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对抗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对抗训练
摘要:本文以研究解决提高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对抗能力为目的,分析了在竞赛中影响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探讨了在训练和比赛中提高中学生心理对抗能力的手段和途径,力求找到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使之贯穿于训练之中,体现在比赛之时,使队员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字:训练;比赛;心理状态;心理对抗能力;自我暗示
在足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如何增强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适应性,如何提高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对抗能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笔者希望通过本题的深入研究能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正确的心态,体现健康体育的目的,通过心理调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足球技能,达到终生体育的目的。

一、心理调整在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
足球运动是中学家生酷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中学生足球比赛越来越多,而在激烈的比赛中,队员的心理状态也必然随着比赛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是否能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比赛的发展。

因此,心理调整在足球比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经典战例都是教练员对队员心理调整的结果。

(一)要根据足球的特点,依据运动员的个性发展,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使运动员在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达到最佳
的训练效果。

(二)要根据比赛的进展状况和队员在比赛中的心态,合理调配心理暗示和人员安排,使队员能克服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障碍,激发斗志,稳定情绪,最大限度地贯彻战术意图,打出风格,赛出水平。

二、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八大因素
(一)参赛动机是否恰当,运动员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

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成“λ”形规律发展,开始时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达到一定的限度后,动机强度增强,效率反而会下降。

因此,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学生在比赛中取胜欲望过强,想赢怕输,就会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紧张情绪,干扰技术水平发挥。

如在2003年市初中组足球赛中,我校与某校水平相当,但由于我校在上一场比赛中失利,本场比赛必须获胜,所以队员背上了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造成场上队员心理失控,技术动作变形。

关键时刻,场上队员严重犯规,被红牌罚下,最终输掉了比赛。

由此可见,心理压力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同时也表明了参赛动机的重要性。

(二)在比赛中,时间和比分的不断变化是造成队员心态不稳定的因素。

如在99年市中学生足球赛中,我校与某校的比赛在上半场结束时,我校以0:2落后。

而在下半场风云突变,比分变化依次为1:2、1:3、2:3、3:3,直到最后5分钟又发生两次变化,分别为3:4、4:4,我校队员在一次次比分落后的形势下扳平,在点球大战中占尽了心理优势,最终赢得了比赛。

(三)对对手估计不足,研究不透,也是产生紧张情绪的原因。

如在05年我校与某校的比赛中,由于赛前对对手不了解,以至在比赛中,面对对方高大强壮的队员,我校队员在对抗拼抢方面明显处于劣势,技战术无法充分发挥,赛前的布置安排没有的放矢,结果可想而知。

(四)教练员在临场指挥中的表情,以及流露出的对运动员的信任程度,都会直接干扰运动员的情绪,尤其在比分落后时,教练员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比赛充满信心,做好战术及人员的调配,用教练员的自信激发队员的信心。

(五)裁判员在执法中公正与否,判罚是否恰当,对比赛激烈程度的控制,都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裁判员的判罚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比赛,这样会使队员在场上动作粗野或者缩手缩脚。

裁判员正确的判罚,合理的把握比赛节奏,能够保证队员心态的平稳,发挥水平。

(六)队员的战术思想不统一时,尤其在比分落后或领先时,队员的认识不一致,就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

不同的队员在比赛中发生变化时有不同的认识,战术思想就会产生矛盾,必然影响队员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到队员的正常发挥。

(七)球迷和观众的表现对运动员的心理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球迷的欢呼声和助威声能够促使运动员情绪高涨,意志力更加坚强,对比赛充满激情,往往能使队员发挥出高水平。

相反,球迷的叹嘘声和消极的助威会使队员意志消沉,并丧失比赛信心,影响队
员的正常发挥。

(八)天气、场地、器材和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等都是影响心理的重要因素。

湿润凉爽的天气,平坦的场地,标准的器材,都能使队员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

三、心理对抗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心理对抗的提高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贯穿于运动员成长的过程中,紧密地与身体、技术、战术和作风的培养相结合,特别是要通过长期实践的反复磨练,不断总结提高,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在持续训练中要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首先抓好参加训练动机的培养,不断提高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渴望程度,使其明确训练目的,真正成为训练的主体;其次在训练中要不断发展运动模块的有意注意,促使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表现在积极主动的训练态度上,长期坚持则能培养运动员的高度集中和持续集中,以及排除一切干扰的心理对抗能力;再次要在训练中贯穿引导队员进行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就是有意识的冥想,借助于思想的作用,对自己的心态施加影响,使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心态不稳时,可以及时地进行自我调节;还要在平时训练中始终把自信心和顽强拼搏精神紧密地与身体训练融为一体。

(二)比赛期心理对抗训练
1.赛前心理对抗训练。

主要是指赛前2--3周的备战阶段,一定要把长期艰苦训练的成果转移到正式比赛中来。

从生理上讲,运动
员不仅能适应大强度的比赛,而且恢复能力强;从训练上讲,就是把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并通过专项技术把提高了的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心理上讲,运动模块使队员情绪高涨,精力旺盛,自我感觉良好,渴望训练与比赛,信心十足,这就是最佳竞技状态。

此时教练员要根据不同的对手,选择不同的模拟对象,并对不同的队员提出不同的战术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

另外,要根据竞赛规程、竞赛的办法、场地、环境和气候等客观条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队员适应各种环境,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2.临战前心理对抗训练。

临战前首先应教育队员端正动机,摆正位置,始终把自己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使运动员既有赛前的兴奋情绪,而又达不到产生紧张的程度。

实践证明,产生紧张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对胜负考虑过多,对胜利有过高的企图,遇强队又产生惧怕的心理,形成强大的思想包袱。

所以,教练员必须帮助队员充分认识到,打出风格赛出水平才是衡量比赛的重要标准,强调完成教练所交给的任务,才是衡量个人所起到作用的标准,明确全面发挥技术水平才是衡量技术的标准。

不能单以成败论英雄,而要强调某些具体环节。

3.赛中调整。

足球比赛没有暂停时间,教练员和场上队员只能通过换人和中场休息。

每一次换人都向场上队员传递了某种信息,强烈影响着场上队员的心理,教练应根据场上的比分、队员心态、技战术发挥等各种状况作出及时正确的换人,以控制场上局面,调整队员心态,利于比赛进行。

中场休息往往是比赛的转折点,教练员
在此时针对上半场的情形,肯定成绩,结合上半场形势,通过鼓励和诱导,使队员摆正心态明确任务,在下半场的比赛中充分发挥。

4.赛后心理对抗调整。

每一场比赛之后,特别是水平接近的比赛,极度的身体紧张和兴奋依然存在。

因此,必须做好心理调整工作,尤其是超水平发挥和不正常的失败之后,更易产生过高或过低的估计自己水平的现象,这就必然引起情绪上的过度兴奋与沮丧,此时教练员要采取各种方法,对于胜利要引导队员从胜利中找出不足,使其冷静下来,对于失败要肯定队员成功的一面,及时做好转化工作,鼓舞斗志,以利再战。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中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研究,我们发现队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影响到其在比赛中的发挥水平的,而个别队员的发挥还会影响到整支队伍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到比赛的最后结果。

解决中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不稳定性和情绪化的问题,需要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和管理中提高队员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对抗
能力,并且在比赛中审时度势,正确引导,提高自信心,合理调配。

我们应把队员心理能力的培养系统化、合理化、科学化,贯穿于训练之中,体现于比赛之时,使队员逐步形成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以期为中国足球的腾飞尽一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