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6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完整)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板书标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2、移动状况3、根据图中反应的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表面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其相应的节气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教学目标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二、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
三、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地理课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那么,(一)1、什么是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它的具体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画一幅图来展示一下:(手绘图)(画完了图和学生一起回顾)由于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得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综上所述,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问)风是怎样形成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近地面和高空两处大气作水平运动,即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问)近地面的风和高空中的风分别受哪些力的影响?运动方向有什么特点?高空大气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而近地面的大气运动除了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外,还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方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地球上的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
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影响
洋流受大气环流 影响,形成全球 性的洋流系统
洋流对气候产生 影响,如暖流增 温、寒流降温
洋流对海洋生物 产生影响,如鱼 类洄游、浮游生 物分布
洋流对海洋污染 产生影响,如污 染物扩散、海洋 生态破坏
影响气候:大气环 流对全球气候产生 重要影响,如季风、 台风等
影响生物多样性: 大气环流对生物多 样性产生影响,如 物种分布、迁徙等
影响生态系统平衡 :大气环流对生态 系统平衡产生影响 ,如森林、草原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影响人类活动:大 气环流对人类活动 产生影响,如农业 、渔业、旅游业等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化加剧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大气环流的具体影响:改变大气环流的强度、方向和速度,影响气候分布 和极端天气事件
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减少二 氧化碳等温室 气体的排放, 减缓全球变暖
的速度
保护森林:保 护森林,增加 森林覆盖率, 吸收更多的二
氧化碳
减少污染:减 少工业、交通 等污染源的排 放,减少对大 气环流的影响
加强监测:加 强对极地冰川 的监测,及时 采取措施应对
气候变化
建立全球气候监 测网络,实时监 测大气环流变化
汇报人:
汽车尾气排放: 汽车尾气中含有 大量的二氧化碳、 氮氧化物等污染 物,这些污染物 会进入大气中, 影响大气环流。
飞机排放:飞机 排放的废气中含 有大量的二氧化 碳、氮氧化物等 污染物,这些污 染物会进入大气 中,影响大气环 流。
船舶排放:船舶 排放的废气中含 有大量的二氧化 碳、氮氧化物等 污染物,这些污 染物会进入大气 中,影响大气环 流。
极端天气事件对 人类健康和生命 安全构成威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修改的)
三圈环流简图
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情境三(三真一假)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均匀
实际情景四
实际大气环流要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不均匀
提示:(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 漠地区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 全不同)
30º N 副热带高气压带
活动 3
2.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那些好处。
提示: (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 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东亚
西北 冬季 季风 东南 夏季 季风
冬季 东北 季风
南亚
西南 夏季 季风
3.季风的形成
→季风形成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 黄叶闭疏窗”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西风代表的意象:寒冷、萧瑟、苍凉、悲壮 • 东风代表的意象:温暖、湿润、浓情蜜意 • 为什么东南风温暖湿润而西北风寒冷干燥呢?
东 东风 风请思考结:1、东亚季风的成 因是什么?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 有何异同? 3、请总结季风环 流的成因有哪 些。
季风环流2.swf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比较表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 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下垫面性质较 单一),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 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 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 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从而形 成季风环流。
季风:一般把海 陆热力性质引 起的,在大范 围地区内盛行 风向随季节有 显著改变的现 象成为季风
项 成因 目
冬季风 源地 风 向 性 质
夏季风 源地 风 向 性质
光、温、水是生命存在的要素。在北回归线上各地得 到太阳几乎平等的恩惠,日照足、热量高,可是由于降水 的不同,孕育了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北回线上的大部分 地区,向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等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或热 带草原气候,这里常年被副热带高压所笼罩,这是一种单 一、干热的气团,在它的内部气流总是做下沉运动,在运 动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不断升高,水汽难以凝结成雨,所以 在这里常常是烈日当空,天气炎热,降水非常稀少,年降 水量不到200毫米,难以满足高大乔木生长的需要,因此 成了不毛之地。
5.关于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 CD ) A.季风是夏季才有的风 B.季风是冬季才有的风 C.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 风 D.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 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6.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BC ) A.七个气压带有四个低压带、三个高压带 B.六个风带中有两个偏西风带,四个偏东风带 C.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对称分布 D.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很稳定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夏 冬
海洋 季 较冷,形成高气压 季 较热,形成低气压
陆地 较热,形成低气压 较冷,形成高气压
一月
压 低副 极 地 低高 带
低
七月
高
副 热 带 高低 带 压
高
亚洲大陆 一 月 七 月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一、引言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热量、水分和气压的分布以及变化上。
大气环流是地球上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海陆分布的改变则可以改变大气的热源和驱动力,进而影响气候的分布。
二、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海洋和陆地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海洋吸收热量并保持热量,而陆地则相反。
因此,在一定的气压差作用下,海洋上的气流容易形成低压系统,而陆地上的气流则容易形成高压系统。
这种气压差异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三、气压和风场的分布
海陆分布对风场也有影响。
在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控制下,会产生不同的风向和风速。
例如,在高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反时针方向的风向;而在低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四周流向中心,形成顺时针方向的风向。
这些风场的改变也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
四、不同地区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影响也不同。
例如,在极地地区,由于海洋面积相对较小,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更加显著。
而在赤道附近,由于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海洋共同作用,大气环流相对复杂。
此外,海岸线、大陆边缘、山脉等地形变化也会影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五、总结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热量、水分、气压和风场等多个方面来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现象。
湘教版第二章大气运动同步练习题精选
大气环境练习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B.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2、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风向就是风的来向3、读右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有:()A.图中四点气压:①<②<③<④B.甲地多晴朗天气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4、近地面风向是:()A.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C.与等压线平行D.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5、某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则高气压在他的:()A.左前方B.右前方 C.左后方D.右后方6、右图A、B、C、D四处热力环流风向箭头画法正确的是:()7、有关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B.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C.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D.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作用8、右图为北半球,表示风向正确的是:()9、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高C.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 D.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10、北半球一架飞机在高空从东向西飞行,它的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则此时的境况是:()A.飞机在顺风飞行B.飞机在逆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1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高低纬度间受热均匀C.地转偏向力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2、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热带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13、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有四个低气压带和三个高气压带B.从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打破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4、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述是:()A.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B.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D.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15、一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压带B.赤道低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16、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17、全球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北移动时:()A.北半球正值夏至前后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正在向北移动C.亚洲低压强盛D.东亚盛行东南季风18.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是()A.东北信风B.中纬西风C.极地东风D.台风19.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20.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下列哪些现象发生()①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②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③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成低压区④地球公转速度变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1.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22~24题。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薄幕卷层云
毛卷层云
云层比较均匀,呈乳白色,日月透过云层,轮 廓清楚,可见地面有影,并经常有晕圈出现。 卷层云逐渐增厚,高度降低,并继续发展,预 示将有天气系统影响测站,故有农谚“日晕三 更雨,月晕午时风”在民间流传。反之卷层云 无明显变化,云量还逐渐减少,未来的天气将 不会有大的变化。 毛卷层云 云层厚薄不均,云底也不平整,毛丝 般纤维结构比较明显,云的顶部比较平坦,略 有微小起伏。
堡状层积云 云体呈细长条状,底部较平, 顶部凸起一个或几个云堡,但高度不同, 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从远处观测好像城堡 或长条形锯齿。 堡状层积云是局部地区有较强的上升气流 突破稳定气层之后,又继续发展而形成的。 如果当地水汽条件较好,垂直气流继续增 强,有利于积雨云发展,预示着当地将有 雷阵雨天气。
1.热力对流 指地表受热不均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引起的对流上升运 动。由对流运动所形成的云多属积状云。 2.动力抬升 指暖湿气流受锋面、辐合气流的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 上升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主要是层状云。 3.大气波动 指大气流经不平的地面或在逆温层以下所产生的波状 运动。由大气波动产生的云主要属于波状云。 4.地形抬升 指大气运行中遇地形阻挡,被迫抬升而产生的上升运 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既有积状云,有波状云和层状 云,通常称之为地形云。
层云
云层比较均匀呈幕状,灰白色,好似浓雾,云底 较低,但不接地,经常笼罩山体和高层建筑。 层云是由直径5-30微米的水滴或过冷水滴组成。 层云厚度一般在400-500米之间。 层云是在大气稳定的条件下,因夜间强辐射冷却 或乱流混合作用,水汽凝结或由雾抬升而成。层 云常在太阳升起之后气温逐渐升高,稳定层被破 坏,层云也逐渐消散。层云也有时降毛毛雨,冬 季降小雪。
晕是日、月光穿过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 于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 当天空中出现晕时本地离这层云有六、七 百公里,按每小时四、五十公里移速来估 算,一般在晕出现后十几个小时风雨才会 到来,这便是“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的道理。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5.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A 印度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阿留申低压 D 蒙古高压
6. 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 是因为( C )
A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是( D )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4. 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C )
A 季风区内的风向一年中呈规律性的变化 B 我国的季风区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 C 我国全部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 D 在季风区内,夏天降水较多,冬天降水较少
被切断的气 压大带
大气活动中心(气压中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夏季 副热带高压带 亚洲低压 夏威夷 亚速尔
7月份
高压
高压
冬季 副极地低压带 亚洲高压 阿留申
1月份
低压
冰岛 低压
二、海陆分布对风带的影响
季风 类型
东亚 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Hale Waihona Puke 风向成因西北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东南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多雨 温和多雨 炎热干燥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 带的影响
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2.影响: 气压中心
D
G
G
D
高一地理全部板书
2.4全球性大气环流① 2.4全球性大气环流①
一、大气环流及其作用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 二、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三风四带 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春分秋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2.4全球性大气环流② 2.4全球性大气环流② 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七月份海陆气压中心 一月份海陆气压中心 带状分布和块状分布 二、季风环流 ①东亚季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风向: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 性质:冬季低温干燥,冬季高温湿润。 ②南亚季风 形成原因: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西南季风)。 风向: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
3.3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① 3.3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① 一、海洋资源类型 开发利用的意义 资源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 二、海洋渔业生产 渔场的形成和分布 世界渔业生产活动概况 三、海洋油气开发 海洋油气开发进程 海洋油气生产过程
3.4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② 3.4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② 一、海洋空间利用 可利用空间:海上、海中、海底 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海洋空间利用形式的拓展 二、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人类海洋运输的发展历程 港口建设 世界大港——荷兰鹿特丹 三、围海造陆 目的:缓解人多地少 人工岛、海上城市 澳门的填海造陆 功能:停泊、中转、转卸 腹地: 配套设施和高效率服务 自然贸易区、自由港
1.1人类认识的宇宙① 1.1人类认识的宇宙①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①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说 地圆说 地心说 日心说 宇宙大爆炸学说 ②宇宙的基本特点 时空的无限性 物质的多样性 (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③天体系统的形成与不同层次的组成 地月系-太阳系- 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亚洲季风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16]_冷__高__压___。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17]_热__低__压___。
2.影响②③两地所在区域可降水 量等值线递变规律的分别是( A ) A.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B.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西北季风 D.西北季风、东南季风
3.M区可降水量等值线走向与周边 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D ) A.深居内陆,水汽较少 B.植被茂密,蒸腾强烈 C.大河流经,蒸发旺盛 D.纵向山岭,阻挡水汽
1.图示大气环流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C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图中M地所属的气压带(风带)为 B
A.东北信风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西风带
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 变换,形成季风。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之间, 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 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 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地的数值为40~45,B项正确。第2 题,由图可知,②地位于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是西 南风;③地位于东亚,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是东南风, A项正确。第3题,M区是中国的横断山区,这里距海较近,但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纵向山岭阻挡水汽,导致可降水量等值 线走向与周边不同,D项正确。
2021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6海__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建议用时:30分钟)下图为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易错题)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C 2.A [第1题,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③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相同纬度海区。
故C项正确。
本题易错选D项。
第2题,在南北纬0°—30°的海区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故A项正确。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频繁发生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此完成3~4题。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出现干旱少雨天气,产生森林大火,其主要原因是( )A.上升气流代替了下沉气流B.下沉气流代替了上升气流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4.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在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地区会产生( )A.水灾B.旱灾C.火灾D.蝗灾3.B 4.A [第3题,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易发生森林火灾。
第4题,拉尼娜对天气的影响大致与厄尔尼诺相反。
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在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易出现干旱,在太平洋西岸地区出现水灾。
]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 )A.0°~20°N B.0°~20°SC.40°~50°S D.40°~60°N6.该纬度带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C.寒流的作用明显D.暖流的作用明显5.D 6.D [第5题,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消耗的热量,从图中可以看出,热量平衡值在北半球40°~60°最大,且为负值。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素能升华】
1.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 东亚地区的东南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 受东南信风影响。
(1)正常年份,青藏高原对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风 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 青藏高原加大了南亚地区由海陆分布所奠 定的热力对比,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得到加强;夏 季西风带北移,南支西风消失,为西南季风爆发 提供了有利条件。 解析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太阳辐射量丰富,地表增温比同海拔 周围大气快,高原形成热源,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加大了南亚地区由 海陆分布所奠定的热力对比,从而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得到加强;夏季西 风带北移,南支西风消失,高原不再对西风产生分支作用,喜马拉雅山 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为西南季风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分析2009~2010年冬春季节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 的原因。 答案 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的严重 干旱原因是:北支西风势力强劲,使得南支西风 不能流向我国西南地区,造成了在该区域降水严 重偏少,发生了严重干旱。 解析 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东南部、中部上空的西北气流异常,北支西风势力强劲,使得南支西风 (孟加拉湾来的水汽)不能流向我国西南地区,造成了在该区域降水严重 偏少,发生了严重干旱。
表南风 ③虚线为经向风,小于0代表北风 ④虚线为纬向风,
大于0代表东风
A.①④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洋对气压带的影响
陆地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03
白天和夏季
陆地受热升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周围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夜晚和冬季
陆地冷却快,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周围气流从低压区流向高压区
陆地的热力差异
陆地阻力
风在吹向陆地时受到的阻力比在海洋上大
2023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目录
contents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海洋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陆地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结论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01
VS
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纬度、高度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球上形成的不同气压区域
分类
主要有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等
定义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
风带是受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盛行风带,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表气压带会随着季节和时间变化而移动
定义
主要有信风带、西风带和东风带等
分类
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导致大气在某些区域聚集形成高压,在另一些区域则形成低压,从而形成气压带
海洋性气候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结论
05
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综合分析
季风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洋对于大气环流具有调整作用,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强度和位置。
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不均。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气候影响的综合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影响气候类型的季节性变化。
大气环流规律知识点总结
大气环流规律知识点总结大气环流是地球上大气循环运动的现象,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气环流规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本文将从大气环流的概念入手,逐步介绍大气环流规律的知识点。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层中空气的运动,是地球自转、辐射平衡和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大气环流是在纬度、海陆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大气环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两种。
1. 垂直环流垂直环流是指大气中不同高度层次的气流上下运动形成的环流。
常见的垂直环流包括对流和辐散。
- 对流:太阳辐射使得地球表面加热,暖空气密度减小,从而形成对流现象。
对流通过将热量和水分等物质从地面向大气中输送,起到了重要的气候调节作用。
- 辐散:在高空蓄积的寒冷空气由于密度较大,向下沉降形成辐散。
辐散使得大气层顶部形成高压区,从而控制了地表风向。
2. 水平环流水平环流是指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形式。
常见的水平环流包括脊线和锋面。
- 脊线:是指大气中高压和低压区之间产生的弯曲线。
脊线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地形和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天气系统的形成和移动有很大影响。
- 锋面:是指在大气层中形成的冷、暖空气交界的界面。
锋面的移动会导致天气的转变,如降雨、雷暴等。
二、大气环流规律的基本原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转偏向力、地形、太阳辐射和海洋等。
1.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会产生一个由南极指向北极的偏向力,称为科氏力,导致了大气环流的转向。
在北半球,气流会沿顺时针方向偏转;在南半球,气流会沿逆时针方向偏转。
2. 地形地形的高低和起伏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移动,如山地会阻挡气流的传播,形成马斯特努风。
3.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太阳辐射会使得地球表面加热,从而产生温度差异,引发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
4. 海洋海洋对大气环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海洋的温度差异和盐度差异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强度。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1.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运用示意图,记住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综合思维)2.结合图示,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区域认知)3.结合具体气候类型,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一、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面性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3.形成(1)地球表面性质均匀且不自转:形成单一的闭合环流。
(2)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
4.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气压带错误!(2)风带错误!(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南半球1特点: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
2原因: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
(2)北半球1特点:气压带相对破碎。
2原因: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区。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区。
(3)季风环流成因1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副热带高气压带终年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西风带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1)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2)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4)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 B C D[提示] (1)×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不同,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北风。
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影响
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力的作用下,空气发生水平运动,形成 动力环流。动力环流对大气环流的维持和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03
大气环流类型及特征
行星风系
定义
行星风系是大气环流中由于地球自转 和地球表面热力差异形成的全球性风 系。
特征
行星风系包括三个环流圈,即低纬环 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低纬环流 以信风为主,中纬环流以西风为主, 高纬环流以极地东风为主。
气候条件影响动物繁殖
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动物的繁殖和生长,而极端的气候条件则可能导致动物繁殖失败或 幼崽死亡率增加。
风场与洋流影响海洋生物
大气环流形成的风场和洋流对海洋生物的迁徙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某些鱼类会利 用洋流进行长途迁徙,并在特定的海域பைடு நூலகம்行繁殖。
水资源循环与利用
水汽输送形成降水
大气环流通过输送水汽,在不同地区形成降水,从而实现了水资源 的空间分配。
垂直地带性
高山地区气候随海拔高度 变化而变化,呈现垂直分 异。
降水量和降水分布
降水量
大气环流通过输送水汽和形成降水系统来影响降水量。
降水分布
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导致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温度和温度带
温度
大气环流通过影响太阳辐射的接收和 散发,以及通过输送热量来影响温度 。
温度带
大气环流导致热量在全球范围内重新 分配,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策略制定
可再生能源
利用大气环流带来的风 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源,推动清洁能源的发 展。
节能减排
针对大气环流对环境的 影响,制定节能减排政 策,降低污染排放。
环境监测
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实 时监测大气环流对环境 的影响,为环境保护策 略制定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16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学科组高一地理备课组主备人丁乾执教人
课题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型新授课时间201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了解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过程和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与分析实验结果,层层递进学习新内容;
通过读图分析、动手贴图把抽象内容形象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想重点: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难点: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教法学法指导:实验演示法、引导-探究教学法、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化修改
(一)、利用网络语言,设疑引趣
网络语言“夏天就是不好,我穷得连西北风也没的喝”
提示学生学完这节课我们就能解释前面的问题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身边事物导入课堂内容。
(二)、原理分析
1、复习大气环流,善用教具
提问:若只考虑地球的形状和高低纬的冷热不均,会产生什么大气环流?(单圈环流),
什么情况下产生三圈环流?(地球自转即考虑地转偏向力)
请学生上台在画出全球气压带及当地风向。
2、实验演示,印证原理
过渡:以上大气环流都是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时候提出的,但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均匀,若考虑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什么影响呢?要明白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什么影响,首先要知道海陆性质有什么差异。
实验演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实验中观察加热两个烧杯气温变化的幅度与停止加热后两个烧杯气温变化的幅度。
实验观察:沙子升温快,降温也快;水升温慢,降温也慢
实验延伸:沙子——陆地;水——海洋升温——夏季;降温——冬季实验结论: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引导学生分析相应
形成高低压
海洋陆地
夏季较冷,形成高气压较热,形成低气压
冬季较热,形成低气压较冷,形成高气
3、实践应用,读图对比,动手演示,结合实验结论,对比观察1月份和7月份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学生上台演示,在两幅地图上分别标示出1月、7月的气压带分布图,然后把相应高低压中心“对位入座”。
教师讲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具体名称,气压中心分别切断了哪条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区别。
4、及时总结,前后呼应,观察挂图中高低压分布,画出风向(三)、深化应用,探究身边地理
引导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
如:郑和下西洋,从长江入海口刘家港出发,到东南亚和南亚。
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返回可以顺风推舟?
鼓励学生思考身边事物,关注生活,学会应用地理原理,留意身边现象,来分析身边事物,养成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培养运用能力。
理论应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运动气候特点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气流辐合上升,对流强烈,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旱,是热带沙漠气候
中纬西风带
40°~60°大陆西岸地带,终年盛行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和副高
30°~40°大陆西岸地带,交替受西风和副高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环流显著,形成了三种季风气候,风向和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