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7章)【圣才出品】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章新闻角度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5.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新闻跳笔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新闻语言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7.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学习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的师生参考。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著,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新闻写作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新闻写
作”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刘明华著的《新闻写作教程》
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辅导用书:刘
一)——通讯的主
题
第十六章通讯的基
本特征
第十八章通讯写作
的基本环节(之
二)——通讯的选
材
第十九章通讯写作的
基本环节(之三)—
—通讯的结构
第二十一章事件通讯
第二十章人物通讯
第二十二章工作通讯
3
第二十三章风
貌通讯
1
4
第二十四章社
会观察通讯
第二十五章专
访
第二十六章新
闻特写
2
5
第二十七章网
络新闻写作
第十六章通讯的基本特征
明华《新闻写作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本书是刘明华
《新闻写作教程》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
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写作教程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教程。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写作教程》继承了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汤世英主编的《新闻通讯写作》的优点。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补充了新的内容。
突出了新的特点。
归结起来。
有五大特点。
第一。
特设总论部分。
第二。
设置专门章节论述当今应用比较广泛的非事件新闻。
分析性新闻和描写性新闻等;第三。
对网络新闻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给与了强烈关注;第四。
运用案例教学。
对同一题材不同写法的新闻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第五。
重点介绍新闻报道的主流体裁。
全书将理论与写作实践。
传统习惯与时代精神尽可能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书名,新闻写作教程。
作者,刘明华徐泓张征。
ISBN,9787300039817 。
7300039812。
页数,560。
定价,¥39.80元。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
装帧,平装。
开本,图书> 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 新闻学。
内容提要。
《新闻写作教程》有五大特点。
第一。
特设总论部分。
介绍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
角度。
跳笔。
语言等带有普遍性的内容;第二。
设置专门章节论述当今应用比较广泛的非事件新闻。
分析性新闻和描写性新闻等;第三。
对网络新闻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给与了强烈关注;第四。
运用案例教学。
对同一题材不同写法的新闻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第五。
重点介绍新闻报道的主流体裁。
即消息和通讯。
并涉及到了兼有叙事。
描写。
抒情。
议论。
解释。
预测等各种功能的新闻体裁的现象和写作方法。
总之。
新闻写作将理论与写作实践。
传统习惯与时代精神尽可能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作者简介。
刘明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著有:《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
《名记者系列丛书·本多胜一》。
《天皇的军队——衣师团侵华罪行录》徐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著有《漫谈新闻采访》等。
似乎总该有一点新意。
这为我们出了一道难题。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主体与结尾)【圣才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主体与结尾1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主体的作用1.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为简洁突出事实中最具吸引力的内容,现代导语往往省略一些新闻要素,对事实的叙述也取概括的方式,难以揭示新闻主题。
因此,还必须在导语之后,通过主体对新闻事实做出进一步的交代,通常包括两种情况:(1)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2)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2.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即在导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之外,增补新的内容,用来扩充新闻的信息量,扩大读者的视野,用来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
主体主要应注意以下两方面:(1)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2)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3.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疑释惑,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
这个任务也只能由主体部分来承担。
4.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导语有导读的作用,主要通过新鲜、重要的内容,简洁生动的语言,引起读者阅读全文的兴趣。
主体则应尽可能不断地提供“亮点”——兴趣点,仿佛曲径通幽,让人感到总有一景在里头:(1)运用“色彩”新闻的“色彩”是指在简单事实之外,补充台前幕后鲜为人知、富有故事性和人情味的事实。
(2)打开包袱中的包袱,即“戏中戏”例如报道某篇文章、某部戏剧或电影获奖,报道某部小说将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之类的新闻,读者不仅对获奖一事感兴趣,也想知道这些获奖作品的内容是什么。
二、主体的结构方式1.倒金字塔结构(1)含义:主体本身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
(2)优点:不仅便于读者把握重点,也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
如果版面位置不够,编辑只要拿掉最后一“块”,问题就马上解决,而又不会影响全篇的完整性。
2.纵向结构(1)含义: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称纵向结构。
(2)优点: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8-12章)【圣才出品】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8-12章)【圣才出品】第八章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1.古典新闻自由思想的产生古典新闻自由是指封建社会末期欧洲各国积极争取的出版自由。
(1)《论出版自由》核心思想:①谴责压制真理。
②呼吁给予人们发言权。
③提出出版自由的“天赋论”。
④人们运用理性可以辨识真理和错误,真理是可以表达出来的,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就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
⑤提出出版自由是人类幸福的保证。
⑥反对书报检查制。
(2)《论出版自由》意义:①它批判了思想专制主义,捍卫了民众的基本权利,成为人权理论的奠基作。
②它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动摇了封建专制权力的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③它顺应人类本性的要求,反映时代的潮流,指明人类解放的思想道路,因为没有出版自由,就不可能反抗任何阶级压迫。
④它推动了出版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开辟了道路。
但它提倡绝对的自由,反对限制言论自由的任何措施,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3)古典新闻自由古典新闻自由是指争取出版物的自由,是在17世纪欧洲各国反对皇权特许出版制和罗马教皇印刷品审查制中提出的自由传播出版物的要求,以1644年英国思想家弥尔顿出版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为代表。
2.现代新闻自由的思想成果(1)概念现代新闻自由是指从18世纪起在西方兴起的以讨论政治问题、批评政府为主要内容的、争取发表意见的自由。
(2)密尔两个原理①人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②借着讨论和经验,人能够纠正他的错误。
(3)密尔的新闻自由思想道德原则①防止似是而非的论证、对事实或论据的压制、对案情的各项因素举陈错误、或者错误地表述反对意见;②防止谩骂、讽刺、人身攻击以及诸如此类的态度,为了真理和正义的利益,限制使用辱骂性的语言比限制使用其他武器重要得多。
③每个人,不论他持什么意见,只要他能够冷静地观察、诚实地说出他反对的意见,既不掩藏足以损害他们相信的东西,也不夸大为他们辩护或者想为他们辩护的东西,那就要给以应得的尊敬。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
第一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与写作原则第一节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一、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分为浅与深两个层面:♦浅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深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1、确有其事♦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4、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辨证统一♦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二、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1、体制性失实♦2、经济性失实3、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三、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1、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2、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3、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4、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①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②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③要注意核对数字♦5、描写要有分寸感♦6、要注明新闻来源♦新闻来源主要指为记者提供新闻报道所需情况与材料的人或单位,有时也包括记者获得新闻信息的地方。
♦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7、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第二节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一、什么是“用事实说话”通过报道事实向受众说明某种思想观点,其实质就是藏观点于事实之中思考:是不是新闻报道都在说话?♦1、由新闻报道的性质决定的♦2、传播的目的是说话♦3、选择就是在说话♦=﹥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绝对的客观是没有的,相对的客观是高明的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最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三、“用事实说话”的常用方法1、用倾向鲜明的事实说话①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实②选择事实中有利于自己的侧面2、用言外之意说话♦指在报道中只叙述事实的可见现象,对其实质并不提及;只引述公开意见,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其深层含义。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刘明华版
由于真实性对于新闻存在和发挥影响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它成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成为传媒取信于受众的关键。具体到新闻写作,如果没有真实性作为前提和基础,后面讲的许多写作理念、知识和技巧,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且可能写作技巧越高,离新闻越远。
二、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新闻写作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一、
1、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整个新闻学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真实性是从事实到新闻的必然要求,是新闻报道中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特定标志。它表现着新闻的基本特征、性质和要求,没有它,新闻就丧失了存在的依据。尽管新闻的形态可以千变万化,但它对真实性的要求是恒定不变的。因此,无论讲新闻理论,或者讲新闻实务,无论讲新闻采访、写作或是新闻编辑、评论,各门课程都离不开这个“安身立命”的铁则。
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名师刘明华习题详解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名师刘明华习题详解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新闻写作的概述(见表1-1)★★★★
表1-1新闻写作的概述
考点二、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考点三、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关系(见表1-2)★★表1-2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关系
考点四、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1)采访决定写作。
①先有采访,后有写作。
②采访的质量和写作的质量直接相关。
(2)写作反作用于采访。
对新闻写作技巧与规律的熟练掌握,有利于提升记者的采访意识和采访能力。
(3)采访和写作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采访与写作都属于记者的基本功,两者缺一不可。
优秀的记者应该同时兼顾采访和写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考点五、新闻记者要加强的修养(见表1-3)★★
表1-3新闻记者要加强的修养。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知识点笔记大全(下)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知识点笔记大全(下)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的笔记,内容有点长,各位同学耐心点慢慢看。
以后有什么想看的内容,想要的资料都可以给小编留言,也可以私信小编哦。
第十三章非事件性消息第一节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突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
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一)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二)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三)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四)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第二节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一、对比显现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其变化、其问题性、新闻性,明显地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
这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
而显现的基本手段是对比。
二、量化集中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
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
三、以点带面点,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即全局情况。
忽视点会削弱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没有面,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
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大多数非事件性报道,记者是为了反映某种情况或问题而行动的。
有些报道即使利用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其调查本身——信息源一方的行动本身,也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第三节预测性消息一、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属预测性消息。
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预测性消息同预告性消息不同。
预告性消息是对必定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刘明华版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刘明华版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
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1.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2.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
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1、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
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的。
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
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
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第三节功夫在笔外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
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
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1、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2、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二、加强知识修养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
新闻写作 刘明华 笔记
新闻真实性:①: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②:真实性作为新闻的基本属性,是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是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报纸、电台等大众传媒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
③: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
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守的原则。
④:真实性的要求: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即满足第一存在意义上的真实(确有其事)第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第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是准确无误,第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语言、动作必须真实,新闻所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第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第二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有机结合,第三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⑤:失实原因体制性失实(是指因为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经济性失实(由于金钱等的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造成的新闻失实)故意失实:媒体或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道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之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非故意失实也就是业务性失实:新闻报道者没有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的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比如:对所报道的事物认识不够准确,知识不足,采写作风不严谨等等。
⑥:如何避免失实:第一,在确定选题和报道角度时坚持独立思考,第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第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第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的资料。
第五,描写要有分寸感,第六,要注明新闻来源,第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寓论断于叙事之中”“藏舌头”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分析性消息)【圣才出品】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分析性消息1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1.分析性消息的特点(1)分析性消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它清楚地反映了记者的价值取向,是一种传播者主观色彩外化的新闻。
(2)分析性消息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即分析性消息是典型的深度报道。
2.分析性消息的地位(1)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2)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
(3)分析性消息可以让受众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
二、分析性消息的写作1.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好的分析性消息,应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
它应当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本质,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启发读者。
观点是分析性新闻优劣的决定性因素。
为写好分析性新闻,记者一定要在观点的采访、提炼上多下工夫。
2.分析性消息使消息更带新闻性与客观性新闻性与客观性,是分析性消息吸引读者、说服读者的重要条件。
(1)对分析性消息而言,新闻性的含义具体如下:①它应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的分析;②它应当是讲究时效──动作较快,甚至是紧随其后的分析;③它应当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或尚未注意到的信息。
(2)客观性要求提供分析的依据,它们或者是“发言人”,或者是背景性事实。
三、解释性消息1.解释性消息的特点解释性消息又称背景新闻,它是典型的分析性新闻,也是典型的深度报道。
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在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
2.解释性消息的重要性(1)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
(2)解释性消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问题的“全像”。
(3)解释性消息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富启迪作用,也更具建设性。
3.解释性消息的写作(1)大背景意识写作解释性消息,记者必须善于调遣和使用大背景,即将新闻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之中去观察、分析它产生的必然性,这是背景选材的大时空观。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通讯的结构)【圣才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九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通讯的结构1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通讯结构的特点1.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通讯是一种发展和开放的文体,结构形式多样且灵活多变。
同样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报道要求和记者的风格来安排,不同的报道内容也可以写成大体相同的形式。
2.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由于通讯的内容涵盖面广,时空跨度大,矛盾重叠,头绪繁多,记者要根据对新闻事实内在逻辑顺序和逻辑性质的认识,将复杂的新闻素材有机组织起来并给予符合审美标准的体现。
因此,通讯的结构样式较多,驾驭起来难度较大。
二、结构通讯的原则1.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以清晰表现事实为目的,而不是要事实去服从体裁、结构的需要。
2.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在构思通讯结构时,要围绕主题来理顺全部事实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排列,将通讯的“意义性”结构表现得十分集中和鲜明。
3.简洁清晰原则在安排结构通讯时,务必使篇章宁小毋大,防止形神具散。
要使主题集中,材料必须精当,以一当十。
4.均衡对称原则“均衡对称”原则是新闻事实内在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在外部结构中的表现。
“均衡对称”原则要求做到以下四个方面:(1)要有层次意识;(2)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事例,而写较大的典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3)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4)均衡对称原则的最后一个要求,即要求通讯的首尾衬托、互相照应,以突出整篇文章的整体感。
5.跌宕起伏原则根据受众的阅读心理,在通讯结构的安排上注意形式变化,充分利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所提供的时空框架,组织出具有美感特征的通讯结构。
三、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1.纵式结构(1)定义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又称单线条过程链接法。
(2)适用范围纵式结构适用于报道有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通常被作为通讯结构的主要线索。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圣才出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1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背景概念1.广义上就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而言,新闻背景是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2.狭义上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二、新闻背景的作用(1)运用新闻背景说明、解释对象,令新闻通俗易懂。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过程。
(4)以背景语言暗示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增加可读性。
(6)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7)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三、背景材料的选择1.明确目的,抓住重点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
2.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用来说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性材料不受时空、事物类别和表现形态的限制。
为把新闻写得多姿多彩,增强背景的帮衬效果,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应当不拘一格,旁征博引。
3.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背景也应具有说服力并能调动读者的兴趣,应以新闻价值标准——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诸要素为条件,来挑选可作背景的材料。
四、新闻背景的穿插1.插入导语导语提倡文字简练,开门见山,一般不加或少加背景,但下列情况下可在导语中插入背景:(1)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用来帮助“说话”;(2)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3)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
2.导语之后接背景段(1)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否则会影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影响主体的进一步展开;(2)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可在导语之后立即加入背景段。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工作通讯)【圣才出品】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十二章工作通讯2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工作通讯的概念工作通讯以记“工作”为主,即它是反映不同领域、各行各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办法、新经验、新矛盾、新问题或者新趋势的通讯。
二、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1)工作通讯展示各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和提炼启迪人的新思想、新观念。
(2)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揭示这些问题和教训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以引起社会的注意,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探讨对策与解决的方法。
三、工作通讯的写作1.从全局高度选择典型事实写好工作通讯,首先要胸有全局,明确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明确所采写的具体行业当前工作的重心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后敏锐而准确地抓住有典型性、有指导性的事实,来揭示矛盾,分析与解决矛盾。
2.进入工作现场,运用活的事实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或问题工作通讯要用事实说话,采访所得来的新经验、新观念、新问题,必须通过具体的、活生生的事实传播给读者。
这些具体事实如果不进入工作现场是很难发现的,也很难在写作中如实地生动地再现它。
因此,写作工作通讯强调到现场去,到实际工作的第一线去。
3.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写作工作通讯中,特别是报道有关政策或者工作的重点时,要力求找到它们与老百姓利益的结合点。
因此从群众角度、从生活角度来反观、报道有关的工作,一直是改进工作通讯写作的一个诀窍。
4.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
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方面要求如下:(1)实:语言要通俗、具体、生动、形象工作通讯由于报道的经常是非事件性新闻,语言容易公文化、空泛而笼统,又由于涉及行业的具体工作也容易落入专业化。
因此在工作通讯的写作中更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最主要的是要学会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虚:工作通讯中要有议论尤其是结论、观点非常鲜明的工作通讯,在某种意义上是带有述评性质的。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特写)【圣才出品】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十六章新闻特写2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特写的定义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特写的文体特征1.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点(1)相同点特写与消息都是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
(2)不同点消息往往择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浓笔展开。
2.特写与通讯的异同点(1)相同点特写与通讯都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都重视运用更多的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2)不同点①特写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新闻性。
②在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向读者展示其纵断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而特写则集中笔力着重展示新闻事实的某一个横断面,不一定需要完整的情节。
③特写比一般通讯写作更集中、细腻、突出,而且写作手法更迅速与洗练。
3.特写的特点(1)镜头感特写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摄影或者电影中特写镜头的表现方法。
①巧妙的“截取”,讲究角度的切入,再现一个片段、一个细节。
②适当的“放大”,对所截取的新闻事实进行立体化再现,对其局部要放大、细化,以加强视觉和艺术效果。
(2)透视感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所摄取的新闻片段或剖面应该具备透视全局性或者本质性内容的功能。
(3)现场感特写是来自现场的报道,要求作者必须是新闻事实或被采访人的现场目击者。
现场感还表现在特写的写作要历历如绘、情景交融,记者要将目击式和感受式结合在一起写,以给读者从视觉到情感的强烈冲击与感应。
三、特写的取材与分类1.特写是新闻报道中的“轻骑兵”(1)取材灵活,凡旨在充分而集中表现新闻事实最生动感人的部分、并造成立体的感染力和现场效果的新闻报道,都可以归为特写。
(2)文体结构与表现方式灵活,几乎没有固定的写作之规。
2.特写的分类(1)人物特写人物特写的选材范围很广,它与人物通讯以及人物专访中对人物的选择标准是一致的。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语言)【圣才出品】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新闻语言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语言1.概念(1)根据新闻学原理的概念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称为新闻语言。
(2)根据大众传播学原理的概念新闻传播是媒介与广泛、分散、隐匿的受众为传递最新的、真实的信息而进行的“对话”。
这种“对话”,按照传播学的术语即编码、解码的互动,必须遵从合作的原则,使受众在解码时尽可能多地还原出传者的意图,这种文字符号的编码方式即新闻语言。
2.概念辨识新闻语言不是新闻工作者的行话,而是写作新闻作品中使用的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新闻写作中所需要的语言,应是传播信息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
根据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即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与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
新闻语言的具体特色: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2.有时代感新闻语言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有时代气息:(1)新闻语言是社会语汇最直接、最真实、最迅速、最广泛的反映,称它“领导时代新潮流”也不为过。
(2)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新鲜感,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通过有时代气息,包括传递出社会上最新流行的一些语言。
3.新闻语言有不同的风格新闻语言在符合总体要求,即准确、简洁、鲜明、生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报道、不同的作者应该有不同的语言要求,或可写出不同的风格:(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消息的语言是一种具体陈述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语言。
通讯可以也必须更多地调动各种修辞手法,更多地借鉴文学写作的技巧。
通讯的语言比消息更形象、更丰富、有更多的感情色彩。
(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新闻事实,它的基调是不同的。
在新闻报道中,有的题材或严肃或活泼;有的题材或华丽或平实;有的题材或欢快或凝重等。
分清题材的基调,对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在写作中选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现新闻事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圣才出品】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消息体裁的特点1.简括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2.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虽然它并非绝对排斥抒情或议论,但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
3.有特殊的结构方式消息的结构是倒叙,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
它有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
这种写法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4.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总称为“消息头”。
(1)电头、“本报讯”①电头,是表明电讯稿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的,加括号或用显著字体标出,置于稿件开头。
新闻通讯社主要以电报、电传、电话等方式发稿,故通讯社以“××社×地×月×日电”作为消息头。
②“本报讯”是报社自己的记者或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的标志。
如系外埠采访、外地寄稿,也需标明发稿的地点、时间,写成“本报×地×月×日专讯(或专电)”。
(2)电头、“本报讯”的作用①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借以显示消息的“身份”。
②有了电头和本报讯,可以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③电头注有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二、消息体裁的优势(1)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消息是简括的报道,它往往省去新闻事实中的细枝末节,不赘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
这样,它可不受新闻题材的限制。
媒体刊登的消息越多,其总体上传播的信息量也越大。
(2)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文章内容简括,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或细节,消息可及时地,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正在进展之中的事件。
消息篇幅短小,写作、编发稿件都可节省时间,从而使它有条件冲在前面,担任“第一报”的任务。
新闻写作教程 笔记
新闻写作教程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代绪论新闻写作是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新闻作品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使用新闻学(新闻业务)。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二)新闻写作直接影响着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采访的质量主要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采访进行得不够深入广泛,那么写作必然面临“先天不足”的困境。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
第三节功夫在笔外党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工作着提出了“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的要求:五个根底是: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和新闻业务根底。
六种作风是: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
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新闻写作的质量。
一、加强政治修养(记者肩负着为社会传递信息的责任)(一)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在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
——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二)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记者用手中的笔,借信息的传递,对社会行使监测、主持正义、惩恶扬善、铲除不平,作进步舆论的导向。
二、加强知识修养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
三、加强思维修养记者这个行业所需要的“敏锐”和“灵气”来自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灵活的思维能力。
上编总论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第一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首先,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其次,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一)确有其事(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五个W一个H)必须准确无误(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虚构和假设是新闻的陷阱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一)现象真是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二)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三)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第二节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一、体制性失实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代绪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写作的概念
1.概念
新闻写作是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2.新闻写作分类
(1)广义上的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写作。
(2)狭义的新闻写作,一般仅指新闻报道方面各种体裁的写作。
3.新闻写作学研究的对象
(1)新闻报道作品。
(2)新闻报道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的知识。
二、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关系
1.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1)在本质上,新闻是信息,文学是艺术。
(2)在功能上,新闻是传播信息,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文学是提供审美,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3)在选材上,新闻以事为主,文学以人为主。
(4)在写作过程中,新闻重采访,文学重写作。
(5)文学的创作状态无限度、无边界,而新闻的选择状态有限度、有边界。
2.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联系
在进入写作之前,新闻写作必须完成采访,文学写作也要从生活中、实践中吸取素材。
四、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1)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写作。
①先有采访,后有写作。
即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不能颠倒;
②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2)采访决定写作,同样写作也会反作用于采访。
一个记者掌握了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反过来可以指导他的采访活动,有助于增强他的采访意识与提高采访能力。
(3)既不能重采访轻写作,也不能重写作轻采访,采访与写作都是记者的基本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两手兼备,而且两手都要硬。
五、新闻记者要加强的修养
1.政治修养
记者的政治修养表现为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强烈的正义感。
(1)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为了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记者要有忠诚老实的人品,要敢讲真话,不说假话,要实事求是,不做“风派”。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看,记者的使命就是记录历史。
(2)强烈的正义感
记者进行新闻写作的目标,在一定的意义上看,是用手中的笔,借信息的传递对社会进行监测、主持正义、惩恶扬善、铲除不平,做进步舆论的导向。
在这个问题上,为谁写作、为什么写作,记者要有清醒的判断,如果被权力或者金钱所污染,就可能失去了一个记者起码的良知。
2.知识修养
有知识,有学问,是记者业务素养的基础。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
一个记者除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3.思维修养
(1)能够快速地开掘事物的意义、事物所包含的新闻价值
①能很快地辨识何种新闻读者会感兴趣,并善于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②能辨识在一条新闻的许多材料中何者最为重要;
③能将手头消息的某些部分,变换角度,改写成更有新闻价值的报道。
(2)新闻写作过程中对事实材料不断地分析与综合
新闻写作要有从复杂的事物中迅速而准确地“拎出新闻”的功夫,即在选择事实时“直取要害”,在揭示深度上“直取内核”,这是记者思维独有,新闻敏感的体现。
(3)新闻写作的创新意识
记者的思维须定位在“最新”两字。
正如新闻报道要求不断“求新”,即追踪新事物、新现象、新变化、新问题等,作为报道新闻的手段、形式和方法,新闻写作同样应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
1.2课后习题详解
1.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新闻写作学研究的对象是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的知识。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
整个新闻学研究属于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理论新闻学与历史新闻学都是为服务于新闻业务实践。
新闻采访与写作在实用新闻学知识体系的构成中,处于“龙头”的位置,它是以后一系列业务的入门课程,其中新闻写作与其他业务的联系更加密切。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闻写作的最终成果即新闻报道是一种信息传播产品,它需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受众传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并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记者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工作者,他所采集的一切信息都要通过文字写作,把它们制作成一定体裁的新闻报道作品传播出去。
面对同样的新闻事实,会写的记者与不会写的记者把它们报道出去,传播的效果可能相差很大。
因此,新闻写作水平是衡量一个记者基本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
2.试论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答:新闻写作是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写作和新闻采访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要学好新闻写作,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即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写作。
在学习新闻写作时,强调采访决定写作,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①先有采访,后有写作。
换言之,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不能颠倒。
要完成一篇新闻报道,必须经过采访阶段和写作阶段,采访为写作收集事实,写作则是把采访来的事实加以表现。
可见,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
没
有采访,也谈不上新闻写作。
②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采访进行得不够深入广泛,那么写作必然面临“先天不足”的困境,而这种“先天不足”用新闻写作本身无法弥补。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
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
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2)新闻写作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一个记者掌握了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反过来可以指导他的采访活动,有助于增强他的采访意识与提高采访能力。
因为他熟悉新闻报道的各种体裁,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能够判断哪些素材对新闻写作有用。
因此,面对同样一个采访对象,会写的记者胸有成竹,他的提问比不会写的记者更有针对性,整个采访也将更有效率。
(3)采访与写作都是记者的基本功,既不能重采访轻写作,也不能重写作轻采访。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两手兼备,而且两手都要硬。
3.新闻记者要加强哪些修养?为什么?
答: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仅仅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不够。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人品和修养是一切方法的基础。
没有一个好的素质,正确的方法也不能被很好地运用。
党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工作者提出“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的要求,更是对记者素质问题全面而具体的阐述。
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和新闻业务根底。
六种作风: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
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