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的长寿养生秘诀

合集下载

长寿名人的养生秘诀

长寿名人的养生秘诀

长寿名人的养生秘诀作者:李明辉来源:《中国慈善家》2013年第06期邵逸夫是个笑口常开的人,他说笑是宽容,宽容是一个人修养和善良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古往今来,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

据说宋代有人在终南山下看见一位年轻姑娘正在责打一位白发老人,路人大为不平,纷纷斥责那位姑娘没老没少,太不讲理。

不料那位姑娘十分委屈地说:“我管教我的儿子,有什么错呀!”路人十分惊讶。

姑娘接着说:“由于我服用了家传秘方,容颜不老。

我的儿子不到100岁就老态龙钟了。

让他服药他还不肯,我当然生气了。

”这当然只能作为故事来谈,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普遍追求。

那么,我们每个人到底可以活到多少岁呢?《吕氏春秋·尽己篇》中写道:“百年,寿之大齐。

”1994年2月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的“衰老的分子观”讨论会上,在回答“人的寿命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时,与会的40多位生命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活到 110岁。

可见,人活到100岁左右是可以实现的。

但俗语云“山中不少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杜甫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绝大多数人没有活到其应有的年龄。

我们不妨从两位长寿名人的生活实践中,总结一些养生经验。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现年106岁,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

有人问他养生秘诀何在?邵逸夫笑答:“一是勤奋工作,二是笑口常开,三是日含人参一片。

”邵逸夫90岁前坚持每天上班。

他认为晚年小劳有益健康。

邵逸夫是个笑口常开的人,他说笑是宽容,宽容是一个人修养和善良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开始重视养生,最初每天炖一根野山参进补,至上世纪60年代后期,改为每日在舌下含薄薄的一片顶级野生人参。

有人统计过,邵逸夫每年大约食用四两人参。

乾隆当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岁,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

据记载,乾隆有16字养生之道:“吐纳肺腑”,即黎明即起,起身后做深呼吸运动;“活动筋骨”,即多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十常四勿”,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动,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适时进补”,即步入老年之后多吃一些富有营养的滋补品。

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作者:来源:《养生大世界》2015年第05期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医道,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瑰宝。

国医大师们传承中华国粹,并运用中医于生活中,使中医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邓铁涛(95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长寿秘方: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

二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三是要运动,每天早上打八段锦。

他推荐,“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

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朱良春(94岁,江苏名中医,擅用虫药治肿瘤)长寿秘方: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所用材料:绿豆50克、薏仁50克、莲子50克、扁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

做法:将前五类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

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颜德馨(91岁,上海中医领袖,气血“衡法”大家)长寿秘方:人体的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相关。

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

“我吃的膏方主要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桃仁等。

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不主张一天服两次。

”颜老说。

陆广莘(84岁,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医理论大家)长寿秘方:吃东西要细嚼慢咽,有时候一个鸡蛋能吃上半天。

陆老常说:“要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去吃东西。

”他每天都会吃两个鸡蛋,他认为鸡蛋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够抗衰老。

每天早起,陆老都会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让经脉血液流动畅顺。

习惯晚上睡前泡脚,能让自己休息更好。

路志正(91岁,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长寿秘方:枣、红糖养生效果很好,但生姜只能早上吃切忌晚上吃。

陆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沐足,晚上沐足有助于把血引下来,让大脑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周仲瑛(84岁,南京中医药大学前任院长)长寿秘方:周老每周5个半天给人看病,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

国学大师饶宗颐的人物生平简介

国学大师饶宗颐的人物生平简介

国学大师饶宗颐的人物生平简介饶宗颐是我国当代的文化明星,其对于历史、考古、文学、经学、教育、书画等不同领域均有涉猎,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香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

”有人以为饶先生可以与季羡林齐名,并称之为“南饶北季”。

饶宗颐出生于潮州大富之家,其12世祖仕宝公开始到潮州城卖客家豆腐,之后慢慢地发展起来。

到了饶先生这一代,已是饶氏19世。

饶宗颐幼耽文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岭南学报。

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

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文、敦煌学、古文字、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40种,学术论文过三百篇。

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皆有成就。

饶宗颐家中“天啸楼”藏书达十余万卷,为当时粤东最富盛名的藏书楼。

饶宗颐是学术大师、教育家,1935年受聘于国立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抗战后期的1943年至1945年,任西迁广西的无锡国专教授,1946年任广东文理学院教授,1947年至1948年任汕头华南大学教授兼文史系主任,1949年10月起定居香港。

自1952年至1968年,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教授,1968年至1973年任新加坡大学中文系首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1973年至1978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至退休。

这期间,他先后赴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及北京大学、台北中研院等多所大学、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并获得法国法兰西学院儒林汉学奖、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建院125年来第一个人文科学荣誉国家博士学位和法国文化部艺术及文学军官勋章,2000年获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香港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饶宗颐数度亲往考察敦煌、榆林壁画及楼兰、吐鲁番等地木简,故垒残壁,流连往返,著成《敦煌白画》一书及一批敦煌学著作。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他与钱钟书并称为“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季”。

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

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

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作者:聂薇做学问,是学习古人的智慧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那些炫目的头衔之下,似乎有种尽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饶宗颐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他通晓英、法、日、德等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等“天书”,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诗、书、画、乐的造诣也极为高深,学贯中西。

阿里山神木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国内更称呼他为“第一国学大师”。

对于各种光环,九旬饶老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

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

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吃茶去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

无论身处何种场合,说到动情处,他总是眉发伸张,笑声抒怀,意味深长,“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

”尽管辛苦,他依然坚持做学问,一做就是八十多年。

饶宗颐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神力相助”。

从小,饶宗颐便有“神童”之称,家中虽是当地首富,但父亲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

隶书汉人吉语二品“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二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

百岁国学大师饶宗颐养生有道

百岁国学大师饶宗颐养生有道

百岁国学大师饶宗颐养生有道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9年第12期王源源(河南郑州 450000)中国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曾获首届全球华人终身成就奖,被学术界尊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2015年,李克强总理会见了当时已是98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

饶老安享101岁高寿,而且晚年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其长寿养生之道值得我们借鉴。

勤于治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

饶家世代经商,当时堪称潮州首富。

家中天啸楼藏书达数十万卷,饶老自小便在天啸楼里读书习文,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

他涉猎颇广,研究领域涉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门类。

还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等六国语言及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等古文字。

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也有很深的艺术造诣,精古琴,善诗赋,书画作品清逸飘洒、自成一家。

饶老晚年时依然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兴致来了能将上万字的文章一气呵成,还曾连续创作几十首诗歌。

每当有晚辈向他请教学问,饶老都表现得兴致勃勃,思维反应非常敏捷。

他常说:“这是我不服老的表现。

”饶老很早便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经常行游天下,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他曾说,将书本上了解到的知识在实地进行验证,并受到新的启发,产生新的疑问,然后继续查书、研究、追寻问题的结论,是人生的最大乐趣。

2017年,饶老百岁高龄时还不远万里前往法国巴黎,参加“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展”开幕仪式。

淡泊名利,性情随和饶宗颐先生一生学术成就傲人,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他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并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

然而,面对各种赞誉,饶老总是淡然一笑。

他曾对朋友说,人生在世,难免会被各种欲望所困扰,形成心中难以消解的“挂碍”。

因此,要把“名”和“利”看淡一些,避免沦为物质的俘虏。

有人将饶宗颐先生与清末大学者龚自珍、王国维并提。

饶宗颐先生介绍

饶宗颐先生介绍

响 颇 大莲诸家,于李人物画不拘一山水画法造诣集 种篇 ,著 逾已 出 版学 、 简宗 教 学音 乐 、史 、 艺古 文 字围 广 博顾 问授 。中 文 大荣 誉奖,教授于理学院以后历文志》岁续,广东年
60

,。、,、,Fra bibliotek1917
他方来音

作海饶短刊发专得及字在六渊作饶
出内教文及表著了华学文十博等教
了海授和各在六卓侨,学多,身授
不外为杂大世十越史敦,年精的是
可弘国文书界多的料煌语来通学学
磨扬际约刊各种成等学言,多者富
灭中汉有上大外就方,学孜种。五
的华学四的学,。面宗,孜外他车
贡文界百论术尚除都教古不语知,
献化及篇文期有了取学文倦。识著
。, 。,

▪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的文化明星,其对于历 史、考古、文学、经学、教育、书画等不 同领域均有涉猎,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香 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 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 漠了。”有人以为饶先生可以与季羡林齐 名,并称之为“南饶北季”。
贯通古今 海纳百川
▪ (三)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相 当高的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 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 匠。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 和谐的特点。整个二十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 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 “旧派”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种焦虑 与困惑。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 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 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 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 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 启示意义。

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

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

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第04期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2018年2月6日凌晨于香港逝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号选堂,祖籍广东潮州,1917年8月生于广东潮安,家学深厚,自学成才,曾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华南大学等校。

1949年饶宗颐迁居中国香港,曾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其间曾担任京都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其研究领域囊括上古史、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词学、史学、经学、礼乐学、宗教、书画、音乐等,出版著作60余部,通晓英、法、德、日、梵等6门语言。

1962年因《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的“汉学儒莲奖”。

汉学界一直有“北季南饶”“北钱南饶”的说法,将饶宗颐与季羡林、钱锺书齐名,称为大师。

从甲骨文到莫高窟,从梵文、希腊楔形文到楚汉简帛,他无一不晓。

钱锺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称他为“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称赞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当代最伟大的汉学家”。

多维解读大师的背影,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大师们无疑是灿烂的群星。

古往今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而一部文化发展史,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一部文化大师史。

文化有如浩瀚的大洋,汇聚了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心力,而文化大师则更像大江大河,集结起涓涓细流,直入东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中华文化则为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大师们往往历经艰难而百折不回,治学不倦,弦歌不辍,赓续了文化传统,维系着文化命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参详近代以来文化大师们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着坚定的文化自信。

这种自信来自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通。

由此而生发的爱国、爱乡之情,使他们尽管处在外患深重、国脉如缕时,也不改初衷,坚信中华有重光之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百岁长寿密诀案例

百岁长寿密诀案例

中国养生长寿学作者:蒋德平姚永周明1、国内外长寿密诀案例上篇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集体农庄和“茶叶生产队”的队员。

128岁时她还在参加生产劳动,一天能采50斤茶。

她过去很爱骑马,100岁以后就不再骑了。

长寿家族她告诉贝尼特说,她的曾祖父德扎拉什活到了160岁,曾祖父有个孙子纳鲁克活到120岁,她的堂兄布扎尼亚活到_146岁,她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活到90几岁。

生活规律(1)寿星食谱。

她吃饭很有规律,宁肯少吃多餐,也不一顿吃得太饱。

平时的饭菜有玉米碴粥、鸡、炖肉(新鲜的仔牛肉)、水果和酒。

(2)每天早上到河边打水来洗澡,因此一生中绝少感冒。

(3)她每天打扫院子,生活完全自理,常常带着重孙子和重孙女们玩,衣服也是自己洗。

146岁高加索人阿什坎格里的长寿秘诀:什么都能吃;每天早上洗冷水澡;从不与任何人吵架阿什坎格里活了146岁,从亚历山大一世算起经历了4个皇帝。

他于1842年修筑过格鲁吉亚的军用公路,参加过1877年的俄土战争;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给他生了7女1男,第二个妻子给他生了两个儿子。

他的体质极好,每年夏天把羊赶到山上去放牧;他又是个出色的骑手和射手,经常打猎;常年睡在屋外的门廊里。

他110岁时生的儿子是村小学的校长。

128岁时记忆已不太好,置40岁后小腿逐渐显得有些软弱无力,但满口牙无一脱落。

死于1947年。

生活规律(1)寿星食谱。

包括肉在内,他什么都能吃,不过夏天喜欢吃蔬菜和奶制品;冬天吃肉多一些;很少吃喝太烫的饮食。

(幻每天早晨洗冷水浴。

(3)性格温和,深得村里人尊敬;喜欢与人来往,不愿独自一人呆着,从不与任何人吵架。

(4)饮酒有节,从不喝醉。

年轻时就开始抽烟,128岁时才戒掉。

法国最老寿星的长寿秘诀:微笑+巧克力1995年2月2】日,这一天对于居住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的让娜·卡尔芒夫人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这位法国年龄最大的女寿星在喜庆的祝福声中迎来了她一生『II的第120个生日。

让娜1875年2月21日生于阿尔勒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后同一位布店老板结婚,1926年当上了祖母。

大师饶宗颐的长寿秘诀

大师饶宗颐的长寿秘诀
饶 宗 颐一 生 信 奉 :放 下 ,看 破 。 一切 随缘 ,得 大 自在 。 可 能 正 是 因 为对 老庄 和 佛 学 的 参悟 ,让 他 对 生 死 有超 越性 理 解 ,也 是他 长 寿 的秘 诀 。
究 资料 。 晚上 9时 半前 一 定 就寝 。
2.有 一 颗童 心 、好 奇 心
3.有 一颗 自在 心
5.从 不与 人 下棋
认 为 —F棋 有 输 赢 ,做 人 当平 和 ”,饶 宗 颐从 不 与 人 对 弈 。“饶 先 生最 主 要 的运 动 方 式 和 消 遣 是 写 字 ,每 天都 要 写 半个 小时 。”
他 以抚 琴 为 乐 。 为 免 使 心理 在 得 失 中 起伏 波 动 ,他 从 不 与 人 对 弈 ,也 不 参 与 打 牌 、打 麻 将 等 娱 乐 。 他 不 上 网 、不 用 电脑 ,但 每 天 都 会 看 报 、看 电 视 ,以及 看 专 门 为他 打 印 的文件 资 料。
公 平 的 。 “人 的生命 如 同蜡 烛 ,燃烧 得红 红旺 旺 ,却很 快熄
灭 ,倒不 如用 青青 的火苗 更长 久地 燃烧 来得 经济 。”
长寿秘 诀
泰 斗 ”、“东 方达 ·芬 奇 ”,国 内更 称 呼 他 为 “第 一 国学 大 师 ”。
1.对 自己的 身体 很 珍 重
对 学 术 成 就 傲 人 的 原 因 ,饶 宗 颐 自 己总 结 的一 条 是 长 寿 。 正 因为 长 寿 ,时 间 多 ,所 以 可 以研 究 很 多 问题 。“饶 先 生 的学 术 生 涯 已经 有 7O多 年 ,超 过 很 多 人 的寿 命 ,成 果 能 不 多 吗?”一 位 与 饶 宗 颐 相 熟 的 后 辈 学者 说 。
晚 年 的饶 宗 颐 仍 保 持 旺 盛 的创 作 力 ,他 有 时 一 天 能 写 万 字 文章 ,能 创 作 几 十 首 诗 歌 。“当有 后 学 晚 辈 向他 请 教 学 问 时 ,他 都 表 现 得 兴 致 勃 勃 ,思 维 反 应 十 分敏 捷 。”他 常说 :“这是 我 不服 老 的 表 现。”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从古至今,长寿几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

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用灵丹妙药,以求长生。

到底世界上活得最长的人是谁呢?下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年逾百岁的寿星有哪些?我国古代的寿星中,享年逾百岁,甚至几百岁的老老寿星不少: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现在地球上的中国人,无论生活在什麼国度,都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子孙、龙的传人。

相传,黄帝是一位百岁寿星。

他之所以能年逾百岁,是因为有一套长寿秘诀。

彭祖彭祖是中国传说中寿命最长的老寿星,相传他活了800多岁后,仙化而去。

彭祖名筏铿,历尧、舜、禹、夏、商、周多代,以讲究营养、善於烹调著称於世。

他做的饭菜,色香味形俱佳,强身健体延年,不但世人喜欢,连上帝都喜欢得不得了。

吴普汉朝吴普(三国时医家),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人。

为名医华佗之弟子。

精於医术,且专长於本草学及养生。

吴普向华佗学练“五禽之戏”,坚持锻炼,年九十余而尚牙齿完坚、耳目聪明,活了200多岁。

吴普且辑有本草书《吴普本草》,原书早佚,为后代某些本草及其他著作引用。

近现代尚有人辑出铅印本。

另又编集《华佗方》,一作《华佗药方》,已佚。

慧昭我国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刘慧昭,著名高僧,公元526年生,816年卒,是我国最长寿的人,活了290岁。

陈俊世界历史纪录最长寿者,唐朝陈俊,享年444岁。

翻阅福建省永泰县志,有一个惊人发现,世界历史上最长寿者,居然是在福建省永泰县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镇汤埕村)。

翻开民国版县志杂录,栏下赫然写著:陈俊,生於唐僖宗中和辛丑年间,卒於元泰定甲子。

这是有历史纪录在案可查的,至今发现的,最长寿的老寿星。

孙思邈长寿秘方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兼营养学家,享年101岁,百岁时还精力充沛,著书立说,写成了不朽经典《千金翼方》。

孙思邈之所以能享如此高龄,除了他本人知医识药外,讲究饮食科学是主要原因。

他尤其注重饮食的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作用,并在其巨著《千金要方》中写有“食治”专篇,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物的治疗保健作用放在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首位。

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素材回放】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饶”。

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钟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

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钱钟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

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不过这是个悬案,先说这句评价——“只要有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有报道说这句话出自金庸之口,也有记录说这是余秋雨说的。

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评价没人质疑过,观点经得起推敲。

饶宗颐去世,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再次说起“国学大师”这四个字。

当年有人纷纷争抢“国学大师”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时候,饶宗颐既犀利又幽默地表了态,“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

1(季羡林与饶宗颐)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的帽子纷纷送上,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

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饶宗颐进一步解释道,“‘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

”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素材解读】饶宗颐先生真是全才啊,罗列他涉猎的文化领域: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诗词、书画,会发现多数都是冷门,都是少人继承的事业。

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作者:三修来源:《晚晴》2013年第09期“我已經是97岁的老人,很快就98岁,实际上我不认老。

”蜚声中外的国学泰斗饶宗颐教授以带潮州口音的广东话表达雄心壮志。

“我记得刘海粟以90多岁高寿上黄山,我希望步他后尘,再去黄山!”饶宗颐——对这个名字陌生的,恐怕不仅仅是老百姓。

他是谁?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姑苏香腐”让他六岁扬名饶先生名“宗颐”,父亲饶锷为他取这名字,是要他师法北宋五子之首周敦颐。

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安县大富之家,早年家有藏书楼“天啸楼”,藏书以10万计,这使他从小在诗书画的环境中受到父亲和名师的教导。

他5岁读古典小说,从名师习书法;7岁写《后封神》;8岁读《通鉴纲目》;9岁学经史佛典;11岁学绘画……20岁前,已把香港新垦书局出的新书全部读完。

饶氏族人津津乐道于他6岁时的一件逸事:当年家乡一位文坛耆宿以城内特产“姑苏香腐”出谜,求唐诗一句,他当即答以“吴宫花草埋幽径”,语惊四座,传为佳话。

饶宗颐15岁时继承父亲遗志,续修《潮州艺文志》,直到2005年,由他任总纂的《潮州志》重新编印刊行,花时75年。

据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郑炜明介绍,饶先生至今著作约70余种,论文超过五百篇。

近十余年来,内地也开始出版他的著作,如《饶宗颐史学论著选》、《老子想尔注校正》、《梵学集》、《汉字树》等。

90高龄的饶先生现在每天都写字、画画。

他又选定了两个系列的重大选题,一个是《敦煌吐鲁番研究》,一个是《补资治通鉴研究》,并邀集海内外学者合力攻关,最后由饶先生统筹定稿。

现在两个系列已有20本专著在台湾出版,内地也同时出版了一部分。

中国文化最好部分是“隐”饶宗颐高寿又精神,令很多人羡慕。

“我年轻的时候,学过一点佛家的、儒家的、道家的东西,每天打坐。

我有个习惯,早上两三点钟就起来,做我的研究,做完后又回去睡觉。

”饶宗颐说。

我与饶宗颐先生的忘年交

我与饶宗颐先生的忘年交

我与饶宗颐先生的忘年交作者:王国华吴睿娜来源:《世纪》2018年第02期【引言】2018年2月6日凌晨,著名国学大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饶宗颐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i01岁。

笔者联系长住香港的国务院参事王国华,他发来信息说:“悲痛欲绝!昨天下午刚与他女儿约好,下周一下午四点与饶老见面,谁知昨夜12点45分仙逝,己成永别。

实在接受不了!心痛如绞!好在他走得安详自在。

”王国华在香港《大公报》担任了17年董事长、社长,是资深传媒人。

2008年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

饶宗颐先生200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二人一位是馆员、一位是参事,且年龄相差30岁,由于同在香港,并一起为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向国家建言献策,因此结下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他们之间的交往已有20多载。

在香港跑马地,饶宗颐先生生前常在居所“爱宾室”与王国华纵论儒学、宗教、书法、养生之道。

因中华文化而结缘我和饶公的交往始于儒学,我们的友谊也由于探讨中华文化而逐渐加深。

正是因为文化上的亲近达到感情上的亲近,最后达到忘年交的程度。

20世纪80年代末,我当时担任山东出版总社社长,主持了大型文化工程《孔子文化大全》的编纂工作,有幸结识了一批韩国、新加坡及港台地区的儒学专家。

饶宗颐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我赴汉城举办“孔子文化展”。

在同韩国人谈判之前,我拜会并请教了饶宗颐教授。

饶公认为,韩国在传承儒学、教育民众、净化社会方面做得相当好,儒学研究也是走在前列的,特别是“儒学与现代化”的讨论在韩国媒体上是热门话题。

他建议“汉城孔子文化展”要把握正确方向,弘扬正宗儒学,不可歪曲儒学。

现在有些所谓“新儒学”的人,站在外国人的立场上,沽名钓誉,脱离了儒学的真谛。

后来“孔子文化展”在韩国获得了成功。

1990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的支持下,“孔子文化大展”在香港举办。

当时,国内对弘扬孔子文化仍有较大争议,而港台地区的一批学者却给予了大力支持,认为这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饶宗颐的长寿养生秘诀

饶宗颐的长寿养生秘诀

子 风骨 , 他 是 一位 长 寿的鸿儒 , 更是一 位 快 乐
的 达人 。饶 宗 颐 的长 寿 养 生秘 诀 , 给 了 当代 人 最好 的启 迪 : 养 生保健 的成 功 与否 , 关键在
于 能 不 能 有 豁 达 的 心 胸 。 长 期 保 持 乐 观 的 心
太 强 了, 经 常忘我 地走 、 忘我地 想 、 忘我地 读 、 忘 我地 追寻 , 他 在 这 个 过 程 中得 到 极 大 的 乐
想让 别人 辛苦 , 做 学 问真 的很 辛 苦 。 ” 也 有 人
问他 : “ 国学 大师的称 号接 受 否? ” 饶 宗 颐 停 下
经 学、 佛学、 史 学、 考古、 文 学、 书 画、 音律 、 梵 语 于一 身 而 扬 名 海 内外 , 堪称 “ 大 师 中的 大 师” 者, 唯 有 饶 宗颐 。除 了学 问, 其 长 寿 养 生
“ 北钱 ( 钟 书) 南饶” 也好 , 还是 “ 北季 ( 羡林 ) 南
饶” 也罢, 饶 宗颐稳 镇 南 国, 蜚声 海外 , 演绎 出

在 还 带徒 弟 吗 ”? 他 说 : “ 我 不 带徒 弟 , 我 干
嘛 要 让 人 家 辛 苦 ? 我 自 己折 磨 自 己 , 但 我 不
个将 近 百 年 的 文化 传 奇 。 当。他 每 天清晨 四 五点 醒来 , 写 字、 看书、 做研 究 , 然后
再 回去睡 个“ 回笼 觉” 。 中午 在 女 儿 的 陪 伴 下
饶 宗颐在 治 学 中时刻践 行 着“ 读 万卷 书,
行 万里路 ” 。他 的足迹 遍及世 界 , 并在 其 中获
他“ 心 目中的大师 就是饶 宗颐” , 金 庸说 “ 有了
饶 宗颐 , 香 港就 不 是 文 化 沙 漠” 。而他 却说 :

盘点10大华人寿星的长寿养生之道

盘点10大华人寿星的长寿养生之道

盘点10大华人寿星的长寿养生之道作者:柯仁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3年第3期■ / 柯仁钱学森、马万祺、吴阶平、侯仁之、吴清源、邵逸夫、吴冠中、贝聿铭、周汝昌、南怀瑾——这些华人寿星不仅在各自的事业上取得了无人比肩的成就,而且也深谙养生之道。

这些华人寿星之所以能如此长寿,与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养生智慧是分不开的。

那么,这10 位华人寿星都有哪些养生智慧呢?1. 钱学森——音乐养生钱学森(1911-2009)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火箭专家、我国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

在有些新闻报道中,为了体现钱老的敬业精神,记者们经常描绘说,钱老为了完成繁重的科研工作,经常会一边吸烟,一边冥思苦想。

对此,钱老的儿子钱永刚澄清说:“我父亲从不抽烟,也不喝酒,这是他一生都在坚持的原则。

”在生活中,钱老每天除了浏览《人民日报》等传统大报大刊以外,还喜欢听广播。

但他从不看电视。

钱永刚介绍说,这是钱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时养成的习惯,当时他为了专心工作,养成了不看电视的习惯。

听音乐是钱老最喜爱的娱乐方式。

他认为,音乐能给他很多心灵上的慰藉,也能引发他很多有关幸福的联想。

在晚年,钱老从不提过去的事情,也不写回忆录。

他曾说:“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只考虑未来。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他最重要的养生秘诀。

2. 马万祺——太极强身马万祺(1919-)是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著名的爱国儒商。

虽然已92 岁高龄,但马老的身体状况依然很好。

当被问起养生之道时,马老说:“我每天早睡早起,心情开朗,不吸烟,不喝酒,酸甜苦辣都吃,喜爱运动。

我每天的活动内容包括打太极拳、散步、养花、读书、写诗、会友和陪孙儿玩。

”马老介绍说,他打杨式太极拳已经打了半个多世纪了,因此身体状况一直非常好。

141岁名医隐藏千年的功法公开,横扫10多种症状,赶紧用起来

141岁名医隐藏千年的功法公开,横扫10多种症状,赶紧用起来

141岁名医隐藏千年的功法公开,横扫10多种症状,赶紧用起来免费领取“中医公益系列课”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杏林君说现在的人很忙,忙到连运动的时间都没有,忙到连做艾灸、弄刮痧都顾不上,疲劳、身体痛、失眠等越来越多。

今天,杏林君就分享一个好方法给您。

这个方法不占用您很多时间,只要您想,随时随地可做!它能预防三高、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辅助治疗便秘、肠炎、痔疮,可调理妇科病、男科病,还能打通身体经络。

它就是提肛运动!别看提肛运动听起来俗,甚至叫人难以启齿。

但其实,它是古代乾隆皇帝最得意的长寿养生法!唐代“药王”孙思邈(一个活了141岁的唐朝名医),在著作《摄养枕中方》中也说:谷道宜常撮。

他老人家这样说,其实就是在推荐我们提肛!可惜,现在很多人没注意到!此外,明代曹士珩的《保养密要》,清代汪昂的《勿药元诠》等著作中,都相继提到了提肛。

这提肛运动究竟有何魔力,能让帝王和历代医学名家如此推崇?今天,杏林君就详细为您解释提肛运动背后的玄机,以及操作法。

保证您看完后,对提肛运动立刻上瘾,还会邀请身边亲朋好友一起提肛,共同健康~编辑 | 乌猫来源 | 网络提肛运动这么有用?背后都有哪些玄机?1、提肛运动:刺激会阴穴,经络通,百病难侵传统医学认为,谷道(也就是肛门)和会阴穴毗邻。

因此,撮谷道,就是提升和松降会阴穴。

《针灸大成》有云:“两阴间,任、督、冲三脉所起,督由会阴部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

”会阴穴,是冲脉、任脉、督脉三条经脉的发源地,而任脉主阴,督脉主阳,人体的诸阴脉、诸阳脉共同汇于会阴并为之统领。

事关生死。

可想而知,会阴穴有多么重要。

会阴穴的位置图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练习提肛运动时,会阴穴随之升降与跳动,引得元精自尾闾关沿脊椎督脉上升入脑,然后再循任脉下降入腹,如此可形成一个小周天循环。

所谓小周天一开,诸经诸脉则能畅通无阻,经脉通畅则百病难侵。

这便是“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的奥秘与玄机之所在。

为什么盘腿而坐的百岁老人多

为什么盘腿而坐的百岁老人多

为什么盘腿而坐的百岁老人多到网上搜索一下,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百岁老人,都是喜欢盘腿而坐的。

2009年4月16日,我用“百岁老人盘腿坐”检索,找到相关网页419篇,列出部分超过百岁老人的例子。

1)“你瞧,一听有客人,老妈就兴奋。

”马大姐急忙起身,记者紧随而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103岁老人肖玉茹)盘腿坐在床上,正悠然自得地挠痒痒,一件深红色的丝绒上衣,里面套一件时髦的花边衬衣,见到记者,笑眯眯地招手,“俺孩儿坐,俺孩儿坐”……2)百岁老人代喜增为青山披绿60载,为大地奉献半个多世纪的事迹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腰杆挺直的代喜增老人盘腿坐在热炕上,虽然眼睛略显浑浊,可眼神里却充盈着幸福和满足……3)晨报讯(记者陆瑶)两天前,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来了一位101岁老人要做白内障手术,手术前例行检查时,老太太的心电图检测结果让检测医生瞠目结舌:这位101岁的老太太居然拥有一颗40岁的心脏!昨日,在三院住院部病房里,101岁的徐振荣盘腿坐在病床上,一只眼睛蒙着纱布,腰板挺得溜直,朗声招呼记者坐下……4)为了给百岁老人们做细致的检查,二五四医院专门成立了一支由多名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专家组”……医护人员走进张树模奶奶家时,这位正盘腿坐在床上的109岁的“老寿星”笑着招呼大家:“我都等你们半天啦!”……5)冲绳人拥有超乎寻常的健康和柔韧性,即使是100岁的老人,也可以盘腿坐在地板上很长时间……6)正午的骄阳将温度升到了40℃左右。

百岁老人(112岁)买合托木汗恬静地盘腿坐在后院的葡萄架下,神情怡然,面容平和,闭目乘凉……7)10月14日,记者在卢胜子大女儿王景子家中见到了这位老寿星。

老人盘腿坐在炕上窗户边,穿着干净的小棉袄,被褥铺得整整齐齐。

“老太太虽然已经103岁了,但仍行动自如,走路不用人扶也不用拐杖,思维清晰,说话清楚,一点也不用操心,就是听力稍差。

”提到老母亲,今年77岁的王景子不无自豪地说……8)已过百岁的刘桂芬老人盘腿坐在床上,笑着向记者摆摆手打招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