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中图版).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https://img.taocdn.com/s3/m/51954880680203d8ce2f247e.png)
东 盛南 行信 西来自风 风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降温也慢; 陆地热容量小,升温快降温也快
冬季:陆地气温更低,陆地上空 空气冷却下沉,形成冷高压 夏季:陆地气温更高,陆地上空 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冰岛低压 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势力强,范围广。
低 高 高
低 高
低
一月
亚洲冬季风图
蒙古-西伯利亚 高压
指出AB的风向
西北季风
北回归线
A
B
赤 道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亚速尔高 压
亚速尔高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高
高
高
七月
亚洲夏季风图
指出AB的风向
月份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气压带 的变化
气压带被 切断 副热带高 压被切断
1 月 7 月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 亚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阿留申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冰岛低压 副极地低 亚速尔 高压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海陆分布较为均匀,气压带几乎呈 带状分布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季风环流 季风的概念?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大 西 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带
亚欧大陆
60N
太 平 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30°N
一月
亚洲高压 或称为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46110d4431b90d6c85c77c.png)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3944673561252d380eb6e92.png)
压
带
地 高 气
压 带
北半球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冰岛低压 阿留申低压
图2-1-13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北半球气压中心:
夏季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冬季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全球气压分布特征及原因:
(1)分布特征 北半球 纬向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纬30°以南,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思考: 哪些地区容易出现降雨?
哪些地区不易出现降雨?
提示:降水与气压类型、气流运动 方向方面分析。
三圈环流与多雨带少雨带
气压带风带干湿状况
名 称 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 较低纬吹向较高纬的风带 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风带 干湿状况 多雨 少雨 多雨 少雨
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90 ° 70 ° 60 ° 40 ° 30 ° 大陆西侧 大陆内部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70 ° 50 ° 35 ° 25 ° 10 ° 大陆东部 大气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 20℃
年降水情况 稀少 350毫米 气候特点
全年炎热干燥
热带沙漠气候
• 分布: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 陆西岸地区,(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 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最为 广大,西亚的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的中 西部等。 • 特点: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 成因: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盛 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年降水 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强烈,气温较高。
高气压
7月 F
低气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42a2937f111f18583d05a96.png)
夏季
较冷(升温慢 升温慢) 较热(升温快 升温快) 升温慢 升温快 近地面形成高气 近地面形成低气 压; 压; 较热(降温慢 较冷(降温快 降温慢) 降温快) 降温慢 降温快 近地面形成低气 近地面形成高气 压; 压;
冬季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副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极
地
低
气
冰岛低压
压
带
附近原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 N附近原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冷高压, 快,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冷高压, 切断了副极地低气气压带,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切断了副极地低气气压带,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海陆风属小范围短周期的大气运动, 海陆风属小范围短周期的大气运动,不属于季风
2,分布: 分布:
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 东亚和南亚 典型地区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
比
风向有何不同? 风向有何不同?
想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冬 季
赤
道
低
压
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夏 季
赤
道
低
压
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东南信风
�
世界气候分布图.swf
返回
大气环流是气候形成的一个 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 分布,地形, 响的结果. 响的结果.
习题 1.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 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 分别是 分别是:( D )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2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步教案 (1)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2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步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60b48314f8c75fbfc67db2a6.png)
课时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因而气压带较完整。
2.北半球(1)特点:气压带相对破碎。
(2)原因: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夏季陆地比海洋受热升温快,气温又比海洋上高得多,形成热低压区;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却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得多,形成冷高压区。
(4)季风环流:①概念: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②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判断1.南半球气压带、风带根本上呈带状分布。
( √ )2.7月份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
( × )3.1月份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 √ )思考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答案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
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素养培优材料一1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7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1.[综合思维]材料一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试写出在其影响下,C、D两地的盛行风向,并分别描述气候特征。
答案蒙古高压副极地低气压C地盛行西北风,寒冷枯燥;D地盛行东北风,温和枯燥。
2.[综合思维]材料二中B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8007c4cb89eb172ded63b73c.png)
薄幕卷层云
毛卷层云
云层比较均匀,呈乳白色,日月透过云层,轮 廓清楚,可见地面有影,并经常有晕圈出现。 卷层云逐渐增厚,高度降低,并继续发展,预 示将有天气系统影响测站,故有农谚“日晕三 更雨,月晕午时风”在民间流传。反之卷层云 无明显变化,云量还逐渐减少,未来的天气将 不会有大的变化。 毛卷层云 云层厚薄不均,云底也不平整,毛丝 般纤维结构比较明显,云的顶部比较平坦,略 有微小起伏。
堡状层积云 云体呈细长条状,底部较平, 顶部凸起一个或几个云堡,但高度不同, 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从远处观测好像城堡 或长条形锯齿。 堡状层积云是局部地区有较强的上升气流 突破稳定气层之后,又继续发展而形成的。 如果当地水汽条件较好,垂直气流继续增 强,有利于积雨云发展,预示着当地将有 雷阵雨天气。
1.热力对流 指地表受热不均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引起的对流上升运 动。由对流运动所形成的云多属积状云。 2.动力抬升 指暖湿气流受锋面、辐合气流的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 上升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主要是层状云。 3.大气波动 指大气流经不平的地面或在逆温层以下所产生的波状 运动。由大气波动产生的云主要属于波状云。 4.地形抬升 指大气运行中遇地形阻挡,被迫抬升而产生的上升运 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既有积状云,有波状云和层状 云,通常称之为地形云。
层云
云层比较均匀呈幕状,灰白色,好似浓雾,云底 较低,但不接地,经常笼罩山体和高层建筑。 层云是由直径5-30微米的水滴或过冷水滴组成。 层云厚度一般在400-500米之间。 层云是在大气稳定的条件下,因夜间强辐射冷却 或乱流混合作用,水汽凝结或由雾抬升而成。层 云常在太阳升起之后气温逐渐升高,稳定层被破 坏,层云也逐渐消散。层云也有时降毛毛雨,冬 季降小雪。
晕是日、月光穿过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 于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 当天空中出现晕时本地离这层云有六、七 百公里,按每小时四、五十公里移速来估 算,一般在晕出现后十几个小时风雨才会 到来,这便是“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的道理。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d967f637e21af45b307a8d9.png)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海平面气压图.swf
解说
1. 东亚季风是海陆 热力差异造成的; 请思考总结: 2. 南亚冬季风源于 蒙古高原,夏季的 1、东亚季风的成 西南风是来源于印 因是什么? 度洋上北移的东南 2、南亚季风的成 信风; 3. 季风的主要成因 因与东亚相比 是海陆热力差异, 有何异同? 气压带风带移动也 3、请总结季风环 是重要原因。
被该季节形 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 _
南半球因 带的改变不明显。
,海陆热力对比不强,气压
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水:4200焦/(千克*摄氏度), 铝:880焦/(千克*摄氏度), 冰:2100焦/(千克*摄氏度), 铜:390焦/(千克*摄氏度), 煤油:2100焦/(千克*摄氏度), 砂石:920焦/(千克*摄氏度),
风带移动.swf
解 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下梁中学 肖治国
课程标准: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一、海陆热力差异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填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北冰洋④北美洲Fra bibliotek太 大①
欧洲 亚
洲
洲
太
① 平
非
平
洋
南 西 美 洋 洲 ②
南 极 洲
印
③ 度
洋 大洋洲
洋
四大洋及其主要特征: 比较四大洋面积
大洋名称 主要特征
特征比较
太平洋(18000 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万KM2) 大西洋(9300) 世界第二大洋,轮廓呈“S”型,航运发达 印度洋(7500) 世界第三大洋,北部为特有的季风洋流 北冰洋(1300) 最小的大洋,地处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 象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4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4](https://img.taocdn.com/s3/m/f64ae8180b4e767f5acfce13.png)
一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副 西 洋
蒙古地 --西伯利亚高压 极 低 气 压
带 太
平 洋
亚欧大陆
热 带 高 气 压
副
带
30°N
一月
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 个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所切断,使其 只保留在海洋上。
1.右图中,a、b、c为等值线,若数值a>b>c, 请回答 若图中等值线为等温线,则 北 半球,若该处是陆地,此 ①.该地位于_____ 图反映的时间为_____ 7 月。此时北太平洋上形成 夏威夷高 ___ __气压。
1.右图中,a、b、c为等值线,若数值a> b>c,请回答: 若图中等值线为等温线
②.若该图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则该洋 暖流 ;若该洋流位于大西洋 流按性质分类属于_____ 补偿流 ___。 中低纬海区,那么按成因分属于__ ③.若该地等温线弯曲是地形所致,则该处地 形是___ 山谷 (山谷、山脊)。
2.下面是2004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 -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 图,读图分析回答:
夏威夷高压
1026 1024 1020
东 东
南 南
信 信
风 风
东亚季风比较
季 节 夏 季 冬 季
亚欧大陆气压 中心名称 北太平洋气压 中心名称
亚洲(印度)低压 (夏季存在)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 高压(冬季存在)
夏威夷高压(全年 阿留申低压(全年存 存在,夏季势力强) 在,冬季势力强)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ppt 人教课标版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ppt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fa34c5be23482fb4da4cc7.png)
假设地球静止, 地表均一 太阳直 射赤道
假设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 季节移动
复习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风带气压带位 置的季节移动
海陆分布
?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 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活动:
A
B
冬季
夏季
(1)冬季,大陆是高压还是低压?夏季, 大陆是低压还是高压?A、B气压中心分布 在什么地方?
亚洲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亚洲高压 1036
1024
东北风
阿1留00申0低压 1008
西北风
亚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996 1000
东南风
夏威夷高压
1026
1024 1020
亚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996 1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南季风
东
南
信
东
南
信
夏威夷高压 1026
1024 1020
风
风
请思考总结: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 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 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 那块地�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369c6569dc5022abea00a4.png)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1.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运用示意图,记住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综合思维)2.结合图示,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区域认知)3.结合具体气候类型,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一、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面性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3.形成(1)地球表面性质均匀且不自转:形成单一的闭合环流。
(2)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
4.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气压带错误!(2)风带错误!(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南半球1特点: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
2原因: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
(2)北半球1特点:气压带相对破碎。
2原因: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区。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区。
(3)季风环流成因1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副热带高气压带终年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西风带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1)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2)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4)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 B C D[提示] (1)×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不同,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北风。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文档资料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148714a168884868762d680.png)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实际中的气压是不是也呈带状分布?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一 月
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名称(1月)
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实际中的气压是不是也呈带状分布? 七 月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洋
副 亚热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冬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夏
亚洲冬季风图
一月
高气高压
指出AB的风向 B
A
西北季风
北回归线
赤道
亚洲夏季风图
七月 指出AB的风向 低气压 Nhomakorabea低气压
B
A
东南季风
北回归线
赤道
小结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风向
东亚季风
冬季
夏季
西北
东南
南亚季风
冬季
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名称(7月)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返回
亚速尔高压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半球)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成带状分布
三、季风环流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一地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一地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4022edab8f67c1cfbd6b81e.png)
是3、重请要原总因结。季风环 流的成因有哪
些。
季风环流2.swf
解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小结
风向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冬季
夏季
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南
性质
寒冷 干燥
炎热 湿润
干燥
炎热 湿润
气候特点
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名称(1月)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名称(7月)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海平面气压图.swf 解说
1、东亚季风是海
陆2请、热南思力亚考差冬异总季造风结成是:的;
源1、于东蒙古亚高季原风,的夏成 季于的印因西度南洋是风上什是北么来移?源的 东2、南南信风亚;季风的成 3、季因风与的东主亚要相成比 因是有海陆何热异力同差?异,
海陆分布 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导 航解 说
热力环流 水平运动 理想环流 三圈环流 风带移动 海陆影响 季风环流 影响气候 课堂练习 主页
海陆热力差异.swf
1. 相似的情况发生海在洋海陆之间,冬季和夏陆季地海陆温 夏 度各季有何较差冷异,?形成高气压 较热,形成低气压 冬2. 相应季的情较况热,,冬形夏成季低海气陆压气压有较何冷差,异形?成高气压
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 全年高温,
夏季炎热多雨
一年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高中地理课件-2.1.5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中地理课件-2.1.5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32193c7a76e58fafbb003b7.png)
Text
2004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B
C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D
地表 均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 风带(分 布、性质)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可能吗?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二、季风环流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高压 600N 冷
冬季600 N附近,受冷形成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
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极 地高气 压带
冰岛低压
副 亚洲高极压 地 低 气 压 带
阿留申低压
冬季600 N(副极副地低气热压带带)被高切割气,受冷压 形成带的亚洲高压,
动力保留的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
海洋面积占优势,性质均一
丰城冬、夏季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南风
二、季风环流
1、概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 为季风。
海陆风属小范围短周期的大气运动,不属于季风
2、分布:
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
阅读“亚洲季风图” 比 想
风向有何不同? 形成原因?
亚洲冬季风图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 选择冬季出航,夏季返航了吗?
夏季
巩固练习
1.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分别是:(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D)
2. 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
夏威夷高压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形 成热低压,高压保留在海洋上。
地球形状 高低纬冷热不均
单圈环流
地球自转 地转偏向力
地球公转,太阳 直射点季节移动
三圈环流 风带气压带的 季节移动 季节性海陆高 低气压中心
海陆分布
海陆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数个高、低气压中心
一 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副 极 亚洲高压 地 低 气 压
较热,形成低气压
较冷,形成高气压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副 极 地 低 气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压
带
阿留申低压
600 N附近原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 海洋快,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 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气压带,低压保留在 海洋上。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
亚速尔高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3.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B夏威夷高压 A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高压
4.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 要是因为( C ) A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左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 (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 称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块状 ,体现 了 海陆 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3)此时东亚吹 西北 风 南亚吹 东北 风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A———————— B————————
季节 风向
性质
海陆热力性质 成因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的差异
习题
1.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 向分别是:( D )
A东北风和东南风 C西北风和西南风
B东北风和西南风 D西北风和东南风
2.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C ) A季风区内的风向一年中呈规律性的变化 B我国的季风区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 C我国全部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 D在季风区内,夏天降水较多,冬天降水较少
极 地
极地高压带
东 风
气 压 带 风 带 的 季 节 移 动
风带移动.swf
地球形状 高低纬冷热不均
单圈环流
地球自转 地转偏向力
地球公转,太阳 直射点季节移动
三圈环流 风带气压带的 季节移动
海陆分布
?
海 陆 热 力 性 质 差 异
冬季
海陆热力差异.swf
1.相似的情况发生在海陆之间,冬季和夏季海陆温度 海洋 陆地 各有何差异? 夏季 较冷,形成高气压 较热,形成低气压 2.相应的情况,冬夏季海陆气压有何差异?
亚欧大陆
阿留申 带低压 60N 太
平 洋
七 月
亚速尔 副 热 夏威夷 30°N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低压 高压 高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分布:
北太平洋 七月 夏威夷高
压
亚洲大陆
北大西洋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亚速尔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一月 阿留申低
压
2、成因:
海陆热 力性质 差异
想
形成原因?
冬 季
赤
道
低
压
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夏 季
赤
道
低
压
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东南信风
请思考总结:
1、东亚季风的成 因是什么?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 有何异同? 3、请总结季风环 流的成因有哪 些。
季风环流2.swf
亚洲季风的比较
分布 东亚 印度半岛、中南半 我国东部、日本、 岛、我国西南 朝鲜半岛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冬:寒冷干燥,风力强劲 夏:温暖湿润,多降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南亚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目录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二、大气运动
(一)、热力环流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三)、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五)、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三、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一)、气团和锋
知识回顾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单 圈 环 流
理想环流.swf
三 圈 环 流
三圈环流.swf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纬 东 北
零三六九 七压六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西 信 风 风
四高三低
相间排列
副热带高压带
赤 道 低 压 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梦想与你同在
Thank You
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南半球——带状分布 海洋面积占优势,性质均一
季风环流
1、概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 现象,称为季风。
注意:海陆风属小范围短周期的大气运动, 不属于季风
2、分布:
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
东亚和南亚比较
比
风向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