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法
探究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模式
师对特定教学环境的情景理解,借助他们自身不断扩展的教学理论与技能,构建超越传统方法思想束缚的后方法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
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思想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摒除对传统教学方法思想的盲从,帮助教师形成自主教学理论开发意识,从而自主有效地支配不同教学方法,服务特殊教学需求。
大学外语教师应在教学中把握“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参数原则,利用自己学术研究型实践者身份深入了解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构建自己的后方法教学,考虑我国大学外语学习的特殊性,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大学外语学习者的有效教学,谋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从而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的理论体系。
“后方法”教育理论的路线图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没有一种现成的最佳方法可一劳永逸地用于教学,主张外语教学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思想束缚,从更广阔视角探求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思想的教学新理念和新途径。
它倡导最大程度上关注教师教学方法运用和支配自主性及创造性,主张由一线教师据自身学习经历、教学理解及教学理念、风格和经验,进行自我观察、分析、评价,塑造并改进课堂学习,构建“由下至上”(down-top)适应具体教学情景、立足课堂教学的教学理论体系。
“后方法”理论的提出者——美国学者库玛(Kumaravadivelu)据此初步构建起一个由特殊性(particularity)、实用性(practicality)、可能性(possibility)三个基本参数组成的第二语言教学和教师教育的三维系统,并勾勒了一幅“后方法”教育的路线图。
1.特殊性参数特殊性参数要求任何相关语言教育须注意存在于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教育机构特殊性以及机构中教师以及学生的特殊性,还要注意学习目标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与包含一整套基础理论原则和普通课堂实践的既有的教学方法理论不同。
从教育视角分析,特殊性既是目标也是过程,即在教育中我们要同时注意追求目标特殊性和教育过程特殊性。
“后方法”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解读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后方法”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解读辽宁师范大学/陈晶晶【摘要】“后方法”时代认为不存在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的应用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在这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引导下,教师的角色需要随之转变。
本文即以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主体,探究在“后方法”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型的策略。
【关键词】后方法时代 大学英语教师 新型角色引言“后方法”时代始于上世纪末,“后方法”是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们总结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
“后方法”时代的到来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后方法”中许多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如体验式、反省式、人本主义等,有助于改善当前高分低能的英语教学现象。
但切实落实这一教育理念,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后方法”时代,研究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打破教师的教学思维定势,启发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思考,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热情,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水平,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一、“后方法”教学概述“后方法”这一概念最先由Kumaravadivelu提出。
随后无论在外语教学还是培训环节,这一方法都被应用。
除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外,Kumaravadivelu认为教学研究还应该包括进行教学活动所需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Kumaravadivelu提出的“后方法”教学这个宏观策略框架包括一条宏观策略和十条微观策略。
其中宏观策略由三个教学参数构成,包括“特殊性”、“实用性”与“可能性”。
微观策略则包括“增加学习的机会”、“促进课堂互动的合作式发展”、“减少学生的感知失配”、“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激活学生的直觉启发”、“促成语言输入语境化”、“语言技能整合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确保社会的关联性”与“提升文化主人翁意识”。
宏观策略框架的提出,一方面帮助外语教师进行反思教学,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实践,来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
后方法时代
可行性指外语教学要对现实的社会政治保持敏 感,重视对学习者身份形成有重要作用的社会 文化现实。
♥十个宏观教学策略
一是学习机会最大化 二是意图曲解最小化 三是促进协商式的互动交流 四是培养学习自主性 五是增强外语语感 六是启发式语法教学 七是外语输入的语境化 八是语言技能综合化 九是语言教学的社会依赖性 十是提高文化意识
♠教学启示
♥“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对外语教学的启
示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和 合作精神,将课堂自主权逐渐交给学生,形成 以“ 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 的融洽的课 堂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阶段、 熟练程度等因素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灵活性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区分
approach
method
抽象的理念与原则
抽象的理念与原 则,具体的教学 步骤与教学技巧
♠对“approaches"和 "methods"的批
1 2 3 4
评
methods"带有过强的规定性。 缺乏足够的科研支撑。 忽略了语言教学情景的文化差异。 方法的讨论只限于教授初学者,适用于 中、高级学习者的教学方法研究很少。 传统教学法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设计的,广大 教师和学生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和接受者,没有参 与的机会。
教学遵循因目的、因对象、因教材、因课型、 因阶段、因学习环境而异的原则,客观地评价 各种教学法的优缺点,吸收各家之长,具有综 合选择性特点。
♥后方法教学法不是贬低了传统教学法的意
义,更不是要求教师无须进一步探讨教学 法。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什么方法的问题上不能 像过去那样追求新潮,而是应首先考虑教 学目标、教学理念以及教师的特点和学生 的水平和需要。
从“后方法”看中国英语语音教学
音素发音不准确。笔者认为语音教学应满足时代
要求 ,大 学 阶段 的语 音 学 习不 能 仅 仅 拘 泥 于 开课 的一 个 学期 ,而 要 坚 持 持 续 性 的 学 习 ,要使 学 习 者 具 备英 语 语 音 的 可 持 续 学 习 能力 。 这种 能力 的 培 养是 一 项 复 杂 而 长 期 的 动 态 系统 工程 。笔 者 借 助后 方 法 理 论 及 其对 外 语 教 学 的启 示 ,试 图探 索
第2 第 1 O卷 期 21 0 0年 2月
梧 州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Z O N V R IY O R A FWU H U U I E ST
No 1 1 0 .Vo . 2
F b2 1 e .0 0
从 “ 后方法" 中国英语语音教学 看
王 晓惠 ( 广西大学 。广 西 南宁 5 0 0 3 0 4)
结题论 文
定
、
语 音 可 持 续 学 习 能 力 的 培 养 和 教 无
“ 法”
・
8 ・ 7
王晓 惠 : “ 从 后方 法”看 中国英 语语音 教学
英 语语 音 教 学 是 一 个 多 学科 支 持 、涉 及 诸 多 因 素 、错 综 复杂 的过 程 ,教 学 内容 涵 盖 音 素 、重 音 、语 调 、节奏 等 不 同要 素 ,每一 要 素 的重 点 和 难点 不 同 ,教 法 也 不 尽 相 同 。 同一 教 法 可 以运 用 于不 同 的教学 内容 中 ,同一 教 学 内容 也 可 以穿插 使 用 不 同教 法 。例 如 ,Jz C at教 学 法 侧 重 培 az hns 养 学 习 者英 语 节 奏感 ,补 救 教 学 法 的 优 势 在音 素
化
后方法代外语教学的
It is the same objective of helping practicing teachers become pedagogically independent that motivated me to propose the
idea of postmethod pedagogy. I was growing
从主位角度描述,多采用质化法,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 要求研究者能够从被研究者的角 度理解、阐述社会交际事件。
哲学倾 向
主张现代派观点,相信人与社会可以分为 两个实体,语言与文化可以分割成两个 独立的抽象体系。
坚持后现代派观点,相信人与社会、 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What is language?
— Language as System:the phonological system that deals with the patterns of sounds, the semantic system that deals with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the syntactic system that deals with the rules of grammar (Kumaravadivelu, 2019:6-7)
2)外语教学界外部:基础学科理论 语言观的多元性必然导致对语言教学的多维认识
经典方法时代18801970 唯我独尊,一统天下
翻译法 听说法 直接法 情景法 系列法
超方法时代 1970-1980s
硕果累累,重大突破
后方法时代 1990s—now 寻找方法的替代物
1)功能法/交际法 2)语言习得/自然 法 3)人本主义方法:
more and more disillusioned with the concept
“后方法”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后方法”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提出的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法,而是一种灵活、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思想,是对传统教学法思想的超越。
着重探讨了“后方法”理论的内涵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后方法”教学法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post-method pedagogy)也译作“后教学法”,指的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中出现的从根本上超越传统“教学法”概念的一种外语教学思想。
后方法提出的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法,它也不谋求对“最佳”教学法的追求,而是一种基于语境的(context-based)教学主张和一系列宏观策略,旨在帮助解决长期以来令全球外语教师困惑的难题:对各种教学法的选择。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umaravadivelu是后方法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他把“教学法”界定为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但包括教学策略,还包括教学教材、大纲目标和评估措施以及影响外语教学的广泛历史、政治和社会经历。
他的后方法理论是一个以教师自主性为核心,以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行性为特征的体系。
正确认识后方法理论的相关概念,将有助于外语教师在原有教学法理论基础上,实现个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一、后方法理论的基本内涵1.三个基本参数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放弃了以教学法组织外语教学的原则,提出应该以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行性三个参数(parameters)作为组织外语教学的原则。
特定性(particularity)强调,任何教学法都必须适合于具体环境、具体教师和学生,反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使用完全相同的教学法。
在特定性指导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反思——行动”的循环,了解和掌握具体教学环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然后再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反馈随时调整。
实践性(practicality)鼓励教师建构教学理论。
它要求教师对有关思想理论持开放的态度,首先通过阅读了解理论,然后结合实践加以修正。
后方法
社会派
语言是社会现象,与文化混为一体, 无法分割,存在于人们交往活动中。 学习者运用语言参与社会交际活动, 获得语言、文化知识,转而成为个人 脑内活动的材料。 研究语言运用,主张语言习得与运用 为连续体,无法分割,研究的焦点是 以语言为中介的社会交际活动成功的 特点。 主位角度描述,多采用质化法,强调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要求研究 者能够从被研究者的角度理解、阐述 社会交际事件。 坚持后现代派观点,相信人与社会、 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二、“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Spolsky:“任何一种倾向于单一教学法的二语习得理论都是错误的。”
Pennycook:单一的教学法概念损害而不是提高了人们对语言教学 的理解,因为教学发生于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关系中, 其中学生、教师和研究者处于不同的权力层次上。 Prabhu:强调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理念的必要性,认为外语教学 研究的重点是寻求促进和推动不同教师独特的、“可行性感觉”的 新途径,以结束对“方法”的幼稚盲从和寻求“最好方法”的幻想。
三、“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基本主张
• Kumaravadivelu―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对三种 身份的重新定义,三个基本参量 (parameters)和 十个宏观教学策略 (macro-strategies)。 三种身份的重新定义
三个基本参量
十个宏观策略
三、“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基本主张
Allwright (1991)在分析讨论了导致各种教学法“相对无助”的六方 面原因之后,干脆得出认为“方法已经死亡”的结论。
二、“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教学法的局限性:
1. 实证研究始终无法证明哪一个是最佳教学法,教学实践也表明无所 谓最佳教学法,寻找最佳教学法的思路走不通。 2. 外语教学是一个多学科支持、涉及诸多因素、错综复杂的动态系统 工程,如果不充分考虑外语学习的环境因素而把教学法作为组织外 语教学的指导原则,容易导致过度简化外语教学问题。 3. 教学法思想把教师假为成知识的接受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这一定位 割断了理论和实践固有的内在联系,实践中教师往往处于被动接受 的地位,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4. 教学法概念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外语学习的秘密已经被人们掌 握,只要按照教学法程序去做就会成功。事实上虽然多数教学法都 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它们普遍缺少实践基础和实证支持。
“后方法”原则下的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这一问题值得 思考 。“ 我们需要 中 国特色 的外语 教学理
论 ,并不是说 我们不需要学 习和研究 国外 的外语教学理 论, 恰恰相反 ,‘ 具有 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 ’ 需要对 国外 相关理论 ,尤其是第二语言 习得理论 ,进行认真学 习和消化才有它坚实 的基础 。 ( ” 束定芳 , 0 5 o本文作 2 0 者试 图以 K m rvdvl u aaa i u的 “ e 后方法 ” 观策略为基础 , 宏 分析我 国大学英语教学 的现状 ,并试 图对 “ 后方法”原
概念 ,并使之逐步丰富和深化 ,其宏观教学策略的理念 在外语教学中影响深远。从 “ 方法时代”语 言教学转 向
“ 后方法” 言教学 , 语 被认为是过去 1 5年来世界第二语 言 教学研 究 的三 大显 著转 向之一 。( u aaaie , K m rvdvl u
2o o 6)
的探究由来 已久 ,也曾出现过许多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学
众多应用语言学家 (i e,9 0G a 18 ; o o 9 4等) Dr n1 9 ;sa9 6 Z b l 8 v ,1 的调查结果显 语言输入语境化 融合各种语言技能 示 , 言输入 只有语境化 ,学 习者 才能从不 同语言成分的互动 中获得最 语
大受益。
英语课堂教学 的听 、说 、读 、写四种技 能的教授是 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
第 1 卷 第 7期 9 2 1 年 7月 00
牡 丹 江 大学学报
J u n 1 o M d n i n U i e s t o r a f u a j a g n v r i y
V .1 . o1 9No 7 J . u1 2 1 00
文章编号 :10 .7 2 1 )0 —1 O 0 88 1 7( 0 0 70 3 —3 l
“后方法”理指导下高中英语教育
试论“后方法”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教育【摘要】高中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应该有扎实的训练,然而,根据目前国内教育条件的限制高中英语教学虽硕果累累,却也困难重重。
如今,后方法理论为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理论希望。
本文主要先阐述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然后分析解读“后方法”理论的指导方针及指导思想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最后再展望“后方法”理论指导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前景。
【关键词】后方法;高中英语教学一、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及误区与中小学英语、大学英语相比,高中英语的地位至关重要。
高中英语既是一个稳固器,也一个加速器,还是一个磨合器。
之所以称高中英语是一个稳固器,是因为高中英语是之前小学英语初中英语所打下的基础上的建设,需要把之前学过的知识充分掌握,充分吸收,充分运用;高中英语是一个加速器。
高中英语对于之前的小学和初中英语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越。
需要掌握的单词显著增多,语法明显便得复杂,句型变得多样,阅读量也大了许多。
这是英语能力飞速提高的一个关键期,也是英语学习结果拉开距离的重要时间点;高中英语也是一个磨合器。
高中的学科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多门学科综合学习,多门科目需要考试,英语只是众多科目中的一门。
因此,在思考高中英语的教学定位时,还应该综合考虑英语和其他科目的协调性,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各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1.“一切以高考为先”的思维误区高考是每一个学生将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如何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甚至成了一些学生唯一的学习目标。
但是,单纯地追求高分的想法是短浅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修养。
如今,大多数高中的英语教学重视的是考试成绩,升学率,因此片面的思维误区导致了片面的英语教学。
一些老师往往会“只教考试会考到的知识”。
假如不考英语听力,那么学校就不会有相关方面的教学,但其实英语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很多方面。
高考的指向只是一部分素质能力需求的指向,并不是未来需求的指向,“一切以高考为先”的思维方式会使学生的许多英语能力得不到锻炼,一方面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就业,另一方面也是政府社会教学投资的浪费。
浅谈教师在“后方法”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在“后方法”教学中的作用作者:丁玉丽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年第01期摘要“后方法”这一概念由Kumaravadivelu于1993年提出,作者批判了“方法”的局限性,强调“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名教师要想教好,必须可以协调各个方面、各项活动的关系。
本研究以一次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为例,从教学过程中的三组关系对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后方法教师英语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85-02一、教师的语言水平与教学水平“后方法”的特定性体现了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调控角色。
这一角色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
语言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是语言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李永大,2009)。
虽然我国英语教师的能力、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课堂中仍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有的英语教师说着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却因教学水平不高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很低;也有教师身背一身教学经验,却说着一口带有浓浓的地方音的英语。
首先,“语音是语言的本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和语言教学的基础(章兼中,1997)。
”语音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说话者对意义的表达以及听话者对意义的理解。
本次比赛中,大部分教师发音清晰、准确,表达顺畅。
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及语言的功能都是由诸要素组成的系统,前者着重于形式,后者注重意义,意义决定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形成统一。
(戴炜栋,陈莉萍,2005)”比赛中大部分教师在教授重点单词以及重点句型时既突出了其语言形式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具体讲解,体现了形式与意义的结合。
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体现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还表现在教师的应变能力、话语的感染力等。
本次比赛中大部分教师在知识讲解、师生互动等方面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名教师说完“1would like you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l will give yousome time to fill the blanks。
后方法教学法
后方法教学法后方法教学法(Postmethod Pedagogy),是一种对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的革新,它以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语言应用能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将介绍后方法教学法的背景、原则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后方法教学法背景传统的语言教学法往往注重语法规则的灌输和形式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目标的多样性。
然而,现代社会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转变,强调学生具备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此,后方法教学法应运而生,试图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二、后方法教学法原则后方法教学法的核心原则是学习者中心和任务驱动。
具体而言,后方法教学法强调以下几个原则:1. 学习者中心:后方法教学法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
学生作为主体,应该全面参与和探索学习过程。
2. 任务驱动:后方法教学法注重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任务来推动学习。
任务设计要具有现实意义,并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语言。
3. 基于语境的学习:后方法教学法强调语言应该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和应用,而非孤立地学习语法规则。
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进行语言交际,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 反思与反馈:后方法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同时提供及时的反馈。
学生通过反思和反馈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策略和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三、后方法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后方法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群体进行调整和变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后方法教学法的应用方式:1. 项目学习:教师设计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和实际需求的项目,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解决问题。
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语言技能和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
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应用场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外语教学法的方法时代_后方法时代及发展趋势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 档案部 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 度, 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检查的 重点内容。同时, 针对不同单位现状, 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 力争整 体 水 平 的 提 高 。对 有 设 备 、有 专 业 摄 录 人员, 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 应在 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 督, 促其逐步规范管理; 对问题较多、 基础薄弱的单位, 要限期建档, 加大指 导监督力度, 不留死角。
3、内 容 教 学 法 。 内 容 型 外 语 教 学 法 也 形 成 于 20世 纪 80 年 代 。 它 以 创 设 学生熟悉的教学情景, 输入他们感兴 趣且具有挑战性略高于学习者当前语 言水平的内容来满足语言教学多方面 的 目 的 。它 将 教 学 决 策 建 立 在 内 容 上 , 整合听说读写技能, 每一个教学阶段 都要求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 学习 内容的选择与学生的兴趣、生活和学 习 目 标 相 关 , 选 择“ 真 实 ”的 课 文 和 任 务, 对语言结构进行直接学习。
56 内 蒙 古 统 计 2008·4
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 其次要严 格 控 制 库 房 温 湿 度 ,远 离 光 线 、磁 场 等 ; 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 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5.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 采取 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 建立并 疏通收集渠道, 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 很 重 要 。结 合 地 区 实 际 ,各 立 档 单 位 要 全 面 出 击 ,采 取 多 种 形 式 收 集 。主 要 有 : ①通过正常移交接收。科室移交档案 室, 档案室移交区档案馆。②重点单 位 、重 点 科 室 重 点 收 集 。对 本 地 重 点 单 位、立档单位重点科室产生声像档案 比较集中的, 要有重点地强化收集,经 常 沟 通 及 时 掌 握 情 况 。③重 点 人 物 (摄 录 人 员 )直 接 征 集 。有 一 部 分 摄 录 人 员 除担当本单位的摄录任务外, 还被指 派(或 聘 请 )摄 录 本 地 区 的 重 大 活 动 、重 要 会 议 、城 市 建 设 、外 事 活 动 等 。 对 保
浅析英语教学“后方法时代”的意蕴与反思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王晗浅析英语教学“后方法时代”的意蕴与反思摘要:本文力求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出发,从“后方法时代”英语教学理念出发,通过对“后方法时代”教育理念的基本阐述,探究“后方法时代”的独特意蕴,继而对当前“后方法时代”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如何更好开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后方法时代;英语教学;与时俱进;策略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六年时间里,全球化发展持续深入,英语作为重要的沟通工具,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英语在教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多种教学法,以学生作为教学研究对象加以实验与实施。
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如何采用差异化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研究课题。
1“后方法时代”英语教学理念的基本内容1.1“后方法时代”英语教学理念的概述著名教育学家B.Kumaravadilvelu教授对“后方法时代”的提出与实践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其认为在未来时代,“后方法时代”教师应该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具备创设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的教学理论与教学能力的信心[1]。
“后方法时代”的提出很大原因在于当前教学方法多样性、丰富性与差异性。
国内外对于“后方法时代”的解释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综合各种原始资料,将“后方法时代”解释为:“后方法时代”追求多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融合,非具体的教育实践方法,其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而存在。
在这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灵活性的实践方法以及动态化的监控实施手段,以一种契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为主,其他为辅实现教学成果的达成。
1.2“后方法时代”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在“后方法时代”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与合作学习精神,通过将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从而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的指导思想,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2]。
究其原因,在于当前英语教学环境发展巨大变化,学生所获得英语信息不再仅限于课堂与教师,互联网、报纸等传媒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氛围。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时代”和“后方法时代”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时代”和“后方法时代”摘要:进入到21世纪以来,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法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质疑,面临着“后方法时代”的挑战,对外汉语教学不再盲目地追求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它需要教师更多的自主和创新。
“后方法时代”的发展特征和趋势正在和将要极大地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后方法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要在遵循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语言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注重效果,切勿生搬硬套。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法;方法时代;后方法时代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时代”1、“方法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法把怎样教授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规律作为研究的对象,它需要综合运用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科学成果。
20世纪是第二语言教学法探索、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各种新的教学法不断崛起和成长,形成了流派纷呈、百家齐放的局面,显示了第二语言教学法这门学科蓬勃的朝气和顽强的生命力,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阅读法、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等。
2、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拿来主义”综观上述这些运用在对外汉语上的教学方法,无不带着“拿来主义”的痕迹,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阅读法等来自欧洲,听说法最初是二战后期美国的“军队特别培训”,自觉实践法则是产生于前苏联的外语教学,目前在国内普遍重视的任务型教学法也是英语教育家N.S.Prabhu①在印度教授英语时提出的。
这些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流派,大多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然而我国原创的对外汉语教学法又在哪里呢?3、传统第二语言教学法应用在对外汉语上的局限性汉语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较特殊、难懂的语言,从文字来说,是现今世界上极少用的象形文字;语音方面用四声变化和轻声来区别词义;拥有特殊的语用规则和语法结构以及与语言紧密联系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思维方式等,决定了不能完全套用西方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
并且传统的教学法概念都基于“第二语言学习的规律已经被人们掌握,只要按照教学法程序去做就会成功”这一假设。
“后方法”视角下国际汉语教学的相关思考
“后方法”视角下国际汉语教学的相关思考作者:陈勇京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4期陈勇京(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300384)[摘要]库玛(Kumaravadivelu,B)作为“后方法”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构建“后方法”语言教学理论的三个参数和宏观策略框架。
本文通过分析“后方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框架,从中得到了“后方法”教学理论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
不能将“后方法”理论当作一套直接应用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工具,而应该把它作为一套用来发展、形成个人教学实践理论的工具。
我们要辩证地反思各种教学流派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是否适应中国国内的国际汉语教学,在融合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构建出适用于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后方法”教学理论;国际汉语教学;宏观策略框架[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4-0121-02[作者简介]陈勇京,女,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一、“后方法”教学理论的产生及其内涵1.“后方法”教学理论的提出。
“后方法”,指的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中出现的从根本上超越传统教学法概念的一种外语教学思想,旨在寻求替代教学方法的研究,构建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
库玛(Kumaravadivelu,B.)教授为语言教学“后方法”时代的重要代表人物。
2001年,库玛教授在《后方法教学法》一文中较为具体地提出了“后方法”的理论思想,并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理解语言教学》中进行详细阐述。
他不再循现有方法或谋求已有模式中的另一种教学法去代替,而是从更宽广的角度,探求新的理念和途径进行教学。
2.“后方法”教学理论的内涵。
库玛(Kumaravadivelu,B.)将“后方法”教学理论视作一个系统:特殊性、实践性和可能性。
特殊性要求任何存有相关性的语言教育必须注重存在于特殊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教育机构的特殊性,注重在该机构中执教的教师以及他们所教授的学生的特殊性,注重这些学生学习目的的特殊性。
外语教学后方法理论及宏观策略框架评析
外语教学后方法理论及宏观策略框架评析作者:尚宏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08期一、后方法理论概述自20世纪中后期,各种外语教学的方法层出不穷,例如,语法和情景教学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学习法、自然法以及暗示法等。
尽管这些方法所基于的语言理论和有关语言能力本质的观点各不相同,它们却体现了同一种方法论的思想:认为会有一种方法客观上是最好的,理论上也是可以用实验证明的,而一旦证明出来,这种方法就会被普遍接受,成为“最好”的方法。
这种观点反映了自然科学的探求精神对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
然而,社会科学的研究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
尤其像外语教学这样的活动,受个体和情景差异的影响极大,精密的科学实验和分析未必能反映教学的真正面貌。
因此Prabhu(1990:172)提出了这样一种理念“教师们认为正确的感觉”(Teacher'ssenseofplausibility)。
感觉来自于很多方面,可能是他们过去作为学生的经历,教书的经验,培训的收获,与同事交流的结果,为人父母的感悟。
带着这些理念,教师们走进课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喜好、热情和创造力感染着学生。
这样的教学不知道要比亦步亦趋按“方法”办事的教学好上多少倍。
所以Pennycook(1989:605)和Prabhu(1990:171)提出,我们已经进入了“后方法时代”,关键不在于采用或设计何种方法,而是如何适应不同的需求产生出最满意的学习效果。
最激进的提法是,“一切方法都很有趣,不存在最好的方法。
”二、宏观策略框架评析许多研究者都构建了“后方法”的具体框架。
较为突出的是Stern(1992)的“三维框架”(threedimensionalframework),AllwriSht(2000,2003)的“探索实践框架”(exploratorypracticeframework)和Kumaravadivelu(1994)的“宏观策略框架”(Macrostrategiesframework)。
库玛“后方法”语言教学的三个参数解读
库玛“后方法”语言教学的三个参数解读【摘要】库玛“后方法”语言教学的三个参数解读,主要是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环境和资源展开的。
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对语言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库玛“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教学环境和资源也对语言教学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充足的教学资源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对这三个参数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库玛“后方法”语言教学的独特魅力和有效性。
【关键词】库玛后方法、语言教学、三个参数、学习者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解读结论1. 引言1.1 库玛“后方法”语言教学的三个参数解读库玛“后方法”语言教学的三个参数解读是指在库玛“后方法”语言教学理论中,强调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环境和资源三个参数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这三个参数共同影响着语言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只有综合考虑并合理配置这三个参数,才能实现有效的语言教学。
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是语言教学的基础。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语言教学的核心。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习者的水平和需求,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如沟通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环境和资源是语言教学的保障。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充足的教学资源可以提供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条件,如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等,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语言的习得。
2. 正文2.1 参数一: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在库玛“后方法”语言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的需求是指他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和动机。
后方法理论指导下的大学外语ESP课程
摘要:现有的大学通用外语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经典教学法,但外语教师在实践中,尤其是在ESP 教学中逐渐认识到,并不存在具有普适性的特定教学方法,每种经典方法都会有相应的局限性。
基于此认知,后方法理论应运而生,教师普遍认可ESP 外语教学已经进入了教无定法的后方法时代。
在此理论指导下,现有的课堂教学应该赋权于教师在实践中创设理论,并且建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思辨性思维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后方法理论;ESP 教学;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 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1-0038-02一、传统的E S P 教学法目前高校大学英语的改革方向已经毋庸置疑,学界基本认同专门用途英语(ESP )即将逐步取代通用英语(EG P )。
在此指导下,部分高校已经取消了从前通用的综合英语,而把ESP 课程规定为大学新生的必修课程。
其他高校也纷纷开设门类众多的ESP 课程,打破了大学英语教学千篇一律的窘态。
学界的多位知名教授如秦秀白、王守仁、章振邦、刘润清和刘法公等都积极响应,也认为ESP 应该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的主流,并提出了很多改革意见[1]。
新的ESP 课堂对外语教师提出了培养既熟练掌握英语又精通专业的高质量人才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语言与学科知识进行更好的整合,从而提高教的效果,学的效率。
而纵观外语教学的研究历史,为了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对最好的方法的探求从未停止过。
从语法翻译法到自然法、听说法、情境法,到交际教学法、任务法和认知语言学及整体语言教学论等等各种方法层出不穷,景象繁荣。
教学法源于教学理论,如近年来受到外语学界广泛青睐的自主学习理论就源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原理,理论中将教学法研究的重点从教师转向了学生[2]。
每种新兴的方法都会引起一定的关注和探讨,这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教学环境下促进了对外语教学规律的探索,经典的方法被广大教师所推崇并应用到课堂实践中。
然而事实上方法的更替与变迁也是频繁的,历史中出现的每一种方法几乎都经历了创设,流行,消失再重生的循环演变。
后方法教学法
后方法教学法后方法教学法是一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和创造力的教学策略。
它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满意度。
本文将从后方法教学法的定义、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论述。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使读者对后方法教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后方法教学法的定义后方法教学法是指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性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得知识。
相比传统的前方法教学法,后方法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后方法教学法的原则1. 学生为中心:后方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2. 探究性学习:后方法教学法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构建知识结构。
3. 个体差异:后方法教学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反思和评价:后方法教学法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激励能力。
三、后方法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 设计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计适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供资源: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文献、实验材料、案例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 引导探究: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4. 促进协作:后方法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学习。
5. 提供反馈:教师应及时提供学生学习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后方法教学法的优势与挑战后方法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有以下优势:1. 激发学习动机:后方法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后方法教学法
后方法教学法后方法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后方法教学法中,教师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后方法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后方法,先受益”。
它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直接传授知识和灌输式教学,而是通过启发式问题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在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挑战。
后方法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
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管理和心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后方法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学校和社会也需要加大对后方法教学法的支持和推广力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共同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后方法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发展和全面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启发式问题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后方法教学法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文秋芳. 2008. 评析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20年的论战 [J]. 中国外语, (3).
10. 张思武. 2005. 英语学习过程诸因素探讨.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11. 张正东. 2007. 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思路 .[J]. 教育研究, (7).
三种身份的重新定义
• 教师
教师实践理论化
教学理论实践化
• 学习者
自主、主动、合作
• 教师教育者
帮助未来的教师确立外语教学的理念和掌握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三、“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基本主张
三个基本参量
• 特定性 (particularity):“三特定” + ―一循环” • 实践性(practicality):教师创造理论 • 社会可行性 (possibility):语言需求与社会需求
二、“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Spolsky:“任何一种倾向于单一教学法的二语习得理论都是错误的。”
Pennycook:单一的教学法概念损害而不是提高了人们对语言教学 的理解,因为教学发生于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关系中, 其中学生、教师和研究者处于不同的权力层次上。 Prabhu:强调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理念的必要性,认为外语教学 研究的重点是寻求促进和推动不同教师独特的、“可行性感觉”的 新途径,以结束对“方法”的幼稚盲从和寻求“最好方法”的幻想。
社会派
语言是社会现象,与文化混为一体, 无法分割,存在于人们交往活动中。 学习者运用语言参与社会交际活动, 获得语言、文化知识,转而成为个人 脑内活动的材料。 研究语言运用,主张语言习得与运用 为连续体,无法分割,研究的焦点是 以语言为中介的社会交际活动成功的 特点。 主位角度描述,多采用质化法,强调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要求研究 者能够从被研究者的角度理解、阐述 社会交际事件。 坚持后现代派观点,相信人与社会、 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三、“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基本主张
• Kumaravadivelu―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对三种 身份的重新定义,三个基本参量 (parameters)和 十个宏观教学策略 (macro-strategies)。 三种身份的重新定义
三个基本参量
十个宏观策略
三、“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基本主张
小组成员:
内容提要:
一.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
二.“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三.“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基本主张
四.结论与思考
一、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
• ―后方法” – Post-method Pedagogy • 印裔美籍学者、加州San Jose 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 Kumaravadivelu • 灵活、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思想 • 复杂情况 – 语境 – 客观社会因素 • “学习者自主”和“教师赋权”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哲学倾向
三、“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基本主张
• Stern的三维框架(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 Allright的实践探索框架(exploratory practice framework) • Kumaravadivelu的宏观策略框架(macro-strategic framework)
• 课堂教学实践理论化,将教学理论知识实践化
• 对教师、学习者和教师教育者的再定义,以及教学经验理 论化等新主张
二、“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
•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 基础学科理论的进展
二、“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
Prabhu (1990) 梳理了以往的各种实证研究,通过文本分析和逻辑 思辨,令人信服地阐述了不存在“最佳教学法”的理由。 Richards (1998) 指出决定外语教学质量的是教师而不是教学法 Stern (1992) 认为以教学法为中心来组织外语教学、课程设置、教 学大纲、教材编写、测试评价和师资培训的做法过度简化了外语教 学这样一个涉及众多因素、错综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
10. 提高文化意识,鼓励语言学习者以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为基础, 积极创设学习机会,参与课堂交际。
四、结论与思考
• 应该承认普遍规律的存在。
• 对理论要先了解后评价。 • 借鉴外来经验需要本土化。 • 摆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提高外语教师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戴炜栋, 王雪梅. 2006.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 外语界 [J]. (4):2-12.
Allwright (1991)在分析讨论了导致各种教学法“相对无助”的六方 面原因之后,干脆得出认为“方法已经死亡”的结论。
二、“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教学法的局限性:
1. 实证研究始终无法证明哪一个是最佳教学法,教学实践也表明无所 谓最佳教学法,寻找最佳教学法的思路走不通。 2. 外语教学是一个多学科支持、涉及诸多因素、错综复杂的动态系统 工程,如果不充分考虑外语学习的环境因素而把教学法作为组织外 语教学的指导原则,容易导致过度简化外语教学问题。 3. 教学法思想把教师假为成知识的接受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这一定位 割断了理论和实践固有的内在联系,实践中教师往往处于被动接受 的地位,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4. 教学法概念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外语学习的秘密已经被人们掌 握,只要按照教学法程序去做就会成功。事实上虽然多数教学法都 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它们普遍缺少实践基础和实证支持。
三、“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基本主张
十个宏观策略
1. 2. 学习机会最大化,课堂教学是创造和利用学习机会的过程,离不开 教师的创意和积极参与; 意图曲解最小化,尽量减少师生之间的意图被曲解的可能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4. 5.
促进协商式的互动交流,鼓励使用目的语的有真实交际意义的师生 交流和学生间交流
培养学习自主性,指导学生发现掌握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自我监控 能力; 增强外语语感,不仅注意语言形式结构,还要注意语言的交际价值 和社会功能,增进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二、“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基础学科理论的进展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纵深发 展不断。
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新成果对传统语
言教学思想也形成新的挑战,尤其是近20年来二语习得领 域中社会派对曾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认知派提出的挑战。
二、“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2. 董金伟. 2008.《理解语言教学—从方法到后方法》述介 [J]. 现代外语, (1).
3. 桂诗春. 2004. 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出路 [J].中国外语, (1). 4. 胡亦杰. 2006. 后教学法与教学法: 继承和超越 [J]. 深圳大学学报, (7). 5. 胡壮麟. 2002. 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 [J]. 外语研究, (3). 6. 刘润清, 吴一安. 2000. 中国英语教育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 屈 菲. 2007.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演进及影响 [J]. 北方论从, (3). 8. 束定芳. 2005. 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 [J]. 外语界, (6).
认知派
语言观 学习观
语言是心理现象,由抽象规则组成, 存在于个体大脑中。 学习者将输入有选择地整合到已有的 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输出,逐步将 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研究语言习得,不研究运用,研究的 焦点是学习者大脑中抽象的语言体系 特征及其变化情况。 从客位角度描述,采用量化法,强调 客观性、公正性,反对掺杂研究者的 个人观点。 主张现代派观点,相信人与社会可以 分为两个实体,语言与文化可以分割 成两个独立的抽象体系。
三、“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基本主张
6. 7.
启发式语法教学,借助语料库中抽取的范例,引导、启发学习者注 意语法结构形式 外语输入的语境化,提供语言输入的语篇上下文、交际环境和文化 背景;
8.
9.
语言技能综合化,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协调配合进行;
语言教学的社会依赖性,语言学习只有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 大背景结合才能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