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7落日训练_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练习(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练习(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练习(4)《和平的祈祷》专题检测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果脯.花圃.蒲.席铺.天盖地B、荟.萃杂烩.市侩.脍.炙人口C、水獭.懒.惰浅濑.万籁.俱寂D、鱼鳔.剽.窃悍虚无缥.缈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既使孪生厮杀穿凿附会B、掣肘毅志雏形推心置腹C、害臊默契迟钝适逢其会D、贫乏谴责尊严温文而雅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很难想象,当课外阅读消解了阅读主体本身的个性特征,失落了阅读主体本身的兴趣爱好而沦为一种程式化的活动时,谁还敢奢望它的。

(2)它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目的语言的产出,为学习者提供自我纠正或是互相纠正影响理解的语法错误和词汇的机会。

(3)名不正则言不顺,科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A、效果差异确立B、效果差距确认C、效果差距确立D、效用差异确认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一直到下课铃响,双方还欲罢不能,老师这才鸣金收兵....,夸奖发言的几位同学见解都有道理,都很深刻。

B、只有读,你才会读;只有写,你才会写,这当然是颠扑不破....的铁律。

但学习读、写得法与否,效率就有高低之分。

C、人们仰望星空,试图跳出大气层的阻隔,到外部空间谋求发展,他们谨小慎微....地向外空迈出步伐,试图在其他星体上开辟新的生活领域。

D、这里一片高楼,那里一条高架……那速度,相信不是日新月异,而是时新日异....,上海会美丽得让自己觉得惊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为一个人,无不没有自己的个性,那种在人们的心目中几乎等同于“狂妄”其实是洋溢着自信的个性属于这个阶段的我们所需要的。

B、我特别喜欢的是那些有趣的书——道人所未道,让人感到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惊喜、惊叹的书。

C、“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学作品的特征,这就决定于我们不能以现成的答案来规范作品的解读,也不能以教参的标准来代替学生的体验。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必修2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测试(2)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必修2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测试(2)

必修二一、二专题语文测试卷一、选择题(3×6=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甲胄zhoù坍圮pǐ蝉蜕tuì亘古不变gèngB.恪守kè隽永jùn 猝然cù捋着胡须lǚC.缅怀miǎn 窗槛jiàn 邂逅hòu 摇曳生姿yèD.粗犷guǎng 攫住jué炽烈zhì狙击手jū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蜇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

B.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漫长、可怖。

我们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残害。

C.我们就是这样,是银色晶莹的泉流,先前是安静的,此时却跌荡而起。

D.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苍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对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大约六十开外。

B.秋风忽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播散着满园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C.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倒下来。

D.他们盛怒之下把墙重新刷了一遍,但无济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

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

C.“哟,我从没听到过这么荒唐的话。

”苏艾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数落她说:“老藤叶同你的病有什么相干?”D.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她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5.下列各句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自传体散文,写出了地坛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地坛不仅是自己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自己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配套k12学习]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文本7落日学案苏教版必修2

[配套k12学习]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文本7落日学案苏教版必修2

文本7 落 日 学习目标 1.了解特写的行文特点。

2.分析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3.认识日本投降的历史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意识。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舷.梯( ) ②顷.刻( ) ③勋绶.( ) ④桅.杆( ) ⑤气氛.( ) ⑥湔.雪( ) ⑦半晌.( ) 答案 ①xián ②qǐnɡ ③shòu ④wéi ⑤fēn ⑥jiān ⑦shǎnɡ(2)多音字①翘⎩⎪⎨⎪⎧ 翘.首( )连翘.( ) ②拾⎩⎪⎨⎪⎧ 拾.级( )拾.掇( )答案 ①qiáo/qiào ②shè/shí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舷( )眩( )炫( ) (2)⎩⎪⎨⎪⎧ 宣( )暄( )喧( )答案 (1)船舷/眩晕/炫目 (2)宣布/寒暄/喧宾夺主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永志不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曾几何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网恢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理昭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厥功甚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郑重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永远记住,不遗忘。

(2)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3)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练习(1)遭遇战争一、双基提要1、给下列加点处注音或填上汉字惬.意()甲胄.()颠簸.()啐.()吞噬.()粗犷.()襁.褓()搪.瓷()火燎.()镜框.()斑斓.()疲削.()坍圮..()()..()()邂逅狙.()击脸颊.()笑xixi()pãng()乱胡zhōu()dān ge ( ) 狼吞虎yàn()shì( )好xūn ( )章2、解释下列词语惬意:惟妙惟肖:目光炯炯:莫名其妙:坍圮:吞噬:粗犷:无济于事:3、填空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者,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有、等。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在文中暗示。

⑵《一个人的遭遇》作者▁▁▁▁,▁▁▁▁▁▁(国)作家,获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有▁▁▁▁▁▁▁、▁▁▁▁▁▁▁▁▁等。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①爷爷和孙女偎依着坐在一起,面前静立着那棵的小苗②奥达尔卡伸手摘下亮晶晶的一颗樱桃,放在手里琢磨了很久③战士们过来她,但都莫名其妙:樱桃是多么可口,多么甜美。

④奥达尔卡奶奶的屋子变得很。

她一时弄不懂是怎么回事。

走到果园里,她立即恍然大悟:樱桃树已砍去,它不再遮挡。

A、脆弱玩赏劝慰亮堂光亮B、脆弱玩赏劝告亮堂光亮C、软弱玩味劝告光亮亮堂D、软弱玩味劝慰光亮亮堂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择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B、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C、20年时间虽然不短,但他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面目全非....。

D、因为使用象形的方块字,使我们在世界众多的拼音文字中卓尔不凡....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我们获得了最独特的同时,我们也常常被囚禁在最孤独的方块字的万里长城。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总体设计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总体设计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一、专题内涵解说:中华民族饱受战乱外祸,特别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惨重的灾难;回顾20世纪,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在现阶段,各国的发展都需要和平环境,青年一代需要对战争有理性的思考。

战争的起因和性质不一样,但是最终造成的苦难都要由人民来承受。

本专题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二、教学建议:1.对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文本研习,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境遇;2.阅读产生世界影响的《安妮日记》,用探讨的方法,了解青年一代对战争罪恶的深层思考;3.结合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图片,开展活动体验,感受战争中人的命运,理解世界人民祈祷和平的愿望。

4.专题学习要求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3.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4.学生通过活动实践,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对图片进行鉴赏。

5.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能起草简要的报告。

四、课时安排:(总计8-9课时)遭遇战争 2-3课时黑暗中的心迹 3课时历史画外音 1课时写作实践 2课时五、预习安排:(充分利用图书馆及互联网资源)(一)课下搜集与战争相关的的文学作品及图片资料。

(二)《一个人的遭遇》全文阅读(见语文读本)。

1。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 8 图片两组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 8 图片两组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8 图片两组训练-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8 图片两组训练-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8 图片两组训练-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图片两组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注音。

照片.(piàn)瞬.间(shùn)鲜血.(xiě)捉.拿(zhuō) 庇.护(pì) 拍.照(pāi)兴.奋(xīnɡ)场.景(chánɡ)侵略.(lü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血”应读xuè,“庇”应读bì,“场”应读chǎnɡ。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摄影威摄记录纪录片欢呼眨眼蜂涌振臂高呼溃逃馈赠盛装乔妆打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威摄”的“摄”应为“慑”,“蜂涌”的“涌”应为“拥”,“乔妆打扮"的“妆”应为“装”。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 7 落日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 7 落日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7 落日训练-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7 落日训练-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7 落日训练-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落日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注音.投掷.(zhì)绶.带(shòu)舷.梯(xuán) 挪.动(nuó)湔.雪(qiān) 顷.刻(qǐnɡ)半晌.(shǎnɡ) 翘.首(qiáo)归咎.(jiù)昭彰.(zhānɡ)虔.诚(qián)拾.阶(sh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舷”应读xián,“湔”应读jiān,“拾”应读shè。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响彻签字仪杖队不可一世搀扶荣誊驱逐舰天网恢恢气氛陪同扩音器目不遐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杖”应为“仗”,“誊”应为“誉”,“遐"应为“暇”。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 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理解“一个人”的含义及其典型意义。

2. 理解主人公在战争中的遭遇,战争对人的肉体及心灵造成的巨大灾难,从而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刻的认识。

3. 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珍视和平与生命。

资料卡片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

出生于俄罗斯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

1918年,在中学读书时因国内战争辍学。

曾当过办事员,参加过武装征粮队。

1922年去莫斯科,当过工人和会计等。

1923年加入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的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发表小品文《考验》《三人》和《钦差大臣》等。

1924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简称“拉普”),同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胎记》。

1926年中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色的原野》问世。

此后返回故乡,从事专业写作。

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14年间,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

该作品在苏联引起多次争论,但由于它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民族在1912至1922年的动荡岁月中的历史,这部小说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

在此期间,肖洛霍夫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小说的成功使作家在苏联文学界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肖洛霍夫自始至终参加了卫国战争,同战士们战斗在一起,他饱经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深深体会到人民的感情,更何况他自己也遭遇到家破人亡的悲剧,他的母亲就是当敌机轰炸他家乡维辛克镇时在家门口被炸死的。

在前线,他曾几次遇险。

有一次他乘坐的汽车遭到敌机扫射,一颗子弹从身边射过,离他只差二三十厘米。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有一次他乘坐的飞机在着陆时坠毁,他幸免于难,但是受了重伤,导致脑震荡和内脏错位。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和祈祷课时分层作业7落日苏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和祈祷课时分层作业7落日苏教版

课时分层作业(七)落日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81462038】①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字人。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了。

②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③甲板上一个不到20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④著名记者朱启平写下了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落日》,向祖国人民报告日本法西斯签署无条件投降议定书时的场面。

⑤花丛中,几个黄发垂髫....的老人正在打牌,爽朗的笑声惊飞了停在枝头的一对云雀,溅落了一地缤纷的花瓣。

⑥我们曾经过分迷信“人多力量大”,认为三人成虎....。

殊不知,当人多得超过实际需要时,有可能会碍事误事。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⑤ D.④⑤⑥D[①“不可一世”指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②“天理昭彰”指上天能主持公道,惩恶扬善,报应分明。

③“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④“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不合语境。

⑤“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使用对象不准确。

⑥“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导学号:81462039】A.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忌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

C.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财富的同时,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层面的各种威胁与挑战。

学练考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单元测评苏教版必修2

学练考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单元测评苏教版必修2

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狙.击(zǔ)瓦砾.(lì)军衔.(xián) 勉强.(qiǎng)B. 沮.丧(jǔ) 徘徊.(huái)藏匿.(nì) 模.样(mó)C. 器械.(xiè) 蹂躏.(lìn)奴役.(yì) 瞬.间(shùn)D. 活塞.(sè) 渲.染(xuàn)扼.守(è) 疲惫.(bè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掩敝奖赏寂静古里古怪B. 影踪耽搁荒凉喜气洋洋C. 狭窄气慨衬衫狼吞虎咽D. 军衔安祥震荡小心翼翼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跟他(凡尼亚)不论怎样总可以过下去的,只是我的心_________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2)每一幅照片都有________人心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________。

(3)我走进去,向他们眨眨眼睛,________地说:“你们瞧,我可找到我的凡尼亚了!”A. 震荡震颤结果惟妙惟肖B. 震撼震颤后果惟妙惟肖C. 震颤震撼结果神气活现D. 震荡震撼后果神气活现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夜里醒来,我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想:等到战争一结束,我就给儿子娶个媳妇,自己就住在小夫妻那儿,干干木匠活儿,抱抱孙子。

B. 等到我心松开了,血在耳朵里冲击的时候,就想起我的伊琳娜在车站上怎样跟我难舍难分。

C. 现在刮着一股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甘于寂寞、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不多,他则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 我怀着沉重的忧郁,用目光送着他们……本来,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可以平安无事,可是,凡尼亚忽然向我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

二、课文精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他从右边走来,我打开车门,让他坐在旁边,开动车子。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研习活动练习苏教版必修2-含答案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研习活动练习苏教版必修2-含答案

和平的祈祷一、基础知识运用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作“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它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

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

C. 我抚摩了帕提侬神庙中的复制品,感到了雅典冲锋战士所具有的韵律之美。

阿波罗、维纳斯以及双翼胜利之神都使我爱不释手....。

D.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综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作品里,既有对资本主义不公平社会的种种鞭挞,也有对人性美的讴歌。

B. 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整个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C. 2015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D.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3.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

B.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C. 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D. 中秋月安详地放射着柔和的光,如同母亲温柔的眼睛。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亨利,美国作家。

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作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练习(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练习(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练习(3)历史画外音一、双基提要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霎时(shà)城垣(yuán)伉俪(kàng)溘然长逝(hã)B.累赘(lãi)澄澈(châ)妩媚(wǔ)风声鹤唳(lì)C.慰藉(jiâ)肆虐(nuâ)晦涩(shâ)稗官野史(bài)D.谲诈(juã)引擎(qín)赧然(nǎn)迥然不同(jiǒ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蜕变同盟洗练云云众生B.沟壑鉴戒汲取热泪莹眶C.执著溃逃错愕目不暇给D.撕杀羁旅邂逅高瞻远瞩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张教授把祖辈__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2)望着那__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__的童年,因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小时候妈妈讲给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3)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__,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人们些什么。

A流传悠远幽远俭朴B留传幽远悠远简朴C留传悠远幽远俭朴D流传幽远悠远简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B.《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C.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难分轩轾。

D.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脱掉身上的皮。

C.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专题测试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专题测试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2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A.吞噬.(shì)瓦砾.(lì)一撮.盐(cuō)小心翼翼.(yì)B.倒坍.(tān)跛.脚(pǒ) 霎.时间(shà)欢呼雀.跃(què)C.惬.意(qiè)瞭.望(liáo)啐.烟头(cuì)凝眸.远眺(mōu)D.粗犷.(kuàng)揪.(jiū)紧胡子茬.(chá)目光炯炯.(jiǒ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梗概匮赠无济于事纭纭众生B.震颤甲胄卷帙浩繁臭名昭著C.邂逅脻毛惊骇万状威风凛凛D.和睦暄闹烟熏火燎哀声叹气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这回音沉闷而单调的四壁,我所的,我所憎恶的又在哪里呢?②苏德战争,41岁的索克洛夫应征入伍。

③我经常神经质,尤其星期天;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气氛令人、呆滞、沉重。

A.咒骂爆发窒闷B.咒骂暴发窒息C.诅咒爆发窒闷D.诅咒暴发窒息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索里尼下台了,意大利国王接管政府。

我们弹冠相庆....。

在可怕的昨天之后,终于出了一件好事。

B.画面上显示的内容是在臭名昭著....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中,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的情景。

C.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

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D.两扇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柔光闪烁,画像在黑色镜框的玻璃后面凝眸..远眺..;……《挑刺的少年》,这张精美的照片镶在棕色的镜框里,映出淡红色的光辉。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杀人的冲动。

除非所有人类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苦心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B.我就问道:“那么后来呢?”“后来吗?”讲话的人勉强回答说,“后来我从上校那儿得到了一个月的假期,一个星期以后就来到了沃罗涅日了。

精选-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和祈祷落日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2

精选-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和祈祷落日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2

落日[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密密簇.簇()怒吼.()顷.刻() 勋绶..()() 桅.杆() 瘸.腿() 昭.彰() 厥.功甚伟() 湔.雪()摄.影() 半晌.() 炽.热() 【答案】cùhǒuqǐnɡxūn shòuwéiquézhāojuéjiānshèshǎnɡchì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拾级拾荒(2)⎩⎪⎨⎪⎧翘首翘尾巴【答案】(1)shèshí(2)qiáoqiào2.语境辨析法(3)听说十里堡.()有个堡.()垒,好多人去参观过。

(4)儿子因应.()酬而常常醉酒,母亲心疼不已,发微博向省委组织部部长求助:“我应.()该怎么做?”【答案】(3)pùbǎo(4)yìnɡyīnɡ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荣tén写(2)⎩⎪⎨⎪⎧读寒(3)⎩⎪⎨⎪⎧梯 乐 晕耀(4)⎩⎪⎨⎪⎧目不 接不掩瑜闻名 迩蒹【答案】(1)誉 誊(2)宣 暄(3)舷 弦 眩 炫 (4)暇 瑕 遐 葭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不可一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厥功甚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志不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不暇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网恢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天理昭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曾几何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五光十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郑重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和平的祈祷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和平的祈祷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

专题2 和平的祈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最新高中语文 专题二 和平的祈祷专题写作学案 苏教版必修2练习试卷

最新高中语文 专题二 和平的祈祷专题写作学案 苏教版必修2练习试卷

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训练目标 1.了解“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

2.把握叙述的三种人称,运用各自的优点。

3.学会选择叙述视角的方法。

1.“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站在局外,不出现在故事中,但他仿佛是无所不知的“神”,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十分了解,对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也都清清楚楚,有时甚至走到前台发表议论、对人物进行评价。

“有限视角”,就是叙述者是当事人,参与故事的发展,我们依赖于他的眼睛看世界,靠他的引领进入故事。

2.叙述的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1)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主要有利于“我”的心怀的袒露,情感真实。

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叙述人不一定是作者。

如果是叙述作者亲历的真人真事,那么叙述人既是作者也是故事中的人物;如果作品中的“我”只是作者虚构创作的人物,那故事的叙述人就不是作者。

其次,叙述人也不等于叙述角度,以“我”为叙述人的作品,可以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此时叙述人是作品的主要人物或作者;也可以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此时叙述人仅仅是作品的次要人物。

(2)采用第二人称叙述,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使用第二人称可以把读者置于叙述者的对面,仿佛在与作者促膝谈心,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3)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则似乎有冷眼旁观的意思。

首先,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其次,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好地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最后,以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

有时,为了克服单一叙述角度的局限,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叙述角度。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是平庸选择了你,还是你的潜意识选择了平庸?在生活中,很多人钟情于平平淡淡的真生活,喜欢安逸舒适的生活顺境,结果人生一场,无风无浪,平庸平凡。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日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注音。

投掷.(zhì)绶.带(shîu)
舷.梯(xuán) 挪.动(nuï)
湔.雪(qiān) 顷.刻(qǐnɡ)
半晌.(shǎnɡ) 翘.首(qiáo)
归咎.(jiù) 昭彰.(zhānɡ)
虔.诚(qián) 拾.阶(sh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舷”应读xián,“湔”应读jiān,“拾”应读shè。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响彻签字仪杖队不可一世
搀扶荣誊驱逐舰天网恢恢
气氛陪同扩音器目不遐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杖”应为“仗”,“誊”应为“誉”,“遐”应为“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桌子横放在甲板中心偏右下角,每边放一把椅子,桌旁设有四五个扩音器,播音时可直通美国。

B.我在这样一块小地方还从来没有见过聚集这么多的高级军官。

C.“密苏里”号上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的身穿咔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往来互相招呼。

D.因为我们这些记者事先有令,只能站在原定地点,听候英语命令,无法随意挪动。

【解析】B项,“在这样一块小地方”应放在“没有见过”之后;C项,句式杂糅,“排列”和“往来”矛盾;D项,“因为”应放在“记者”后。

【答案】 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注视着“密苏里”号舰②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③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④艇后白浪如练⑤马达声如猛兽怒吼
A.①②④⑤③B.③②④①⑤
C.③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从承接、照应的角度思考。

【答案】 C
5.“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错,笑声不绝”,这里,不同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里,作者从话音、笑声、衣着,绘声绘色地勾勒出这个“外交应酬场所”的情景,写得很有层次,把“点”的描写融于“面”中,从“面”中突出某一点,令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②这里的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6.“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这里对重光葵假腿的描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作者对侵略者讥讽贬斥的感情,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害己,没有什么好下场。

7.“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没有去剖析他们的内心,也没有揭露他们的种种罪行,而是用轻蔑的口气进行揶揄,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欠下的每一笔血债。

8.“代表到来”前半部分写了联合国签字代表团、麦克阿瑟将军等到来时的热闹场面,后来又写了日本代表团到来时的冷寂场面,表现了人们的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中对联合国签字代表团、麦克阿瑟将军等到来时的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胜利者的喜悦与自豪;对日本代表团到来时的冷寂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恶,对军国主义的反感。

通过这一反差强烈的对比,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人民的爱憎感情,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