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学练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共11张PPT)
此花虽美,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诗人的房屋里自由地行走。 B.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我宇 (1)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2)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3)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野 (4)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C.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3)犹有竟时_________________
2 B(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3)犹有竟时_________________
B.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下面对《龟虽寿》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此花虽美,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
“(盈6)千缩里之殊期风,C雨不(_但“_在__天_三_;_ 曹”不在“建安七子”之中,其他三位分别是孔融、
5.阅读《庭中有奇树》,完成题目。 (1)“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赏析。
“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 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 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 公深深的思念。
(2)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可贵还是不可贵?请分析其内涵。
下列对《赠从弟》(其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对《赠从弟》(其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直7)剧抒松哉胸边臆树海”错民,的_应__为内__“借__在景抒品情”)格,由表及里地塑造了松树的整体形象。 “下盈面缩文之学期D常,.识不表但反述在不天衬正;确手的一法项是的( )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一首诗或一句词所触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古诗词阅读理解与赏析水平;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造力,使其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解读古诗词;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让他们在诵读与学习过程中,深入体会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其次,在诗词意境与情感表达方面,学生们普遍存在理解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举例、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运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此外,在教学难点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古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这些难点的讲解,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测试(90分钟100分)一、基础知识1、读音打假,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挑出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 ) A.水皆缥碧(piǎo) 天山共色(sè)横柯上蔽(kē) 鸢飞戾天(lì)B.泠泠作响(líng) 急湍甚箭(shèn) 夹岸高山(jiā)窥谷忘反(kuī)C.急湍甚箭(tuān) 一百许里(xǔ) 猛浪若奔(bèn) 泉水激石(jī)D.互相轩邈(miǎo)任意东西(rèn)鸢飞戾天(yuān)好鸟相鸣(xiāng)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锐不可挡针砭时弊晶莹剔透出类拔萃B.顶力相助带罪立功以逸代劳变本加利C.一枕黄梁鞠躬尽瘁别出心裁挺而走险D.立竿见影名声鹊起销声匿迹通宵达旦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疏条交映B.望峰息心C.任意东西D.乘奔御风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D.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B.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犹如“金牌”照亮了中国三农巨变之路.C.河的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苍苍茫茫的远山.D.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C.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二、阅读理解(一)对比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完成下列题目:(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4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10、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分)11、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二)对比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题目:[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14、[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15、[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和《与施从事书》,完成16——20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施从事书》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注释]①汉:银河.②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16、解释加点字.4分①猛浪若奔②互相轩邈③横柯上蔽④千翼竞来17、翻译句子.4分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8、《与朱元思书》写作者坐船游览富春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看似没有固定的方向,实际上作者的游览是有固定方向的,证据是“”(1分)19、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2分)20、从感官系统看,上面两文都从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之情,《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4分)(四)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题目:2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22、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 )A.泉水激石……成韵B.蝉则……无绝C.鸢飞……忘返D.夹岸……寒树2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2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D.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五)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列题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5、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7、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D. 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28、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4分)三、综合运用29、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4写“山”的:写“水”的:30、明代才子徐文长外出访友,在友人家居留多日,毫无辞归之意.友人在客厅写了个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明知是逐客令,但徐文长却把纸条高声念了一遍,友人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又留他多住几日.请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把徐文长的意思表现出来.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1、《与朱元思书》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两句描写秋天的话.4四、课外阅读落叶是疲倦的蝴蝶①夕阳老去,西风渐紧.②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③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④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⑤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⑥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⑦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结满冰凌,夏天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这个屋檐.⑧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⑨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⑩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⑾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⑿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⒀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⒁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选自2007年第1期《读者》,作者朱成玉.有删节.)32、显然,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4分)33、请你写出⑧段画线句的含义.(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富有修辞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60字)(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⑨段中画线句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事业不成誓不回”有较大出入,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参考答案1——7 CDBADCB7、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8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9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10.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11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12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1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14[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1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16①奔,奔马. ②轩,向高处伸展.③柯,树枝. ④竞,争. 17略18.自富阳至桐庐19 先用写江水的静态,突出其清澈的特点(1分);再写江水的动态,突出其湍急奔腾的气势(1分).20视觉(1分) 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2分)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1分)《与施从事书》翻译在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鸟儿竞相飞来,千翼相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前程艰难,也不更改自己的气节.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的确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21——27 DDAAABC28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29示例: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0.示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2、作者借落叶像“疲倦了的蝴蝶”来比喻“我”是一只在外飞倦了想要飞回家去的“蝴蝶”.文章试图通过落叶这一环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33、母亲的辛勤劳动使家里越来越殷实(富有),但岁月(年纪)和劳累却压弯了母亲的背,使母亲变得“越来越矮”.(意近即可.)34、示例:“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句子运用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落叶,以“呻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疲倦”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在外漂泊的疲惫,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和呼应,深化了文章主题.(摘抄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得1分,能写出表达效果得3分.)35、示例:无论我们在外面闯荡世界成功与否,心里都要永远装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如果为的是“大家”的利益而舍家忘身是值得提倡的,如果仅仅是为“衣锦还乡”而“不破楼兰终不回”则不宜大加赞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中考在线
2. 下列对《庭中有奇树》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C) A. 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同时欣欣 向荣的奇树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 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B. 三、四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 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 五、六两句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美丽,那样芬芳,无奈相隔的路 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 着实令人惋惜。 D. 七、八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了对 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E. 整首诗围绕着“庭中有奇树”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 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诗歌赏析
主
旨
点
作者借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
拨
经历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
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诗歌赏析
诗
歌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风
鉴 赏
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接着以冰霜
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在一问一答中,突出
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
【点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为千古名句, 笔力遒劲,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 气概,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诗歌理解
原
文 注
赠从弟(其二)
释
亭亭①山上松,瑟瑟②谷中风。
风声一何③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④,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
诗歌理解
【注释】 1.亭亭:挺拔的样子。 2.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3.一何:多么。 4.惨凄:凛冽,严酷。 5.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
八年级上册语文【习题练习】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念,于是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 五、六句写主人公折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
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了,根本无法送到他的手中。 D. 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
12345
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请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用“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以
简洁生动的方式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的形象;又 以“谷中”映衬“山上”,更加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12345
课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词诵读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歌咏了松柏刚劲顽强的“本性”,表达了自
第三单元 山 川 之 美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理解型默写。 (1)《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 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冰霜正惨凄 , 终岁常端正 ”。 (2)《龟虽寿》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 (3)《梁甫行》中描写边海人民衣不蔽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 是“ 妻子象禽兽 , 行止依林阻 ”。
寒而不凋,本性高洁且内心坚劲。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写松树在风中随风摇摆的欢快状态,
表现了松树和风声密不可分的关系。 C.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诗人写松柏的坚韧端正,勉励从弟
不畏艰难,保持顽强而高洁的品性。 D.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03 试题试卷 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练一、理解默写1.《梁甫行》一诗中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
2.《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
3.《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
4.《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
二、阅读《梁甫行》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5.下列对《梁甫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描写自然现象,写了各地自然环境不同,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迥异。
B.第二联通过写海边人民只能住在田野的草棚里来说明海边的贫民生活极其艰苦。
C.海边人民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D.尾联通过对狐兔等动物的描写,写出狐兔在屋中自在游走,我的惬意抒怀。
6.“行止依林阻”中的“依”字把逃民们的______、_________都表现出来了。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2021·甘肃中考)古诗词欣赏。
(甲)塞下曲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①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乙)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②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注释)①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
②剧,艰难。
8.乙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9.下列对甲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
B.“夜战”点明战争发生的时间是在晚上,“桑乾北”点明战争发生的地点。
C.一个“半”字写出士兵作战到半夜依旧不能归家,突出战事的激烈。
D.“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一句,诗人从一个士兵的角度,用特写镜头反映出战场上的众多情况。
10.下列对乙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含答案)一、阅读《庭中有奇树》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这首诗中有一处关于主人公动作细节的描写,请指出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其内涵。
2.“馨香盈怀袖”是为人称道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3.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二、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三、阅读《龟虽寿》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梁甫行》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本诗语言朴素简练,不重词藻修饰,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庭中有奇树》1.攀条折其荣。
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丈夫,因为这枝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思念。
2.“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沾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了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3.是说花的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奇,只是因为别离太久,主人公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何足贵”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含说课内容)(20张PPT)
语言特点: 精神面貌:
质朴
雄健
四、对比阅读,分析曹诗特点
建安风骨: 东汉末年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等诗文创作的独特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
教学目标 1、借助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读透文本,分析和想象“老骥”“烈士”的人生轨迹,探讨生命的长度;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曹诗的特点,了解建安风骨。 教学重难点: 分析和想象“老骥”“烈士”的人生轨迹,探讨生命的长度;通过对比阅读,感受曹诗的特点,了解建安风骨。
说学情
二
八年级学生对诗意的理解,节奏的把握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具备了理解诗歌意境及情感的一定能力。就本诗的作者曹操而言,学生并不陌生,可是对生活在和平年代又衣食无忧,知识积累水平与生活阅历都不足的孩子们而言,要达到对这首诗的深层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初中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古诗词掌握理解的程度,距离课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老师能用更具体灵活的方式贯穿课堂始终。
说板书设计
六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源自2024 课件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目录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
二
三
四
五
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教材
一
课标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龟虽寿》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歌,选自曹操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再回到哲理的思辩,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暮年赞歌。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五阶集训”(部编版)第三单元现代文+名著+诗词曲+文言文(二)(解析版)
第三单元非连续性文本+现代文+名著+诗词曲+文言文(二)材料一:蒋勋眼中的宋词我花了一个多月品读完《蒋勋说<宋词>》这一本书。
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的语言细腻可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蒋勋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
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切,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谈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产生宋词, 如何产生宋词,以及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
唐诗就如骚动的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
宋词是一种简练、淡雅、不夸张的情绪。
阅读蒋勋的作品,你会发现宋词的平实、自然和发现现实的美,发现宋词对人生的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是曲曲折折。
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
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
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
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下片:“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时代使苏轼成为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成功者。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
其实不然。
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的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四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上·课外古诗词前四首【笔记区】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攀条:攀引枝条。
⑸遗(wèi):赠送,赠与。
⑹盈:充满。
⑺致:送到。
⑻感:感受,感动。
经时:历时很久。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该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腾云驾雾。
螣音同“腾”5.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6.已:停止。
7.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8.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9.但:仅,只。
10.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11.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12.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1(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时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句,诗人用“亭亭”描写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简洁生动。
B.诗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两个“一何”使抒情意味更浓厚。
C.“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既写出松树成长环境的严酷,又体现青松“端正”的本性。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情深意长。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托物言志,用什么事物表达什么情感?
《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蓣藻(yù zǎo)、松柏、 凤凰作喻,“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 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元代 刘履《选诗补注》卷二)。此为其二,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 具有像松柏一样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 一个新局面。在那个战火频仍,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形成了以 “慷慨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 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
刘桢
解题
从弟:堂弟。古人称共曾祖父不共父亲(属平辈) 的亲属中年幼于己的男予的意思。 咏物诗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 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课堂小结
主旨归纳 全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 倒,经严寒而不凋。表达了作者对堂弟的勉励之情, 同时也表现了他坚贞自守的品格。
拓展阅读
赠从弟(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诗意: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 石头清晰可见。 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 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 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 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 好、可贵。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赠从弟》(其二)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两 句诗是:_风__声__一__何__盛_____,__松__枝__一__何__劲____。 (2)《赠从弟》(其二)中以寒冷的冰霜来衬托松柏的品格的 两句诗是:__冰__霜__正__惨__凄___,_终__岁__常__端__正____。 (3)《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本性,勉 励堂弟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要正气凛然的两句诗是: ______岂__不__罹__凝__寒____?__松__柏__有__本__性________。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01 试题试卷 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练一、(2021·四川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孤兔翔我宇。
1.下列对《梁甫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B.“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这两句突出了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C.“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D.“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下面描写,反映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诗中通过对“草野、柴门、狐兔”等一系列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边海人民的_______________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________,以及对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的期盼。
3.请从内容、写法、情感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柴门何萧条,狐兔用我宇”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5.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描写自然现象,写了各地自然环境不同,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迥异。
B.第二联通过写海边人民只能住在田野的草棚里来说明海边的贫民生活极其艰苦。
C.“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
D.“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正面描写,反映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三、(2021·福建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2 试题试卷 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时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这首咏物诗写“松”有何用意?4.颔联两个“一何”各有何作用?三、对比阅读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乙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
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
闻德而至者如林。
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
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
承拒而不纳。
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
”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
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
②魏武:曹操。
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
④其子:指曹丕。
5.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________”、冰霜“________”,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6.“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7.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征聘不就.(_____)(2)就.家拜汉中太守(_____)(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_____)A.从事B.就职、赴任C.完成D.前往8.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闻德而至者如林。
第三单元2 文言诗歌阅读·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三、读意象
1.识记常见意象: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落花流水传愁绪,别时长亭柳依依。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2.立足文本,甄别意象的丰富性:如“水”这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蕴 含不同的含义: A、因奔流不息,一去不回,比喻时间流逝。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B、因剪切不断,滔滔不绝,比喻不尽愁思。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 C、因清澈明亮,深沉灵动,比喻美人的眼睛。(“望穿他盈盈秋水, 蹙损他淡淡春山。”)
再如“草”这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含义也不尽相同 A、比喻生命力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比喻离愁别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 生。” ) C、比喻思念绵长。(“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 D、比喻荒凉衰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同步训练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中夜起望西园值①月上(柳宗元)
同步训练
客夜与故人偶集① 唐 ·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②。 还作江南会,翻疑③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④。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⑤。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千重:千层,形容 夜色浓重。 ③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 ④风枝: 风吹动树枝。寒蛩(qióng):深秋的蟋蟀。 ⑤羁旅:犹漂泊 。晓钟:报晓的钟声。
积累拓展
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③。 雨中草色绿堪④染,水上桃花红欲⑤然。 优娄⑥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⑦乡里贤。 披衣⑧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⑨衡门前。
积累拓展
①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③春田:春季的田地。 ④堪:可以,能够。 ⑤欲:一作“亦”。然:同“燃”。 ⑥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 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 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经论:佛教指三藏中的经藏与论藏。《梁书·谢举传》:“ 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 ⑦伛(yǔ)偻(lǚ):特指脊梁弯曲,驼背。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 ⑧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后因以 形容热情迎客。 ⑨语笑:谈笑。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 ,可以栖迟。”汉毛氏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栖迟,游息也。”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3 试题试卷 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时练一、理解性默写1.写出松树高大耸立形象的句子。
2.赞美松树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忍不拔精神的句子。
3.与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意相似的句子。
4.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零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下面是对本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借物以喻人,“松”“风”等均别有深意。
B.“亭亭”二字点出了松的坚劲端直,而“瑟瑟”则交代了松所处环境的险恶。
C.五六句通过冰霜之“惨凄”衬托松之“端正”,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紧凑,无一闲笔,可谓言简义丰。
6.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7.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三、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9.诗人在本诗的首联、颔联中表达了对松柏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请用现代汉语说出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意思。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其二)[东汉末]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小松[唐]社荀鹤自小刺头①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野草。
11.这两首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松柏,但诗人寄寓的感情却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两首诗中诗人的感情。
参考答案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地烤红薯周海亮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
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
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
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
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
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
“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
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
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
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
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
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
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
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
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
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
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
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
”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
”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
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
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
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
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
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
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
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
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
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
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
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
”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
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
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⑾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1期,有删改)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5.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
平头少年想:参考答案:1.烤送2.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
(意对即可)3.D4.暗示时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
(答出三点,意对即可)5.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可)呵护那一点点光林元亨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
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
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
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
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
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
有一次马路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走过马路去丢雪糕纸。
妈妈看着她走过去。
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
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
当地人被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
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照片。
从此,那个城市成了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
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
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
老师找了他的母亲。
她没有骂孩子,也没有打他。
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还会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
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日出。
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
傍晚,孩子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
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她去学校。
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
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的。
所以,一朵花枯萎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
孩子,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
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也许这个孩子就是你、我、他,也许这位母亲就是你、我、他的母亲。
这个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世界。
1.看见地上的蚂蚁,文中的母亲是怎样教孩子的?2.为什么孩子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3.孩子上学迟到的原因是什么?妈妈用什么方法让他不迟到?4. 儿子在课堂上偷看几张人体画的画册,这可是个恼人的问题,母亲是从哪个角度教育孩子看待人体画的?5. 倒数第2段两个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请补写一句话嵌入第一个省略号处,使文句上下连贯。
6. 阅读全文后,用几句话评析这位母亲的教育方法。
参考答案:1.教孩子爱护蚂蚁;2.妈妈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为了将垃圾扔到垃圾箱,过马路时不幸被车撞死了。
孩子听后很震动,决定再也不乱扔东西了;3.看日出。
母亲和他一起看日出,让他懂得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的道理;4.从审美的角度;5.表示意思未说完。
一把你遗失有人又送回给你的雨伞;6.从正面的角度教育孩子,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
这种教育方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父爱陷阱郑成南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
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
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
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
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
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
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
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用地饥饿。
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
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
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
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
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
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
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
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
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
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
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
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
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
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
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