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
D 6.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图1为“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 1~2题。
导学案91页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B A.春季
B.夏季
2.印度低压是图中的
A A.①
B.②
C.秋季 C.③
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地表均匀
寒冷干燥 温和多雨
盛行西风带
高温少雨
东北信风带
高温少雨
东南信风带
温和多雨 寒冷干燥
盛行西风带
90°N
极地高气压带 寒冷干燥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和多雨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温少雨

赤道低压带 高温多雨
90°S
30°S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温少雨
60°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和多雨
(2021年浙江1月高考题)图3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5.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澳大 冬季风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温少雨
利亚 夏季风 西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温多雨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
D 5.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七月最为盛行 B.乙风一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 成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 学目 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特别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规律。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 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 能;通过海平面气压分布和季风形成等直观图的阅读,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又把两者结 合起来,初步形成地理空间思维.
பைடு நூலகம்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了 解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介绍气候形成的重要原 因之一,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
2、重点、难点
重点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
气环流的影响,冬夏季节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季风环 流的形成。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 律;季风的形成。
; 德国退税 https:///knowledge/ 德国退税

回答出“心理变化”1分,回答出“突出主旨”2分)24.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2分。没按文中原句回答,意思相同亦可。)25.示例: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现今 ,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汉语热”的狂潮,甚至《中国诗词大会》都有不少外国人参加。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学好中国古典文学,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3分。围绕“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回答,表述清楚即可。) (2017江苏盐城)(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9分)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球气候系统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能够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气候现象。

第二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1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介绍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不均匀。

2.2 海陆分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解释海洋和陆地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3 海陆分布对热量的储存和传输解释海洋和陆地对热量的储存和传输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三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1 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解释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2 陆地和海洋的压力变化解释陆地和海洋的压力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3 陆地和海洋的湿度变化解释陆地和海洋的湿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四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实例分析4.1 季风气候的形成解释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4.2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解释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海陆分布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4.3 极地气候的形成解释极地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海陆分布对极地气候的影响。

5.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研究展望介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研究前景,激发学生对这方面的研究兴趣。

第六章:海陆分布与全球大气环流系统6.1 地球自转与科里奥利力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海陆分布如何改变这种力的大小和方向。

6.2 大气压力系统的形成探讨海陆分布如何影响大气压力系统的形成和分布,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机制。

6.3 风带和气压带的移动分析海陆分布如何影响风带和气压带的移动,以及这种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修改的)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修改的)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地球表面均匀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三圈环流简图
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情境三(三真一假)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均匀
实际情景四
实际大气环流要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不均匀
提示:(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 漠地区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 全不同)
30º N 副热带高气压带
活动 3
2.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那些好处。
提示: (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 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东亚
西北 冬季 季风 东南 夏季 季风
冬季 东北 季风
南亚
西南 夏季 季风
3.季风的形成
→季风形成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 黄叶闭疏窗”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西风代表的意象:寒冷、萧瑟、苍凉、悲壮 • 东风代表的意象:温暖、湿润、浓情蜜意 • 为什么东南风温暖湿润而西北风寒冷干燥呢?
东 东风 风请思考结:1、东亚季风的成 因是什么?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 有何异同? 3、请总结季风环 流的成因有哪 些。
季风环流2.swf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比较表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 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下垫面性质较 单一),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一、引言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热量、水分和气压的分布以及变化上。

大气环流是地球上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海陆分布的改变则可以改变大气的热源和驱动力,进而影响气候的分布。

二、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海洋和陆地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海洋吸收热量并保持热量,而陆地则相反。

因此,在一定的气压差作用下,海洋上的气流容易形成低压系统,而陆地上的气流则容易形成高压系统。

这种气压差异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三、气压和风场的分布
海陆分布对风场也有影响。

在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控制下,会产生不同的风向和风速。

例如,在高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反时针方向的风向;而在低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四周流向中心,形成顺时针方向的风向。

这些风场的改变也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

四、不同地区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影响也不同。

例如,在极地地区,由于海洋面积相对较小,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更加显著。

而在赤道附近,由于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海洋共同作用,大气环流相对复杂。

此外,海岸线、大陆边缘、山脉等地形变化也会影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五、总结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热量、水分、气压和风场等多个方面来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现象。

15,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15,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在滨海地区并不是每天都有海陆风的,有时 还有可能吹与海陆风风向相反的风。
这是因为当大范围气压场的气压梯度较大时, 与这种气压场相应的风“掩盖”了海陆风。
另外,海陆间水平气温梯度过小,不足以形 成热力环流时,也没有海陆风出现。
因此,只有在大范围气压场的气压梯度比较 弱而气温日变化大的地区和季节,才容易出 现海陆风.
b: 高值中心,+12℃——北非撒哈拉沙漠
(陆) 低值中心,-8℃——太平洋东岸(海),
加利福尼亚冷流 同一纬度带上(副热带)气温相差达20

所以,海陆气温的差异,冬季高纬最突出, 夏季副热带纬度最明显。
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所以:
冬季温度:北半球<南半球
夏季温度:北半球>南半球
海陆分布→气温差异→气压场→周期 性风系
(一)海陆风
白天:海→陆,海风 夜间:陆→海,陆风




海风和陆风转换时间随地区和天气条件而定。 一般来说,陆风在上午10时左右转为海风,13—15
时海风最盛,日落以后,海风逐渐减弱,17—20时 转为陆风。如果是阴天,海风要到中午才能出现,强 度减弱。
而伊尔库次克最大气温日较差为14.1℃(6 月),最小气温日较差为5.7℃(12月)。
大陆上受海风影响的区域,水汽充沛, 降水量与同纬度的大陆中心或背风区相 比为多,且降水变率较小。
降水时间,在海上和受海洋影响的陆地 沿岸地区,以冬季夜间和清晨为多,大 陆性气候区以夏季午后为多。
三、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系
所谓周期性风系是指以一日为周期的 海陆风和以一年为周期的季风。
它们的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密切关 系。

大气环流和局地环流[整理版]

大气环流和局地环流[整理版]

大气环流和局地环流大气环流: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其水平尺度在几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公里以上,时间尺度在1~2天以上。

如西风带,东风带,永久性气旋、反气旋。

大气环流反映了大气的基本运动状态,决定了天气过程,甚至决定了气候的形成及其变化。

一. 大气环流的形成的主要因素1. 太阳辐射作用(1)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不同地区、纬度的分布以及经向温度梯度的形成。

(2)对流层低层和高层经向气压梯度的形成与单一热力环流模式的形成。

2. 地球自转作用(1)地球自转作用与三圈环流的形成哈德莱环流、费雷尔环流、极地环流(2)近地面层和高空风带的形成(3)赤道辐合带、极锋、副热带锋区与副热带高压、西风急流的形成3. 地表性质的作用(1) 海陆分布的影响a. 海陆的热力差异夏季:海洋为冷源,大陆为热源冬季:海洋为热源,大陆为冷源b. 低层高低压中心的形成与季节变化夏季:海洋上高压加强,大陆为低压控制冬季:大陆为冷高压控制,海洋上低压发展c. 高空纬向环流的形成与季节变化冬季:西风气流经过大陆,温度降低,到东岸降到最低,形成温度槽,而经过海洋时,温度升高,到海洋东部升到最高,形成温度脊。

与此相适应的高空气压场是大陆东岸低压槽,海洋东部高压脊。

夏季:与冬季相反,大陆东岸为温度脊,海洋东部温度槽相应气压场为:大陆东部高压脊,海洋东部低压槽。

(2) 地形状况的影响a. 动力作用阻挡作用:迎风坡产生高压脊;背风坡气压槽。

扰流作用:气流分支,青藏高原南侧形成低槽,北侧,高压脊。

b. 热力作用青藏高原夏季为热源,冬季冷源。

(3) 地面摩擦作用a.西风带,大气给予地球角动量,东风带获得角动量。

b.东风带通过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将角动量输送给西风带。

c.水平输送又分平均经圈环流和大型涡旋输送。

二. 大气平均环流1. 平均纬向环流对流层上层:基本为西风带近地面层:极地附近为极地东风,低纬为东北信风带,中高纬为偏西风。

2. 平均水平环流(1) 对流层中上层500hpa:有叠加在平均纬向环流上的一系列槽脊。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2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步教案 (1)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2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步教案  (1)

课时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因而气压带较完整。

2.北半球(1)特点:气压带相对破碎。

(2)原因: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夏季陆地比海洋受热升温快,气温又比海洋上高得多,形成热低压区;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却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得多,形成冷高压区。

(4)季风环流:①概念: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②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判断1.南半球气压带、风带根本上呈带状分布。

( √ )2.7月份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

( × )3.1月份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 √ )思考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答案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

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素养培优材料一1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7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1.[综合思维]材料一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试写出在其影响下,C、D两地的盛行风向,并分别描述气候特征。

答案蒙古高压副极地低气压C地盛行西北风,寒冷枯燥;D地盛行东北风,温和枯燥。

2.[综合思维]材料二中B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地理教学材料-资料2:大气环流的影响因素和平均状况

地理教学材料-资料2:大气环流的影响因素和平均状况

第四节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

其水平范围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在10千米以上,时间尺度在1—2日以上。

大气环流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并孕育和制约着较小规模的气流运动。

它是各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背景条件。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一)太阳辐射作用大气运动需要能量,而能量几乎都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转化。

大气不仅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地球给予大气的其它类型能量,同时大气本身也向外放射辐射。

然而这种吸收和放射的差额在大气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沿纬圈平均在35°S—35°N之间是辐射差额的正值区①,即净得能量区。

由35°S向南和由35°N向北是辐射差额的负值区,即净失能量区。

这样自赤道向两极形成了辐射梯度,并以中纬度地区净辐射梯度最大。

净辐射梯度分布引起了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热量收支不平衡,使大气中出现了有效位能,形成了向极的温度梯度。

大气是低粘性、可压缩流体,温度和气压的改变可能引起膨胀或收缩。

结果,低纬大气因净得热量不断增温并膨胀上升,极地大气因净失热量不断冷却并收缩下沉。

在这种温度梯度下,为保持静力平衡,对流层高层必然出现向极地的气压梯度,低层出现向低纬的气压梯度。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和没有地转偏向力,则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使赤道和极地间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见图4·31。

环流使高低纬度间不同温度的空气得以交换,并把低纬度的净收入热量向高纬度输送,以补偿高纬热量的净支出,从而维持了纬度间的热量平衡。

因此,太阳辐射对大气系统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大气在高低纬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是产生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动力。

(二)地球自转作用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着,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迫使运动空气的方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

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结果使直接热力环流圈中自极地低空流向赤道的气流偏转成东风,而不能迳直到达赤道;同样,自赤道高空流向极地的气流,随纬度增高,偏转程度增大,逐渐变成与纬圈相平行的西风。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2)北半球海陆相间原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并使气压拎不再呈圆形放射状原产,而呈圆形块状原产。

海陆分布对地面气压带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

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加热慢,构成亚洲高压(又称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拎被亚洲高压阻断,并使副极地低气压拎只留存在海洋上,构成北太平洋上的扰动中心(阿留申扰动)和北大西洋上的扰动中心(冰岛扰动)。

7月份,在北纬30。

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

图示如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冬季原因气温气压气温气压比热容透光能力陆地高高低低小强;太阳光热分散在表层海洋高高低低小强;太阳光热可向下传递特别告诫:南半球表面以物理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占绝对优势,因而气压带、风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有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全球的气压拎风带及其季节性加速度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1、定义:具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3、影响因素:多寡纬熔化失衡、地转回偏向力。

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进动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回偏向力的共同促进作用下构成,共七个气压拎、六个风带。

具体内容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5、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如下图所示:气压拎的构成:气压带纬度边线形成过程成因类型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动力原因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地区,南北纬60°附近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副极地地区相遇,盛行西风主动爬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动力原因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接受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热力原因风带的形成:风带形成极地东风拎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左)偏成东北(南)风中纬西风带近地面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左)偏转成西南(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高纬信风带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风逐渐向右(左)偏转成东北(南)风特别提示信息:(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素能升华】
1.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 东亚地区的东南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 受东南信风影响。
(1)正常年份,青藏高原对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风 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 青藏高原加大了南亚地区由海陆分布所奠 定的热力对比,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得到加强;夏 季西风带北移,南支西风消失,为西南季风爆发 提供了有利条件。 解析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太阳辐射量丰富,地表增温比同海拔 周围大气快,高原形成热源,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加大了南亚地区由 海陆分布所奠定的热力对比,从而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得到加强;夏季西 风带北移,南支西风消失,高原不再对西风产生分支作用,喜马拉雅山 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为西南季风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分析2009~2010年冬春季节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 的原因。 答案 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的严重 干旱原因是:北支西风势力强劲,使得南支西风 不能流向我国西南地区,造成了在该区域降水严 重偏少,发生了严重干旱。 解析 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东南部、中部上空的西北气流异常,北支西风势力强劲,使得南支西风 (孟加拉湾来的水汽)不能流向我国西南地区,造成了在该区域降水严重 偏少,发生了严重干旱。
表南风 ③虚线为经向风,小于0代表北风 ④虚线为纬向风,
大于0代表东风
A.①④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4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4

一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副 西 洋
蒙古地 --西伯利亚高压 极 低 气 压
带 太
平 洋
亚欧大陆
热 带 高 气 压


30°N
一月
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 个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所切断,使其 只保留在海洋上。
1.右图中,a、b、c为等值线,若数值a>b>c, 请回答 若图中等值线为等温线,则 北 半球,若该处是陆地,此 ①.该地位于_____ 图反映的时间为_____ 7 月。此时北太平洋上形成 夏威夷高 ___ __气压。
1.右图中,a、b、c为等值线,若数值a> b>c,请回答: 若图中等值线为等温线
②.若该图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则该洋 暖流 ;若该洋流位于大西洋 流按性质分类属于_____ 补偿流 ___。 中低纬海区,那么按成因分属于__ ③.若该地等温线弯曲是地形所致,则该处地 形是___ 山谷 (山谷、山脊)。
2.下面是2004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 -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 图,读图分析回答:
夏威夷高压
1026 1024 1020
东 东
南 南
信 信
风 风
东亚季风比较
季 节 夏 季 冬 季
亚欧大陆气压 中心名称 北太平洋气压 中心名称
亚洲(印度)低压 (夏季存在)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 高压(冬季存在)
夏威夷高压(全年 阿留申低压(全年存 存在,夏季势力强) 在,冬季势力强)

22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22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㊳______西__南_________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㊴ ______气__压__带__和__风__带__的___季__节__移__动_______
易错辨析 大气环流并非单指三圈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除了包括三圈环流外, 还包括季风环流。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注意全面考虑。
(3) 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答案]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向高纬运动的高空气流,在30°纬线附近被迫堆积 下沉形成的,为动力成因。而极地高压带为高纬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 为热力成因。 (4) 气压带和降水有何关系? [答案] 低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降水多,高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降水少。 (5) 由图乙所示的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状况,总结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答案]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 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A. a为东北信风带
B. b为副热带高压带
C. c为东南信风带
D. d为极地东风带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压带,c为西风带,d
为副极地低压带。
3.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副极地低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 B. 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 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解析] 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被抬 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 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H 压__带__________ 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高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 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 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从而形 成季风环流。
季风:一般把海 陆热力性质引 起的,在大范 围地区内盛行 风向随季节有 显著改变的现 象成为季风
项 成因 目
冬季风 源地 风 向 性 质
夏季风 源地 风 向 性质
光、温、水是生命存在的要素。在北回归线上各地得 到太阳几乎平等的恩惠,日照足、热量高,可是由于降水 的不同,孕育了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北回线上的大部分 地区,向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等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或热 带草原气候,这里常年被副热带高压所笼罩,这是一种单 一、干热的气团,在它的内部气流总是做下沉运动,在运 动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不断升高,水汽难以凝结成雨,所以 在这里常常是烈日当空,天气炎热,降水非常稀少,年降 水量不到200毫米,难以满足高大乔木生长的需要,因此 成了不毛之地。
5.关于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 CD ) A.季风是夏季才有的风 B.季风是冬季才有的风 C.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 风 D.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 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6.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BC ) A.七个气压带有四个低压带、三个高压带 B.六个风带中有两个偏西风带,四个偏东风带 C.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对称分布 D.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很稳定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夏 冬
海洋 季 较冷,形成高气压 季 较热,形成低气压
陆地 较热,形成低气压 较冷,形成高气压
一月
压 低副 极 地 低高 带

七月

副 热 带 高低 带 压

亚洲大陆 一 月 七 月
太平洋
北美大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 压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 阿留申低压 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 夏威夷高压 压)
7.亚洲季风环流中,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而形成的季风是( A.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
B
)
B.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读图,该图为某地区的等温线图,图中数值是 a>b>c,回答 图中GH若位于海洋上, EF位于陆地,该图所示半 球位置和季节应是 B A.北半球的夏季 B.北半球的冬季 C.南半球的夏季 D.南半球的冬季

B

A
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陆地 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而亚洲东部位于世界第一大陆,欧亚大陆毗邻两大水 体太平洋和印度洋,背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 环境造就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季风气候,下半年亚洲东部常 处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侧,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源 源不断的从海上送来温暖湿润的空气,一旦有冷空气相交 汇,就非常容易成云至雨,而且处在副热带高原边缘的地 区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不断下降, 饱和的水汽就会凝结成雨。在这里整个夏半年的降雨约占 全年总量的70%,冬半年从海上经过的东北季风和西南季 风带来的水汽成为全年雨量的补充,由此一来,亚洲东部 在北回线附近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就了这片同纬 度上不可多得的绿洲。
• • • • • • • • • •
3.关于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有 ( BCD) A.7月份,北半球海洋上出现亚洲低压 B.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C.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势力强、范围广 D.大气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造成的影响有 ( AC ) A.使大气环流比理想模式复杂得多 B.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从北半球消失 C.使北半球的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D.使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夏季时被太平洋上的热 低压切断
巩固练习
1.左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 (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块状 ,体现了 海陆 对大气环 流的影响。 西北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3)此时东亚吹 风 南亚吹 东北 风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A———————— B————————
分布地区
东 西伯 西北 海陆热力 亚 性质差异 利亚、 蒙古 季 风 南 海陆热力 西伯 亚 性质差异、利亚、东北 季 风带季节 蒙古 风 移动
中国东部、 寒 副热带 东 温暖 冷 太平洋 南 湿润 朝鲜半岛 和日本等 干 地 燥
低 赤道附 西 温 近印度 南 干 洋 燥
温暖 湿润
我国西南 地区和印 度
幅度大约5—10个纬度
GO
地表不均匀,地 球自转且公转
返回
七压六风,三低四高,零三六九,风压相间 低 压 湿 润 高 压 干
极地高压带
西 风 湿 润 信 风 干
上 升 湿 润 下 沉 干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东
行 北 信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东 盛
南 行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 ,回答: 7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 。图中A处是 低 (高、低)气 印度低压 压,名称是 。 东南 (2)图中B处盛行 季风 西南 ,C处盛行 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因 ,形成南亚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的主要原因是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 典型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 。

我国的南部是北回线上气候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 北回线自东向西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这 里有着炎热多雨而漫长的夏天,以及温暖少雨而短暂的冬 天,年平均气温为18—22度,一年中无霜期超过350天, 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500—2000毫米,这里森林繁茂,峡谷 幽深,更有数不清的飞瀑流泉汇成的小河大江,仅仅西江 的流量就相对于长江的7倍,甚至连喀什地貌的石头山都 能长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绿色来。我国最丰富的植物种类在 这里安家,农作物一年三熟甚至四季可种,是亚热带和热 带经济作物生长的天堂,许多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动物, 也在这里怡然自得的生活着,丰富的水、热资源共同造就 了这片美丽富饶的绿色家园。 北回归线上的气候,也并不总是异常不变的,原来风 调雨顺的地方,会由于一些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 干旱或洪涝等气象灾害,而那里寸草不生的地方,如果遇 上雨水偏多年份,或者通过人们的灌溉也可以拥有草长鹰 飞的美好时光,让我们共同关注北回线上的气候,开发利 用和保护好气候资源,使它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交响 乐中谱写出更加和谐动听的篇章。

北回归线位于北纬23.5度,是太阳垂直照射地球的最 北界线。每年的夏至日太阳的垂直照射点到此之后,就调 头向南返回,北回归线因此而得名。北回归线穿过了16个 国家和地区,在它的附近大都是植被稀疏,人烟稀少的沙 漠或草原。而在亚洲的东部却拥有一道林茂粮丰,人丁兴 旺的绿色长廊,为什么处在同一纬度带上自然景观却有如 此悬殊的差异呢,气候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假设
大气环流因素
大气环流形式
单圈环流
地表均匀,地球 高低纬间冷热不均 不自转,不公转 地表均匀,地球 高低纬间冷热不均,地 自转,不公转 转偏向力 地表均匀,地 球自转且公转 高低纬间冷热不均,地 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
三圈环流(气 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 的南北移动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位 置 影响气 时 压分布 间 的因素 被切断的 气压带 亚欧大 陆 气压中心的变化 太平洋
副极地低 北 海陆热 1月 压带 半 力性质 球 的差异 7月 副热带 高压带 南 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半 占绝对优势 球
冷高压 保留副极 地低压带
热低压 保留副热 带高压带 状,因为 海洋 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