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椅摆放形式多样化与语文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桌椅摆放形式多样化与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张艳丽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09期
摘要:桌椅摆放形式多样化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动态感,加强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多样、积极的学习方式,确保教师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内容,灵活运用讨论会、辩论赛、小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语文小活动来开展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桌椅摆放师生讨论竞赛表演
教学环境作为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背景因素,一般认为,教师只能利用环境,而几乎无法改变环境。
其实不然,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环境,还可以改造环境,使之更利于教学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桌椅布局作为教学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研究,桌椅摆放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活动,决定了师生的具体活动,决定了活动空间的大小,限定活动内容和方式,并最终决定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先来看下图中几种桌椅摆放形式:(符号T代表讲桌,S代表课桌)
秧田形是常规教学的桌椅摆放形式,它固定了师生在教室的各自位置,便于教师迅速组织学生,有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这种“秧田式”的摆放,这种摆放方式适合于讲解式课堂,适合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是一种被动的倾听的角色,所以它存在着一些弊端。
首先,单一的摆放形式呈现出相对静态化的状态,不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这种摆放形式无形中将课堂楚汉分界,把教师和学生划成了两个部分,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小范围(前后或左右),这种缺乏交流的课堂沿袭的是旧有的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模式,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形势不能接轨。
方阵形、对阵形、折扇形和马蹄形这四种形式是近几年我校教学改革活动中常用的几种桌椅摆放形式。
整体上,它们有几个特点:
首先,不同形式的桌椅摆放形式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动态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思考问题,符合现代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心理,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几种桌椅摆放形式构成的教学环境中,不仅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很容易的看见老师,学生们也相互看得见,而且谁举手回答问题大家也看得见正面,这种方式即使是后排的学生们也可以清晰地看见老师和听见老师讲课,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投入学习。
其次,不同形式的桌椅摆放形式加强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为多样、积极的学习方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如教师按照学生在平时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性格、兴趣爱好的不同进行组合搭配,让学生进行合适、适时的分组学习,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通过交流积极锻炼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比如图例中的方阵形所示的结构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可开展面对面的谈话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十分方便。
这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另外,不同形式的桌椅摆放形式确保教师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内容,灵活运用讨论会、辩论赛、小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语文小活动来开展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活动不同,所要求的空间布局就不同,换句话说,教师要进行特定活动,就需要有特定的空间来支持。
结合图例来看,对阵形所示的结构非常适合进行辩论会或小竞赛活动,将辩论或比赛的两方以这样的结构排列,更能增强对垒气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折扇形和马蹄形所示的结构既可进行课本剧小表演,又可进行朗诵、演讲等活动,另外,还可以进行由学生主讲的教学小活动等。
这些活动如果需要评委或较多成员,折扇形的结构更合适,马蹄形的结构比较适合举行大范围的庆祝活动或大型的游戏活动,可以把桌椅集中起来腾出较大的空间供学生活动。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多样化的桌椅摆放形式由于更新教学环境,较好地配合了各种小活动的开展,深受学生欢迎。
桌椅摆放的改变即教学环境的改变创设,需要教师更全面、精细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行为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能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当然,探讨课堂桌椅结构的多样化,并不是决心要摒弃秧田式的旧有形式(常规的语文课堂还需要常用这种形式),而是希望能通过这些尝试,给单一的桌椅摆放形式以灵活补充,使学生拥有更新的舞台、更广的天地,从而真正爱学语文,乐学语文,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河南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