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

合集下载

小喷泉幼儿园亲子科学教案

小喷泉幼儿园亲子科学教案

小喷泉幼儿园亲子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小喷泉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小喷泉的原理介绍2. 制作小喷泉的步骤3. 观察小喷泉的喷射现象4. 亲子互动环节:制作小喷泉5. 总结与反思三、教学准备:1. 教具:小喷泉模具、水、注射器、彩纸、颜料等。

2. 材料:每个家庭准备一份小喷泉模具、水、注射器、彩纸、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小喷泉的原理,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制作小喷泉:教师演示制作小喷泉的步骤,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操作。

3. 观察小喷泉:幼儿观察小喷泉的喷射现象,了解喷泉的工作原理。

4. 亲子互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探讨小喷泉的原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制作小喷泉的过程,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小喷泉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 关注幼儿在亲子互动环节中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搜集家长对本次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科学家或工程师来园讲解小喷泉的实际应用。

2. 组织幼儿参观公园或科学馆的小喷泉设施。

3. 开展家庭科学实验活动,让幼儿在家与家长共同探索其他科学现象。

七、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相关科学实验视频,供幼儿观看。

2. 提供科学实验书籍,供家长和幼儿阅读。

3. 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更多关于小喷泉的科普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制作小喷泉过程中幼儿的安全。

2.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注射器,避免误伤。

3. 关注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九、家长沟通与协作:1.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2. 鼓励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家长间可相互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效果。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喷泉》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喷泉》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喷泉》1. 教学目标•了解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制作小喷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 教学准备•一块大桌布;•塑料瓶、塑料杯等多个容器;•小水泵、导管、电池组等实验器材;•颜料或食用色素等染色剂;•计时器。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小喷泉的外观、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小喷泉的兴趣。

3.2 实验操作步骤1.将大桌布铺在桌面上,将实验器材准备好。

2.将塑料瓶底部切掉,用导管连接小水泵和塑料瓶,将小水泵放入另一个容器中,并用导管连接到小喷泉的喷头位置。

3.将导管的一端插入塑料瓶底部的孔中,确保密封紧密。

4.将电池组与小水泵连接起来,打开开关,观察水泵是否能正常工作。

5.调整小喷泉的位置和喷水角度,确保喷水效果良好。

6.如有必要,可通过加入颜料或食用色素等染色剂,改变喷出的水的颜色。

7.记录每次实验所用的时间,并观察喷水的高度和持续时间。

3.3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学生们可以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包括喷水的高度和喷水的持续时间,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进行分析和比较。

3.4 总结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为什么小喷泉能喷水?调整喷水角度是否会影响喷水的高度?等等。

4.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了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并学会了如何制作一个小喷泉。

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了实验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了困难,如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喷水不稳定等,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最终克服了困难,并成功完成了实验。

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相关概念的理解有困难,我及时给予了他们帮助和解答。

此外,我在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环节缺少了一些具体的指导,下一次我将在此方面做出改进。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喷泉》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喷泉》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喷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小喷泉的形态和特征,了解水的形态和运动规律;2.培养幼儿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1.彩色卡纸、色彩笔、剪刀、胶水;2.喷泉装置、小瓶子、饮管、注水器等实验器材;3.与小班幼儿相关的科技故事书籍。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主题歌:《小小科学家》老师介绍“小喷泉”这个主题,向幼儿们展示小喷泉的照片和视频,让幼儿们了解小喷泉的来源和形态特征,引发幼儿对于小喷泉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步:探究老师将在班里搭建起喷泉装置,同时在教室里为孩子们提供水、小瓶子、饮管、注水器等实验器材,让孩子们自由地摆弄和探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第三步:认知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实验和探究中,认识到小喷泉的水是由装置中的水泵和加装氧气的管道泵送到喷头,并从注入的圆盘中欢快地喷射出来。

由此,幼儿了解了空气对于水流动的作用和水的流动规律,同时也感受到了物理实验给人带来的快乐和惊喜。

第四步:创造老师为幼儿们准备了彩色卡纸、色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学生们结合自己对小喷泉的理解和感受,制作自己的小型喷泉、景观和设施。

学生可以选择把自己制作的作品放在教室里装置小喷泉旁边,让自己的作品融入到小喷泉这个主题中。

教学反思1.此次授课主题是小班科学《小喷泉》。

通过实验、制作和绘画等活动,帮助幼儿感受水的流动和空气对水的作用,了解小喷泉的形态和特征。

2.在授课过程中,相信小班孩子们也收获了一次愉快的科学实验启蒙课程。

但是,我们注意到,在幼儿实验探究的时候,需要具备现场管理的经验和技能,要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有安全、无忧地探究实验器材。

同时,在制作和绘画环节,鼓励孩子们动手尝试,而不是灌输。

3.通过上课实验、创作和如实描述等活动,鼓励幼儿们保持探索的性格与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并希望在未来的教育中,老师们也能够持续地用多元和互动性的方式展示科学的面貌,让孩子们成为善于探究、具有创造力的科学家。

喷泉教案5篇

喷泉教案5篇

喷泉教案5篇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详细撰写教案,以确保课堂顺利进行,制订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喷泉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喷泉教案篇1活动目标: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

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

《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

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

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

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教案名称: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一、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为《小喷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小喷泉的现象,并描述它的特点。

2. 学生能够了解小喷泉的原理,并能够简单地操作小喷泉。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与观察,培养其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喷泉设备:一个小型喷泉器、一些水、小型水池、颜料。

2. 准备一段简短的小喷泉介绍视频。

3. 准备一些与小喷泉相关的图片和素材。

4. 准备一些问题,用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课1. 教师播放小喷泉介绍视频,激发学生对小喷泉的兴趣。

2. 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小喷泉相关的图片和素材,让学生猜测小喷泉的特点。

Step 2 观察与实践1. 教师将小型喷泉器放入小型水池中,并将一些颜料倒入水池中。

2. 引导学生观察水池中的变化,询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Step 3 学习小喷泉的原理1. 教师向学生简单解释小喷泉的原理,例如通过水压驱动喷头,使水以喷射的形式向上喷出,并加入颜料进行装饰。

2.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调节小喷泉的水流和喷射的高度。

Step 4 学生操作1. 将小喷泉器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尝试操作小喷泉,观察喷泉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调节水流和喷头角度来控制喷泉的高度和形状。

Step 5 总结与展示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小喷泉的特点和原理。

2. 学生展示他们自己操作小喷泉的过程和成果,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五、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喷头形状,探索不同形状喷头对喷泉效果的影响。

2. 学生可以进行自由探究,尝试使用不同颜料和液体,观察不同材料对小喷泉的影响。

3. 学生可以尝试将小喷泉与其他科学实验进行结合,例如将小喷泉设置在地形模型中进行地球循环系统的模拟等。

六、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表达,评估学生对小喷泉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结或写作,评估学生对小喷泉实验的理解和体会。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教案标题】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运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和运动特点;2. 制作小喷泉的原理及步骤。

【教学准备】1. 幼儿的围裙和毛巾;2. 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如喷泉器具、水、容器等)。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教师与幼儿简单交流,提问:你们见过喷泉吗?喷泉是怎么样的?我们今天要做一座小喷泉,大家都来帮忙吧!2. 唤醒:教师与幼儿进行水的性质探究活动,比如触摸、闻等。

【操作与实践】1. 操作: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小喷泉的原理和步骤,同时分发所需材料和器具。

2. 合作: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喷泉,老师进行示范和指导。

3. 观察:让学生观察喷泉的运动情况,提问:喷泉中的水是怎么运动的?为什么水会往上喷?大家来想一想。

4. 分享:让小组的幼儿轮流展示他们制作的小喷泉,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总结:教师提问:通过制作小喷泉,大家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收获?【评价与反思】1. 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2. 反思: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过程,让幼儿对喷泉的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示范点评】1. 幼儿制作小喷泉时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2. 幼儿对喷泉的运动特点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将小喷泉放在阳台或花园里,观察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2. 利用材料制作其他水景物品,如瀑布、喷泉池等。

【拓展活动】1. 带幼儿到公园或游乐场观赏大型喷泉,并对比小喷泉的不同;2. 跟幼儿一起阅读相关的绘本或故事,进一步扩展幼儿的科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喷泉》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喷泉》附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制作活动完成比较困难,因此我在制作的步骤上进行了简化,帮助幼儿先剪断并帮助幼儿将长短吸管先黏住,这样简化了制作过程。幼儿只需自主探索是先查吸管还是先封口的步骤,且如何用橡皮泥把瓶口封住不漏气即可。在尊重幼儿自主进行探索的前提下,老师也要协助幼儿。例如,在课前准备装水环节,帮助幼儿放入适量的水,这样保证制作的成功。可以在吹气环节鼓励幼儿同时操作,帮助幼儿感受向长短吸管中吹气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喷泉》附反思
活动目标:
2、乐意参与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探索组装“喷泉”装置的正确方法。
PPT、塑料瓶人手一个、长短不同的吸管若干、橡皮泥若干、脸盆若干、实验标记标记人手一份、喷泉样品若干。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活动过程:
运用材料组装喷泉装置。
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组装。
(2)为什么组装顺序正确还是不能产生喷泉呢?
2、看录像,感知原理
提问:
小结:组装喷泉时先插吸管,再用橡皮泥紧紧地封住瓶口。
(1)向哪一根吸管里吹气能产生喷泉?
(2)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听巧虎说一说。
长吸管里喷出来。
活动反思:
小结:原来空气从短管进入挤压瓶子里的水宝宝,水宝宝就会从3、幼儿再次尝试,体验成功。
意图: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我们去看看巧虎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什么?(喷泉)试?2、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喷泉。(老师示范吹)你们想不想试一过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动手做一做!
意图:通过讨论步骤,幼儿尝试组装喷泉。
料?1、观察成品并进行讨论,提问:我的小喷泉需要用到了哪些材2、猜想喷泉的组装顺序。
在活动中,应该鼓励幼儿多说自己的想法,由于自己课前准备不够充分,物品放置不到位,因此对于重点提问及追问没有很好的把握,应将自己的语言更精练,例如,在操作图示中提问“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瓶子不漏气的?”“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当幼儿说不清楚时,可以让幼儿做做动作,老师帮助幼儿小结提炼动作。应在制作效果未成功时,让幼儿观看成功吹出喷泉的现象,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小班科学活动《小喷泉》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小喷泉》教案反思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喷泉》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使其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2.培养幼儿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3.培养幼儿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使其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4.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了解水资源的珍贵,学会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本节课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为新教材要求下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
举例:让幼儿观察小喷泉的形成过程,引导他们用词语描述水流的喷射高度、速度等。
(3)了解生活中的喷泉实例:联系实际生活,让幼儿认识到喷泉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关注和兴趣。
举例:介绍公园、广场等地的喷泉设施,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
(1)实验操作中的观察与记录:对于幼儿来说,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记录是一大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喷泉的基本概念。喷泉是水流因压力作用喷涌而出的自然或人工景观。它在美化环境、降温除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喷泉在公园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水的压力与小喷泉形成的关系,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水资源现状、举例浪费水资源的后果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培养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幼儿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小喷泉幼儿园亲子科学教案

小喷泉幼儿园亲子科学教案

小喷泉幼儿园亲子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水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的特性。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特性:透明、流动、湿润。

2. 水的用途:饮用、洗涤、浇灌等。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水的了解和经历。

2. 实验活动:观察水的流动和透明度,尝试用容器装水并倒水。

3. 亲子互动: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水的用途,例如在家中如何使用水。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水的特性和用途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制作小喷泉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喷泉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喷泉的原理:通过压力差使水流动产生喷泉效果。

2. 制作材料:瓶子、吸管、水等。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喷泉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 制作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小喷泉,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按照指导步骤进行。

3. 实验活动:观察小喷泉的喷射高度和稳定性,尝试调整材料位置和角度。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评估幼儿对小喷泉原理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探索水的表面张力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表面张力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表面张力: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2. 实验材料:水、肥皂水、针线、棉花球等。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2. 实验活动:观察水滴在肥皂水中的形状,尝试用针线将水滴和棉花球连接起来。

3. 亲子互动: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水滴形状变化的原因,并尝试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评估幼儿对水的表面张力的理解程度。

小喷泉幼儿园亲子科学教案

小喷泉幼儿园亲子科学教案

小喷泉幼儿园亲子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水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特点: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性。

2. 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发电等。

三、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水源,如自来水、河流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水的特点和用途。

3.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水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水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水特点和用途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水的形态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2. 培养幼儿对水形态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固态水:冰、雪等。

2. 液态水:水的常态。

3. 气态水:水蒸气。

三、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观察和体验水的三种形态。

2. 通过实验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如冰融化、水蒸发等。

3.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水形态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水形态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评估幼儿对水三态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章:水的净化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净化过程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净化过程: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

2. 水的环境保护: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三、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观察和了解水的净化过程,如沉淀池、过滤器等。

2.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净化实验,如使用过滤纸过滤杂质。

3.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水净化过程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四章:水的力量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力量和应用。

2. 培养幼儿对水力资源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力量:水流的冲力、浮力等。

2. 水力的应用:水轮机、水泵等。

三、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观察和体验水的力量,如水流冲力、浮力实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知识目标1.了解水的物态变化;2.学习水银温度计的使用;3.探究喷泉的形成和原理。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的能力;2.提高幼儿合作和沟通的能力;3.增进幼儿科学知识和科学兴趣。

教学准备1.大蒸锅、小盆、水银温度计、水龙头、喷泉机;2.教师备课笔记、教具拍照或录像。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教师引导1.教师介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水的物态变化。

”2.准备一个装满大块冰块的盆子,让幼儿触摸、感受冰的冰冷。

教师提示1.教师提示:“如果我们把冰放到温暖的地方,它会发生什么变化?”2.让幼儿一起讨论、猜测、探究和实验。

教师示范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水龙头,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水的外观特征;2.教师打开水龙头,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水的流动状态;3.教师抽出温度计,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4.教师将水的温度逐渐升高,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水的物态变化。

活动二:发现小喷泉教师提示1.教师在蒸锅内烧开水,让幼儿一起观察水在锅内的状态。

2.教师引导幼儿探究:“如果我们在水中加入什么物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教师示范1.蒸锅中加入喷泉机,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水的变化;2.点击机器的开关,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水的流动状态;3.引导幼儿自己操作,享受探究的乐趣。

活动三:合作创造小喷泉教师安排1.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喷泉机;2.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可以在桌上放一个大盆子,把喷泉机放入盆子里操作;教师提示1.教师提供一些材料和界面程序,如水杯、漏斗、口袋等,让幼儿尝试利用这些工具发挥自己的探究能力;2.教师引导幼儿围绕小喷泉的形成和原理进行探究,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悟,互相启迪。

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在课后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回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瞬间,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2.可以通过讨论、绘画、模仿等方式,检查幼儿对水的物态变化、使用水银温度计和探究小喷泉的掌握程度。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水的物态变化、水银温度计的使用以及小喷泉的形成和原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加强了协作和沟通,同时也增加了幼儿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喷泉》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喷泉》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喷泉》含反思教案主题:小喷泉班级:幼儿园小班授课时间:40分钟授课老师:XX教学目标:1.了解小喷泉的水流和音效;2.提高幼儿的动手本领;3.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4. 加强幼儿的察看力和想象力;5. 重视细节,加强幼儿的耐性和细心。

教学准备:1.主题图片;2.喷泉模型;3.蒸馏水壶;4.食品色素(青色);5.纸杯;6.扫帚、抹布;7.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在黑板上挂上喷泉的照片,然后与孩子们一起谈论喷泉,让孩子们谈论本身看过的喷泉和感受。

二、前置任务老师带领孩子们看喷泉的模型,让他们说说本身发觉的问题。

老师请一名孩子把喷泉打开,其他孩子可以用纸杯接水中的液体。

孩子们可以一起看到水流的形态,听到水流的声响,老师可以指引孩子们进行听觉和视觉察看。

三、制作小喷泉1. 供给蒸馏水壶、食品色素、纸杯和水。

当老师启动机关,幼儿们会发觉水从壶口向下滴落,然后会被颜色染色。

2. 老师带领孩子们制作小喷泉,供给一张图片,让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可以在图片上用画笔涂上青色的颜料。

3. 老师用模板制作出小喷泉的纸板模型,让孩子们察看,并试着依照模型操作。

4. 老师带领孩子们察看模型,让他们发觉模型上水流的形态和声音,以及模型造型的创意性。

五、合作学习老师让孩子们分小组,小组间可以竞争或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个小型喷泉建筑起来。

老师可以供给不同的材料,并予以引导和建议。

孩子们可以一边尝试制作,一边讨论和解决问题,培育小组合作和思维本领。

六、反思喷泉任务需要孩子们特别细心和耐性,由于水的含量决议了水流量和水流方向。

孩子们需要有良好的察看力和想象力,才能充分发挥本身的创意,完成一个美丽的小喷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重视策略规划,让孩子们本身尝试,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还询问了孩子们,看看孩子们的制作过程和对本次活动的评价。

通过评价,老师可以了解孩子们对本次活动的认知和反应,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教案:小班科学《小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第一章第三节“小喷泉”。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了解水的压力和水的流动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压力和水的流动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水的压力和水的流动特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观察到水的压力和流动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盆、水泵、水管、塑料瓶、气球等。

学具:学生实验操作包(包括水盆、水泵、水管、塑料瓶、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自动喷水的喷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讲解水的压力和流动特性,并演示如何使用实验教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实验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水的压力和流动特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个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7.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1. 描述水的压力和流动特性。

2. 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答案:1. 水的压力是指水对容器壁的力,水的流动特性是指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2. 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是因为水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喷泉水的压力:水对容器壁的力水的流动特性: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水的压力和流动特性。

2. 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小喷泉》的幼儿园小班教案

《小喷泉》的幼儿园小班教案

《小喷泉》的幼儿园小班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让幼儿对《小喷泉》这个主题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小喷泉》的故事背景,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故事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4.2 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1.4.3 组织互动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认识小喷泉2.1 教学目的:让幼儿了解小喷泉的特点和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小喷泉的外观特征、工作原理和常见用途。

2.3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和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4 教学步骤:2.4.1 展示小喷泉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外观特征。

2.4.2 观看小喷泉工作原理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其运作方式。

2.4.3 组织动手操作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小喷泉的使用。

第三章:小喷泉的环保意义3.1 教学目的:让幼儿认识到小喷泉在环保方面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小喷泉在节约水资源、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方面的环保作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享、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4 教学步骤:3.4.1 分享小喷泉在环保方面的案例,让幼儿了解其作用。

3.4.2 组织互动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小喷泉环保意义的理解。

3.4.3 开展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小喷泉的环保效果。

第四章:小喷泉的制作与维护4.1 教学目的:让幼儿了解小喷泉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小喷泉的制作材料、工具和制作步骤。

4.3 教学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4 教学步骤:4.4.1 展示小喷泉的制作材料和工具,让幼儿了解其用途。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及教学反思《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小班科学活动:小喷泉设计意图:孩子们总是对“水”充满兴趣,常常趁我们不注意时,喜欢用手捂住水龙头,让水喷射出来。

而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和饮料,剩下的饮料瓶也是随手一扔,我想结合废旧塑料瓶来激发与水来结合,通过孩子自行动手制作一个小喷泉来引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并培养从小节能环保的意识。

活动目标:1、探索组装“喷泉”装置的正确方法。

2、乐意参与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PPT、塑料瓶人手一个、长短不同的吸管若干、橡皮泥若干、脸盆若干、实验标记标记人手一份、喷泉样品若干。

活动重点:运用材料组装喷泉装置。

活动难点: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组装。

活动流程:意图: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我们去看看巧虎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什么?(喷泉)2、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喷泉。

(老师示范吹)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过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动手做一做!意图:通过讨论步骤,幼儿尝试组装喷泉。

1、观察成品并进行讨论,提问:我的小喷泉需要用到了哪些材料?小结:制作喷泉需要塑料瓶,吸管和橡皮泥。

2、猜想喷泉的组装顺序。

3、自由尝试组装喷泉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要求:(1)选择自己认为能成功的顺序进行组装。

(2)吹气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实验成功的记录:为成功的方法贴上笑脸标记。

意图:通过集体分享交流,提升活动经验1、集体讨论:分享实验成功的经验。

提问:(1)按照哪个顺序进行组装才能产生喷泉?(2)为什么组装顺序正确还是不能产生喷泉呢?小结:组装喷泉时先插吸管,再用橡皮泥紧紧地封住瓶口。

2、看录像,感知原理提问:(1)向哪一根吸管里吹气能产生喷泉?(2)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听巧虎说一说。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1500字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小喷泉的形状和流动特点。

2. 了解小喷泉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小喷泉模型。

教学重点:1. 观察和描述小喷泉的形状和流动特点。

2. 了解小喷泉的工作原理。

3. 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小喷泉模型。

教学准备:1. PPT和教学素材。

2. 一个小喷泉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引入小喷泉的概念,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小喷泉的外观和功能。

2. 引发学生对小喷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Step 2:观察和描述1. 将小喷泉模型放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喷泉的形状和流动特点。

2. 引导学生描述小喷泉的形状、高度、水流等特征,并进行记录。

3.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喷泉能持续运作的原因是什么。

Step 3:讲解原理1. 通过PPT或其他教材,向学生介绍喷泉的工作原理。

2. 解释喷泉之所以能够持续运作是因为水源被注入进水池,然后通过水泵被抽出来,再经过喷头形成水柱。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喷泉的水柱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和高度。

Step 4:设计和制作1. 让学生分组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喷泉模型。

2. 提供学生所需的材料,如塑料瓶、水泵等。

3. 引导学生合作,互相讨论,确定水管的位置和喷头的形状。

Step 5:展示和分享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小喷泉模型,并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Step 6:总结和评价1. 通过讨论,总结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制作的过程。

2. 对学生的设计和制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3. 结合本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思考喷泉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和设计不同形状和高度的小喷泉模型。

2.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大型喷泉和喷泉花样的制作原理和技术。

3.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制作复杂的喷泉作品,展示在校内或社区活动中。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教案名称:小喷泉教学对象:小班幼儿(3-4岁)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原理和构造;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瓶子、树枝、薄膜、胶水等材料;2. 水桶、水龙头;3. 直尺、剪刀、胶带等工具;4. 讲解喷泉原理和过程的教具。

教学活动:引导:1. 让孩子们观察并谈论一些有水流的场景,如自来水龙头冲水、海浪涌动等,引发幼儿对流动水的兴趣;2. 引导幼儿思考喷泉的原理和构造,引导他们自己制作一个小型喷泉。

示范:1.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个简单的小喷泉模型,解释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幼儿介绍喷泉的工作原理,如水压力、水流速度等。

操作:1. 帮助幼儿们准备好所需的材料;2. 指导幼儿们按照模型进行操作,将瓶子上部剪去一部分,将树枝固定在瓶子上部,并用胶带固定薄膜于瓶子底部;3. 幼儿将装有水的瓶子放入水桶中,然后用一只手捏住瓶口,另一只手轻轻松开,观察喷泉的效果。

巩固:1. 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喷泉的现象,了解喷泉的原理;2. 引导幼儿讨论喷泉与大自然中的水流现象的联系;3. 让幼儿们分享自己制作喷泉的心得和体验。

反思:1. 整理孩子们的观察和操作结果,引导幼儿们思考和总结自己的经验;2. 激发幼儿们对其他流体现象和科学实验的兴趣,开展其他相关的实践活动。

扩展活动:1. 带幼儿们参观公园或其他有喷泉的场所,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感受喷泉的特点和美感;2. 给幼儿们展示一些与水流相关的科学实验,如水电导、水上升、水下沉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评价方法:1. 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2. 听取幼儿对喷泉原理和操作过程的表述;3. 评估幼儿对喷泉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时长:2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流程:
意图: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我们去看看巧虎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什么?(喷泉)
2、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喷泉。(老师示范吹)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过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动手做一做!
意图:通过讨论步骤,幼儿尝试组装喷泉。
1、观察成品并进行讨论,提问:我的小喷泉需要用到了哪些材料?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制作活动完成比较困难,因此我在制作的步骤上进行了简化,帮助幼儿先剪断并帮助幼儿将长短吸管先黏住,这样简化了制作过程。幼儿只需自主探索是先查吸管还是先封口的步骤,且如何用橡皮泥把瓶口封住不漏气即可。在尊重幼儿自主进行探索的前提下,老师也要协助幼儿。例如,在课前准备装水环节,帮助幼儿放入适量的水,这样保证制作的成功。可以在吹气环节鼓励幼儿同时操作,帮助幼儿感受向长短吸管中吹气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活动目标:
1、探索组装“喷泉”装置的正确方法。
2、乐意参与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PPT、塑料瓶人手一个、长短不同的吸管若干、橡皮泥若干、脸盆若干、实验标记标记人手一份、喷泉样品若干。
活动重点:运用材料组装喷泉装置。
活动难点: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组装。
小结:制作喷泉需要塑料瓶,吸管和橡皮泥。
2、猜想喷泉的组装顺序。
3、自由尝试组装喷泉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选择自己认为能成功的顺序进行组装。
(2)吹气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实验成功的记录:为成功的方法贴上笑脸标记。
意图:通过集体分享交流,提升活动经验
1、集体讨论:分享实验成功的经验。
提问:
(1)按照哪个顺序进行组装才能产生喷泉?
(2)为什么组装顺序正确还是不能产生喷泉呢?
小结:组装喷泉时先插吸管,再用橡皮泥紧问:
(1)向哪一根吸管里吹气能产生喷泉?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科学活动:小喷泉
设计意图:
孩子们总是对“水”充满兴趣,常常趁我们不注意时,喜欢用手捂住水龙头,让水喷射出来。而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和饮料,剩下的饮料瓶也是随手一扔,我想结合废旧塑料瓶来激发与水来结合,通过孩子自行动手制作一个小喷泉来引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并培养从小节能环保的意识。
14773
(2)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听巧虎说一说。
小结:原来空气从短管进入挤压瓶子里的水宝宝,水宝宝就会从长吸管里喷出来。
3、幼儿再次尝试,体验成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小班制作活动,因此整个活动的重点:乐意探索组装塑料瓶喷泉的方法。自主进行探索制作喷泉的方法。在制作活动中发现难点是尝试用橡皮泥将塑料瓶口封住并不漏气。只有不漏气才能验证实验制作的成功。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观察实验成品,自己动手尝试组合;第三环节通过自由尝试通过向瓶中吹气产生喷泉,检验实验装置是否成功。最后环节回归生活让幼儿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汽水和糖果也会产生喷泉,并鼓励幼儿观察现象,并对此产生探究兴趣。
在活动中,应该鼓励幼儿多说自己的想法,由于自己课前准备不够充分,物品放置不到位,因此对于重点提问及追问没有很好的把握,应将自己的语言更精练,例如,在操作图示中提问“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瓶子不漏气的?”“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当幼儿说不清楚时,可以让幼儿做做动作,老师帮助幼儿小结提炼动作。应在制作效果未成功时,让幼儿观看成功吹出喷泉的现象,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