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域间碳汇投资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碳汇研究及发展探讨

碳汇研究及发展探讨
目前林业碳汇交易市场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 关于政策、认证、注 册 的 相 关 规 定 正 在 制 定 完 善 中。 而对于第二类的捐 资 项 目,现 在 已 经 在 不 断 的 发 展
中。2010年7月,中国绿色碳 汇 基 金 会 在 民 政 部 注 册 成 立 ,开 展 碳 汇 宣 传 活 动 ,并 鼓 励 企 业 和 个 人 捐 资 造林。近几年来,中 国 绿 色 碳 汇 基 金 会 获 得 了 数 百 家企业和个人的捐 助 达 到 3 亿 元 人 民 币,在 全 国 十 多个省实施碳汇造林项目近8万 hm2。
碳 汇 包 括 如 下 的 几 种 方 式 :草 地 碳 汇 ,随 着 我 国 还 草 ,还 林 工 程 的 实 施 ,草 地 土 壤 的 固 碳 量 伴 随 着 草 地的数量明显增加,草 地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起 到 了 固 碳 的作用;耕地固碳涉 及 农 作 物 秸 的 固 碳 部 分 和 农 业 有 机 肥 的 碳 固 定 ;森 林 碳 汇 ,指 森 林 植 物 通 过 光 合 作 用将大气 中 的 二 氧 化 碳 吸 收 并 固 定 在 植 被 与 土 壤 中,从而 减 少 大 气 中 二 氧 化 碳 的 浓 度。 《京 都 议 定 书 》承 认 森 林 碳 汇 对 抑 制 气 候 变 暖 有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同时允许 发 达 国 家 向 发 展 中 国 家 提 供 资 金 技 术 支 持 ,进 行 再 造 林 碳 汇 项 目 ,产 生 的 碳 汇 额 度 可 抵 销 其 国内的减排指标。
我国 在 碳 汇 研 究 方 面 也 不 断 创 新,在 刚 刚 举 行 的 德 班 会 议 上 ,我 国 知 名 的 碳 汇 研 究 专 家 ,浙 江 农 林 大 学 校 长 周 国 模 教 授 ,向 世 界 展 示 了 竹 子 造 林 ,毛 竹 碳汇研究等方面的 成 果,在 参 考 了 国 际 竹 藤 组 织 近 年来对竹林碳汇研 究 成 果 的 基 础 上,与 中 国 绿 色 碳 汇 基 金 会 ,国 际 竹 藤 组 织 联 合 完 成 了 《中 国 竹 子 碳 汇 造 林 方 法 学 》,由 于 竹 子 生 长 快 ,并 且 同 时 具 有 经 济 , 生态和社会效益,所 以 在 生 产 实 践 中 受 到 了 广 泛 的 重视。我国为世界 上 最 大 的 产 竹 国,在 森 林 碳 汇 方 面所做的贡献将获得重新的评估和肯定。

碳交易与碳汇市场发展趋势

碳交易与碳汇市场发展趋势

创新商业模式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将碳市场与企业经营相 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 感谢观看 ]
01
全球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 重要手段。
02
欧盟、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碳交易市场 ,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03
全球碳交易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涵盖了配额 交易和自愿减排交易等多种类型。
主要碳交易市场的特点与比较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
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具有严格的总量控制和配额分配机制。
碳汇市场现状与趋势
全球碳汇市场现状
全球碳汇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成为应对气候变化 的重要手段。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推动碳汇市场的形成和 发展,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碳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排放企业、投资者、 碳汇项目开发商和政府机构等。
主要碳汇市场的特点与比较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
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具有严格的排放限制和碳价格机制。
美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由各州和地区自行建立,形成了区域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如RGGI和加州碳排放交易体 系。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了多个行业和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碳汇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 重,碳汇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和
发展。
技术创新和政策调整将推动 碳汇市场的发展,如碳捕获 和储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碳汇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碳汇的监测和管 理效率。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可以培育出具有高固碳能力的植物品种,增加碳汇的容量 和稳定性。

碳汇可行性研究报告

碳汇可行性研究报告

碳汇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碳汇是指通过生物质和森林资源等途径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CO2),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方法。

碳汇项目可以为国家和地区提供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本报告旨在进行对碳汇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和评估,以便为相关机构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 碳汇项目的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各国都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碳汇项目可以通过生物质固碳、森林保护和恢复等方式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与储存,为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可行途径。

3. 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3.1 生物质固碳项目生物质固碳项目是指通过农作物、林木和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的种植和利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并长期储存的项目。

该项目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供可再生的能源和原材料。

尽管生物质固碳项目存在土地利用和资源管理等问题,但其潜力仍然巨大。

3.2 森林保护和恢复项目森林保护和恢复项目是通过保护现有森林和恢复受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存。

森林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

该项目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4. 碳汇项目的可行性评估4.1 技术可行性生物质固碳和森林保护恢复等碳汇项目的技术成熟度较高,相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碳汇项目的有效实施。

4.2 经济可行性碳汇项目可以通过碳交易、碳税和碳抵消等方式获得经济收益。

一方面,碳汇项目可以使企业按照减排要求进行排放,从而获得减排配额的价值;另一方面,碳汇项目还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获得碳信用的销售收益。

4.3 环境可行性碳汇项目对环境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生物质固碳项目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森林保护和恢复项目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4.4 社会可行性碳汇项目可以为农民和地方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改善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碳汇项目也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什么是碳汇如何发挥碳汇作用

什么是碳汇如何发挥碳汇作用

什么是碳汇如何发挥碳汇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汇”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清楚碳汇究竟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

简单来说,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碳库。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地球上的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储存起来。

这一过程使得植物成为了重要的碳汇。

比如广袤的森林,就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碳汇。

那么,碳汇具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首先,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关键。

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在阳光的作用下,将其与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和代谢,另一部分则以木质素等形式长期存储在植物体内。

随着植物的生长和死亡,一部分碳会被固定在土壤中,形成稳定的碳库。

其次,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对于碳汇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一个健康、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储存碳。

例如,森林不仅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还能通过复杂的生态过程,如养分循环、水分调节等,增强自身的碳汇能力。

而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其特殊的水文条件和土壤环境使得它能够储存大量的有机碳。

再者,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也能增强碳汇作用。

比如,实行可持续的林业管理,包括合理的采伐、造林和森林保护,可以增加森林的碳储量。

在农业领域,采用轮作、免耕等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碳的释放,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

此外,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也是发挥碳汇作用的重要途径。

对于那些受到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系统,如荒漠、退化的草原等,通过植树种草、生态修复等措施,可以使其重新具备碳汇功能。

比如我国在一些地区开展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就取得了显著的碳汇效果。

然而,要充分发挥碳汇的作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碳汇cdm机制

碳汇cdm机制

碳汇cdm机制碳汇CDM机制是联合国《京都议定书》下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碳汇CDM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一、碳汇CDM机制的背景二、碳汇CDM机制的概述碳汇CDM机制旨在通过将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纳入全球市场,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让开发中的国家享有经济利益,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该机制要求发展中国家执行项目,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吸纳能力,来获得减排认证和减排量。

减排量可以出售给发达国家,用于满足后者的减排义务。

这样一来,发展中国家通过减排项目获得的减排量可以成为一个经济资源。

三、碳汇CDM机制的运作方式1.项目注册与认证:发展中国家对减排项目进行认证,并注册到联合国《京都议定书》的执行机构。

这些项目可以是节能改造、清洁能源项目、森林保护等。

2.减排量验证与认可:项目进行减排效益验证,由独立机构负责评估并给出认可证书,确认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

这些减排量可以在全球市场上进行销售。

3.减排量交易:发达国家购买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用于履行自己的减排义务。

减排量可通过国际公认的碳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四、碳汇CDM机制的优势1.促进可持续发展:CDM机制使得发展中国家能够实施可持续发展项目,促进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环境质量。

2.资金和技术支持:CDM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减轻了其减排项目的负担。

这包括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合作,推动了技术的传递和创新。

3.减排效果的公平计量:通过减排量的认证和交易,CDM机制确保了减排效果的公平计量,促进了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

4.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降低: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减排量来满足减排义务,降低了实现内部减排的成本。

五、碳汇CDM机制存在的挑战1.管理和监督问题:CDM机制存在管理和监督的挑战,确保项目的减排效果真实可靠,避免双重计数和欺诈行为。

基于国际比较的碳交易投融资模式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的碳交易投融资模式研究
E s R 场 的 融 资 以 及 实 行 碳 税 等 经 济 激 励 措 投 产 后 ,拥 有 全 部 CE s的 产 权 。 该 担 ,同时 所 产 生 的 C R 有 了稳 定 的需
施 , 以 此 引 导 私 人 部 门 投 资 于 有 利 于 方式 使 项 目业 主 的风 险降 到最 低 ,对 求 方 。 减 缓 和 适 应 气 候 变 化 的 重 点领 域 。 CR E s投 资 方 附件 I 家 实 体 来 说 风 险 国
Hale Waihona Puke 目投 资风 险 ,又 可利 于短 期 资金 向长
国家实体 21 0 2年将 达 到 1 0 5 0亿美 元 ,有 望 超 受 强制 性减 排约 束 ,但 美 国实施 自愿 期资金转换。该方式使 附件 I
过 石油 市 场 ,成 为 世 界 第 一 大 市 场 。
碳减 排 ,在州 市级 层面 上业 已形 成 区 风险降到最低 ,但 享受不到风险收益。 域减排 市场 ,如芝加 哥气候 交易所等。
¨ 。 蕊 萎
探索篇
基于 国际比较 的 碳 交易投融资模式研 究
『 -- ’ }盼 ■哆 ≯ I垮 ∞分析,对 哉薯均碳 交易投 融资模式提 出了相关建 议。 -
口/ 刘方昱 张梅玲
E s购 《 哥本 哈根协议 》{ 下称 《 议 》) 减 少或 获得 既定量 的温室气 体排 放权 国 家 实 体 先 和 项 目业 主 签 订 C R 协
要求 发展 中国 家每两 年 向联合 国 汇报 的行 为 。
买 协 议 或 合 同 ,在 产 生 CE s后 付 款 R
减 排 进展 ,这将 使碳 排放 成 为所 在 国
在 排 放权 市场 ,欧 盟排 放 交易 机 购 买 。 项 目业 主 在 签 订 协 议 或 合 同 后 ,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国外低碳理论的研究动向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和“京都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简言之,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然而,对于产生碳排放基础的内部各要素间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不同国家的地理、能源结构和环境资源的影响.对我国而言,煤炭是主要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与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石油的做法和形式不同,技术和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即使是在资本和科技积累基础非常雄厚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也不能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因此,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减少国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正常趋势.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给我国通过扩大进口方式改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很大风险,但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这种政策成功的风险成本依然是最小的.作为最大的能源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一个基本任务.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对保障能源供给、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都将各种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等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我国也应注重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我国能源强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此外,应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增大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目标投向应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城市的气化水平和高质量燃料供应.在城市及区域交通方面,应更多地鼓励建立高效和快捷的共用交通运输系统.充分发挥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可增加森林的碳汇潜力,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等措施的成本可能会很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每年大量投入资金、劳动力造林,但森林覆盖率仅提高了4%,而且这些造林地段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亿—亿吨碳.考虑到我国1/3的沙漠和1/3的高原土地,未来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困难非常大.但为了减少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必须有效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同时也不应该低估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是发展中国家获取能源新技术的主要途径.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低碳经济的长期目标,向社会大众表明了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清晰的政策目标并传递成价格信号,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框架中来,长期的政策目标也可以给企业以信号和坚持低碳模式的信心.我国应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案保持一致的新的能源政策,还应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此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应多样化和相互协调.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不少促进节能的法律法规,但多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作用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向企业发出明确的信号,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其一,通过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激励机制,政府和相关企业将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或者通过对研发资金的重新分配,来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其二,由于对碳排放的限制,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企业不得不增加对低碳技术的需求,一个新兴的低碳技术市场将会形成,这将极大地促进低碳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三,由于学习效应,低碳技术的性能在应用中将得到提高而成本却会下降,这反过来增强了技术自身的吸引力,使其市场前景变得更为广阔.分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推进推进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应该逐步纳入国家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中,循序渐进,使基础设施的正常更新能够承受,避免对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节约能源、防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之间的政策和措施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例如,如何在有关污染控制治理中考虑到低碳因素,不仅是解决污染排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其次,对现有节能技术需要加强向公众、商业和交通领域推广,这些领域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期,正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最低成本期.此外,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相当有限,而且这类能源是间歇性的,因此寻找合适的储存方法并实现最终大规模的应用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和稳定的减排环境政府通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可以科学界定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当中还有减排的潜力.低碳经济是基于自然规律的经济模式,因此通过对企业的减排进行实时的监测,摸清其减排程度,并对其应尽的减排义务进行客观评估,可使企业获得明确的信息.另外在减排过程中设立一些税收等政策激励的措施,促使企业寻求更好的节省能源的技术和方法.此外,稳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长远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长期的稳定感,从而根据政府制定的目标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重点领域.低碳经济的政策要有时间范围,如英国政府就承诺在2015年之前低碳政策维持不变,这样就能给企业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明确的信号可以给企业以稳定感,同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个人提供更多消费的信心.应最大限度地使用以市场为主的自愿性机制,在完全必要和设计完善的前提下提倡以监管等原则来保障成效.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将逐步形成.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将逐渐成为这一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技术,谁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谁就能够抢先占领这一市场,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此外,更应注重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整体战略部署,这不仅会带来非常大的利润,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合作领域.低碳经济及其实现方式的若干思考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与重视,“低碳”这一新名词承载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追求,逐渐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发展潮流.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 LCE”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但是该书并没有为“低碳经济”提出明确的内涵;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明确表示将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项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这一决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2009年6月,美国政府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普遍民众也认识到大气中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对正在上演的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认识到这些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结果,而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低碳经济”也就逐渐成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了.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发展模式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这不但源于气候方面逐渐变暖的压力,同时也是源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需求以及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的压力,此外,国际间形成的共识,如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当属低碳经济已经毫无疑义.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其实,迄今为止低碳经济没有严格的定义,其概念内涵不是很明确,并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表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低碳经济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成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各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因此,可以说,低碳经济实际上是涵盖到生产生活方式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方式,它以“三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三高”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二、中国将迎来低碳经济时代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多国形成低碳发展道路共识的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逐渐提世界各国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毫无疑问将迎来低碳经济的时代.其实,在气候问题上,中国一直是高度重视的,许多年来一直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应对.如1990年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签署并在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从立法的高度指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2010年3月中国政府致函联合国批准哥本哈根协议.上述一系列的行动表明,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全球低碳经济的大幕即将拉开,并开始以实际行动布局低碳经济,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的低碳经济,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两点,一是逐步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这也是现有产业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首先在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进行试点,通过实施低碳化技术,使这些行业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突破领域.二是发展低碳产业,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达到低碳的标准,这方面一个有代表性的方向就是新能源产业,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形成、低碳社会的建设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三、中国国情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思考虽然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但是考虑到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有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只能是贯彻在消除贫困、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节能减排等诸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一个,而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而简单地使其他目标无条件地服从于低碳目标,而迷失发展的正确方向.其二,在争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实施固碳技术,如碳转化、碳锁定、碳捕捉等,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其三,把着力点放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因地制宜科学地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各类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那么,中国的低碳道路究竟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在策略上应该循序渐进,从稳碳到减碳再到低碳,其中,首要的任务是稳碳,完成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逐步将碳排放控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对友好的阶段,然后进一步实行减碳策略,这其中包括碳交易、碳汇等多种可以采用的制度和技术,最终达到低碳的目标.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建议如下: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等为数不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因此,制定和完善合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保障.二是要积极引进和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一方面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先进技术的转让,另一方面着力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同时扶持和鼓励开发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技术,并推广使用.这些重要的技术主要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碳替代技术和碳转化技术,通过立体的减排体系的建立,综合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三是以政策倾斜和利益为导向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可以通过一篮子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安排激励相关主体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如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环境税,按不同能源种类的碳排放浓度进行征税,以达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可再生资源进行直接的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进行有计划的扶持和培育,使之逐渐成长能源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广碳排放标志认证,从而促进企业努力生产低排放型产品,并引导市场消费;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利用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合理的交易制度安排,形成市场化的交易价格,使低碳产业能够获得市场流动性支撑.四是对某些产业或行业进行有重点的扶持.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的汽车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而汽车消耗的能源十分巨大,在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容易见到成效的一个行业;又如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打造“低碳城市”,以建筑节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交通方案的优化综合推动低碳发展之路.五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普及低碳知识.只有全民参与才能真正使经济实现向低碳模式转变,通过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的改变引导企业的供给和政府的决策,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行为和的共同认识,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探索碳汇交易机制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

探索碳汇交易机制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

特区实践与理论二〇二一年第一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生态产品通常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也是公众需要的价值性产品,要持续不断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就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市场要在参与生态产品的提供方面发挥作用,则需要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如何实现的问题,碳汇交易正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仅如此,碳汇交易还是推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碳汇交易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一)碳汇是一种生态产品生态产品是指维持生命支持系统,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环境舒适性的自然要素,包括干探索碳汇交易机制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王 俊 李佐军摘 要:碳汇是一种可交易的生态产品,碳汇交易是生态产品外部经济内部化的一种方式,是生态功能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是给予生态资源开发主体价值补偿的有效手段。

通过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初步从明确交易对象、限定交易主体、搭建交易平台、稳定交易价格和加强交易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构建碳汇交易机制的主要框架。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认为,深圳市大鹏新区具备了探索碳汇交易机制的优势,可以重点考虑探索海洋碳汇项目开发和碳汇交易平台建设,政府要相应在发展规划、制度设计、交易试点、平台搭建、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配套保障。

关键词: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大鹏新区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706(2021)01-0051-09本文获得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绿色发展视角下市场需求培育对技术创新转轨的诱导机制研究”(18B204)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项目“深圳市大鹏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研究”的资助。

发展城市碳汇、健全碳汇交易体系的路径探索和对策建议

发展城市碳汇、健全碳汇交易体系的路径探索和对策建议

发展城市碳汇、健全碳汇交易体系的路径探索和对策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碳汇和碳汇交易体系的研究成为了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课题。

城市碳汇是指城市生态系统通过生物吸收和物理吸附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能力。

健全碳汇交易体系有利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碳中和目标。

一、引言城市碳汇的重要性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集中地,碳排放量巨大,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发展城市碳汇,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能力,是缓解城市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碳汇交易体系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碳汇交易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但仍存在市场规模较小、政策支持不足、交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碳汇交易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有必要对碳汇交易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

二、发展城市碳汇的路径探索1.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城市绿地,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

2.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3.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构建城市生态廊道,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三、健全碳汇交易体系的策略1.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建立合理的碳定价机制,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

2.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制定有利于碳汇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碳汇项目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3.建立多元化的碳交易平台:整合现有碳交易市场,促进碳交易产品创新,提高碳市场的竞争力。

四、对策建议1.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低碳生活。

2.企业绿色发展转型:鼓励企业采用低碳生产技术,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碳减排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碳汇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城市碳汇、健全碳汇交易体系是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任务。

碳汇交易制度浅析

碳汇交易制度浅析
二 氧化碳 含量 的 目的, 在总 量确 定之后将 以一定 时间为 单位逐 渐
理论 是英 国经 济学 家庇 古最 早提 出 的,又称 为 “ 古税 ” 庇 。之
文章 编 号 :0 909 (000 .l.2 10 .5 22 1)8130
当今 环境 问题 的全 球 性逐 渐 凸显 ,特 别是 全球 气 候变 化 问
了无 法挽 回的 后果 。 因此 , 生态 补偿 制度 即成 为 环 境 保护 必不
题 。温室 气体 排放 过 量被 大 多数 人认 为是 造成 这 一 问题 的罪魁 可少 的措 施之 一 。生 态补 偿 从补 偿 资金来 源的 角度 暂可 分 为政
会。 为了防 止这 一现 象 的继 续 , 依照 传统 理论 , 一般 是侧 重政府 干预 , 过征 收环 境 资源税 弥 补私人 成本 和社 会成 本 的差距 , 通 这

碳汇 交易 的前 提 是计 算 出某 一地 区允许 排 放的 二氧 化碳 的 总量, 即进 行所 谓总 量控 制 。 同的地 区应 根据 该地 的 具体情 况 不 进 行勘 测 、 汁箅 。 此过程 中不仅要 考 虑气 候 、 形 等 自然 因 素 , 在 地 还 应将 经济 因素 、 社会 因 素考 虑进 去 。 了达到 最终 减 少大 气中 为
会 出现 一种 外 部性 ” 0 与外 部性 相关 的 问题是 公共产 品 , 由于 公
企业 则需 到碳 汇市 场上 购买 配额 , 则将 受到 处罚 。 里 的配额 共产 品具有 非排 他性 , 否 这 从而 容 易导致 “ 便车 ” 象 , 搭 现 市场 机制 在 在《 都议定 书》 京 的清洁 发展机 制 中被称 为“ 核证 减排 量”C rf 配置 公共 产品 时 失去 了效 率 。在 治理环 境污 染 时这 一 问题尤 为 ( e i. t i e E sin e ut n, E s , 欧 盟的碳 汇交 易 中被 称为 欧 盟 明 显, d mi o R d co sC R ) 在 s i 比如企 业往往 单纯地 追求 自身 利益 的最大化 而不 顾因生 产

中国碳汇市场的分成模式

中国碳汇市场的分成模式

中国碳汇市场的分成模式1.引言1.1 概述中国碳汇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为了更好地推动碳减排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其中之一就是建立碳汇市场,通过碳交易的方式将减排成果转化为经济利益。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中国在碳汇市场的发展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概括而言,中国碳汇市场的分成模式是指将碳减排所产生的收益分配给不同参与者的方式和比例。

这一分成模式的设计旨在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的行为,并推动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碳汇市场的分成模式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应该平衡各方的利益,使得减排者能够获得适当的经济回报,以继续推动减排工作。

同时,也应该鼓励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碳减排行动中,推动碳交易市场的繁荣发展。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市场的公平与透明,确保分成模式的实施公正合理。

当前,中国碳汇市场的分成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一种是按照减排项目的性质和所属行业进行分成,例如将减排收益分配给参与清洁能源项目的企业或个人。

另一种是按照市场交易的原则进行分成,即按照碳市场价格和碳交易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这两种分成模式的结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中国碳汇市场的分成模式是推动碳减排和碳交易的重要机制,对于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分成模式,以确保其公平、合理和有效性,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引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根据给出的文章目录,可以将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编写如下:在本文中,将围绕中国碳汇市场的分成模式展开讨论。

文中首先在引言部分进行了概述,给出了文章的背景、目的及整体结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分别从碳汇市场的背景和现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背景部分,将对碳汇市场的起源、发展背景以及相关政策进行描述,以便为后续分成模式的讨论提供背景知识。

碳汇项目实施方案

碳汇项目实施方案

碳汇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碳汇项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碳汇项目通过增加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实现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制定碳汇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

1. 确定碳汇项目的具体目标和范围,包括增加碳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目标;2. 制定碳汇项目的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项目的阶段性目标和进度安排;3. 确定碳汇项目的监测和评估指标,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评估。

三、项目内容。

1. 确定碳汇项目的实施范围和重点区域,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类型;2. 制定碳汇项目的具体措施和技术路线,包括森林更新、湿地保护、草原恢复等方面的技术措施;3. 确定碳汇项目的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包括政府资金、社会资本、碳市场等方面的资金筹措途径;4. 确定碳汇项目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包括项目管理机构、运营机制、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管理模式。

四、项目保障。

1. 确保碳汇项目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保障;2. 确保碳汇项目的社会和公众支持,包括宣传教育、社会参与、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支持;3. 确保碳汇项目的技术和管理保障,包括技术研发、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保障;4. 确保碳汇项目的监测和评估保障,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确保项目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五、项目效益。

1. 实现碳减排和气候变化应对效益,为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2. 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效益,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3. 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提高生态产品的附加值。

六、项目风险。

1. 政策风险,碳市场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碳汇项目的收益;2. 生态风险,自然灾害、疫病等因素可能影响碳汇项目的生态效益;3. 技术风险,技术创新不足,可能影响碳汇项目的效果和成本;4. 市场风险,碳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影响碳汇项目的经济效益。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要点及启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要点及启示

行业观察•聚焦碳中和NDUSTRY INSIGHTS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要点及启示■张海军王墨陆浩然因过量的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气候 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挑战。

为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碳排放权 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 T S)。

E T S是一 项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外部性 理论和科斯定理。

其核心思想是将环境资源视为一种 商品,政府等主管部门是此商品的所有者,通过将定量 的碳排放权分配给排放主体,并允许其在市场参与者 间进行自由交易,使得减排成本低的主体可承担更多 的减排任务并由此获益,而减排成本高的主体可通过 购买排放权而完成减排任务,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减 排成本,实现帕累托最优。

我国E T S建设历程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温 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ETS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在2011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要“建 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 市场”。

同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 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E T S试 点,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设。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签署的《中美元首气候 变化联合声明》中,明确了我国将于2017年正式启动全 国ETS。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 动全国E T S建设。

该方案将全国E T S的建设分为三个 阶段,即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深化完善期。

2021年1月5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 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最终版本,连同2019年12月30日印发的《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 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纳人2019-2020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标 志着我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其第一个 履约周期为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纳人2225家发 电企业,预计将纳入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国碳 排放总量的40%。

推动碳汇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推动碳汇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推动碳汇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建议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逐渐加剧,减少再生能源排放成为了世界上推行绿色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发展碳汇产业成为当今绿色能源政策的重要战略。

然而,碳汇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困难,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困难并推动碳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金融方面存在投资困难。

尽管国家正在大力推动碳汇产品的发展,但碳汇产业仍然是一个低效市场,中央和地方政府可用的资金较少,私营企业不愿投资,碳汇产业对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较高。

因此,要解决碳汇产业发展的金融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完善的金融政策,改善企业的盈利机会,增加碳汇产业的投资积极性,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资金供给,激发金融机构参与投资。

其次,技术方面存在发展困难。

由于碳汇产业需要精密的技术支持,现有的技术难以满足高质量碳汇产业的需求,而国内技术较为落后,生产碳汇产品的技术水平也不够高效。

因此,为了促进碳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大对碳汇技术的投资和研发,鼓励私营部门投资,改善现有的技术,完善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此外,碳汇产业受到国际清洁能源政策的遏制,发展前景受到了不利影响。

全球碳汇产品市场正处于动态发展阶段,存在不确定性,市场影响因素复杂,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的波动,难以保证企业长期发展和投资回报。

因此,政府应通过国际谈判和交流,优化国际碳汇市场结构,提高市场信心,稳定碳汇市场价格,促进碳汇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应加强碳汇产业监管,以确保碳汇产品市场发展的顺畅。

国家应加强碳汇产业法律法规的统一完善,建立有效的碳汇产品完整性监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提高碳汇产品的市场流动性,加强碳汇产品的监测、检定、审查和执行,减少市场乱象和欺诈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制止市场操纵行为的发生,保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推动碳汇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从弥补金融投资不足、提高技术研发、优化国际碳汇政策以及加强碳汇产业监管等方面着手,相应措施应该完善,以保证碳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碳排放和碳汇的管理和应用

碳排放和碳汇的管理和应用

碳排放和碳汇的管理和应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碳排放的增加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了地球的环境和气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碳汇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碳排放和碳汇的管理和应用。

第一部分:碳排放碳排放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各种化石燃料、水泥生产等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巴黎协定》,各国需要制定并实施减排措施,以期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

针对碳排放问题,各国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和法规,如碳交易制度、能效标准等。

此外,低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是解决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农业、交通和工业是三大排放部门,应该采用符合情况的技术手段来减少排放。

消费者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能减排,采用环保理念。

第二部分:碳汇碳汇是指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

它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的程度,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保护全球生态系统,并且能够为环保产业贡献了绿色的经济增长。

在国际上,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利用碳汇进行排放抵消和碳交易。

例如,各自组建碳市场,推广碳交易机制等。

在国内,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牧业、林业、退耕还林、环保产业等项目的发展,增加碳汇量。

同时,这些措施还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公民参与环保的意识。

第三部分:碳排放与碳汇的管理和应用通过对碳排放和碳汇管理和应用的了解,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碳排放和碳汇之间的关联性应该通过有效的政策、技术手段等进行整合。

在发展过程中,碳排放量和碳汇量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得到控制,减少或避免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相应的研究机构应加强技术研究,以确定管理碳汇的各项措施。

这将有助于优化政策框架、信息收集、数据管理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管理。

碳汇调研报告

碳汇调研报告

碳汇调研报告碳汇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碳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碳汇指的是通过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方式,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并且将碳储存于地球各种自然或人工媒介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碳汇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碳汇的概念、分类、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碳汇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碳汇的理论知识和现有研究成果。

同时,还对一些碳汇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碳汇的应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碳汇可以根据储存介质的不同,分为自然碳汇和人工碳汇。

其中,自然碳汇主要包括森林、湿地、海洋等。

森林碳汇是指通过树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储存于生物质和土壤中。

湿地碳汇是指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湿地土壤和水体中。

海洋碳汇是指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海洋生物和海底沉积物中。

人工碳汇主要包括人工林、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

目前,全球碳汇项目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在中国,碳汇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例如,湿地保护和修复成为了中国碳汇项目的重点。

此外,中国还在积极推广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碳汇项目。

世界各国还在积极研发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四、调研分析碳汇作为一种重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碳汇可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然而,现有的碳汇项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碳汇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所以在发展中国家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其次,碳汇项目的监管和认证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何确保碳汇项目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调研建议针对碳汇项目的现状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加大对碳汇项目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碳汇项目监管和认证机制,确保碳汇项目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碳汇核算制度研究报告总结

碳汇核算制度研究报告总结

碳汇核算制度研究报告总结简介碳汇,是指固碳量大于可呼吸产物的生物量。

碳汇核算,就是指对一个地区、一定期间内固碳量和碳吸收收支进行系统的统计、计算、评估和监测,以获得一个与固碳量和碳吸收产生负面影响的排放量相对应的数量。

为加强碳汇核算工作的管理,规范碳减排行业,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节能降耗,近年来,一系列碳汇核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出台。

本文将对碳汇核算制度进行研究总结。

碳汇核算制度概述碳汇核算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碳汇核算指南:根据国家碳汇核算管理体系和标准进行统计、计算、评估和监测,制定相关措施和计划,进而达到碳减排和气象因素控制的目的。

2.碳汇核算机制:对全球或国家级碳汇进行编号、监管和认证机制,对碳汇产品进行统一标准,构建了统计、计算和汇总的检验体系,建立了全国或地方级交易平台。

3.碳汇交易规则:碳汇主要在碳排放交易、碳汇电子化交易、碳汇投资交易和碳汇证券化交易中使用。

碳汇交易的目的是将碳排放量纳入市场机制,通过价值发挥奖励回报机制,推动碳汇市场的发展。

4.碳汇评价标准:根据碳汇核算机制与标准的相关检验指标,统筹勘查、汇总评估,为碳汇标准化、认证、标记、监测、跟踪等提供确实数据。

制度实施现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碳汇核算制度,但由于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碳汇市场仍属于初级阶段,市场参与者和投资者对碳汇交易的认知度不高,市场价格较为稳定,缺乏波动性。

同时,碳汇的评估机制和认证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意义与建议碳汇核算制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是一个长期的综合工程,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的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重要领域。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钻研碳汇核算制度,加强制度培训和推广,增强碳排放行业人员对其的认知度,提升市场的认可和信任,规范市场的运作。

碳汇行业政策研究报告

碳汇行业政策研究报告

碳汇行业政策研究报告研究背景:碳汇行业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和森林管理等活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增加碳储量的产业。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和碳排放问题的日益严重,碳汇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碳汇行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为相关政策的优化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政策分析和经济评估工具,对碳汇行业政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碳汇行业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研究结果与分析:1. 政策法规建设: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碳汇行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碳汇行业政策框架,并通过激励措施吸引企业和投资者参与碳汇项目。

但也有一些地区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

2. 经济社会效益:碳汇行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碳汇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

同时,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优化森林结构,碳汇行业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持续监测与评估:在碳汇行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测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政策目标的有效实施。

研究建议:1. 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各国和地区应加强碳汇行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确保政策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加大对碳汇行业研究的投入,制定更具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政策,提高碳汇行业的发展效益。

2. 完善减排机制:碳汇行业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碳汇项目的认证和核查机制,确保其减排效果的可信性和可持续性。

3. 强化监管和执法:加强对碳汇行业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的执法体系,规范碳汇行业市场秩序,防止行业乱象的发生。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应知应会知识学习测试题(附答案)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应知应会知识学习测试题(附答案)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应知应会知识学习测试题姓名:______部门:_____分数:_____编制说明:含填空题、单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共32题1OO分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0题,计30分)1.碳达峰工作应坚持“_______、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总方针。

2.碳达峰工作应坚持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的原则,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国|家_____和__________为底线,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逐渐替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

3.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城市更新和___________都要落实绿色低碳要求。

4.加强资源再______品和再_________产品推广应用。

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达到5.1亿吨。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________交易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

6.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____________机制,研究制定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

7.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按照__________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

8.大力宣传____________思想,分享中|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经验,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9.统筹推进_______|权|、______|权|、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加强市场机制间的衔接与协调,将相关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10.严格监督考核,实施以_______控制为主、__________控制为辅的制度,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

碳汇CCER项目分析

碳汇CCER项目分析

碳汇CCER项目分析碳汇是指通过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负责固定二氧化碳的自然机制,以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目的的一种方式。

碳汇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资产类别,其核心是碳汇资产交易。

CCER(中国碳市场)作为国家碳市场的贸易载体,涵盖各种企业的碳汇减排权益保护和交易,是我国推进碳市场发展现代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CCER项目的背景和意义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为实现国际气候变化约定的目标,中国积极开展减排行动。

其中,发展国家碳市场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CCER项目旨在通过现代碳市场的手段,推广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

CCER项目除了能够推动减排外,对国家碳交易的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一个重要的市场机制。

另外,CCER的推广也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碳汇贸易。

CCER项目的分析1. CCER项目的基本内容CCER项目包括碳汇的量化、监测和认证等多个环节。

以碳汇的量化为例,它需要建立合理的碳汇计量体系,积累碳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可靠性。

同时,制定碳汇量化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提高CCER项目的可信度。

在碳汇监测方面,需要建立定点观测站点,监测不同生态系统碳汇储量和碳汇流量等指标。

通过及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碳汇,实现准确计算和评估碳汇减排效果。

同时,对于CCER项目的认证,需要在专业认证机构的准则下进行。

通过认证,可以确保CCER项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CCER项目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碳减排措施,CCER项目有以下几个优势:•可持续性:CCER项目不仅可以实现碳减排的目的,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灵活性:碳市场适应能力强,可以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合理调整碳价格和减排计划等要素。

•可扩展性:CCER项目能够引入外部投资和技术,提升减排效果和碳市场的贸易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区域间碳汇投资机制研究作者:吴建新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第03期[摘要]针对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为从全国范围内减少碳排放与碳吸收量之差及净碳排放量,提出了建立区域间碳汇投资机制,以系统动力学流程图说明了该机制的运行情况,并从交易市场建立、区域间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给出了实现这一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交易;碳排放;投资模型;系统动力学[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11)03-0062-04当前全球面临着化石能源消耗增加、生态环境恶化、极端天气频现等问题,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

中国需要在未来20年~50年间,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进行平衡。

只能以继续化压力为动力,寻求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低碳经济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要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既要进行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又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涉及经济、环境、能源、科技、外交等多方面[2]。

因此,这一经济模式的建立和推广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3]。

根据英国的经验,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发展能源技术以提高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市场机制、设立碳基金[4]。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5]。

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陈佳贵等针对中国当前不同的经济区域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东部地区进入工业化后期,东北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中部与西部地区整体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后半期,四大经济区域的工业化水平差距巨大[6]。

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应该就各地的情况区别考虑。

谭丹等计算了1986年到2005年我国三大地区单位GDP 碳排放量,得出从历史数据看东部地区数值最小,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大,在单位GDP 碳排放的递减速度上, 中部地区最快, 年均递减速度为9.8%,东部地区第二,年均递减速度为9.2%,西部地区最慢,年均递减速度为8.4%[7]。

张雷利用产业-能源关联和能源-碳排放关联评价模型,解析了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的变化[8]。

李爱军给出了一个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减排的区域间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9]。

也有一些研究工作把样本定位为省级区域[10]。

本文首先介绍低碳经济为各地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第二节提出建立区域间碳汇投资机制,在第三节给出了实现这一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低碳经济兴起为我国各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凭借传统资源与劳动力优势,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在这一阶段东部沿海地区依靠高碳经济模式获得了先发优势,我国东、中、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被渐渐拉大,鉴此,国家出台了西部大开发计划以及中部振兴规划。

于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面临空前挑战,内外条件都不再允许中、西部地区再接着按高碳经济发展,传统发展模式下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愈发困难。

中、西部地区要跳过累积关系,就需要新的机会,国际上低碳经济的兴起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低碳特别适合产业发展,它的产业链长,概括起来包括碳的吸收,这主要是生物、物理过程,还要碳的减少,这主要在碳产出时进行。

碳的吸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有益,通过在中、西部地区大量造林,依靠碳汇交易机制,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就可以被加以充分利用了。

另外,森林植被、森林资源的增长,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例证之一,体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1980年至2005年,中国通过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46.8亿吨;通过控制毁林,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3亿吨,两项合计51.1亿吨,相当于同期二氧化碳工业排放总量的8%,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0.36%。

人工林保存面积6,200万公顷,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行前夕,中国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行动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这将为削减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发挥重大作用。

目前,在西部主要通过政府发放生态效益补偿金、合理采伐、林间养殖、生态旅游等,让树木为农民长期创造财富。

如青海省发给林农的公益林(即用于生态保护等目的而禁止砍伐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已从每亩5元增加到10元。

承包林地多的农牧民家庭,每年最多可拿到5万元。

但现在政府提供的生态效益补偿金还是偏少,远远抵不上卖木材的收入。

根据《京都议定书》建立的清洁发展机制,发达国家出资在发展中国家实施造林和再造林项目,这些项目产生的实质性温室气体减排量可以用来实现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目标。

如全球首个基于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CCB)标准的森林碳汇项目——“中国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2009年11月在成都完成交易,项目业主省大渡河造林局,以每吨不低于5美元的价格,向中国香港低碳亚洲公司出售了约4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实现碳汇收益超过230万美元。

但国际间碳交易进展缓慢,碳定价权又不由我国掌握,单纯依靠CDM项目难以实现中、西部跨域式发展。

如何把政府财政转移与市场化碳汇交易结合,通过两条腿加速中、西部发展,正是本文论述的要点。

本文设计了一种我国内部区域间碳汇投资机制,通过区域间投资,带动中、西部地区碳汇建设,并实现减少我国净碳排放的目标。

二、区域间碳汇投资机制的建立碳排放受社会、经济、自然、生态、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据徐玉高等对中国1970年~1994年间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经济增长是中国20多年来碳排放迅速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仅此一项引起的碳排放变化占总量的94%以上[11]。

另据文献[7],在我国东、中、西部间,东部地区的碳排放量在2005年达到全国碳排放量的一半以上,这是与东部地区较发达的经济紧密联系的。

有效减少净碳排放量的方式可归纳为两种: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碳排放量;二是增加森林面积加大碳吸收量。

但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发达,投资收益率比中、西部要高,受土地等因素制约,大面积种植森林将减少宝贵的建设用地,而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大量土地资源闲置,要促进我国低碳发展整体格局的形成,需要体制机制上的改革。

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区域间碳汇投资方式,可用图1示意。

该模型由三部分组成,东部、中部与西部,分别对应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三大区域。

在每个区域模型内部,包括由森林面积决定的碳吸收量,由经济水平决定的碳排放量,以及两者之差即该区域净碳排放量。

东部地区在自己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政府层面拿出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在民间层面企业拿出一定利润所得,投资于中、西部地区的碳汇建设,从而在发达地区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增加我国的森林种植面积,削减全国的净碳排放量。

图1可以进一步利用系统动力学流程图表述,如图2所示。

其中标号1,2,3分别代表东、中、西部,Economics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由es决定;Forest代表森林种植,其变化速率是fs,fs由可用土地Useable-A决定,可用土地又有总土地面积Area决定,森林变化速率fs还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影响水平为ef,由于经济水平对森林种植变化具有时间延迟,这种延迟用delayT表示;经济发展带来碳排放C-Emi,碳排放的变化用em表示;森林可用吸收碳,碳的吸收用C-Abs表示,变化速率为fa;用碳排放减去碳吸收就得到净碳排放C-Net,itemin,itemout表示单位进出速率。

这里我们用到了文献[11]的结论,即碳排放量可由经济发展程度来决定,具体定量关系可利用文献[12]对165个国家在1980年~2003年间进行分组检验后的结论,在0.944显著性水平下,pC-Emi与pGDP有二次曲线关系:pC-Emi=7.836+2.95E-4pGDP-5.14E-9pGDP2(2)其中pC-Emi代表年人均碳排放量,pGDP是人均GDP。

当然,子模型数量可以不局限于3个,事实上,我们可以以省份为子系统建立整体模型,相应机制可以做扩展。

三、政策建议在各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变高碳增长为低碳化发展基础上,上节提出的区域间碳汇投资模型可从全国范围内有效减少净碳排放量,为此需要首先抓三方面工作。

(一)发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作用日前,国家发改委鼓励东部人均GDP高于1万美元、地方政府有意愿的地区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有些地区也已经有了这样的交易所,如设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全国碳排放交易所,但距离全国性交易还有较大距离。

在各地发展碳排放交易所的同时,应建立排放所之间的交易信息沟通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待各地交易试点发展良好后,整合成立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原有各地交易市场成为全国市场的地方分支机构。

(二)开展区域碳排放联席会议我国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温室气体排放事关全国发展,应建立区域间研讨、信息交流会议机制。

可首先在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中部六省等主体功能区内成立低碳发展会议机制,平衡区域内净碳排放。

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碳排放通气会。

(三)建立碳排放跨区域财政补贴机制金融是低碳产业发展的主渠道,要发挥财政的引导作用,以弥补市场失灵部分。

东部地区应从财政收入中拿出适当部分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

为管理好这部分资金,应成立全国碳排放专项资金管理中心,负责资金的收缴与发放。

[参考文献][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A].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C].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 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3] 邢继俊.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4] 社论.英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理念和最新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9,29(1):43-45.[5] 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7.[6] 陈佳贵,等.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与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 (6):4-17.[7] 谭丹,黄贤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54-57.[8] 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58(4):629-637.[9] 李爱军.我国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区域间建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6):11-17.[10] 邹秀萍,等.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09(3):34-37.[11] 徐玉高,郭元.经济发展,碳排放和经济演化[J].环境科学进展,1999,7(2):54-64.[12] 韩玉军,陆旸.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3):5-11.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of Interregional Carbon Sinks' Investment MechanismWuJianxin(Tianjin Binhai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stitute,Tianjin 300457, China)Abstract: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and in order to reduce national net carbon emiss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terregional carbon sinks' investment mechanism, which is illustrated by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Policy advices are given to fullfill this mechanism in terms of establishing trading market and financial transfer and payment between regions.Key words:carbon trading;carbon emission;investment model;system dynamics(责任编辑:张改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