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doc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鲜明特征:(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3、物质观(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一)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觉得意识。

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应用答:1)含义:①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特点: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3)作用:① a.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b.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作用、吸引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c.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 a.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

4)联系:(辩证关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5)方法论:A.坚持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2.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应用。

答:(一)主次矛盾1)辩证关系原理:①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3)应用:①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说明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

③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二)矛盾的主次关系1)原理内容:①在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讲绪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性(最本质)、科学性、阶级性(或革命性)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1. 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3.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康德→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与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一、哲学基本问题1)定义: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嘴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2)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谁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划分的派别和观点:对于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原复习资料(超全)

马原复习资料(超全)

马原复习提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创建者、继承者的相识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探讨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马克思主义【总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阶级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创始人);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探讨对象和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推翻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不行克服的几大弊病:物质财宝对人的统治;人与人的对抗、分裂;最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不能给绝大多数人以华蜜●马克思的社会志向消退人与人的对抗、分裂,实现人类解放,建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如何实现人类解放两大根本途径:发展生产力;变革社会关系,特殊是歼灭私有制●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整个人类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为自身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历史。

更详细地讲,就是人类不断摆脱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渐渐驾驭自身命运,最终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子的奋斗过程。

原始社会:人尚未受到社会关系的奴役,但却是自然界的确定奴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辩证唯物论。

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动身。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具有干脆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确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主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支配性。

其次,意识活动具有创建性。

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限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敬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相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相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留意:第一,从实际动身,努力相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靠于确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首先体现在:(1)意识统一于物质:意识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以敬重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为前提(2)世界的物质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马原资料第一讲导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非性理论体系。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键词: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科学1、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刚刚战胜封建主义,现代社会刚刚取代传统社会,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没有任何保障,受到资本家的严重剥削。

马克思以一个社会科学家的身份寻找解放工人阶级的道路。

马克思也把工人阶级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的思想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繁荣昌盛,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2、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在存在社会分工和差别的社会,总有人处于社会低层和被剥削状态,在工业化社会,就是工人,尤其是体力劳动的工人。

如果要想使工人阶级真正、彻底的获得解放,就只有全人类都获得解放,任何人都再压迫、剥削别人或被别人压迫、剥削。

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它就叫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一生的工作主要就集中在论证两个问题:(1)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放(2)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对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决的研究,使他努力去研究社会的历史、结构和运动、发展规律,想以此来证明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是必然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

这项研究使马克思成为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哲学家。

对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问题的研究,使他去关心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推动各国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领导各国工人运动,使马克思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成为对现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胸怀。

他们致力于探讨改善人类生存境遇的途径和方法,致力于普通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各阶层之间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把这些工作视为迈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一个台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时代背景1、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第一产业,传统社会生产体制走到尽头。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①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④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3。

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

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8。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章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说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答:①唯物主义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C、现代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B、哲学上认识论的问题分为:a、可知论b、不可知论②唯心主义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2。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

2)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一种物质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围观结构层次),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

3)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经济:A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825年首先在英国爆发)阶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运动;1836英国宪章运动;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运动)2)马克思的努力:A深入工人,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B建党活动(1846年衬里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成立共产主义者问题)C理论创造:德意志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3)标志性事件: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新纲领(共产党宣言)3、马克思两大理论发现1)历史唯物史观: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规律和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证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全部来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从而证明剥夺资本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4、辩证唯物论(包括“五观”: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践观、意识观)1)物质观:客观实在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2)运动观: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3)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时间:7月6日(周一)9:00-11:00◆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意基本原理概率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学说C、无产阶级历史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思想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不同的方法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辨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绪论、第一章单选1、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P362、在实际工作中,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这倾向属于(经验主义)P28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包括(毛泽东思想)P134、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P42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P356、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P157、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P418、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P51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P27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3511、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被动的反映,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这种观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841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楼房、草房、瓦房等的关系属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P6113、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P191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P5515、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P61—6216、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是(黑格尔)P5—61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P5318、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社会性劳动)P8119、区别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P5420、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P6721、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物质生产实践)P4922、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费尔巴哈)P62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P5124、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这体现的是规律的(普遍性)P792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62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P2727、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P192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P4629、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P4030、下列关于本质和现象的表述错误的是(现象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P7731、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相对主义诡辩论)P423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P18多选1、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倾向。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1.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5.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0.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集中体现为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13.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14.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4.矛盾的两个特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居安思危)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产阶级和⼈类解放的科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和⽅法的集中概括。

2、马克思主义产⽣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什么?(4-5)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命性,它是⽆产阶级和⼴⼤⼈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命性和科学性是统⼀的。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法论、政治⽴场、理论品质和最崇⾼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0-1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最鲜明的政治⽴场:致⼒于实现⽆产阶级和最⼴⼤⼈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最崇⾼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丰富、⼈民精神境界极⼤提⾼、每个⼈⾃由⽽全⾯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章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2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性、何者是第⼆性的问题;②“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条件)?○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其次,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3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第一章、2、试论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关系;○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如何理解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发中一方的发展是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发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第四,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五,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的辨证关系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4.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5.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6.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如何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2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他们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3.系统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的理解及其应用。

1.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功能进行系统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2.应用: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立足现实需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规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略、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狭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广义: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的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马克思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关系到国家的伟大复兴。

(1)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首先,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其次,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最后,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2)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首先,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作风;再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最后,将马克思主义化作自觉的行动。

第一章: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列宁)。

2.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如何正确发挥人的意识能动作用1.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是前提2.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的斗争1、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费尔巴哈)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三大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鲜明的政治立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世界的本质和本原是什么?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否定之否定规律可能性和现实偶然性和必然性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①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②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资料第一讲导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非性理论体系。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键词: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科学1、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刚刚战胜封建主义,现代社会刚刚取代传统社会,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没有任何保障,受到资本家的严重剥削。

马克思以一个社会科学家的身份寻找解放工人阶级的道路。

马克思也把工人阶级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的思想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繁荣昌盛,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2、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在存在社会分工和差别的社会,总有人处于社会低层和被剥削状态,在工业化社会,就是工人,尤其是体力劳动的工人。

如果要想使工人阶级真正、彻底的获得解放,就只有全人类都获得解放,任何人都再压迫、剥削别人或被别人压迫、剥削。

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它就叫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一生的工作主要就集中在论证两个问题:(1)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放(2)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对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决的研究,使他努力去研究社会的历史、结构和运动、发展规律,想以此来证明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是必然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

这项研究使马克思成为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哲学家。

对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问题的研究,使他去关心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推动各国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领导各国工人运动,使马克思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成为对现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胸怀。

他们致力于探讨改善人类生存境遇的途径和方法,致力于普通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各阶层之间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把这些工作视为迈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一个台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时代背景1、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第一产业,传统社会生产体制走到尽头。

2、资产阶级夺取政权,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共同敌人:贵族和封建王权退出历史舞台。

3、社会保障体制远未建立,普通市民和工人的生活缺乏保障。

4、资本主义处于扩期,发财的欲望高于一切,工人的权力得不到保障,各地反抗活动此起彼伏。

(二)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学说的马克思主义,它继承了欧洲历史上的许多思想成分:(1)黑格尔的辩证法——历史主义、进步主义、矛盾分析方法。

(2)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和历史经验主义: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历史的发展,注重对历史经验的观察和总结,理性分析和演绎必须与历史经验相结合、相符合。

(3)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自然和人是历史和哲学的起点、是世俗世界的反映。

(4)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运动是有规律的,价值是有劳动创造的。

(5)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态度,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三)基本容(1)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学说的目的是探讨共产主义实现的道路和方法,即人类普遍的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和方法。

在初期主要探讨无产阶级如何能够夺取政权的问题。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主要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促使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2)哲学——这个学说的目的是: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证明资本主义是必然要产生的同时,也是必然要灭亡的,共产主义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

即人类的普遍的自由和解放是必然的。

(3)政治经济学——试图如实地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过程和发展规律;寻找资本主义得以产生的根据、力量之源和弱点;研究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命运和力量,寻找替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方法等,为共产主义理论提供经济学基础。

即在经济生活中寻找人类普遍的自由和解放的根据。

三、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影响1、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广泛领导和参与工人阶级的各种政治运动、社会革命,对改善工人阶级的经济生活和工作条件,促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广泛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材料。

3、坚持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持续批判,领导了各种社会运动,对改善人类现实生活状态,提到了极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非西方社会取得革命成功的原因:过去的社会主义革命主要发生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这些国家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1)激发了人们创造一个新社会的热情。

(2)赋予学习者批判旧社会和现实生活的理论武器和道德力量。

(3)把一批理想主义者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信念坚定、行动有力的革命党。

四、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1、从世界形势看,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未变,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依然还在受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大业还未完成。

2、全球化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对世界人民的剥削更加深重了,更多地区的人民被纳入到资本主义的剥削体系中。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不断推动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以遏制和防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资本对劳动人民的过渡剥削,切实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权力。

五、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哪里学习什么1、学习马克思和共产党人关心弱势群体、维持社会公正的良好愿望,和建设一个公正、和平社会的价值追求。

2、学习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理想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3、学习马克思把全人类的福祉永远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

4、学习马克思研究社会的方法和理论观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以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

为我们不断改善社会状况和民生,提供方法论和理论的指导。

5、学习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把人类解放和民族命运结合起来,立足现实、艰苦准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推动社会向前进步的思想方法和实践精神。

六、如何学习好马克思主义1、要有一幅好心肠和铁肩担道义的奉献精神。

否则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刻薄的社会批判者,愤世妒俗者,纯粹的社会破坏者,而不是真正的马克思的追随者。

2、要有科学理性精神和改善民生的良好愿望。

科学理性精神使你成为一个冷静的客观的社会研究者和问题发现者;改善民生的良好愿望使你能够始终把探求良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作为出发点,从而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

3、理论学习要与历史、社会现实和个人人生体验结合起来。

切忌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也不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是简单的理论说教。

第二讲人类探索自由与解放的道路第一节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追求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是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终身事业,也是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

一、从人类的自由与解放理论出发能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

1、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批判资产阶级革命所带给人们的仅仅是政治性的解放,提出超越政治解决的社会解放理论。

2、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的自由和解放理论。

从劳动的自由和解放理论出发阐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的道路。

共产主义社会的在本质就是劳动和劳动者从分工和私有制下获得的自由和解放。

3、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共产主义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联系起来,将资本主义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在地联系起来。

4、马克思研究经济学、人类学的目的都是为实现劳动的自由与解放选择现实的根据。

二、从人类的自由与解放理论出发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在西方思想史和人类思想史中的位置。

1、在基督教的长期浸淫下,西方人形成地根深蒂固地救赎意识,只不过基督教要救赎的是灵魂,使人的灵魂从肉体和欲望的控制下获得自由与解放。

这使西方人的自由意识高于所有的民族。

2、文艺复兴和改革相结合使西方人从教会的压制下解放出来,使人们获得了信仰和思想的自由,并将自由和解放意识转变为情感、欲望和理性的解放,使人们的情感、欲望和理性从基督教的压抑下解放出来。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

3、资产阶级革命将人们从封建秩序下解放出来,给人们以人身的和政治的自由。

人身和政治自由都是立足于个体的,强调的是个体的自由和解放。

但其发展的结果却是个体之间的激烈竞争、剥削、压迫和贫富分化,出现一种新的不平等和社会压迫。

4、马克思要实现的是全社会和全面的自由和解放,把自由和解放理论推到最高层面。

三、从人类的自由与解放理论出发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播和实践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其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传播与各地的现实的经济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与各地民族解放运动和现代化运动相结合,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的自由与解放重要力量。

2.在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也一直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人们不断认识和改变资本主义现实,推动西方社会的解放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绿色环保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

3.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把中国人民的自由与解放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峰。

第二节自由与解放的含义一、自由是一种权力伯林所讨论的自由是一种权力。

而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允诺给对方的行为资格,或政府允诺给人民的行为资格。

这种权力约定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自由的受限。

人们讨论自由的目的就是希望使某些自由受到限制,或者使某些已经被限制的自由少受限制。

因此,在政治上,每一项被讨论的自由都是受限制的自由,这才会有“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 这种思想出现。

作为权力的自由是根源于作为存在状态的自由。

1、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区分。

积极自由是指处于按以赛亚·伯林的看法,自由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种状态。

积极自由是指人处于“主动”状态的自由,即人们在做决定和选择时,均基于自身的主动意志而非任何外部力量。

当一个人是自主的或自决的,他就处于“积极”自由的状态之中。

这种自由是“去做的自由” 。

消极自由指的是在“被动”意义上的自由。

即人在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强制,在行为上不受他人的干涉,也就是“免于强制和干涉”的状态。

如果我想说什么,而别人不让我说,那么我的自由就丧失了。

二、自由是一种生存状态所谓生存状态问题是指我们生命存在的实际情形,比如,说话状态、思考状态、行动状态。

所谓自由就是我们想说就能说出来、想干就能干的状态,而不自由就是们的言论、行为受到了某些限制使我想说的说不出来,想干的干不了。

人会因为各种原因使自己的自由丧失,政治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其他的比如因身体缺陷(哑巴)、疾病(咽痛)等身体原因使我不能说话;或因惊吓等精神原因而说不出话等。

人无论因为何种原因,只要使其丧失了行动的自由,都对给人带来痛苦,也是人们极力想摆脱的。

三、自由的种类(1)身体的自由。

包括免于饥饿、寒冷、疾病、疲劳、痛苦、受折磨、受伤害等。

(2)心灵的自由。

免于各种情绪、情感折磨的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