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港 文 学 专 题

合集下载

港台文学专题研究第一讲

港台文学专题研究第一讲
,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 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 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 一排数十株乌桕树,叶子似火烧般红, 一排数十株乌桕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 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 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 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加了几分萧索。 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加了几分萧索。 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 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 十几个小孩, 十几个小孩,正自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个瘦 削的老者说话。 削的老者说话。
关于香港文学
香港舞蹈家曹诚渊说: 香港舞蹈家曹诚渊说:“香港是一个精 致的城市,就像一个象牙球, 致的城市,就像一个象牙球,本质是脆 弱易碎,外观是灵巧多变, 弱易碎,外观是灵巧多变,而卷藏在一 圈圈球体内的,竟是那么繁复, 圈圈球体内的,竟是那么繁复,不易整 不易清洁。 理,不易清洁。就因为这个象牙球是我 土生土长的地方, 土生土长的地方,所以我有权利去喜爱 也有义务毫无条件去保护它。 它,也有义务毫无条件去保护它。”
温瑞安的“武侠现代派” 温瑞安的“武侠现代派”作品
《杀了你,好吗?》 杀了你,好吗? 请请,请请请》 《请请,请请请》 牛肉面》 《牛肉面》 敬请造反一次》 《敬请造反一次》 没有说过坏话的可以不看》 《没有说过坏话的可以不看》
如何认识“香港新武侠小说”的兴起? 如何认识“香港新武侠小说”的兴起?
祈祷词
我知道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 我知道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 / 我也知道它 有衰老/然而我只有一次的机会/ 有离别 有衰老/然而我只有一次的机会/上主 请俯听我的祈祷/请给我一个长长的夏季/ 啊 请俯听我的祈祷/请给我一个长长的夏季/ 给我一段无瑕的回忆/给我一颗温柔的心/ 给我一段无瑕的回忆/给我一颗温柔的心/给我 一份洁白的恋情 所以/ 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 所以 / 请再给我一 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 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在奔驰 的岁月里/ 的岁月里/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台港文学

台港文学

文晓村(1928—2007) 文晓村 河南偃师人。 河南偃师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 毕业。后任编译官、编辑、国文教师等职。 毕业。后任编译官、编辑、国文教师等职。 1955年发表处女作 海与天》 1962年与 年发表处女作《 1955年发表处女作《海与天》。1962年与 王在军、古丁创办《葡萄园》诗刊, 王在军、古丁创办《葡萄园》诗刊,并任 该刊主编。他的诗曾多次获奖。 该刊主编。他的诗曾多次获奖。曾任世界 华文诗人协会常务理事。著有诗集《 华文诗人协会常务理事。著有诗集《第八 根琴弦》 一盏小灯》 水碧青山》 根琴弦》、《一盏小灯》、《水碧青山》, 长诗《这一代的乐章》 诗评集《 长诗《这一代的乐章》,诗评集《新诗评 析一百首》 横看成岭侧成峰》 析一百首》、《横看成岭侧成峰》等。


我听到一种声音 从我的窗外 轻轻地叩唤 便悄悄地推开小窗 向外张望 便见一只小小的翠鸟 掠过杜鹃花丛 飞向山前 那一片相思林间 当我关上小窗 怅然而寂寞地阖上眼睑 那轻柔的声音啊 却依然在我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前回响

1928—) 门(1928 )
海南文昌人。少年赴台, 海南文昌人。少年赴台,曾当过空军飞行 后在民航局服务,再后,专事写作。 员,后在民航局服务,再后,专事写作。任过 蓝星》诗社社长、 《蓝星》诗社社长、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长等 著有诗集《曙光》 死亡之塔》 职。著有诗集《曙光》、《死亡之塔》、《隐 形的椅子》 罗门自选集》 形的椅子》、《罗门自选集》、《整个世界停 止呼吸在起跑线上》 有一条永远的路》 止呼吸在起跑线上》、《有一条永远的路》等。 另有诗论集《心灵访问记》 另有诗论集《心灵访问记》、《现代人的悲剧 精神与现代诗人》 长期受着审判的人》 精神与现代诗人》、《长期受着审判的人》、 诗眼看世界》 《诗眼看世界》等。

台港澳文学书目

台港澳文学书目

台港澳文学阅读书目台湾:赖和:《一杆秤仔》《惹事》吕赫若:《牛车》杨逵:《送报夫》《模范村》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钟理和:《笠山农场》《原乡人》钟肇政:《浊流三步曲》《台湾人三部曲》陈映真:《将军族》《夜行货车》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看海的日子》王祯和:《嫁妆一牛车》《小林来台北》李乔:《寒夜三部曲》陈冠学:《田园之秋》田雅各:《拓拔斯、搭玛匹玛》白先勇:《金大奶奶》《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孽子》欧阳子:《花瓶》《魔女》王拓:《金水婶》王文兴:《家变》七等生:《我爱黑眼珠》《隐遁者》东方白:《浪》宋泽莱:《红楼旧事》《废园》聂华苓:《桑青与桃红》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陈若曦:《尹县长》张系国:《棋王》马森:《夜游》丛甦:《盲猎》赵淑侠:《我们的歌》李敖:《北京法源寺》林海音:《城南旧事》孟瑶:《梨园子弟》郭良蕙:《四月的旋律》施叔青:《约伯的末裔》《摆荡的人》廖辉英:《油麻菜籽》《不归路》袁琼琼:《自己的天空》《今生缘》高阳:《慈禧全传》《胡雪岩》古龙:《绝代双骄》《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琼瑶:《窗外》《几度夕阳红》《彩云飞》黄凡:《财阀》张大春:《将军碑》《四喜忧园》李昂:《杀夫》《迷园》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荒人手记》苏伟贞:《离开同方》张我军:《乱都之恋》吴晟:《吾乡印象》白萩:《流浪者》莫那能:《美丽的稻穗》纪弦:《你的名字》余光中:《乡愁》《芝加哥之死》《我之固体化》《武陵少年》《当我死时》《双人床》洛夫:《风雨之夕》《石室之死亡》郑愁予:《天窗》《错误》覃子豪:《追求》《诗的播种者》罗门:《流浪人》《车祸》痖弦:《上校》《红玉米》商禽:《长颈鹿》《逃亡的天空》李魁贤:《弦音》蓉子:《伞》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盼望》林耀德:《军火商韩鲍》向阳:《阿爹的饭包》钟鼎文:《留言》墨人:《烟水亭》钟雷:《夜雨》周梦蝶:《树》胡品清:《画云的女人》詹冰:《水牛图》羊令野:《红叶赋》叶维廉:《花开的声音》隐地:《爱情风筝》高准:《中国万岁交响曲》林亨泰:《风景》文晓村:《誓约》杨唤:《二十四岁》张默:《饮那绺苍发》辛郁:《豹》郭枫:《观莲蕊峰有得》非马:《鸟笼》朵思:《影子》林焕章:《受伤的蝴蝶》张香华:《午后的垂钓》张健:《选战之后》杨牧:《凄凉三犯》杜国清:《蜘蛛》王润华:《皮影戏》绿蒂:《风与城》张错:《茶的情诗》吴晟:《土》施喜继:《小耘周岁》简政珍:《政客》百灵:《风筝》陈义芝:《黄鹤楼下午》渡也:《眼疾与牙疼》詹澈:《日升月落》向阳:《阿爹的饭包》杨平:《忘言》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琦君:《圣诞夜》林文月:《读中文系的人》《给母亲梳头发》罗兰:《夏天组曲》张晓风:《愁乡石》梁实秋:《雅舍小品》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三毛:《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简媜:《四月裂帛》林清玄:《紫色菩提》《有情菩提》刘墉:《点一盏灯》《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言曦:《伴》张秀亚:《父与女》李敖:《老年人与棒子》林文月:《遥远》叶维廉:《母亲,你是中国最根深的力量》许达然:《瀑布与石头》蒋勋:《苔》吴鲁芹:《鸡尾酒会》子敏:《“纯真”好》王鼎钧:《那树》《最美与最丑》杨牧:《山谷记载》亮轩:《剑》林耀德:《树》李曼瑰:《楚汉风云》姚一苇:《红鼻子》赖声川:《暗恋桃花源》香港:黄谷柳:《虾球传》侣伦:《穷巷》舒巷城:《太阳下山了》《巴黎两岸》海辛:《乞丐公主》西西:《我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吴煦斌:《牛》钟晓阳:《停车暂借问》黄碧云:《盛世恋》董启章:《安卓珍妮》徐訏:《江湖行》《女子与事》《结局》李辉英:《人间》《名流》徐速:《星星·月亮·太阳》刘以鬯:《酒徒》陶然:《与你同行》《一样的天空》颜纯钩:《天谴》《红绿灯》王璞:《扇子事件》《幺舅传奇》刘绍铭:《二残游记》也斯:《剪纸》施叔青:《维多利亚俱乐部》《香港三部曲》梁羽生:《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金庸:《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鹿鼎记》温瑞安:“四大神捕系列”亦舒:《喜宝》《香雪海》李碧华:《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梁凤仪:《千堆雪》《九重恩怨》林燕妮:《缘》卫斯理:《蓝血人》《回归》《老猫》白洛:《赛马日》张君默:《大预言》南宫博:《杨贵妃》董千里:《成吉思汗》马朗:《焚琴的浪子》《国殇祭》温健骝:《问》《山城别》羁魂:《蓝色兽》戴天:《命》犁青:《香港的夜》张诗剑:《乡愁》蓝海文:《圆明园》《桂林山水》徐訏:《时间的去处》何达:《我们》舒巷城:《咖啡店》王一桃:《挤》晓帆:《圆规》黄国彬:《怀秋》蓝衫:《飞越太平洋》黄维樑:《圣诞铃声》傅天虹:《夜香港》也斯:《边叶》胡燕青:《感谢你》秀实:《素色竹形小紫砂壶》陈德棉:《向日葵的独白》王良和:《剥柚》陶杰:《手帕一族的宣言》叶灵凤:《读书随笔》彥火:《当代中国作家风貌》思果:《香港之秋》《艺术家肖像》陈之藩:《剑河倒影》梁锡华:《漫语话蜗牛》金耀基:《剑桥语丝》小思:《许墓》《许墓重修》黄维樑:《至爱》张小娴:《三个A CUP的女人》《荷包里的单人床》黄国彬:《吐露港的老鹰》也斯:《沈从文的静》曾敏之:《谈“谏”》古剑:《悼笔》董桥:《说品位》曹聚仁:“北行”系列潘铭燊:《杀机》《观棋》澳门:林中英:《重生》梯亚:《第八天的早晨》鲁茂:《凌晨》梁淑琪:《等》周桐:《错爱》李丹:《裸胸装》林冷雨:《人物速写》凌钝:《办公室速写》高戈:《我望故乡山头月》陈达升:《冥盼》陶里:《过澳门历史档案馆》苇鸣:《铜马像下,传自金属的历史感》懿灵:《我们遗失了所有的脸》玉文:《竹湾》李观鼎:《小平》(外一首)胡晓风:《丹荔累累的时节》程祥徵:《路网》冯倾城:《我爱,爸爸!》玉文:《空怀》白思群:《春雨妩媚》李鹏翥:《濠江文谭》沈尚青:《十六的月亮》林中英:《眼色朦胧》徐敏:《澳门新八景随想》凌稜:《信是有缘》陶里:《春夜灯语》鲁茂:《傲然面对失败》【说明】这份书目只列举了中国台湾、澳门地区的现当代时段的作家、作品,不包括这三个地区的古代文学作品。

将我修订过的台港文学书目分享一下

将我修订过的台港文学书目分享一下

将我修订过的台港文学书目分享一下将我修订过的台港文学书目分享一下超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阅读书目一、台港澳华文文学台湾:(一)小说:赖和:《一杆秤仔》《不如意的过年》《可怜她死了》吕赫若:《牛车》杨逵:《送报夫》《模范村》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钟理和:《笠山农场》《原乡人》钟肇政:《浊流三步曲》《台湾人三部曲》陈映真:《将军族》《夜行货车》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看海的日子》王祯和:《嫁妆一牛车》《小林来台北》李乔:《寒夜三部曲》陈冠学:《田园之秋》田雅各:《拓拔斯·搭玛匹玛》白先勇:《金大奶奶》《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孽子》欧阳子:《花瓶》《魔女》王文兴:《家变》七等生:《我爱黑眼珠》《隐遁者》东方白:《浪》宋泽莱:《红楼旧事》《废园》聂华苓:《桑青与桃红》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陈若曦:《尹县长》《突围》张系国:《棋王》马森:《夜游》《生活在瓶中》丛甦:《盲猎》赵淑侠:《我们的歌》李敖:《北京法源寺》林海音:《城南旧事》孟瑶:《梨园子弟》郭良蕙:《四月的旋律》《心锁》施叔青:《壁虎》廖辉英:《油麻菜籽》《不归路》袁琼琼:《自己的天空》《今生缘》高阳:《慈禧全传》《胡雪岩》古龙:《绝代双骄》《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琼瑶:《窗外》《几度夕阳红》《彩云飞》黄凡:《赖索》张大春:《将军碑》《四喜忧园》李昂:《杀夫》《迷园》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荒人手记》苏伟贞:《离开同方》吴锦发:《燕鸣的街道》王幼华:《狐》(二)诗歌:张我军:《乱都之恋》赖和:《流离曲》吴晟:《手》《路》白萩:《流浪者》莫那能:《美丽的稻穗》纪弦:《你的名字》余光中:《乡愁》《芝加哥之死》《我之固体化》《武陵少年》《当我死时》《双人床》洛夫:《风雨之夕》《石室之死亡》郑愁予:《梦土上》《错误》覃子豪:《追求》《诗的播种者》罗门:《流浪人》《都市之死》痖弦:《深渊》《坤伶》商禽:《长颈鹿》《逃亡的天空》李魁贤:《弦音》蓉子:《伞》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盼望》林耀德:《军火商韩鲍》向阳:《阿爹的饭包》钟鼎文:《留言》墨人:《烟水亭》钟雷:《夜雨》周梦蝶:《树》胡品清:《画云的女人》詹冰:《水牛图》羊令野:《红叶赋》叶维廉:《花开的声音》隐地:《爱情风筝》高准:《中国万岁交响曲》林亨泰:《风景》文晓村:《誓约》杨唤:《二十四岁》张默:《饮那绺苍发》辛郁:《豹》郭枫:《观莲蕊峰有得》非马:《鸟笼》朵思:《影子》林焕章:《受伤的蝴蝶》张香华:《午后的垂钓》张健:《选战之后》杨牧:《凄凉三犯》杜国清:《蜘蛛》王润华:《皮影戏》绿蒂:《风与城》张错:《茶的情诗》吴晟:《土》施喜继:《小耘周岁》简政珍:《政客》百灵:《风筝》陈义芝:《黄鹤楼下午》渡也:《眼疾与牙疼》詹澈:《日升月落》向阳:《阿爹的饭包》杨平:《忘言》(一)散文: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琦君:《压岁钱》林文月:《读中文系的人》《给母亲梳头》罗兰:《夏天组曲》张晓风:《愁乡石》梁实秋:《雅舍小品》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三毛:《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简媜:《四月裂帛》林清玄:《紫色菩提》《有情菩提》刘墉:《点一盏灯》《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言曦:《伴》张秀亚:《父与女》《风雨中》李敖:《老年人与棒子》林文月:《遥远》叶维廉:《母亲,你是中国最根深的力量》许达然:《瀑布与石头》蒋勋:《苔》吴鲁芹:《鸡尾酒会》子敏:《“纯真”好》王鼎钧:《那树》《最美与最丑》杨牧:《山谷记载》亮轩:《剑》林耀德:《树》陈冠学:《田园之秋》阿盛:《唱起唐山谣》余光中:《望乡的牧神》《青青边愁》台静农:《辅仁旧事》《我与老舍与酒》李敖:《老年人与棒子》(二)戏剧、影视:李曼瑰:《楚汉风云》姚一苇:《来自凤凰镇的人》《碾玉观音》侯孝贤:《东东的假期》《风柜来的人》李安:《推手》《喜宴》香港:(一)小说:黄谷柳:《虾球传》侣伦:《穷巷》舒巷城:《太阳下山了》海辛:《乞丐公主》西西:《我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吴煦斌:《牛》钟晓阳:《停车暂借问》黄碧云:《盛世恋》董启章:《安卓珍妮》徐訏:《江湖行》《女子与事》《结局》李辉英:《人间》《名流》徐速:《星星·月亮·太阳》刘以鬯:《酒徒》陶然:《与你同行》《一样的天空》东瑞:《无言时代》《迷城》颜纯钩:《天谴》《红绿灯》王璞:《扇子事件》《幺舅传奇》刘绍铭:《二残游记》也斯:《剪纸》施叔青:“香港的故事”“香港三部曲”梁羽生:《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金庸:《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鹿鼎记》温瑞安:“四大神捕系列”亦舒:《喜宝》《玫瑰的故事》李碧华:《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梁凤仪:《千堆雪》《九重恩怨》林燕妮:《缘》《纯爱无边》卫斯理:《蓝血人》《回归》《老猫》白洛:《赛马日》张君默:《大预言》南宫博:《杨贵妃》。

090519-台港文学

090519-台港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流行,冲破了战斗文学教条的束缚,在 促使文学摆脱国民党当局的政治羁绊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从现代诗方面看,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它的功绩,主要在于奠 定自由诗体为新诗的主要形式,语言上的勇猛的实验以及导致了 诗人们努力的向人类心灵的内在挖掘。 它的弊病则是逃避现实矛盾,走进个人的象牙之塔。它强调 横的移植,提倡异国情调,形成了盲目西化的倾向;它强调为艺 术而艺术,促使唯美主义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的泛滥;它向内在挖 掘,导致了矫饰造作、无病呻吟和晦涩如谜、甚至使唯性主义大 行其道。所以,步入70年代,在乡土文学崛起的时候,现代诗受 到了猛烈的批评。 当然,这些弊病是就现代诗总体而言,并非每个诗人,和所 有的诗都如此。现代诗运动中的探求者,如纪弦、余光中、痖弦、 郑愁予等,在创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留学生文学:於梨华、聂华苓、丛苏、陈若曦、张系国和 白先勇等 • 通俗文学创作热潮:琼瑶的言情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 高阳的历史小说
• 继纪弦等人的现代派成立之后,夏 济安创办了《文学杂志》。该刊提 倡说老实话的文学,但在艺术上倾向 现代主义。它支持现代诗运动,介绍 欧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和作品,发 表台湾作家的现代主义的作品,对 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起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1959年夏济安离 台赴美,《文学杂志》停刊。次年 台大外文系学生白先勇、王文兴、 陈若曦、欧阳子、刘绍铭、李欧梵、 戴天等人成立《现代文学》社,出 版《现代文学》杂志,介绍西方现 代主义作家如卡夫卡、卡缪、乔伊 思、托马斯· 曼、詹姆斯、福克纳等 作家,介绍存在主义、意识流、虚 无主义、超现实主义小说。同时也 以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为师创作小说, 他们跟现代派、蓝星诗社、创世纪 诗社的诗人遥相呼应,形成了现代 文学派。现代主义文学主宰了60年 代的台湾文坛。

港台文学推荐书目(精选合集)

港台文学推荐书目(精选合集)

港台文学推荐书目(精选合集)第一篇:港台文学推荐书目港台文学研究推荐书目(篇目)台湾文学乡土文学:赖和:《一杆称仔》、《丰作》吴浊流:《先生妈》、《亚细亚的孤儿》钟肇政:《鲁冰花》、《浊流三部曲》、《台湾人》陈映真:《面摊》、《我的弟弟康雄》、《将军族》、《唐倩的喜剧》、《第一件差事》、《夜行货车》、《万商帝君》、《铃铛花》、《赵南栋》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溺死一只老猫》、《看海的日子》、《鱼》、《儿子的大玩偶》、《苹果的滋味》、《我爱玛莉》杨云萍:《光临》朱点人:《脱颖》杨逵:《送报夫》、《模范村》钟理和:《笠山农场》杨守愚:《过年》现代主义诗歌:纪弦:《易士诗集》、《半岛之歌》、《不朽的肖像》、《狼之独步》、《四十的狂徒》郑愁予:《如起雾时》、《归航曲》、《山外书》、《错误》覃子豪:《追求》、《黑水仙》余光中:《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痖弦:《上校》、《弃妇》、《盐》洛夫:《灵河》、《无岸之河》、《酿酒的石头》、《雪落无声》现代主义小说:白先勇:《金大奶奶》、《玉卿嫂》、《游园惊梦》、《纽约客》、《孽子》王文兴:《家变》、《最快乐的事》林海音《城南旧事》旅外作家和留学生文学:聂华苓:《台湾轶事》、《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珊珊,你在哪儿?》於梨华:《梦回青河》、《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陈若曦:《突围》、《远见》丛甦:《盲猎》、《自由人》香港文学南来作家:徐速:《星星·月亮·太阳》、《樱子姑娘》李辉英:《苦雨春雨》、《名流》陶然:《与你同行》、《一样的天空》犁青:《踏浪归来》、《情深处处》、《犁青山水》本土作家:黄谷柳:《虾球传》侣伦:《穷巷》舒巷城:《鲤鱼门的雾》、《太阳下山了》夏易:《少女的心声》西西:《像我这样一个女子》、《我城》也斯:《记忆的城市虚构的城市》、《剪纸》黄碧云:《爱在纽约》刘以鬯:《酒徒》新派武侠小说:金庸武侠系列;梁羽生武侠系列;温瑞安:“四大名捕”系列都市言情小说:琼瑶:《窗外》、《彩云飞》、《浪花》、《心有千千结》……亦舒:《玫瑰的故事》、《燕妮的爱》、《喜宝》、《朝花夕拾》……梁凤仪:《豪门惊梦》、《九重恩怨》、《花帜》、《醉红尘》……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倾城》、《闹学记》、《滚滚红尘》……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梁实秋:《雅舍小品》、《谈徐志摩》、《正月十二》、《文学与革命》、《平山堂记》…… 李碧华:《胭脂扣》第二篇:港台文学阅读书目中文系高年级学生、研究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一、作家作品《亚洲周刊》“21世纪中文小说百强”(2000年评选,台港海外华文作品38篇)7、白先勇《台北人》15、陈映真《将军族》21、王文兴《家变》23、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28、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29、金庸《射雕英雄传》31、金庸《鹿鼎记》33、赖和《惹事》34、王祯和《嫁妆一牛车》35 邓克保(柏杨)《异域》37、钟理和《原乡人》40、李永平《吉陵春秋》42、司马中原《狂风沙》47、钟肇政《台湾人三部曲》49、姜贵《旋风》51、西西《我城》53、朱西宁《铁浆》54、朱天文《世纪末华丽》56、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60、施叔青《香港三部曲》64、聂华苓《桑青与桃红》65、王蓝《蓝与黑》70、林海音《城南旧事》72、刘以鬯《酒徒》73、鹿桥《未央歌》79、张系国《棋王》80、黄凡《赖索》82、李碧华《霸王别姬》83、李昂《杀夫》 84、古龙《楚留香》85、琼瑶《窗外》86、苏伟贞《沉默之岛》87、梁羽生《白发魔女传》88、朱天心《古都》89、陈若曦《尹县长》90、张大春《四喜忧国》91、亦舒《喜宝》 94、倪匡《蓝血人》二、大陆地区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著述刘登翰等主编《台湾文学史(上)(下)》,海峡文艺出版社。

台港文学

台港文学
(二)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 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 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
二、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特色
(三)借鉴了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 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 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 视觉与心觉的运用等。
(四)语言可用“行云流水,平中见奇”来描 述。
返回
15三朵花--刘雪华俞小凡金素梅 黄叶无风自落 秋云不雨常阴 天若有情天易老 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如梦
返回
16望夫崖--俞小凡林瑞阳翁家明 传说里,有一个女孩 心上人飘流在海外 传说中,她站在荒野 就这样,痴痴的等待 山可移,此崖永不移 海可枯,此情永不改
返回
17一帘幽梦--陈德容刘德凯萧蔷林瑞阳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 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种 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
(三)战后香港文学
1941年香港沦陷,南来作家大多撤回内地,香 港文学处于凋零时期。从1946年夏天开始, 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残酷镇压民主运动, 大批作家为了躲避战火,再次来到香港。他 们从事创作,创办报刊,培养了大批文艺骨 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郭沫若的《洪波曲》、 茅盾的《锻炼》、黄谷柳的《虾球传》、聂 绀弩的《天亮了》;诗歌有邹荻帆的《浅水 湾》等。
(二)50年代台湾文学 50年代在国民党的专制下,台湾“反共八股” 的“反共文学”泛滥一时
(三)60年代台湾文学 6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现代派文学。
(四)70年代台湾文学 乡土文学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陈映真的《将军族》、《华盛顿大楼》,黄春
明的《儿子的大玩偶》
(五)80年代台湾文学 :呈现出多流派、多风 格、多题材的多元化格局。

第五章 台港文学(二)

第五章  台港文学(二)

第三节 散文 梁实秋等
.
1950年代台湾散文界活跃着的大多是在大陆业已成名或 开始创作的作家,如台静农、梁实秋、谢冰莹、胡适、张 秀亚、吴鲁芹、琦君、林海音等,他们大大提升了台湾散 文的艺术水准。
1960年代台湾散文走向繁荣。王鼎钧、余光中、子敏、 庄因、言曦、罗兰、萧白、郭枫、许达然、张晓风、杨牧 等一大批散文家崛起于文坛。他们既承继了古代散文的传 统,又深受现代文学的熏陶,或耽于感性,注重情的开掘, 或长于知性,理趣充沛,或感性、知性并重,为散文拓展 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马森
其“戏剧表现方式并不相同, 但都与五四以来的中国话剧传 统大异其趣”。
这主要体现在对现实主义和他 所谓的“拟 写实主义”的超越, 体现在以现代主义的戏剧美学 取代现实主义的戏剧美学,将 现实的社会生活抽象、变形、 荒诞化,在更高更普遍的层次 和更本质更抽象的意义上演绎 人生,思考和揭示人的生存方 式,生命价值和人的现代孤绝, 并构建出独具一格的“脚色” 范式。
忆旧怀乡类文字感情深挚, 文笔质朴。他写闻一多、胡 适、周作人、冰心、徐志摩、 沈从文、老舍、梁启超等昔 日的师友知己,再现他们的 音容笑貌。
追求一种充分享受人生的艺 . 术。
(1941─,江苏铜山人), 60年代中期以散文成名,处 女作《地毯的那一端》1967 年获中山文艺奖散文奖。后 相继出版了《愁乡石》、 《步下红毯之后》、《你还 没有爱过》、《再生缘》、 《我在》、《从你美丽的流 域》、《玉想》等10余部散 文集
张晓风
早期作品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纯真的情感去把握和捕捉 大自然的美,在清风明月、山松野草之间驰骋想象,营造 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意境。(《地毯的那一端》、《愁 乡石》)
从《步下红毯之后》开始,表现出对人世的深切关注和对 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注重营造意境,向往生命的深沉和 严肃,笔墨老辣,风格明畅隽永。

第一讲台港澳文学概论.

第一讲台港澳文学概论.

(二)20世纪50~70年代
• 1.50年代初,国民党当局仍然抱有重返大 陆的政治幻想,在意识形态领域构建了完 整的反共体系,大力提倡“战斗文学”、 “反共文学”,并成为文坛为主流。 • 2.现代派文学在50年代兴起。虽然作家文 学主张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现代主义倾 向。
• 3.这一时期台湾旅外作家的创作,以留学 生文学为主。60年代的留学生文学,主要 描写台湾留美学生和旅美华人在生存层面 上的磨难,在表现他们与异族文化的冲突 中,彰显其精神上的失根之痛。失根与乡 愁,几乎是同时代留学生作品的共同主题。 到70年代,留学生文学的突出特征是作品 中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回归祖国的情感。在 艺术上,留学生文学多有“中西合璧”的 色彩。
• 2、在香港创作界,“南来作家”(指由内地 南来香港的作家)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创作力 量。纵观20世纪香港文学发展的历史,一 共有过三代南来作家。
• 3、“旅港作家” 在人数上,旅港作家远远不如“南来作家” 多,但有些人在港台文坛相当有影响,其 旅港期间的创作也值得一提。比较早的有 张爱玲,与张爱玲旅港的情形颇为相似的 是陈若曦。 从台湾旅港的作家对于香港作 家多元化的组成结构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
四、澳门文学
• (一)澳门新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20世纪40年代澳门新文学萌芽。 2、50~70年代是澳门文学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 中,澳门文学 创作受内地极“左”思潮的影响较 大,这一时期的澳门文坛比较沉寂。但这一时期 一些澳门文学青年将稿件投向香港,从而形成了 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离岸文学”。 3、80—90年代是澳门文学的发展阶段。1984年的 港澳作家座谈会明确提出了“建立澳门文学的形 象”的主张,澳门新文学的创作走向自觉。
第一讲 台港澳文学概论

专题:台湾文学概论

专题:台湾文学概论

专题:台湾文学概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人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部历史。

在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内高压,对外投降,甲午战争失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台给日本,从此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台湾又长期孤处岛上,这样使台湾成为一块特殊的领域,台湾文学也因为这些历史因素而成为一种“边缘”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虽然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大陆和台湾文学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诸如作家队伍的组成,作家的学识、素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文学思潮和流派,甚至表现和文字技巧等都存在着差异。

但不管有多大不同,它们都是中国人写的,是用汉语言文字写的,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是继承中国文学传统的,文学品种、体裁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虽然各具特色、观念见解不一,但都是中国文学这一点是不变的,它们是母体文学的一种延伸、补充和扩展。

主要原因在于:1、有五千年历史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统一的基础,不易为其他民族文化所消解同化。

2、炎黄子孙无论在何时何地和任何条件下总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即使是在外族统治的血腥镇压下或全盘西化的摧残下,他们也总是奋起抗争,坚持创作,维护自身的文化。

3、海峡两岸统一在望,两岸沟通日益频繁。

正因为同种同文同传统,富有血缘地缘亲缘心缘情缘之故,台港澳从未与母体文化割断过。

一、台港文学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台湾是中国领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虽然曾有过沦为殖民地的屈辱历史,但坚韧的向心力总也不曾使它脱离过祖国民族的母体。

秉承着光辉的民族传统,在特定的区域内滋长的台湾文学,无疑构成了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正是在参与祖国文学大业的过程中,台湾文学也显示了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为:1、丰富、延展了中国文学反映生活的空间。

台湾作家对本地区中国人生活各方面的独特写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台湾同胞的身影和心影。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
(二)文学主张: 在1977、1978年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发表《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建立民族文
学的风格》等文,维护乡土文学,并明确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一、反对文学全 盘西化的倾向,主张建立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学;二、文学要关心民众的疾苦和为民族的 独立自由而斗争;三、文学要起到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作用,解答历史提出的问题。
绪论 当代台港文学发展脉络
第一节 50年代文学 一、台湾:“战斗文学”“反共文艺” 内容上歪曲历史、颠倒是非、丑化中共、鼓动反攻倒算。 形式上“八股”、单调、僵化。 二、香港:”绿背(美元)文化、自由文艺 人世感怀之作、回忆录盛行 如:张爱玲《秧歌》、 《张国涛回忆录》
第二节:60年代文学 一、现代主义文学流行 1、台湾现代主义文学首先在诗歌领域掀起:纪弦创办《现代诗》和“现代诗社”;痖弦
三、《将军族》 作为陈映真前期的代表作之一,较典型的体现了其创作思想。从题材上看,它是一个凄婉 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作家用细腻、婉转的现实主义叙述手法,巧妙、引人的情节安排, 同时辅之一现代派手法把一个大陆的国民党退伍兵与一个台湾本土小姑娘之间的按常理 不可发生的感情,写得真实感人。从主题上来看,正如台湾著名学者叶石涛所说:“他 的所有小说的主题大多离不开对于即寓于台湾的大陆人的沧桑的传奇,以及在台湾的流 寓的和本地的中国人的关系所显示的兴趣与关怀。”
第二节 钟肇政 一、钟肇政创作历程
笔名有九龙、钟正、赵震、路加等。1925年生于台湾省桃园县龙潭乡。1943年淡水中学毕 业,1944年进入一年制的彰化青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日本统治者征召入伍,为“学 徒兵” 。光复后就读台湾大学中文系,因听觉障碍,旋又退学,回龙潭任小学教员,决 心自学,苦读中文。开始涉猎一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他有了 写作欲望。开头,他以日文拟草稿,然后再译成汉文,后来,逐渐习惯以日文构思,再 用汉语写作,最后才达到用汉语构思,再直接用汉语写作。

不能忘怀的台港文学

不能忘怀的台港文学

前阵贴在"闲闲书话",转贴此,对台港文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交流.迷台港文学很多年,早年邮购过许多《台港文学选刊》的过期刊,一大摞,家里清理报刊,此杂志一直保存。

还购过该杂志出的短篇和散文集子,记得短篇集子叫《盛世恋》(取自黄碧云的一篇小说),散文集好像叫《黄昏开始下的雨》,非常喜欢,看了N遍。

前几天看10期《台》刊——从前几年开始,台刊就办串味了,当然我自己亦身在媒体,了解如今市场,办一本与文学有染的刊物的生存之艰,《台》刊一直在改,可能想贴近更广大的读者群,办得通俗了不少,但这一改,真是面目全非!以前它的好看在纯粹。

那些作家,西西,黄凡,张大春,曹丽娟(她的《童女之舞》写两个年轻女孩之间伴随成长的情感纠葛,微妙又痛楚),李碧华,张国立……,真是阅读的盛宴,台港文学绝不是人们通常所以为的只有琼瑶古龙,比如以上那些优秀的台港作家,他们笔下对人性的至察,语言的犀利酣畅,情节的巧妙设置,让人读得十分过瘾,当然有些文艺腔在里面,但不是浮浪的文艺腔,因为通篇一直贴合着当下时代的人与生活,有内核,所以这文艺腔其实是种特别的表述方式。

不知为何,台港传到大陆,占领市场的作品多是励志启悟与通俗言情,如像刘慵,张蔓娟,林清玄——那些励志惮悟的文章因为语言与表述和内地不同,有新鲜感,言情故事的背景因为更国际,更奢靡,更物质,更无顾忌,读来更好看,但它们终究在一个窠臼.那些真正优秀的港台作家,知者甚少,他们其实写得一点不比大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作家差,甚至比多数更好,但他们始终门庭冷落。

夏天在《三联生活周刊》看到记者马戎戎写有关香港书展的一文:“董启章是香港地区30多岁纯文学作家里目前最有代表性的一位,梁文道说他的小说充满卡尔维诺的味道。

董启章1967年出生,1994年就获得了台湾地区联合文学奖新人奖的首奖。

今年7月,香港浸会大学颁发了第一届“红楼梦奖”,奖金30万港币,是整个华文世界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专门颁给每年最杰出的华文长篇小说。

台港文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台港文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台港文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作家是台湾文学的代表人物?A. 鲁迅B. 张爱玲C. 林语堂D. 余光中答案:D2. 香港文学的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传统文学的传承B. 西方文学的影响C. 都市文化的反映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部作品是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的代表作?A. 《家》B. 《围城》C. 《酒徒》D. 《边城》答案:C4. 台湾文学中的“乡土文学”主要关注哪些内容?A. 城市生活B. 乡村生活C. 政治斗争D. 历史事件答案:B5. 以下哪位诗人是台湾现代诗坛的重要人物?A. 徐志摩B. 余光中C. 戴望舒D. 卞之琳答案:B6. 香港文学中“新诗潮”的兴起是在哪个时期?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答案:B7. 台湾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语言的创新B. 形式的突破C. 主题的多样性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哪部作品是香港著名作家西西的代表作?A. 《鹿鼎记》B. 《红楼梦》C. 《我城》D. 《边城》答案:C9. 台湾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主要关注哪些问题?A. 历史与记忆B. 文化身份C. 语言的模糊性D. 以上都是答案:D10. 香港文学中的“都市文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都市生活的描绘B. 都市文化的批判C. 都市人的心理状态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台湾文学中“乡土文学”的特点。

答案:台湾文学中的“乡土文学”主要关注乡村生活,强调对传统文化和乡土情怀的描绘,反映了台湾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特色。

2. 描述香港文学中“都市文学”的主要内容。

答案:香港文学中的“都市文学”主要描绘都市生活,批判都市文化,探讨都市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反映了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阐述台湾现代诗歌的特点。

台 港 文 学 专 题

台 港 文 学 专 题

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 、 年代的香港 年代的香港, 小说的背景是 世纪50、60年代的香港, 世纪 主人公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职业作家。 主人公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职业作家 。 他 就有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 就有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 , 做过报纸编 多年从事文艺工作, 移居香港后, 辑 , 多年从事文艺工作 , 移居香港后 , 因生活所迫卖文为生。 因生活所迫卖文为生。
对倒》 《 对倒 》 的结构形式来源于一张双联邮 这可以说是作者的专利。 票,这可以说是作者的专利。 对倒》的篇名译自法文,为邮票学上的 《 对倒》 的篇名译自法文 为邮票学上的 专有名词,指一正一反的双连邮票 指一正一反的双连邮票。 专有名词 指一正一反的双连邮票。
小说没有故事情节,只描写了淳于白和亚杏恰恰 小说没有故事情节 只描写了淳于白和亚杏恰恰 相反的意识流动或白日梦,其复调的交叉对应给 相反的意识流动或白日梦 其复调的交叉对应给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生命力靠回忆来推动”的老者,一个是 一个是“生命力靠回忆来推动”的老者 一个是 青春气息骄人、燃烧着未来幻想的少女,二者从 青春气息骄人、燃烧着未来幻想的少女 二者从 旺角街的两端相对行走,怀着不同的联想 怀着不同的联想,最终 旺角街的两端相对行走 怀着不同的联想 最终 不期而遇地走进了电影院和公园的同一张椅子 相互间各自做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推测,之后 上 ,相互间各自做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推测 之后 相互间各自做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推测 二人又各自东西,回家各自做着好梦。 二人又各自东西 回家各自做着好梦。 回家各自做着好梦
故事新编尊重的不是历史逻辑的真实而 是心理逻辑的真实。 是心理逻辑的真实。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 三 )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 长篇意识流 小说《酒徒》 小说《酒徒》 中国第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写于1962 中国第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 。 写于 作品以第一人称写成, 年 。 作品以第一人称写成 , 塑造了酒徒 这样一个心灵被扭曲的作家形象。 这样一个心灵被扭曲的作家形象。

第六章台港文学

第六章台港文学
: • 台湾现代文学(1920—1945)先后经历了开拓期、繁荣期和沉寂。 • 台湾当代文学(1945--)先后经历了“文化沙漠”时期、“战斗文艺”和
“乡愁文学”时期、现代派文学盛行时期、乡土文学再崛起时期和八十年代 开始的台湾文坛的多元化倾向时期。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余光中、洛夫的诗 歌创作。香港文学从二十年代开始,以194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 • (二)作品选读: • 《一朵小白花》表现了对人间真情的留恋,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多方 面地运用对比手法。 • 《雪地上的星星》描写了台湾留美学生的艰难处境。巧妙而多样的心理刻划。 • 《倚天屠龙记》鲜明、丰满、个性特出的人物形象。 •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 《蛇》出色的心理描写。明快的语言。 • 席慕容诗三首 感情深沉含蓄。跳跃式的结构。 • 《催魂铃》表现现代人的一种矛盾心态和怀旧心理。知识丰富,巧妙地借用、 改用成语,生动的比喻。 • 《亲不亲,故乡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爱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港文学专题
岁 涵
刘以鬯简介: 一、 刘以鬯简介: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字昌年,浙江镇海人。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 , 字昌年 , 浙江镇海人 。 1918年生 年生 于上海, 于上海, 今年84岁高龄 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岁高龄。 今年 岁高龄 。 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 1948年离沪 年离沪 到港。 长年从事编辑工作, 曾一度卖文为生。 到港 。 长年从事编辑工作 , 曾一度卖文为生 。 现任 香港文学》杂志社社长, 香港文学》月刊总编。 《香港文学》杂志社社长,《香港文学》月刊总编。 小说成就最大,其小说创作最大的特点是他对待写作 小说成就最大, 的创新意识。方法上主要是进行横的借鉴与纵的继承; 的创新意识 。 方法上主要是进行横的借鉴与纵的继承; 以精品意识对待小说,创造出东方诗化的意识流小说。 以精品意识对待小说 , 创造出东方诗化的意识流小说。
作品通篇运用意识流的手法,通过我的意识的流动、 作品通篇运用意识流的手法 , 通过我的意识的流动 、 梦幻等揭示了人物心灵的扭曲、异化、分裂。 梦幻等揭示了人物心灵的扭曲 、 异化 、 分裂 。 写出了 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人与环境 、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 这是一个金钱扭曲一 切的世界。 切的世界 。 我们从中感受到一个严肃文学作家的艺术 良知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良知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小说所用的意识流手法明显收到西方意识流小说的 启发, 启发 , 如堪称西方意识流小说的颠峰之作乔伊斯的 尤利西斯》的影响。 《尤利西斯》的影响。 但与之相比刘以鬯的小说在借鉴的同时又进行了大胆 创新:尽管小说的故事性不强,叙述上也不连贯, 创新 : 尽管小说的故事性不强 , 叙述上也不连贯 , 但 有较为清晰的情节线索、人物形象、人物关系。 有较为清晰的情节线索 、 人物形象 、 人物关系 。 如几 次搬家、主人公与几位女性的关系,和朋友办杂志, 次搬家 、 主人公与几位女性的关系 , 和朋友办杂志 , 与报馆的关系等。 与报馆的关系等。
1、《寺内》:是对古典名剧《西厢记》 、 寺内》 是对古典名剧 西厢记》 是对古典名剧《 的改写,古西厢重在写情; 的改写,古西厢重在写情;刘以鬯则运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通过人物的 潜意识的流动,为我们揭出“ 潜意识的流动,为我们揭出“情”背后 潜藏的“ 以对人物“ 潜藏的“欲”,以对人物“欲”的揭示 来统摄全篇。 来统摄全篇。
这是一个人物链,也是一个社会链、 这是一个人物链,也是一个社会链、生 活链, 在结构上它又是一个艺术链。 活链 , 在结构上它又是一个艺术链 。 这 个链条连着香港社会的各色人等, 个链条连着香港社会的各色人等 , 作者 以短小的篇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香港 社会的众生相。(链式结构) 社会的众生相。
写她的性想象: 写她的性想象: 镜子最诚实,坦白告诉莺莺: 镜子最诚实,坦白告诉莺莺:“你的 脸色很难看! 脸色很难看 ! ” 莺莺第一次对自己有了 怜悯,忙将丝巾覆盖镜面。镜子里的 有一对恶狮的眼睛。 “ 我 ” 有一对恶狮的眼睛 。 这完全不解 但心事似野猫在昼间所做的甜梦。 释,但心事似野猫在昼间所做的甜梦。
写崔莺莺:对张的爱恋来源于她的自恋, 写崔莺莺 : 对张的爱恋来源于她的自恋 , 作品对她的 性心理做了细致刻划与剖析。 性心理做了细致刻划与剖析。 写她的自恋: 荒谬的今夜。夜在孕育胆量。 写她的自恋 : “ 荒谬的今夜 。 夜在孕育胆量 。 崔莺莺 用手抚摸自己的胴体,爱上了自己。 用手抚摸自己的胴体 , 爱上了自己 。 她是因为爱自己 才向张生挑战的。 才向张生挑战的。 他是一个读书人,她想。 ( 他是一个读书人 , 她想 。 读书人在床上的疯狂必使 孔子流泪。 孔子流泪。) 孙飞虎是一个粗人,她想。 ( 孙飞虎是一个粗人 , 她想 。 粗人的动作可以想象得 到。) 所以,她想,为了满足好奇, (所以,她想,为了满足好奇,应该祈祷白马将军早 日来临。) 。)” 日来临。)”
写老夫人:在得知莺莺每夜都去西厢狂欢后, 写老夫人 : 在得知莺莺每夜都去西厢狂欢后 , 打了红娘,骂了莺莺, 打了红娘,骂了莺莺,晚上却做了一个荒唐的 梦见一个年轻男子走进卧室, 梦,梦见一个年轻男子走进卧室,仿照相国在 世时的样子,以床第为池塘“行鸳鸯的缠绵’ 世时的样子,以床第为池塘“行鸳鸯的缠绵’, 这个年轻人竟是张君瑞。 这个年轻人竟是张君瑞。 眼前的一对恋人勾起她尘封多年的性意识, 眼前的一对恋人勾起她尘封多年的性意识,她 的阻婚,有几分妒意在里面。看似荒谬, 的阻婚,有几分妒意在里面。看似荒谬,却不 悖情。 悖情。
(四)诗化小说 刘以鬯的小说大量采用现代诗的语言, 刘以鬯的小说大量采用现代诗的语言,将诗的语言引 入小说,是诗与小说的嫁接,把小说当作诗来写。 入小说 , 是诗与小说的嫁接 , 把小说当作诗来写 。 他 的作品里充满了诗的意象、诗的语言。 的作品里充满了诗的意象 、 诗的语言 。 如运用诗作常 用的意象的重叠反复、象征、隐喻、暗示等诗的手法。 用的意象的重叠反复 、 象征 、 隐喻 、暗示等诗的手法。 酒徒》的开篇: 如《酒徒》的开篇: 生锈的感情又逢雨天,思想在烟圈里捉迷藏。 “生锈的感情又逢雨天,思想在烟圈里捉迷藏。推开 雨滴落在窗外的树枝上霎眼。 窗 , 雨滴落在窗外的树枝上霎眼 。 雨 , 似舞蹈者的脚 从叶瓣上滑落。扭开收音机, 步 , 从叶瓣上滑落 。 扭开收音机 , 忽然传来上帝的声 我知道我应该出去走走了。 音,我知道我应该出去走走了。”
创新意识的体现( 二、创新意识的体现(以下我们用他的作品分 别进行介绍) 别进行介绍)。 结构上的创新: (一)结构上的创新:四个短篇的分析 1 《天堂与地狱》 天堂与地狱》 半老徐娘-小白脸-媚媚-大胖子- 半老徐娘-小白脸-媚媚-大胖子-半老徐娘 环形结构) (环形结构) 以一只青年苍蝇的见闻, 以一只青年苍蝇的见闻,写出了作者对金钱社 会的深切感受, 会的深切感受,金钱社会里混乱肮脏的人伦关 系。
对倒》 《 对倒 》 的结构形式来源于一张双联邮 这可以说是作者的专利。 票,这可以说是作者的专利。 对倒》的篇名译自法文,为邮票学上的 《 对倒》 的篇名译自法文 为邮票学上的 专有名词,指一正一反的双连邮票 指一正一反的双连邮票。 专有名词 指一正一反的双连邮票。
小说没有故事情节,只描写了淳于白和亚杏恰恰 小说没有故事情节 只描写了淳于白和亚杏恰恰 相反的意识流动或白日梦,其复调的交叉对应给 相反的意识流动或白日梦 其复调的交叉对应给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生命力靠回忆来推动”的老者,一个是 一个是“生命力靠回忆来推动”的老者 一个是 青春气息骄人、燃烧着未来幻想的少女,二者从 青春气息骄人、燃烧着未来幻想的少女 二者从 旺角街的两端相对行走,怀着不同的联想 怀着不同的联想,最终 旺角街的两端相对行走 怀着不同的联想 最终 不期而遇地走进了电影院和公园的同一张椅子 相互间各自做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推测,之后 上 ,相互间各自做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推测 之后 相互间各自做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推测 二人又各自东西,回家各自做着好梦。 二人又各自东西 回家各自做着好梦。 回家各自做着好梦
历史文本的再创作: 故事新编》 ( 二 ) 历史文本的再创作 : 《 故事新编 》 “故事新编”是“用新的表现方法写旧故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运用现代人的感觉、 事 ” ,运用现代人的感觉、 观念 、 心理及 运用现代人的感觉 观念、 新的手法, 重新剖析、 新的手法 , 重新剖析 、 审视家喻户晓的 民间神话传说,给人新锐感。 民间神话传说,给人新锐感。
2、《吵架》可称为是篇场景折射体小说。 、 吵架》可称为是篇场景折射体小说。 作者的目光象一架摄像机, 作者的目光象一架摄像机 , 对准了一次 夫妻吵架后的狼藉惨象。 夫妻吵架后的狼藉惨象。 3、《链》:链式结构。 链式结构。 、 陈可期- 姬丽思汀娜- 欧阳展名- 陈可期 - 姬丽思汀娜 - 欧阳展名 - 霍伟 史杏佛- 陶爱南- 孔林- 高老李- 俭 - 史杏佛 - 陶爱南 - 孔林 - 高老李 - 单眼鑫- 单眼鑫-何彩珍
像巴赫的复调音乐一样,《对倒》 像巴赫的复调音乐一样 《对倒》中有两条旋律线逆向 平行而行。 平行而行。 而在亚杏的故事线上,对未来的妄想在说话。 而在亚杏的故事线上 对未来的妄想在说话。 对未来的妄想在说话 从表面上看淳于白和亚杏似乎是完全“对倒” 从表面上看淳于白和亚杏似乎是完全 “ 对倒 ” 的两个 人物,前者想着花样年华的昨天 前者想着花样年华的昨天,后者想着花样年华的明 人物 前者想着花样年华的昨天 后者想着花样年华的明 但实质上并没有区别,因为 天,但实质上并没有区别 因为“渐渐远离的轴线却是同 但实质上并没有区别 因为“ 们不愿 意正视 今天 的现实 一 条 , 他 们不愿意 正视 今天的 现实 ” ; 从文 本 结构 来 逃避” 看,“逃避”是怀旧质素和妄想质素发出的共同声。 逃避 是怀旧质素和妄想质素发出的共同声。
故事新编尊重的不是历史逻辑的真实而 是心理逻辑的真实。 是心理逻辑的真实。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 三 )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 长篇意识流 小说《酒徒》 小说《酒徒》 中国第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写于1962 中国第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 。 写于 作品以第一人称写成, 年 。 作品以第一人称写成 , 塑造了酒徒 这样一个心灵被扭曲的作家形象。 这样一个心灵被扭曲的作家形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又如《 又如《蛇》的开篇,《寺内》: 的开篇, 寺内》 墙是一把刀,将一个甜梦切成两份忧郁 将一个甜梦切成两份忧郁” “墙是一把刀 将一个甜梦切成两份忧郁”的大段意识 活动。这种“意识对白” 活动 。 这种 “ 意识对白 ” 可说是刘以鬯借鉴传统戏剧 的对白手法而独创出的一种意识流技巧。 的对白手法而独创出的一种意识流技巧。 如《寺内》中的老夫人赖婚后,张生月夜诉琴的描写: 寺内》中的老夫人赖婚后,张生月夜诉琴的描写: “月阑朦胧和尚打哈欠。是一朵厚厚的乌云 掩去喜悦 月阑朦胧和尚打哈欠。 掩去喜悦, 月阑朦胧和尚打哈欠 是一朵厚厚的乌云,掩去喜悦 使他感到寒冷。心已迷失路途,怅惜太浓 怅惜太浓,何日可将忧愁 使他感到寒冷。心已迷失路途 怅惜太浓 何日可将忧愁 化成榕树,让乱飞的燕子们飞来歇脚 让乱飞的燕子们飞来歇脚。 琴呀,”张生 化成榕树 让乱飞的燕子们飞来歇脚 。 “ 琴呀 张生 请你将我的眼泪飞送过墙去。 说,“请你将我的眼泪飞送过墙去。” 请你将我的眼泪飞送过墙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