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构主义指导数学教学

合集下载

论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

论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

论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在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数学是一门抽象而逻辑性强的学科,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学习数学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种巨大的机遇。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应以主动参与、探索和构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探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原则和实施策略。

一、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1. 发展综合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 促进幼儿动手实践:建构主义视角注重孩子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通过数学活动,孩子可以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等实践技能。

3. 增强幼儿自信心:通过建构主义教育的方式,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可以自主思考、探索和发现规律,这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原则1. 启发性原则: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情境性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加学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3. 合作性原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他们进行交流和合作,在合作中建构数学知识。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实物等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2. 引导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提供一定的信息和资源,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3. 多样化教学工具: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具、游戏和实物展示,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易理解性。

4. 鼓励交流合作:教师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学习,组织小组活动、探究性学习等形式,让幼儿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合作解决问题。

5. 个性化教育: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数学教育应该注重个别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设置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数学教学应以学⽣为主体,充分尊重学⽣主体地位;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发⽣过程;数学教学应是以完成“意义建构”为⽬标.促使学⽣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的;在数学教学中创造合作互动的空间,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的任务:数学教学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教师起主导作⽤;数学教学中要进⾏情境设计,创设符合学科特⾊的学习情境,使学⽣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认知学习理论的⼀个重要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最早由瑞⼠⼼理学家⽪亚杰等提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定的情境下(即⽂化背景)下,借助他⼈的帮助(即⼈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这⾥,意义建构是最终数学教学切相连。

它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哪些因素等。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在⾏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是以教师为中⼼的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学⽣的数学学习是⼀个主动的、⾃主的建构活动。

⽽教师的教学应从填鸭式教学变为让学⽣主动学习的⽅式需要出发,利⽤情境、协作,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达到使之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建构新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以下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的⼏点体会。

⼀、树⽴数学教学“以学⽣为中⼼”的观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以学⽣为中⼼,强调学⽣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以学⽣为中⼼.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强调的是“教”。

传统教学以“传道、授业”为⼰任,数学课堂教学⼏乎全是教师向学⽣的“灌输”过程,学⽣是⼀个被动接受知识者,只要能“听课”就能掌握知识了。

把学⽣掌握知识不牢固归结到学⽣“没听课”,其实这是⼀种误解当今的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并⾮完全独⽴于我们存在,⽽是源于我们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生相互作 用 ,可 以通过外 部环境的 “ 同化”和 “ 顺应 ”加
干个小组 ,每一位 同学扮 演不 同的角色 ,根 据教师创设 的 学生 在真实的情景 中去 感受数学对 于生 活的意义 ,实现建 三、加强反馈 与复习 。实现建构 主义理论在课后 反思 高的要求 。建 情景 ,学生在小组 中实现集体参与讨论 和合作的过程 ,让 在数学 教学 中发挥着积极 的作用 ,近年来 引起 了国内外教 立数学逻辑思维的 目 的 ,从而实现知识 的建构 。
以往知识 的基础之上建构 出新 的知识 。教 师利用学生 已经
在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过程 中,诊 断 陛学 习非 常关 键。
具备 的知识 储备 ,创造适 合学生的课堂参 与活动 ,让学 生 在 以往 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积极参与 ,通 过教学手段 的内 驱力达 成学生的学 习结果 。这就要求教 师课前做好充分 准 动有趣 的故事和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 等教 学手段导入新课 。 同时 ,布置好复 习作业 和预习作业 ,给学生 留下思考 的空
主义理论观点与 时下以学生 自主学 习为核心 的教 育理念是
识 和创造性是建构 主义的核心 ,而学生 本身是 自己知识 的 识 意义的建构 才是学习的最终 目的。而在互相作 用的过程 中,反思是一 种不可获取 的建构方 法。反思 即学 习者根据 自身 的学 习体 验及时进行学 习过程 的修改和学 习策略 的总
生学习能力的 目的。
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提 出 ,学习者实现新知识 的获取过
总之 ,要实现建构 主义 理论在数学教学 中的应用 ,教 师须从多个 角度 加强 自身建设 ,转变观念 ,将 灌输式教学 改为启发式 教学 ;改善课 堂学习模式 ,以学生 自主参 与实 现学生个性 体验的过程 ;优化 教学设计 ,加 强反思训练 以 培养学 生 自我评价 的学 习能力 。只有积极 地权衡好这些关 系 ,才 能不 断推进素质教 育的发展 ,让我们 培养的下一代

16--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16--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在吸取了众多学习理论,尤其是皮亚杰、维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建构主义对“什么是学习活动的本质”从整体上及一定的认识论角度作出了科学的分析。

一、建构主义的认知论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认为:第一,认识并非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镜面式反应),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所有的知识都是建构出来的;第二,在建构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主体的认知结构亦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现代的建构主义有多种学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极端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和认知建构主义。

极端建构主义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是突出强调认识活动的建构性质,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主体的建构,我们不可能具有对外部世界的直接认识,认识活动就是一个“意义赋予”( sense making )的过程,即是主体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出对外部世界的意义;其次,是对认识活动的“个体性质”的绝对肯定,认为各个主体必然地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基础(或不同的认知结构),因此,即使就同一个对象的认识而言,相应的认识活动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必然地具在个体的特殊性。

在极端建构主义者看来,个人的建构有其充分的自主性,即是一种高度自主的活动,也就是说“一百个人就是一百个主体,并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建构”。

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极端建构主义也常常被称作“个人建构主义”(personal constructivism)。

社会建构主义的核心在于对认识活动的社会性质的明确肯定,认为社会环境、社会共同体对于主体的认识活动有重要作用,个体的认识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实现的,所谓的“意义赋予”包含有“文化继承”的含义,即经由个体的建构活动所产生的“个体意义”事实上包含了对于相应的“社会文化意义”的理解和继承。

认知建构主义是从个人的角度接近学习和认识的,对心理学作了狭义的说明。

建构主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主义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方面:1. 交互式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自己构建知识,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问和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和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来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分享思路和策略,更好地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 问题驱动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问题,这些挑战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帮助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规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尝试解决。

教师可以适当调整问题的难度和复杂度,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3. 多样性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不同,而教学方法也应该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的孩子们。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尝试教授两位教师,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游戏、小组讨论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来辅助学习,而另一位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解释问题解决方案来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

4. 反思性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评估,深入理解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行为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根据错误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小组讨论和一些反思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学习中所做的正确和错误之处,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总之,建构主义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什么是建构主义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通过活动和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它认为知识不是被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他们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社会交往中产生和发展。

2. 建构主义教学法的原则•学生积极参与:建构主义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包括思考、讨论、合作等。

•知识建构: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探索创建新知识,并将其融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中。

•社交互动:与他人分享经验和观点,通过讨论和合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多样化评价:采用多种方法评估学生成果,如项目作业、口头演示等。

3. 建构主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a. 情境化问题引入建构主义强调将抽象概念置于具体情境中引入学生,通过情境化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化问题,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挑战能力。

b. 操作性任务与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操作性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

此外,合作学习也是建构主义教育的核心之一,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鼓励交流与互动。

c. 反思与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强调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理解,并通过自主探索来建立知识结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他们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并通过讨论和探究来深化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 建构主义教育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益处•培养创造力:建构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积极参与、互动和探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培养合作精神:建构主义教育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反思和自主探索,建构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进步的动力。

5. 结论建构主义教育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知识建构、社交互动和多样化评价。

建构主义数学观的理解

建构主义数学观的理解

建构主义数学观的理解建构主义自1987年正式出现于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以来,它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受到广泛重视,成为1989年到2000年数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6至ICME-9)关注的问题之一,进而成为数学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些重要的数学教育研究项目公开宣布采用建构主义观点,如荷兰弗罗•登文就明确表示:建构主义与他们关于数学教学的理论是相通的。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就形成了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和数学教学观。

一、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1.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实质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实质是:学生通过对数学对象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数学对象的意义。

而“思维构造”是指学生在多方位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意义。

首先要与所设置的情境中多种因素建立联系。

其次,要与所进行的活动中的因素及其变化建立联系,还要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建立联系,这种建立多方面联系的思维活动,构造起新知识与各方面因素间关系的网络,从而最终获得新知识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有外部的操作活动,也有内部的心理活动,还有内外的交互活动,但主要是内部的心理活动。

这种思维构造的过程,是主动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最终所建构的意义固着于亲身经历的活动背景,溯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扎根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

教师的传授实际是向学生的头脑中嵌入一个外部结构,当这个外部结构缺乏与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机联系而对其难以寻找、难以辨认时就会造成主体无法建构新知识的心理歧义,当主体被迫记住它的意义时,就仅仅是一个相对孤立主体的嵌入,机械学习就这样产生并恶性循环下去。

2.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的主要特征从以上分析可知,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思维构造的自主活动过程。

是学生自身智力参与而产生个体体验的过程。

所以离开了“自主活动”、“智力参与”和“个人体验”就很难真正在心理上获得数学对象的意义,因此,“自主活动”、“智力参与”、“个人体验”就是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的主要特征。

浅谈建构主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建构主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 教园 地

车 耷 摹 教 喀 用 ≥ 一
五0 ■ 王 磊
建构 主义在数学 教育领域 中兴 起 已有 十几年 , 建构 主义 的理论 内容很丰富 ,但其核心可用一句话 来概括 : 以学生为中心 , 在学生 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 上, 强调学生对 知识 的主动探 索 、 主动发现和对所学 知识意义 的主动建构 。学生 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 的 自主建构活动 ,这种主动的 自主建构活动是在学 生 已有 的知 识 基 础 上 进 行 的 ,所 以 教 师 的 教 学 应 以 学生 已有 的数学知识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需 要 出发 。 为学 生 创 造 良好 的学 习环 境 , 充 分发 挥学 生的主动性 、 积极性和创造性 , 最 终使 学生很好 的对 所学的知识构建 良好的数学认 知结构 。以下结合数 学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 建构 主义 在数学课 堂教学 中
二、 数 学 课堂 教学 以启 发式 教 学为 主 要教 学 方式
教学 中, 首先 可以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思考 , 从上 面这些算式 中你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经历观察( 每个 算式 和结果的特点 ) 、 比较( 不 同算式之 间的异 同) 、 归纳 ( 可能具有 的规律 ) 、 提 出猜想的过程 。 以使学生 从 中发现规律 :进而鼓励 学生 推测 出1 + 3 + 5 + 7 + 9 + 1 9 = 1 0 2 。此后 ,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 的实际情 况 ,把这个问题进一 步推广到一般的情形 ,推出l + 3 + 5 + 7 + 9 + ……( 2 n 一 1 ) = n 2 , 当然 应 该 认 识 到 这 个 结 论的正确性有 待进一步证 明。 这样 一切 由师生 , 生生合作交流完成 , 有利于学 生 对 所学 知识 意义 的主 动 建 构 。

从建构主义看小学数学教学

从建构主义看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从建构主义看小学数学教学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与学习观(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关于建构主义我认为主要有两点:1)在教学中,教师不是“主角”,而是“导演”,是教学的设计人、启发人、组织人和促进人。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而不主宰,其主要职责不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为学生在课堂上建构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学习是学生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并不是单纯地对知识作被动的接受,因此,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授予人”,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促进人和导演。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按步就班地根据教案来上课;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授的东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只有发挥的空间,所以学生主动学习根本没法来实现。

我认为教师的在课堂中的作用应落实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与学生感兴趣问题和实际生活直接联系的问题;教师适时地点拨,能激励学生去探索,指明努力探索的方向。

其次,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当努力蕴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工同体里边使差生得到理解和尊重,真理的标准在于理性,而不是教师的权威;思想充分开放,充分交流。

再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自己扮演的“导演”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这里教师应当当好启发人,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找寻适当的“参照物”来改正错误,从而确立正确的观点去学习,在这里教师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设计人和启发人。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1. 猜想验证法。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猜想验证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积极的促进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兴趣高涨,主动的进行猜想验证。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试先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数学教学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数学教学指导

谈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数学教学的指导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传统学习观的一场革命,强调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对教育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代数学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基础。

本文主要从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方面来阐述对数学知识的态度和数学知识应用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时的主动建构和合作学习;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流行于我国的教育理论思潮,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是在吸取了众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它整合了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等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并赋予新的意义而构建起来的,因此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观,并在学习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主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学习的理解。

成为当代数学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不是被动的、简单的知识累积,此建构活动中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

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建构主义的理解从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对数学教学的指导。

1知识观 1.1对数学知识的态度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活动,它同时包括基于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新旧经验的双向相互作用表现为同化和顺应的统一。

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是新的知识经验被原有的知识经验意义理解认同的过程;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是原有的知识经验被新的知识经验意义改造的过程。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实施数学教学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实施数学教学
中学 教 学 参 考

专题 探 讨
运 用 建 构 主 义 理 论 实 施 数 学 教 学
广 西贺 州市八步 区信都 镇 第一初 级 中学( 4 8 4 罗 晓莉 52 l )
建 构 主 义 的 理 论 和 数 学 观 念


简单 讲授 方式 , 而是 让 每 个 学 生 亲 自动 手 , 折叠 三 角
学 加 的 , 要 以知识 为 载体 , 而
经 验为 中介 , 过 主 体 的构 建 才 得 以形 成. 识 就 是 经 知 某种观念 , 个体 认识 结构 的不 断发展 过 程 和不 断建 构 的过程 , 就是 观念 改 变 的过 程 . 有 的学 生 学 习数 学 所
圆周角 和圆心 角都 是与 圆有关 的角 , 由它 们各 自 顶 点在 圆 中所 处 的位置决 定 了他 们 的名称 . 运 动变 用 化观理 解 , 它们是 同一运 动条 件下 的两个 相 同 的运动 状态 , 概念本 身 隐 含着 动 静 变 化 的 辩证 思 想 . 由于事 物间 的因 果 关 系 , 质 特 征 最 容 易从 运 动 中显 示 出 本

形 的纸 片 , 动 手 操 作 的 实 验 过 程 中 , 行 观 察 、 在 进 分
析、 归纳 和猜想 , 后在 教师 的指 导下 , 用科 学 的验 然 利 证 , 后再进 行 严 密推 理 证 明. 这 里 教 师 关 注 的不 最 在
仅 仅是 学生对 等腰 三角 形性质 这 一 知识 的掌 握 , 而是
来 , 何把 静止 的 问题 变 成 动 态 的 问题 , 学 生 受 到 如 让

次 运动 观看熏 陶 , 里是 一次很 好 的机会 . 这
【 1 如 图 1所 示 , 小 黑 板 上 , 定 两 点 A、 例 】 在 固 B,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在教育领域中,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以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这一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建构,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提倡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学生的前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背景,以便根据学生的前知进行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应通过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意义建构: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意义,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背景相,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4)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下面以“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应用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1)激活学生的前知: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角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些基本属性。

(2)引导主动探索: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材料或建议,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寻找答案。

(3)意义建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讨论,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定理的应用和延伸。

(4)个别指导: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需求,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建构主义理念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建构主义理念的基本原理建构主义理念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的、社会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念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构建知识。

2. 学习是个体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建构主义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3. 学习是社会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他人的交互和合作相关的,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合作来共同构建知识。

二、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建立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实践来构建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3.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他人的交互和合作相关的。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构建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4. 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反思等方式,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建构主义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它挑战了传统的知识传递观,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非被动接受。

这种理论对于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着深远的启示。

特别是在数学教育中,由于其逻辑性和抽象性,建构主义的理念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建构主义起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个体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的。

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知识和理解来建构和理解新的概念和信息。

这种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挑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育中,建构主义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

提倡问题解决:建构主义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应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建构主义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评价多元化:建构主义认为,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应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建构主义对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提倡问题解决,培养合作精神,实现评价多元化。

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数学教育中积极引入建构主义的理念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备受的学习理念,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及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受到个人知识、经验、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建构主义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建构主义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数学问题的解决与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建构主义
情境创设:在数学 教学中创设真实、 有意义的情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 和合作解决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构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 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和 挑战传统观念
建构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 思维和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将数学 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解决 实际问题
建构主义:强调学 生主动建构知识通 过实践和反思来理 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教学策略:采用探 究式、合作式等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自 主探究、合作学习
评价方式:注重过 程性评价关注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表 现和进步而不是仅 仅关注结果
04
建构主义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 创造
知识是建构的: 知识不是客观存 在的而是个体通 过经验、反思和 交流建构起来的。
学习是主动的: 学习者不是被动 接受知识而是主 动建构自己的知 识体系。
社会互动:学习 是在社会互动中 发生的个体通过 与他人的交流和 合作来建构知识。
情境性:知识是 情境性的不同的 情境下个体对知 识的理解和应用 会有所不同。
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展望
建构主义在数学 教育中的应用将 更加广泛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的数学“过程化教学”法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的数学“过程化教学”法
种位置关系 ,圆心 与直 线之间 的距离 与圆的半径又有何关 系。
理、 验证 等活动过程 。” 我们数学 教师要从 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
出发 , 探求建构 主义理论支撑下 的过程化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 , 学 习不是单纯地提取知识 , 而是借助 已有经 验 的支撑 , 通过加 工信息 、 类 比分析 、 推理 验证 、 概 括综合 等活 动, 对 旧知进行重组 与改 造。 因此 , 在数学教学 中 , 教 师不仅是
3 . 有利于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 。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 、 组 织者 的作用 , 精心设计 富有挑战性 的问题情境 , 诱发学生 的学习
动机 , 让学生主动思考 、 积极探究 解决问题 的方 法 , 并对 自己的 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
二、 基 于 建构 主义 理 论 的过 程 化 教 学 实 践
知识 的内涵 , 形 成正确 的数学 观。部分数学教师 为了加大课堂 教学的容量 , 把数学定理强加给学生 , 忽视 了对教材蕴含着 的思 想方法的挖掘 ,剥夺 了学生发现 的权利。教师要设计具有开放
性的问题 , 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 问题 , 运用 多种 方法解决 问 题, 从 而开阔学生视野 , 增强学生 的解题 能力 , 培 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能力。
知识 的传授者 , 更是学 习活动 的促进者 , 教师在培养学生 的基础 知识 、 基 本技能 、 基本 方法 的同时 , 还 要重 视对 学生的兴趣 、 习
教师设计 问题情境 , 将学生置于教学 的主体地位 , 让学生产生认 知冲突 , 从 而推 动学生主动发现 、 分析和解决 问题 , 从 而提高课
2 . 有利于尊重学 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在认 知背景 、 知识 经验上存在着差异 , 他们对相 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 , 教师要

建构主义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数学教学对建构主义有哪些改进?
第5次出现次品的方法为
于是m=
问题二:
。因此
, ,
这一事实表明,第1次、第2次、„、第10次测出次品的 概率是相同的,都是0.4。
小结: 重视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但必须注意数学本身的特点
建构主义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 学中的主体地位
对数学教学任务的全 面理解
(2)教师一方面 要对原有知识进 行一定复习,又 要及时把学生的 学习引向深入
建构主义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什么?
复习 提升 引入 新课
引入新课之案例:
提公因式法
是什么运算? 什么法则? 结果是什么?
新知: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小结: 强调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对建构主义有哪些改进?
既尊重数学活 动的主体性; 又符合数学规 律客观性
给学生数学学 习以适度指导
强调打好数学基础 的重要性
注意数学本身 的特点
谢谢观赏
PPT模板下载:/moban/
拓展阅读题之案例:
淡水量问题
小结: 对数学教学任务的全面理解
建构主义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什么?
体悟 五
(1)数学知识的学 习不是循环往复 的,复习和巩固 带来螺旋上升
(2)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意对同一内容 在不同时间进行设 计教学(随机通达 教学)
体悟 六
(1)数学新知识的 引入要关注学生 的最近发展区, 启发性学习
建构主义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简介
• 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思想渊源 • 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等
理论取向
• 激进、社会建构、社会文化、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浅析建构主义观念下的数学教育

浅析建构主义观念下的数学教育

浅析建构主义观念下的数学教育现代人们通常将数学学科作为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并列的三大学科之一,这种划分表明数学虽然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工具。

但与自然学科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数学教育一直受到人文主义教育者的关爱。

事实上,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具有人文价值。

因此,数学教育是连接“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最佳通道。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如何重新全面认识与实施数学教育,正在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

而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恰恰是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方式,即科学教育人文化、人文教育科学化,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建构主义观的本质是:强调事物的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之外而存在的,对事物的理解更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内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基本点在于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个体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思维构造,在心里上建构客体的意义。

数学的建构主义学习可以比喻为:主体在心理上建构一个认识对象的“建筑物”,其建筑材料,除了有关新知识的部分信息来自与外部,多数信息来自于心里内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和观念。

这个内部“心里建筑物”的建构是内部心里上的思维创造过程。

以这样的方式对新知识所建构的意义,植根于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这是外界力量所不能达到的。

教师的传授实际是向学生的头脑里嵌入一个外部结构,这与通过内部创造而建立的心理结构完全不同。

个体思维对认识对象所构造的新知识的意义,不仅是建构活动的结果,而且还是下一次新知识建构活动中思维创造的原料和工具。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目标,深层理解、学习的内部过程、学习的自我监控、学习的社会性、学习的物理情境,这正是每一位学习者必备的优秀品质。

另外。

这种学习方法是以人的适应与发展为根本目标,使学习者不断内化、创造,实现个人调谐与社会调谐的辩证统一。

因此有必要对建构主义进行认真的研究,以发展我国的数学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建构主义指导数学教学
作者:王来章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5期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观点提出:知识并不是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世界的代表,相反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建我们的知识,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世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

它指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

怎样把建构主义学说融于数学教学理论中,具体指导数学教学,这也是许多数学教师的疑难之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建立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必须挖掘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

1.数学观念的建构性
数学观念是指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靠认识主体主动建构的。

既然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我们就可以看出,数学观念并不是外界和别人强加的,而要以知识为载体、经验为中介、经过主体的建构才得以形成。

知识就是某种观念、个体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过程和不断建构的过程,就是观念改变的过程。

例如数学公理化方法,学习者刚接触时,觉得公理系统极其抽象,难以理解:为什么原始概念不加解释?为什么要作许多规定?但随着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公理化观念就得以建构和发展,这些疑问也就自然解决了。

你会发现,公理系统的原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城市交通的信息系统,棋类活动的各种规则等等,从而认识到“规定”是为了工作方便,把它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原始概念不加解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从而保证了公理具有应用的广泛性。

2.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
面对建构主义原理,有些教师开始探索,竭力想将建构主义原理运用于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他们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非常规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等等,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建构主义原理远远没有得到体现。

数学观念的建构性告诉我们: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观念的差异,方法论要从认识论中寻求依据,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念,并由此出发组织教学。

(1)教什么。

在考虑学生怎样学数学的同时,作为教学的设计者,教师也要考虑教给学生什么,即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不是现成地存在于现实世界,而是学习者的组织活动,那么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就该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而且是“为学生的数学”,教师要教的也就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所谓“学生自己的数学”可以理解为就是要学习现实的数学教育,“现实”表达了这种数学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这一数学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学生从现实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于现实中去,课本中的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
数学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教育是“实现”的,学生通过这一教育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不是教师课堂灌输的数学现成结果,而是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从其熟悉的生活中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的。

通过学习这样的数学,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建构,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

(2)怎样教。

尽管现在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于学生的“学”,教师只是“导演”,只是“钥匙”,但不管怎样,我们也不能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是教学的执行者、设计者、决策者。

“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也就是说要为学生创造建构环境或者说是建构的“脚手架”,让他们在学习环境中进行活动。

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是必要且值得提倡的。

但数学学习并不总是“做”出来的,不管教师设计多么好的活动,“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新的数学观念形成后,学习者就会试图用新的观念去重新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解题技巧、方法和规律,把它们纳入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反思过程。

知识的获得、理解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进行的发展过程,知识有两个源泉,其中之一就是对自身的思维操作进行反思。

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学生的反思,因为数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思想、观念,它既是反思的材料,又是反思的结果。

反思学习是智能发展的高层次表现,反思用通俗话说就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后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的过程,想一想自己的发现过程,解题过程,有何经验,有何教训,及时总结最佳学习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反思主要有两条: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反思任务。

教师创设发现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由不知到知的体验,让他们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暴露思维过程,不妨让他们多走逆境,这样引起他们多方面的反思,使他们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而不是局限于忙碌的“活动”之中。

现在的课堂教学,多半教师是把他们的学生置于“活动”之中,而不是把他们置于“反思他们的活动”之中。

“反思”是建构学说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要体现,它是对主体建构活动的再建构,即二重建构,唯有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从而才能促进数学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建构活动,实现良好的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