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中的常见结论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备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高中物理必备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高中物理必备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一、力学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xy gt 22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高中物理中的习题“定理”1、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若这时仍未追上,则不会追上。

2、质点做简谐运动,靠近平衡位置时加速度减小而速度增加;离开平衡位置时,加速度增加而速度减小。

3、两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轻弹簧A 、B 串联的等效系数k 串与k 1、k 2满足串=+k k k 11112,并联后的等效劲度系数k 并=k 1+k 2。

4、欲推动放在粗糙平面上的物体,物体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 t a n θ=μ时最省力,F mg=+μμ1min 2。

若平面换成倾角为α的斜面后,推力与斜面夹角满足关系tan θ=μ时,F mg =+μαμcos 1min 2。

5、两个靠在一起的物体A 和B ,质量为m 1、m 2,放在同一光滑平面上,当A 受到水平推力F 作用后,A 对B 的作用力为+m Fm m 212。

平面虽不光滑,但A 、B 与平面间存在相同的摩擦因数时上述结论成立,斜面取代平面。

只要推力F 与斜面平行,F 大于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分力之和时同样成立。

6、若由质量为m 1、m 2、m 3……加速度分别是a 1、a 2、a 3……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则合外力 F = m 1a 1+m 2a 2+m 3a 3+……7、支持面对支持物的支持力随系统的加速度而变化。

若系统具有向上的加速度a ,则支持力N 为m (g +a );若系统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 ,则支持力N 为m (g -a )(要求a ≤g )。

8、系在绳上的物体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高≥v gl ;绳改成杆后,则v 最高≥0均可,在最高点最高>v gl 时,杆拉物体;最高<v gl 时杆支持物体。

有哪些高中物理的重要二级结论

有哪些高中物理的重要二级结论

有哪些高中物理的重要二级结论
想到哪说到哪
1.运动学想不明白就画v-t图,面积代表位移,斜率代表加速度
2.斜面小物块和静力学想不明白就画受力图,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一个都不要少,画的时候问问自己。

如果物块匀速或静止,这几个力经过平移可以形成封闭图形;如果物体匀加速,这几个力通过平移首尾相连,起点指向终点就是ma的大小和方向
3.超重失重想不明白多坐几次电梯,感觉脚下一空时候是失重,感觉脚底被怼是超重
4.电磁场想不明白画轨迹图,画最边界最极端的条件就行,高考在这道题上一般不会让你列函数求极值的
5.选修3-5想不明白就把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写上,一般会给分。

再结合画v-t图和受力分析你就发现自己做出来了。

6.万有引力题想不明白就想开普勒三定律,离中心天体越近速度越快动能越大势能越小,轨道半长轴越大机械能越大势能越大运动周期越大。

双星是绕在两星之间的一个点转,设个r和R自己算。

7.电学实验直接选分压式,Ra*Rv>Rx^2电流表外接,反之内接。

8.交流电A=311有效值220v交流电,100πt频率50赫兹,每秒变换100次,升压降压U*I功率不变,q=n△φ/R这个注意一下。

9.电容题E=U/d C=Q/U C=ε*ε0*S/d E=σ/ε0这四个式子记住三个就可以,没有做不出来的题
10.电学题沿电场线电势降低,电场线越密库仑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切线代表加速度方向,法线连起来是等势面移动不做功。

11.多选题拿不准别选,但是要冲击清北复交的一定要拿得准。

太晚了想不出更多的了,想出来再补充吧。

看了结论一定要多做题多应用啊,不要把物理学成死记硬背的科目啊!。

高中物理 高考物理须熟记的75个结论

高中物理 高考物理须熟记的75个结论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须熟记的75个结论1. 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而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大小成正比。

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结论。

2. 光速在真空中为常数,约为3.0×10^8m/s,不会因光源的运动状态而改变。

这是相对论的基本结论。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能量守恒不变。

4.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不变。

5. 焦耳定律:通过导线的电流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时间的长短有关。

6. 温度与物体内能的平均动能成正比,低温表示物体内能的平均动能较低。

7. 电压等于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8. 电阻的大小和材料的导电性质、导线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9. 静电力与电荷的大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有关。

10. 质心是物体所有微小质量元的叠加点,对于孤立系统,质心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1. 引力是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12. 由高温向低温传热的过程中,热量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13.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4.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15. 电压(V)等于电能(E)与电荷(q)的比值。

16. 缓冲区中溶液的pH值趋近于缓冲溶液的pK值。

17.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

18. 电极电位差等于氧化电位减去还原电位。

19. 多晶半导体的电导率比单晶半导体的电导率高。

20. 同等电荷和距离条件下,电势能最大的是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

21. 同质异能:同质核的差能级发生跃迁,发射出γ射线。

22. 柳暗花明又一村:光强较弱的地方会有衍射现象,形成亮斑。

23. 光的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能量越小。

24. 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按照万有引力公式计算。

25. 单色光通过凸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主焦点。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模板)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模板)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α2.轻质硬杆上的力未必沿杆,但用铰链连接的轻质硬杆上的力一定沿杆方向。

3.绳上的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4.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支持力(压力)垂直。

5.共点力平衡方法一:三角形图解法。

特点:三角形图象法则适用于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有一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通常为重力,也可能是其它力),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化,第三个力则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的问题。

方法二:相似三角形法。

特点:相似三角形法适用于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其它二个力的方向均发生变化,且三个力中没有二力保持垂直关系,但可以找到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相似的几何三角形的问题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时间等分(T ):① 1T、2T 、3T …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③ 第一个T 、第二个T 、第三个T …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2)位移等分(S 0):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 3.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路程v 1,后一半路程v 2。

高中物理求极值方法与常用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求极值方法与常用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求极值方法与常用结论总结高中物理中,求极值方法和常用结论是常见的问题类型,通过总结这些方法和结论,有助于高中物理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求极值方法:1.极值定理:对于一个连续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必然存在至少一个极大值和极小值,即f(x)在[a,b]上必然取得极值。

2.导数法则:利用导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可以简化极值的求解过程。

(1)极值的必要条件:函数f(x)在x=c处取得极值,必然满足f'(c)=0。

(2)极值的充分条件:若函数f'(x)在x=c的邻域内存在符号变化,且在c处f''(c)存在,则f(x)在x=c处取得极值。

3.端点法:闭区间[a,b]上的函数f(x),当x=a或x=b时,可以直接求解f(a)和f(b),作为极值的候选值。

4.区间内部法:闭区间[a,b]上的函数f(x),通过求解f'(x)=0,得到f(x)的驻点。

然后比较驻点和两个端点的函数值,选取最大和最小值作为极值。

5.辅助线法:即画出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的整体形状,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和题目要求,确定极值所在的位置。

二、常用结论:1.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在给定的定义域内是递增的还是递减的。

(1)若f'(x)>0,则f(x)在区间上递增。

(2)若f'(x)<0,则f(x)在区间上递减。

2.极值判定:通过一、二阶导数的符号来判断函数的极值。

(1)若f''(x)>0,则f(x)在x处取得极小值。

(2)若f''(x)<0,则f(x)在x处取得极大值。

3.凹凸性:函数图像在其中一区间上是凹向上还是凹向下。

(1)若f''(x)>0,则f(x)在区间上是凹向上的。

(2)若f''(x)<0,则f(x)在区间上是凹向下的。

4.零点定理:对于一个连续函数f(x),若f(a)和f(b)异号,则在开区间(a,b)内至少存在一个实根。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1. 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即在任何物理或化学现象中,物体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3. 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当一个物体受到某种力的作用,外力对其施加的动量大小等于物体自身产生的反向动量大小。

4. 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6.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的状态不会改变,直到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了一个力。

7.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力的作用,总有一个相等并相反的力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即,每一件物品都会受到相等的反向力。

9. 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增加或距离减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会增大。

10. 静电定律:物体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电荷大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1. 磁力定律:磁场对物体施加的力与磁场的强度、电荷、速度和物体的方向有关。

当物体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磁场力最大。

12. 焓变定律:焓变是一个系统能量变化的度量,等于系统内部能量与系统周围能量的差异。

13. 周期运动定律:当一个物体在引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它的周期与其轨道形状和质量有关。

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再返回该位置所需的时间。

14. 波速公式: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15. 阻力公式: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6. 物体受力平衡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那么它所受到的所有合力应该等于零。

高中物理常见结论公式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见结论公式二级结论)

荿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葿温馨提示螅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膂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蒂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蕿一、静力学:膆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F 大+F 小 F 合 F 大-F羄2 .两个力的合力:小。

膁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虿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F F F(拉密定理)。

薇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 1 2 3sin sin sin1 2 3tan 。

莁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罿6 .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虿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羇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肃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羂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蝿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肄二、运动学:袅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螁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衿2 .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蒅3.匀变速直线运动:芃时间等分时,SSaT nn 12,薀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 22 2VV 122, VVS t 22羈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袆V t2S12TS2,SS21a, a2TS S n 1n 1 T2羅4.匀变速直线运动, v 0 = 0 时:荿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 1:2:3: 4:5肈各时刻总位移比: 1: 4:9:16:25 芇各段时间内位移比: 1:3:5:7:9蒃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 2 ∶ 3 ∶ ⋯ ⋯莂到达各分点时间比 1∶ 2 ∶ 3 ∶ ⋯ ⋯膈通过各段时间比 1∶ 2 1 ∶ ( 3 2)∶ ⋯ ⋯蒄5.自由落体: (g 取 10m/s2)膅n 秒末速度( m/s ): 10 ,20,30,40,50 膁n 秒末下落高度 (m) :5、20、45、80、125芈第 n 秒内下落高度 (m) : 5、15、 25、35、45袅6 .上抛运动:对称性:t 上=t , vv下下上,hm2v 2g薃7 .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论总结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论总结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论总结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论进行总结,并分为力学实验、光学实验、热学实验和电学实验四个部分。

一、力学实验结论总结1. 杆的平衡实验:- 在杆的中点悬挂一定质量的物体,杆保持平衡时,重力对杆的作用力与支持力的力矩相等。

- 杆以一定角度斜置时,对杆的支持力分解为垂直于杆的分力和平行于杆的分力,重力与平行分力构成力矩对杆的作用。

2. 斜面实验:- 物体沿斜面下滑时,重力沿斜面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 斜面倾角越大,物体下滑的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光滑,物体下滑的加速度越小。

3. 弹簧实验:- 动力学定律:弹簧拉伸或压缩的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方向与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二、光学实验结论总结1. 平面镜实验:- 光线垂直入射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等角度。

- 光线斜入射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反射面上的法线相交于同一点。

2. 凸透镜实验:-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1/f = 1/v - 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 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实像;小于2倍焦距时,成虚像。

三、热学实验结论总结1. 温度测量实验:- 热平衡定律: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 热传导定律:热量在物体内部的传导遵循传导定律,热能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

2. 热膨胀实验:- 线膨胀:物体的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线膨胀系数为温度每升高1℃时长度的增加量。

- 体膨胀:物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体膨胀系数为温度每升高1℃时体积的增加量。

四、电学实验结论总结1. 电流测量实验:- 安培定律:通过导体截面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流的方向与电势降低的方向相同。

2. 串联电路实验:- 串联电阻总电阻:总电阻为各个电阻的阻值之和。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μ= tanα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① 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12:22:32② 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1:V2:V3=1:2:3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1:3:5④ΔS=aT2 Sn-Sn-k= k aT2 a=ΔS/T2 a =( Sn-Sn-k)/k T2位移等分(S0):① 1S0处、2 S0处、3 S0处···速度比:V1:V2:V3:···Vn=② 经过1S0时、2 S0时、3 S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 S0、第三个3 S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1. 速度和加速度结论:
- 加速度为常数时,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 当速度为常数时,加速度为零。

2. 运动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结论: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会互相抵消,因为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 牛顿第一定律结论:
-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 外力的存在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结论:
- 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F = m * a,其中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结论:
- 对于任何作用力,都会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
用力。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和功结论:
- 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

-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用公式 K = 1/2 * m
* v^2 计算。

-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可用公式 W = F * d * cosθ 计算,其中
F 是力,d 是力的作用距离,θ 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以上是高中物理二级的结论总结。

这些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
可以帮助理解物体运动的特性和力的作用原理。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

2020新课程高中物理复习“二级结论”集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T S S V V V V t 2221212+=+==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S S aT n n -=-1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V V S t22>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 S S V t2212+=,212T SS a-=,()a S S n Tn =--121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5.自由落体:n 秒末速度(m/s):10,20,30,40,50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202m v h g=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高中物理常见结论公式(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见结论公式(二级结论)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 S S V V V V t2221212+=+==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 202m v h g=8.“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22v as =求滑行距离。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11.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高中物理经典结论

高中物理经典结论

物理 百把钥匙百把锁 百个结论得百分1. 静止的物体,速度肯定为0;速度为0的物体,不一定静止。

2. 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实际运动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绳或杆相连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绳或杆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无论弹簧秤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弹簧秤的读数总等于拉钩的力,对轻质弹簧而言,当弹簧一端受外力而使弹簧伸长或压缩时,弹簧中各部分间的张力处处相等,均为F 。

原长相同的两弹簧串联,其劲度系数K=K 1K 2/(K 1+K 2);并联时,其劲度系数K=K 1+K 2.3. 当弹簧二端连接的关联物在光滑水平面上仅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发生动量的传递与能量的转化时,若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相关联物速度一定相等,且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

4. “滑环” 、“滑轮” 、“挂钩”不切断细绳,仍为同一根绳,拉力大小处处相等;而“结点”则把细绳分成两段,已经为不同绳,拉力大小常不一样5. 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滑动摩擦力。

6.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相同、相反、甚至垂直。

7. 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等于滑动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相对滑动的物体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fd ,d 为相对滑动的位移。

8. 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在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分配有两个方面: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机械能的转移,二是系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

9. 求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时,在垂直压力的方向上,若物体相对施力面有两个分速度,则摩擦力沿合速度的反方向。

在复合场中,N 不一定等于mg,可能还与θ及电场力、磁场力的关。

10. 物体由斜面上高为h 的位置滑下来,滑到平面上的另一点停下来,若L 是释放点到停止点的水平总距离,则物体的与滑动面之间的摩擦因数μ与L ,h 之间存在关系μ=h/L ,如图1所示。

高中物理常用的“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用的“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用的“二级结论”
"二级结论"是在常见的物理模型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推到而得来的结论。

由于这些情景和推论在平时的做题中出现频率极高,但是推导又有些繁杂,不方便做题时一步步推导。

因此,熟记这些"二级结论",在做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但是在做主观计算题时,必须一步步根据基本公式列方程,一步步推理导出,不能直接使用"二级结论"。

但只要记得“二级结论”,就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中物理结论性语句及二级结论,看一看吧!。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力、力的平衡1、如果两个力的大小一定,方向不定,其合力的最大值为两力之和,最小值为两力之差,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如果三个力的大小一定,方向不定,其合力的最大值为三力之和,最小值为零。

2、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则这三个力的作用必定相交一点(三力汇交定理)。

3、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如果撤去其中一个力F,则其它几个力的合力大小为F,方向与F相反;如果其中一个力F旋转600,则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方向与原F方向夹角为1200,如果其中一个力F旋转900,则物体所受的合力2,方向与原F方向夹角为1350。

大小为F4、将物体用套环挂在两端固定的绳子上,套环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5、物体在三个动态力作用下平衡,若其中一个力为恒力F1,另一个力F2的方向不变,若F1与F2的夹角为θ,则第三个力F3的最小值为F1sinθ。

6、如果分析系统所受的外力,系统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转化为静止状态处理。

7、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如果其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则用直角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求算各力;如果任意两个力均不互相垂直,则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规律求算各力;直线运动1、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n段相等时间里的位移比为1:3:5…(2n-1);前n段相等位移里的时间比为--.n-n(:1-2)1:)2(:(:)132、在追赶问题中,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或最小;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4、如左下图,物体从圆的最高点沿任意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到圆周上的时间相等。

5、如右上图所示,OP 为光滑滑槽,要使小球运动到传送带上时间最短,2α=Φ 牛顿运动定律 1、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时的加速度a=ug ;物体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时的加速度a=gsin α,沿粗糙斜面自由下滑时的加速度a=gsin α—ugcos α,2、物体加速度a 方向向上(或有向上的分量a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对细绳的拉力大于其重力,叫超重,超重部分为ma; 物体加速度a 方向向下(或有向下的分量a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对细绳的拉力小于其重力,叫失重,失重部分为ma;3、物体在粗糙斜面自由下滑的条件是u <tg θ4、在动力学中,整体分析法应用的条件是物体系中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目的是求外力;隔离分析方法既可求外力,也可求内力;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是不同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相同,目的是求外力;5、如左下图,要使物体间不发生相对运动,am=ug ,如右下图,水平面光滑,要使物体间不发生相对运动,M mgam μ=,6、一质点在力F 1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速度为v 1)后作用一个反方向的力F 2,再经时间t (速度为v 2)恰好返回出发点,则F 2=3F 1,v 2=2v 1.7、一升降机正以加速度匀加速a 上升,其天花上悬吊一物体,该物体离升降机高度为h ,若该物体突然掉下,则经过时间ga h t +=会碰到地板. 8、物体在传送带(传送带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 0,物体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传送带为L )上的运动特点:(1)传送带水平,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上时,若g v L μ220>,前一段时间(gv t μ01=)做加速运动,后一段时间t 2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加速运动过程;当物体初速度0v v <物,若g v v L μ2220物->,前一段时间做加速运动,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加速运动过程;当物体初速度0v v >物,若g v v L μ2220物->,前一段时间做减速运动,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减速运动过程;(2)传送带与水平面倾角为θ,若向上传动,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在斜面底端时,物体的运动情况类似与水平传送,但加速度a=μgcos θ-gsin θ(μ>tg θ);若向下传动,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在斜面顶端时,若斜面足够长,前一段时间做加速运动,a=μgcos θ+gsin θ,但加速度当μ≥tg θ,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当μ<tg θ,后一段时间继续做加速运动,a=gsin θ-μgcos θ。

高中物理结论

高中物理结论

高中物理结论
1.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在任何物理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即物体会维持原来的状态,直到外力作用于它,使它发生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当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重力定律的升级版,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7.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描述了在相同介质中,光线在与表面相交时的反射方向,它指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度相等。

光的折射定律描述了光线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时的折射方向,它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值成比例。

9. 频率和波长关系
频率和波长是描述波动性质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等于频率乘以波长的公式进行描述。

10.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热力学版本,它指出,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所做的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习题中的常见结论高中物理习题中有些结论是很常见的。

如能记住并灵活运用,对提高物理解题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一、 质点运动学中的“结论”1、若质点做无初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在时间第1T 内、第2T 内、第3T 内质点的位移之比是1:3:5 。

而位移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所用时间之比是1:(2-1):(3-2)2、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它在某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且v 中t =(v 0+v t )/2,而该段位移的中点的速度是v 中s =()2/220t v v +,且无论加速、减速都有v 中s ﹥v 中t 3、在加速为a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相邻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都相等,且△s=aT 24、在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中,图象上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某一段图线下的“面积”数值上等于该段的位移。

5、在初速度为v 0的竖直上抛运动中,返回原地的时间T =2v 0/g ;物体上抛的最大高度为H =v 02/2g6、平抛物体运动中,两分运动之间分位移、分速度存在下列关系:v y :v x =2y :x 即由原点(0,0)经平抛由(x ,y )飞出的质点好象由(x/2,0)沿直线飞出一样。

7、船渡河时,船头总是直指对岸所用时间最短: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 船 ﹥v 水时,船头斜指向上游,且与岸成θ角时位移最短。

(cos θ=v 水/v 船);当船在静水中速度v 船﹤v 水时,船头斜向下游,且与岸成θ角时位移最短。

(cos θ=v 船/v 水)8、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若这时仍未追上,则不会追上。

9、质点做简谐运动时,靠近平衡位置过程中加速度减少而速度增大;离开平衡位置过程中加速度增大而速度减少。

二、 静力学中的“结论”10、若三个非平行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且这三个力的矢量构成一个闭合三角形。

11、若三个力F 1、F 2、F 3的合力为零,且其夹角依次为θ3、θ2、θ1;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 =F 3/sin θ3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及分力F 2与F 的夹角为θ,则当F ﹥F 1﹥F sinθ时F 2有两解;当F 1=F sinθ时F 2有一解;当F 1﹤Fsinθ时F 2无解。

三、 动力学中的“结论”13、欲推动放在粗糙平面上的物体,物体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tanθ=μ时最省力,F min =μmg/21μ+。

若平面换成倾角为α的斜面后,推力方向与斜面成θ角,tanθ=μ时最省力,F min =μmgcos α/21μ+。

14、两个靠在一起的物体A 和B ,质量为m 1、m 2,放在同一光滑水平面上,当A 受到水平推力F 作用后,A 对B 的作用力为212m m F m +.平面虽不光滑,但A 、B 与平面存在相同的摩擦因数时上述结论仍成立。

斜面取代平面只要推力F 与斜面平行,物体仍能被推动时,上述结论仍成立。

15、若由质量为m 1、m 2、m 3……组成的系统,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3……则系统的合外力F=m 1a 1+m 2a 2+m 3a 3+……16、支持面对物体的支持力N 随系统的加速度而改变。

N =m (g±a),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Q =ρv (g±a)。

单摆运动的周期为T =2π()a g l ± 。

a 为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取正,向下时为负。

17、系在绳上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v 最高≥gl ,绳子改成杆后,则v 最高≥0均可,在最高点速度﹥gl 则杆拉物体,在最高点速度﹤gl 则杆支持物体。

18、地球质量为M ,半径R 与万有引力恒量G 之间存在下列关系:GM =gR 219、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行星半径为R ,则环绕其表面的卫星的最低速度v为gR ;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ρ,则卫星周期的最小值T 同ρ、G 的关系为:ρT 2=3π/G 。

20、卫星绕行星运转时,其线速度v 、周期T 同轨道半径r 和行星质量M 的关系: v=rGM ; T=2πGM r 3 ;M=2324GT r π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的正上方的一定高度。

21、太空中两个靠近的天体叫双星,它们由于万有引力而绕连线上一点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与质量成反比,环绕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2、质点若先受力F 1作用后从静止出发,后又在反向的力F 2的作用下经过相同的时间恰返回原处,则F 2=3F 1。

23、由质量为m 的质点和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组成的弹簧振子的周期T =2πk m 与弹簧振子平放竖放没有关系。

24、由质量为m 的质点和摆长为l 组成的单摆的周期T =2πg l ,与摆角θ和质量m无关。

若摆球带电量q ,置于匀强电场中,则公式中的g 由重力和电场力的矢量和与摆球的质量的比值来代替;若单摆处于单摆悬点处的点电荷的电场中,或垂直于摆动平面的磁场中时,其周期不变。

25、摆钟在t 时间内变快Δt ,则它的周期T 与标准摆周期T 0之间存在下列关系:T 0:T=(t+△t):t ;摆钟在t 时间内变慢Δt ,则它的周期T 与标准摆周期T 0之间存在下列关系:T 0:T =(t -△t):t ;四、 动量与能量中的“结论”26、原来静止的系统,因其相互作用而分离,则m 1s 1+m 2s 2=0,(m 1+m 2)s 1+m 2s 21=0,其中s 21是m 2相对于m 1的位移。

27、重力、弹力、万有引力对物体做功仅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

选地面为零势面,重力势能E P =mgh ;选弹簧原长位置为零势面,则弹性势能为E P =kx 2/2;选两物体相距无限远处势能为零,则两物体间的引力势能为E P =-GM 1M 2/r 。

28、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若其中一个力做正功,则另一个力做负功,且总功代数和为零。

若相互作用的是一对滑动摩擦力,则也可以对其中一个物体做正功,但总功代数和一定为负,且W 总=-f·s 相对。

29、人造卫星的动能E K ,势能E P ,总机械能E 之间存在E =-E K ,E P =-2E K ;当它由近地轨道到远地轨道时,总能量增加,但动能减少。

这一点在氢原子的能级中也是相同的。

30、物体由斜面上高为h 的位置从静止开始滑下来,滑到平面上加一点停下来,若L是释放点到停止点的水平距离,则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因数μ和L 、h 之间存在关系: μ=h/L 。

与斜面的倾角无关。

31、质量为m 的物体的动量P 和动能之间存在下列关系:P =k mE 2或E K =p 2/2m.。

32、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相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v 1-v 1ˊ=v 2ˊ—v 2;也可以说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和保持不变。

五、静电学中的习题“结论”33、若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电荷因相互作用均平衡,则这三个点电荷的相邻电性相反,而且中间电荷的电量最小。

34、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连线中点的电势等于这两点的电势的平均值。

35、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电容器上的电量不变,仅改变板间距离时,场强不变。

若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接,仅改变正对面积时,场强不变。

36、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在等差等势面分布图中,等势面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

从一条等势线描述的电场中,弯内的场强大,弯外的场强小。

六、电路问题中的习题“结论”37、在闭合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阻增大(或减少),一定会导致总电阻的增大(或减少),总电流的减少(或增大),路端电压的增大(或减少)。

与该电阻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上的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减少(或增大)。

【串反】。

与该电阻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上的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增大(或减少)。

【并同】。

38、一个电阻串联(或并联)在干路里产生的作用大于串联(或并联)在支路里产生的作用。

39、伏安法测电阻时,若R X 《R V ,则选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若R X 》R A 时,选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待测电阻阻值未知时,可用试测法,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时,选用电流表外接法,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时,选用电流表内接法误差小。

40、闭合电路里,当负载电阻变化到等于电源内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且P max =E 2/4r 。

41、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小)的实验中,要求选用如图电路,且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值都比真实值小。

42、电流表和电压表可用连接电阻的方法来扩大量程,电流表Ig 扩大为n 倍的方法是并联一个Rg/(n —1)的小电阻。

电压表Ug 扩大为n 倍的方法是串联一个(n —1)R V 的大电阻。

43、常见非恒定电流的有效值(以电流为例):正(余)弦交流电的有效值为I =I m /2;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电流的有效值I =(I 0+I t )/2;不对称方波电流的有效值I=()22221I I +;正(余)弦波整流后I =I m /2。

七、磁场和电磁感应中的习题“结论”4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mv/qB ;运动周期:T =2πm/qB ;45、在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区域,速度选择器的选择速度是:v=E/B ,与粒子的正负无关。

46、通电线圈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磁通量为0,但所受磁力矩最大:M =BIS ,且与转轴的位置、线框的形状无关。

若线框平面与磁感垂直,则磁通量最大,而磁力矩为零。

47、在各种电磁感应现象中电磁感应现象总是“阻碍”引起电磁感应的原因。

若是由相对运动引起的则阻碍相对运动;若是由电流的变化引起的则阻碍电流变化的趋势。

48、长为L 的导体棒在磁场B 中以其中一端点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为:E =BL 2ω/2。

49、闭合线圈绕与磁场垂直与线圈共面的轴转动产生的电动势最大值为:E m =NB ωS 。

而与线圈形状及转轴位置无关。

50、如图,含电容C 的金属导轨宽L ,垂直放在磁感强度为B 的磁场中,质量为m 的金属棒跨在导轨上,在恒力F 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a=F/(m+B 2L 2C )。

51、电感线圈L 的自感特性表现为:通电时当大电阻;断电时当电源;稳定时当小电阻(导线)。

八、光学与原子物理中的习题“结论”52、紧靠点光源向对面墙平抛的物体,在对面墙上的影子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53、两相互正交的平面镜构成的反射器,反射光总是与原入射光平行。

54、当入射光线不动,平面镜以ω角速度转动(或转过角度θ)时,反射光线以2ω的角速度转动(或转过角度2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