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案对教师的发问和解说能做出积极的反馈,并通过音乐小知识,让学生自己找歌曲中的衬词及民歌的小特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学唱过程中,尽管能较快的找我歌曲演唱,但在个别字所表现的民歌神韵上还是欠火候,经过老师指导和屡次范唱,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首歌曲的情绪。
第三课时《山谷回音真好听》一、教学目的: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依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⑵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培养学生创造力。
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⑴重点学会演唱歌曲。
⑵难点是能用强、弱比照表现歌曲。
三、教具:数码视频展示台、风琴、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排成一列纵队,随着老师的琴声,进行开火车的律动。
师问:同学们,你们开着火车,想到哪里去啊?(学生自由谈)师导:好了,同学们,不说了,今天教师想带同学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让我们认真听,这是什么地方,又有怎样有趣的自然现象?(老师课件播放回音的音乐)听后,学生答复上面的问习题师:你们听的真仔细!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师:回音好听吗?(生答:好听)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做《山谷回音真好听》。
要怎么样才能唱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现在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二)回音游戏:⑴把教室当做一个大山谷,对着山谷说话,一个同学说话,另一个同学做回音。
⑵再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看有没有不同。
⑶请同学评价哪个组的同学表演的好?老师小结:是啊,回音应该比原声要弱一些,而且还是不只一次的反复。
⑷教师当原声,学生当回音,一起来做回音游戏。
⑸教师唱原声带有旋律的,学生做回音带旋律的。
(三)学唱歌曲:⑴老师范唱歌曲,请同学演唱带回音一段的旋律。
⑵分句教唱,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改良。
⑶会唱后,找两位同学到前面为大家演唱。
(四)歌曲创编:⑴师:同学们,我们除了在山谷里能听到回音,还能在哪里听到回音呢?(同学自由畅谈)⑵分组讨论,让学生试着把自己刚刚想的这些编到歌曲里去,重新创编段新歌词,唱一唱。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鼓励孩子们用巧思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鼓励孩子们用巧思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作品鼓励孩子们用巧思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作品作为学生的老师和家长,我们都应该注重孩子们音乐素养的培养。
其中,激发孩子的音乐创作能力尤为重要。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正是帮助孩子们开发音乐创作思维的一个好素材。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呈现如何鼓励孩子们用巧思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一、培养创意思维音乐创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意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创意思维。
在学习完《到郊外去》这首歌曲后,教师或家长可以发挥想象力,跟孩子们一起拓展这首歌曲的主题,比如可以让他们自己模仿音乐中的鸟鸣声或昆虫声,把这些声音编成曲子。
此外,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制作一些乐器,比如小型简单的鼓、木琴等,这些乐器能够使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生命力。
鼓励孩子们自行使用这些乐器,创作自己的音乐曲目。
二、组织创作活动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实践经验。
一种好的做法是,组织课外音乐创作活动,在班级或家庭里,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音乐作品,鼓励他们进行创意创作。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
例如,可以利用周末时间,邀请孩子们在一起进行音乐制作,孩子们可以一起编写歌曲歌词,并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或者也可以在团队中进行音乐表演,探索彼此的音乐思路,分享自己的音乐成果。
三、保护音乐版权新作品的产生离不开旧作品的启发和引用。
然而,存在一部分人会窃取他人的创意,篡改他人的作品。
在教育孩子们参与音乐创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强调版权的重要性。
告诉孩子们,抄袭他人的创意并非创造,只会让他们失去了发现自己音乐潜能的机会。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鼓励孩子们进行音乐创作并不是要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人。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音乐的探索中,获得快乐、幸福和成长。
让孩子们认识到,音乐创作是一种乐趣,是自己发挥的一种方式,一个有创意的思维,更是将能够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成为更加有创造力的人。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到郊外去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到郊外去教案背景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如何使用不同的乐器和音符,以及如何演奏一个简单的音乐作品。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乐器演奏和节奏感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适用对象:二年级学生上课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程PPT,视频教学资料,CD机和CD,乐器(手风琴、小提琴、长笛、钢片琴等)•学生准备:笔记本、乐器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听整首乐曲《到郊外去》的录音,并让学生观看音乐视频资料。
要求学生仔细聆听,记录下整首乐曲的感受和印象。
•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包括其来源、演奏特点和创作背景等内容,并提醒学生将尽量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和意境。
第二步:学生演奏器乐•教师示范如何演奏不同的乐器,如手风琴、小提琴、长笛和钢片琴等。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一种乐器,并根据教师指导的乐谱演奏整首乐曲。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
第三步:学生合唱歌曲•教师给出歌曲《到郊外去》的歌词和歌曲,让学生合唱这首歌曲。
在歌曲中加入手拍和脚踏板等元素,增加节奏感和动感的表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并通过让学生讨论歌曲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欣赏。
第四步: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音乐领域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自己未来学习乐器和参与音乐演奏的计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听音乐、学习乐器,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才华。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带着更加深入的印象和领悟理解音乐,同时学生也会通过学习乐器和演奏音乐作品,锻炼自己的音乐素养,增强自信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此课程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认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气氛。
2小学音乐 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万物复苏。
本单元通过学习在春天里与户外郊游活动有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能够运用所学音乐知识进行编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通过学唱歌曲《郊游》《山谷回音真好听》、欣赏乐曲《出发》《火车咔咔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知识方面,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山谷回音》既是一条编创练习与发声练习,又是很好的轮唱练习。
在音乐听辨方面,能分辨《出发》《火车咔咔咔》的主题旋律,能够准确说出乐曲表现的情绪,并能够发挥想象力,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单元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出发》《火车咔咔咔》,体验乐曲的欢快情绪,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记忆乐曲的主题旋律。
2.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郊游》《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应逐步对学生在声音方面提出一定要求,如发声位置、呼吸方法等。
3.通过编创活动《山谷回音》《开火车》,逐步使学生对创作产生兴趣,并能用重复的手法创作4小节旋律或节奏。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一)对作品背景的了解、分析、表达1.欣赏《出发》(1)教材分析乐曲《出发》选自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
组曲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少先队员的集合》《冬日的黄昏》《行军》《归来》。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少先队员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乐曲利用管放乐丰富的表现力,表现了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和少先队员快乐的心情。
2.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1)教材分析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不能散乱无序,而要遵循强弱交替的规律。
歌曲(乐曲)中,从一个强拍到下一个强拍的部分就是“小节”。
每两个小节之间用一条竖直的线将小节彼此分开,这条竖直的线就是“小节线”。
歌曲(乐曲)结束,用双纵线(左边一条细线、右边一条粗线)表示歌曲(乐曲)的终止,双纵线就是“终止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引言“到郊外去”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的一首经典歌曲。
这首歌曲温馨动人,旋律优美,曲调简单明快,易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在这份教案中,我将带领孩子们进一步认识这首歌曲,并让音乐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节: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到郊外去》这首歌曲,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理解词曲的融合,认识音乐的表现力。
2.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并能在歌曲熟悉后跟随唱出来。
3.能够通过歌曲体会到对自然的热爱和思考,拓宽视野,增强感受力。
4.由此引出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珍爱,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节: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翻阅课本,引入这首歌曲。
向孩子们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例如:“这首歌曲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的歌曲,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丽和珍贵。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神秘之处。
在歌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由放逐的欢乐和无尽的探索精神。
”2.歌曲学唱让孩子们先听这首歌曲,哼上一遍,然后一起唱起来。
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用手拍拍子,感受节奏。
接着,给孩子们播放歌曲,让他们跟着唱。
随着多次重复,孩子们可以逐渐熟悉歌曲的调式和旋律,咿呀学语地唱出来。
3.挖掘歌曲意蕴通过分析歌词,让孩子们更深入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到郊外去,看看小鸟和花朵;到郊外去,听听小溪的流水;到郊外去,感受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通过唱歌,孩子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也可以体会到自然的魅力。
同时,引导孩子们思考大自然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视环境,爱护自然。
4.拓展思路在孩子们学唱歌曲的同时,可以引导他们发散思维。
例如,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来到郊外,看到的是什么,听到的是什么,感受到的是什么。
通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感知大自然,进一步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关注。
同时,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自由创作和表演,让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自由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案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1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
全体学生顺序表演。
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2)春风呜—呜—……(3)春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4)山泉叮咚叮咚叮咚叮咚……(5)布谷鸟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o ……(6)……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
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第1单元《到郊外去》教案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第1单元《到郊外去》教案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第1单元《到郊外去》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
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老的民歌,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传统音乐,并通过歌曲的演唱和活动的参与,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集体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古老的民歌《到郊外去》的产生背景和意义。
2.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3.通过齐唱、合唱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感、气氛和主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田野和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到郊外游玩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歌曲1.先放歌,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讲解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到《到郊外去》是一首古老的民歌,描述了人们到郊外游玩时感受到的自然美景和宁静祥和的情感。
3.教唱歌曲,分为两部分,先教唱第一部分,再教唱第二部分。
注意:要教唱几遍,让学生熟悉歌曲。
三、情感阅读学生分组唱歌,每个小组根据歌曲的气氛和情感,自己编排动作表情,可以使用简单的道具或服饰来增强表现效果。
然后,每个小组表现一遍,其他小组和老师进行点评。
四、合唱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合唱团,针对性地进行合唱练习。
试着根据不同的演唱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气氛和情感。
五、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完成绘画作品,根据歌曲的主题和表现,用手绘或素材图片制作一幅见证郊外自然美景的大型画作。
将在教学展示活动中展出,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总结本次教学旨在通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到郊外去》这首古老的民歌来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集体合作能力,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相信同学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欣赏学习优美的田园音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欣赏学习优美的田园音乐《到郊外去》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课中的一首经典歌曲它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田园风光和一个充满活力的乡村景象。
这首歌曲以其轻快欢快的节奏、具有感染力的旋律和动听的歌词,深深地吸引了许多小朋友们。
本篇教案主要基于“欣赏学习优美的田园音乐”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和体验《到郊外去》这首歌曲所传达的田园风情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到郊外去》这首歌曲的基本情况、歌曲的歌词和歌曲表述的情感。
2.学习歌曲中的基本乐理知识,如旋律和节奏的基础知识。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4.培养小朋友们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介绍《到郊外去》是一首歌曲,它表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乡村风景,在这样的风景之中,你可以看到田野上的牛羊,听到远处农村里传来的咿咿呀呀的声音,感受到阳光、翠绿、花香和小溪流水的美妙,这一切都使你觉得生活很美好。
歌词如下:到郊外去,啦啦啦啦,看到草原上的风景,牛羊在放牧,小鸟在欢奏,百花争豔,香气扑鼻,我们的生命也变得充满活力。
2.基本乐理知识在学习《到郊外去》这首歌曲中,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包括旋律和节奏的基础知识,这对于后续的学习和欣赏非常重要。
旋律是歌曲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由高低不同的音符组成的,它传达了歌曲的情感和感觉。
节奏是由歌曲的节拍、拍子、节奏和节奏的强弱明暗等要素组成的,它是歌曲的节奏和节拍,给人一种明快、欢快而有节制的感觉。
3.欣赏歌曲欣赏歌曲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部分,它是让小朋友们体验和感受歌曲中旋律、节奏、情感和感觉的过程。
在欣赏《到郊外去》这首歌曲时,可以尝试将小朋友们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歌词和歌曲中所传达的情感,这些情感和情感将帮助小朋友们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
四、教学策略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郊外去》这首歌曲的魅力,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通过音乐认知国家自然风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通过音乐认知国家自然风光音乐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它能够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让人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
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与自然密不可分的,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将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为例,说明通过音乐如何认知国自然风光。
一、音乐简介《到郊外去》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的一首歌曲,在歌曲中加入了一些自然风光的元素,比如小河流水、绿树成荫等等。
这首歌曲的旋律简单流畅,歌词易于理解,非常适合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二、教育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在欣赏美妙的旋律的同时,认识一些国家自然风光的元素;2.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自然环境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同时提高他们的口语和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别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其审美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或者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一些与自然风光相关的元素,比如大海、高山、溪流等等。
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强化学生对自然风光的认知。
2. 听歌体验:播放音乐《到郊外去》,让学生跟随旋律感受音乐,带着问题孩子听歌,让他们注意歌曲中出现的一些自然风光的元素,比如小河流水、绿树成荫等等。
3. 歌曲演唱:分别分课组唱《到郊外去》。
在老师的指挥下,让学生逐句唱,掌握歌曲节奏和音调,注意声音的发音和气息的控制。
4. 歌曲分析:通过歌曲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特点和内涵。
分析情感表达、节奏、音调等元素,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变化呈现:将歌曲中出现的自然元素与常见地理现象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风景的理解。
比如,将小河流水与江河湖海联系起来,将绿荫和松林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和认可自然景观和环境。
6. 创作环节:让学生分组,自由创作一首与自然风光相关的歌曲,创作方式可以是写歌词,或是谈论自己喜欢的风景和自然环境。
通过创作,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空间想象力,也是培养他们口语和表达能力的绝佳方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到郊外去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到郊外去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歌曲《到郊外去》的歌词、旋律和基本节奏。
2.能够用简单的组合节奏演奏歌曲节拍。
3.能够在指导下,用手拍打各种节奏,养成良好的节奏感。
4.通过学唱这首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歌曲《到郊外去》的歌词、旋律和基本节奏。
2.各种节奏的拍打方法和技巧。
3.歌曲演奏中的配合和合作。
三、教学准备1.歌曲《到郊外去》的歌曲录音(可在音乐app或者电脑上下载)。
2.学生手拍练习工具(可以是小手鼓或者面巾纸盒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学唱歌曲《到郊外去》1.学生先听一遍歌曲,了解歌曲的基本旋律。
2.通过分句跟唱,使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老师可边敲打节奏,边带领学生唱歌。
3.在学生较熟练歌曲旋律后,老师再加入伴奏节奏,指导学生学习带着节奏歌唱。
步骤二:学习节奏的拍打方式1.向学生介绍简单的基本节奏,如Ta、Ta、Ti-Ti等。
2.给学生展示手拍动作,学习如何用手敲打出各种节奏。
3.老师可以给学生演示和指导,让学生模仿跟打。
步骤三:配合演奏1.将整首歌曲《到郊外去》分成几个节奏段落,让学生单独练习。
2.组合各个节奏段落,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奏整首歌曲。
3.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掌握并演奏,以体现学生的个性与创意。
步骤四:教育学生环保意识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大自然。
2.通过歌曲的歌词和后续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环境,使大家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五、教学反思1.学生在学唱《到郊外去》时有些生疏,需要老师带领分句跟唱来强化记忆。
2.学生在学习拍打节奏时,不少同学没有掌握各种节奏,可以加强节奏训练。
3.老师可以在教育学生环保意识时,加入实例图片等直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激发孩子们热爱音乐的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激发孩子们热爱音乐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热爱音乐的兴趣音乐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愉悦的感受,还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深深的感动。
然而,孩子们往往缺乏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他们对音乐缺乏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喜欢音乐,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而《到郊外去》这首歌曲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下面将结合这首歌曲进行阐述。
一、通过引导孩子们理解歌曲,激发孩子们兴趣我们知道,想要让孩子们对一首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就要引导孩子们理解歌曲的内容以及韵律。
《到郊外去》这首歌曲的歌词非常简单,词语是孩子们容易理解的。
再加上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歌曲所表达的场景呈现给孩子们,这样孩子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歌曲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唱的方式带领孩子们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可以带孩子们跟着韵律挥动手臂、腰部等不同部位,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节奏,这样也能够让孩子们更加喜欢歌曲。
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除了通过教唱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我们可以用图片、视频、手偶、小道具等多种形式将歌曲所表达的场景还原出来,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授《到郊外去》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就像歌中所唱的孩子一样,来到了郊外,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样的情景一定能够让孩子们感到愉悦和兴奋,也能够让他们更加喜欢这首歌曲。
三、通过互动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听音乐、演唱歌曲、模拟乐器等,这样既能让孩子们感受音乐,又能够加深他们对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在学习《到郊外去》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模拟乐器,如用手拍打桌面、轻快地敲打小木鱼、拍手等,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乐器的声音,还能够通过互动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的奥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课程,主要针对教材中的《到郊外去》这首歌曲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到郊外去》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3.能够较好地合唱和演唱这首歌曲;4.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单纯美感。
三、教学内容1.歌曲简介1.简要介绍《到郊外去》这首歌曲的基本情节和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
2.旋律和节奏1.引导学生听歌,理解并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2.构建旋律和节奏搭配的歌曲基础。
3.合唱和演唱1.以班级为单位分配各个唱段,学生依照旋律和节奏练习唱歌;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不断加强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4.音乐感知1.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音乐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上,感受音乐的意境;2.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音乐的单纯美感。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讲述故事情节,唤醒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背景;2.借助歌曲演唱和合唱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于旋律和节奏的理解和掌握;3.通过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手法和情感表达,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全方位认识和体验。
五、教学建议1.在引导学生练唱时,教师应注意分配唱段,将学生划分为高低声部,保证合唱效果;2.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背景寓意,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取更多的启示。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歌声每一步的情况和表现来对学生的认识进行评价。
针对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歌曲的演唱水平。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成果和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教学教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一、到郊外去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和欣赏《出发》《放风筝》等与春天户外活动想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
2、认识小节和小节线。
3、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4、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其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学用唱名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谱,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教学时:五时第一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
2、引入春天的话题。
3、创设情境: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旅游,准备好了吗?请你们跟我一起出发吧!(播放音乐做律动)4、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说说你的感受。
二、感受歌曲、师:哇!这里的风景好美呀!让我们停下来欣赏欣赏。
2、聆听乐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3、师:仔细听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又有怎样有趣的自然现象?(回音)你们听得真认真!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是回音。
回音好听吗?4、揭题。
三、学习歌曲、学生倾听歌词,模仿歌曲中回音的两句旋律。
2、歌曲运用了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3、教师即兴呼唤,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秒度升毫秒年回音的效果。
4、穿插练声曲,让学生模仿。
、教师一句一句演唱歌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用稍弱的力度。
6、全体跟琴演唱。
7、学生有表情的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8、学生分两组,互相模仿回音。
四、回音游戏、呼唤:喂!我来了!大山你好!2、节奏:XXX,XX,XXXXX3、唱名音高:i---sl---i4、旋律片断、歌曲片断五、全班演唱歌曲。
六、小节下第二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活动《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音乐《到郊外去》的歌名、曲调和歌词,并能够听懂和模仿歌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风光的感受和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歌名、曲调和歌词,并通过模仿练习,将歌曲演绎出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描绘的美好自然风光,并能够激发学生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过程1. 制定学习目标教师通过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去过的郊外或者野外,让学生讲述自己在那里呼吸到的清新空气和看到的美好景色,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风光的向往和热爱。
2. 引入歌曲教师向学生播放音乐《到郊外去》的录音,并让学生一起聆听。
教师鼓励学生以幼儿园歌颂的方式,大声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学习歌曲歌词和曲调教师逐句教学歌曲《到郊外去》的歌词,并通过唱跟读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曲调和节奏。
教师可以手拍或使用乐器辅助教学。
4. 分组模仿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用小贴纸或者其他方法起一个名字。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让每个小组模仿唱歌。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创意,自由发挥,可以演唱整首歌曲,也可以演唱某个段落,并通过合作实现整体效果最佳。
5. 体验自然之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画、手工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并加以分享。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歌曲中所描绘的美好风光,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程,学生掌握了歌曲《到郊外去》的歌名、曲调和歌词,并通过模仿练习,演唱出了自己的版本。
同时,学生也通过画画、手工等形式,深刻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对健康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向往。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精神,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最大化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9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二下《到郊外去》单元教学设计
2019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二下《到郊外去》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歌曲为起承转合的四句结构,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基本相同,只有第三句是对比乐句。
教师范唱该乐句时,应注意将力度、旋律等对比因素表现出来。
在教唱歌曲时,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开始人与自然、儿童与大山的对话。
在演唱形式上,可设计成一呼一应的对唱形式,模仿山谷回音的效果。
唤起儿童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有利于儿童表现歌曲力度的变化。
运用中等速度,欢快地演唱。
注意在表现歌曲力度变化时,对比要鲜明但不能过分夸张。
该乐曲旋律的核心音程是围绕属音sol的上四度跳进与下五度跳进进行的,这两种音程构成了歌曲旋律发展的基础,教唱歌曲时,可适当注意。
2、《出发》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
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手法,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下《1到郊外去》教学设计(3)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下《1到郊外去》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1到郊外去》是人教小学音乐二下的教材,属于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这首歌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郊外的美丽风光,让人心生向往。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对于形象生动的歌曲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学习《1到郊外去》这首歌时,学生可以通过歌词和旋律感受到郊外的美丽,激发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索的欲望。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演唱和节奏感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1到郊外去》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1到郊外去》的节奏和旋律较为简单,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的理解和表现有一定难度。
2.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音乐来感受和表达大自然的美丽,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3.在合唱环节,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合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和音色协调。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代表进行歌曲演唱,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2.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歌曲和郊外风光的感受。
3.练习法:通过反复演唱和节奏训练,使学生掌握歌曲和相应的音乐技巧。
4.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郊外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1到郊外去》的乐谱和歌词。
2.制作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教学用具,如钢琴、音响设备等。
4.安排课堂活动所需的空间和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郊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郊外风光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欣赏出发》教案
举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旋律、节奏进行创编,如编排动作、改编歌词等,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2.教学难点
(1)节奏型识别: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快速识别和掌握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型,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音乐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与审美创造。通过欣赏与分析《欣赏出发》,提高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感知能力;在集体合唱中,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结合郊游主题,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文化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欣赏出发》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到郊外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欣赏出发》曲目欣赏与分析,认识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学习歌曲中的主题旋律,进行集体合唱练习;结合郊游主题,进行音乐活动创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学唱歌曲的情况。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音乐在郊游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分析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欣赏出发》的旋律与节奏感知:学生能够准确辨认歌曲的主要旋律和节奏型,理解音乐中的强弱规律,感受音乐的韵律美。
人教小学音乐二下《1到郊外去》教学设计
第1单元到郊外去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
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
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
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
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孩子不要过分夸张。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下《1到郊外去》教案 (2)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下《1到郊外去》教案 (2)一. 教材分析《1到郊外去》是人教小学音乐二年级下的教学内容,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到郊外游玩的场景,歌词生动有趣,旋律欢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的教育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知识和简单的声乐技巧。
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1到郊外去》。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的音程较大,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音准。
2.节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3.歌词:歌曲的歌词较长,学生需要熟练记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为学生树立榜样。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倾听、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练习法:教师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资料。
4.教学用具:如三角板、拍手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1到郊外去》,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然后展示郊外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郊外的印象。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让学生初步学习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练习,重点关注音准和节奏。
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检查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
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
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
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
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
引入春天的话题。
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师: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生: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学生跟唱:1 2 3 4 |5 —| 1 2 3 4 |5 —|啊啊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
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
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
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
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
全体学生顺序表演。
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2)春风呜—呜—……(3)春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4)山泉叮咚叮咚叮咚叮咚……(5)布谷鸟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6)……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
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随笔:能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
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
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