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差异进步特征

合集下载

两栖纲

两栖纲

4
三、 两栖纲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
1.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的皮肤 (1)皮肤由表皮与真皮组成,具轻微角 质化,皮下有发达的淋巴间隙。 (2)皮肤裸露富于多细胞腺体和色素细 胞。某些种类的粘液腺特化为毒腺,以利 于防御。 (3)皮肤对化合物具有选择透性。
5
6
7
青蛙皮肤中色素细胞的分布:

黄色素细胞:过滤蓝光
2
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1.水中的湿度要较陆地大的多 2.空气中的含氧量比水充足,为水中的20多倍 3.水的密度比空气大,约为空气的1000倍
4.水中的温度较空气中恒定
5.陆地环境的多样性较水中高
3
二、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1.如何在陆地上支持身体并完成运动 2.如何利用空气中氧气进行呼吸 3.如何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在陆地上繁殖 5.要求具备维持较高的体内理化活动所须 的温度条件 6.要求具备适应于陆地生活所必须的神经 系统和感官
虹膜细胞:对光有反射和散射的作用,含有 嘌呤结晶构成的反射小板,通过衍射 产生蓝色、绿色。

黑色素细胞:有指状突起可扩展到上面二层 色素细胞之间,当色素颗粒扩展到细 胞突起中时,皮肤呈暗色;当色素颗粒 聚拢到细胞核时,则变浅。
8
2.不完善的肺呼吸和不完善的双循环
(1)呼吸的多样化 •鳃呼吸:一些成体和所有的幼体用鳃呼吸 •肺呼吸和口咽腔呼吸:肺呈蜂窝状,咽式呼吸 。口咽腔膜上也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也能进行 气体交换。 •皮肤呼吸:皮下血管丰富,可辅助呼吸。
42
43
2 有尾目(Urodela),又称蝾螈目(Salamandriformes) • 体多呈圆柱形,终生有尾。 • 一般有两对细弱而均等发达的附肢,体裸露。 • 低等种类为双凹型椎体,高等种类为后凹椎体。 • 有肋骨和胸骨,水栖生活。

我国游泳项目体育地理分析

我国游泳项目体育地理分析

我国游泳项目体育地理分析
中国游泳项目在体育地理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 东西部差异:中国沿海地区、湖泊和江河众多,这些水域资源为游泳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因此,东部地区的游泳项目发展相对较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游泳选手和培养机构。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游泳项目发展相对薄弱。

2. 北方与南方差异: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游泳资源有限,所以游泳项目在北方相对较少,但随着室内游泳馆的普及,北方地区的游泳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游泳项目在南方地区更为普遍。

3. 城市与农村差异:大城市拥有更多的游泳场馆和专业教练,游泳项目在城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场馆设施和培训资源匮乏,游泳项目相对较为落后。

4. 内陆与沿海差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游泳项目发展也存在差异。

沿海地区天然水域众多,游泳项目发展较好。

而内陆地区由于水域资源的限制,游泳项目的发展相对较弱。

总体来说,中国的游泳项目在体育地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受到地理、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的支持,中国游泳项目的整体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路运输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从古
代的木筏到现代的大型船只,我国水路运输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不同的阶段来探讨我国水路运输发展的特点。

1. 古代水路运输
古代的水路运输主要以木筏为主,这种运输方式简单粗暴,但是效率
低下。

随着船舶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路运输逐渐从木筏转向了
木船,这种运输方式虽然比木筏更加高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船只的载重能力和航行速度都很低。

2. 近代水路运输
近代的水路运输主要以蒸汽船为主,这种运输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提高
了我国水路运输的效率。

同时,随着铁路的兴起,水路运输的地位逐
渐下降。

但是,在一些地区,水路运输仍然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比如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3. 现代水路运输
现代的水路运输主要以大型船只为主,这种运输方式的出现使得我国
水路运输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路运输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现在,我国的水路运输已经成为
了国内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水路运输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木筏到现
代的大型船只,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路运输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未来,我国水路运输将继续
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我国水路运输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下面我将逐一解释这些阶段,并符合题目中心扩展的要求。

第一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49年-1978年)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发展阶段,水路运输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运输能力有限。

主要特点如下:1. 重点发展内河航运:由于内陆地区辽阔,内河航运成为水路运输的主要形式。

大力发展长江、黄河、淮河等主要内河航道,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2. 港口建设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港口建设起步较晚,只有少数几个港口具备一定的装卸能力。

主要集中在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

3. 船舶技术相对落后:船舶技术相对欠发达,主要依靠老旧的船舶进行运输。

船舶类型单一,技术水平低,无法满足多样化的运输需求。

4. 缺乏配套设施:水路运输在港口和船舶服务设施方面相对薄弱,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导致运输效率低下。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水路运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点如下:1. 优化航线布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着重优化航线布局,加强沿海港口的建设,提升航运能力。

同时,积极开发内河航道,加强内河航运的发展。

2. 引进先进技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船舶技术,逐步提升船舶的装载能力和运输效率。

同时,加强船舶的科技创新,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能。

3. 加强港口建设:在这一阶段,我国加大了对港口建设的投资力度,修建了一批现代化的港口设施。

同时,加强港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港口的运输效率。

4. 推动船舶产业发展: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开始推动船舶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制造企业。

船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水路运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第三阶段:现代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路运输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特点如下:1. 提升运输能力:我国加大了对水路运输的投资力度,不断提升运输能力。

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

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

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1.引言1.1 概述水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和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沼泽等水体及其周边环境。

这些水域不仅是众多生物栖息地,还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

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复杂性。

与陆地相比,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种类更加丰富,多样性更高。

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鲸类,从细小的浅海珊瑚到底层深海生物,水域生态系统容纳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

水域生态系统还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化特征。

不同水域的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导致了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

例如,海洋生态系统通常被分为浅海、近岸和深海生态系统,而湖泊则分为淡水和咸水湖泊。

此外,水域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

它们对水质、水温、水流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非常敏感,并对人类活动的干扰非常脆弱。

任何污染、过度捕捞、河流改道、湿地开发和海岸线开发等人类活动都可能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水域生态系统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吸附和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缓解全球变暖的影响;同时,水域生态系统也是许多重要的经济资源的来源,包括渔业、能源和旅游业等。

因此,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对于保护和管理水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实施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才能确保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2. 正文2.1 水域生态系统的定义水域生态系统指的是由水体、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它包括了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两种类型。

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水是核心元素,起着连接生物与环境的重要媒介作用。

2.2 水域生态系统的组成水域生态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首先是水体本身,它是水域生态系统的基础。

水体可以是湖泊、河流、海洋等各种形态的水域。

接着是水生植物,它们生长在水体中,包括浮游植物和附着植物两种类型。

水陆两栖动物的特征

水陆两栖动物的特征

水陆两栖动物的特征
两栖动物是介于鱼类与爬行动物之间的动物,有着两重性的生活,它的特征:
①变态发育:从受精卵发育到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青蛙的发育过程就是变态发育,幼体时是小蝌蚪,逐渐长成青蛙,小时候和长大后明显不一样。

②水陆生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一般用肺呼吸。

青蛙的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③四肢跳跃、游泳。

④变温动物:比如冬天时,青蛙的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躲避严寒。

⑤体外受精:比如春天是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会拼命叫来召唤雌蛙,雌蛙听到高昂的声音后会巡声找去,此时雄蛙会跳到雌蛙的背上,即抱对,会使雌蛙排卵到水中,接着雄蛙将精子排到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地域分异。

这种分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易于与外界交流,因此在经济发展方面更为先进。

在古代,沿海地区拥有发达的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中心。

而内陆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文化传承:沿海地区一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文化传承更为广泛和深入。

在古代,沿海地区拥有发达的文化产业,如书法、绘画、诗歌等,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文化传承相对较少。

3.政治中心: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位于内陆地区,如长安、洛阳等地。

而沿海地区则一直处于政治边缘地带,政治地位相对较低。

直到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才逐渐向沿海地区转移。

4.人口流动: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沿海地区一直是人口流动的热点地区。

在古代,许多人口从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这也加剧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异。

总之,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文化、政治和人口流动等方面。

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地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水陆分布的不平衡性及其影响

水陆分布的不平衡性及其影响

水陆分布的不平衡性及其影响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1.地球表面的水资源概况2.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3.咸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二、陆地分布的特点1.陆地的分布概况2.陆地的分类3.陆地分布的不平衡性三、水陆分布不平衡性的影响1.气候的影响2.地形的影响3.生物的影响4.人类活动的影响5.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6.我国陆地分布的特点7.我国水陆分布不平衡性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影响–工业生产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影响五、应对水陆分布不平衡性的策略1.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2.陆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3.跨区域水资源调配4.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5.水陆分布不平衡性的重要性6.认识和应对水陆分布不平衡性的必要性7.持续关注和改善水陆分布不平衡性的意义习题及方法:1.下列哪个地区属于淡水资源丰富地区?A. 撒哈拉沙漠B. 亚马逊雨林D. 阿拉伯半岛答案:B. 亚马逊雨林解题方法:通过对淡水资源丰富地区的了解,我们知道亚马逊雨林因其大量的降水和丰富的河流系统而被称为淡水资源丰富地区。

2.下列哪个地形对陆地分布不平衡性影响最大?答案:A. 山地解题方法:山地地形因其高度和坡度的影响,使得地形起伏不平,导致陆地分布不平衡。

3.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受到水陆分布不平衡性的影响?A. 植被生长B. 动物迁徙C. 工业生产D. 服装产业答案:D. 服装产业解题方法:服装产业主要受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与水陆分布不平衡性关系不大。

4.请简述水陆分布不平衡性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水陆分布不平衡性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和降水方面。

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容量不同,陆地温度变化较大,海洋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水陆分布不平衡性会导致某些地区出现高温或低温现象,以及降水的分布不均,从而影响气候。

5.请简述水陆分布不平衡性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水陆分布不平衡性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被和动物方面。

陆地分布不平衡性导致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不同,如高原、山地、平原等地形对植被的种类和生长有重要影响。

探索发展中与发达的地理差异

探索发展中与发达的地理差异

探索发展中与发达的地理差异地理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发展中和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诸多原因,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索发展中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地理差异方面的特点及原因。

一、自然环境差异1.1 气候条件发展中地区常常处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湿润,降水充沛。

而发达地区则多位于温带或寒带地区,气候变化明显,降水分布不均衡。

1.2 土地资源发展中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给其带来了独特的土地资源。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寒带地区则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经济发展差异2.1 经济结构发展中地区的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和初级产业为主导,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而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2.2 其他差异发展中地区的人口众多,但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完善。

而发达地区则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

三、社会文化差异3.1 教育水平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普及程度高。

而发展中地区由于经济限制和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较低。

3.2 文化传统发展中地区的文化传统较为保守,传统观念和价值观仍然深植人心。

而发达地区则更加开放包容,文化多样性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

四、发展差距原因4.1 历史原因发展中地区往往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如殖民地时期的掠夺,战争和内乱带来的破坏等。

而发达地区在历史上拥有更长时间的稳定和发展。

4.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的差异也是导致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例如,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资源匮乏,发展相对滞后,而沿海地区则依托海洋资源和交通便利,经济更加发达。

4.3 经济政策不同地区在经济政策方面也存在差异。

发展中地区由于政策制度和市场环境相对薄弱,外资和人才流动性受限,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而发达地区则拥有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经济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资源。

水陆交通建筑优缺点分析

水陆交通建筑优缺点分析

水陆交通建筑优缺点分析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交通运输的优缺点:运输的工具主要是车、船、飞机、管道等,相应的运输的方式也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运输五种。

1、铁路运输的优、缺点从技术性能上看,铁路运输的优点有:(1)运行速度快,时速一般在80到120公里;(2)运输能力大,一般每列客车可载旅客1800人左右,一列货车可装2000到3500吨货物,重载列车可装20000多吨货物;单线单向年最大货物运输能力达1800万吨,复线达5500万吨;运行组织较好的国家,单线单向年最大货物运输能力达4000万吨,复线单向年最大货物运输能力超过l亿吨;(3)铁路运输过程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连续性强,能保证全年运行;(4)通用性能好,既可运客又可运各类不同的货物;(5)火车客货运输到发时间准确性较高;(6)火车运行比较平稳,安全可靠;(7)平均运距分别为公路运输的25倍,为管道运输的1、15倍,但不足水路运输的一半,不到民航运输的1、3。

从经济指标上看,铁路运输的优点有:(1)铁路运输成本较低,1981我国铁路运输成本分别是汽车运输成本的1、11,1、17,民航运输成本的1、97,1、267;(2)能耗较低,每千吨公里耗标准燃料为汽车运输的1、11,1、15,为民航运输的1、174,但是这两种指标都高于沿海和内河运输。

铁路运输的缺点是:(1)投资太高,单线铁路每公里造价为100,300万元之间,复线造价在400,500万元之间;(2)建设周期长,一条干线要建设5,10年,而且,占地太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将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因此,综合考虑,铁路适于在内陆地区运送中、长距离、大运量,时间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的一般货物和特种货物;从投资效果看,在运输量比较大的地区之间建设铁路比较合理。

2、水路运输的优、缺点从技术性能看,水陆运输的优点有:(1)运输能力大。

在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能力最大,在长江干线,一支拖驳或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力已超过万吨,国外最大的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力达3,4万吨,世界上最大的油船已超过50万吨;(2)在运输条件良好的航道,通过能力几乎不受限制。

洋隔与陆地之间有什么不同?

洋隔与陆地之间有什么不同?

洋隔与陆地之间有什么不同?一、地质构成不同洋隔是大海的一部分,由一片或多片洲际壳断裂形成,被海水所填满。

而陆地是由地壳上升形成的,主要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洋隔通常由大量的岩石构成,如玄武岩、花岗岩等,而陆地则主要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组成,如砂岩、泥岩、石灰岩等。

地质构成的不同决定了洋隔与陆地在地貌、地形和地球物理特征上的差异。

二、气候条件不同洋隔往往位于海洋中,其气候条件通常比陆地更加湿润和稳定。

洋隔受到海洋的调节,温度较为稳定,风力较小,降水相对较多。

而陆地则受到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气候条件变化较大,温度波动幅度大,降水量相对较少。

这种气候差异对于洋隔和陆地上的动植物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生物多样性不同由于地质构成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洋隔和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也存在差异。

洋隔通常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如各种鱼类、贝类、海藻等。

而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则主要表现为各种植物和陆生动物。

具体而言,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通常更加丰富,因为陆地上存在着更多的生态系统和生境类型。

而洋隔上的生物多样性虽然相对较少,但其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自然资源。

四、生活方式与经济活动不同由于地质、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洋隔与陆地上的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洋隔周围的居民主要依赖渔业和海洋资源开发为生,如捕鱼、捕捞、海产品加工等。

而陆地上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则更加多样化,除了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外,还有采矿、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各个行业。

此外,人类在洋隔与陆地上的旅游和娱乐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海滩度假、海上运动等活动在洋隔上更为常见。

综上所述,洋隔与陆地之间存在着地质构成、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活方式与经济活动等多个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洋隔和陆地成为了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人类应当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知识提纲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知识提纲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十二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标要求: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本单元时间框架】一、水陆交通的变迁(一)产生原因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二)古代水路交通的变迁1、陆路: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先秦时期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交通工具和道路系统。

知识提升1:秦朝驰道修建的背景、目的、特点及影响?(1)背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封建经济初步发展;(2)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道路宽阔牢固,美观实用(3)目的: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4)影响:①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②加强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③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④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2、水路——人工运河:3、海路:中国古代,已经形成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知识提升2:古代西方海洋探索的特点——范围小;规模小;局部探索知识提升3:分析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1)战争和贸易的要求;(2)秦以后大一统局面(国家统一);(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4)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5)强盛的国力知识回顾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积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丰富地理知识,开阔视野(2)消极: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工业革命与交通运输的发展(一)火车与铁路交通1、西方:(1)1814年,史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2)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等行业的发展。

2、中国:(1)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第一条实用铁路。

(2)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

水路公路和铁路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水路公路和铁路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水路公路和铁路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1. 引言1.1 水路运输的优势水路运输是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具有许多优势。

水路运输在运输范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水路连接了全球各大洲,可以实现国际间的货物运输,使得商品可以迅速到达世界各地。

水路运输在运输效率方面表现出色。

船舶通常可以装载大量货物,运输效率较高,特别是适用于长途运输。

水路运输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由于水上交通相对稳定,船只受天气影响较小,所以在遇到恶劣天气时可以更容易避免事故发生。

水路运输的成本相对较低,船只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和人力成本均较少,使得水路运输更具竞争力。

水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相比公路和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的污染和碳排放较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水路运输具有广阔的运输范围、高效的运输效率、较高的安全性、较低的成本以及较小的环境影响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运输方式。

1.2 公路运输的优势公路运输是一种快捷、灵活的运输方式,具有以下优势:1. 较强的灵活性:公路网密集,可以直达目的地,无需额外中转换乘,适用于运输距离短、频次高的情况。

对于货物或人员急需到达的情况,公路运输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2. 高效率:公路运输通常能够快速地运送货物或人员,特别是在城市周边或郊区等相对短距离的运输中,速度较快,能够及时满足需求。

3. 灵活应对交通状况:通过公路运输,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调整路线,选择较为畅通的道路,避开堵车或其他交通拥堵的情况,保证运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便利性:相比水路和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更加便利,无需额外的转运等环节,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尤其适合个体经营或小批量货物的运输需求。

5. 可达性强:公路网的覆盖面广,能够到达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方,保证运输的全方位覆盖,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运输需求。

公路运输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和支撑。

1.3 铁路运输的优势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使其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新)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①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
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成 就
②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由詹天佑主持修建。
局 限
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维京人
北大西洋和北海
特点
地区冒险(海盗)
➢ 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腓尼基人
首次横渡 地中海
➢ 受制于航海技术,以狭窄易
通过的海域
➢ 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阿拉伯人
印度洋周围开 展海上贸易 (非洲东海岸)
波利尼西亚人
太平洋诸岛活动 (复活岛)
2.近现代全球航路的建立与拓展
(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
②汉代: 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③唐代: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
的驿路交通网
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分布广(全国)
目的: 政治:强化中央集权;军事: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军队调遣
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
(二)国内运河开凿 1.含义: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 2.表现
水 陆 交 通
变迁的 表现
水运
河运:国内\国外运河开凿
海运
古代对海洋的探索:中国、西方
近现代全球航路的建立与拓展
建立:新航路开辟 拓展:国际运河


工业革命以来新式交通工具的诞生:火车、轮船、汽车

变迁的 影响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简述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结合史料,分析水陆交通变迁的影响。
(四)工业革命以来新式交通工具的诞生 1.火车与铁路交通

水陆地形的变迁

水陆地形的变迁

水陆地形的变迁1、广州地区原是个古海湾广州地处祖国大陆南方,滨临南海,是西、北、东三江的汇合处,是北回归线上的城市。

广州市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

广州地形具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的多种特点。

这种特点形成是与地质历史的演变和广州地区由浅海变为陆地的地史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广州地区北部从震旦纪至石炭纪,基本上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

南部珠江三角州一带原是一个大海湾。

六千年以前冰后期海侵时期以来,广州市区至黄埔一带,为一东西向的溺谷湾,这个古海岸地貌的海湾,东宽西狭。

在二、三千年前,海浪可直到越秀山南麓的中山纪念堂附近。

古代番山(现文德路中山图书馆附近)临海边,故三国时交州刺史步骘曾对广州地形有“负山带海、博敞渺目”之说。

在一千年前宋代,广州城下被称为“小海”,黄埔一带被称为“大海”。

几千年来,由于珠江流域各江河带来泥沙沉积,海湾逐渐淤小,浅海变成陆地,广州地形发生沦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广州河南石榴岗附近的七星岗,一九三七年发现海蚀崖及海蚀平台的“古海遗迹”。

七星岗海蚀地貌的存在,证明广州地区由浅海变为陆地的变化,也证明海岸线已向南推移了一百公里以外。

一九七三年在中山四路市文化局内发现秦汉时代造船工场遗址,经测定距今已达二千一百多年,在船台下发挖大量浅海浮游生物,如孔虫、泥蚶等遗体。

黄埔庙头发观海外益生红树林植物,新洲存在的蚝壳层等的浅海相沉积的遗迹都反映广州古海湾的演变过程。

据分析,广州地区陆地形成,可分为两大地区,一是陆相沉积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区;二是下层以陆相沉积为主,上层为海相沉积为主地区,即南部“沙田”地区,是属河海合力淤积而成。

2、古海湾岸线位置根据历史记载结合地形与地质资料分析,初步探索出广州地区古海岸线位置, (见附图)初步判断,广州市观有的河北市区部分,在古代时大部分是海水环绕,坡山、番山等高地是一些小岛,后因白云山山洪夹带泥沙淤积,小岛逐渐与陆地相连形成半岛。

广州河北城区在秦汉前海岸线地形,大致是由三个半岛夹间着两个海湾所组成,以后逐渐淤积成为一个整体。

1,2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

1,2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

1,2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
1、地理环境差异:1号地区位于陆地腹地,地处江浙沪一带,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植被丰富,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早期就是文明文化发源地,如今也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枢纽。

2号地区则位于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干旱,无霜期短,四季分明,雨量不足,植被贫瘠,农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落后。

2、人口结构差异:1号地区人口紧凑,流动性强,人口密度大,拥有众多的流动人口,由于发达的经济优势,外来务工人员也较多。

2号地区人口稀疏,流动性较弱,人口密度较小,外来务工人员较少,而且农村人口多数从事农业生产。

3、经济差异:1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水平高,服务业占比较高,收入水平较高,城市化程度高,物流便利,人们的消费能力较强。

2号地区的经济发展较慢,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化水平较低,服务业占比较低,收入水平较低,城市化程度较低,物流不便利,人们的消费能力较弱。

4、文化差异:1号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国文明文化发源地,文化传统深厚,文化融合度高,因此有着丰富的文
化资源,拥有多元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2号地区历史较短,文化传统相对较薄,文化融合度较低,文化资源相对较少,拥有单一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总之,1,2两地地理差异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1号地区地理环境温和,雨量充沛,植被丰富,人口紧凑,流动性强,经济发达,文化传统深厚,多元化的文化融合;而2号地区地理环境干旱,雨量不足,植被贫瘠,人口稀疏,流动性较弱,经济发展落后,文化传统较薄,文化融合度较低。

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第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学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经济与社会生活张 (1)

第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学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经济与社会生活张 (1)

第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学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经济与社会生活张 (1)随着时代的发展,水陆交通的变迁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重要标志。

本篇文章主要从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谈谈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对经济的影响古代,水上交通是经济的主要交通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发明了轮船等交通工具,陆上交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现代社会,水陆交通发展均衡,对于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

水上交通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商品得以流通。

古代,许多地方都是用水路进行贸易。

古代的鱼米之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现代社会,大量的出口和进口货物需要通过海洋运输来实现。

有些国家,在经济中的贡献较大,而且海运也是它们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例如中国的海运和沿海城市的迅速崛起。

陆上交通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生产、消费和流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随着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方式的逐渐发展,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水陆交通的变迁,不仅对经济方面产生了作用,同时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水上交通过于依赖于天气,且水路很少穿越大陆,使得地域之间的隔离比较厉害。

随着陆上交通的发展,地域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接近。

旅游、商贸和文化交流等也得到了更好的推广。

例如大明湖、苏州等著名的水城成为了文化艺术的传播中心。

同时,水陆交通的发展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

陆上交通的逐渐发展,让人类的交通不再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人们能够得到更加及时、全面的信息,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大地提升,也促进了文化交流的发展。

总之,水陆交通的变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它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到水陆交通将继续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进步更加迅速和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科1班王苏1120800029
●水陆环境差异有何差异?
●两栖类为适应陆地生活,出现什么进步性特征?
答:(1)空气中含氧量充足:陆地空气中含氧量远高于水中含氧量,所以水中只适合一些新陈代谢比较低,用鳃呼吸和一些低等动物生活。

进步性特征:呼吸器官具有多样性,能通过肺进行呼吸,但是肺呼吸不能完全满
足陆地上生活所需的气体代谢的需要,所以用皮肤和鳃辅助呼吸。

(2)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水的米的大约等于动物原生质的密度,所以动物体在水体中可以漂浮起来,不用考虑支撑躯体的问题。

而空气的密度很小,在陆地生活的动
物必须考虑如何把身体支撑起来以完成各种活动。

进步性特征:具有了五趾行附肢,并且附肢强有力。

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关节。

具有荐椎,荐椎与腰带的髂骨相联接,使后肢获得了稳固的支持。

脊椎骨的椎体
除少数水生种类为类似鱼的双凹型外,多为前凹型或后凹型,增大了椎体的接触
面积,提高了支持体重的效能;椎弓的前后方具有关节突,加强了脊柱的牢固性
和灵活性。

带骨的肌肉和头骨和脊柱或与脊柱相联结,使四肢获得了有力的支持。

(3)水温恒定:水的比热大,水温变化幅度小,一般不超过25~30度,海洋温度近于恒定。

而陆地温度则存在着剧烈的周期性变化,如冰冻与解冻,干旱与洪水等,都
大幅度造成温差。

进步性特征:具有皮肤腺,其中的粘液腺为多细胞腺体,它可以通过蒸发冷却来调
节体温。

两栖类由于新陈代谢的水平比较低,保温与调温机制不完善,属于变温动
物。

(4)陆地环境具有多样性:陆地环境地形复杂,植被多样,为动物栖居、隐蔽等提供了较水域优越的条件。

对卵和幼体来说,陆地条件比水体中较易受到保护,但同时
存在着在陆地发育方面的困难。

进步性特征:
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
1、肩带借肌肉间接地与头骨和脊柱相连,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使得前肢具有
功能。

2、腰带与脊柱连接,构成对躯体的的主要支撑,一些种类还发展了跳跃运动,使
运动更加灵活。

3、形成五趾型附肢使得运动起来更加运动灵
4、特化出颈椎,颈椎与头骨的枕髁相联结,使头部具有了上下运动的可能性;
5、四肢肌肉发达,肌肉分节现象消失,改变为纵行或斜行的长短不一的肌肉群。

并且四肢肌环绕带骨及肢骨四周分布,运动机能大为加强。

循环系统:
1、不完善的双循环系统,提高了血循环的压力和流速,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感官:
●视觉:角膜凸出,晶体近似球型而稍凸出,二者间距离大于鱼类,视物可以更
远,以晶体牵引肌调节晶体与角膜的距离和改变晶体弧度,调整焦距,具可动
眼睑、瞬膜、泪腺及哈氏腺;
●听觉:内耳的球状囊后壁分化出瓶状囊结构具听觉功能;产生中耳,具听小骨,
具有了听觉机能;
(5)水中湿度大于陆地:在水中不必考虑水分的蒸发问题,而陆地干燥空气中则要
尽量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进步特征:
1、皮肤腺可减少水分蒸发,保持皮肤湿润
2、膀胱(泄殖腔膀胱)贮尿,重吸收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