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南齐书 虞愿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

申胥谏许越成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

”申胥劝道:“不能同意求和啊。

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

(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

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

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

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要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

要认为盟誓没用吗?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

”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

刘敬慎议和亲刘敬是齐国人。

汉朝七年,韩王信叛变,高帝亲自去攻打他。

到晋阳听到韩信与匈奴联合准备一起进攻汉朝,高帝非常愤怒,派人到匈奴侦探。

匈奴把精兵和肥壮的牛马都隐蔽起来,只显现一些老弱的士兵和牲畜。

十多个派去的人都回来报告说,可以攻打匈奴。

高帝又派刘敬去匈奴查看,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交战,这应该是夸耀并显示自己的长处,现在我去到那里,只见到一些老弱残兵,这一定是他们故意露出短处,埋下伏兵以出奇制胜。

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

”这时候汉朝兵马已经走过句注山,二十多万兵马都已经出发,高帝大怒,骂刘敬说:“你这齐国的俘虏!凭借嘴巴子得到官位,现在又用荒谬的话来诅咒我的部队。

《南齐书·虞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虞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虞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南齐书·虞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齐书·虞悰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原文:虞悰,字景豫,会稽余姚人也。

父秀之,黄门郎。

悰少而谨敕,有至性。

秀之于都亡,悰东出奔丧,水浆不入口。

初,世祖始从官,家尚贫薄。

悰推国士之眷,数相分与;每行,必呼上同载。

上甚德之。

升明中,世祖为中军,引悰为谘议参军,遣吏部郎江谧持手书谓悰曰:“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

”悰治家富殖,奴婢无游手,虽在南土,而会稽海味无不毕致焉。

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

豫章王嶷盛馔享宾,谓悰曰:“今日肴羞,宁有所遗不?”悰曰:“恨无黄颔臛,何曾《食疏》所载也。

”迁散骑常侍、太子右率。

永明八年,大水,百官戎服救太庙,悰朱衣乘车卤簿①,于宣阳门外行马②。

内驱打人,为有司所奏,见原。

上以悰布衣之旧,从容谓悰曰:“我当令卿复祖业。

”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字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與太官鼎味不及也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

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鲭鲊一方而已。

郁林立,兼大匠卿。

起体安陵,于陵所受局下牛酒,坐免官。

隆昌元年,以白衣领职。

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袴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明帝立,悰称疾不陪位。

帝使尚书令王晏赍废立事示悰,以悰旧人,引参佐命。

悰谓晏曰:“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不敢闻命。

”朝议欲纠之,仆射徐孝嗣曰:“此亦古之遗直。

”众议乃止。

惊称疾笃还东,诏赐假百日。

永元元年,卒。

时年六十五。

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南齐书·虞悰传》)[注]①卤簿: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

②行马,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

译文:虞悰,字景豫,是会稽余姚人。

父亲虞秀之,担任黄门郎。

虞悰少年时就谨慎自饬,自身要求严格,天生有卓绝的品性。

父亲虞秀之在京城去世,虞悰从东部家里出发,前去奔丧,水浆都不入口。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

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

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

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

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

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

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

”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帝乃怒,使人驱下殿。

愿徐去无异容。

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

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

”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

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

”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

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

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

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在郡立学堂教授。

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

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

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

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

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后琅铘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

”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南齐书·虞愿传》节选)[注]丹朱:尧的儿子。

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物议:众人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饶借:谦让。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南齐书虞悰传翻译

南齐书虞悰传翻译

南齐书虞悰传翻译《南齐书》是唐代文学家、史学家韩愈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共计200卷。

其中卷九十三至一百三十八是聚焦于南齐时期的历史记载。

而其中的卷一百一十六则是关于虞悰的传记,下面将为大家翻译虞悰传。

虞悰(Yú Méng)名赵悰,字逵渊(Kuí Yuān),南齐晋陵郡人。

他是南齐孝武帝追赠高官驸马都尉虞暠(Yú Gǒu)的后代。

虞悰从小聪敏好学,被誉为南齐一代才子。

他在南齐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卓越的贡献。

虞悰曾于南齐建元五年(479年)中举进士,后任吴兴内史。

当时南齐国力较弱,国内政局动荡不安。

虞悰深感国家的困境,他立志要努力学习,为南齐的兴盛尽一份力量。

虞悰在担任吴兴内史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积极推动吴兴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治理改革。

他提倡农耕生产,推动农民种植经济作物。

他还鼓励商业发展,积极引进外地商人,促进南齐与外界的交流与贸易。

虞悰的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南齐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虞悰在治理吴兴的同时,还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积极支持建设学校,招聘优秀的教师,提倡普及教育。

他认为只有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虞悰的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认可。

在南齐政权存在的时间里,虞悰坚持以德治国,以礼治理。

他重视道德与人伦之道,积极倡导儒家思想。

他致力于提高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注重选拔贤良能干之士。

他还积极加强与各派势力的沟通与交流,力图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虞悰的在南齐的政务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了孝武帝的高度赏识与信任。

南齐皇帝亲自任命虞悰为尚书左丞,可见他的才干与能力备受认可。

而虞悰在担任尚书左丞期间,继续深入推动南齐的改革与发展。

然而,南齐政权在历史洪流中犹如一瞬即逝的星光。

南齐孝昭帝即位不久后,全国范围爆发了多起民众起义。

这些起义军很快攻入了建业(南京),并俘虏了南齐的皇帝与南齐朝廷的高级官员。

虞悰也在此时被俘,成为起义军的战利品。

文言文虞翻译

文言文虞翻译

虞翻译,字子奇,吴郡吴人也。

少而聪颖,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精于《春秋》之学。

及长,文采斐然,名动一时。

尝游学于京师,得见名流,悉心向学,遂以文学知名。

子奇幼时,家贫,无钱购书。

然其志不屈,常以茅草为纸,以木石为笔,勤学不已。

一日,有好事者见其勤奋,赠以数卷书籍,子奇喜出望外,遂昼夜研读,不遗余力。

及长,文章日渐成熟,世人皆赞其才。

子奇弱冠之年,举孝廉,授秘书郎。

其在秘书省,勤于职守,博览群书,广交名士。

一日,秘书省新进一员,姓赵名子昂,亦善文章。

二人一见如故,谈诗论赋,互相切磋,遂成莫逆之交。

赵子昂,字子文,太原人也。

幼聪慧,早有文名。

及长,官至翰林学士。

子奇与子昂交好,共论国是,常以文学相佐。

子昂亦敬重子奇之才,常曰:“子奇之文,如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时值汉武帝好大喜功,广开疆土,民不聊生。

子奇与子昂上书言事,极论时弊,劝帝省刑薄赋,息民以养。

武帝览其书,大加赞赏,遂委以重任,命子奇为中书舍人,子昂为侍讲学士。

子奇在位,勤于国事,廉洁奉公,政绩斐然。

一日,有边关急报,北方胡人犯境。

子奇闻讯,立即上奏,请发兵抵御。

武帝准其所请,命子奇为帅,率军征讨。

子奇领兵出征,身先士卒,英勇善战。

经数月激战,终于平定胡乱,凯旋而归。

武帝大喜,封子奇为征东将军,赐予金印紫绶。

子奇谢恩而退,仍以国事为重,不忘民生。

后,武帝崩,昭帝即位。

昭帝幼弱,朝政多由权臣把持。

子奇与子昂密谋,劝昭帝亲政,铲除奸佞。

昭帝从之,遂罢免权臣,国家政治为之一新。

子奇在朝,以文治天下,推行仁政,深得民心。

然而,其人清高,不喜阿谀奉承。

一日,有宦官献上一宝剑,欲求子奇题词。

子奇笑而拒之,曰:“吾以文治国,不喜金银珠宝,何须宝剑?”宦官无奈,只得退去。

子奇以其高洁之操,赢得了朝野人士的敬仰。

然而,好景不长,昭帝崩,宣帝即位。

宣帝好大喜功,荒废朝政,重用奸臣。

子奇与子昂屡次进谏,皆被宣帝所拒。

子奇见国事日非,遂辞官归隐。

归隐后,子奇闭门谢客,专心致志于文学研究。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81-100)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81-100)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81-100)《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81-100)81、腹朜大义灭亲墨家有一个领袖叫腹朜(月改黄),居住在秦国。

他的儿子杀了人。

秦国的惠王(对他)说:“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没有别的儿子。

寡人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

先生你这件事就听我的吧。

”腹朜(月改黄)回答道:“墨家的法律说:‘杀人的人处死,伤人的人处刑。

’这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

而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应该遵守)的大义啊。

王您虽为了他开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杀他,腹朜(月改黄)我却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

”腹朜(月改黄)不听惠王的,还是杀了儿子。

儿子,每个人私人所爱啊,忍受私利而行大义,领袖[腹朜(月改黄)]可说是公道啊。

原文:墨子有巨子腹朜,居秦,其子杀人。

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朜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82、闵仲叔辞侯霸太原有个叫闵仲叔的人,世人都说他是有气节的人,即使是周党那样廉洁清高的人也自以为不如闵仲叔。

周党见到闵仲叔口中含着豆子来喝水,给他生蒜,闵仲叔接受了却没有吃。

建武年中,闵仲叔受司徒侯霸的征召做了官。

等到他上任,司徒侯霸不谈及治国正事,只是嘘寒问暖罢了。

仲叔遗憾地说:“开始受到您的任命时,我又高兴又害怕,现在见到了您,我既没有了兴奋也没了恐惧。

如果您觉得仲叔才智不足以来谈论政事,您就不应该征召我来做官。

既然征召我来却又不用我,这是对人认识不清。

”于是他辞去官职,扔下一封抱怨信走了。

原文: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

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

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

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已。

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喜惧皆去。

《南齐书顾宪之传》译文

《南齐书顾宪之传》译文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县人。

他的祖父顾恺之曾任南朝宋的镇军将军和湘州刺史。

顾宪之在十七八岁时,被州府征召为议曹从事,考中秀才,并连续升迁为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等职。

在宋元徽年间,他被任命为建康县令。

当时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有人偷了别人的牛,被牛的主人认了出来,但偷牛的人坚称这牛是自己的。

两家的讼词和证据都一样,前任县令无法判决。

顾宪之到任后,翻转了状纸,对两家说:“不要再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然后下令解开牛绳,任随牛走往何处。

牛直接走回到原来主人宅室,偷窃者才伏地认罪。

顾宪之揭发奸邪或藏匿的罪犯大都采用这类的方法,当时的人专称他为“神明”。

至于有权势的人的请托、官吏们的贪残,他都根据法律公正处理(拒绝请托、打击贪残),从不偏袒和放纵。

他品性清廉节俭,尽力治政,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顾宪之被授予衡阳内史官职。

行前,衡阳连年瘟疫流行,很多人染病而死,棺木价格昂贵,人们只好用苇席包裹尸首,丢在路旁。

顾宪之从车上下来,分别告诉所在的县官,寻找死者的亲属或族人,埋葬死者。

有的人家全部死亡,顾宪之便拿出公款让纲纪营办理丧事。

原来旧俗,活人有病就说是他们的祖先在作祟,都挖开坟墓、打开棺盖、用水冲洗死者的尸骨,意思是除去鬼祟。

顾宪之传下命令通知各地:活人与死人是有区别的,疾病与死人无关,这一风习才改掉。

当时刺史王奂刚到任,只有衡阳县没有诉讼案件,便感叹地说:“顾衡阳教化民众极好。

若九郡都像他一样,我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后来顾宪之又升任太尉从事中郎、东中郎长史、行太稽郡事。

山阴人吕文度受到齐武帝的宠信,在余姚建了官邸,横行乡里,很霸道。

顾宪之到任后,就上表请求罢黜他。

吕文度后来回家安葬他的母亲,郡县官民争相前去吊唁,顾宪之对此不闻不问。

吕文度很忌恨他,但最终也不能伤害他。

顾宪之又改任中郎巴陵王长史、加封建武将军、代理婺州郡守。

当时司徒竟陵王在宣城、临成、定陵三县交界处设屯垦地、封锁山林河湖几百里、禁止人民砍伐、捕鱼。

古诗南齐书翻译赏析

古诗南齐书翻译赏析

古诗南齐书翻译赏析《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南齐书六十卷,见于梁书萧子显传。

到了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这部书,就只有五十九卷了。

刘知几史通序例曾说过南齐书原有序录,后人从而推论南齐书佚失的一卷就是。

萧子显虽然是以封建史臣的观点来修史的,但他以当代人记当代事,在南齐书里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比较原始的史料。

关于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倾轧残杀,书中都有所记载。

对当时唐禹之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豫章文献王嶷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沈文季传等里,也提供了材料。

此外对南齐一代的文学史、思想史、科学史方面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反映。

如科学家祖冲之,在南齐书里就有一篇比较详细的传。

总的来说,南齐书是一部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史书。

《南齐书》同《宋书》一样,都宣扬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远,又都过分讲究华丽的辞藻,这是它们的缺点,也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

《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

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繁的弊病。

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

蛮传宗测传顾欢传虞愿传傅琰传良政传序祖冲之传卞彬传檀超传张欣泰传崔慧景传张冲传刘绘传袁彖传萧惠基传陆慧晓传王秀之传沈文季传徐孝嗣传王思远传谢瀹传江礻石传萧坦之传萧谌传王晏传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传桂阳王萧铄传鄱阳王萧锵传安成恭王萧皓传武陵昭王萧晔传长沙威王萧晃传临川献王萧映传王谌传庾杲之传沈冲传刘休传张绪传王僧虔传王延之传何戢传褚炫传张岱传王琨传江谧传焦度传桓康传戴僧静传薛渊传周盘龙传吕安国传王玄载传李安民传刘怀珍传陈显达传王敬则传张敬儿传垣崇祖传张瑰传柳世隆传王俭传褚渊传豫章文献王传文惠太子传皇后传和帝本纪东昏侯本纪明帝本纪海陵王本纪郁林王本纪武帝本纪高帝本纪《南齐书》简介---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南齐书·江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江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江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南齐书·江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齐书·江敩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原文:江敩,字叔文,济阳考城人也。

敩母,文帝女淮阳公主。

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

”少有美誉。

桂阳王休范临州,辟迎主薄,不就。

尚孝武女临汝公主,拜驸马都尉。

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迁安成王抚军记室、秘书丞、中书郎。

敩庶祖母王氏老疾,敩视膳尝药,七十余日不解衣。

及累居内官,每以侍养陈请,朝廷优其朝直。

寻转安成王骠骑从事中郎。

顺帝立,随府转司空长史,领临淮太守,将军如故。

转太尉从事中郎。

齐台建,为吏部郎。

太祖即位,敩以祖母久疾连年,台阁之职,永废温清,启乞自解。

永明初,仍为豫章王太尉谘议,领录事,迁南郡王友,竟陵王司徒司马。

敩好文辞,围棋第五品,为朝贵中最。

迁侍中,领本州中正。

司徒左长史,中正如故。

五年,迁五兵尚书。

明年,出为辅国将军、东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事。

七年,徒为侍中,寻转都官尚书,领骁骑将军。

王晏启世祖曰:“江敩令重登礼阁,兼掌六军,慈渥所覃,实有优忝。

但语其事任,殆同闲辈。

天旨既欲升其名位,愚谓以侍中领骁骑,望实清显,有殊纳言。

”上曰:“敩常启吾,为其鼻中恶。

今既以何胤、王莹还门下,故有此回换耳。

”郁林即位,迁掌吏部。

隆昌元年,为侍中,领国子祭酒。

郁林废,朝臣皆被召入宫,敩至云龙门,托药醉吐车中而去。

明帝即位,改领秘书监,又改领晋安王师。

建武二年,卒,年四十四。

遗令俭约葬,不受赙赠。

诏赙钱三万,布百匹。

子蒨启遵敩令,让不受。

诏曰:“敩贻厥之训,送终以俭,立言归善,益有嘉伤,可从所请。

”赠散骑常侍、太常,谥曰敬子。

(节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二十四》)译文:江敩,字叔文,是济阳考城人。

江敩的母亲,是宋文帝的女儿淮阳公主。

江敩小时候因为是外戚被皇上召见,孝武帝对谢庄说:“这个小孩子将来会是个大人物。

《南齐书·周山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周山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周山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南齐书·周山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齐书·周山图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原文: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也。

少贫微,佣书自业。

有气干,为吴郡晋陵防郡队主。

宋孝武伐太初,山图豫勋,赐爵关中侯。

泰始初,为殿中将军。

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镇军将军张永征薛安都于彭城,山图领二千人迎运至武原,为虏骑所追,合战,多所伤杀。

虏围转急,山图结阵死战,然后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

众称其勇,呼为“武原将”。

豫章贼张凤,聚众康乐山,断江劫抄。

明帝遣山图讨之。

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凤信之。

行至望蔡,山图设伏兵于水侧,击斩凤首,众百余人束首降。

元徽三年,迁步兵校尉,加建武将军。

盗发桓温冢,大获宝物。

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簿以还官。

太祖辅政,山图密启曰:“沈攸之久有异图,公宜深为之备。

”太祖笑而纳之。

攸之事起,世祖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

世祖留据盆城,众议以盆城城小难固,不如还都。

山图曰:“今据中流,为四方势援,大众致力,川岳可为。

城隍小事,不足难也。

”世祖使参军刘皆、陈渊委山图以处分事。

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

世祖甚嘉之。

攸之既败,世祖谓山图曰:“周公前言,可谓明于见事矣。

”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

山图于新林立墅舍,晨夜往还。

上谓之曰:“卿罢万人都督,而轻行郊外。

自今往墅,可以仗身自随,以备不虞。

”及疾,上手敕参问,遣医给药。

永明元年,卒,年六十四。

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节选自《南齐书·周山图传》)译文:周山图,字季寂,是义兴郡义乡县人。

山图少年时贫穷微贱,靠受雇抄书自谋生计。

有气魄和才干,担任吴郡晋陵的防郡队长。

宋孝武帝讨伐太初,山图参与立功,赐予爵位关中侯。

泰始初年,担任殿中将军。

各处发生叛乱,尚书右仆射王彧举荐山图领兵,皇上叫来山图和他交谈,很满意,派山图带领一百艘战船作为先头部队。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南齐书 禇炫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南齐书 禇炫传》原文及翻译

《南齐书·禇炫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原文:褚炫,字彦绪,河南阳翟人也。

祖秀之,宋太常。

父法显,鄱阳太守。

兄炤,字彦宣,少秉高节,一目眇,官至国子博士,不拜。

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炫少清简,为从舅王景文所知。

从兄渊谓人曰:“从弟廉胜独立,乃十倍于我也。

”宋义阳王昶为太常,板炫补五官,累迁太子舍人,正员郎。

从宋明帝射雉,至日中,无所得。

帝甚猜羞,召问侍臣曰:“吾旦来如皋,遂空行,可笑。

”座者莫答。

炫独曰:“今节候虽适,而云雾尚凝,故斯翚之禽,骄心未警。

但得神驾游豫,群情便为载欢。

”帝意解,乃于雉场置酒。

迁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

升明初,炫以清尚,与刘俣、谢朏、江斅入殿侍文义,号为“四友”。

迁黄门郎,太祖骠骑长史,迁侍中,复为长史。

齐台建,复为侍中,领步兵校尉。

以家贫,建元初,出补东阳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还,复为侍中,领步兵。

凡三为侍中。

出为竟陵王征北长史,加辅国将军,寻徙为冠军长史、江夏内史,将军如故。

永明元年,为吏部尚书。

炫居身清立,非吊问不杂交游,论者以为美。

及在选部,门庭萧索,宾客罕至。

出行,左右捧黄纸帽箱,风吹纸剥殆尽。

罢江夏还,得钱十七万,于石头并分与亲族,病无以市药。

表自陈解,改授散骑常侍,领安成王师。

国学建,以本官领博士,未拜,卒,无以殡敛。

时年四十一。

赠太常,谥曰贞子。

(选自《南齐书·禇炫传》,有删改)译文:褚炫,字彦绪,河南阳翟人。

他的祖父褚秀之,曾在宋朝任太常。

他的父亲褚法显,曾任鄱阳太守。

他的哥哥褚炤,字彦宣,年轻时就有高尚节操,一只眼睛失明,官至国子博士,没有接受任职命令。

常常指责堂兄褚渊一身事奉二朝,听说褚渊拜受司徒之职,叹息说:“假使让褚渊在中书郎任上死去,不正是一名名士了吗!声名德行不能昌达,才使他能长命百岁啊。

”褚炫少年时就很清廉简约,被堂舅王景文赏识。

他的堂兄褚渊对人说:“堂弟清廉超群,胜我十倍。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南齐书崔慰祖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南齐书崔慰祖传》原文及翻译

《南齐书·崔慰祖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原文: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

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

慰祖解褐奉朝请。

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

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

”慰祖不得已,从之。

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

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

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

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

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

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

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

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

”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

”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

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

”命门者出之。

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

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

《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

”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译文:崔慰祖,字悦宗,是清河郡东武城人。

父亲崔庆绪,永明年间担任梁州刺史。

崔慰祖脱去布衣做官担任奉朝请。

父亲亡故后他不再吃盐,母亲说:“你既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女。

遇大丧不灭孝的本性,只是不应进食美味佳肴罢了,怎能断绝吃盐呢?我现在也不吃盐了。

虞翻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虞翻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

少而聪慧,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精《易经》。

年十五,师事同郡包咸,咸深器之,曰:“此子必成大器。

”遂受业于咸,咸亦以其术授之。

汉末,天下大乱,翻避地江南,依孙策。

策表翻为主簿,翻辞不受,曰:“吾欲以道义辅明主,非为禄位所诱。

”策乃以从事召之。

翻遂从策征伐,屡建奇功,策甚器重之。

策薨,翻归依孙权。

权初不甚礼遇,翻不以为意,曰:“吾知权非英雄,然终当为天下之主。

”权闻之,渐加礼待,遂以为长史。

翻在职,勤于政事,治身清白,为世所称。

翻性刚直,不避权贵,尝因事与权争辩,权怒,欲加罪于翻。

翻曰:“臣闻君臣之间,以义相尚,不以威相压。

今陛下欲以威加臣,臣不敢奉诏。

”权悟其言,乃释之。

翻又好直言,常以直言进谏,权虽怒,终不以为忤。

翻尝谓权曰:“陛下宜省刑罚,薄赋敛,以安民心。

”权纳其言,政事渐以修明。

翻虽以直言敢谏著称,然亦通经术,善属文。

所著《易林》十卷,广引经传,博采众说,为后世学者所重。

黄武中,权以翻为骑都尉,领太常。

翻在职,以礼法自守,不与权争权,权亦器之。

时权欲伐蜀,翻谏曰:“蜀道崎岖,兵家所忌,宜缓图之。

”权不听,遂兴兵伐蜀,果如翻所料,兵败而还。

翻既老,遂以疾告归。

权以翻年老,欲以厚礼送归乡里,翻辞不受,曰:“臣受国恩,不敢辞禄,然归乡里,亦臣之分也。

”权乃听之。

太元二年,翻病卒,年八十二。

权闻之,为之辍朝三日,追赠太常卿。

翻子虞顗,亦以文学知名。

译文:虞翻,字仲翔,是会稽余姚人。

他自幼聪慧,好学不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精通《易经》。

十五岁时,拜同郡的包咸为师,包咸非常器重他,说:“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于是接受包咸的教诲,包咸也将自己的学术传授给他。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虞翻避难江南,依附孙策。

孙策上表推荐虞翻为主簿,虞翻辞谢不接受,说:“我想要以道义辅佐明主,不是被官禄所诱惑。

”孙策于是以从事的身份征召他。

虞翻随后跟随孙策征战,多次建立奇功,孙策非常器重他。

孙策去世后,虞翻归依孙权。

渔翁得利的文言文翻译

渔翁得利的文言文翻译

昔者,齐国有渔者,居于海滨,日以捕鱼为业。

渔者勤勉,每得鱼必以筐盛之,归而售之。

时有一贵客,好食鲜鱼,日必一啖,然鱼价颇昂,渔者常苦于生计。

一日,有客自楚至,闻齐鱼美,欲购之。

渔者喜,谓客曰:“吾鱼鲜且美,愿君试之。

”客尝其鱼,大悦,遂以高价购之。

自是之后,贵客日来,渔者因得厚利。

然时有一邻人,亦善捕鱼,见渔者获利,心生羡慕。

邻人谋曰:“吾欲效仿渔者,亦得厚利。

”乃于海滨设网,日以捕鱼。

渔者知邻人之意,乃谓邻人曰:“吾与君邻,同享此海之利,何不共谋?吾愿与君分利,君何乐而不为?”邻人犹豫未决,心中却暗喜。

未几,海中鱼渐稀,渔者与邻人皆感生计艰难。

渔者叹曰:“吾与君分利,本欲共度时艰,今鱼稀利薄,吾辈岂可独享?”邻人闻言,始悔不与渔者同心。

一日,海中忽有大鱼跃出,众人皆惊。

渔者与邻人争相捕之,然大鱼游速极快,竟无人能及。

邻人因急于追逐,不慎堕入海中,溺水而亡。

渔者救起邻人,悲痛不已。

然此时,海中鱼又盛,渔者因救邻人之故,渔获颇丰。

邻人之妻,感激渔者救命之恩,将邻人之遗产悉数赠与渔者。

渔者得邻人之遗产,生活更为富裕。

人皆谓渔者“渔翁得利”,然渔者心中却常怀愧疚,以为是自己之贪利,导致邻人丧命。

由此观之,渔翁得利者,实为贪利之过。

古人云:“利欲熏心,害莫大焉。

”故人当以仁义为本,勿为利所诱,方得长久之道。

故事虽短,寓意深远。

吾辈当以此为鉴,勿以一时之利,忘却仁义道德,致生后悔。

如此,方能在纷繁世事中,保持本心,成就大业。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后汉书 虞延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后汉书 虞延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虞延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虞延少为户牖亭长。

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

建武初,除细阳令。

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

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

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以约失之者鲜矣。

”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

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

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

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

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迁南阳太守。

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

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

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节选自《后汉书·虞延传》)译文:虞延青年时就当了户牖亭长。

这时王莽的贵人魏氏家的宾客放纵不法,虞延带领吏卒突入其家逮捕了有关的人,因此招怨,所以升任不了。

虞延个性敦厚淳朴,不拘小节,也就得不到乡里的称扬。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身披甲胄,护卫亲族,防御劫掠抄盗,依靠他而得以保全的乡民很多。

建武初年,被任命为细阳县令。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元史 虞集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元史 虞集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虞集传》原文及翻译元史原文: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杨氏。

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

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

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

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

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

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

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

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

"祖常犹未以为然。

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节选自《元史•虞集传》)译文: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虞集对同僚们说:“国家分科考试之法,各经典的传和注各有所规定,将要以此统一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不是想让学者各自独占其业,如同近代研究五经的学究那样固执浅陋.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一人之见所能详尽,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必先有成见,假若先有成见,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即从此而生.”其后他两次任考官,都坚持此说,因此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南齐书顾欢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南齐书顾欢传》原文及翻译

课外古诗文《南齐书顾欢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原文: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

祖赳,晋隆安末,避乱徙居。

欢年二十余,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

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

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

欢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复讲。

太祖辅政,悦欢风教,征为杨州主簿,遣中使迎欢。

及践阼,乃至。

欢称“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

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伏愿稽古百王,斟酌时用,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

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

陛下既远见寻求,敢不尽言。

言既尽矣,请从此退。

”上诏曰:“朕思弘治道,伫梦岩滨,旰食萦怀。

吴郡顾欢,至自丘园,能献书金门,荐辞凤阙,辨章治体,有协朕心。

今出其表,外可详择所宜,以时敷奏。

”欢东归.上赐麈尾、素琴。

永明元年,诏征欢为太学博士,不就征。

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

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

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

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佛迹光大,宜以化物;道迹密微,利用为己。

优劣之分,大略在兹。

”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

每旦出户,山鸟集其掌取食。

初元嘉末,出都寄住东府,自知将终,赋诗言志云:“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

”卒于剡山,时年六十四。

还葬旧塞,木连理出墓侧。

(节选自《南齐书·顾欢传》)译文:顾欢,字景怡,是吴郡盐官人。

祖父顾赳,在晋朝隆安末年,为躲避战乱迁徙定居在吴郡盐官。

顾欢二十多岁时,跟从豫章的雷次宗学习玄学和儒学的各种道理。

母亲去世,他连续六七天一口水都没喝,在母亲的坟墓旁盖起一间草庐为母亲守墓,于是隐居起来不再走入仕途。

在剡溪边的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境内)开设学馆,聚徒讲学,前来接受教育的有近百人。

顾欢早就成了孤儿,每当读《诗经》读到“哀哀父母”时,总要拿着书悲痛地哭泣,学习的人因此放弃《蓼莪篇》,不再让老。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南齐书 王琨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南齐书 王琨传》原文及翻译

《南齐书·王琨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原文:王琨,琅琊临沂人也。

琨少谨笃,为从伯司徒谧所爱。

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修女,除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孝建初,迁廷尉卿,转吏部郎。

吏曹选局,贵要多所属请,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为用两门生。

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广州刺史。

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

琨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

州镇旧有鼓吹,又启输还。

及罢任,孝武知其清,问家资多少。

琨曰:“臣买宅百三十万,余物称之。

”帝说。

明帝临崩,出为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常侍如故。

坐误竟囚,降号冠军。

元徽中,迁金紫光禄,弘训太仆,常侍如故。

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常侍余如故。

顺帝逊位,琨陪位及辞庙,皆流涕。

太祖即位,领武陵王师,加侍中,给亲信二十人。

时王俭为宰相,属琨用东海郡迎吏。

琨谓信人曰:“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

”遂不过其事。

琨性既古慎,而俭啬过甚,家人杂事,皆手自操执。

公事朝会,必夙夜早起,简阅衣裳,料数冠帻,如此数四,世以此笑之。

建元四年,太祖崩,琨闻国讳,牛不在宅,去台数里,遂步行入宫。

朝士皆谓琨曰:“故宜待车,有损国望。

”琨曰:“今日奔赴,皆应尔。

”遂得病,卒。

《南齐书·王琨传》(有删节)注释:(1)鼓吹:指一般的仪仗乐队。

译文:王琨,琅玡临沂人。

王琨少时拘谨笃重,为堂伯父司徒王谧所喜爱。

宋朝永初年间,武帝因其娶了桓修女儿,授他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孝建初年,迁任廷尉卿,竟陵王骠骑长史,加授临淮太守,又转为吏部郎。

吏部选官,朝中权贵往往要来开后门,王琨规定从公卿到士大夫,以例任用两门生。

江夏王刘义恭曾要王琨照顾两个人,后又派来给王琨做下属,王琨回答说不行。

出都任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南方富实肥沃,在任者往往能聚敛巨富,世人称“广州刺史但凡从城门一过,便可得三千万”。

颜勤礼碑译文

颜勤礼碑译文

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

曾祖讳协,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学》有传。

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

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

《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

后加踰岷将军。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馀首。

《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

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

”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悟,识量弘(宏)远,工於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

义宁元年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大夫勋,解褐秘书省校书郎。

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年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

贞观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年七月授著作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内直监,加崇贤馆学士。

宫废,出补蒋王文学、弘(宏)文馆学士。

永徽元年三月。

制曰具官:“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乃拜陈王属学士如故。

”迁曹王友。

无何,拜秘书省著作郎。

君与兄秘书监师古、礼部侍郎相时齐名,秘监与君同时为崇贤宏文馆学士,礼部为天策府学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经局校定经史。

太宗尝图画崇贤诸文学士,命秘监为赞,以君与监兄弟,不宜相*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特赞君曰:“依仁服义,怀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终日。

德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钥(龠)驰誉,龙楼委质。

”当代荣之。

六年以后夫人兄中书令柳*亲累,贬夔州都督府长史,明庆六年加上护军。

君安时处顺,恬无愠色。

不幸遇疾,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于京城东南万年县宁安乡之凤栖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齐书·虞愿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

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

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

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

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

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

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

”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帝乃怒,使人驱下殿。

愿徐去无异容。

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

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

”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

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

”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

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

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

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在郡立学堂教授。

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

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

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

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

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后琅铘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

”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南齐书·虞愿传》节选)
[注]丹朱:尧的儿子。

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译文: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

庭院中的橘树冬天果实成熟了,子孙辈都争着来摘取。

虞愿年仅数岁,却独独不来摘取,家里人对此都感到奇异。

元嘉末年,虞愿为国子生,后又迁任湘东王的常侍,转任浔阳王府墨曹参军。

宋明帝即位后,认为虞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再加上在封国时的往日恩情,所以对虞愿待遇十分优厚。

皇帝生性猜疑,星象天文的灾异变化,不相信太史,不听外面大臣奏告,命令灵台把观察星象的两个人交给虞愿,常年在内省当班,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以便检验审查。

皇帝用旧宅的地皮建造湘宫寺,费用极其奢侈。

由于宋孝武帝的庄严刹有七层,皇帝要建造十层。

十层太高难以建立,便分为两刹,各有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离任回京都,拜见皇帝,皇帝说:“你去了湘宫寺没有?我建造这座寺院,是一个大功德。

”虞愿在一旁说:“陛下建造此寺,用的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老婆的钱,佛如果有知,就应当悲哭哀愍,罪孽和佛塔一样高,哪有什么功德?”尚书令袁粲当时也在座,听了这话大惊失色。

皇帝于是大怒,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

虞愿从容而去,神色不变。

因为有旧日的恩情,所以几天后就又被召进去了。

皇帝喜欢下围棋,但棋艺很笨拙,去棋格有七八道,人们评议时都虚称他为第三品,他曾与第一品王抗下围棋,按照棋品赌博游戏。

王抗经常让他,并说:“皇帝下的飞棋,我无法抵挡。

”皇帝始终不醒悟,以为果真如此,喜好越来越深。

虞愿又说:“尧曾经用围棋教
他的不肖子丹朱,这不是人主所应喜好的东西。

”虞愿虽然多次触犯皇帝的意旨,但蒙受的赏赐,还是超过其他人。

后迁职兼任中书郎。

后出任晋平太守,在郡中不经营家产。

前任官吏与一平民有纠葛,将他的儿媳妇抓去做人质。

虞愿派人在半路上将她夺下并放回家。

在郡中还设立学堂进行教育。

郡中以前出产蚺蛇,蛇胆可以做药。

有人赠送给虞愿一条蚺蛇,虞愿不忍心杀它,就把他放回二十里外的山中,过了一夜蛇又回到他的床下。

又送到四十里外的山中,经过一个晚上,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虞愿又下令把它送得更远,这才没有再回来。

评论的人都认为这是他的仁爱之心所致。

海边有一块越王石,常年隐藏在云雾中,相传说:“清廉的太守来才看得见。

”虞愿前往观看,越王石清澈没有隐蔽。

后来琅铘人王秀之继任郡太守,在写给朝中士人的信中说:“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

”虞愿因母亲年老辞去官职,后来又被任命为后军将军。

褚渊曾经去拜访虞愿,虞愿不在,只见他的卧床上积满了尘埃,堆有好几卷书籍。

褚渊感叹说:“虞君清廉,到了这种地方。

”他叫人为他扫地拂床,然后离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