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语文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在倾听中对话
多重文本:作者文本、教材文本、教师文本、 学生文本 理想文本生成在动态的交汇与碰撞之中
教者如何从教育的视角了解学情,基于学情, 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作出教材内容的甄选。
一份学情调查
我所用的班级只是我校初二年级的一个普通班,从来没有学习 过小说,只给了45分钟的时间,要求所有人当堂完成。以下整 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理,力求保持学生的原意,不做修饰, 希望能给各位呈现一个最原始的学情,对我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 你更喜欢哪篇文章?为什么? 喜欢《孔乙己》的,有19人,占54.3%。 理由:1.对人物的描写非常传神、生动,孔乙己这个人物很有 特点,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2. 描写生动,还想读第二遍。 3. 小说的蕴意很深。 4. 同情孔乙己的遭遇。 5. 文章很有趣,孔乙己说话幽默。 6. 写出了小人物的生活。 7. 写出了旧社会穷人被嘲笑,受压迫,孔乙己是代表。 8. 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对孔乙己有一种惋惜,又气他不上进。
最不明白的地方: 1.掌柜到了中秋没有说话。 2.读不懂孔乙己。 3.母亲为什么不原谅于勒? 4. 孔乙己偷书被打折了腿,却说是跌断的,偷书说成窃 书。 5.文章最后“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6.为什么10年之久,于勒没有来信,父亲的希望却与日 俱增。 7.孔乙己那么爱读书,却考不中秀才。 8.孔乙己为什么没有真实姓名。 9.叔叔为什么不回家? 10.不懂小说想表达什么?
二、《背影》:被“死亡”照亮的世界 1、《背影》不是事实的历史记载,而是叙述的文本, 它是以追忆构筑的文本世界。不是1917年感动,而 是1925年忏悔和歉疚的深情。在与记忆相关的叙述 里,始终贯穿着今天的立场。回忆是朱自清的一种 自我救赎的方式,作者从回忆中用泪水进行了忏悔, 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获取了某种心灵慰藉。 三、修辞论美学视野中的《背影》 1、重复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人们常常可以通过 分析这种语言手段去认识文本的意义。 2、文中透露了一代知识分子在两种文化夹击下的矛 盾和痛苦,是一代知识分子内心焦虑的凝缩模式。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薛坪镇薛坪中心小学一、课题的提出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
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语文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语文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本课题针对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的现实问题而提出。
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着。
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
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
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二)、本课题针对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惯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提出。
以上分析的常态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都会时常发生,但往往屈从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而怠慢、忽视并最终放弃了对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真正审问、慎思与研究。
造成新课改的理念与现实行为的人为割裂的尴尬。
除此,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与惰性也抑制了教师创新思维的发展,屏蔽了问题解决的新角度与新出路,使得“无效低效”这一重大问题的实际研究与解决始终停留在口头上,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小学生存在着词汇量不足、理解能力低下、写作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
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词汇教学: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词汇学习,培养他们词汇积累的兴趣,并提高词汇应用能力。
2. 阅读理解: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理解水平的阅读材料,结合问答和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了解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和实施步骤。
在实施过程中,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实际表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最后,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影响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还可以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为日后的语文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五、研究可行性和局限性本次研究的可行性较高,因为选题是基于实际教学需要,并结合了多种研究方法。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以及研究样本的选取等问题。
六、。
“教学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教学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复制,已经渐渐淡出教学界。
而“教学案”模式则作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备受关注。
教学案作为一种教学设计形式,旨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思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本文选择研究“教学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1.研究意义(1)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目前,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需要不断地尝试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教学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
(2)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案作为一种教学设计形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案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意识。
2.研究目的(1)深入了解“教学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2)探究“教学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3)总结“教学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教学案的概念和设计流程;(2)教学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3)对比分析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案”模式的优缺点,从而探究“教学案”模式的实施效果;(4)分析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案”模式的态度和反应,分析影响因素;(5)提出改进建议,完善“教学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挖掘“教学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教学应用等方面的信息。
(2)实地调查法。
通过实地调查教师的教学实践情况,获取更多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
(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案”模式的反应,从而分析“教学案”模式的优缺点和实施效果。
语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语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审委员会:大家好!我是XXX,报告我的语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我的课题为“教师问答教学在中学语文课上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一、研究背景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针对现实中中学语文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本人认为传统的讲授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换一种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而教师的问答教学法正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并且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法。
因此,本人觉得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具体效果。
二、研究意义1、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的问答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同时,学生在问答中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2、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的问答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加活跃。
同时,教师在问答过程中也能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从教育系统角度来看本研究的开展能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教师的问答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点。
2、教师的问答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
3、问答类型和形式的选择,以及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调整。
4、教师提问技巧和学生回答技巧的研究与探究。
5、问答教学法对于中学语文课程的优化改进。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授课、教师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采取实证研究方法,依靠实际教学实践,运用相关艺术、教育、心理、文献资料等多种分析工具,从理论到实践,对教师问答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探究。
五、研究计划1、时间安排本研究将于2022年6月开始,预计于2023年5月完成。
2、研究地点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将在XX中学的语文教室进行,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则将在多所中学进行。
语文课题的开题报告
语文课题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优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成绩提升有限的问题逐渐凸显。
为此,我们决定开展这个语文课题,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动力。
二、选题意义1.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采用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表达的技巧和规则,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创造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动力。
3.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通过引导学生研读经典文学作品,深入思考文学中的道德、人性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适宜的语文教学课程: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语文教学课程,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拓展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入、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作品创作:通过引导学生经常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作品创作,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实施:•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实验研究:选取若干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创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记录: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态度和互动情况,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和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整合与阅读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整合与阅读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变化,阅读教育成为众多教育家和教师的关注点。
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能力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功。
而如何提高学生孜孜不倦的阅读热情,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分析文本,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有完整的文章篇目,又有精选的小说和诗歌,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将这些文本教材与学生的实际阅读体验相结合,成为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的整合,探索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教学的方法探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研究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的整合和教学设计,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为目标。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阅读教学方面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国内外的阅读教育研究现状,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课堂观察法:自己到课堂上进行观察,从班级文化、师生互动、教学氛围等方面收集情报。
(3)访谈法:通过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访谈,了解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四、预期成果通过整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和教学设计,探究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培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为教师提供一种可行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语文校本教材的实践观照的开题报告
语文校本教材的实践观照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语文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校本教材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一种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编写和选择的教材,校本教材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更新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中,语文校本教材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选题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校本教材的实践应用,分析其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三、选题意义1.加强语文教育的针对性:语文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2.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校本教材突出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校本教材的实践应用能够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四、选题内容和研究方法1.选题内容:(1)分析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指导思想(2)分析语文校本教材的实践应用情况,探讨其具体实践策略和教学成效(3)探究语文校本教材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促进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及意义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与语文校本教材编写与实践应用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刊等材料,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和分析。
(2)实证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采用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语文校本教材的实践应用进行调查,探究其教学策略和教学成效。
(3)比较分析法:将语文校本教材应用与传统教材应用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其差异和优劣势。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明确和掌握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指导思想(2)对语文校本教材的实践应用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和分析(3)揭示语文校本教材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及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课例研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教学课例研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方面的关键阶段,也代表了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笔记,轻思考,重知识与规范化,轻体验与情感化。
这种教学状况既难以满足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也难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通过中学语文教学的课例研究,探索一种高效、创新的语文教学方法,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进的重要方向。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典型教学例子进行研究分析,从另一角度深化对中学语文课程的认识,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1.梳理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体系,特性和方法体系。
2.选取三至五个不同类型的中学语文课例和案例,深入分析课例设计的特点,分析教材设计与教学实践的联系。
3.通过对教案设计的分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方案。
并结合视觉美感学习,阅读技巧等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以多角度观察和实践的方式来体验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感受和思维意识。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即:收集、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整理。
研究步骤:1.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2.选择三至五个中学语文教学课例以及对这些课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这些课例应该有代表性,包括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方法。
3.实地观察或参与其中的一些课程。
4.将观察和实践结合,撰写调研报告和研究分析报告。
5.总结研究结果,分析优化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报道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和问题,并探索中学语文教学创新途径。
《将语文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课文
《将语文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将语文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一、本课题的提出及界定过去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但由于我们过去的基础教育改革没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教学改革仅着眼于“怎么教”,体现为教学方法的种种探索。
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便研究表明,仅仅是教法的探索,仅仅在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上做文章,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过分地关注教学方法,还会形成一种观课评教的不良导向,引导教师去追求往往很难移植的“教学模式”,有的还蜕变为个人“教学艺术”的表演。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搞得热热闹闹,各种名师和特级教师送课下乡的活动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但我们一线的老师反而有点不知所措,甚至变得不会教书的原因。
我们认为,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怎么教”很在程度上还可以归结为“教什么”。
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在课堂里“教什么”,很大程度上由教师把握,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达不到可依赖的水准,就极容易产生不适当的教学内容。
据研究,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在“教学内容”上,例如①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对;②语文教学内容不正确,且数量不少。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重构。
在语言(言语)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领域,按照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需要,积极地吸纳学术界的新近研究成果并加以转化。
二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反思。
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对具体的教案与教例加以分析与研究,以教学内容的反思和改善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
我们的设想一是逐步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语文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力图扭转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片面强调教学方法、过分崇尚教学艺术的不良风气。
二是改变只把最后成品拿出来“上公开课”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动态化地出示一批教案的研制生成过程——从初步设想、到进一步地改进或改变、再到最终实施,从而具体地揭示教学内容的种种变动以及改变的原因。
上教版初中语文课本语文知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教版初中语文课本语文知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题目:上教版初中语文课本语文知识研究
二、选题背景:
语文素养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语文知识是语
文素养的基础。
因此,对于学习语文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语文知识是
必不可少的。
如何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成为了学生、家长与教师们面临
的重要问题。
对此,本文选取上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为研究对象,深入分
析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点,从而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点
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三、研究目的:
1. 分析上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点;
2. 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掌握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点,提高语文学习
效果。
四、研究内容:
1. 上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2. 上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点在学习中的应用探讨;
3. 上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点在学习成绩中的作用研究。
五、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语文知识点的研究文献,对上教版初中语
文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上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
的语文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对于课本中语文知识点的关注程度;
3. 实证研究法:在实验课堂中进行语文知识点的教学和学习,通过考试成绩等数据来分析语文知识点在学习成绩中的作用。
六、研究意义:
1. 确定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
2. 提供教师和学生掌握课本中语文知识点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3. 对于改进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化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化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教学方式是整个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整个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实效。
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转变,以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以往的语文课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远离学生的创新品等等,如果不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新课程改革将难以再进一步推进。
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必然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在新课程观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
而教学方式的革命反过来又会促进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
选择这一课题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总之,通过对这一选题的研究,努力实现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变革,推进课改的进程,使课改取得实效。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创新和发展及合作,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将选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大视角,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研究三个问题:一是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教法如何变革;二是新课程下农村学生学法如何转变;三是新课改下农村教师教法与农村学生学法的互动研究。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探索中印证理论深化理论,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分班实验、调查分析、小组合作、个案研究方法。
在研究具体过程中,我们将注意各种方法之间的综合渗透,以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可靠。
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发挥课题组研究成员的各自长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
三.本课题研究的价值:由于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本课题的研究当然也是一项全新的研究,其创新质量显而易见。
目前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或许有许多,但这方面研究成果不多。
我们认为,一个课题的研究不是说已经有人研究了就不再有研究价值,恰恰相反,研究过程中的百家争鸣方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研究态势,才能达成许多共性的研究成果。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关注阅读技巧,而忽略了阅读素养的培养,没有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质的转化。
因此本研究选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转化路径,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阅读教学的质的转化,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有效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实现路径和策略,并对其进行实践探索,从而促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的提升。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现状分析;2.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理论依据;3.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实践路径和策略;4.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实践效果评估。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践探索等方法,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开展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现状分析;2.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理论依据:通过阅读教学理论的研究,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理论基础,包括阅读理解过程理论、阅读策略理论等;3.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实践路径和策略:通过实践探索,总结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路径和策略,包括阅读导入策略、阅读整合策略、阅读评价策略等;4.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实践效果评估:通过实验教学,分析研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实践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探讨,从而提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计达到以下几个成果和意义:1. 系统阐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实现路径和策略,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2. 控制实验教学,评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的实践效果,提出具体的改进和完善建议;3. 推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转化和改进,推动语文教学的有效发展;4. 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范围和层次,提高语文教育研究的学术价值。
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语文课题研究旨在深入探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语文课题展开研究,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目标本次语文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研究国内外相关语文教学的先进方法和经验;3.提出相应的语文教学改进方案。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语文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语文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语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国内外案例研究:研究国内外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挖掘他们在语文教育中的创新实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的探索。
3.教学实验: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选择一些学校和课堂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来验证研究假设,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次语文课题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发现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学提供依据。
2.借鉴国内外语文教学先进方法和经验,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3.提出具体的语文教学改进方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五、进度安排本次语文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1.第一阶段:调研和分析(2个月)–收集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调研结果,总结问题和挑战。
2.第二阶段:案例研究(3个月)–研究国内外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挖掘创新实践和学习兴趣激发的案例。
语文教学开题报告
语文教学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对于语文教学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语文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研究内容1.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课、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交流能力。
2.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在探索中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3.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背景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和题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比较不同语文教学方法在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兴趣上的差异。
通过随机抽取若干个班级,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不同的语文教学方法,然后通过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有所提高,考试成绩得到提升;2.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得到提高;4.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语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审专家:我选择了“语文研究课题”作为我的研究方向,目的在于深入探究语文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语文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我的研究课题的背景、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预期结果。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当前,许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都不如以前好,许多学校也出现了语文教学水平不高的现象。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包括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教学内容的单一、教学方法的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
因此,深入调研现状和探索有效的改进途径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教育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研究语文教育的当前状态和问题,从教育学与语言学等方面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三、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一)文献与数据分析法。
我们将收集并分析近些年来选取范围内的语文教育相关文献及数据,以了解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实际的教育需求等。
(二)实地访谈法。
我们将通过实地访谈的方式,向教育专家、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了解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探究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实际应用的教育方式。
(三)课堂教学观察法。
我们将对一些选定的学校、班级等进行课堂观察,以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实施难度,以比较和分析现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际帮助。
(四)问卷调查法。
我们将选择一些学校和班级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对新教育方式的认知和接受度。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们将从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现实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分析与探讨,了解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现状,探讨如何解决目前教育中的问题。
(二)分析语文教学内容的单一性问题。
由于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可能导致学科收视率下降,因此我们将分析当前教学重点中存不存在单一性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的分析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当前中国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教材之一,其中的“研讨与练习”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研究旨在对该部分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究其教学效果及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进行分析,了解其教学设计的理念、整体架构、教学目标以及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2)就“研讨与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究其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提高的影响。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的教学设计、理论依据等方面的内容;(2)问卷调查法,针对学生和教师,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他们对“研讨与练习”部分的看法和评价;(3)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探究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等。
三、研究预期成果1、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的分析,得出其教学设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了解学生和教师对“研讨与练习”部分的看法和评价,分析其实施效果,探究如何更好地开展“研讨与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
3、为其他学科的综合素养教育提供借鉴,探索如何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四、研究现状和难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研讨与练习”部分是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是,目前对其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了解和对教学效果的简单探究,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研讨与练习”、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同时,由于“研讨与练习”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难以对其进行完整的研究,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实施也是难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语文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将语文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一、本课题的提出及界定过去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但由于我们过去的基础教育改革没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教学改革仅着眼于“怎么教”,体现为教学方法的种种探索。
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便研究表明,仅仅是教法的探索,仅仅在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上做文章,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过分地关注教学方法,还会形成一种观课评教的不良导向,引导教师去追求往往很难移植的“教学模式”,有的还蜕变为个人“教学艺术”的表演。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搞得热热闹闹,各种名师和特级教师送课下乡的活动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但我们一线的老师反而有点不知所措,甚至变得不会教书的原因。
我们认为,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怎么教”很在程度上还可以归结为“教什么”。
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在课堂里“教什么”,很大程度上由教师把握,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达不到可依赖的水准,就极容易产生不适当的教学内容。
据研究,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在“教学内容”上,例如①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对;②语文教学内容不正确,且数量不少。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重构。
在语言(言语)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领域,按照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需要,积极地吸纳学术界的新近研究成果并加以转化。
二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反思。
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对具体的教案与教例加以分析与研究,以教学内容的反思和改善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
我们的设想一是逐步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语文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力图扭转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片面强调教学方法、过分崇尚教学艺术的不良风气。
二是改变只把最后成品拿出来“上公开课”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动态化地出示一批教案的研制生成过程——从初步设想、到进一步地改进或改变、再到最终实施,从而具体地揭示教学内容的种种变动以及改变的原因。
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重点只能放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研制上。
二、选题的意义与研究价值: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语文课的课堂教学,这与过去是不同的。
长期以来,我们将语文教学改革看成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很大程度上也被当作是用一种“新”的方法代替“旧”的方法,用一种“好”的方法驱逐“坏”的方法,这当然有其合理性。
但几十年的事实证明,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做文章,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具体情境中的一个班学生乃至一组、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或他(她)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二是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
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地蕴涵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一)选题的理论依据:1、新基础教育的教学价值观。
当前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新人。
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充分体现这一价值。
2、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们要从生命发展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去看待语文学习,变革陈旧的学习方式。
“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亦即受教育者的认识世界是由受教育者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起来的。
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就是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结构”,建构出自己独特的语文“图式”,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理解绝对统一的“集体失语”现象。
3、后现代课程理论。
后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过程,但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其所知道的过程,而是师生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实现其认识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同时实现师生观念与思维的转变与发展。
后现代课程目标决定了后现代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从总体来看,后现代课程内容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即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它强调不要过早地或者最终以一种观点作为某一问题的正确答案而结束,而是要把各种观点投入到多种组合之中,从而形成较为开放的、蕴含着创造之光的可能性结果。
对于课程实施者来说,其中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第一,所有的课程内容不是必须遵从或者完全接受的,而是要把它当作需要修改的东西来对待。
第二,教师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只能重复教师的具有权威性的内容。
我们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生,正是契合了这一理论。
4、对话理论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对话理论本身蕴含着平等观念的价值预设。
在对话者的视野中自我与世界处于平等的关系之中,即承认对话双方的主体意义和价值并保持平等状态。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既包括教师与学生,同时也包括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交叉的对话。
对话理论追求的是一种介入双方互为主体的关系,在互相关联、自主、独立、富有意义的对话基础上通过双方的创造达成各自的完善和满足。
语文教学内容蕴含着引发对话的基本条件。
教材中所选编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饱含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科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最主要材料,教科书不仅体现了编写者对语文教学的观念,同时它也是教师扩展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主要源泉。
但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教科书的编制也需要具有一种内在的生成性。
尤其是在用教材教的时候,用什么去教,为什么要用这种东西去教,更是有选择与创生。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1、逐步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语文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力图扭转语文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学方法、过分崇尚教学艺术的不良风气;2、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使教师明确自己在教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以及怎么教这些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3、改变只把最后成品拿出来“上公开课”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动态化地出示一批教案的研制生成过程(从初步设想到进一步改进或改变,再到最终实施)从而具体地揭示教学内容的种种变动以及改变的原因,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行动及研究提供鲜活的示例。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知识,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研讨,文章教学内容研讨,古诗文教学内容古研讨,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研讨,等等。
(四)课题的创新之处:本研究的最大创新之处正在于它跳出了将课程改革小化为教学方法变革的定势,而且它认为“用什么教”本能地内含着“怎么教”的问题,因而认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切入课程改革,要比单从教学方法角度审视课程改革更科学有效。
(五)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报告、论文、案例四、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观念问题:语文教学既不能随意肢解、挖掘、衍生教学内容,也不能原原本本搬用教材,而是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
2、理论问题:本课题要求教师必须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认识教学问题,而不只是从方法论或者技术论的角度来看待教学问题。
这里面有几个概念需要理解: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3、技术问题:本课题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技术性不强,但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内容应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如何将比较笼统的课程目标落实在一篇篇课文中,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这既是一个理论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4、实践问题:语文教学是一个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
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五、研究思路、研究措施、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首先是全体参与研究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特别是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专著,要有一定的课程论知识,要对当前国内课程改革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
其次是要确定研究的内容,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而我们在目前的条件下又只能以语文教材为师生共同活动的平台,那么我们研究的内容就是以教材为依托,按照一定的类型确立一系列研究模块,例如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研制,古诗文教学内容的研制等等。
第三是在确定了研究模块的基础上动态地研制和出示一批教案和教例,并在一些班级展开实验。
在展开实验的同时,就教学中的困惑、经验和教训进行分享、总结,撰写一些有品位的论文,力争能发表出来,扩大影响。
第四是要在实验、摸索、小结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成果,写出结题报告。
研究措施:研究经费保障研究制度保障聘请专家指导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和分析,了解关于学作文评改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作文评改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实验研究法:本课题拟在同一个年级的几个平行班进行实验,可将所得数据在平行班之间进行比较,以研究本课题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作用。
每个研究环节都包括计划、实验、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3、专题研究法:本课题将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分成若干专题进行研究,如有人专门负责文学作品教学内容、文章教学内容、古诗文教学内容的研制和实验。
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准备立项阶段:主要任务是先申报立项,再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最后进行开题论证工作。
具体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共同研制出一定数量的教案,在同年级平行班中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验。
总结推广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构建一定的模式,在更多班级推广运用,提高效益;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并申请结题鉴定。
六、研究人员与研究任务的落实黄建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和调控,统筹课题实施工作黄文负责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协调联系和实践保障。
黄存、朱文负责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研制与实践张武、周平负责文章教学内容的研制与实践黄娜、黄建负责古诗文教学内容的研制与实践黄建、黄存负责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研制与实践汪纯、黄文负责网络管理工作及课题资料上传、下载七、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背景条件:新课程改革在全社会大力推广,我校作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更是在新课程改革方面积极摸索和实践,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