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学期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学期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学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对信息科技这门课有了一定的认识。相对来说,三(1)班的学生课堂纪律好,听讲认真,没有极大的“两极分化”现象。三(2)班的学生,他们听讲认真,练习及时,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小朋友不敢大胆质疑,不敢大胆发言,遇到问题不敢自己解决,依赖性较重。三(3)班的学生大部分认真上进,课堂上较放得开,他们乐于尝试,勇于体验。一旦搞懂了某一知识点,它们会给你一想不到的“发挥”。
二、教材简析及要求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经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7年审查通过的2007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是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编写的必修部分新教材,本套新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本册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部分内容,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平台,内容涉及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和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三方面,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计算机组成、键盘鼠标使用、画图程序、录音机程序、资源管理和网络浏览与下载等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等领域。
新教材与此前使用的省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相比,在编排体系上保留了原教材的成功之处又有所创新,每课内容除教学内容外,增设了“导学牌”、“知识屋”、“讨论坊”、“探究园”、“实践园”和“成果篮”等栏目,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体现了新课改特点。特别是教材的内容和软件的选用与时俱进,贴近实际生活,图文并茂,让人耳目一新,利于激发学生热情,乐于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将网络应用编入起始年级教材即上册教材,能让学生尽早认识到计算机与网络是我们学习的工具,感受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网络文明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又如软件的下载和安装、管理文件都是学生使用计算机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本册教材就充分考虑了这一实情,重视了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此外,教材摒弃单一纸质教材,实行了书盘合一,将多媒体光盘用作学生教材,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尝试,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着重于部分的实践操作。并且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科学的兴趣,
进一步提高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学会并熟练运用使用普通颜色的填充
2、学习“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认识和掌握画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4、学习“橡皮/彩色橡皮擦”、“选定”、“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
5、能够运用“多边形”工具画多边形
6、能对图片进行简单的裁剪,熟练的设置图文混排的方式。
7、学会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和“粘贴”命令复制图形
8、学生已会用键盘输入汉字,但是由于学生对利用计算机进行拼写的方法不够熟悉,很多学生输入的速度较慢,学期初着重加强这一部分的练习。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采取多方辅导,如联系语文老师进行拼写的辅导,联系家长进行课后的指导和督促等。
四、教学措施:
1、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备课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厌烦那些枯燥、艰涩、难懂的概念,喜欢动手操作。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语与操作内容导入新课、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以备学生的接受与掌握。
2、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备课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较强,虽然有时能把一些概念背得非常熟练,但对其内涵却不一定准确把握。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我们不必苛求他们准确背下条条框框式的概念,只要能理解它并能进行成功操作即可。再者,小学生的知识面还很窄,教师也不宜过多地旁征博引。为此,在设计讲解概念时,利用小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明确主题,点拨目标,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有一个明确的学习主题和主攻目标,在教学中开门见山、及时点题,以使学生开始就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和学习的重点。在及时点题的同时,巧妙的点明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增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展示作品,激发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其思维,在学习新课之前把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们。通过那些优秀作品吸引学生,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其想象力,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动手欲望。
4、讲解加演示
突出重点,采用“设疑——讲解——演示”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听得懂、看得清,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5、学生动手实践。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尽量营造宽松和谐、合作学习的氛围。对学生的实践不过多的干涉和限制,以使他们能大胆的创作,在实践中
倡导生生之间的交互学习、取长补短。对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普遍性问题统一强调。
6、总结评价
在一节课即将及结束之时,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简短的总结,对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与总结。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的优点详细指出。对于没有完成的学生或作品质量稍差的学生给予鼓励,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迎头赶上。
7、按需辅优帮差
针对课时紧,任务重的现象。利用课后时间,根据等级考试的要求和考试形式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进行进行过关练习。旨在通过过关练习巩固旧知,联系新知,形成对知识的内化。根据过关练习的实际请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