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合集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艺术家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或生活中可能有的人、事为基础创造艺术真实。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是艺术家通过想象、联想、夸张、象征、推理等方式对生活素材进行再创造和重构铸的过程,旨在更深刻、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生活。

艺术创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艺术家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在艺术虚构中创造出艺术真实。

那么,艺术创作是如何借助艺术虚构创造出艺术真实的呢?艺术创作始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要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必须同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发生一定的联系。

而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所形成的主题,就是这种联系所爆发的火花,这火花就成为艺术家进行艺术虚构的开端。

在艺术虚构的过程中,艺术家调动全部生活积累,使这火花变得越来越明亮,直到融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真实之中。

艺术虚构受艺术家自觉的理性制约,经过艺术虚构进入艺术真实之中的,不只是艺术家的真实思想。

还有艺术家的真实情感。

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是对作为表现对象的客观生活事件所蕴含的社会内容的认识和提炼。

如果这种认识和提炼是正确的,如果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是与人民相遇的,那么,这个作品就符合了艺术真实的部分要求。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是辩证统一的。

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鼎是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

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在大约1500年的历史进程中,鼎从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器逐渐走向政治舞台,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汇聚于铜鼎一身,使其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铜鼎是由新石器时代的陶鼎演化而来,最初用来烹煮食物。

最早的铜鼎见于夏代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经商、周发展至极盛,两汉至魏晋时期逐渐衰落。

早期的铜鼎,因铸造技术的局限,形制比较单一,以锥足圆鼎为主,器壁较薄,纹样简单,充满了原始性。

商中期以后,随着铸造技术的提高和日益重要的祭祀的需要,鼎的形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方鼎和分档鼎,且形体也不断变大,鼎足由原来单一的锥足发展为柱足和造型各异的扁足;同时纹饰也逐渐精美繁缤起来,甚至整器都有装饰的纹饰,而且主次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代中期偏晚的时候,以族徽与日名为主题所构成的铭文开始出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鼎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青铜鼎由此进入了它的繁荣期。

西周是青铜鼎发展的全盛时期,时代的更替变革必然会给青铜器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纹饰和鼎足上,纹饰由繁缤逐渐变得简约,青铜器满花的装饰风格已经不是主流。

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是鼎足。

西周早期的柱足从中期开始向蹄足的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突变是这一时期的青铜鼎已经成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礼制用器,由此也赋予了青铜鼎政治与精神的含义。

列鼎制度就是在这时兴起的,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长篇铭文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铭文内容涉及革命、战争、诉讼和婚嫁等许多方面。

在类型上,西周青铜鼎较前代也有所发展,既有庙堂重器,也有人间烟火气息浓郁的实用型的温鼎等。

山东省各地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山东省各地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山东省九校2019年12月高三检测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文风特点的句子是“,”(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营造轻松、亲切的环境后,又启发弟子各言其志的。

(3)《伶官传序》中,“,”两句话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意思表达上异曲同工。

16.(1)其文约其辞微(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每空1分,共6分)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战士们已经准备好武器,要一起战斗的高昂激情。

(2)《陈情表》中,作者在文章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白己的忠贞之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这两句话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玩物丧志。

18.⑴修我矛戟,与子偕作⑵臣生当结草,死当陨首⑶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1月山东全省统考模拟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两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

(2)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两句,写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重申玄宗和贵妃誓言的句子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评分参考:每答对-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东城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20届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三语文2020.1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对提高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更是我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基础、打造专门法院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重大成效。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实现了由知识产权弱国向知识产权大国的跨越。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中国将知识产权置于战略高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表现出长期政策决心,这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

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例如,我国目前已成立了25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凭借其快速预审、确权、维权为一体的协调联动方式,切实解决了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此外,保护中心的建设与国家和地方的优势特色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双创示范基地等有效对接,助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看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新领域、新业态发展不断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保护的工作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组织协调平台和机制作用未充分发挥,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不够;保护的工作链条尚未理顺,纠纷受理、仲裁调解、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等环节之间缺乏高效衔接机制。

总之,我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效果与社会期待相比仍存在差距,各界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依然强烈。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模拟卷【文言诗词名句默写题】汇集附答案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模拟卷【文言诗词名句默写题】汇集附答案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模拟卷【文言诗词名句默写题】汇集1.山东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构成的“叠词”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李密《陈情表》中,以“,”两句形象的写出祖母呼吸微弱、时日无多的情形,哀婉动人。

(2)《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17.(1)气息奄奄人命危浅(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2.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山东卷语文试题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劝学》中荀子借用一连串比喻强调,君子只有经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达到“_____________”的境界。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刘裕的功业,侧面表达了自己的遗憾。

16.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济南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检测试题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5分)(1)《种树郭橐驼传》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是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

(2)《过秦论》中“,”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场景。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用人纳谏”的策略,成为初唐治国方略的句子是“,”。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咏而归。

”(5)经常有人只凭主观想象去推动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此进行了抨击:“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可乎?”(6)《伶官传序》中引用完《尚书》中的话,顺势引申出“,”的道理,对庄宗的“成败之迹”作了理论性的概括,说明盛衰之理的本源在于“人事”。

高考语文-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

高考语文-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材料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建议用时:30分钟)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材料,强烈推荐!【命题趋势】“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是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最新出现的考点,作为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题目,以客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从“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中,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其本质是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

2018年、2019年高考延续了2017年课标卷题型。

在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中,“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采用考生很不熟悉的主观题型,可以说为该考点的命题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考生备考今后的高考提供了新的思路。

【满分技巧】其实不论阅读类题目的考点以何种形式考查,其旨始终为一,那就是看考生究竟有没有读懂文章。

(1)客观题型的备考:解答此类题目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提炼整合。

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

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然后进行判断。

从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试题中,我们还看到,除了进行基本的是非判断外,考生还要具有思维拓展能力,也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筛选支撑文中观点的文本之外的论据。

(2)主观题型的备考: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证方式的特点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考生要认真梳理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手法的相关知识点,不能走马观花,要把这些知识点掌握、记牢,并能够活学活用。

【限时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初调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初调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初调检测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原本的现实世界,一个世界是传播的舆论世界。

现实世界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每个人都可以直接接触它,观察它,认识它。

但人类同时还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就是传播到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

它不是我们目睹的世界,而是别人用电话、报纸、电视、微信等各种媒介(不一定是大众媒体)传播给我们的世界。

它必须依赖于人类而存在,人类关注了它,它才存在。

这里要区别两组概念。

第一组概念是舆论与传播,舆论是传播,但传播不一定是舆论。

第二组概念是舆论世界与传播世界,舆论世界是由关注聚集构成的,传播的东西只有变成关注的聚集,才能进入或组成舆论的世界。

传播世界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它分成两部分,实现关注聚集的那一部分传播,属于舆论世界;没有产生关注聚集的另一部分传播,仍然属于现实世界。

所以,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所谓的传播世界,传播一旦组成世界,那就是舆论世界。

唯一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是舆论世界。

现实世界里,人们通过自身直接获得的信息实在太少,对生活世界的认知绝大多数来自传播。

比如,大家知道唐朝李白写诗,北京有一个动物园老虎咬死了人,美国总统对中东问题发表谈话,印尼发生了地震……如果这一切没有被传播,或者传播了没有被关注,那么,它们仍然属于现实的世界,而不是舆论的世界。

传播来的东西实在太多,而且日日在更新,时时在更新。

除了少数带有明显破绽的信息,再除去攸关切身利益必须亲自核实的信息,绝大部分人都会假定它是真的。

否则,我们将在现实世界寸步难行。

那么,这个传播过来被人类关注的舆论世界,到底能不能全面、真实、本质地反映现实世界?舆论世界是有限的,是一个竞争性传播的世界。

“硬盘”与“视窗”,是人类信息总量与舆论世界的最好比喻。

人类的信息,存储在人类的“记忆硬盘”里。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七: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七: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解析)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山东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山东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济南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 16题。

春宫怨杜荀鹤【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杜荀鹤: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早”字仿佛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被误之久。

B.三、四句用幽怨的反问语气,进一步写出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心情。

C.后四句写宫女回忆起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永边采莲的欢乐情景。

D.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不只是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自况。

16.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

(6分)(二)15.C 16.①诗歌前四句写宫女的“宫怨”,五六句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

这两句写景,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

②临镜的宫女怨苦至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以乐景衬托出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

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宫怨” 是一脉相承的。

③最后两句由眼前的“春景”,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

(一共三条,每条2分;共6分。

)青岛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四犯令侯宾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

莫听《阳关》牵离绪。

拚①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

不似茶蘼②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注】①“拚”同“拼”。

②茶蘼:花期最迟、暮春才开的一种花。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月破轻云天淡注”句,作者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出临别之夜的朦胧、恬淡又凄清的景象。

B. ”莫听《阳关》牵离绪”,紧承“夜悄花无语”,点出“无语”的原因,原来是分别在即,离情别绪牵人愁肠。

山东省各地2020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各地2020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4.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今日荒凉的景象——尽荠麦青青。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声衬静,突出扬州的空寂凄凉。

C.下阕写杜牧俊赏,才华横溢,旨在表达作者对杜牧由衷的敬佩。

D.本词虚实结合,虚写扬州过去的盛况,实写扬州今日的萧条。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

②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 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 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 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16.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14.C作者写杜枚是为了反衬扬州今日的残破。

15. C16. ①乌云散去,明月高悬,不需点缀;青天碧海,本就澄澈清明。

②意在表明人生的磨难终将结束,自己原本就是清白的。

③表达了诗人遇赦北还时的欣喜之情。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别林景思尤袤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2024届部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试卷【作文题解及例文】汇集

2024届部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试卷【作文题解及例文】汇集

2024届部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试卷【作文题解及例文】汇集【2024届安徽省五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故宫带起博物馆文创的热潮,非遗文创走上“活化”之路,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破题点的《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就迅速“火出圈”,正可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同时,蜀绣、《千里江山图》等元素化身游戏形象,昆曲邂逅咖啡拉花工艺,传统文化正悄然成为创意经济的重要引擎,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符号。

阅读材料,请你以“文化中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衡水2024届衡水高三年级11 月份大联考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财富自由之路》里有这样一句话:“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七、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年仅15岁的陈烨,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一举夺得中国亚运滑板第一金;而后13岁的小将崔宸曦在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获得金牌,接替陈烨成为最小的亚运会冠军。

无疑,他们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

材料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三次退役,三次复出,年已48岁的“丘妈”丘索维金娜一出场便掌声雷动。

她晋级跳马决赛后,更是从容言道:“这是最好的赛场,现在,正是我最好的年纪。

”有人说“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有人说“人间重晚晴”,对于“最好的年纪”,人们有不同的认识。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35分)(一)现代文读I(共5小,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战国时期,“鸿沟”便跻入中原版图。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自安邑迁都到大粱(今河南开封),第二年就开凿以大梁为中心沟通黄河与颖水的“大沟”,即“鸿沟”的前身。

到魏襄王时期,便有了“鸿沟”的说法。

事实上,鸿沟的修建经历了几个阶段,几番修整才最终成型。

鸿沟以黄河为水源,呈西北——东南流向,包括涡水、澳水、睢水、汲水等分支,整体上引黄河水南下经大梁西面的圈田泽(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将水引至都城大梁,后又向东延伸,经大梁北郭到城东,再折而南下,汇入淮水的支流颖水。

鸿沟成为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大规模人工运河。

自大梁南折入淮河后,鸿沟还联通起济、濮、睢、汝、泗等支流,使各水系与淮河有了交集,在原本“各行其道”的河、淮流域之间织起一张奇妙的水网,与早已成型的淮河邗沟水网相连相通,进而在黄淮平原上形成完整的“鸿沟”水系。

鸿沟在改善交通的同时,还以一己之力,承担起灌溉大任,大大促进了魏国的农业发展,河水流淌过诸多富庶地区,也将实打实的财富带入魏国,“南有鸿沟”更成了战略家苏秦对魏国实力的慨叹。

国都大梁,从原先的普通小城摇身一变,成了“诸侯四通,条达辐辏”的富饶之地鸿沟流域更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

位于鸿沟水系的定陶、淮阳、寿县等城市也因水而兴,远近闻名。

更难能可贵的是,原本民情有别、风俗各异的南北方也随着水上交通的发展,有了难得的交流机会,许多北方的文化风俗悄然走进南方民众的生活。

被鸿沟水系哺育滋润的中原地区,也在航运的加持下日渐富饶,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魏国也因此富国强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超然客公众号令人唏嘘的是,鸿沟的加持并没有如料想般为魏国带来绵长的国祚,反而提前给魏国“热好盒饭”。

公元前228年,强势东出的大秦势如破竹,兵指魏国,一计黄河淹城,很快便让大梁不攻自破,使魏国沉寂于历史的车轮之下。

2020届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给猫留门(节选)黄咏梅“豆包回家了,”老沈告诉雅雅,“胖得像一只大熊猫,每层楼的灯都被它踩亮了。

”“亮!豆包喊一句,灯就亮了……”老沈学着雅雅的口气。

咯咯咯咯……雅雅在电话那头笑得欢。

老沈兴致勃勃地重复亮了好几句。

犹记得有一段时间,沈小安一家周末过来吃饭,每爬上一层楼,雅雅就用尽吃奶的力气喊——亮!感应灯被她喊亮之后,雅雅也是那么笑的,咯咯咯咯,这个游戏是这座旧楼唯一的亮点,如果没有那些时亮时灭的感应灯,估计雅雅会蛮缠着让沈小安背上楼的。

不过这些吸引力也不长久,上学之后雅雅就不太愿来爷爷家了。

那天雅雅玩饿了,老沈就牵着她去买豆包。

店员掀开蒸笼,用袋子装了两只豆包送给雅雅,就是在雅雅怯怯地犹豫要不要接过来的时刻,这只小猫不知从什么地方蹿了出来,跃上收银柜,朝那两只豆包喵喵喵个不停,雅雅先是吓了一跳,接下来,就跟小猫成了朋友,因为这只小猫,除了额头和脸颊处有一些灰色的斑纹,其他地方跟蒸笼里的豆包一样白,雅雅就喊它叫“豆包”。

等老沈一只手牵着雅雅回家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豆包躺在里边,安静得像一件被主人买回来的什么东西。

有了豆包,老沈就能经常见到雅雅。

不一定是周末,有的时候,放学后沈小安也会带她来,老沈像迎接贵宾一样,削好水果,买好菜。

通常他们三个会在一起吃个晚饭,豆包就窝在雅雅的腿上,雅雅吃一口,问一句:弟弟,要不要吃鸡腿?豆包似懂非懂,眯了眯漂亮的绿眼睛。

看不到豆包,雅雅就给老沈打电话,像个亲切的小姐姐——弟弟在干吗呢?弟弟为什么那么爱睡觉?她甚至对老沈承诺,明天放学要去看弟弟的。

就像豆包是寄养在别人家的弟弟一样。

雅雅看豆包的频率越来越密集,有时还赖着要在爷爷家睡,但这绝不可能,每次看着父女俩在门口小垫子上换鞋子,低头系鞋带的动作几乎一模一样,老沈心里都会有些伤感。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青岛西海岸新区高三3月模拟试题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广州市天河区绢麻社区11号大院,一则社区居民公约二次征求意见稿贴在了公告栏,成为居民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11号大院社区居民邝泽棉最关心的是文明养宠问题。

他第一时间来到公告栏,看到自己建议的“宠物饲养需文明”被采用到公约中,“看来文明养宠是大家共同的呼声,有了共同约束,小区环境才能好”。

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风尚也延续到社区公约制定中。

垃圾分类、文明养宠是居民们建议写入居民公约的“高频词”。

在公约中,没有“禁止”与“应该”,而是“戒烟戒酒身体好”“互信互助不互扰”这样的直接倡导,涉及邻里关系、小区秩序、垃圾分类等内容,均由居民自己提出。

“这份公约很实际,是一份我们都可以做到的承诺。

有了共识,社区成了真正的家。

”在24号楼栋长王健新看来,居民之间会因为一些小事有摩擦,而公约是居民心中的“一杆秤”,互相监督有据可依,倡导文明深入人心。

你心中的理想社区是什么?有什么不文明现象是需要改进的?居民“话事”立规矩,在绢麻社区,以居民公约在问题与对策之间架起桥梁,而以楼栋长、志愿服务队、居民公约为基础,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通过前期座谈和民情走访,社区起草居民公约草案。

在居民代表们的畅所欲言中,公约初现雏形。

历时两个月,通过逐字逐句调整,社区公约被编成了一首12句的顺口溜,更朗朗上口。

再次征求意见并修改后,由社区召开的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绢麻社区党委书记范红梅说,社区有居民1.2万余人,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小区文明规范需要大家齐心参与,“每栋楼有楼栋长,负责沟通楼宇之间居民的问题,大事小事有商量;社区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居民提供服务,党员代表、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治安的巡逻中。

首个社区居民公约由居民自己制定,既能增加参与度,也让文明习惯更深入人心。

山东省青岛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调研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调研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实力。
A项,“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困难的物态心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最好的小说”错误,原文“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留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困难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是就读小说应当留意读什么内容而言,并没有说什么是最好的小说。
文字以外,我们该留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简单,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简单分别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关切社会的便好,不关切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看法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看法肃穆,关切人生;后者的看法随意,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学问,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相识和理解吗?
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鲁迅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现在再读,还是有新的发觉,还是能带来审美上的震撼。我对王彬彬教授说,鲁迅的小说的确是太好了。过去我们过分在意鲁迅的思想。而事实上,这个作家的文本意识特殊强。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实力。等我们也到了确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进步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很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
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须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产生可能是历史给这个作家、这个作品带来了特殊的机遇。

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用新题型训练:原句vs改句

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用新题型训练:原句vs改句

16.(山东省青岛市2020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20.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答案:20(1)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

(2)原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赞叹之情。

【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句子结构,句式。

17.(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昆明气候好,秋来无一点萧瑟之感,只是百物似乎更老熟深沉了一些。

早晚稍凉,半夜读书写字须加一件衣服。

白天太阳照着,温暖平和,完全像一个稍稍删改过-番的春天。

经过了雨季,草木都极旺盛。

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

美人蕉站了好,远看猩红一片,仍旧像开着花。

饭能像一顿饭那样开出,破旧的藤箱里还有一件毛衣,就允许人们对未来做一点梦。

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昆明七八年,都只是一群游子,谁也没有想到在这里落地生根。

包括老吴和老鲁。

教员里有的是想出国的,有的想到清华、北大当助教,也有想回家乡办一种什么事……有一位老兄似乎自己是注定了要当副教授的。

他设想有一所小住宅,三间北房,四白落地,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可以种花种菜。

他还把老吴、老鲁也都设计在他的住宅里。

老吴住前院,管洒扫应对。

主人不在,有客人来,沏茶奉烟,请客人留字留言。

老鲁呢,挑水,还可以把左邻右舍的用水都包下来,包括对门卖柿子的老太婆的……他把将来的生活设想这样具体,而且梦寐以求,有点像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主人,于是大家就叫他“醋采”。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4 分)答案:20.①原句表地点的状语“在屋前小草坪上”在前,有强调作用,与前文秋景照应;②原句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

山东省青岛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青岛市2024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语文试题2024.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所有的逻辑推理,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出事物的真相。

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

但不探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使真相沦落为妄想。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

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那么它必然存在于某处。

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

逻辑真相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

肯定一个命题意味着已判断它为真,反之亦然。

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

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

判断一个真命题的过程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

上例中,如果那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即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

如果不能判断一个命题如“狗在车库里”的真假,那么仅仅在大脑中思考狗、车库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

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

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

当人们撒谎时,他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欺瞒篡改,他知道“A是B”,但他说出来的却是“A不是B”,逻辑真相反映的就是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即符合论。

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合论,“融贯说”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

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语文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语文答案

2023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23.0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C2.(3分)B3.(3分)D4.(4分)①硬盘与视窗,分别指人类的信息总量与舆论世界。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人类信息总量与能够进行传播的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其容量特点,贴切自然,通俗易懂,说理明白晓畅。

5.(6分)①舆论世界是有限的,又有竞争性;②舆论世界是片面的,又是贴合现实的;③舆论世界是表家的又是确定的;④舆论世界是无序的,又是关联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C7.(3分)B8.(4分)①种地带来快乐;②收获带来的自豪;③住在城里的寂寥与不安;④对家的挂念;⑤菜地被毁的担忧(评分细则:每答出1点给1分,满4分为止。

意思对即可。

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9.(6分)甲组答案:①母亲年轻时是插秧能手。

劳动让母亲得以展示自我、赢得人生的价值感;②母亲来到城里又痴迷种菜,再次彰显了劳动的价值:可以使生活充实快乐,可以带来收获的自豪感,可以抚慰寂寥的内心,可以与他人分享劳动果实,心生欢喜。

乙组答案:①土地是贯穿文章始终的抒情意象;②土地成就了年轻时的母亲,使她赢得人生的价值感;③土地为母亲带来了收获的自豪感;④土地抚慰着生活在城市中的母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 D F11.(3分)A12.(3分)B13.(8分)(1)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地,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

(2)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工作成绩),那么平常(一般)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

14.(3分)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验证;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题,9分)15.(3分)C16.(6分)①首联写诗人独自出游,春景盈目,但因愁绪满怀,却感受不到春天的美好,景为情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0.01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

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即获取信息、提出题目、逻辑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

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前四目指知识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格物致知”为知之始,“诚意正心”为行之始,是为本;后四目是知行观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是为末。

孟子曰:“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冬至、夏至)可坐而致也。

”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论语》,称,“子尽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就是说,孔子在讨论题目时不主观,不武断,不固执,不唯我独尊。

“当仁不让于师”,即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种科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就。

在规律和制度方面,数学讲“规矩准绳”,天文讲“天行有常”,冶铸讲“合剂模范”,建筑讲“营造法式”。

中国传统科技在农业文明中领先于世界,也影响了世界,促进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

从汉唐到宋元,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阿拉伯地区,同西方有频繁的科技交流。

据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研究,在中世纪1000年间,中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有26项技术发明传到西方,对欧洲近代科技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

(摘编自王渝生《儒学、科学与文明刍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隋书·律历志》记载的祖冲之的圆周率π值,启发了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

B.我国古代儒学教育为培养“博学通才之士”,要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的“六艺”教育。

C.《大学》有八目,前四目探究知识和实践的关系,后四目是知行观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所以更重要。

D.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领先于世,影响了世界,促进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屠呦呦研究青蒿素、吴文俊研究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例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引用了《中庸》的话印证中国传统儒学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使得论述有理有据。

C.文章把“当仁不让于师”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进行对比,赞赏这种可贵科精神。

D.文章从各个角度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其现实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既有对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的继承,又有创新和发展。

B.尽管中国古代没有传统科学的专著,但是在作为“六艺”教育教材的古代经典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

C.重视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基因,努力发掘,为我所用,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D.我们同西方的科技交流,对欧洲近代科技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也大力促进了中华民族文明与发展的进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材料二: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

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

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

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

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

“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

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

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单调乏味,出于内心对精神雨露的渴求,越越多的人爱上“中国诗词大会”。

B.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甚至得冠军的那一刻,武亦姝特别淡定平静的表情,展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

C.诗词大会之所以是一个“接地气”的节目,因为它消除了传统诗词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让诗词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D.语文老师刘百生认为诗词大会引发的热潮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恰恰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欠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阐述传统诗词给现代生活带诗意,材料三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B.三则材料都注重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期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C.三则材料都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都充分肯定节目带的积极社会影响。

D.三则材料都体现新闻讲求时效的特点,报道中少量抒情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金相公汪菊珍金相公家在谢老师家北面,西厢靠北的两间,门前铺着一尺见方的青砖,地势比乔爹家的高出一尺。

二房厅为明代大官的府第,为防范倭寇进犯,他们在家里养有兵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