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世界的物质性5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课时1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标要求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时1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 1.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
2.从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角度,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一、哲学上物质的概念1.含义:物质是__________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一回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________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______。
高二政治讲座4.1 世界的物质性
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 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讨论】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
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
劳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物 质 ≠ 具体的物质形态
共性
个性
2、正确理解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概念 (抽象 、一般、共性)
客观实在性
概括共同本质
山川湖泊 花鸟鱼虫 电场 磁场 声波 射线 风雨雷电 …………
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个别、个性)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比较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区别
它概括的仅仅是物质具体形 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客 观实在性
构建宇宙的三要素
视频中的物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概念的物质吗?
通过感觉感 知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 或者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解析]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甲的观点是相对于 物质概念而言的;乙的观点是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而 言的。
(二)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高中政治必修4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原理方法论(一)唯物论(5个)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只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二)辩证法(19个)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事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具体见课文P57)【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有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6、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7、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内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鼓励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9、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心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10、对立统一规律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方法论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1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表现在: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分吹”.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同时,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很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他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1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的主要方面和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详见课文P73)*17、内外因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十分重视内因,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18、辩证否定观原理[New]【原理内容】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方法论要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同时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践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前者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后者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三)认识论(3个)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也属于唯物论)(见上页唯物论部分)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详见课本P48~49)(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多次才能完成;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尊重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五)人生观、价值观(4个)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参考课文P102)3、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4、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看过"高中政治必修4原理方法论"的还看了:。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1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特性.(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2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3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_统一.世界观决定方_方_现世界观.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_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_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4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客观世界)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有条件的)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_指导)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此观点是正确的)10.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_.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_.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_.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_.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_.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_.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_.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_.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_.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5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社会意识:只是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具有不同步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并不是同步,绝对统一的关系)反对倾向: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唯心主义3. 实践观是辩证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4.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内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a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更,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 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否则会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a 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否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他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他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生产力进步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二下册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复习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答案]C2.人类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A.人类能够创造物质B.人类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D.自然界不是物质的[答案]B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答案]A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5.下列对哲学上的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它概括的是自然界中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它可以被人创造的D.它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客观实在性[答案]A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能够说明材料中观点的是(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④从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二、非选择题7.《尚书•洪范》一书中指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培根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恩格斯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恩格斯所说的“物质”与其他两种观点的“物质”有何不同?(2)请谈谈你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认识。
[答案](1)恩格斯所说的“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而《尚书•洪范》一书和培根所讲的“物质”实际上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已经进入高二上学期的同学们,在我们顺利度过高中的适应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逐步形成了自我学习模式,初步拟定人生规划后,要将自我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应将自己的学业做到一个高度的时候了。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1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
➢ 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星云收缩演化而成的。
➢ 地球是在46亿年前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成的。
➢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都是客观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说一说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 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公路、铁路、 桥梁、码头……
上帝创世开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盘古开天辟地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 (共26张PPT)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以前,自 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太阳约在50 亿年前形成
大概已有46亿年了 现在地球处于中年 约还有50亿年寿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关于世界起源的说法有两种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认识论)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 唯物论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意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分歧)?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本原
唯物主义 物质 唯心主义 意识
先后
决定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高中政治文化与哲学学案《世界的物质性》知识点汇总
2-1世界的物质性60级高二政治组(一)课程标准2.1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以“人们为什么有不同的价值观”为议题,探究价值判断的依据和意义。
可讨论媒体中关于事实和观点陈述的内容,调查不同人群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看法,分析其价值取向的差异及成因。
结合不同历史时期著名人物的言论,分析影响其价值判断的时代因素。
本框题需要理解记忆领会的重要问题1、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唯一特性2、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3、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4、人类社会的产生5、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6、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的阶段(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对意识形成的作用7、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8、从内容与形式看意识的产生9、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10、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其方法论(二)本框思维导图----今天的收获(三)探究过程【总议题】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
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分议题1】自然界的物质性※情景探究一:阅读课本P18方框中阅读与思考,并回答1、古代哲学家为什么把水、火、原子等看做世界的本原?2、从哲学家的角度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有什么共性?3、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4、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
*知识补充:*知识补充:客观实在”≠“客观存在”(1)“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说课稿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说课稿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哲学概念;【理解】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物质的;【运用】懂得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思考现实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物质形态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世界的起源的探究,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对神创论的否定。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难点:物质的哲学概念三、教学策略与手段(一)设计理念1、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贴近生活,体现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方法教法:观察法,讨论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质疑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具体实物(苹果、榴莲、香蕉(生和熟)以及其他非水果实物)(二)导入新课直接导入:很高兴来到xx,和我们xx四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个神秘的话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三)讲授新课1.物质的概念(约15分钟)教师分发之前准备的物体,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描述自己手上的物体。
学生描述自己手上的物体,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表示感知的词语,并及时写在副板书上。
教师针对描述榴莲的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挖掘,提问“榴莲的味道你喜欢吗?不喜欢但是你能改变吗?”教师提问:大家手中的这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有什么共性?教师总结:哲学上说的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进一步提问:wifi是物质吗?2.自然界的物质性(约4分钟)让刚刚拿到香蕉的同学吃一下香蕉,分别采访吃了熟香蕉和生香蕉的同学,有什么感受。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完整版)
B
Page 19
1964年科学家预言物质质量之源——希格斯玻色 子的存在,本世纪科学家通过实验找到了该粒子 存在的证据,从而完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解 释了粒子为何拥有质量。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进 一步证实了( ) A.科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人的认识总是与客观规律相一致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 (客观的经 地位和相互关系 济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
Page 13
客 观 的
人们如果一定要凭主观愿望去选择生 产关系,只能以失败告终。我国在 20世纪50年代实行人民公社化制度, 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跑步进 入共产主义",脱离了当时实际,造成 严重的恶果。
Page 14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 人口因素 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 生产方式 社会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第十一课)
Page 12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 方式
(客观的物 质力量)
客 观 的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D
Page 7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 义上的原子。二者都( ) A.没有看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B.认为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C.没有看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没有认识到物质是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物的基础和前提都需
Page 10
3、自然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 候,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 提醒:不能说征服自然 和谐相处。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 4.1世界的物质性
C、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蒸汽磨代表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 此回答3~4题。
3.这里的“客观实在”(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
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4.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
①人 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 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类 灵长类
哺乳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 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 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宇宙间不存在诸神创造世 界的活动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火”是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泰勒斯: “水”是万物之原。
柳宗元“元气” 才是唯一的存在。
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有何局限性? 这些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物质体系
构成 基本 要素
人口因素
客观的、
自然地理环境 物质的
为什么?
生产方式
劳动者 生产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客观的, 物质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内容上是客观的)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 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课前篇自主预习
议一议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 提示:(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但并不是有了人脑就可以 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人脑,还必须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 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长期脱离社会实践或大脑受到损害的人, 都不能形成意识。 (2)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 意识就不能产生。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 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课前篇自主预习
2.物质的概念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判一判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提示:错误。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 上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观特征看 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2沃森是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电脑医生,沃森每
秒可以处理500GB的数据,诊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但行医远远
不是处理数据这么简单,如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抚慰、实践中细微差
别的把握,无论哪一点都离不开人类医生。这说明( )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课堂篇议题探究
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吗 情境导引 世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几千年来人类一直 对世界、宇宙有探寻,从肉眼发展到望远镜和人造卫星,从太阳系 扩展到银河系、河外星系,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蒙昧时期的神 话、古代哲人的猜测、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革命,直到20世纪现代 宇宙学的诞生,从宇宙大爆炸到演化出生命。 (1)从宇宙大爆炸到演化出生命,说明自然界是怎样形成的? (2)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与哲学上的物质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2.1 世界的物质性(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同步课堂优质课件及课后培优(统编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1 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1.(2021·福建·高考真题)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年规划的编制不仅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潜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
这表明五年规划是()①关于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的能动反映②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过程③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觉选择的结果④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五年规划的编制不仅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潜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五年规划是关于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的能动反映,是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觉选择的结果,①③正确。
②:五年规划属于意识范畴,不能是客观过程,②错误。
④: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1·湖北·高考真题)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等。
这表明()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④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①: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因此,意识的内容并不能还原社会生活,①错误。
②:人的情感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需求。
因此,意识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人的情感需求,②错误。
③: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是通过社会历史体现出来,说明了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③正确。
④:人们通过对湖北武汉的历史的认识,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说明了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④正确。
新人教版必修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世界的物质性
素养感悟 (1)政治认同:认同新发展理念,树立理论自信。 (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 自然的关系。 (3)法治意识:树立依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4)公共参与:自觉加入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行列。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把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作为2018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解决人 民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卫蓝 天。这是因为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
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
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的意识的参与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3456789
7.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因为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④是主观唯心主义在生活中的表现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典例6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56789
2.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 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 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
5世界的物质性
(二)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人的意识能够反映物质、认识物质。物质是可知的。——坚持了可知论。
(3)客观实在:(客观真实地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实在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概念,它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千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所以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举例)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特性。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共同点,比如苹果和菠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水果。苹果和狗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生物。苹果和石头的共同点是什么?原子。
读课本29页第一段。
老师: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什么是物质?(列宁下的定义)
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
教学重、
难点
1、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2、难点:物质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本原是什么?
(一)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老师:有同学说,世界就是世界,哪有什么本质。这样想就太肤浅了。我们所说的世界的本质,是指万事万物中的共同点。
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世界的物质性
陕科大附中高中部“255自主学习”教案课题:世界的物质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世界是物质的【教学难点】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教法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授课课型】新课【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预习: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概念概括了,而不是指。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二、新知教学:(一)导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物质呢?整个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呢?今天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唯物论认为
对 立
唯心论认为
世 是界 什的 么本 质
是物质的
是意识的, 或者是由神 仙上帝决定 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思考:是上帝创造了世界么?
那它能否创造一块他也推不动的巨石呢?
一位著名的牧师做完祝福祈祷后,说:“诸 位兄弟姐妹,你们对于上帝还有什么怀疑 之处吗?” 一名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我们教堂顶上 要装避雷针呢?” 美国费城盖了座新教堂,教会派人去问 爱迪生:“是否要给新教堂装上避雷 针?”爱迪生说:“当然要装,因为雷 公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桌子是不是物质?
不准确,桌子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属 于物质范畴,是一种物质现象。
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 )
A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根本属性 B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和 C从物质世界万事万物中抽象和概括出来 的共同属性 D从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性 质 注意:物质概念是任何唯物主义哲学的最 基本的范畴,是建造全部体系的基石。
一定阶段是指什么时候? 什么原因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人类社会所需的物质条件具备 的时候,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起决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用。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 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巩固练习
1.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A人口因素 B自然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阶级
2.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③经济基础 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这句话表明 ( )
注意1: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 (基 本内容):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 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注意2: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根据生物学思考并探究:生物又是如何产 生和进化的呢? 资料:主要假说 关于生命的起源,历史上有过 种种看法。除了神创论外,还有自生论 、生生论、 宇宙胚种论、化学进化论等。①自生论。认为生物可 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这种看法已被科学实验所否定。 ②生生论。认为生物不能自然发生,只能由其亲代产 生。此种看法没有回答“最早的生物从何而来”的问 题。③宇宙胚种论。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物来自别的 星球或宇宙胚种。这种看法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 也没有说明最早的胚种如何起源。④化学进化论。认 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有 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出现 原始的生命体。这种看法比较符合科学事实。
A、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只 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的决定。 B、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生产力比封建社会 创造的生产力大。
C、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蒸 汽磨代表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
4.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 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鬼火”真的存在吗?
不存在。那是磷火。
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 世界的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起源 和发展史。
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
课堂探究:天地万物是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你所 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 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资料:历史上第一个企图科学的解释地球和太阳系起 源问题的是康德和拉普拉斯两位著名学者。康德是德 国哲学家;拉普拉斯是法国的一位数学家,他们认为 太阳系是由一个庞大的旋转着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 始星云是由气体和固体微粒组成,它在自身引力作用 下不断收缩。星云体中的大部分物质聚集成质量很大 的原始太阳。与此同时,环绕在原始太阳周围的稀疏 物质微粒旋转加快,向原始太阳的赤道面集中,密度 逐渐增大,在物质微粒间相互碰撞和吸引的作用下逐 渐形成团快,大团快再吸引小团快就形成了行星。行 星周围的物质按同样的过程形成了卫星。这就是康 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后来,关于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又形成了许多假 说,如碰撞说、潮汐说、宇宙大爆炸说等等。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 质体系
生产方式 物集 质中 性体 。现 了 人 类 社 会 的
构成 基本 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劳动者 生 产 方 式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请总结: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哪些哲学结论呢?
1、自然界是客观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物质世界的组 成部分
(2)宇宙间不存在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的定义
看得见摸得着的桌椅与看不见又真实存在 的磁场,超声波,红外线有什么共性?
无论他们看的见看不见,他们是一 种物质现象。都客观的存在着,这 些存在我们可能看不见,但有些我 们能感觉得到,能检测得到。
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 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 关系。
动
物
抽象
具
物质 抽象
体
表
现
物质的具体形式 具体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1.人类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议一议
看了以上的材料,你有何想法?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整个世
自然界是 客 观存在,是物 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 生存在发展及 其构成要素具 有客观物质性
物 质
界是物 质的世 界,世 界的真 正统一 性在于 它的物 质性
本课小结 1.什么是物质?
2.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的? 4、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客观 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 是 物 质 关 系 , 具 有 物 质 性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公 社颂》,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无比”的 小麦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 一棵硕大无朋的白菜重达500斤,棉花的产量也“如卫 星般地震动湖海山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 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 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 也黯然失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 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一颗芝 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 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 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
• 物质 (物质的可知性) 的唯 (物质的客观性) 一特 性 与不可知论 • 物质 与唯心主义 划清了界限 和意 划清了界限 识的 唯一 区别
例.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
)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
C 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是什么?
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个别和一般、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 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 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 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A甲观点正确,乙观点错 B甲观点错,乙观点正确 C两人观点都正确 D两人观点都错
/bz/ 包子加盟
昭继续补充道:"但若是有倭人在后备来个措手否及,我们就能呈呈四面楚歌之势包围尪军,到时候叁州之地尽在手,谁还会在乎区区那壹丁点の地方呢?""我也觉得此计可行,只要倭人偷袭,我们就能减少很多损失攻下尪军,至于那些小地方,割让给倭国也无伤紧要."宇文化及连连点头,因为 自己离扬州最近,到时候自己就能大捞壹笔横财."我堂堂中华,岂能与如此倭寇为谋/纵然兵败,我宇文成都也绝否允许倭寇碰我华夏壹寸领土/"宇文成都怒目圆睁,坚决抵制倭寇の建议."休得胡言/兵家争胜,岂能容个人情绪作怪/"宇文化及登时勃然大怒,壹巴掌重重落乎在宇文成都の脸上. 宇文成都被打得嘴角溢出丝丝血腥,依旧坚持反驳道:"父亲/我泱泱华夏,岂容倭人糟蹋/况且那扬州沿岸,都是无辜の百姓啊/""您给我滚/"宇文化及气否打壹处来,又是壹巴掌狠狠打在宇文成都脸上.宇文成都鼻息喘喘,满是否服,气愤否已得跑咯开来.见宇文成都已走,宇文化及连忙赔个否 是,然后开始吹鼓起和倭人合作の好处.刘备因薛仁杲正在气头上否敢发言,而曹操则否愿多说,心里正在盘算,准备坐山观虎斗.薛仁杲脑子简单,见司马昭和宇文化及吹唬好处,见其他人又没什么意见,便决定回书壹封与倭人合作.次日……经过壹日酣战,马超率残军与东舌大军最终在厉阳 城外壹百里处驻扎.同行の还有木存孝和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