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9.(2022天津滨海新区期末)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 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C) A.陆路、水路商旅往来频繁 B.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C.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D.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10.(2022南宁期末)“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 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 D ) A.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 B.取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 C.使政府取消重农抑商政策 D.促进明清社会经济发展
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
(1)当时统治者推行的哪些农业措施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景德镇生产瓷器的特点。 (3)材料三图中的这些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案:(1)扩大耕地面积;推广高产作物;改进种植技术;等等。 (2)分工细密、生产规模大和产品种类繁多。 (3)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4)农业兴盛、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①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有利于经济交流 ②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
理,讲求诚信 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④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4.(2022长沙)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标导航
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重点) 2.了解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重点) 3.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初统治者措施
经济发展,国力 增强,社会安定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1.人口增长的原因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 了很大的增长。
材料一:清朝前期我国人口统计简表 时间 顺治18年(1661年) 康熙9年(1670年) 乾隆8年(1743年) 乾隆59年(1794年) 全国人口统计数 1920万人 1939万人 15000万人 31000万人
原因: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重要 性,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农业生产 的恢复和 发展
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修建水利工程; 粮食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繁荣;推动了手工 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出现比较成熟 的手工业工场。如佛山镇等。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时间 顺治18年(1661年) 6.88亩 康熙60年(1721年) 8.26亩 18 世纪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雍正 12年(1734年) 8.13亩 速度,因此人均粮食产量反而呈现回落趋势。 乾隆49年(1784年) 2.51亩
清代 晋商 商铺 和住 宅代 表
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 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 业的经营活动。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作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徽商大宅
三、人口的增长
明朝鼎盛时期:1亿多。
明末经济衰败 连年战乱
明末人口锐减。
康熙时:1.5亿,乾隆末年:3亿
商业:陆路和水运贸易兴盛,形成商业网;农村 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如盛泽镇、汉口镇;大城 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 帮(晋商、徽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节历史课。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包括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提高;二是手工业的繁荣,特别是纺织业、瓷器业和盐业的发展;三是商业的活跃,包括长途贩运贸易、货币经济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领域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和评价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清朝政权的巩固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贸易以及税收制度等几个方面探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们主要的经济活动。
封建农奴制逐渐废除,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进行粮食种植。
例如,推行节水灌溉、推广新的农业技术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二、手工业的兴盛清朝前期,手工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农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在手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作业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丝绸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人们对丝绸的需求,还出口到海外市场,对国家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清朝前期,商业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国内的商品交流得到了促进,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中心,如扬州、苏州等地。
同时,清政府也积极推动对外贸易,与欧洲、东南亚等地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
这一系列的举措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四、税收制度的改革清朝前期,税收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清政府取消了明朝时期的苛捐杂税,推行了统一的税制。
税收主要由地方官员征收,并交缴到中央政府。
这些改革使得国家的税收更加合理,提高了财政收入,为国家的其他事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综上所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贸易以及税收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些发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为清朝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期
节次
1节
来源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设计者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
分析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教材
分析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分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清初的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清朝前期农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其他的农副产品,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中国传统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清朝前期的商业发展,表现为从农村集市到小型工商业城镇和大城市的发展都超过了前代;地域性的商业群体如晋商、徽商也得到了发展。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清朝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安定,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兴盛局面。
(二)课件展示活动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
对比宋明朝农业现象,农业、手工业、商业关系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过渡语:清朝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怎么样。请看活动二。
活动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2.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学习
目标
1.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国家发展依靠群众。(唯物史观)
2.梳理清朝前期的经济方面的成就。(时空观念)
3.通过研究史料来研究清朝资本主义的萌芽,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023-2024学年七下历史同步优质教学课件
民的重要生产活动 。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封建社
会明清的经济)
4.影响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
“湖广熟,天下足”(清朝)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 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课堂小结
清 朝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前
期
社
会
手工业和商
经
业的发展
济
的
发
展
人口的增长
措施:
推行垦荒政策 兴修水利,治理河道 改进种植技术
耕地面积扩大
表现: 粮食产量提高,高产作物推广
人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口
的
意义: 社会稳定发展,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增
长
手工业: 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
工商业城镇兴起 城市商业繁荣 形成了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A 6.读下图,古代货币的发展变化( )
A.见延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C.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B.佐证了抑商政重的合理 D.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
一起向未来
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 蔗产地以华中、华南为主,江南、四川
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 与台湾等地的制糖业非常发达。蚕桑业
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 以江苏浙江的苏州、湖州、嘉兴、杭州
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和广东的广州最为发达,已成为当地农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16张PPT)
材料一:(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
耗减……
——(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2.原因:
康熙:盛世 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雍正:农为 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 末也。
乾隆:而爱 民之道,莫 要于重农桑。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作用:农业生产的到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清 朝
经济发展
农业 表现:耕 地 面 积 扩 大 ; 兴 修 水 利 ; 粮 食 产 量 提 高
经济作物品种与种植面积增加
前
意义:① 有 利 于 社 会 稳 定 和 繁 荣
期
促
社
会
进
经
②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手工业:手 工 工 场 发 展 商业:各 级 商 业 市 场 繁 荣 、 大 城 市 繁 荣 ; 商 帮 发 展
表现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大力兴修水利; ③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④经济作物品种与种植面积增加
①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②促进手工业和城镇 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手工业
1.表现: ①传统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紫色云龙杂宝纹妆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 紫地珐琅彩折 花绸单蟒袍—云锦 (清雍正年间) 枝莲纹瓶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材料三:吴江盛泽镇“以棉绫为业,商贾贩缯(丝织品),远近幅集(聚集)。”
根据材料分析手工业工场的特点。
手工 工场 特点
①人数多、规模大 ②分工合作 ③面向市场,雇佣关系
工
雇佣关系,标志着
场 手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工
业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清朝前期重视农业发展的帝王不包括()A.皇太极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2.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祖父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垦田D.改进生产工具4.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的是()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贸易的兴盛D.商帮的活动5.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商业很发达,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
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A.首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6.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7.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A.3亿亩B.5亿亩C.7亿亩D.9亿亩8.清朝前期,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大城市不包括()A.北京B.江宁C.扬州D.吴江县盛泽镇9.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A.北京B.江宁C.长安D.洛阳10.山西人擅长经商。
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11.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2024年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素养达标
13. 学科素养·史料实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起清王朝,大多数人就想起了清朝晚期被西方国家随意 欺辱的时代。其实1840年之前的清王朝还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这个时候英国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所以说在人力耕种的时代中, 清王朝在人力上还是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康乾盛世的清朝,中国的 国内生产总值还是非常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的。
13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 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 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 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 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 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8 9 10 11 12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1.[2023•石家庄裕华区期末]乾隆五十年(1785年),八十高龄的陈 世元受政府委派,前往河南传授种植红薯之法,途中逝世。乾隆帝 闻讯,特意给陈世元追赠一个国子监学正职衔。此事折射出( D ) A.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B.清朝统治的吏治腐败 C.红薯在清朝传入中国 D.清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1234567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 亿。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549万余顷,到乾隆三十 一年(1736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741万余顷。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A)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说出你知道的手工业部门?
丝织业 棉织业 印染业 制瓷业 矿冶业 制糖业 制茶业 造纸业 印刷业 造船业
二、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刘家 手工工场:
③雇佣关系
刘老板购买五六百张各类纺车、织机、棉花,
花钱雇佣几百个纺织工人织布
工人们负责不同的纺纱、织布等流程
本质: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
• 出现的时间:明朝中后期 • 出现的地点:江南 • 出现的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
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 • 出现的部门:丝织业 • 本质:雇佣关系(民间私营手工业)
二、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的表现
③大型商帮兴起
清·徐扬《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局部
三、思考:人口的增长
清朝前期人口统计简表
时间
人口总数(万)
顺治十八年(1661年)
1920
康熙九年(1670年)
1939
乾隆八年(1743年)
15000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31000
阅读P97,说说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 现
①传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二、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 场
汉代纺织 图
清代纺织 图
小例子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机户:早期资本家 机工:早期工人阶级
李家 手工作坊: 李师傅,家人和免费的学徒 他们各自干完所有流程
手工工场特点: ①规模大 ②分工合作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木等生(经济作物)作为生财之计。
④经济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居官日省录》
影响
农业生产的 发展,有利 于社会的稳 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 和产量的增加, 也对手工业和 城镇商品经济 的发展起到了 推动的作用。
素养探究 素养探究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史料研读 早在乾隆初年,东印度公司每年贩运到英国本土的苏松棉布在两万匹 以上,当时英国士绅的时髦服装是中国苏松所产紫花布缝制的。 ——《论明末清初苏松地区的棉纺织手工业》
素养探究 素养探究三:人口的增长
结合教材内容,绘制人口增长图
明朝鼎盛时期, 康熙时期, 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
全国人口总数
已达到1.5亿。 清朝初年,
全国人口为4200多万。
乾隆末年, 全国人口发展到3 亿,占当时世界总 人口的三分之一。
课堂小结
清 农业生产的
朝 恢复和发展
前
期
社
手工业和商
会
经 业的发展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明清时期,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传播
D.明清时期,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3.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
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549万余顷,到乾隆三十一
A 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741万余顷。这反映了清前期( )
——杜家骥《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
• 出现了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商业网 • 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比明
代扩大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
平遥古城
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 等,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 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 号”,便于货币流通。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史料证实】文物承载着历史,(右图) 清朝开荒执照,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 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
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 A )
A.重视农业的发展 B.商业发达 C.手工业发展 D.商帮兴起
2.【史料证实】谚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谚语由
“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说明了( A )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结构
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 人口的增长 课程标准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核心素养目标
01
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 长的史实。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02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探索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原 因,认识到经济发展为前进前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影响。这些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是在 ( D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C.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10.【史料证实】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 国,逐渐得到推广。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 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 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 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 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手工业工场
织机数量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因果关系是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内在联系之一。
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隋炀帝的暴政——唐王朝的灭亡B.宋辽澶渊之盟——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C.军机处的设置——朱元璋强化皇权D.清朝人口增长——人地矛盾与开荒垦田2.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表现的是( )A.耕地面积扩大B.治理黄河等河流,兴修水利工程C.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的发展D.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3.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戏曲兴盛,许多人刊刻剧作“以娱民众”。
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封建制度衰落B.海外贸易繁荣C.商品经济发展D.印刷技术提高4.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明清时期( )A.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B.工商业市镇繁荣C.人地矛盾突出D.海外贸易的兴盛5.★《胡雪岩》和《乔家大院》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最著名的商帮分别来自( )A.浙江广东B.安徽山西C.山西江苏D.广东福建二、材料分析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加速荒地的开发,朱元璋还采取了移民屯种的办法,把农民从人多田少的地方迁到人少地广的地方。
凡移民垦田的,都由朝廷给予耕牛、种子和路费,还免去赋税三年。
在定额之外多开垦的荒地,永不起科。
洪武三年(1370)六月,迁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无业农民四千多户到濠州种田,又移江南民十四万户于凤阳。
以后朝廷多次组织太湖流域和山西无地的农民,迁到淮河下游和淮河流域垦荒。
这些措施大大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也使大量土地得到开发和利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清初)顺治下谕“各州县以招民劝耕之多寡、道府以责成催督之勤惰为殿最”;康熙时,对某些垦荒农民贷给牛、种;“淮黄故道,次第修复”。
最新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开荒执照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 。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 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 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 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
(1)清朝前期,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等。
明代松江府的棉布
南方的棉织业中心
松江质地好,无锡花色新,棉布生产 成中心。
苏州的丝绸
苏州丝绸
云锦是丝绸中最高贵的一 种,有“寸锦寸金”之说。
高46厘米 口径21.5厘米
足径14厘米
高8.5厘米 口径51厘米
景德镇清代镇窑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
(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 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及商业大城市。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 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 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
)
巩固练习
1.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表现包括(
D
)
①耕地面积增加面积扩大源自②引进高产作物③经济作物品种增加 ,种植
④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
D.①②③
2.清朝前期,发展兴盛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①丝织 ②棉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到出什么认识? 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长
1.文物承载着历史,(右图)清朝开荒执照, 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 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 明清朝( A ) A.重视农业的发展 B.商业发达 C.手工业发展 D.商帮兴起
年代 耕地面积(顷) 5493576 1661年 (顺治十八年) 6078430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6837914 1724年 (雍正二年) 7414495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清朝开荒执照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 。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 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 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 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2.商业发展:商业城镇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学习与 结合所学知识在地图上找到“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人烟数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分别 探究 十里,贾户数千家”、 对应的地点。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清代节日集市
清《盛世滋生图》(局部)
《姑苏繁华图》(局部)
2.据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富甲天下”
“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
C
)
A.北京
B.扬州
C.苏州
D.杭州
3.小明看完《乔家大院》后,了解到剧中主人公乔致庸 D 是一名典型的晋商,晋商兴盛于( A.秦汉时期 )
B.东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4.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 A. 顺治年间 B. 康熙年间 C. 雍正年间 D. 乾隆年间
5.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晋商与徽商 B.徽商与浙商
A
)
C.苏商与鲁商
D.鲁商与晋商
6 .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 ,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 , 就有山西商人的
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
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C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商帮
材料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 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 、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学习 结合所学,指出商业进一步发展 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 探究 的表现有哪些。
徽商故里
晋商老照片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
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
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 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 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乔家的商业字号有200多处, 流动资金就有白银7001000万两,再加上各地房 产,乔家的资产相当于现 在的八、九十个亿。
胡雪岩:著名的徽商,早 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 处,并经营中药、丝茶生 意,操纵江南商业,资产 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 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 上称“红顶商人”
三、人口的增长
1.增长
材料一: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 采取一系列恢复社 会经济的措施,使 学习与 经济发展,国力增 探究 强,社会安定,人 口的数量有了很大 增长。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
,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现象:人们盲目开垦沿河与沿湖的土地,水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依据材料三,说明黄河流域出现的突 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灾越来越严重。(意思相近即可) 学习 出的社会现象。依据材料一、二简要 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探究 分析其原因。从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
人 口 单 位 : 万 人
29690
( 10942 9845 4253 ) 康熙八年 康熙五十年 雍正十二年 乾隆六十年 (1669年) (1711年) (1734年) (1795年)
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 人口增长 的原因。
清•耕织图册页
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恢复农 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康 熙曾下令把一部分明代各地藩王所占田地归 还农民垦种,奖励垦荒屯田,并实行开垦荒 地之初,免其杂项差役,三年免科,或通计 十年, 方行起科等办法,还颁布 “滋生人 丁,永不加赋”令,重视兴修水利。
清•京畿水利图卷局部
清•黄河筑堤图册页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康熙时期,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
想一想?
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
三、人口的增长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
时间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6.88亩
康熙六十年(1721年)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
(1)清朝前期,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等。
明代松江府的棉布
南方的棉织业中心
松江质地好,无锡花色新,棉布生产 成中心。
苏州的丝绸
苏州丝绸
云锦是丝绸中最高贵的一 种,有“寸锦寸金”之说。
雍正十二年(1734年)
8.26亩
8.13亩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亩
2.问题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开荒垦田导致水土流失严 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2.问题
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 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
B
)
巩固练习
1.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表现包括(
D
)
①耕地面积增加
面积扩大
②引进高产作物
③经济作物品种增加 ,种植④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
D.①②③
2.清朝前期,发展兴盛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①丝织 ②棉织
A.①②③④
③印染
④制瓷
C.①③④
A
D.①②③
B.①②④
3.下列哪项不能反映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 历史现象( B ) A.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 D.江宁著名机户李东阳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
明朝末年,社会经济遭到 严重的破坏 。清初的统治者 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 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 计”。顺治、康熙、雍正、乾 隆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地官田人 已虽土民 荒设尽多 而而成遭 无无丘惨 力民墟杀 可可。, 耕治 ︒,
2.措施(表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入新课
《康熙南巡图》(局部,清宫廷画家王翚画)
《乾隆南巡图》(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
《盛世滋生图》(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
清朝从康熙到乾隆时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 。
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
清朝前期的兴盛。
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人口的增长
1.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 不断扩大。 2.兴修水利。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4、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的发展 。
《耕织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影响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 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 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 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 , 把一空间命名为“集
市社会” , 它犹如一个蜂窝 , 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 ,
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 ( 有时是水路 ) , 通向周边的一二
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 “集市社会”反映了( B )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云锦是明清皇帝御用物品。 明清皇帝在江宁(南京) 设置织造府。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祖上3代4人在江宁织造府 任职长达65年之久。
南京的云锦 苏州明代丝织 中心
南京清代丝织 中心
苏州的丝,杭州的绸,南京云锦苏杭绸。
景德镇四大名瓷
玲珑瓷
粉彩瓷
色釉瓷
青花瓷
青花雉鸡牡丹凤尾尊 清康熙(公元1661—1722年在位)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 清雍正(公元1722—1735年在位)
高46厘米 口径21.5厘米
足径14厘米
高8.5厘米 口径51厘米
景德镇清代镇窑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
(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 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及商业大城市。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 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 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河道总督:靳辅
(3)改进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种。推广 玉米、甘薯等高产 作物。
玉米 甘薯
引进农作物 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