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固体废弃物污染与治理

合集下载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

● 02
第2章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生成
Chapter
城市生活固体废 物
城市生活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商业活动, 包括垃圾堆放、垃圾分类和不当的丢弃行为。 这些行为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废物处 理工作的难度。
工业废弃物
工业生产废弃物的特点
来源广泛,含有有害物 质
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挑 战
技术要求高,成本较 大
Chapter
环境问题的严重 性
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正在日益严重,固体废 物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 的影响。紧迫性和必要性驱使我们必须对固体 废物进行有效管理。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固体废物的概念和范围 定义
有害和无害固体废物 分类
可再生和不可再生固体 废物
分类
环境管理法规与标准
建设废弃物处理方式 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
固体废物管理挑战
资源浪费
01 提倡减少、回收和利用资源
环境污染
02 加强废物处理技术,减少排放
法律法规落后
03 完善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监管
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性
固体废物管理是维护环境卫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合理的固体 废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
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对固体废 物管理的影响深远
协调
固体废物管理需要与 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一 致
需求
社会经济发展对固体废 物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
技术创新与固体废物管理
必要性
01 技术创新是推动固体废物管理不断提升的动力
影响
02 技术创新改变了固体废物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启示
03 技术创新为固体废物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第七章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第七章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概述固体废弃物(简称废弃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存在的物质,或者是提取目的成分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质。

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

一、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和分类1.固体废物的来源固体废物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很多环节。

2.固体废物的分类和主要理化性质固体废弃物分类方法很多,按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形态可分为固体(块粒、粒状和粉状)和泥状(污泥)等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弃物。

但较多以来源进行分类。

1.产业固体废弃物产业固体废弃物是工农业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被利用的副产物,分为以下两类:①工业独体废弃物是指工业生产过程和工业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渣、粉尘、碎屑、污泥等②农林固体废弃物农林牧副渔各项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废物,主要成分是秸秆、树枝、树叶等,以及动物尸体和骨髓,工业化畜禽场产生的大量粪便废物。

2.生活消费固体废弃物是指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市政建设与维护、机关办公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3.有害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有害固体废弃物,国际上称之为危险固体废物。

这类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

我国目前将固体废弃物分为四大类: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有害固体废弃物和其他。

其中反射性固体废弃物和有害的固体废物不属于一般的工业固体废物,属于专门管理类型。

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特点1.废弃物的污染途径由于固体废弃物来源途径不同,所含的有害有毒成分以及病原微生物类型以不同,由此其污染途径也是不同的。

一是工矿企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形成的化学物质性污染;二是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对环境构成病原体型污染。

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管理制度范文(4篇)

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管理制度范文(4篇)

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对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的管理,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产生、排放、转移、处置的所有固体废弃物和废液。

第三条定义1. 固体废弃物: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不再使用的或者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固体物质。

2. 废液: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流体性质的废物。

3. 产生:指固体废弃物和废液在本单位内形成的过程。

4. 排放:指将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用于外部环境的过程。

5. 转移:指将固体废弃物和废液从本单位内转移到外部单位或者由外部单位转移至本单位的过程。

6. 处置:指对固体废弃物和废液进行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等过程。

第四条管理原则1. 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的产生。

2. 应当优先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液处理方法。

3. 应当根据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的性质和产生特点合理确定处理措施。

4. 应当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的监管和监控行为。

第二章固体废弃物管理第五条固体废弃物产生与分类1. 对于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应当尽量避免无用的废弃物产生,减少废弃物的数量。

2. 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按照其性质和可再利用性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其他垃圾。

第六条可回收物管理1. 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电器电子设备等。

2. 应当设立专门的收集容器,并进行分类收集和储存。

3. 应当定期组织回收和利用,并确保回收利用的成效。

第七条有害垃圾管理1.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等。

2. 有害垃圾应当单独收集和储存,不得与其他垃圾混合。

3. 应当定期组织有害垃圾的安全处置。

第八条湿垃圾管理1. 湿垃圾是指易腐烂的垃圾,包括食材残渣、餐饮废弃物等。

2. 湿垃圾应当设立专门的收集容器,并采取防臭、防腐蚀的措施。

3. 应当定期进行湿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

第九条其他垃圾管理1. 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以外的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

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

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公司固体废物管理,确保公司固体废物处置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产生固体废物部门在办公、生产等各项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管理,对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存放、处置及职责分工提出具体要求。

第3条本办法采用如下定义:(一)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二)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式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三)处置:是指将固体废弃弃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4条安全部职责(一)负责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二)负责对各部门固体废弃物收集、贮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三)负责危险废弃物的转移处理,转移过程中严格执行废弃物转移联单制度,防止危险废弃物转移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四)负责在网上填报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等信息;(五)负责选定危险废物回收单位,对相关资质进行审核。

销售、转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不得违规操作;(六)负责建立危险废弃物处理台账。

第5条产生固体废弃物部门职责(一)负责辨识本部门属地一般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固体废弃物,负责本部门的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二)负责本部门危废的登统、分类收集、临时储存等工作,建立危废产生、出入库等各类台账;(三)负责将本部门产生的危险固体废物报安全部处理;(四)按要求规范建设危废贮存场所;第三章固体废弃物管理第6条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环保型的原辅材料开展清洁生产活动,采取源头控制和综合利用,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

第7条固体废弃物收集容器和存放地,应做到分类存放、明确标识,以防混放。

第四章危险废物管理第8条各部门对产生的危险废弃物要进行分类管理,尽量采取措施,进行综合利用,防止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固体废物治理制度

固体废物治理制度

固体废物治理制度
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或政策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管理进行规范的制度。

固体废物治理制度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般来说,固体废物治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废物分类和分级:制定废物分类标准,将废物按照不同性质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和分级,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和管理。

2. 废物收集和运输:建立废物收集和运输体系,确保废物被安全、高效地运输到合适的处理设施。

3. 废物处理和处置:建立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对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如焚烧、填埋、回收等。

4. 废物监测和监管:实施废物监测和监管制度,对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进行监测和监管,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5. 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方法,将废物转化为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6. 制度执行和执法:加强对废物治理制度的执行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和查处,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固体废物治理制度,可以提高废物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 1 页共 1 页。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废弃物管理办法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废弃物管理办法

***大桥主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废弃物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大桥主体工程(以下简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包含但不限于:粉(烟)尘等大气污染物、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悬浮泥沙及其他海洋环境污染物、施工噪声等)的有效控制,减少、再利用和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承包人在工程项目施工作业过程中对废弃物的管理应严格执行本办法要求。

第三条其他参建单位参照本办法要求,负责本单位废弃物的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大桥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安全环保部负责对承包人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监督管理。

第五条监理人职责(一)对承包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制止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超标排放的行为。

(二)督促承包人在规定期限范围内,按要求完成各项废弃物申请工作和做好各项污染物防治设施及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保养情况记录和相关技术资料,取得各项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三)发现承包人各项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督促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四)监督承包人的施工废弃物防治设施应经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达标的严禁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严禁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

第六条承包人职责(一)在规定期限范围内,按要求完成各项废弃物申请工作和做好各项污染物防治设施及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保养情况记录和相关技术资料,取得各项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二)各项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及时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三)按照环保主管部门、管理局、监理人和招标文件要求,委托有资质的监测机构对作业区域的施工废弃物进行定期监测,并及时上报管理局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查找原因、组织整改,确保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排放标准。

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固体废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企业的固体废物管理工作,推行绿色生产,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固体废物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固体废物:指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废弃物,包含工业废料、生活垃圾、废弃物品等。

2.有害固体废物:指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固体废物。

3.非有害固体废物: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明显危害的固体废物。

第二章责任与义务第四条总负责人责任1.公司总负责人负责订立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并确保其实施和执行。

2.总负责人应指定特地负责固体废物管理的部门或人员,并明确其职责。

第五条部门或人员责任1.固体废物管理部门或人员负责订立固体废物管理计划,监督和引导各部门的固体废物管理工作。

2.固体废物管理部门或人员应及时收集、汇总、报送公司固体废物管理统计数据,并定期对固体废物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六条部门合作责任各部门应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落实,确保固体废物的分类、储存、处理和处理符合要求。

第三章生产过程中固体废物管理第七条废物产生管控1.各生产部门应依据生产计划,合理掌控废物的产生量,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

2.废物产生需及时报备给固体废物管理部门,按分类进行储存、处理和处理。

第八条废物分类管理1.各部门应依据废物的性质、来源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2.对有害固体废物应单独存放,标明名称和不安全性,防止交叉污染和不安全事故发生。

3.对非有害固体废物应进行分类存放,便于资源回收利用。

第九条废物储存管理1.废物储存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标识,防止他人误操作或接触。

2.废物储存容器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密封、防漏、耐腐蚀的容器,并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

3.废物储存区域应定期清理,防止废物溢出或外泄。

第十条废物处理和处理1.废物应依照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处理和处理。

2.废物处理和处理方式应选择低风险、环保的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七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7.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7.2减少噪音干扰措施1、严格控制施工时间,有噪声干扰的施工机械,如砼振捣器、搅拌机、重型运输车辆等,禁止在22:00点后启动。

如遇规范规定连续施工的工程,必须在22:00点后施工,应事先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出“安民告示”后施工。

2、对有高于噪音污染的固定式施工机械,如发电机组、空压机、强制式搅拌机等,尽量采用半封闭措施,以减少噪音干扰。

因工期短、时间紧,施工中不可避免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我公司将采取积极的措施,我们在施工中存在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附近居民及机关团体、单位的谅解并多方监督,我们将及时改进。

7.3减少施工现场扬尘的措施工程施工期间,挖掘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在天晴又刚好起风的情况下,使临近的建筑物蒙上一层灰尘。

为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天气好的时候,对弃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扬尘。

7.4保护环境卫生措施1、建立市容环卫监督工作小组,组织市容保洁小分队,每班2~3人,坚持每天清扫、保洁两次。

2、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及其他车辆必须保持干净,如有土方撒落污染道路,应派人及时冲洗干净。

3、为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天气好的时候,对弃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扬尘。

4、工地外运土方必须办理必要的外运手续,土方运输过程中不得随地撒落。

5、施工现场污水未做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排水设施和河流、池塘。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1节环境保护目标及工作内容确立“树环保理念,筑绿色工程”的环境方针,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理念,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行业的有关条例、标准、规定,本着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原则,开展施工生产活动,并持续改进环境绩效,用爱心筑造绿色的工程。

本标段中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群众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注意保护国土资源和文化遗产,如发现文物、古墓等时先进行妥善保护,并及时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5篇)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5篇)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各单位必须坚持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

第三条在原料、器材、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应将相应废物的回收、处置列为卖方的责任。

在为其他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生产服务和其他服务时,也应明确固体废物处置责任。

第四条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和处置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应急计划,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减少各类事故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条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的建设、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为便于废物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对固体废物应分类收集和储存。

第七条公司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固体废物收集、贮存等工作;公司生产安全科负责本系统业务范围内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负责对公司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监督监察工作。

第八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第二章危险废物第九条凡列入现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管理均应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本公司涉及的主要危险废物有:HW12废漆渣、HW49油漆空桶、HW49油手套、油棉纱、HW49废活性炭、HW49废吸附棉。

第十条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制公司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送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每年编制一次。

第十一条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十二条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

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第十三条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第十四条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一年;确需延长期限的,必须提前一个月报公司生产安全科批准。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精心整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 解释: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清洁生产。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固体废物处理:是指通过不同的物化或生化技术,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以法。

,施。

2.3.定的具有毒害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的废物。

4. 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控制措施?要想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可采取以下主要控制措施:1.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限期淘汰固体废物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2. 采用清洁的资源和能源。

3. 采用精料。

4. 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废或少废技术和设备。

5. 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员工环保意识的培养。

6. 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

精心整理7. 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8. 进行综合利用。

9. 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

生活垃圾污染的控制措施:1. 鼓励城市居民使用耐用环保物质资料,减少对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2. 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制度。

3. 改进城市的燃料结构,提高城市的燃气化率。

4. 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

5. 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处置,通过焚烧处理、卫生填埋处置等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减轻污染。

5. 我国有哪些固体废物管理制度?6.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1. 如何确定每个收集点的容器数量? P212. 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线路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1、收运路线尽可能紧凑,避免重复或断续。

2、收运路线应能平衡工作量,使每个作业阶段、每条路线的收集和清运时间大致相等。

3、收运路线应避免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时间段收集、清运垃圾。

4、收运路线应当首先收集地势较高地区的垃圾。

5、收集路线起始点最好位于停车场或车库附近。

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1. 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哪些?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包括:收集、压实、破碎、分选、脱水等。

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模版

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模版

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模版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科研、医疗等活动中产生的不能再加工利用的废弃物质。

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制度目的、制度内容、制度执行等方面,对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单位制定和实施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一、制度目的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固体废弃物的有效处置,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固体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管和控制,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促进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二、制度内容1.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管理根据固体废弃物的特性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固体废弃物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个类别。

对不同类别的固体废弃物采取不同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方式,确保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层次清晰、运行高效。

2. 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运输建立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运输体系,确保固体废弃物的有效收集和安全运输。

制定固体废弃物收集器具的规范和要求,加强对收集器具的使用和维护的监督。

并加强对固体废弃物运输车辆和运输人员的管理,确保固体废弃物的运输安全和无害化。

3. 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技术和设施推广先进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设施,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

加强对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同时,引导和扶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设施的研究和开发,推动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4. 固体废弃物的监督和检测建立固体废弃物的监督和检测体系,加强对固体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管和控制。

制定固体废弃物处置单位的运行和管理规范,加强对固体废弃物处置单位的定期检查和评估。

对存在违法行为或不合规行为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和整改,保障法律的实施和执行。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规定》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规定》

《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各类工业固体废物的储存、处理和处置的治理,防止造成二次环境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结合实际状况,制定本规定。

其次条本规定所称“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催化剂、焦油、塔低物、废干粉、废胶块等化学废渣和废滤布、不合格品及不能送往生活垃圾场进展处理的其他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危急废物”是指国家危急废物名录或依据国家规定的危急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急特性的固体废物。

第四条各单位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削减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乐观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能回收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必需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要转移给具有合法资质的用户进展处置。

其次章责任与监视第五条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必需保证本单位工业固体废物的治理符合公司《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规定》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负责。

第六条安全环保部具体负责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必需落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实行有效措施,防止或削减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第七条工业固体废物要按其来源、种类、数量、去向等内容进展统计,并建立台帐,定期上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第八条各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所属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或处置设1 施的治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严禁擅自停用或撤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确有必要停用或撤除的,必需上报安全环保部批准,并实行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第九条建设工程配套建设的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需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三章工业固体废物第十条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必需在安全环保部的统一组织下,定期向公司安全环保部申报登记。

第十一条各单位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应首先实行措施在厂内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或无害化,然后考虑贮存、处理、处置等措施。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复习题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复习题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3、热值:单位质量的垃圾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垃圾的热值。

4、预处理技术:也称物理处理法,指通过浓缩、枯燥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构造,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

5、处理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变废物的构造和性质,到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6、循环经济:是一种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响式流程,组成的“闭环式〞经济,表现为“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特点。

二、填空:1、固体废物按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形态可分为固态半固态液〔气〕态废物;按污染特性可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按来源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有害固体废物城市垃圾。

2、《环境法》将固体废物分为城市固体废物或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三大类3、城市固体废物的来源:生产生活其他活动4、城市固体废物的物理性质:组分含水率容重空隙率渗透性5、城市固体废物的化学性质:挥发分灰分及灰分熔点元素组成〔C H O N S〕热值6、城市固体废物的生物学特质:城市固体废物本身的生物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可生化性。

7、三化原则:以减量化为前提以资源化为归宿以无害化为核心8、处理技术大致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化学处理、固化处理三、简答:1、固体废物的特点和特征〔1〕“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2〕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危害的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4〕污染“源头〞和富集“终态〞的双重性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粉尘随风飘扬;毒气、恶臭气体的溢出;破坏植物、臭氧层〔2〕对水环境的影响:改变土壤的性质和构造;阻碍植物生长、发育、危及人体安康〔3〕对环境卫生的影响〔4〕对人体安康的影响3、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各自的目标循环经济通过运用3R原则实现3个层面的物质循环流动:〔1〕小循环: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2〕中循环: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3〕大循环:社会层面上的循环4、三化原则〔1〕减量化:从源头开场治理;改变粗放经营开展模式〔2〕资源化:物质回收;物质转化;能量转化〔3〕无害化: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5、三R原则〔1〕减量化原则: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2〕再利用原则: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3〕再循环原则: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的第三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贮存一、填空:1、垃圾的收集可分为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2、垃圾的搬运可分为自行搬运和收集人员搬运3、垃圾的贮存方式分为家庭贮存公共贮存单位贮存街道贮存4、清运操作方法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

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范文(4篇)

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范文(4篇)

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范文固体废弃物管理是指对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一个完善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对于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保障人民健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国境内所有单位和个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活动。

第三条固体废弃物管理应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推动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理。

第四条固体废弃物管理部门是本制度的实施机构,负责监督、检查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执行情况。

第五条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固体废弃物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第二章固体废弃物收集第六条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应当按照分类、定量和定点的原则进行。

第七条各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照不同的种类进行分类,保持清洁、整洁的环境。

第八条固体废弃物应当根据不同的性质和危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确保收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

第九条固体废弃物收集设施应当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保证固体废弃物的及时收集。

第十条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交由指定的收集单位进行收集,不能倒入禁止倾倒的地点。

第三章固体废弃物运输第十一条固体废弃物运输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安全、低碳的运输方式。

第十二条固体废弃物运输车辆应当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安全设施,避免固体废弃物的泄漏和散落。

第十三条固体废弃物运输车辆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固体废弃物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避免在居民区、教育区、医疗区等人群密集区域停留或通行。

第四章固体废弃物处理第十五条固体废弃物处理应当依据固体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确保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认证考试辅导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认证考试辅导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认证考试辅导作业指导书第1章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概述 (4)1.1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历程 (4)1.1.1 传统环境监测技术 (4)1.1.2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4)1.1.3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4)1.2 环境治理技术概述 (4)1.2.1 水环境治理技术 (4)1.2.2 大气环境治理技术 (4)1.2.3 土壤环境治理技术 (5)1.2.4 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 (5)1.3 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关系 (5)1.3.1 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5)1.3.2 环境治理是环境监测的最终目标 (5)1.3.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协同发展 (5)第2章环境监测技术 (5)2.1 监测技术分类 (5)2.2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5)2.3 水质监测技术 (6)2.4 土壤监测技术 (6)第3章环境治理技术 (6)3.1 污染源治理技术 (6)3.1.1 工业污染源治理技术 (6)3.1.2 农业污染源治理技术 (7)3.2 废水处理技术 (7)3.2.1 物理处理技术 (7)3.2.2 化学处理技术 (7)3.2.3 生物处理技术 (7)3.3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7)3.3.1 粉尘治理技术 (7)3.3.2 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7)3.3.3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8)3.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8)3.4.1 填埋技术 (8)3.4.2 焚烧技术 (8)3.4.3 资源化利用技术 (8)3.4.4 固化/稳定化技术 (8)第4章环境监测方法与设备 (8)4.1 环境监测方法 (8)4.1.1 采样方法 (8)4.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8)4.2 环境监测设备 (9)4.2.1 监测设备分类 (9)4.2.2 设备选型与配置 (9)4.2.3 设备校准与维护 (9)4.3 自动监测系统 (9)4.3.1 自动监测系统概述 (9)4.3.2 自动监测设备与技术 (9)4.3.3 自动监测系统运行与管理 (9)第5章环境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 (9)5.1 治理工程前期工作 (9)5.1.1 项目立项 (9)5.1.2 前期调查与评估 (9)5.1.3 环境影响评价 (9)5.2 治理工程设计 (10)5.2.1 设计原则与目标 (10)5.2.2 治理技术选择 (10)5.2.3 工艺流程设计 (10)5.2.4 设备选型与配置 (10)5.2.5 环保设施布局 (10)5.3 治理工程实施与运行 (10)5.3.1 工程施工 (10)5.3.2 工程监理 (10)5.3.3 工程验收 (10)5.3.4 运行管理 (10)5.3.5 维护与保养 (10)5.3.6 监测与评估 (10)第6章环境监测数据解析与应用 (11)6.1 监测数据解析方法 (11)6.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11)6.1.2 数据预处理 (11)6.1.3 数据分析方法 (11)6.2 数据分析与应用 (11)6.2.1 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分析 (11)6.2.2 污染物来源解析 (11)6.2.3 环境风险评价 (11)6.2.4 环境规划与治理 (11)6.3 环境质量评价 (11)6.3.1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1)6.3.2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12)6.3.3 环境质量评价实践 (12)6.3.4 持续改进与优化 (12)第7章环境治理效果评估与优化 (12)7.1.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2)7.1.2 评估方法选择 (12)7.1.3 数据收集与处理 (12)7.1.4 评估结果分析 (12)7.2 治理效果优化策略 (12)7.2.1 技术优化 (12)7.2.2 管理优化 (13)7.2.3 政策优化 (13)7.2.4 产业结构调整 (13)7.3 案例分析 (13)第8章环境监测与治理法律法规及标准 (13)8.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3)8.1.1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 (13)8.1.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结构 (13)8.2 环境监测与治理相关法律法规 (13)8.2.1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 (13)8.2.2 环境治理法律法规 (14)8.2.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规范 (14)8.3 环境标准体系 (14)8.3.1 环境标准概述 (14)8.3.2 环境质量标准 (14)8.3.3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14)8.3.4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14)8.3.5 环境保护产品标准 (14)8.3.6 环境管理规范标准 (14)第9章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14)9.1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14)9.1.1 遥感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 (14)9.1.2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15)9.1.3 环境监测设备微型化与智能化 (15)9.2 环境治理技术发展动态 (15)9.2.1 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5)9.2.2 高级氧化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5)9.2.3 资源化利用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5)9.3 创新技术与绿色环保 (15)9.3.1 纳米技术在环境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 (15)9.3.2 低碳技术与绿色能源的应用 (15)9.3.3 智能化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15)第10章认证考试准备与应试技巧 (16)10.1 考试大纲与要求 (16)10.1.1 考试内容概述 (16)10.1.2 考试形式与要求 (16)10.2 复习策略与要点 (16)10.2.2 复习要点 (16)10.3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16)10.3.1 应试技巧 (17)10.3.2 注意事项 (17)第1章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概述1.1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历程环境监测技术自20世纪中期以来,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得到了迅速发展。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指导第一章绪论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而被丢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

(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的分类按照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固体废物和无机固体废物按照污染特性可将固体废物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

●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三类。

❍按照固体废物的形态可分为:固态、半固态、容器中的液态或气态(3)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的主要特征并不在于它们的相态,而在于它们的危险特性,即具有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浸出毒性、易燃性、易爆性等独特性质,对环境和人体会带来危害,须加以特殊管理的物质。

2、固体废物污染带来的危害(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破坏土壤的性质和结构;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使土壤丧失腐解能力;●有害物质还会在植物有机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固体废物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也能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

(3)对水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随天然降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飘迁落入河流、湖泊、污染地面水,并随渗滤液渗透到土壤中,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污染;废渣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能造成更大的水体污染。

3、固体废物管理(1)三化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2)3C原则: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3)3R原则:减量化 Reduce;再使用 Reuse;再循环 Recycle(4)全过程管理原则: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1、城市垃圾贮存方式(p20)(1)家庭贮存(2)单位贮存(3)公共贮存(4)转运站贮存2、城市垃圾的清运方式(1)连续收集系统(2)非连续收集系统3、移动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装满垃圾的容器使用垃圾运输工具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场,垃圾卸空后再将容器送回原处或其他垃圾集装点,如此重复循环进行垃圾清运。

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方案

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方案

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方案固体废弃物(Solid Waste)是指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具有固体或半固体性质的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管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分类管理是固体废弃物管理方案的基础。

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当固体废弃物确实产生时,应进行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别收集和处理。

建立健全的分类管理制度,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设施建设是固体废弃物管理方案的核心。

固体废弃物可以通过焚烧、填埋和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和处置。

焚烧是一种高温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体积,并产生能量。

填埋是将固体废弃物掩埋在土壤中的方式,但需要注意控制渗漏污染和产生甲烷气的可能。

堆肥是将有机废物进行分解和转化为有机肥料的方式,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并提供有机肥料。

第三,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是固体废弃物管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体废弃物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固体废弃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废弃物处理习惯。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主动参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通过奖励制度和税收政策来激励大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

最后,监督和执法是固体废弃物管理方案的保障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设施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运行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处置固体废弃物的行为进行严惩。

通过监督和执法的措施,可以促使相关企业和个人遵守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提高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建立一套完善的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该方案应包括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分类管理、处理与处置设施建设、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以及监督与执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作业指导书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作业指导书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4)第2章环境治理基本理论 (4)2.1 环境治理概述 (4)2.2 环境治理体系与机制 (4)2.2.1 环境治理主体 (5)2.2.2 环境治理客体 (5)2.2.3 环境治理手段 (5)2.2.4 环境治理制度 (5)2.3 环境治理政策与法规 (5)2.3.1 国家层面环境政策与法规 (5)2.3.2 地方层面环境政策与法规 (5)2.3.3 行业层面环境政策与法规 (5)2.3.4 国际环境治理政策与法规 (6)第3章生态保护基本理论 (6)3.1 生态保护概述 (6)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6)3.3 生态保护策略与措施 (6)第4章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7)4.1 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7)4.1.1 污染物排放 (7)4.1.2 水资源开发过度 (7)4.1.3 水生态破坏 (7)4.2 水环境治理技术 (7)4.2.1 污水处理技术 (7)4.2.2 水资源调配技术 (7)4.2.3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8)4.3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8)4.3.1 制定保护规划 (8)4.3.2 水生态环境保护 (8)4.3.3 水生态修复 (8)4.3.4 生态监测与评估 (8)4.3.5 完善法律法规 (8)第5章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 (8)5.1 大气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8)5.1.1 大气污染问题 (8)5.1.2 大气污染成因 (8)5.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9)5.2.1 燃烧后处理技术 (9)5.2.2 燃烧前处理技术 (9)5.2.4 汽车尾气处理技术 (9)5.3 大气生态保护与修复 (9)5.3.1 生态保护措施 (9)5.3.2 生态修复技术 (9)5.3.3 环境教育与宣传 (9)第6章土壤环境治理与保护 (9)6.1 土壤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0)6.1.1 人类活动排放 (10)6.1.2 自然因素 (10)6.1.3 不合理土地利用 (10)6.2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10)6.2.1 物理治理技术 (10)6.2.2 化学治理技术 (10)6.2.3 生物治理技术 (10)6.3 土壤生态保护与修复 (10)6.3.1 生态农业 (10)6.3.2 植被恢复 (11)6.3.3 土壤改良 (11)6.3.4 生态修复工程 (11)6.3.5 监测与管理 (11)第7章噪声与振动治理 (11)7.1 噪声与振动污染及其影响 (11)7.1.1 噪声与振动污染来源 (11)7.1.2 噪声与振动污染的影响 (11)7.2 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 (11)7.2.1 噪声源控制技术 (11)7.2.2 振动源控制技术 (11)7.2.3 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12)7.2.4 综合治理技术 (12)7.3 声环境与振动环境保护 (12)7.3.1 制定声环境与振动环境保护法规 (12)7.3.2 声环境与振动环境监测 (12)7.3.3 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措施 (12)7.3.4 声环境与振动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 (12)第8章固体废物治理与资源化 (12)8.1 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技术 (12)8.1.1 固体废物分类 (12)8.1.2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3)8.2 固体废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13)8.2.1 固体废物治理 (13)8.2.2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13)8.3 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置 (14)8.3.1 危险废物管理 (14)第9章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14)9.1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14)9.1.1 地面监测技术 (14)9.1.2 遥感监测技术 (15)9.1.3 持续自动监测技术 (15)9.2 生态环境评估方法 (15)9.2.1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15)9.2.2 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15)9.2.3 生态环境损害评估 (15)9.3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案例分析 (15)9.3.1 案例一:某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 (15)9.3.2 案例二:某流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估 (15)9.3.3 案例三:某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估 (15)9.3.4 案例四:某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16)第10章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实践 (16)10.1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项目管理 (16)10.1.1 项目策划与立项 (16)10.1.2 项目实施与监管 (16)10.1.3 项目评估与验收 (16)10.2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技术创新 (16)10.2.1 生态修复技术 (16)10.2.2 清洁生产技术 (16)10.2.3 环境监测技术 (16)10.3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趋势 (17)10.3.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17)10.3.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7)10.3.3 市场化程度加深 (17)10.3.4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17)第1章绪论1.1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意义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是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重大课题。

第7章 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置

第7章 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置
2015年11月20 日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管理 10
7.3.3危险废物贮存相关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对于 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选址,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仓库式) 的设计原则、危险废物的堆放,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运行与 管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安全防护与监测,危险废物贮存 设施的关闭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 7.3.4 危险废物标签
7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72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危害73国家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国家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74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管理75化学实验废弃物的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处理2016年3月17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7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1日起实施第二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
• 7.5 化学实验废弃物的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处理 • 根据危废的直接危害特性分为可燃性废物、腐蚀性 废物、反应性废物和毒性废物等。 • 废弃物按照其存在状态分为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 物和气体废弃物三类。 • 固体废弃物分为有害和无害两种。 • 液体废弃物分为有机和无机液体废弃物两种。有机 液废包括有机废溶剂、废试剂;无机液废包括无机 重金属溶液、无机酸、碱溶液等。 • 气体废弃物是指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无 机有害气体 。
2015年11月20 日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管理 4
• ③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对大气的污染。某些废弃物挥发或 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微粒状态的危废物,随 风飘扬,扩散至远处,影响人体健康,扩大危害面积和 范围;危废在运输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 尘,造成大气质量恶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2015年11月20 日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7—1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1、工业固体废弃物 2、矿业固体废弃物 3、城市垃圾 4、农业固体废物 5、放射性固体废弃物
三、有害废弃物
有害废弃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物理、化学、 生物特性的物质。一旦管理不当,就会对人体 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这种危害包括即时急性 危害,如急性中毒、火灾爆炸等;还包括长期 潜在性危害,如慢性中毒、致癌、污染地面或 地下水等。
图7—2 化学物质型固体废弃物致病途径
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是各种病原微
生物的孳生地,形成病原体型污染,如 图7—3所示。
图7—3 人畜粪便传播疾病途径
三、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的特点
固体废弃物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相 比,在管理方面有它自己的特点,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作最终处置 2、要作妥善的途径管理 3、要注意潜在危害
二、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固体废弃物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按其组成可分为有机废弃物和无机废弃物;按 其形态可分为固体(块状,粒状,粉状)和泥状 的废弃物;按其来源可分为工业废弃物、矿业 废弃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废弃 物等;按其危害特性可分为有害和无害废弃物。
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按来源进行分类,如 图7—1所示。
固体废弃物及其分类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其管理 固体废弃物的利用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的处置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及其分类
一、固体废弃物的概念 固体废弃物,通常指人类在生产与生
活中产生,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不再 需要而丢弃的固体、半固体或泥状物质。
“废弃物”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有一 定时空条件的。往往一种过程中产生的废 弃物,可以成为另一过程的原料,所以废 弃物也有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之称。
表7—1 工业废渣作为建筑材料方面的用途
工业废渣
பைடு நூலகம்
用途
高炉渣、粉煤灰、煤渣、煤矸石、钢渣、 电石渣、尾矿粉、赤泥、铜渣、镍渣、 铅渣、硫铁矿渣、铬渣、废石膏、水泥 窑灰等
(1)制造水泥原料或混凝土 (2)制造墙体材料 (3)道路材料,制造地基垫层材料
高炉渣(气冷渣、粒化渣、膨胀矿渣等)、 粉煤灰(煤矸石、亦泥、铜渣、镍渣等)
上述特点决定了对于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将 完全不同于水体、大气污染那样的管理体制。
对于废水、废气,通常采用的是控制污染 源的管理体制;而对于固体废物,则必须实行 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的管理体制,而将 产生、运输、综合利用、处理、处置等所有废 弃物运动过程所涉及的各环节都作为污染源进 行管理和控制。这一管理体制按照其先后次序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产生、分类、标识。 ●运输。 ●加工处理。 ●交换和能量回收。 ●焚烧和无害化处理。 ●贮存和完全处置。 ●浸出液管理、处置场监督、管理。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的利用
许多固体废弃物实际上仍有利用价值。 尤其是不少工业固体废弃物可以作为二次 资源加以利用。这种二次资源与自然资源 相比有三大优点:生产效率高、能耗低和 环境效益高。因此,世界各国都广泛开展 了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作为混凝:上骨料和轻质骨料制陶
高炉渣、铜渣、镍渣、铬渣、粉煤灰、 煤矸石等
制造热铸制品
高炉渣(渣棉、水渣)、粉煤灰、煤渣等 制造保温材料
二、固体废弃物作工业原料
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多种有益成分,除可以 用来生产建筑材料外。还可以做某些工业的原 料,如钢渣可以代替焙剂用于烧结生产,可以 做高炉、化铁炉的熔剂,也可以返回转炉炼钢 利用;铬渣可以代替铬矿粉作玻璃着色剂;洗 煤厂排出的煤泥可在铸造过程中作砂的粘结剂。 在国外还可用浮选尾煤作塑料的原料等。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污染与治理
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废气一样,是人 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代谢产物。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固 体废弃物的排放量猛增,日益增长的固体 废弃物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
固体废弃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环境污 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固体废弃物堆积量大、占地广。从有害成分迁移 转化的角度看,由于废水、废气在处理时其有害成分 往往转化成固体形态,因此,固体废弃物在某种意义 上成了有害成分存在的终态。存于固体废弃物中的有 害物质不易破坏衰减,其危害具有长期性和潜在性, 不易被人们发现。由于过去只注意防治水、气的污染, 加上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完善,随意无控处置这些固 体废弃物,有的甚至直接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污 染。
三、固体废弃物作能源
来源于煤炭、石油、动植物的固体废弃物, 大多含有一定量的煤炭、油和生物能。
固体废弃物作为能源的途径有两条:一条 是将固体废弃物直接焚烧,然后利用焚烧释放 出的热量供热或发电,又称为直接回收利用法; 另一条是先将固体废弃物加工成原料,然后再 进行焚烧供热或发电,这是一种间接回收利用 法,此法得到的燃料为垃圾衍生燃料(RDF)。
一、固体废弃物作建筑材料
许多工业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粉煤灰、 高炉渣、钢渣等都具有建筑材料所需要的成分 和性质,可以制成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需要量 大,可以容纳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建筑材料使 用期限长,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也不会很快重 新变成废弃物。所以,利用固体废弃物制造建 筑材料是节约资源,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有 效途径。工业废渣作为建筑材料方面的用途列 于表7-1。
一般将具有下列危害的废弃物定义为有害 废弃物:
1、引起或导致死亡率增加的废弃物。
2、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的废弃物。
3、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的废弃物。
4、在处理、贮存、运输、处置或其他管理 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即时或 潜在性的危害的废弃物。
第二节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其管理
一、固体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危害
1、侵占土地 2、污染土地 3、污染水体 4、污染大气 5、影响环境卫生
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
固体废弃物虽然不是环境介质,但常常是 多种污染成分存在的终态而长期存在于人类环 境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物理的、化学的 以及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如果 处理、处置、管理不当,污染成分就会通过水、 气、土壤、食物链各种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 类健康。一般工矿业废弃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会 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如图7—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