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聚落的类型,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知道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快乐点击1.乡村和城市(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分类: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4)同类聚落的景观差异:①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特征:②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风格迥异。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聚落发展带来的利与弊①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②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有特色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护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措施: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学习目标: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
学习过程:
【预习】
一、聚落与环境
1.什么是聚落? 聚落分为哪两大类?
2乡村聚落一般分为哪些类型? 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哪些活动?
3.一般来说先有________聚落后有_______聚落,全世界大约有________的人住在城市.
4.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中的描述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
并填写下表
房屋院无农田
6.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7.聚落有哪些形态?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关系?
2.为了发展经济和城市规划,一些传统聚落需要拆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1。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3.聚落的保护:被列为世界遗产的传统聚落,如意大利的__________。我国云南的__________等。
学生自己完成
教学
反思
⑴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
⑵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处理好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⑶请你结合材料二中敦煌博物馆的做法,谈一谈福州古民居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重点是要了解聚落保护的意义。
反
馈
练
习
1.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课题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2)
学习目标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点难点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备注
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学习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自
主
学
习
1.聚落发展的原因:__________的增长和__________的发展。
A.竹楼B.冰屋C.四合院D.窑洞
2.下列做法,体现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措施是()
A.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配套修建现代建筑B.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控制工业污染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配套建设工厂D.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开辟大量的绿地
3.民居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排水系统完备,反映该地()
A.寒冷B.湿热C.干燥D.阴湿
4.在我国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乡镇工业红火,老百姓收入高,家家都住上了有车库的别墅,每户百姓家都有小汽车,村上道路纵横,每年来参观访问的人络绎不绝。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导学案新版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案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懂得并爱护聚落环境,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预习要点1.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根据资料,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达标练习1.乡村聚落有____________、牧村、____________、林场等不同类型,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
2.早期的聚落大都选在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3.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的____________传统民居。
4.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称为____________。
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____________。
5.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A.水源充足B.交通便利C.自然资源丰富D.崎岖山地6.四合院是以下哪个城市民居建筑的代表()A.天津B.北京C.上海D.南京7.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其主要差异是()A.宗教信仰B.人口的生活方式C.人口的职业构成D.人口的性别构成8.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聚落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应加以拆除B.聚落的发展与人口增长、社会发展无关C.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D.传统聚落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应加以保护读图9-10,完成下列问题。
(1)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分别是什么地方的建筑?(2)据图及表格中所给的内容,分析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案一、要点回顾聚落的概念乡村和城市聚落的类型城乡的差别聚落影响因素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分布特点各地民居建筑保护传统聚落世界文化遗产二、问题展示1.聚落有哪些类型?2.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差异?3.影响聚落形成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4.环境影响聚落的建筑吗?5.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三、方法总结1.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新人教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聚落的主要类型,判断聚落类型并描述其差异。
2.举例分析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3.举例分析聚落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说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聚落与环境1.聚落的分类:聚落分为和。
2.聚落的比较:聚落类型聚落规模生产活动乡村_____ 人们一般从事_____、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_____ 人们主要从事工业、_______等工作3.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_________、地形平坦等。
②聚落的分布:一些_______________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在高山、_____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③聚落的形态:一般在平原地区聚集的聚落呈_____状,沿河流、山麓、谷地分布的聚落呈_____状。
④民居与环境: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_____、_____特点;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常见_________或_____。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有些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着当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便于后人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__________城,我国山西省的__________古城、云南省的__________古城、安徽省的__________古村落、澳【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你能解释下面两种居民建筑特色形式形成的原因吗?①寒冷地区的居民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
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坡度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2. 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人口较少,市场需求小,不利于城市聚落的发展;
3. 城市聚落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城市聚落规模较大,功能完善;
4. 城市聚落之间的联系加强,有利于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形成。
4.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不同类型的聚落,亲身感受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学生可以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一个聚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总结等方法,深入了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6. 学生可以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如地图绘制、数据分析等,提高地理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对聚落知识的理解。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 书籍推荐:
- 《人类居住地的演变》:详细介绍了人类居住地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聚落、古代城市、现代城市等不同类型聚落的形成与演变。
- 《聚落与环境》:深入探讨了聚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3. 地理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地图绘制、数据分析等,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地理基础知识框架,对地图阅读、地理环境因素等有了基本认识。但在具体学习本节课内容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 聚落的类型:区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分析两者在景观、经济活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3. 聚落的分布:探讨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如何影响聚落的选址和布局。
四川省宜宾县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
NO.28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方法
问题学习法、归纳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预
习
1、独学 :
1.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________。
2.居住在乡村和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5.读下面的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聚落,B为聚落。
(2)观察图中景观,填写下表:
聚落
范围
建筑物特征
道路
植被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乡村
城市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等工作。
4.在一些河流______________地区或_______地区 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_______、_______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5.聚落形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地形,土壤,水源,交通 ,自然资源 。(读P82图4.13)
6.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__ ____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______状。(读P82图4.14)
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等 工作。
3.由于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景观有较大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4_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合作探讨:(一)走进聚落,探讨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领1.走进民居,从五地地址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方面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2.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世界的气候散布图、地图册中的民居图片,教材图片。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中,并适时进行鼓舞。
活动内容及形式多媒体展现:请你设计请你依照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与其相适应的民居,并说出你的设计理念。
温馨提示:1.各组在完成指定设计项目的同时,依照其他自然环境的特点再自主设计一个民居,注意分工合作,提高效率;2.设计民居时,能够重点考虑墙体、门窗、屋顶的坡度等特点;3.设计的草图可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来;4.设计完成后,各小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展现,其他小组进行评判。
教师:现场分组。
多媒体展现:图片1:酷热、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域;图片2:酷热、干旱、多风沙地域……教师:咱们看一下这种自然环境下的民居有何特点?多媒体展现1.酷热、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域:2.酷热、干旱、多风沙地域:3.温带草原地域:4.黄土高原地域:5.寒带地域:教师总结:咱们能够看出: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不同,既能适应的自然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紧密,表现了本地的文化风俗等。
(二)走进文明,爱惜世界文化遗产。
教师引领1.引导学生试探:随着聚落的进展,建设了许多有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旧日有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愈来愈少,咱们应该如何爱惜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呢?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2.展现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各地的闻名文化遗产,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3.关于学生讨论的结果及时作出评判,要紧确信学生的踊跃探讨态度。
让学生明白关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爱惜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考虑,综合论证,才能处置好聚落的进展与爱惜的关系。
活动内容及形式多媒体展现:世界民居掠影:威尼斯水城西递和宏村丽江古城二、拓展延伸意大利威尼斯:是世界上最独特城市之一,是一座很浪漫水城、河多、桥多,市内交通工具只有船艇、没有汽车,400多座桥,100多条运河。
福建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福建省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知识网络随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是聚落形成与发展有利自然条件( )A .交通便利B .土壤肥沃C .地形平坦D .水源充足2. 下列民居适应高温多雨环境的是( )3.最容易形成团块状聚落的地区是( )A .河流沿岸B .山谷地带C .交通干线D .平原地区4.下列区域,聚落分布密度最大的是(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 聚落与环境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聚落的定义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聚落的差异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自然资料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A.南极大陆B.刚果盆地C.恒河平原D.青藏高原5.2014年2月8日,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状建筑(如图1),采用该式建筑主要是()A.利于天文观测 B.利于防寒保暖C.防紫外线辐射 D.防野生动物侵袭图1读下列景观图,完成6~7题。
6.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 )A.建筑技术不同B。
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C。
该地降水较多D。
民族风俗不同7。
江南民居的屋顶比新疆民居的要尖一些,这是因为( )A. 降水多B。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习目标】1.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从不同聚落(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判断聚落的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知道聚落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人口、商业贸易等),根据聚落分布图说出其分布特点(如沿河、沿铁路线、沿山谷分布等)。
3.联系所居住聚落的一些文物古迹、宗教场所或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分析聚落(城市或乡村)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培养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公民意识,了解和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学习重点】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难点】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自学引导】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1、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________。
2、居住在乡村和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
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活动。
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
3、由于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景观有较大差异。
4、在一些河流______________地区或_______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_______、_______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5、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式也各不相同。
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______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______状。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______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7、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
例如,法国___________________、意大利的___________、我国山西省的___________、云南省的___________、安徽省的_________、_______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该名录之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分析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学习内容】课本第81页到第86页和听101《城市与乡村聚落的差异》微课。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即聚落的分类。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分析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预习检测】选择题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B.一般说来,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C.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和服务等工作D.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林业等工作2.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B.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有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3.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4.具有纳西族独特风采的丽江古城分布在我国的哪个省A.江苏省B.四川省C.广西壮族自治区D.云南省5.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方法是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C.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课堂探究】1. 聚落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的特征有哪些不同?2. 为什么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差异?3. 了解聚落的发展变化过程4. 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观特征,三张照片所示的村落哪个分布于亚洲?哪个分布于非洲?哪个分布于欧洲?5.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甲、乙、丙三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人教七上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导学案
课题: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班组名姓名日期:12月20日编号26一、学习目标:1.判断聚落的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知道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人口、商业贸易等)。
3.联系所居住聚落的一些文物古迹、宗教场所或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分析聚落(城市或乡村)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
二、学习策略: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节(10分钟)展示提升环节(30分钟)【主题1】乡村与城市学法指导:阅读课文81页,在课本上标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知识生成: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地球上的人类,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是生活在不同的聚落之中。
聚落分为和。
乡村主要有、、等不同类型。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乡村与城市在景观上有何差异,并判断课本P81图4.12中,A为______,B为______。
生活在图A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图B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______、。
【主题2】聚落与环境学法指导:研读课本82、83页内容,思考环境对聚落的形成有哪些影响知识生成:1.聚落的形成既与条件有关,同时也与条件有关。
一般来讲,在_____ _、_____ _、___ ___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自然条件优越如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 _。
社会经济条件如:_____ _、_____ 。
2.自然环境影响聚落形态。
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状,有的聚落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呈状。
3.阅读课本P83“活动”图4.16、4.17,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下表:民居当地气候特点民居建筑特点西亚民居东南亚民居【主题3】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学法指导:研读课本84、85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知识生成:1.为什么要大力保护世界文化遗产?2.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
人教七上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导学案
课题: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班组名姓名日期:12月20日编号26一、学习目标:1.判断聚落的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知道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人口、商业贸易等)。
3.联系所居住聚落的一些文物古迹、宗教场所或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分析聚落(城市或乡村)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
二、学习策略: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节(10分钟)展示提升环节(30分钟)【主题1】乡村与城市学法指导:阅读课文81页,在课本上标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知识生成: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地球上的人类,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是生活在不同的聚落之中。
聚落分为和。
乡村主要有、、等不同类型。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乡村与城市在景观上有何差异,并判断课本P81图4.12中,A为,B为。
生活在图A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生活在图B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
【主题2】聚落与环境学法指导:研读课本82、83页内容,思考环境对聚落的形成有哪些影响知识生成:1.聚落的形成既与条件有关,同时也与条件有关。
一般来讲,在 _、 _、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自然条件优越如_、 _、、 _。
社会经济条件如: _、。
2.自然环境影响聚落形态。
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状,有的聚落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呈状。
3.阅读课本P83“活动”图4.16、4.17,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下表:民居当地气候特点民居建筑特点西亚民居东南亚民居【主题3】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学法指导:研读课本84、85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知识生成:1.为什么要大力保护世界文化遗产?2.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
3.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法国的意大利的,我国山西省的,云南省的,安微省的,澳门的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4_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人教版1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不同。
2.举例说出聚落概念自然环境的关系。
3.咱们要爱惜聚落。
4.通过对阻碍聚落形成与进展的要紧因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程与方式使学生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形成地理概念,明白得地理事物散布和进展转变的大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爱惜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形成爱惜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1.学会分析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2.熟悉聚落的散布特点。
3.知道爱惜人类文化遗产。
【教学方式】读图分析、对照、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情景导入居住是人类的大体需要之一,人类为了生存,必需成立适当的居住地来御寒暑避风雨,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址,有些人居住在乡村,有些人居住在城市。
咱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什么不同?阻碍聚落形成和进展的要紧因素有哪些?怎样来爱惜传统聚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咱们一起走进《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去寻觅答案。
二、新课学习(一)聚落与环境1.聚落概念:人们集中居住的地域形式:乡村和城市(先有乡村,后有城市)乡村与城市的区别劳动生产方式: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样从事耕耘、放牧、打鱼等生产活动。
城市规模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要紧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观看填表景观不同:2.聚落与环境想一想:若是让你选择居住地,你以为具有如何自然条件的地址才够理想?你会选择哪一种地形?(平原)你会选择哪一种水源条件?(河流)你会选择哪一种气候?(全年温和而湿润)你会选择哪一种土壤?(黑土地)归纳:易形成聚落的地域(聚落的形成与环境紧密相关。
一样来讲,在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硕、交通便利的地址比较容易形聚落。
)聚落的散布特点: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域或河口、沿海地域,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散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域,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江 竹楼
西双版纳窑洞
因纽特人冰屋
黄土高原古城
北京水城威尼斯
4、选择:
以下叙述中,属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是()
①交通便利②水源充足③土壤肥沃④地形平坦⑤自然资源丰富
A.①②B.③④⑤ C.②③④ ⑤D.①②③④⑤
总结反思
畅谈收获
知识梳理与补充
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优越的地理环境:①土壤肥沃②地势平坦③水源充足④交通便利⑤资源丰富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学习目标
1.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从不同聚落(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判断聚落的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知道聚落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人口、商业贸易等),根据聚落分布图说出其分布特点(如沿河、沿铁路线、沿山谷分布等)。
3.联系所居住聚落的一些文物古迹、宗教场所或其他历 史文化遗产,分析聚落(城市或乡村)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培养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公民意识,了解和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
、云南省的丽江古城、、澳门历史城区等。
【模块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探究学生提出的疑惑问题(交流展示,你不理解的地方)
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乡村和城市的不同之处。
比较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环境状 况
发展程度
建筑物与道路密度
人口数量的多少与人口密度
学习重点
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难点
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学法指导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由于涉及的人文知识较多,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因此一定要结合相关图表和生活实际展开。
相关链接
课前准备
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案
【课前预习及要求】
依据导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本,将正确答案的问题在课本上划出,将有疑惑的问题求助组内其他同学,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导学提纲上做出标记。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聚落发展的原因:随着的增长和的发展,聚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2、传统聚落的作用: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等信息,应加以保护。
3、为了更好地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与
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冰屋
黄土高原的窑洞
傣族的竹楼(热带雨林地区的高架屋)
新疆的平顶屋
西亚的乡村
【模块三】【当堂检测】
1、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 。
2、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填稀疏或密集);在、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连线:
材料四深圳原来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得以迅速发展为中国的窗口城市。
材料一说明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二说明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三说明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说明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四、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 然环境对聚落影响较大,聚落特点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
不同地区的特色 建筑
【学习过程:】
【模块一】自主学习
一、聚落与环境
1、聚落:不仅是人们的,也是人们进行的场所。
2、聚落分类:和。一般来说,先有聚落,后有聚落。
3、聚落差异:聚落类型不同,人们从事的不同,聚落的也不相同。
⑴乡村聚落:以活动和人口为主,有、
、、 等不同类型,居民分别从事、
、、等生产活动。
⑵城市聚落:以、活动和人口为主 。居民主要从事、等工作。城市一般由发展而来,往往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4、聚落的分布:一般而言,自然条件、工业的地区,聚落分布稠 密;自然条件的地区聚落稀疏。
5、利 于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自然资源丰富等。
6、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由于世界各地差异很大,各民族的、
、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7、特色民居:东南亚的;西亚的村庄具有的特点;北极地区因纽特 人的;黄土高原的;西双版纳的等。
功能
联系
生水平
从事的主要工作
分布
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早期城市在农业发达地区
影响因素
三、读材料
材料一新疆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多呈点状或带状。
材料二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聚状,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带状。
材料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原来人烟荒芜,由于黄河泥沙的不断淤积,面积逐渐扩大。自从开采了石油,迅速崛起了东营、滨州等一大批新兴的工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