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
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掌握单元内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背影》《父亲》《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2.课后练习3.单元检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
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掌握单元内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单元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课堂小结2.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课文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3)课后练习讲解教师讲解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3.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单元内的生字词,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
(3)课文阅读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4.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单元检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单元检测,检验学习效果。
(3)检测讲解教师讲解检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汇报答案和结论,引导学生相互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任务2】。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1)设未知量2KMnO4K2MnO4+ MnO2+ O2↑(2)写出化学方程式2x(39+55+4x16) 2x16 (3)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6.3g x(4)写出比例式求解(5)解出答案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6)写出答案思考1: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主要步骤是:。
(设、写、列、比、解、答)思考2:分析哪些步骤容易出错?【任务2】:讨论分析并找出下列计算中的错误之处,与大家交流:15.5g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g?解:设可生成Xg五氧化二磷点燃P + O 2 ====== P 2 O 531 14215.5 X5.1531=x142X=71答:可生成五氧化二磷71g。
活动意图说明: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规范的解题格式,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计算的重大意义,领会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明确“化学可服务于生活、生产”的观点。
设计任务2加深巩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环节三:学以致用体验计算过程(指向目标3)教师活动3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活动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3思考1:完成活动1的设问:火箭至少要充分燃烧200kg的液氢才能获得足够能量。
假如你是火箭的设计师,你应在火箭发动机中装多少千克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写出完整的解题格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总结易错点。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任务3】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思考2:相互交叉检查各自作品,汇报总结易错之处。
【归纳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1)设的未知数不带单位,要指明物理量;(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与计量数的乘积;(4)已知量要带单位;(5)步骤要完整(设、写、列、比、解、答)。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一、单元说明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明清时期最有代表的白话小说里节选出来的。
阅读这些小说,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并使我们获得审美享受。
《智取生辰纲》围绕“生辰纲”的得失,展开一场斗智斗谋的争夺战,表现出英雄们的智慧才略。
全文突出一个“智”字。
《杨修之死》“恃才放旷”是杨修之死的主因,但也反映曹操生性多疑的一面。
《X进中举》写的是X进意外中举,喜极生悲的故事,讽刺当时势态炎凉、趋炎附势的社会。
《香菱学诗》本文叙述了薛蟠侍妾香菱学习写诗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下层侍婢良好资质和聪明过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怜其才而哀其生”的感叹。
(“三易其诗”情节妙堪)二、单元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个性化语言,领会阅读古代白话小说要领。
2、过程与方法:通人物言行、情节和环境分析,感受作者表现主题的社会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小说丰富人生的体验,获取审美的享受。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课文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分析人物入手,随情节展开,感悟语言意蕴,把握主题意义。
四、单元教学安排《智取生辰纲》 2课时《杨修之死》 2课时《X进中举》 2课时《香菱学诗》 2课时综合性学习 2课时17、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学习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时分配] 2课时第一课时一、自学展示1、自主学习:(1)、小练习册积累运用1、2、3 、4、2、学前准备:(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是从杨志押解生辰纲上路开始写起的,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
(2). 走近作者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生活。
九年级语文上册 5《敬业与乐业》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论证思路,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了解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他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
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议论文阅读中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阐述论证思路,考查议论文用词的严密性、与生动性都是必考题型。
4、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阅读的题型及答题的方法,及其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掌握不好。
二、学习目标1. 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敬业和乐业的精神。
2、能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划分出本文的结构层次,说出文章内容。
3、通过品读课文能说出“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通过品读语言,能说出演讲和口语特色结合的妙处。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看谁能迅速找准要点,确定答题区间,抓关键词句说出敬业和乐业的精神。
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论证思路和中心论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细读课文,看谁能准确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正确划分本文结构层次。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课文看谁能从文中找出“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针对目标4,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课文看谁能总结出演讲稿的语言特点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1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难点:苏联的解体。
讲授新课: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引导学生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一、赫鲁晓夫改革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 ──尼克松“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尼•谢•赫鲁晓夫逝世。
”──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时的讣告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改革,先指导学生阅读关于苏共“二十大”的小字内容,提出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指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测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质量水平,掌握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堂测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 g水加入100 g酒精中生成200 g溶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这违背质量守恒定律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数目一定不变D.铁丝在O2中燃烧,反应前固体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总质量2.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发生,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P Q R W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13 12.6 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P==Q+R+W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6g4.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已知KCl与NaNO3不反应;2NaOH+CuSO4= Cu(OH)2↓+Na2SO4]A B C D5.为实现CO2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 CO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CH2D.该转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作业设计】基础应用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C.5 g水与5 g酒精混合成10 g酒精溶液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2.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材通过设置四个实验方案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学生已初步具备从宏观、微观的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能力,本课题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定量化学实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实验用品】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稀盐酸、软塑料瓶、试管、托盘天平、砂纸、镊子、锥形瓶、橡皮塞【教学过程】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水人类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图片1:水水由哪些元素组成?由哪种粒子构成?图片2:冰融化成水、电解水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上述两种变化属于何种变化?图片3: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两种变化的实质?图片4:100克水结成冰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将100克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定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变化。
活动一、感受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活动与探究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原理:铁+ 硫酸铜硫酸亚铁+ 铜Fe CuSO4FeSO4 Cu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如何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小组活动:实验步骤和方法、汇报结果学生实验:小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分析:参加反应的铁与硫酸铜的总质量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总质量相等。
其他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呢? 活动二、感知质量守恒定律 图片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原理:碳酸钠 + 盐酸氯化钠 + 水 + 二氧化碳 Na 2CO 3 HCl NaCl H 2O CO 2小组活动:实验步骤和方法、汇报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归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课题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3.初步学会用“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评价任务】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完成任务1。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完成任务2。
3.能用观察法配平一些化学方程式,完成任务3。
【学习内容】这节课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导入,分析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让学生用符号表示出微粒的数目,并写出文字表达式,引导学生分析并比较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的优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这种导入方法源于学生已有的质量守恒、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掌握。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平、未标条件、箭头使用不当或遗漏等)。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试一试,比一比,并结合使用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及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引路的作用,重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在练习中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符号表达式,结合刚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完全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学生学习的难度可以说不大。
但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却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有的学生把它当做第二外语,感到头疼,有的甚至因此掉队。
主要原因在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元素化合物知识欠缺,在书写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还没有过关的情况下,又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
因此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循序渐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深入,加强训练,逐步熟练。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九年级Unit5Whataretheshirtsmadeof课堂大比武被动语态微课教案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Passive voice (in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How to turn active voice to passive voice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用掌握将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的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对比例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被动语态的句子结构,将主动变被动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Ⅰ. Lead inHello everyone, I am glad to have the class with you. I hope you can enjoy it! Do you know passive voice?2. look and think (what differences can you find between them?)pair students use computers.Computers are used by most students.Pair waters the flowers every day.The flowers are watered by her everyday.Pair 3. My mom always forgets the key.The key is always forgotten by my mom.(some students might have notice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subjects and objects, and the biggest difference is the verbs. Use—are used, waters—are watered, forgets—is forgotten)Active voice:Most students use computers.She waters the flowers every day.My mom always forgets the key.Passive voiceComputers are used by most students.The flowers are watered by her everyday.The key is always forgotten by my mom.4. observe and summaryLet’s observe them again and think carefully how to change the sentences in active voice into passive voice.Step 1: put the objec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as the subjects.Step2: change the verbs into “ be(am/is/are+ past participle)”.Step 3: put the subjects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after ”by”.5. exercise1.We speak Chinese.---- Chinese is spoken by us.2.They grow tea in Bazhong.---- Tea is grown by them in Bazhong.3. She cleans the rooms every day.---- The rooms are cleaned by her every day.1. The postman brings the letter to my friend.----The letter is brought to my friend by the postman.2. The shop uses the best materials to make dresses.----The best materials are used to make dresses by the shop.3. My parents take good care of me.Possible answer:I am taken good care by my parents.Correct answer:I am taken good care of by my parents.Pay attention to our mistakes, do not cut down any part of a phrase.and reviewhow to change the sentences in active voice into passive voice.Step 1: put the objec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as the subjects.Step2: change the verbs into “ be(am/is/are+ past participle)”.Step 3: put the subjects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after ”by”.Write down five sentences in active voice, and then turn them into passive voice.。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2《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2《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
从教材知识体系上看,它是元素符号、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它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会了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支撑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原子数目、原子种类都不变。
学生掌握的这些知识都为本课顺利书写化学方程式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初中学生在接触化学方程式时,往往表现出既好奇又困惑的复杂情绪。
他们对化学反应充满兴趣,但面对复杂的化学式和配平过程时,容易感到挫败。
部分学生可能因基础知识不扎实,难以快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因缺乏逻辑思维训练,难以准确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此外,学生在化学计算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迅速完成配平任务,而部分学生则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其含义和读法。
科学思维: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适当的文字及有关化学用语表达相应信息;五、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六、教学难点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过程方法: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品味语句,体会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语句的深层含意;学习驳论文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讨论法。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
鲁迅写此文进行了批驳。
二、检查预习省悟xǐng 诓骗kuāng 濒bīn 搽chá玄虚xuán 渺茫miǎo 脂粉zhī脊梁jǐliang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诓骗——哄骗。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民请命——为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和他人。
省悟——认识上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可分为:(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一般结构:摆观点——论证——重申观点(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一般结构:摆敌观点——批驳——树自己观点——论证——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深化观点)2、本文论证结构提出对方的论据、论点(1、2):(1)论据:两年前不久现在(2)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3-5)——破:(1)失掉的是“他信力”;(2)发展着“自欺力”。
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5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词汇、短语和语法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3.教师总结:This lesson, we have learned how to talk about our dreams and goals in English. Remember, achieving our goals requires not only hard work, but also perseverance and courage. Keep your dreams in your heart and take practical actions to make them come true.(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英语谈论我们的梦想和目标。记住,实现我们的目标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坚持和勇气。把梦想放在心里,付诸实践行动,让它们成为现实。)
5.通过学习本章节,使学生明白,英语学习不仅是掌握一门语言,更是了解世界、拓宽视野的途径,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个人目标和未来规划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但可能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实现目标的动力。针对这种情况,本章节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引导他们探索个人目标,并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梦想和计划。
3.能够理解和运用目标达成所需的语法结构,如:"How can we achieve our goals?", "What do we need to do to reach our dreams?"。
4.提高听力技巧,能够理解并准确抓住与目标、梦想相关的信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九年级英语教案及反思全一册第五单元
九年级英语教案及反思全一册第五单元一、教学目标•语言知识:学习掌握第五单元中的词汇和短语,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并运用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能够正确运用一般过去时;•难点: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科书、教学PPT、录音机等;2.教学环境:整洁的教室环境,保证教学秩序;3.学生准备:提前布置好学生的教室座位,确保学生注意力集中;4.教师准备:熟悉本单元教学内容,做好课堂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Warm-up•通过播放一个英语短片或唱一首英语歌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Presentation1.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呈现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新单词。
三、Practice1.让学生进行词汇搭配练习;2.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一、Revision•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二、Presentation1.介绍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和句式结构;2.指导学生运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句子构造。
三、Practice1.练习一般过去时动词的变化规则;2.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对话练习。
第三课时一、Consolidation•综合性练习,巩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Extension1.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他们通过阅读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提醒学生课下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氛围活跃,但个别学生参与度较低,需要采取更多互动方式,激发其参与意识;•在引导学生运用一般过去时时,应多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下节课可设置更多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合作,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教案全集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全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教学重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教学准备- 教案书籍和课件- 大屏幕或投影仪教学过程1. 上课前准备- 引入话题:请学生们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并引出第一次鸦片战争这一话题。
-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们对第一次鸦片战争产生兴趣。
2. 导入新知- 介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包括英国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中国禁止鸦片贸易等。
3. 讲解主要内容- 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包括英军占领广州、清政府对抗英国等。
4. 深入讨论- 分组讨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如中国割让香港、签订不平等条约等。
5. 总结归纳- 让学生们总结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并对其影响进行思考。
6. 课堂练- 分发练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们应该深入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课时(以此类推,继续按照相同的结构编写)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1. ...2. ...3. ...4. ...5. ...6. ...7. ...总结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第一次鸦片战争展开,通过深入讲解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旨在帮助学生们全面理解该历史事件。
同时,课堂中的讨论和练习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一册教案:Unit5SectionA(GrammarFocus-4c)
Unit5 SectionA (Grammar Focus-4c) 教案【教材版本与册数】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
【课时】Section A Grammar Focus-4c 〔第 3 课时〕
【课型】Grammar 〔语法课〕
附:教学活动设计
f ♦s歹
被动语态的规律.
利用mind-map 关键词复述出所学 内容,为语言的输出任务,加
深对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的理解,进 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 水平.
Step7
Consolidati on (5mins)
1. T: uses a simple mind-map to let Ss review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and check whether they can get the main content S: Ss remember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talk about the grammar by thinking over.
DE LC7 4 评 价 学 生 学 习
通过、总结归纳和提 炼,能让大多数学生 清楚掌握本课的内 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7 智取生辰纲年级九年级上册备课教师唐伯华审核人使用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借助网络等资料第一课时环节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提前预习,生成问题1、标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嗔()怪厮()直恁()地喃喃呐()呐聒()噪怄)死剜()口忒()认真2、解释下列词语:趱行:端的:搬口:干系:兀自:聒噪;3、填空:《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即《》,又名《》,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属长期累积型小说。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
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1.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
作者是元末明初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
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
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
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
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
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份不如前半部。
一。
检查预习二.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关于《智取生辰纲》的片断提问:1、片断中主要涉及到那些人物?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分组探究,展示交流一、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1、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4).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5).明确: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故事情节分析:(一)两分法: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同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六分法: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针对重点,教师精讲二、紧扣住\'智\',分析小说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体会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个体形象---------杨志1、杨志有没有\'智\'?他的\'智\'体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来并概括。
明确:更变起行时间催促军健赶路斥责虞侯顶撞老督管三问枣客警惕卖酒者(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
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2、杨志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一方面是杨志为人谨慎的表现;另一方面因为这次押送是他唯一的机会,他一心想做官,想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害怕担当责任,只为自身考虑,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可见他十分自私。
3、概括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蛮横、刚愎自用、自私、官迷(不必苛求词语相同,能够概括杨志的性格即可。
)4、杨志为什么会失败?明确:主要是杨志一方内部的分崩离析,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
其中最关键的是杨志与老督管的矛盾,老督管实际上是梁中书的代表,梁中书只是看中杨志的高强武艺,是在利用杨志以确保生辰纲的安全,并非真心识才任用。
正因为如此,老督管是瞧不起杨志这个\'遭死的军人\',站在军健、虞侯一方,孤立杨志。
生辰纲被夺后,老督管伙同虞侯、军健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了杨志。
杨志内部的不团结反衬出了晁盖、吴用等八位好汉的团结一致。
杨志的\'智\'固比不上吴用的\'智\',以杨志一人的\'智\'对晁盖等八人的\'智\',以不团结的集体对团结的集体,这导致杨志最终失败的必然性。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
杨志棋差一招。
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
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随堂检测,练习巩固 两1.小说有哪两条线索?两条线索的交汇点在哪里?2、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3、找出文中关于天气的描述的语句。
文中反复描写炎热的天气作用何在?4、杨志是怎样一个人?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杨志有没有“智”?如果有,体现在什么地方?课堂小结,完善提高《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
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作业 1.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
归纳其性格特点。
2.完成课后研讨练习。
第二课时环节 教学过程 个性优化设计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导入一个不体察下情的领导,是不受欢迎的领导,杨志正是这样一个人,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划的语句,讨论、归纳杨志的思想性格。
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一、学生讨论、交流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杨志相当精明,相当警惕。
杨志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
二、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押送生辰纲,一是智取生辰纲,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
先写杨志押送生辰纲,归结到一点,是要写明白杨志非常小心谨慎为什么最后准许众军汉喝了那桶酒,也就是说杨志怎么会掉进吴用设置的圈套。
作者一路写来,一面写杨志的精明,一面写他的蛮横,终于左右不了局面,最终进入了“智多星”吴用设计的圈套。
三。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针对重点,教师精讲(二)群体形象----------晁盖、吴用等八位英雄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晁、吴等人的\'智\'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1)智用天时----酷热的天气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炎热的语句直接描写:天气、时间、太阳、天空等间接描写:人物(军健、虞侯、老督管、白胜等人)的语言、动作问: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松树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2)智用地利----山冈树林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
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
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黄泥冈,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3)智用矛盾----杨志的内部矛盾军健虞侯杨志老督管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