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最新版

合集下载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山东省市级优课)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山东省市级优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简述闭关锁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解读:本单元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而闭关锁国是危机的主要表现,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突出讲解。

本课紧紧围绕闭关锁国的原因,表现,影响展开教学设计,通过分析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在经济上,压制了海外贸易,限制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阻隔了对外交流,无法看到世界的发展变化,无法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伍,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达成情感的共鸣,“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有二: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社会危机”。

一方面,本时期经济发展是以前历朝经济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在农业、手工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出现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另一方面,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在经济上,压制了海外贸易,限制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阻隔了对外交流,无法看到世界的发展变化,无法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伍,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学习这一课,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的繁荣和强大,同时也可以理解即将学习的近代历史的因果。

所以说,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衔接上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善于表现,所以要借助形象、直观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对此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探究。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让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案.doc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案.doc

1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

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

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答案提示: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一)手工业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二)商业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引导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清代纺织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

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为清朝前期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把握清朝前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2)兴修水利(3)粮食产量提高(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的繁荣: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1/33.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提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出示活动与探究:人口增长的影响)结合材料二、三,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答案提示: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康乾盛世的视频导入新课。
2、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教学基本信息
课 题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备人
学 校
单元
历史
年 级
七年级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
学情分析:由于本课属于经济类别,抽象的东西较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创设情境与现实结合,加强直观性。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二)讲授新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出示材料 :人民多遭惨杀,田土 尽成丘墟。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 。)讲述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的背景。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 。(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认识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消极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清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清朝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和影响。

(1)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2)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4)、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5)、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教学方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教学方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教学方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基本状况。

掌握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搜集、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运用历史思维,探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基本状况。

2. 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3.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参考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的历史图片,引起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基本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如政策扶持、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等。

讲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如自给自足、区域性、对外贸易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

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巩固知识: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解和掌握。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提醒学生注意历史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阅读资料、写心得体会等。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7. 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当时的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成就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关键信息。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盛世滋生图》等内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盛世滋生图》局部。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提取反映盛世景象的相关信息。

师:盛世的局面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清前期,经过了三位皇帝的共同努力。

(出示康熙、雍正、乾隆像)。

在他们的励精图治下,清朝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康雍乾盛世”,简称“康乾盛世”。

出示: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中国18世纪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应归功于其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

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

”引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出示: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追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面对这种状况,你会如何做?学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发展农业…师: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并把农业发展作为国之大计。

说到农业,中国历朝历代帝王都很重视农业发展,并把农业作为国之根本。

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感受一下农业的重要性。

2、出示:“江山社稷”。

社稷坛图片。

教师:古代帝王长把国家称为“江山社稷”,哪位同学了解社稷二字的含义呢?总结: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代帝王每年都会去社稷坛这类地方进行祭拜,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②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⒈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⒉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三、教学要素⒈教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

⒉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⒊课时:1课时⒋课型:新授课四、教学过程⒈复习清朝前期的政治思想统治措施⒉导入新课紧接复习内容,提示学生清朝前期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都承袭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做法,在经济上会实行怎样的政策?结果怎样?由此导入新课。

⒊讲授新课(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明朝末年大动荡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3.结果: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4.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及大运河等;③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5.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让学生思考认识到: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2.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的手工工场;晋商和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朝农业生产的图片]教师: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让我们走进《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课。

【新课讲授】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多媒体展示清朝开荒执照和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变化表]教师提问:结合下面材料思考,1661—1766 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6—97,提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

学生回答: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教师提问: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荒地和边远地区也得到开发;对河流进行治理,修建众多水利工程;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教师提问: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19.部编人教版七下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19.部编人教版七下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教学难点】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理解手工工场这一生产方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次回光返照。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此期间,中国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教师提问:观察《清代开荒执照》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6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农业恢复发展的原因。

师生归纳: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清政府大力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清前期恢复安定的社会秩序;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材料展示:材料一清朝耕地面积一览表。

材料二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进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6—97页,归纳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3.师生探究: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极高。

高产作物的种植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回答:高产作物的推广缓解缺粮问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教学设计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2.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

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

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X|k |B | 1 . c|O |m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答案提示: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晋商,通常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起初由资本雄厚的商人出资雇佣当地土商共同经营,成为较松散的商人群体,后来发展为东伙制,类似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也是晋商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山西商人作为地方性集团组织虽然出现在明代,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则在清代。

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有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

晋商的发展折射出了清朝经济的繁荣景象,那么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

提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清朝开荒执照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3.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和影响。

提示:(1)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2)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图片展示清代纺织图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提示: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3.图片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4.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5.史料展示(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

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9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展示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活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

2.运用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和分析史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课程相关的历史史料和图片。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如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资料。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影响?海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学习要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2.学习提示:了解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地图册等资料,归纳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了解感受清朝前期的兴盛。

2.结合《清代纺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图文资料,探究清朝经济与前代相比的发展表现。

3.通过问题探究,分析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认识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并通过中外对比,感受发展中的隐忧,认识多角度看历史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难点:1.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对手工工场,商帮等专有名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图片)《中国春运》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统计图。

设问)看了这张图片,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过渡)但这不是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最高时期、(出示资料)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一个半世纪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达到3亿,占到世界1/3。

(设问)这是什么时期?生:……师:清朝前期指1636年--1840年,尤其是康雍乾三朝。

那时,清朝策马中原,一统江山;前期统治者,长袖善舞,在政治,军事,民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而这一切的重要基石就是经济大发展。

人口快速增长就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写照。

那么清朝经济到底怎样呢?(出示课题)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明确目标】师:我们通常从哪些角度了解一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状况?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师:今天我们增加一个角度人口的增长。

三、【学习过程】1.【梳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史实】师:同学们认真读书,归纳整理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注意抓住关键词来描述史实。

生:分组发言。

【知识提纲】农业发展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水利设施较前代更加完善;③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湖广熟,天下足”;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包括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表现、意义,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的主要史实。

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2.通过思考和概括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3.通过思考和总结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耕织图》和《清朝开荒执照图》,了解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依据历史图表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2.体会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得出清朝前期的兴盛状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清初的统治者实行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2.清朝前期农业的继续发展是清朝封建剥削制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清朝前期工商业繁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辩证地看待人口的增长。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二、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一、导入新课: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进步。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导入新课。

二、内容学习:(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3.结果: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4.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及大运河等;③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

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

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
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
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
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二)商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
的条件)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引导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目标导学三 人口的增长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根据材料一,讨论工清朝人口增长
提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多媒体出示问题:人口增长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答案提示: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
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商业也因此而空前繁荣,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商邦。

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增长,这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让学生感受到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引导学生从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品增加,投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一思路思考。

课堂教学,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请几位学生回答,互为补充,并多加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