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2 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3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2 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3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2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任务是以气球小车实验为载体,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感受反冲力是如何推动物体运动的,以及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反冲力的大小。

并把实验现象转化为证据,最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理性思考建构更高层次概念。

本课教材围绕本单元“运动和力”的核心概念,设计了2个活动,先是感受气球喷气时所产生的力和气球上升的力,体会力产生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试看作出解程;篥二个活动是用气球驱动小车,通过组装一个气球动力小车,测量气球小车能行驶多远,用什么办法使小车行驶得更远,进一步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

反冲力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又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本课的研充,可以先从一个相对简单的模型开始实验探究,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气球大小和喷嘴粗细对气球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上,并通过实验结果,找到一些与研讨问题相对匹配的合理解释。

当然,除了这两个重要因素外,还有很多无法在本节课进行实验探究的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小车重量、操作方法、结构组成等,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后的推理分析,进行相应的辩证思考和深度论证。

最后将这些研究结果迁移应用到一个相对复杂的情境里【学情分析】生活中,气球是学生所熟悉的玩具。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吹了气的气球嘴被放开时,气球会飞走。

但是他们可能没有仔细思考过气球运动的方向和喷出气体的方向有怎样的关系。

也不知道如何利用气球喷气时产生的反冲力去驱动小车。

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探讨如何用气球作为动力来驱动小车,符合该学段儿童的认知需求和特点,不但增加了他们对科学这个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

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一)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一)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一)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气体的力学性质,掌握气体驱动小车的原理•学生能够利用气球制作驱动小车,并掌握调整气体流量的方法•学生能够合作设计并完成气球驱动小车的制作任务教学准备•气球•遥控小车底盘•PCV管•小电机•电池盒•手机充电器教学过程Step 1:介绍气体的力学性质1.普及气体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分子运动,压强,体积,温度等。

2.利用气球示范压强的变化:注入气体会导致气球膨胀,随着气体流出气球大小变化,说明气体压力会随着压强变化。

Step 2:讲解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1.利用小电机转动车轮实现车辆行进。

2.利用PCV管将气球与小电机连接起来,通过调整气流流量可以实现气球对小车的驱动。

Step 3:制作气球驱动小车1.学生根据示例图和讲解视频,自行组装气球驱动小车。

2.学生试验不同气球大小和压力,观察车辆行进速度变化。

Step 4:加深应用1.学生分组,合作设计自己的小车模型,并利用气球驱动其行进。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感受不同气球驱动小车的特点。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气体的基本概念和力学性质,并掌握了利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还能够合作完成气球驱动小车的制作任务。

通过实践深入理解了教学内容,掌握了实际应用的能力。

评估与反思针对本节课学生掌握的能力和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与反思,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评估1.对于气体的基本概念和力学性质的掌握。

2.学生能否利用气球驱动小车并调整气流流量,实现小车的行进。

3.学生能否合作设计和制作气球驱动小车,展示自己的作品。

4.学生能否总结和归纳掌握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繁琐难懂,是否需要更详细的解释?2.学生是否能够识别和辨别不同气球压力对小车行进的影响?3.在小组合作任务中,学生的沟通和协作是否顺畅?4.学生对气体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的认识和想法如何?课后拓展1.学生可寻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气体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教案

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教案

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物体运动时如何利用气体产生压力来提供动力,探究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和应用,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意识。

二、实验器材气球、小车、气泵、短管材料、胶水、螺丝、电池、马达等。

三、实验原理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压缩产生的压力提供动力。

当气球被吹气后,内部的气体被压缩,气压增大,气体分子在与气球接触的地方产生反弹,从而推动气球运动。

将气球与小车连接在一起,通过液压原理,将气体的压力转化成小车的动力,实现驱动小车的目的。

四、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将气泵和短管材料连接,制作出可以放气球的装置。

将气球用气泵吹到适当大小,打一个小口,将小车通过螺丝与马达连起来。

2、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平滑的地面上,将气球放在短管材料中,并将气球上的小口放入管子内。

(2)轻按气球,使其中的气体流向小车,使小车开始起步。

当气球中的气体流出时,小车停止运动。

(3)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气球大小、放置位置和小车托架高度等,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3、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要检查气泵、短管材料和小车的状态,确保正常工作。

(2)在使用气泵时注意安全,避免气压过高。

(3)实验时要注意保护装置和地面,避免损坏或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实验成果通过此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气体压力原理和气球驱动小车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实验拓展1、可以通过增加气球数量和设置气路管道,将小车驱动效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以增加实验效果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2、可以探究气体压力与驱动力的关系,研究不同压力下的小车运动效果,以推进实验项目的发展。

七、实验教学意义本实验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气体压力的原理,以促进科学知识的深入掌握和有效应用。

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对科技成果和物理原理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未来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实验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能量的转化和简单的机械原理。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机械原理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能量转化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理解能量的转化和简单的机械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转化的概念。

2.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索和发现能量转化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小车、气球、绳子、剪刀等。

2.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实验区域安全,桌椅摆放整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能量?能量可以转化吗?”2.呈现(5分钟)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能量转化的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化还有哪些应用?”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能量转化实验,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能量转化的概念和简单机械原理。

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能量转化的现象,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气球和小车都不陌生。

但是,对于如何使用气球来驱动小车,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解答他们的疑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

2.重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球驱动小车的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气球、小车、绳子、剪刀等。

2.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室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气球和小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使小车跑得更远?学生自由讨论,提出改进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更具创意的气球驱动小车实验,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整理实验步骤和原理。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第2课时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目标】1.感受气球的喷气与运动,形成推力和反冲力的科学概念。

2.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并对小车反冲运动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试验套材、小车安装示意图、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

引导语:玩过吗?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2.学生实验、解释。

(1)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2)把手放在气球口,喷出的气朝什么方向?(3)把手放在气球上方,气球上升的力朝什么方向?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用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气球驱动小车。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交流讨论安装方法。

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

(1)讨论测量方法。

(2)实地测量。

(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提问:气球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行驶得更远?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等图片。

【板书设计】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反思】《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一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反冲力,为什么气球能向上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反冲力的例子?课中安排了生活中孩子们常玩的气球:把气球吹足气,气球怎样运动?然后让学生动手安装一辆喷气小车,让学生解释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最后让学生明白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一定的动力。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用更大的动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用气球驱动小车》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

本单元以物体的运动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索力与运动的关系。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等力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本课通过用气球驱动小车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反冲力,了解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摩擦力、浮力等力的作用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聚焦:通过提出问题“气球是怎样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引发学生对气球驱动小车原理的思考。

2.探索:让学生尝试用气球驱动小车,并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气球喷气的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小车的运动。

3.研讨:组织学生讨论气球是如何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反冲力的特点是什么,以及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反冲力。

4.拓展:介绍更多利用反冲力的例子,如火箭、喷气式飞机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了解反冲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并且反冲力的大小与喷出气体的多少、喷气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3.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应用了反冲力的原理。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组装用气球驱动的小车,并让小车运动起来。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气球喷气的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的关系。

3.能够对反冲力的作用进行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索反冲力的现象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心。

2.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3.愿意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反冲力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三、教学重点1.认识反冲力的概念和特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2《用气球驱动小车》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2《用气球驱动小车》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2《用气球驱动小车》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一节内容属于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气球的充气、释放以及气球对小车驱动的影响等科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熟悉度。

但是,对于气球的充气、释放以及气球对小车驱动的影响等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和发现这些知识,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球的充气、释放以及气球对小车驱动的影响等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球对小车驱动的影响。

2.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气球对小车驱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理解气球对小车驱动的影响。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气球、小车等实验器材。

2.制作PPT,展示实验步骤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介绍实验步骤和结果,让学生初步了解气球对小车驱动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气球对小车驱动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实验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小车的驱动效果?如何进行实验验证?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球对小车驱动的影响。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其他因素对小车驱动效果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3《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3《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学生们认真观看黑板,不时点头。
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呈现环节,教师利用PPT清晰地展示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操练环节,学生们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在巩固环节,学生们通过小组交流分享实验结果,提高了交流和分享能力;在拓展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了思维能力;在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高了自我评价能力。
11.操练(15分钟)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2.巩固(10分钟)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3.拓展(5分钟)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学生进行讨论。
14.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拓展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们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学生进行讨论。他们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6.小结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们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达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悟。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六.教学准备
6.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气球,小车和其他实验材料。
7.教师准备实验演示用的气球和小车。
8.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
七.教学过程
9.导入(5分钟)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探究气球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的原理。

教科书通过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能量的转化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球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气球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并进行合理的观察和记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气球、小车、绳子、记录等。

2.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区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简单的动画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能量转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明确实验要求。

同时,展示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观察和记录是否准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如何使小车跑得更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气球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3《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3《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3《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一节内容,属于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该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各种运动形式和力的作用,来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而这一节内容,正是通过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物体和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们在前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和实验操作,对于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体验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变化,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体验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变化,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概念和术语,来解释和表达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验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气球、小车、绳子、剪刀、胶带等。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三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如:“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运动形式?”、“力的作用有什么效果?”等。

然后引入本节内容:“今天,我们将用气球来驱动小车,看看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变化。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强调实验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实验规则。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需要用气球、小车、绳子等器材,制作一个能够由气球驱动的小车。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目标】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就是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

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3.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4.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5.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6.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7.意识到要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8.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9.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改变喷气管粗细和气球充气量会影响小车的动力大小。

【教学重点】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并用实验数据证明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神火飞鸦》,史书上记载的军用火箭"神火飞鸦"外型如乌鸦,用细竹或芦苇编成,内部填充火药,鸦身两侧各装两支起火" , "起火"的药筒底部和鸦身内的火药用药线相连。

作战时,用"起火"的推力将飞鸦射至100丈开外,飞鸦落地时内部装的火药被点燃爆炸。

视频《鹞式喷气式飞机》、《发射火箭》。

把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会怎样运动?我们能用气球驱动小车吗?当我们不小心将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时,我们看到气球会无规律地乱飞,不妨多试几次,仔细观察松手的瞬间,气球真的“无规律”地乱飞吗?气球喷出的气体能推动气球飞起来,能不能用气球做动力,驱动小车动起来呢?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二、讲授新课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试着做出解释。

实验材料:气球若干个。

实验步骤:(1)将气球吹足气, 一只手捏紧气球口,另一只手张开放在气球口,慢慢松开气球口,感受喷出的气体。

(2)再次将气球吹足气,一只手捏紧气球口,另一只手张开放在气球上方,慢慢松开气球口,感受气球上升的力。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2《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2《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2《用气球驱动小车》一. 教材分析《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一课是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

但在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

2.学生动手操作的技巧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

2.小组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气球、小车、绳子等。

2.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桌子上放置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球驱动小车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动手操作,进行实验。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提高小车的速度和稳定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知识,强调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更快的气球驱动小车,下节课进行展示。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制作小车: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小车,可以使用气球作为动力。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
-思考题:提供一些思考题,如“为什么气球充气后能驱动小车?”“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因素有哪些?”等,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3.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因素。
②关键词:
1.气压:气球充气后,内部气体压强增大,对外界产生压力。
2.小车:利用气球驱动小车,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3.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因素。
③句式:
1. "气球充气后,体积变大,对外界产生压力,这就是气球驱动小车的基础原理。"
2. "制作小车需要考虑它的稳定性、重量和驱动装置,这些都是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关键因素。"
1.理解气球充气后体积变大,对外界产生压力的基本原理。
2.学习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制作简易小车。
3.观察和记录气球驱动小车时的运动情况。
4.探究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因素,如气球的充气量、小车的重量等。
5.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使小车行驶更远。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探究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因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引擎原理、气球的飞行原理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或与科学家进行交流,了解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和科研人员的职业经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职业规划意识。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或科学俱乐部,与其他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用气球驱动小车》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用气球驱动小车》教科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气球释放气体产生力的基本概念。当气球释放气体时,它对周围的空气产生推力,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中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可以用来推动小车,展示了力的实际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看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利用气球产生的力来驱动小车,以及如何调整力的大小和方向。
举例:在讲解气球释放气体产生力的原理时,可以结合课本插图,让学生观察气球膨胀和收缩的过程,理解气体流动性和力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力的方向与大小:学生难以理解力的方向与气球驱动小车运动方向的关系,以及如何调整力的大小以改变小车的运动速度。
解决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不同方向和大小力的作用效果,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气球释放气体产生力的原理:气球在释放气体时,对周围空气产生推力,从而驱动小车前进。重点讲解气体的流动性和力的作用效果。
(2)掌握气球驱动小车的制作方法:包括气球的捆绑、小车的组装等步骤。着重强调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运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和力的作用。整体来看,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动手制作气球驱动小车时,对力的方向和大小把握得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他们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2)团队合作:在制作和测试气球驱动小车的过程中,如何分工协作,发挥团队优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用气球驱动小车》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2课。

教科书以一组图片入手,提示学生把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会运动,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能用气球作动力驱动小车吗”。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环节,先让学生观察充足气的气球放开时的运动情况,聚焦本课研究的问题“我们能用气球驱动小车吗”。

第二部分“探索”环节,这部分包含两个观察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观察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引导学生感受气球产生的反冲力的大小和方向,观察在反冲力推动下气球的运动方向;第二个活动是组装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主要研究小车行驶远近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第三部分“研讨”环节,第一个问题主要指向力(反冲力)作用于小车使其运动;第二个问题指向了力的大小与小车行驶远近的关系。

第四部分“拓展”环节,用图片呈现了以反冲力作动力的各种机械,希望学生能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反冲力的实例,进一步加深对反冲力的了解。

通过实验,本课要帮助学生了解另一种力——反冲力,利用气球产生的反冲力使小车启动或加速,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学生分析】学生玩过气球,知道松开充足气的气球时,它会运动起来。

但气球为什么会运动,是什么力推动气球运动的,能利用这种力作为小车的动力吗?这些是学生没有思考过的,这也将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

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个活动很有趣,安装气球小车也较容易,学习本课,学生不但能增加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的感性认识,也将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就是反冲力。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

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科学探究目标●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意识到要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3.2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力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气球产生动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气球产生动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力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气球产生动力。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能够长时间运行的小车。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气球、小车、绳子、剪刀等。

2.准备实验场地:宽敞的教室或实验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

例如,拿一个气球,挤压它,感受气球的变形。

提问:力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如何用气球驱动小车。

将气球放在小车上,用绳子牵引气球,使小车运行。

提问:为什么气球可以使小车运行?学生回答:因为气球产生的力可以使小车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如:气球的大小、气球的充气程度等对小车运行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气球产生的力越大,小车运行的时间越长。

5.拓展(5分钟)学生尝试设计出能够长时间运行的小车。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气球产生动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上第三单元第3课《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课题用气球驱动小车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四学习目标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4.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5.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6.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7.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8.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9.认识到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重点安装橡皮筋小车,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难点收集数据说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我们都玩过橡皮筋,拉一拉会有什么感觉?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橡皮筋是一种用橡胶与乳胶做成的短圈,一般用来把东西绑在一起。

具有伸长率大、回弹性好、价格低、使用方便等特点。

用手拉一拉,会感觉到橡皮筋富有弹性,拉伸后可以缩回复原。

利用橡皮筋的这种弹性可以驱动小车。

把橡皮筋缠绕在小车车轮的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橡皮筋就会带动车轮转动,从而使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交流讨论,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旨在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反冲力驱动小车的概念。

讲授新课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实验材料:小车、车轴、车轴套、橡皮筋。

制作步骤:(1)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2)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

组装橡皮筋小车过程按照组装方法,将橡皮筋小车组装完毕,并试验小车解决橡皮筋能否带动小车轮子转动这个问题。

在用橡皮筋带动小车轮制作须知:(1)橡皮筋套在车架上稍拉伸后,接近车轴位置,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

太长了,缠绕的前一两圈没有弹力;太短了,多缠绕几圈弹力就太强,车轮容易打滑。

(2)如果车轮多缠绕几圈橡皮筋后开始打滑,可以给小车加上一些重物,如在小车上加一些钩码,直到小车可以顺利向前运动。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章节的第2课,主题为"用气球驱动小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气体的特性和运动的力的作用,并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气体的特性,例如气体的可压缩性和扩散性。

-理解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中的力。

-掌握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气体的特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

-能够观察和描述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气体的特性和运动的力的作用。

-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气体的可压缩性和扩散性的概念。

-掌握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和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对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但对于气体的特性和气体的运动方式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个充气气球,并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玩过气球?气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老师解释气球的特点:气球是由气体充填而成的,气体可以被压缩和扩散。

第二环节:学习气体的特性-老师将一个充气气球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手指捏住气球的一部分,并观察气球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老师引导学生发表观察结果:当我们捏住气球时,捏住的部分会变形,说明气体是可压缩的。

-老师再次展示一个实验:用香水喷雾在教室中,观察香味的扩散。

-学生观察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香味扩散到教室的各个角落,说明气体具有扩散性。

第三环节:讨论力的作用和运动中的力-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小车前进的力是什么?如何产生力?-学生思考后,老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当我们用手推动小车时,我们的手对小车施加了力,推动小车前进。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探索
(一)认识反冲力
1.探究: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相反。
2.了解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二)用气球驱动小车
1.组装气球驱动小车
利用材料组装小车
2.驱动小车
给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的喷管,让小车运动起来。
7.介绍材料、开展验证实验。
8.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用较粗的喷管,可以使小车行驶的更远。
小结
1.认识了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学习了利用气球的反冲力驱动小车的方法。
3.探究了如何改进能使小车行驶的更远。
课后练习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 )。
3.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教学难点: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聚焦
(一)聚焦问题
1.把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会怎样运动?
2.通过课前活动,吹气球之后松开手,观察现象。同学们了解到:气球被松开后会飞走。
A.拉力B.重力C.反冲力
2.要想使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就要把气球吹得()。
A.大一些
B.小一些
C.无所谓
参考答案:
1.C
2. A
(三)改进气球小车
1.研究气球大小对小车行驶距离的影响
利用实验证明气球的大小是否会影响小车行驶的距离。
2.介绍实验材料、实验要求等
3.开展验证实验
4.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用更大的气球,可以使小车行驶的更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本单元“运动和力”的核心概念,指导学生与上节课建立的概念联结起来,把实验现象转化为证据,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建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研讨
1.分组汇报实验数据和发
现,并讨论:
(1)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
(2)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2.组织全班交流汇报,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1.分组交流实验现象,分
析实验数据。
2.分组汇报,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对
反冲力概念的理解,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
拓展
1.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图片,并提问:它们是靠什么来运动的?
2.领取实验材料。
3.分组组装、测试气球小车。
4.预测哪些办法能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5.分组设计实验方法,并测试、改进,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利用视频导入、展示组装
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难度,
激发学生对气球驱动小车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兴趣。同时,通过预测、设计、测试、反思等环节,使学生发现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第课时
课题 :用气球驱动小车
年月
教材分析
气球是学生所熟悉的玩具,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后,气球会飞走,但是,他们可能没有仔细思考过,气球运动的方向和喷出气的方向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对“反冲力”一词并不陌生,却没有思考过反冲力怎样用在小车的动力上,怎样驱动小车行驶地更远。
6.阅读资料,了解反冲力 的概念。
引导学生体验气球的喷气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并用科学的词汇作出解释。
探索二:用气球驱动小车
1.播放视频
2.用课件出示气球小车的组装方法。
3.发放实验材料。
4.分组组装气球小车,巡视指导。
5.预测:怎样才能使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呢?
6.分组探究活动,巡视指导。
1.了解气球小车的组装方法。
3.分发气球。
4.分组体验活动,巡视指导。
5.分析实验数据,分组汇报,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6.讲解什么是反冲力,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页资料。
1.预测。
2.明确实验操作方法、观
察重点和实验记录要求。
3.领取气球。
4.小组体验,并记录在记录单中。
5.实验数据,分组汇报实验结果,集体论证,并尝试做出解释。
科学探究:
1、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2、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把实验事实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畏困难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在气球小车活动中,找到让小车行驶更远的方法。
(2)我们能用气球驱动小车吗?
1.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明确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是用气球驱动小车。
从学生的生活常识入手,交谈讨论,聚焦本课的研究问题。
探索一:观察喷气与运动方向
1.预测: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2.讲述实验方法: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
本课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感受气球喷气时所产生的力和气球上升的力,体验力产生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试着作出解释;
第二个活动是用气球驱动小车,通过组装一个气球动力小车,测量气球小车能行驶多远,用什么办法使小车行驶得更远,进一步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同时,在活动中思考气球喷气为什么能推动小车运动,让小车行驶更远的原因。
动,加深对反冲力的理解和把握。
备注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实验用玩具小车1辆、大小不同的气球2个、不同粗细的气球喷管、胶带、长线一根、夹子一个、支撑条(用于支撑气球)、活动记录表。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导入)
1.出示气球并演示,提问:
(1)把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会怎样运动?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反冲力的例子?
3.播放相关视频
4.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布置课后作业:制作一个
喷气动力船。
1.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2.列举生活中利用反冲 力原理的实例。
3.观看视频,了解相关喷气动力
4.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5.课后制作喷气动力船。
引导学生结合反冲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开展课后探究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