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盛世滋生图
清朝耕织图
清朝治水图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
①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 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江宁著名机 户李扁担、李东阳)
2、商业
①清朝前期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 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
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是“国之大 计”。 2.措施: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3.作用: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为清朝前期的 兴盛奠定了基础。
顺治帝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 把招抚流亡,鼓励垦荒作 为一件大事来抓。宣布垦 荒归己,由政府发给垦荒 者印信执照,明确产权, 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地所 有权。
4.表现: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水利兴修方面,治理大河,修建 水利工程; ③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种,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发展, 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清朝开荒执照
5.意义: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 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②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盛泽镇、汉 口镇)
③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扬州、苏州 等)。 ④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 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 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 口的三分之一。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9.(2022天津滨海新区期末)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 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C) A.陆路、水路商旅往来频繁 B.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C.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D.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10.(2022南宁期末)“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 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 D ) A.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 B.取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 C.使政府取消重农抑商政策 D.促进明清社会经济发展
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
(1)当时统治者推行的哪些农业措施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景德镇生产瓷器的特点。 (3)材料三图中的这些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案:(1)扩大耕地面积;推广高产作物;改进种植技术;等等。 (2)分工细密、生产规模大和产品种类繁多。 (3)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4)农业兴盛、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①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有利于经济交流 ②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
理,讲求诚信 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④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4.(2022长沙)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标导航
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重点) 2.了解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重点) 3.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繁荣•商业的兴盛•资本主义的萌芽目•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录01农业的发展1耕作技术的进步23清朝前期推行了轮作制度,即土地轮流休耕,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同时增加了粮食产量。

推行轮作制度为了提高土地的产出,农民采用了更为精细的耕作技术,如深耕细耙、合理施肥等,使农作物生长更加茂盛。

精耕细作在耕作中,清朝还出现了一些农业器械,如犁、耙、锄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器械随着耕作技术的进步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清朝前期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

粮食产量的提高为了应对饥荒和灾害,清朝前期还建立了粮食储备制度,通过在丰年储备粮食,在灾年时进行赈济,保障了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粮食储备粮食生产的增加农田水利工程清朝前期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如沟洫、渠道、陂塘等,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黄河流域的治理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的水患问题,清朝前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如修筑堤防、疏浚河道、开凿新河等,有效地减轻了水患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农田水利的兴修和黄河流域的治理02手工业的繁荣03丝织业的崛起江南地区丝织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丝绸品牌,享誉海内外。

纺织业的发展01纺织业成为主要产业清朝前期,纺织业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发展迅速。

02家庭纺织业的普及在农村地区,家庭纺织业成为普遍的生产方式,纺织品成为主要的手工业产品。

清朝前期,铁矿开采和冶炼业得到了大力发展,铁器制造成为重要的产业。

铁矿开采和冶炼金银矿的开采也得到了发展,推动了金银器皿的生产和贸易。

金银矿的开采煤炭的开采逐渐成为重要的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煤炭的开采采矿业和冶金业的进步制瓷业的发展清朝前期,制瓷业逐渐发展壮大,瓷器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

制茶业的兴起江南地区茶叶生产迅速发展,推动了制茶业的发展,茶叶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

制瓷业和制茶业的兴起03商业的兴盛北京、南京、扬州等城市的发展清朝前期的北京、南京、扬州等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全国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发展,不仅为清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

首先,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政府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

例如,对于新垦荒地,在一定年限内免征赋税。

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为农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同时,清朝政府还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修复。

兴修水利可以有效地灌溉农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都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治理黄河、淮河等。

此外,政府还推广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如玉米、番薯等。

这些高产作物的引入和推广,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农业的发展,清朝前期的手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纺织业是其中的重要部门之一。

棉纺织业在江南地区尤为发达,形成了许多专业化的生产区域。

丝织业也有着很高的水平,苏州、杭州等地的丝织品闻名遐迩,畅销国内外。

制瓷业在清朝前期达到了新的高峰。

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生产出的瓷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等各具特色。

此外,矿冶业、造船业、造纸业等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

城市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出现了许多商业大都市。

北京、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农村的集市贸易也逐渐兴盛起来,农民可以在集市上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帮的兴起成为一个显著的特点。

其中,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

晋商主要从事盐业、票号等业务,徽商则在盐业、茶叶、木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经营。

商帮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体现在人口的快速增长上。

由于农业的进步、粮食产量的增加,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清朝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

初中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复习大纲

初中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复习大纲

初中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复习大纲清朝前期是指顺治、康熙和雍正三位皇帝在位的时间,从1644年到1735年。

这一时期是清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为了帮助你复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面是一个包含重要内容的大纲,供参考:一、顺治时期(1644年-1661年)A.清朝建立和顺治皇帝的统治1.李自成起义和明朝灭亡2.清朝入关,建立顺治朝B.经济发展和政策1.减轻赋税负担,吸引移民和商业发展2.促进海外贸易,为国内经济注入新动力3.实行社会政策,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C.农业和手工业发展1.清朝实行严格的封建农业制度2.推行现代化农业技术,如水利灌溉和肥料使用3.发展手工业,提高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收入D.商业和贸易的繁荣1.发展内地贸易和城市经济2.打开对外贸易的国门,推动海外贸易3.构建沿海贸易港口网络,促进经济发展二、康熙时期(1661年-1722年)A.康熙皇帝的统治和政策1.设立儒学考试制度,提升文官质量2.推行平南归流政策,加强对边疆的控制3.通过农业税收制度来促进农民经济发展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2.发展茶叶、丝绸、陶瓷等手工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出口能力C.商业和贸易的繁荣1.促进内地贸易和城市的发展2.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管理对外贸易3.发展海外贸易和东南亚贸易D.西方影响的引进1.西方传教士的来华传教活动2.引进西方科学、冶金和手工业技术知识三、雍正时期(1723年-1735年)A.雍正皇帝的统治和政策1.实行清廉政治,整顿官僚体制2.推行清吏政策,减轻农民负担3.推进民间教育和知识普及,提升人才素质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效率2.发展特色农产品,如纺织品和茶叶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1.推动内地贸易和城市的繁荣2.发展海外贸易,扩大了清朝的经济影响力3.加强海防,保障海外贸易的安全D.文化和科技的发展1.推动文化艺术的繁荣,如戏曲、书法和绘画2.引进西方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以上是一个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复习大纲,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CHAPTER 02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农业发 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提高
实行“更名田”制度 ,给予农民土地所有 权,激发其生产积极 性。
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推广先进的农具和耕 作技术,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
粮食生产的增加与改良
引进高产作物品种,如玉米、土 豆等,增加粮食产量。
实施轮作制度,提高土地肥力, 减少病虫害。
1. 儒家思想的传承:清朝前期,儒家思想得到了 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诸如王夫之、顾炎 武等著名思想家,为儒家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要 贡献。
详细描述
2.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清朝前期,对传统文 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这为清朝统治者提供 了借鉴和参考,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文化水平的 提高。
CHAPTER 06
海外贸易
同时,清朝也积极开展海外贸易,与亚洲、欧洲等国家都有频繁的 贸易往来,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更为频繁。
商人团体
在商业贸易的发展中,商人团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建立 商会、行会等组织,维护自身利益,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金融业的兴起与繁荣
1 2
银行业的兴起
清朝前期,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出现了 许多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主要从事 存款、贷款等业务。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办官学、兴科举:清 朝前期,官学得到大力 发展,科举制度也日益 完善。这为清朝统治者 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同 时也促进了社会的文化 教育水平的提高。
2. 民间办学盛行:在官 学发展的同时,民间办 学也得到了鼓励。许多 士绅和商人开始出资办 学,使得民间教育得到 了广泛的发展。
2. 戏剧的繁荣:清朝 前期,戏剧也得到了 极大的发展。出现了 诸如京剧、昆曲等众 多地方戏种,为中国 戏剧艺术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封建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的国土辽阔,多民族聚居,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就也非常显著。

一、农业生产在清朝前期,农业生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清朝前期,民间以灌溉为主,为解决水利问题,沿袭着汉民族的水利工程制度。

此外,清朝前期的农业生产也发生了转型,常见的耕作方式为“单秆多穗”以及“四大系统”的耕作方式,采用了牛耕式的耕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二、商业贸易清代商贸非常发达,尤其是手工业制品经销非常繁荣,如丝、绸、茶叶、瓷器、金银首饰等商品。

此外,也产生了许多商业区,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南门大街、百老汇等,同时还形成了以西洋铺、布店、胡同等为标志的商业区。

三、手工业生产清朝前期手工业生产手段总体上来说比较落后,但在技术上和工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

比如,制作丝绸的生产技术,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蚕丝生产技术,此前的国家并没有学会这种技术。

手工业生产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来说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四、铁路交通清朝前期铁路交通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节日。

早在1903年,中国就开始建立了莫高铁路,这是中国自主建立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立提高了中国自主进军工业化,开创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新纪元。

五、教育事业清朝前期的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发达的。

皇族及其亲信子弟可以学习中国古代的典籍、史书、诗歌和绘画等文化技能。

这种教育虽然有限,但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带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今天,经济全球化成为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先进的外部经济经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1

量大幅度提高。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①晋商 ②徽商 ③闽商 ④冀商 ⑤浙商
1661年(顺治十八年)
A、人口快速发展 B、开垦荒田
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4道肩)摩”经的景济象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 6078430 年)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176661年年(到乾17隆76三年十,一耕地面积74发1生44了9什5么 年)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因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 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治理黄河、 淮河等,兴修水利工程。
2、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顺治、康熙、雍正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前例的发展高潮。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清初统治者发展农业的措施:
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 投资田产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主流。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 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
◆ ①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 积扩大。
◆ ②高产作物广泛种植。 ◆ ③“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
2、作用及影◆响: 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了 严重的社会问题。
材料三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
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耕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内容)【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紧接前面的复习内容,提示学生清朝前期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
都承袭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做法,那么在经济上会制定和实行怎样的政策呢?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初统治
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3.结果: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
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4.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及大运河
等;③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5.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
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认识到:粮食产量大幅度
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概况: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
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3.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
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
组成的商业网。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可结合书中《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及《前
门街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进行了哪些商业活动?苏州繁华
表现在哪些方面?使学生对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有直观的感受。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
国进行商业活动。

如晋商和徽商。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


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

教师可指
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
围。

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
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人口的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表现。

2.带来的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地方,由
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
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
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学习此节内容,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来举例说明人口快
速增长带来的众多问题。

例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变得尤
为突出,还带来诸如交通、教育、卫生、就业、“未富先老”“温室效应”等问题。

从而让学生能在历史学习的同时注意关注、分析现实问题,能对一些
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可以设计以下图示,让学生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