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的学说。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最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答: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1.意识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源,何者是第一性2.思維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根据对上述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的概念,意识的概念?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世界的正真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3.实践的概念和特点?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运动时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性和社会历史等基本特性。
4.简述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主要标志?答: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联系的概念和特点,联系的普遍性?答: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务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时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实践性: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时间而不断发展的学说;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发展性: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
4.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观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5.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两个方面:(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统一性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着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6.物质的定义;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存在。
7.物质范畴的定义: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复习资料
周zh ōu 央y ān ɡ 泱y ān 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一: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一: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像,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
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 )。
A.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的报酬2.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D )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C.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D.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3.“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 )的分配方式。
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 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 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5.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6. 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D )A.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B. 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C. 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D. 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7.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说明( D )A.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B. 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C. 它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 它的发展是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的8. 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执行何种职能时其作用有较大区别( D )A.价值尺度取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贮藏手段职能4.“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C )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相对主义的观点C.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 折衷主义诡辩论的观点9.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
2.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必然联系、稳定联系,而且是客观。
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4.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5.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6.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7.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8.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和体系。
9.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10.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11.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3.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14.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5.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简答题: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答: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马克思复习资料
第一章辨析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错。
(1)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
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
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和谐就是无矛盾。
答:错。
和谐是矛盾运动所处的一种特殊状态。
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相互协调统一于一体,矛盾的双方都处于一个利益的平衡点,矛盾的双方没有斗争。
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消失,而只是矛盾没有主次,双方都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
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
但和谐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优势互补,推动事物的发展。
3、要纪律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
答:错。
自由与纪律是对立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纪律,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人民群众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需要,因而是自觉的纪律,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革命的纪律是革命事业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没有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纪律,任何人的自由都得不到保障。
自由与纪律的一致,实质上也就是权利与义务的一致。
马克思说得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纪律转化为自由,自由意味着纪律。
自由是对纪律而言的,这是在一个统一体中的两个矛盾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
马克思复习资料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那两个方面?对于这些方面不同的哲学派别是如何回答的?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1]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
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称为二元论,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2]、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
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也有一些哲学家如D.休谟和I.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是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2.意识的能动性有何体现?如何看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守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是指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
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所特有,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把握了事物的必然性,就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马克思复习资料
一.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5.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6.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7.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8.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9.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
10.唯物史观和科学剩余价值学说11.p291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13.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独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14.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应。
16.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正误)17.“半截子”唯物主义:指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复习资料大全义
第一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狭义:马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广义: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义是开放的体系。
①创造者、继续者的认识成果:由马恩创立的,并由后来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学说体系。
②阶级属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③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④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1.如何学习:理论联系实际。
2.为何学习:因为马克思主义涉及到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涉及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命运,涉及到人类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和未来的发展前途。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一。
怀疑外部世界存在的几种论证1、唯物论:(1)所谓外在事物存在,就是指它们独立、客观地存在。
(2)我们能够通过感官知觉,确定外在事物存在。
2、怀疑论、不可知论:(1)怀疑论:我们永远无法通过感官知觉来确定外部世界真实存在。
对外部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观点。
(表现形式是犹疑不定,而其本质是不可知论。
)(2)不可知论:否认世界能够为人所认识或者否认世界能够被彻底认识的观点。
怀疑论——错觉/幻觉/邪恶精灵/缸中之脑/梦(你所谓的醒着仍然可能是在做梦,你可能是始终、一直、持续地在做梦)怀疑论是指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学说,又叫做不可知论。
怀疑精神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历史上哲学体系之间更替、科学史上不同范式之间的更替都以这种怀疑精神为基础。
因为每一个后人都对前人的话绝对相信,那是不可能有创新与发展。
比如中国思想几千年来没有人赶怀疑孔子的正确性,所以思想上就一直没什么创新,社会制度本身也没有多大的发展。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8世纪,自然科学还不够发达,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比较零碎,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从而促使一些哲学家提出猜想,认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个不可认识的物自体。
不可知论认为人类不能把握到感觉以外的东西,以此批判理性神学,曾在无神论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
它还批判过机械论和独断论,揭露了认识过程中存在的本质和现象、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对认识论的发展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但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隔绝的屏障,用人类认识界限的相对性论证人类认识能力的绝对界限,因而在根本上是错误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证明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可以与客观实际相符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的领域,从而彻底驳斥了不可知论。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马克思复习资料
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关于事物不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建设规律的观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观点,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革命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6、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直接理论:19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基本问题: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和谁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点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致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一是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黑以来以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单选题(共18题)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个原理完全一致?(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4“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所体现的哲理是(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C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
”这是因为(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B真理和谬误可以任意转化C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界限是不确定的D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6“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 )。
A唯物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形而上学D唯心论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范畴是( )。
A一切哲学的基石B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C辩证发展观的基石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石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8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到决定作用的矛盾称之为()。
A重要矛盾B主要矛盾C次要矛盾D矛盾的次要方面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9医学科学冢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1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答:三个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如何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答:一、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②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③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①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理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答:①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②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①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先从量变开始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辩证法: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2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实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2 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私有制、按劳分配、市场调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3.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归宿。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3.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什么是唯物史观?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什么是辩证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是什么?什么是社会意识?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阶级斗争?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唯物史观是指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它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是指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辨析:1.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则取决于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意志。
答:后半句是错误的,属于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这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但最终决定社会发展的是客观的物质生产力,而不是某个历史人物的意志。
2.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的。
答:错误。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
答:错误。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化了,“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4.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
答:正确。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5.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将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答: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大学马克思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马克思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
4.重要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5.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的党一贯倡导并长期坚持的优良学风。
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和世界观是同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8.根据,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9.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1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问题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①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
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因而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心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因而是第二性的。
二元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②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认知的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人们面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又形成了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观念,反映了哲学思想中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对立。
有神论:以不同的方式承认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存在,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神支配和决定着人类的命运。
无神论:以不同的方式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否认超越物质的神的存在和作用。
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之后,还必须回答世界是怎么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不同的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①它为研究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 为划分哲学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锐利武器。
②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原则。
2.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恩格斯:“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物质性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2)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无论是实践主体,对象、手段,还是实践的目的、方式、结果,都要以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限制;人的实践活动又改变着原有的历史条件;实践的历史性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4.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 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恩格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5.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2、主观辩证法: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
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1.定义: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特点:前因后果2.辩证关系①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同时又是不确定的②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③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a.一因多果,同因异果b.一果多因,同果异因c.多因多果,复合因果3、方法论意义①原因和结果范畴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内在依据,反对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②指导人类总结经验,预测未来,自觉地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二、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和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2.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A. 对立表现在: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主要的原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偶然性产生于事物外部的、次要的原因,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B. 统一表现在: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①坚持唯物主义辩证决定论,反对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②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首先要立足于必然性即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③不要忽视偶然性,而要善于利用有利的“机遇”和偶然性因素三、可能性和现实性1.现实性: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
可能性: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可能性:在不同的程度上有着客观的根据和条件不可能性:指一事物的出现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客观的根据和条件,因而它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2.辩证关系对立性:一个表示的是客观情况,一个描述的是事物的发展趋势统一性: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
因此,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不利的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3.方法论意义①从现实性出发,并对可能性作出全面分析②争取好的可能性,防止坏的可能性③进行量的分析,把握可能性的大小④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四、内容和形式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必须首先注重事物的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反对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
2)根据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原理,我们要善于利用、发现、改造、创新有利于表现和促进内容的各种形式,反对形式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