的电磁兼容概念和原理进行介绍和理解,例如电磁辐射原理、电磁干扰方式等。

逐步深入到设备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以及干扰控制和抑制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逐步深入的探讨,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磁兼容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4.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的提供为了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我将提供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

机械工程电磁兼容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电磁兼容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电磁兼容规范要求一、引言机械工程电磁兼容(EMC)是确保机械系统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的关键要求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机械工程领域中的电磁兼容规范要求,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电磁辐射要求电磁辐射是指机械设备或系统产生的电磁能量向周围环境传播的过程。

为了避免对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干扰,机械工程领域需要遵守以下几项电磁辐射要求:1.辐射源识别:对于每个机械设备或系统,需要识别出可能产生辐射的源头,并确保其辐射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辐射限制:根据设备或系统的使用场景和所处环境不同,应制定相应的辐射限制要求,确保其辐射水平在允许范围内。

3.屏蔽和滤波:机械设备或系统应配备适当的屏蔽和滤波措施,以降低辐射水平并防止电磁干扰。

三、电磁感应要求电磁感应是指机械设备或系统对于外部电磁场的敏感程度。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或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抵御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以下是电磁感应方面的要求:1.抗干扰能力:机械设备或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即能够在强电磁场的环境中正常运行而不受干扰。

2.阻抗匹配:合理选择和设计机械设备或系统的电气部件,以确保其电阻、电容和电感与外界电磁场的特性相匹配。

3.地线设计:机械设备或系统的地线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设备的接地能够有效降低电磁干扰。

四、电磁静电防护要求电磁静电是机械设备或系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荷积聚所引起的一种现象。

为了避免因静电干扰造成设备损坏或危险,以下是电磁静电防护方面的要求:1.接地设计:机械设备或系统应确保良好的接地设计和接地连接,以排除或减小静电电荷的累积。

2.防静电涂料:对于易产生静电的表面,应采用特殊的防静电涂料进行涂覆,以防止静电积聚和放电。

3.静电消除:合理布置和使用静电消除器件,如静电棒和静电接地线,以有效地消除或降低静电电荷。

五、电磁噪声防护要求电磁噪声是指机械设备或系统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下是电磁噪声防护方面的要求:1.屏蔽设计:对于容易发生电磁噪声的部件和线缆,应采用合适的屏蔽设计,降低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

光伏逆变器电磁兼容认证要求

光伏逆变器电磁兼容认证要求

光伏逆变器电磁兼容认证要求
光伏逆变器的电磁兼容认证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磁辐射骚扰:该认证要求测试逆变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骚扰,以确保其不对周围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2. 传导骚扰:测试逆变器在电源线上的传导骚扰,以确保其在正常工作时不对电网中的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3. 抗电磁脉冲(EMP)能力:测试逆变器在受到电磁脉冲(如雷电)影响
时的表现,以确保其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

4. 静电放电(ESD)抗扰度:测试逆变器在人体或物体带电时的情况下的表现,以确保其在这种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5. 快速瞬态脉冲(EFT)抗扰度:测试逆变器在快速变化的电压或电流脉冲下的表现,以确保其在这种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以上是光伏逆变器电磁兼容认证的主要要求,具体的测试标准和要求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因此,在进行认证前,建议仔细了解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gb 18406标准

gb 18406标准

gb 18406标准GB 18406标准。

GB 18406标准是指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中电磁兼容性的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包括但不限于洗衣机、冰箱、电视机、音响等家电产品。

GB 18406标准的发布旨在保障家电产品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使用,同时也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首先,GB 18406标准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基本要求。

这些基本要求包括电磁场的辐射和抗扰度等方面,旨在确保家电产品在正常使用时不会对周围的电磁环境造成干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GB 18406标准对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这些测试方法包括辐射和传导两种测试方式,通过对产品在不同频率和功率下的电磁性能进行测试,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标准还对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做出了一定的规定,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GB 18406标准还对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电磁兼容性标识和用户手册内容进行了规定。

产品在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并符合标准要求后,需要在产品上标注相应的电磁兼容性标识,以便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时能够清晰了解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

同时,产品的用户手册也需要包含相关的电磁兼容性信息,指导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产品,避免电磁干扰对产品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GB 18406标准的发布对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有利于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家电产品时,也可以更加放心,避免电磁干扰对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总之,GB 18406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升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相关企业和机构能够严格遵守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和可靠的家电产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还要满足特定用户应用环境下的要求
常见的电磁干扰源及特性 · 自然界的电磁干扰源:雷电放电、太阳黑子爆发、日 辉和地球磁暴等 · 人为的电磁干扰源: 连续干扰源— 设备有很宽的频谱,向空间辐射 间接干扰源— 与机械运动工作时产生的,辐射或传导干扰 脉冲干扰源— 电磁瞬态过程,有关,如车,船和飞机的壳体 与空气中的尘粒、烟尘、雪片等摩擦起电。 接触干扰源— 金属的接触面具有复阻抗特性,振动、颠 簸、撞击时,接触阻抗是可变的。外界强辐射场产生 感应电流,由于接触阻抗的作用会产二次辐射。辐射 频谱为原辐射频谱加接触阻抗变化的调制,产生附加频 率分量。停止运动时这种干扰便消逝。
V I Z L , Z L j L
• 分布参数是固有的特性参数,只与二金属的物理尺 寸、相对位置有关; • 分布参数是造成EMC问题的主要原因; • 实际设备中,各种元器件、传输线、机箱间的分布 参数很难计算和测量,因此EMC分析有一定难度。
LC 常数,
特性阻抗Z0= L
C
差模方式 差模方式 共模方式 共模方式
共模和差模
• 差模电流:线-线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差模电压:线-线间电压 • 共模电流:二线间方向相同 共模电压:线-地间电压 • 有用信号都是差模的,骚扰可能是差模的, 也可能是共模的。
1、分别接地产生共模干扰 2、附近的强电磁环境产生共模干扰 P、Q两点存在电位差(UCM),产生共模电流Icm1,Icm2, Icm1,Icm2方向相同,大小不一,在Z1上产生了差模信号。
近场电磁耦合的抑制方法
• 减小环路面积,避免环套环。
•不相容的电路 应远离。不相容 的信号线不要平 行走线。更不能 绑扎在一起。分 布在不同层上的 信号线走向应相 互垂直。
•采用屏蔽的方法
屏蔽电缆:单端接地-电场屏蔽 双端接地-磁场屏蔽 双绞线: 磁场屏蔽
导线的共阻抗耦合
• 共电源阻抗耦合 • 解决办法:
典型的人为干扰源及特性
点火系统:脉宽1毫微秒到数百毫微秒,30~300 兆赫间的频带内最强,电性干扰可达500微伏/ 米,60~80米 输电线系统:0.1到150KHz的范围,辐射干扰的 脉冲宽度较大为14KHZ到1GHZ重复频率较 低。电晕放电产生高频振荡,正半周的电晕有 较强的放电并伴随着发光。 电感性设备:电动机、电弧焊设备和变压器等设 备,不规则的脉冲流,频谱约为10K到1G。 开关器件和继电器:伴随着触点开合着有气体放 电和电弧放电。电弧放电是触点的金属高温汽 化形成电流通路,没有气体也产生电弧放电。
电子设备内部的干扰源
TTL的开关噪声:开关电流,几十到几吉赫的高频, 产生的须状噪声约0.5~1.5伏,宽5-10纳秒。TTL逻 辑元件也极易受影响,2伏20纳秒的噪声就使TTL逻 辑器件发生误动作。 动态RAM:DRAM利用电荷存储数位信息,充放电电 流的峰值为100MA,频率可达,100MHz,电源线和 接地线产生串扰和公共阻抗噪声。 电源和接地:电源投入的过渡过程,负载变化产生快 速脉冲电流,经电源和接地通路产生干扰。
差模电流辐射和共模电流辐射 的比较示例
• 扁平馈线中抽取相邻的两根导线,线长1米, 导线对上分别加以共模和差模电流,在离 导线对3米处按GB 9254规定测量骚扰场强。 • 实验表明如果该处场强要达到B类设备的限 值(30~230 MHz时为40 dBμV/m),则差 模电流要求为20 mA,而共模电流只要8μA, 两者相差2500倍。
减小差模电流辐射的措施
• 尽量 减小 环路 面积
#镜像层优先选用地层,而不是电源层. #适当选择布线层进行时钟布线
1——————— 布线层(好) 2——————— 地层 3——————— 布线层(最好) 4——————— 电源层 5————-——— 地层 6——————— 布线层(好) (a)某六层板的分层 1———————— 布线层(好) 2———————— 地层 3———————— 电源层 4———————— 布线层(一般)
信息技术设备的工作信号是数字 脉冲信号,具有很宽的频带,从电 磁兼容角度应该考虑的最高频率为 时钟频率的10倍或者为1/πtr, tr为脉 冲的上升沿时间,即脉冲的前沿越 陡峭或脉冲的重复频率越高,则脉 冲包含的高频能量越大。
PCB设计
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
• 任何二金属间都存在分布电容和电感:
+Q
V
E
-Q
Q 直流:C V dQ dt i 交流:C dv dt dv dt ic dv dt
. .
L

I d dt e L di dt di dt e L
. .
di dt
V 1 正弦: , Z c I Zc jc
(b)四层板的分层
图4 多层印制板的分层
#布线注意:时钟线跨层时,必须加接地通孔
1 2 3 4
IC
IC
上布线层 地层 电源层 下布线层
A
B
图5四层板的时钟线跨层布置
A、B两点打Via,A、B间在下布线层联系,根据高频信号的特性,可得到最小的 环路的面积。
电场天线在实际电路中的
存在形式及减少其影响的处理方法
振荡器体及变压器:工作时会在周围辐射高频电磁 波。
静电放电和I/O端的干扰:经过信号线和连接器,外界 的电磁干扰进入电子设备,内部干扰源向外辐射。
传输途径
• 一. 空间辐射 差模电流辐射和共模电流辐
2
电磁耦合
• 二. 导线传导 共阻抗耦合 共电源线 共地线 地环路干扰 地电位差 周围强场
电场天线的共模电流辐射
• 任何二点间有电位差就是共模源,如果二点有引 线出去就是共模天线。 • 当频率达到MHz级时nH的分布电感和pF级的分布 电容都将对共模辐射产生重要影响 。 • 设备的共模天线的一极往往是印刷板的地和机箱, 另一极是连接电缆中的地线;由于线间电容之间 的耦合,整条电缆上都污染上了共模电流。 • 连接电缆上的共模电流辐射往往是造成设备辐射 超标的主要原因,机箱无法屏蔽。
磁场天线在实际电路中 的存在形式及减少其影响的处理方法
磁场天线的差模电流辐射
• 平行双线环路在远场时的电场强度 120 2 IA E V / m , E A, f 2 , r 2
例:A 1cm2 , I 100mA, f 50MHz,测量距离r 3m E 40.8dB V / m 40dB V / m 超过GB9254规定的B级产品辐射限值。
空间辐射电磁波
• 电场天线 高电压小电流
• 磁场天线
低电压大电流
•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变化电场产生变化磁场,变化磁场产 生变化电场。 • 设备内每个电路都可能是天线,机壳和电缆都可能是天线 的一部分。
设备内天线示意图
磁场天线 电场天线
• 信号源-传输线-负载组成电流环路,包括信号环路、电源供电环路、 输入和输出环路; • 当负载阻抗小、环路电流大、电压低时相当于磁场天线; • 当负载阻抗大、环路电流小、电压高时相当于电场天线。
• 一般地说,在设计印制电路板时,消除主要的射频干 扰源是最廉价有效的方法(称为电磁抑制)。干扰源 是产生初始波形的主动因素。印制电路板必须设计成 使产生的电磁能量只限于需要的装配部件处。
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水平
1 电磁发射(EMI):设备传播的电磁干扰 有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 2 电磁敏感度或抗扰度(EMS) :受影响设 备或敏感设备所遭受的伤害效应,包括电 磁干扰EMI、静电放电(ESD)和电力过 电压(EOS)等形式的伤害。
产生共模电流辐射的条件
• 共模源--由差模源(有用信号源)驱动产生 基本驱动模式: *电流驱动模式 *电压驱动模式 • 共模天线--不对称振子 天线 *设备的外部连接线 *设备内部印刷板的地线、电源面、机 壳、散热片、金属支撑架等等
共模电流辐射的基本模式 --电流驱动和电压驱动
1、电流驱动模式: 信号电流 >环路电感 >共模源 >不对称电场天线。
基本概念
EMC 要求
元器件
电路
设备
系统
都必须互不干扰,正常工作, 达到电磁兼容。
构成干扰三要素
骚扰源 传输途径 敏感设备
空间辐射的电磁波
EUT
导线传导的电压电流
EUT
• 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才会发生电磁干扰。如果 去除了其中之一,就不会发生电磁干扰。所以,工程 师的任务就是要决定哪一个因素是最容易消除的。
2、电压驱动模式: 信号电压 > 架空金属对地的电位差(共模源)> 耦合电容C >不对称电场天线。
共模电流辐射的抑制方法
• • • • • 使用铁氧体磁环 共模去耦电容 共模电源滤波器 采用屏蔽电缆、屏敝连接器 改进产品内部结构的设计与布置
抑制原理和注意事项
• 铁氧体磁环在高频时呈电阻性,所以能消 耗高频共模电流。 • 共模电流在连接线上是有一定分布的,因 此铁氧体磁环应放在电流较高的位置上, 一般放在连接线的引出处。 • 铁氧体磁环是否起作用取决于共模天线的 阻抗。
#去耦电容;
#减少供电线路阻抗;
#不相容电路各自供电;
地环路干扰
•产生原因:地电位 差 ,周围强场。 •共模骚扰电流在负 载上产生的差模骚 扰电 压,才能起到 干扰作用。
地环路干扰的抑制
• • • • • 采用平衡电路 隔离变压器 共模扼流圈 光电耦合器 光纤传输
敏感设备受干扰的基本原理
• 设备内的天线是互易的,既可发射,也可接 受。 • 空间电磁波的接收: 磁场天线: e 2fBA cos 电场天线: e El有效长度 对应于EMS测量中的:RS,ESD等。
• 导线传导骚扰的接收:主要是以共模方式进 入的骚扰。 对应于EMS测量中的:CS,EFT,浪涌等
敏感设备的抗干扰措施
• 设备的抗干扰措施和抑制设备的电磁发射 措施往往是互易的。 • 正确的屏蔽、滤波、接地、平衡、隔离措 施起到的作用是双向的。 • 正确的电路设计和布线,使设备内的电场 天线和磁场天线既减少了向外发射也减弱 了对干扰的接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