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
译为“有个……的人”。
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
”2、“以……为……” 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
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
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
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
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
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
”《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
译为“所以(因此)……”。
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
”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
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
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
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
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8、“然则”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
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断句》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
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 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
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 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限断三处。
爱花成癖 清 沈复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 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
历史地名:下邳,留。
6、依总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
分总的形式,自然可以据此 进行断句。
老而无妻曰鳏老/ 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 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
者也。
直击中考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 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 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 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 “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3处)(3分)
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
百姓,给饷馈,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 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羽有一范增贤/ 而 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每句限断两处。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⑴人称代词:
•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 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 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 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 了。
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1.找名词、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2.看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察对话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2步骤”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2步骤”【请你断案】没有标点的遗书据说从前有一个老头儿,他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小儿子,老头子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
女婿和后妻看了,都想把遗产全部占为己有。
你认为他们各是怎样断句的?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答题步骤】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前提)2.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关键)3.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保障)【读文段,通文意,分层次】(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凭语感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句。
例1:思考:这个文段要分为几层?哪里是断开的标志?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例2: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有总分、分总的形式,可以据此断句。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标志1 名词和代词给文言文断句,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分析。
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代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如果两个名词、代词在一起,那它们的中间一般要断开。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代词有:例3:例4:(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 抓住五标志据意巧断句
即练即悟
跟踪训练
即练即悟
文言断句是考查考生能否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就 成了评判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文言文的断句关键在于
“两要”:一要注重积累词义、语法、音韵以及古代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 二要多读古书,多掌握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句读练习。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以 下五种标志:
[即练即悟]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 郊曰种 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 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 无以是知之耳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 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 俱无/以是知之耳
标志四 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 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 乎”“何……之有”“孰与……乎”等;被动句,如“为…… 所……”“受……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 乎”“何……为”等。此外,文言文中常常会碰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 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做出判断。
标志五 修辞标志、对称结构 1.以“顶真”确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 中又做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 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2.以“排偶”确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 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标志三 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在文言文中,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为此我们借助虚词断 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类虚词: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1文言文朗读节奏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夫、盖、且、若夫、至若)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有些古今异义词(于是、可以、以为、妻子、中间)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可/以一战”(《曹刿论战》)3、根据语言顺序,分析结构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1)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4、需要着重强调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断句题6句口诀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断句题6句口诀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准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准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首先: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假如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晰,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
下面详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诀窍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诀窍文言文断句就是对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上的停顿。
常见标志如下:1.名词、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器物名等。
也可以找出代词,如:吾、余、予,而(尔)、汝(女)、公、卿、君,其、彼、此、之等。
这些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它们的后面就可能断句。
例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断句题(部分)“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句段中名词有“郡、楼、材、侯、阁、门”,首先判断这些词是作主语还是宾语,结合上下文在这些词前或后初步划分,根据一个完整的文言文句一般是主谓句的原则确定最终划分。
正确的断句为: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
2.动词、形容词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到了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从而正确断句。
例如2015年高考湖北卷断句题(部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先大概确定“王慎中”为人名,下文围绕他而来。
再找句中谓语动词,如“高谈、谓、取、悟、焚”,据此断句为: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
3.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句首虚词夫、盖、惟、凡、苟、纵、若、至若、若夫、虽、且、且夫、于是、已而、是故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前面一般要断开;句末虚词也、乎、哉、矣、耶、焉、与(欤)等,常用于句尾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如2014年高考浙江卷断句题(部分)“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借助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虚词“且”,断句为: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可断可不断)4.排偶句文言文讲究整齐对称,讲究修辞,所以行文中常用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对偶句,除此之外,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个特点,确定句读就容易多了。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第四节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答案】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中国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中国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中国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导语: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或动宾之间,下面YJBYS 店铺分享中国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欢迎参考!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夫、盖、且、若夫、至若)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有些古今异义词(于是、可以、以为、妻子、中间)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可/以一战”(《曹刿论战》)3.根据语言顺序,分析结构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1)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4.需要着重强调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如:(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卖油翁》)总之,文言文停顿节奏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先抓动词,把和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起落,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再旁及其他次要成分(如:行拂/乱其所为),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
文言文断句、翻译与分析综合
译文 吕蒙正以宽容厚道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
照。朝中有一个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这镜)能照 二百里远,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得到赏识。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 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用二百里地的镜子照 呢?”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 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 /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身/不待甘旨/饥寒 至身/不顾廉耻。
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 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
(湖南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并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断句与翻译其实息息相关——对文章全面正确的理解、准确的
断句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则是运用现代汉语对文言文意的精确表述; 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初步能力,翻译是解读文言文的高层次能力。
2019/11/21
5
析考点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 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 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 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历王/厉王使玉人相 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 /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 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 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借助名词断句
1、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 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 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了。 常用名词和代词:
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动物名、植物 名、时间
代词有: 吾、余、予(表示“我”) 予、尔、汝(女) 公、卿、君、 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 (表示“他”、他们)
文言文断句的三个步骤是:先读后断再检查
一、借助名词断句 二、借助动词断句 三、借助虚词断句 四、借助句式,准确断句
一、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
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 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 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 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 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 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三、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较多。如“盖”“夫”“其” 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 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以”“则”“而”等助词、 连词、介词常放在句子中,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 会更好地帮助我们断句。如:
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补其所阙无遗者。
书毕/ 肃王视之 /即取笔补其所阙 /无遗者。
二、借助动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等动词来
判断 人物的对话,进行句读。如: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 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酌油沥之自钱 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 之
文言文断句的思路与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思路与方法一、知识梳理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
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二、断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2,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上面例中的"小小,大大"亦然)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三、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
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
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
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
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
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8.2.1+文言断句——抓住五标志据意巧断句
【注】 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 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 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 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 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 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前一般断开
而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
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如、奈何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 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 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 /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B.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 /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C.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 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D.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 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标志五 修辞标志、对称结构 1.以“顶真”确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 词,在后一句中又做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 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2.以“排偶”确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浅谈文言文断句
浅谈文言文断句作者:罗军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20期摘要:文言文断句,表面看来很简单,就是把没有标点停顿的几句话正确断开。
其实它的考查涉及到了词义的推断,句式的掌握,句意的理解等方面的内容,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题型,得分并不轻松。
那么如何给文言文断句呢?本文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介绍了几种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文言文断句一、断句的概念韩愈在《是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一)专有名词要分清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往往是专有名词,或表示时间、或表示地点、或是人名、或是官名,我们必须通读全文明白这些专有名词,这样就可以找到停顿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当中的人名第一次出现用全称,以后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二)词头词尾要铭记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句首:“夫、若夫、初、今、惟、盖、凡、斯、窃、敬、伏惟、且、且夫、苟、纵、”等发语词和表歉敬的副词。
句尾:“者、也、矣、哉、乎、与(欤)、为、焉、之、耶、哉、兮、耳、而已”等语气词常出现在末尾。
句中:“以、于、乎、为、而、则”等连词或介词常于名词代词合用出现在句尾。
(三)固定句式要记牢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无乃……与(无乃尔是过与)等,可以帮助断句。
初一上册语文断句题
初一上册语文断句题文言文“断句题”不会做?看这一篇就够了!一、考点解读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 入山泽∕ 每猎大获∕ 为后将军钟毓长史∕ 毓与参佐射戏∕ 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译文】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
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重庆卷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专题,所选语段不长,有故事性或分析评论,可能涉及文史哲知识;断句三分,一般六处,对选文的整体或者部分进行断句,只用斜线(/)断开,不加标点。
二、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1、名词(代词)断句法(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2)小结: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注意下列代词: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人教版必修5检测:第5课 滕王阁序 Word版含解析
第5课滕王阁序课内素材王勃才华早露,仕途坎坷。
年轻时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因戏为《檄英王鸡》被逐出王府,后擅杀官奴当诛,遇赦免死,其父也受累被贬。
高阁胜宴,美景良辰,触景生情,引发了盛筵难再之悲、身世之悲。
处天地苍茫、宇宙广漠无穷中,充满对人生短暂、生命转瞬即逝的叹惋和无奈。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在低回反复中抒发了他对空有才华,无处施展,心怀明君,却不逢时的壮志难酬的悲叹。
王勃虽感慨自己仕途坎坷、报国无门、有志难伸,却没有停止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他懂得“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的道理。
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对环境的不屈,王勃发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宣言,他知道不能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自己虽然失意,但济世的信心并未泯灭,内心不平,但决不学放纵不羁的阮籍为“穷途”而哭。
人生总有太多的不如意,可生活还是要继续,太阳明天依旧会升起,要相信:希望永远就在自己心里。
[运用角度]“自信”“志向”“怀才不遇”“英雄出少年”“命运”等。
精彩运用爱其才,更慕其狂。
印象中的子安,笑容永远轻狂而不羁。
游戏文字,擅杀官奴,陵籍同僚,他的路向来与世俗格格不入。
为此,他失去得太多,更让无数人用“轻薄浅陋”将他形容,最终“才高命短,终无大贵”。
可是,我却偏颇地相信,即使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也不会选择做一个练达人情的谦谦君子。
或许他也曾有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无奈,也曾有过“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但他更应该是那个滕王阁上旷世的才子、绝代的狂生,他看不到主人愠怒,宾客诧异,始终不可一世,只成就属于他的传奇。
所以我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是倔强而骄傲的。
上天不给他时间,但却给他机会,让他无须消减锋芒去适应人世的复杂,不必湮灭锐气去改变命途的多舛,在另一个世界里,永远做他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人生至此,纵然短暂如流星,也全然无憾。
对子安,我不会用眼泪去祭奠,只会吟他的诗,读他的文,回忆曾经的朝代,体悟落花脉脉之情。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陆游《南唐书-后主本纪》(附答案详解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陆游《南唐书·后主本纪》(附答案详解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后主名煜,字重光,元宗第六子,初名从嘉。
少而聪慧,善属文,工书画。
建隆二年,立为太子。
六月,元宗殂,太子嗣立于金陵..。
嗣位之初,属保大①军兴之后,国削势弱,帑庾空竭,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
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
宪司章疏有绳纠过讦,皆寝不下。
论决死刑,多从末减。
常猎于青山,还如大理寺亲录系囚,多所原释。
中书侍郎韩熙载奏,狱讼,有司之率,囚圄非车驾所宜临幸,请罚钱三百万以资国用。
虽不听,亦不怒也。
殂问至江南,父老有巷哭者。
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
又置澄心堂于内苑,引能文士居其间,中旨由之而出,中书密院乃同散地。
兵兴之际,降御札移易将帅,大臣无知者。
皇甫继勋诛死,夜出万人,斫营招讨使但署牒遣兵,竟不知何往。
盖皆澄心堂直承宣命也。
长围既合,内外隔绝,城中之人惶怖无死所,后主方幸净居室听讲《楞严圆觉经》。
群臣皆知国亡在旦夕,而张洎犹谓北师已老,将自遁去。
后主益甘其言。
命户部员外郎伍乔于围城中放进士孙确等三十人及第。
其所施为,大抵类此,故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云。
(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三·后主本纪》)材料二:徐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欲以口舌驰说存其国。
铉朝于廷,仰而言曰:“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
”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
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曰:“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铉无以对而退。
呜呼,大哉,何其言之简也!盖王者之兴,天下必归于一统。
其可来者来之,不可者伐之;偕伪假窃,期于扫荡一平而后已。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注]①保大,南唐元宗李璟年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给句子断句。
(3分)徐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欲以口舌驰说存其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陵,今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白居易被贬浔阳之后不久,即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建一 草堂。这个草堂,“前有奇松数十株、修竹千余竿,青罗为 墙板,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 莲罗生池砌”(《与元稹书》),真是贬官闲居的好地方。 《草堂记》即写于此时。 • 试题所选的是《草堂记》的第一段,大意是:庐山的风景, 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 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 风景更是漂亮,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 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喜欢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 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 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 / / / / / /
/
• 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2005年辽宁卷)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 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 “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 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 路。”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 一日 郭崇韬以 / / 诸校伴食数多 主者不办 请 少 罢 减。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 04年北京卷考题 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 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 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 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 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 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再如: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 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 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 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 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 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 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 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 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 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再如: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 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 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 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 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 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 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 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 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 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 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 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 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
• 第四步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 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 我们准确断句。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法来辅助 我们断句。如上述较难断开的“其境胜绝” 句,“胜绝”是谓语,一般不带宾语,据此 可断为“其境胜绝/又甲庐山”;“若远行客 过故乡”句,“过”是谓语,“故乡”是其 宾语,“若远行客”是其状语,此句不能断 开。
•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 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像本段 容易断开的有 “香炉峰”、“遗爱 寺”、 “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等。 较难断开的有“甲天下山山北峰曰”、“其 境胜绝”、“若远行客过故乡”等。对于容 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 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 后推敲斟酌。
断句:
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亡,走失)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人皆贺之(将,动词,带领) 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了解实词“亡”“将”的词义,掌握虚词“而”的 用法,注意到前后有相同的句式,都可以帮助我们 准确断句)
• 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安慰) 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 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 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 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也 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③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 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 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 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 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 ④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 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 功,惠则足以使人。”
• 3、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 ①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 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 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 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 ②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 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形
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按照以上四步,上述文段可作这样的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 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 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可加这样的标点:“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 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 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 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 作为草堂。”
• 3、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 ③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 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 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 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 ④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 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例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5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 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 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 为草堂
• 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 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 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 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 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 • 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 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 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 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 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 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 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是 “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 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 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像上述文段中“而” 表承接,使“见”和“爱”有内在联系;“之”代 词,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特殊词语服 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曰”后冒号(:)“哉” 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 “而”、“则”、“以”一般在中间,“耶”、 “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 圆圈(。),“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 (。)或逗(,)酌情看。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 “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 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 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 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 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 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 自然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 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 方法综合运用。
• ①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 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 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 按可诬一世之人!”
• ②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 友而之楚游者,①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 (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 “已之。”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6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
鬼也酒罂(盛水、酒的容器)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
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