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

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

2.2 关 联 性 负 波 (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 CNV)成 分
CNV 是 英 国 神 经 生 理 学 家 Walter 等 在 1964 年首次报道的慢电 位 成 分,是 由 人 脑 对 事 件 或 刺 激 的 觉 醒 、注 意 、期 待 以 及 动 作 准 备 等 多 种 心 理 因 素 综 合构成的心理 负 荷 加 重 所 产 生。CNV 是 在 警 告 刺 激与靶刺激之间的 一 个 分 布 广 泛 的 负 波,当 警 告 刺 激与靶 刺 激 之 间 时 间 延 长 至 几 秒 钟 时,便 可 看 到 CNV 是由警告刺激后的负波、警告刺激后的负波 返 回到基线以及靶刺激前的负波所组成 [17]。CNV 的 潜伏期长达数秒,其 产 生 的 重 要 原 因 是 对 警 告 刺 激 的期待,是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期待波。CNV 可 能 来 自 人 脑 皮 质 的 表 层 ,起 源 于 锥 体 细 胞 的 顶 树 突 ; 同 时 ,间 脑 、中 脑 网 状 结 构 等 部 位 对 这 种 皮 质 电 活 动 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 [18]
【Key words】 Event-related potential;Lie detection;P300;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Feedback- related negativity
1 测 谎 技 术 的 发 展 谎言是世界上无处不在却又无法避开的话题。
doi:10.3969/j.issn.1674-2257.2015.04.029
·应用心理学·
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
赵 丁,杨奇伟△ ,罗跃嘉△
四 川 应 用 心 理 学 研 究 中 心 (成 都 610500)

欺骗任务中结果评价的FN效应

欺骗任务中结果评价的FN效应

欺骗任务中结果评价的FN效应心理2008,40(6):693—700ActaPsychologicaSinica欺骗任务中结果评价的FN效应术孙世月,2罗跃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在认知任务中,结果评价阶段由负性反馈信息诱发的ERP相对于正性反馈信息诱发的ERP,表现出一个相对负走向的波形变化,称为反馈负波(FeedbackNegativity,FN).实验采用模拟现实生活中替人点钞情境中的欺骗行为作为任务,要求被试对看到的人民币图片按键报告其真假,同时对其中的真币图片可以做出欺骗性反应,即故意报告其为假币并力争"欺骗"计算机,从而创造出欺骗失败减钱和欺骗成功加钱两种不同效价的结果.并通过1元,5元和1O元三种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图片,考察FN是否反映对结果信息中得失量的评价,以及不同预期强度水平对FN的影响.结果发现,FN只受结果效价,而不受数额或预期强度水平的影响.此外,FN的发生源可能位于扣带前回附近.实验结果支持了FN的现代二分理论,说明FN可能反映了基于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方面的"好","坏"简单快速评价.关键词反馈负波FN;结果评价;现代二分理论;ERP分类号B8421引言结果评价是人类一项重要的认知功能,指的是人们对自身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或外部反馈进行评价的过程.结果评价有助于指导人们的决策,从而优化各种行为.近年来,结果评价的神经机制逐渐成为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其中,研究者们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确定了结果评价加工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反馈负波(Feed—backnegativity,FN,亦有称之为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FRN或Feedbackerror—relatednegativi—ty,fERN).FN敏感于反馈信息的属性,是在与代表"得到"或"正性"的反馈信息所诱发的ERP 相比较时,"失去"或"错误"的反馈刺激所诱发的ERP上表现出的一个相对负走向.FN的峰潜伏期是在反馈出现后200~300ms内,最大波峰位于额叶中央区域(FC)的电极J卜n].源定位分析结果也显示FN的发生源很可能位于内侧额叶,如扣带前回(AnteriorCingulatedCortex,ACC)'H'J,因此FN也被称作内侧额叶负波(Medialfrontalnegativi—ty,MFN).关于FN所反映的结果评价的本质,目前仍然没有定论.Miltner等提出FN与错误相关负波(er. ror—relatednegativity,ERN或errornegativity,Ne)有关,认为同一种错误加工机制既产生与错误反应相关的ERN,也产生与负性反馈相关的FN-lJ.ERN是伴随错误反应之后的一个负走向波,FN与ERN 在一些方面具有相似性,如头皮分布均为内侧额叶最大,可能有同样的发生源,这也正是FN有时被称为fERN的原因.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一些实验支持【16].Gehring等的实验利用"得钱多,少","失钱多,少"四种可能结果下的赌博任务分离"得失"与"相对正误"两个因素,发现在结果为"失去"时波幅比结果为"得到"时波幅更大,但在"得钱"的情况下,"得到少"这种相对错误的结果却不会诱发FN,而两种"失钱"的情况下,"失钱少"这种相对正确的结果仍然会诱发FNJ.这说明FN对"失去"的敏感性不反映错误觉察,而是反映"得失"本身,于是对FN的错误加工观点提出了挑战.Holroyd结合计算机建模与心理生理实验对此进行检验,并提出ERN的强化学习理论-l...他们认为,当行为结果比期望的更糟,即出现预测误差时,负性强化学习信收稿日期:2007—1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25026,30670698),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106025),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通讯作者:罗跃嘉,E'mail:l"oyj@b""?.d"?693心理40卷号通过中脑多巴胺系统传至ACC,于是产生由错误反应诱发的ERN与由负性反馈诱发的FN.这一理论在生化,脑成像,临床等层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持.根据该理论的解释,认知系统对外部事件的评价引起的FN与事件的客观价值存在线性关系¨.可以说ERN的强化学习理论是对FN的错误加工观点的改进,该理论认为,FN不仅反映了对于错误反应的觉察或监测,更重要的是FN所反映的预测误差,将会调节之后的行为.ERN的强化学习理论认为FN由不期望得到的或不喜欢的结果引起,但是并没有阐明认知系统如何将一个结果评定为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一方面,评价系统可能根据曲线函数关系来决定某一事件的喜好度,那么处于中等喜好度的结果将会引起中等波幅的FRN,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根据一个二分函数来对喜好度做出判断,如此就不会出现中等波幅的FRNJ.众多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后者,并进一步以与情绪的动机性理论,基于行为激活与抑制的Gray理论等类似的现代二分评价理论,解释FN可能反映了神经系统对基于"好", "坏"二分效价的反馈信息的早期评估L8j.这种假设也得到了脑成像方面的实验证据'.然而,正如Y eung等对ERN一强化学习理论的置疑,FN的现代二分理论也没有解释认知系统根据什么标准将特定结果评价为"好"或"坏".随之而引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FN是否反映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关系.一些研究者认为FN可能反映了对外界事物基于预期的/非预期的这一维度而非基于奖励惩罚客观值上"好/坏"维度的快速评价加工'.'"'.例如Holroyd等的研究进行了两个猜测实验L20j,实验一为有得有失条件,有三种可能结果"+10","0","一10";实验二包括两种条件,一种情况全为得钱,另一种情况全为失钱,但得失钱的可能数额均为"0","2.5"和"5".结果发现,在三种条件下,相对中等和最差的结果均比最好的结果诱发出更大的FN,而FN不受绝对性客观"好/ 坏"结果的影响,可以推测,在各种条件下,被试均预期猜中最好的结果,与预期不一致的结果则诱发出较大的FN.但Hajcak的实验利用75%,50%和25%三种不同概率水平的可能结果考察预期的作用,以大概率下的结果作为预期条件,发现了经典的由负性反馈诱发FN的结果,但FN在预期和非预期情况下没有显着差别[81.Cohen最近的研究则表明"得钱"条件下对结果的预期将会影响ERP波幅和EEG时相相干与频谱能量,但"失钱"条件的FN却不受预期的影响.总的来说,更普遍的观点认为结果评价与预期有关,一些脑成像的研究也证实这点.考虑到此前的大部分结果评价的研究均采用简单学习任务或者简单赌博,猜测等任务,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被试的主动卷入度,因而诸如预期之类的复杂心理过程可能得不到反映.Mai等进行了一系列复杂认知任务中结果评价的研究,其中欺骗任务要求被试对屏幕上呈现的箭头的方向作出反应, 指导语中告诉被试对在三种不同的提示刺激下分别作出完全诚实,完全欺骗和自愿欺骗的反应,最后以加钱或减钱的形式反馈是否欺骗成功的信息.他们的研究结果再次证实了FN敏感于结果效价而不敏感于结果数额,但其中仍然没有涉及结果评价中FN 与预期之间关系的争论.另外,现有的考察预期因素的研究一般利用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不同操纵预期因素.2,以大概率的结果为预期条件,小概率的结果为非预期条件.然而正如Folstein等提到的,根据FN与N2在潜伏期,头皮分布,发生源等方面的相似之处,FN从本质上讲也属于N2家族.尤其是考虑到FN可能反映了结果与预期之间的不一致时,则更加难以将其与敏感于模板失匹配的前部N2分离开来,而且已有的大量oddball范式下研究结果显示敏感于失匹配的N2受到刺激概率的影响.因此概率因素本身是否影响FN目前还有待继续探讨.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在Mai等所采用的欺骗任务中结果评价的实验范式上做出改进.一方面, 模拟现实生活中拾金不昧得到奖励,而"昧金"有可能不被发现便"得钱",也有可能被发现而惩罚"失钱"的情境,使欺骗任务的实验室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生活原型,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概率因素的混淆,本研究通过操纵可能得失钱的数额大小,激发被试不同动机水平,基于"可能得失钱的数额越大,被试的预期越强"而非"可能得失钱的概率大便存在对结果的预期,概率小便不再预期"的假设,考察不同强度的预期对FN是否产生影响.2方法2.1被试17名(男7女10)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本科生,年龄19~24岁.所有被试均首次参加心理学实6期孙世月等:欺骗任务中结果评价的FN效应695 验,身心健康,无精神神经病史,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2.2刺激材料采用2005年版人民币图片作为刺激材料.图片来源:扫描仪拍摄1元,5元和10元三种面值人民币的正面各10张形成数码图片,后经AdobePho. toshop7.0按统一标准处理,所有图片分辨率为72 象素/英寸,尺寸为8cm×4cm,视角小于2.5..此外,分别以1张1元,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图片为素材,将图片左下角双色横号码中的数字全部修改为0,以此标记为假币.2.3实验程序实验前告诉被试这是一项检验计算机测谎软件的研究,要求被试通过将看到的真币报告为假币欺骗计算机,并力争不被发现.通过E—prime在计算机上执行实验程序.被试在一间光线柔和的隔音室内,坐于一张舒适的椅子上,两眼注视屏幕中央,双眼距离屏幕1米.具体刺激序列如图1所示,首先,屏幕中央出现一个"+",提醒被试集中注意力,之后出现一张人民币图片,可能为真币或假币,要求被试若看到假币,则等待随后出现""时尽快按右键报告这是假币;若看到真币,则做好准备是否欺骗计算机,并在""出现后800ms内尽快根据自己的决定做出按键反应,按左键表示报告这是真币,即诚实反应,不欺骗; 按右键报告看到的是假币,即欺骗反应(左右按键在被试问进行平衡),最后将会给予被试反应结果的反馈,指导语中告诉被试因为出现假币时不可欺骗,所以若出现假币时反应出错将会给予警告;而对真币的诚实反应结果是增加相应面额的1%作为报酬(如+0.01,+0.05,+0.10),对真币的欺骗反应有两种结果:一是欺骗成功,则增加相应面额100% 作为奖励,二是欺骗失败,则从报酬中减去相应面额的2倍以示惩罚.实际反馈中,在欺骗反应后,反映欺骗成功与欺骗失败的结果由计算机随机给出,各占1/2,与被试行为反应无关.整个实验共有360个trials出现真币和72个trials出现假币,实验结果只分析真币情况.整个实验分成12个小节完成,每36个trials被试自控时休息,Trials之间间隔1500—3000ms,正式实验持续1 小时左右.为了排除在冒险性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从而保证叠加次数的大体一致,要求被试尽量保证三种面额条件下,做出诚实反应和欺骗反应的情况各占一半.图1实验流程示意图2.4ERP记录与分析采用根据国际10—20系统扩展的64导电极帽,以NeuroScanERP工作站记录EEG信号.头皮与电极之间阻抗小于5kft,滤波带通0.05—100Hz, 采样频率为每导联500Hz.以位于左眼上下眶的电极记录垂直眼电(VEOG),位于眼外侧1.5cm处的左右电极记录水平眼电.以双侧乳突平均值为参考,具体是,在记录中所有电极参考置于左乳突的一只参考电极,离线分析时再次以置于右乳突的一只有效电极进行再参考,即从各导联信号中减去1/2该参考电极所记录的信号.根据垂直眼电矫正眨眼伪迹,并进行30Hz低通滤波,自动排除其他波幅大于±IO0~V的伪迹信号.分析时程为反馈出现前lOOms至反馈出现后700ms,以反馈出现前lOOms作为基线.分别叠加并平均1元,5元,10元面额下诚实加钱,欺骗失败减钱与欺骗成功加钱三种结果反馈信息诱发的EEG,得到根据反馈刺激锁时的ERP总平均波形.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行为数据以及ERP波形的测量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对不满足球形检验的统计效应采用Greenhouse—Geisser法进行矫正P值.采用BESA5.0软件(BrainElectri- calSourceAnalysis,德国MEGISSoftwareGmbH生产),对减钱条件下的ERP总平均波进行基于四壳椭球模型的偶极子源定位分析,以了解FN的发生源.3结果3.1行为结果当人民币图片面额为1元,5元,10元时,被试选择进行欺骗的百分比分别为47.5%,52.7%,51.9%,三者之间无显着差异.从被试进行欺骗反应和诚实反应的反应时来看,当人民币图片面额为理40卷1元时,分别为323.58±66.42ms和323.86±63.24ms;当人民币图片面额为5元时,分别为317.05土68.22ms和322.80土59.38ms;当人民币图片面额为10元时,分别为317.21土63.60ms和321.19土62.08ms.2(反应:诚实,欺骗)×3(数额:1,5,10)重复测量ANOVA结果表明各种条件下反应时没有显着差异.3.2ERP波形结果被试选择诚实和欺骗两种反应时,结果评价存在着本质区别.被试诚实反应时,就已经明确知道将要获得的结果反馈,即反应与反馈之间是完全对FZ1元Fcz一……CZCPZ应的关系;而被试做出欺骗反应之后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从ERP波形(图2)也可以看出被试进行诚实反应与进行欺骗反应后反馈诱发的波形有显着差异.鉴于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结果效价对FN的影响,故实验结果不分析诚实反应后的确定结果,而主要关注由欺骗反应后反馈信息诱发的ERP波形.从图1可见,欺骗反应后的两种结果在反馈出现后230—450ms时间段内,相对于加钱(欺骗成功的情况)后的反馈结果,减钱(欺骗失败的情况)的反馈信息诱发一个负走向,这一现象即为FN效应.5元1O元图2不同数额下各种反馈信息诱发的ERP总平均图(电极:FZ,FCZ,CZ,CPZ) 以反馈出现后230—450ms时间窗的平均波幅作为测量指标,进行2(结果效价:加钱,减钱)×3(数额:1,5,10)×3(左右位置:左,中,右)×6(前后位置:F区域,FC区域,C区域,CP区域,P区域,P0区域)四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F3,FZ,F4,FC3,FCZ,FC4,C3,CZ,C4,CP3,CPZ,CP4,P3,PZ,P4,PO3,POZ和P04共18个电极点进入统计分析.之所以选择该时间窗,一方面是参考相关研究¨,其FN最大波峰出现于该时间窗;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本研究的ERP总平均图看,作为相对于得钱反馈由失钱反馈所诱发的负走向主要表现在这一时间窗内.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效价主效应显着,F(1,16)=19.19,P<0.001,该时间窗内平均波幅在得钱(16.32土1.05)的情况下比失钱(13.50土0.81)情况下更大.数额因素主效应显着,,(2,32):15.23,P<0.001,配对比较显示其中5元(15.67土1.04),10元(15.71土0.89)条件下平均波幅均显着大于1元(13.35土0.84)条件下的平均波幅,但5元,10元之间差异不显着.结果效价与数额两因素间交互作用不显着.从头皮分布上看,前后电极位置的主效应,前后位置与结果效价间的交互作用,前后位置与数额间698理40卷FN对数额因素不敏感的实验结果可见,评价系统不是简单的以得失结果的绝对"好/坏"为标准的,这一结论已经由好几项研究结果给以证实'.于是,问题集中于结果评价与预期是否有关,不少研究已经开始了探索.尽管有一些研究发现结果评价的FN效应在预期与非预期两种条件下没有差异.但更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了预期因素的影响,Holroyd 等具体解释了预期如何影响结果评价.他们认为,当接收到外界刺激时,认知系统首先确定当前任务目标,同时对可能的结果做出能否满足目标的二分预期,然后在结果出现之时,评价系统中的基底核根据实际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别产生预测误差,该误差信号通过中脑多巴胺系统传至扣带前回,从而产生FN.动物实验结果也显示,在延迟反应任务中,短尾猿的眶额皮层神经活动会随着预期奖励的值而发生变化引.可见,评价系统是根据结果是否满足既定目标的二分预期做出"好","坏"判断的.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支持了FN反映基于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的二分评价.实验中,被试在做出欺骗反应之时,明确知道可能得到或失去的钱数.基于得失钱数额越大,被试对结果的预期越强的假设, FN对结果数额因素不敏感这一结果同时也表明, FN所反映的结果评价不敏感于预期本身的强度. 同时,偶极子定位的结果显示,FN的发生源可能位于ACC背侧,这与以往有关奖赏加工的脑成像研究结果一致口,H,].而关于ACC存在背侧认知信息和腹侧情绪信息加工分离的观点,目前已得到较广泛认同.以往研究均表明,ACC背侧为认知亚区,可能参与调节注意或执行功能,反应抑制,冲突或新异性监测,动机,工作记忆,以及认知任务的预期.由此,可以认为FN是一个认知成分,可能反映了减钱条件下实际反馈与预期不一致所引起的冲突监测.可以推测,可能早在结果评价之前,认知系统便对任务的目标,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某一特定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特定结果是否满足目标等信息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简化为关于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的两个对立的假设.于是,当结果信息出现时,便能以快速而有效的方式完成评价过程,从而调整反应策略,优化行为结果.此外Krizan等综述了有关需求偏好的研究,他们认为人类可能有一种"预期出现好结果"的乐观主义需求偏好...这一假说很好的补充了FN的现代二分理论,例如,在本实验中,被试在进行欺骗反应之后可能存在预期自己能够欺骗成功的偏好.同时该假说也能很好的解释以往研究中所发现的一些不一致结果.例如,在Gehring等的实验中,首先出现标有代表得失数量"25"或"5"的卡片,在被试进行随机的猜测反应之后,通过卡片的颜色呈现"得失"的信息].由于猜测的随机性,被试很可能并没有对某一结果的明确预期,只是简单的预期自己会"得钱",于是反馈出现后,评价过程快速而直接的根据是否"得钱"将其简单的评价为"好"或"坏",从而忽略了"失钱少"这种相对较好的结果信息.而Hajcak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结果的效价与概率之间未出现交互作用J,很可能也是被试并未根据结果可能性的大小形成预期,仍然保持了"预期出现好结果",所以FN的差异只表现在两种效价上.Holroyd等l5l20的研究发现在确定的得失背景下,相对中等和相对最差的结果均比最好的结果诱发了更大的FN,很可能被试总是预期出现最好的结果,更有力地支持FN反映了对当前结果是否与预期的好结果一致的快速二分评价.本研究在欺骗这种复杂社会认知任务中研究结果评价,同时采用比较接近现实情境的实验室研究, 得到与之前一系列研究相符的结论.一方面,进一步支持了FN的现代二分理论;另一方面,也说明采用这种更接近现实的欺骗任务进行结果评价是可行且有效的,关于结果评价的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在复杂社会认知任务上展开,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结果评价的心理学本质.此外,通过操纵预期的强度水平,考察了预期与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FN可能只反映基于"结果与既定预期是否一致"之上的"好","坏"二分评价,而其他结果相关信息可能发生于FN所反映的结果评价之前,也有可能在FN所反映的评价加工之外的其他神经活动进行评价.不过,本研究中受实验时间所限,各种条件下叠加次数较少(31±10),反馈前间隔也较短,虽然单个被试的ERP结果在叠加次数最少的情况下信噪比也达到了5.51,但不能排除实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FN敏感性的可能,进一步的研究将会考虑这些可能的干扰因素,从而更深入的了解预期与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研究主要从FN的角度解释结果评价的内在神经心理机制,着眼于结果评价本身.考虑到结果评价对行为优化的重要作用,今后研究可能进一步探索在任务完成中的动态结果评价过程.6期孙世月等:欺骗任务中结果评价的FN效应699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何士刚研究员给予本研究的宝贵建议!参考文献lMlltnerWHR,BraunCH,ColesMGH.Event—relatedbrain potentialsfollowingincorrectfeedbackinatime—estimationtask: evidencefora'generic.neuralsystemforerror—detection.Journal ofCognitiveNeuroscience,1997,9(6):788—7982GehringWJ,WilloughbyAR.Themedialfrontalcortexandthe rapidprocessingofmonaary固jIlsandlosses.Science,2002,295ff563):2279—22823NieuwenhuisS,HolroydCB,MolN,eta1.Reinforcement—relatedbrainpotentialsfrommedialfrontalcortex:originsand functionalsi~aificance.Neuroscience&BiobehavioralReviews. 2004,28(4):441—4484Y eungN,SanfeyAG.Independentcodingofrewardmaguitude andvalenceinthehumanbrain.JournalofNeuroscience,2004,24G8):6258—62645HolroydCB,LarsenJT,CohenJD.Contextdependenceofthe event—relatedbrainpotentialassociatedwithrewardand punishment.Psychophysiology,200401):245~2536ToyomakiA,MurohashiH.TheERPstofeedbackindicating monetarylossand鲫onthegalneofmodified"rock—paper—scissors".InternationalCongessSeries,2005,1278:381~3847NieuwenhuisS,SlagterHA,yonGeusauNJA,eta1.Knowing goodfrombad:differentialactivationofhumancorticalareasby positiveandnegativeoutcomes.EuropearlJournalofNeuroscience, 2005,21(11):3161—31688SajeakG,HolroydCB,MoserJS,eta1.Brainpotentials associatedwithexpectedandunexpectedodandbadoutcomes. Psychophysiology,2005,42G):161~1709SajcakG,MoserJS,HolroydCB,eta1.The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reflectsthebinaryevaluationofgoodversusbad outcomes.BiologicalPsychology,2006,71G):148~15410HokoydCB.ColesMGH.TherteRtobasisofhumanerror processing.Reinforcementlearning,dopamine,andthe@ITOr—relatednegativity.PsychologicalReview,2002,109(4):679—709 llYeungN,HolroydCB,CohenJD.ERPCorrelatesofFeedback andRewardProcessinginthePresenceandAbsenceofResponse Choice.CerebralCortex,2005,15(5):535~54412YuR.ZhouX.Brainpotentialsassociatedwithoutcome expectationandoutcomeevaluation.NeuroReport,2006,17(15): 1649—5313HolroydCB,SajeakG,LarsenJT.Thegood,thebadandthe neutral:Electrophysiologicalresponsestofeedbackstimuli.Brain Research,2006,11050):93~10114LuuP,TuckerDM,DerryberryD,eta1.ElectrophysiologicalresponsestoelTOrsandfeedbackintheprocessofaction regulation.PsychologicalScience,2003,14(1):47—5315RuchsowM,GrotheJ,SpitzerM,eta1.Humananteriorcingulate cortexisactivatedbynegativefeedback:evidencefromevent—relatedpotentialsinaguessingtask.NeuroscienceLetters,2002, 325(3):203—20616NieuwenhuisS,Y eungN,HolroydCB,eta1.Sensitivityof ElectmphysiologicalActivityfromMedialFrontalCortexto UtilitarianandPerformanceFeedback.Ce~bralCortex,2004.14 (7):741—74717O'DohertyJP,BuchananTW,SeymourB,eta1.Predictive no.1ralcodingofrewardpreferenceinvolvesdissociableresponses inhumanventralmidbralnandventralstriatum.Neuron,2006,49 (1):157~16618O'DohertyJP,DayanP,FristonK,eta1.TemporalDifference ModdsandReward—RelatedLearningintheHumanBrain. Neuron,2003,38):329~33719SajcakG,MoserJS,HolroydCB,eta1.It'sworsethanyou thought:Thefeedbacknegativityandviolationsofreward predictioningamblingtasks.Psychophysiology,2007,44(6):905 ~91220HolroydCB,NieuwenhuisS,Y eungN,eta1.Errorsinreward predictionalereflectedintheevent—relatedbrainpotentia1. Neuroreport,2003,14(18):2481-248421CohenMX,E1gerCE,RanganathC.Rewardexpectation modulatesfeedback—relatednegativityandEEGspectra. Neurolmage,2007,35G):968-97822NieuwenlmisS,HeslenfeldDJ,yonGeusanNJA,eta1.Activityinhumanreward—sensitivebrainareasisstrongly contextdependent.Neurolmage,2005,25(4):1302—130923KnutsonB,FongGW,BennettSM,eta1.Aregionofmesial prefrontalcortextracksmonetarilyrewardingoutcomes: characterizationwithrapidevent—relatedfMRI.Neuroimage,2003,18G):263—7224CohenMX.Individualdifferencesandtheneuralrepresentations ofrewardexpectationandrewardpredictionell'Or.SocialCognitive andAffectiveNeuroscience,2007,2(1):20~3025MaiXQ,LiuC,LuoYJ.Mentalconflictevokedbynegative feedback:AnERPStudy.ProgessinBiochemistryandBiophysics,2004,31(Supp1.):14026FolsteinJR,vanPettenC.Influenceofcoguitivecontroland mismatchontheN2componentoftheERP:Areview. Psychophysiology,2008,45(1):152—17027YuR,ZhouX.Brainresponsestooutcomesofone'sownandother'sperformanceinagamblingtask.NeurpReport,2006,17 (16):1747—175128RoeschMR,OlsonCR.Neuronalactivityrelatedtoreward valueandmotivationinprimatefrontalcortex.Science,2004,304 (5668):307~31029BushG,LuuP,PosnerMI.Co~aitiveandemotionalinfluencesin anteriorcingulatecortex.TrendsinCoguitiveSciences,2000,4(6): 215~2230KrizanZ.WindschitlPD.TheInfluenceofOutcomeDesirability onOptimism.PsychologicalBulletin,2007,133(1):95~121700心理40卷Feedback.relatedNegativityinOutcomeEvaluationwithaDeceptionTask SUNShi.Yue..LUOYue.Jia(KeyLaboratoryofMentalHealth,lmtittaeofPsych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 ijing100101,China) (Graduate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StateKeyLaboratoryofCognitiveNeuroscienceandLearning,Be~iingNormalUniversity ,Beqing100875,China)Abstract Outcomeevaluationisoneoftheimportantfunctionsofthecognitivesystem.Itcanprovidera pidandefficientinformationabouttheoutcomesofone'sbehaviorinordertofacilitatetheperformanceoftheb ehavior.Recently, researchershaveshowngreatinterestintheneuralmechanismsofomcomeevaluation.Many studieshaveconfirmedthatasignificantERPcomponent,calledfeedback?relatednegativity(FN),couldbeelicitedbyne gativeperformancefeedbackcomparedtopositiveoutcomes.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investigatethemechanismso ftheoutcomeevaluationreflectedbyFNandtoexplorewh~herFNisaffectedbythemagnitudeinformationcarryingdi fferentintensitylevelsoftheexpectation. Toobservetheoutcomeevaluationfollowingcomplexcognitiveprocesses,adeceptiontask wasconductedina simulatedexperimentalsituationinvolvingtheidentificationofcurrency.Theparticipantsw ererequiredtoidentifypicturesofgenuineRenminbi(RMB)fromasetofpicturesoffakeones.Theparticipantswere askedtopresstheleft keytoindicategenuineRMBpicturesandthefightkeytoindicatefakeones.However,wetoldt hemthatforeachgenuineRMBpicture,theycoulddecidewh~herto"declare"(tellthetruth)or"smuggle"(1ie) andthattellingthetruth wouldresultinthemreceivingasmallbutcertainmonetaryreward,whereaslyingmayleadtoapotentialgainifthey escapedbeingcaughtorariskofdoublepenaltyiftheirliewasdetectedbythesoftware. Seventeenhealthyundergraduateswhohadneverparticipatedinanyelectroencephalograph y(EEG)experimentbeforevolunteeredforthisstudy.TheEEGwasrecordedfrom64scalpchannelsusingelectro desmountedinanelasticcap.Feedback-relatedERPswerecalculatedforan800msepochincludingalOOmspre'feed backbaseline.Theoutcomevalences(咖whendeceptionwassuccessfulandlosswhendeceptionwasunsuccessfu1)bythemagnitud~ (picturesoftheRMBworthl,5,and10)resultedinsixwaveforms.Thebrainelectricalsourceanalysis(BE SA)techniquewasalso adoptedinordertoestimatethedipolesourcingofFN. TheERPsofthetruthfulconditionwere。

认知伪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认知伪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D 7 53 F9 .
文 献 标 志 码 :A
d i 03 6 ̄i n10 — 6 9 0 0 50 2 o:1 . 9 .s. 4 5 1. 1. . 9 s 0 2 0 1
文 章 编 号 :1 0 — 6 9(0 0 0 — 3 4 0 0 4 5 1 2 1 )5 0 6 — 3
a d s e ic ti a kn fojcie p yilgclid x a d i a po s g tc n lg n d tcig c g n p cf .I s id o bet h soo ia n e n s rmi n e h oo y i ee t o— i v i n
n n Me ia olg ,Wu u 2 1 0 ,C ia a dc lC l e e h 4 0 2 hn )
A sr c :I h ed fjdca sc itc d nic t n b u 0 6 % o h e pe ma b x g b ta t n te f ls o u iil py har ie t ai ,a o t4 %- 0 i i i f o fte p o l y e e a — grt h i ijr o esn l po t h u h sme p y h lgc ltss ae efcie i d nict n h y eae ter nuy fr p ro a rf .T o g o s c oo ia et r f t n ie t ai ,te i e v i f o
“ 装 高手 ” 有 较 高 的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 因 此认 为 ,R 伪 具 E P是 一 种 更客 观 的 生 理 学 指 标 . R E P技 术 是 一 种 有

事件相关电位(ERP)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初探

事件相关电位(ERP)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初探

和 预防 的研究 , 越 来 越 多 的高 科 技 研究 成 果 被 应 用 到 案件 中 , 案 件侦 破 的方 法 和 对 罪 犯 的各 种 犯 罪 因 素 剖析 手段 途径 日益 丰 富 。在 侦查 实 践 中 , 运 用 科
学 的方 法研 究犯 罪 人 的行 为 特 征 、 心 理 现象 或 者 心 理 过程 , 无 疑对打 击 和 预 防犯 罪 提 供 了更 加 客 观 的 途 径 。从 1 9 2 1 年 美 国身为 心 理 学 家 的警 官拉 森 使
人类 E R P中 的特 定波 群 与谎言 之 间有 一 定 的关 联 ,
这 对 于研究 犯罪 行为 提供 了新 的尝试 。
1 E R P在 侦 查 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应 用 的 理 论 基 础
用生理 心理 检测 设备 成 功破 获 加 利福 尼 亚 州伯 克 利市警 察 局一宗 案 件 , 到 目前 各种 生 理 心 理 检测 设
究” 的 阶段 性成 果 。
作者简 介 顾红梅( 1 9 7 2 一) , 女, 安徽亳州人, 侦查系副主任 ,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侦查讯问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① 此处生理 心理 检测设备是统称 , 一些资料称作“ 心理测试仪 ” 、 “ 测谎仪 ” 、 “ 多 通道生 理心理记录仪” 等。
备被 世界 各地警 方 广 泛 应用 于 侦 查 实 践 中 , 中国也
V a u g h a u于 1 9 6 9年首 次提 出此 概 念 。 E R P ( E — v e n t . R e l a t e d B r a i n P o t e n t i a l s ) , 中文译 作 事 件 相 关 电 位, 是从 E E G( 脑 电图 ) 中经过 计 算机 技术 提取 获 得 的认 知脑 电位 , 为 一个 与 实 际 刺 激 或者 预 期 刺 激 有

案件相关脑电位测谎中两种实验范式的比较研究

案件相关脑电位测谎中两种实验范式的比较研究

案 件 相 关 脑 电位 心 理 生 理 测试 是 事 件 相 关 脑 电位 技 术 (v n rlt oe t lE P 在 实 际 ee t e e p t i , R ) ad na 工 作 中的 应 用 , 它通 过 记 录 、 比对 被 测 人 对 具 有 陌 生 、 悉 、 件 相 关 ( 测 刺 激 ) 具 有 不 同认 熟 案 探 等 知属 性 的 图片 和语 句 , 行 再 认并 作 出判 断 的脑 进 认 知 过程 的 头皮 电位 , 分 析 、 查 被 测 人 与 调 来 探 查 案 件 之 间 的关 系 。[目前有 关 案件 相 关E P R 测 试 的研究 , 多通 过 控 制刺 激类 型 和反 应类 型来 诱 发 欺骗 相关 的特征 性E P R 成分 。据此分 析 各类 被
于测谎 实案 的 可行性 。
关 键 词 : 案 件 相 关 脑 电 位 ;Od bl 式 :G - g 范 式 da范 l o No o
中 图分类 号 :D 1 . 98 2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7 — 5 1 (0 1 3 0 5 一 4 6 1 0 4 2 1 )O — o 5 o
2 1年 第 3期 01 ( 第1 总 1 ) 8期
吉 林 公 安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u a f inP bi e ui a e o r lo l u l S c r yAcd my n Ji c t
No 3。 0 1 . 21 J n No 18 u e, . 1
范式 ,该范式 无法排 除 由于刺激 的 小概 率呈现 或者说 刺 激 的新异 性诱发 的特异成 分 对P 0 等测试 指标 30
的影响 。2 o 年 以来 有研 究者 应 用G — oo o4 o N g 范式 , 即两种 刺激 出现 的概 率相等 的范 式 ,进 行 刑事 和 民 事案 件 的测试研 究和 实验 研 究 ,证 明 了G — o oE式诱发 具 有案 件 相 关脑 电特征 的P 0 的可 能性及 用 oN gC 3o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隐藏信息测试的两种研究取向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隐藏信息测试的两种研究取向


收 稿 日期 : 2 0 1 2_
作者简介 : 朱千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博 士研究 生
通讯作者 : 陈红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 目: 重 庆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巴渝 学 者 人 才 项 目资 助 ( 2 0 1 0 2 0 1 4 ) . 项 目负 责 人 : 陈 红
第 4 0卷
V{ ) l 40
第 ]期
\{ )]
西 南大学学 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o mI l { ) f S o . 1 I … 1 I T 1  ̄ { v e l l Y( S o c {  ̄ /S { l } . 1 I C e N F f l l 1 l { ) l l
的研究 也表 明 E R P与适 当 的任 务相结 合可 以揭示 隐藏 的心理 过程 。现在 已有 众多研 究 将 ( 、 I T E R P C I T以认知 加工尤 其记 忆 为基 础 . 以检 测 个体 对 犯罪 相 关信 息 的记 忆和 再 认E ” 。尽 管 E R P C I T也 易受反测 谎 的影响 . 但 因其 具 有时 间分 辨 率高 、 施 测 便利 且 成本 低 、 无 创 性 等优
关E 。

项有 关测谎 的元分 析研究指 出 . ( 、 I T 的测 谎准 确率不 够高 . 有 罪认 定准 确率大 约 为 8 o . 识
别无 辜者 的准确率 则在 c j o 左右. 且 易被 反 测谎 措施 ( c o t H l t e r n l e a s t l r e s ) 击 败E ” 。还 有研 究认 为 ( 、 I T 的漏报率 ( f a l s e n e g a t i v e r a t e ) 较 高 。因此 有研 究者 提 出使用 可能 更为 准确 的 中枢神 经 系

犯罪心理的生理记录技术

犯罪心理的生理记录技术

犯罪心理的生理记录技术
第24页
2、犯罪记忆检测统计仪器出现
在中世纪,欧洲人采取“脉搏计数法”来 确定被测人是否有罪。
1791年,伽伐尼创造了皮电计。这为统 计心理生理反应增添了新技术装置。
1870年,为了研究恐惧对人生理影响, 莫索(Mosso)制造了一个平衡点非常灵 敏摇篮。假如有些人斜靠着它,它会伴随 人呼吸节奏而摇动。
犯罪心理的生理记录技术
第19页
(二)皮层下活动统计技术
心脏活动、呼吸活动、皮肤电改变、体表温度 改变、消化活动、声频改变、血压改变、瞳孔 改变等都受到自主神经系统控制,这些改变都 能够作为皮层下活动指标。
经过特定仪器将这些生理活动改变转化为电 信号并统计下来,就实现了皮层下活动统计。
犯罪心理的生理记录技术
犯罪心理的生理记录技术
第39页
• 第一,进行P300测试时需要被试完成一定任 务,并做出一定反应,所以在进行测试时要求 被试处于能够主动地完成任务清醒状态;
• 第二,P300测试需要特定刺激序列;
• 第三,在展现给被试刺激当中,需要被试做出 按键反应刺激称之为靶刺激(TS),而不需要 做出反应刺激称之为非靶刺激(NTS),而对 靶刺激做出反应就是被试在测试过程中必须要 完成任务。
犯罪心理的生理记录技术
第9页
• 使用使人吐露真情麻醉药测谎
犯罪心理的生理记录技术
第10页
犯罪心理生理统计技术,是犯罪记忆 检测技术组成个别。
这一技术包含皮层下结构控制生理活 动统计技术和大脑皮层生理活动统计 技术。
皮层下结构控制生理活动统计技术分 为出现和成熟两个阶段,当前常见统 计仪器是多导仪。大脑皮层生理活动 统计技术主要指大脑电流统计技术。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说谎研究中的应用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说谎研究中的应用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说谎研究中的应用1 引言“人类是如何进行说谎和识别谎言的?”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刑事侦查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 (Sip et al., 2010) 。

说谎 (lying) (有时也叫欺骗, deception) 是指个体在知道事实真相的情况下, 为了获得好处或者避免损失, 故意地使用言语或者非言语信息使他人产生某种错误信念的行为 (张亭玉, 张雨青, 2008;崔茜, 蒋军, 杨文静, 张庆林, 2013;Abe, 2009, 2011;Masip, Garrido, &Herrero, 2004) 。

这种定义既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说谎行为, 也包含了互动游戏中个体使用的策略行为 (胡志善, 2015) , 如隐瞒、否认、伪造、吹牛、欺诈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谎言类型。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 说谎或者欺骗行为具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 它是一种社会性行为, 至少涉及说谎者/欺骗者和被欺骗者两个互动对象;第二, 它是一种有意意图行为(Lisofsky, Kazzer, Heekeren, &Prehn, 2014) 。

有些情景中, 故意说真话也是一种欺骗, 因为欺骗者使用真实的信息来传递错误的信念, 研究者 (Ding, Sai, Fu, Liu, &Lee, 2014;Volz, Vogeley, Tittgemeyer, von Cramon, &Sutter, 2015) 把这种类型的谎言称之为高级欺骗 (sophisticated deception) 或者二级欺骗 (secondorder verbal deception) , 这种说谎方式是人际互动中常用的策略(Carrión, Keenan, &Sebanz, 2010;Sip et al., 2010) 。

鉴于, 国内外研究者一般把“说谎”和“欺骗”等同于说谎进行研究 (张亭玉, 张雨青, 2008) , 因此, 本文也统一使用“说谎”一词, 但如果后文中用“欺骗”更确切, 我们也会使用“欺骗”一词。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研究在思维领域的文献综述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研究在思维领域的文献综述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研究在思维领域的文献
综述
利用视觉事件相关电位(ERP)对40名健康被试者进行测谎初步研究。

结果阳性率为95%,假阴性率为5%。

本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者看过某陌生人照片后无论其是否承认,P3波幅和波面积可以为判定真实情况提供依据。

EEG是在头皮上记录的,但EEG会受到大脑活动有意义变化以及各种噪声源的影响,解释起来很困难。

而ERP是更好地了解大脑功能的一个方法(当EEG被锁定到特定事件时,产生的电位变化被称为ERPs)。

值得注意的是,ERP反映有意义大脑活动和噪音的混合,而通过平均试次,对相同或相似事件进行锁时,可以增加信噪比
ERP优势
1)ERP是对神经活动的直接测量;
2)简单平均EEG试次通常足以使ERP可视化,并且ERP趋向于稳定可靠;
3)很好的时间分辨率,可测量和分析许多早期神经反应;
4)相对便宜,收集速度快;数据收集便携,可在各种环境下进行,不需要特别广泛的培训;储存不受限制;数据分析相对较快;ERPs可以在大范围的年龄范围内进行测量,并且有相对较少的禁忌症;
5)ERP从被试内到被试间的比较需要具有良好心理测量特性的
测量方法,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报告ERPs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

6)ERPs可以用于区分临床群体和预测精神疾病的发病。

ERPs的劣势
1)对ERPs的特定神经源或神经发生器作出准确判断较为困难;
2)ERP的确切心理意义受到争论;
3)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必须做出许多选择(滤波、参考、伪迹去除等),总的来说,数据分析没有任何的黄金标准;
4)量化ERP意味着对一些数据点进行加权,可能存在潜在的I 型错误。

P300间接测谎研究的开题报告

P300间接测谎研究的开题报告

P300间接测谎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基于P300的间接测谎研究摘要:现代社会对于识别和防止欺诈行为的需求日益增长,间接测谎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手段。

P300作为一种事件相关电位,在间接测谎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P300在间接测谎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间接测谎,P300,事件相关电位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识别和防止欺诈行为已经成为一个愈发重要的问题。

作为交往和沟通的基础,言语的真实性成为我们判断他人诚信的重要依据。

然而,当我们在防范欺诈时,如何准确地判断他人是否说谎却成为一个难题。

传统的面对面面谈方式,很容易出现被欺骗的情况,因此,一种新兴的手段——间接测谎技术被发明出来。

为了提高测谎的可靠度,间接测谎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生物反应测量仪,依据被检者的生理反应来推断其是否说谎。

而P300作为一种事件相关电位,在间接测谎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正文:一、P300的基本特点P300是指一种脑电图波峰,通常出现在ST和TT之间,主要用来研究脑在接收外部刺激时的反应。

P300通常被认为是反应选择刺激的结果,反应时间约300ms,因此得名。

二、P300在间接测谎中的应用1、基于P300的假警测定在假警测定中,警方可以利用P300事件相关电位提高对嫌疑人的测量准确性。

利用生物反应测量仪等设备记录被测者在听到警报声时的生理反应,可以推断其是否表现出紧张、恐惧等情绪。

2、基于P300的虚假信息识别在一些敏感信息泄露的情况下,可以利用P300的特性来辨别虚假的信息。

通过对被测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测量,可以推断其是否正在编造虚假信息。

3、基于P300的时间分类任务训练P300信号在多种时间分类任务中被广泛使用。

例如,训练被测者识别一系列不同的物体,再与不同图案的P300波峰相联系。

在不同的实验中,被测者可以更专注于不同类别的物品。

被测者必须集中精力,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警惕性,以识别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的细节。

欺骗心理生理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欺骗心理生理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的波幅为指标袁利用相关单词作目标刺激袁测出被 试者所拿走的物品, 从此袁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开始 在测谎领域得到应用[4].
收稿日期院2017-04-07 基金项目院2015 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渊2015C040冤曰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渊JA13338冤
- 111 -
1 .3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称 F M R I 技术袁其原
理是人脑在执行某项任务或受到外界信息刺激时 会激发特定脑区剧烈活动袁该脑区神经细胞的生物 化学过程迅速增强, 必然消耗更多能量袁需要更多 氧气. 这样会导致大脑局部血管血流增加袁形成脑 区磁场的不均匀性即磁场梯度袁磁场梯度变化会使 磁共振信号增强, 增强的程度与血氧浓度有关. 通过 磁共振变化可以得知血氧浓度变化袁而血氧相依对 比可以判断脑区活动情况.fM R I 测谎研究发现袁说 真话者的大脑额叶尧 颞叶的一部分和扣带回在活 动曰说谎的认知过程则导致大脑前部活动袁主要是 脑内侧下部和前中央区以及海马回尧颞中部区和颞 部边缘区[1 ].因此袁被测人在接收外界信息刺激时通 过脑功能成像图显示的脑区活动区可以推断被测 人是否说谎.2 001 年 Sp en ce SA 等人利用计算机和 fM R I 相结合技术袁 设计与被测志愿者短期情节记 忆相关的问题. 在抗衡实验中要求志愿者在回答指 定的问题时都要通过按键做诚实和说谎回答. 结果 发现说谎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比诚实条件下的来得 更长渊 p 0.001 冤 , 并且双侧腹外侧前额叶皮质活动更 为活跃渊 p < 0.05冤 袁表明腹外侧前额叶皮质参与了制 造谎言隐瞒事实的过程袁使得说谎条件下的反应时 间延长了[5].
黄新凤 1袁 郑可芳 1袁 何松国 1袁 陈凯丽 1袁 谢步高 2
渊1.福建警察学院 实验中心袁 福建 福州 350007曰 2.福建师范大学 法学院袁 福建 福州 350007冤

测谎中皮肤电反应的认知效应初探

测谎中皮肤电反应的认知效应初探

测谎中皮肤电反应的认知效应初探陈昌凯1,傅根跃2,倪晓峰*,杨持光*(1.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2.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系,浙江金华310024)【摘要】目的:探讨个体认知状态与皮肤电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改进测谎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4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运用照片再认法,以不同认知任务为素材进行测谎测试。

结果:不同认知任务下,被试皮肤电反应差异显著,其中识记过的照片引起更强烈的皮肤电反应。

结论:①皮肤电反应确实存在着认知效应。

②皮肤电反应还受到说谎引起的“非认知”因素的控制与影响。

③皮肤电反应还可能会受到被试反应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测谎;照片再认;皮肤电反应;认知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6)03-0286-03CognitiveEffectofEDAinLieDetectionCHENChang-kai,FUGen-yu,NIXiao-feng,YANGChi-guangCentreforMentalHealthEducationandResearch,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aminetherelationshipbetweencognitionstatesandelectrodermalactivity(EDA)andtoprovideevidenceforimprovementoflie-detectiontechnique.Methods:42universitystudentsparticipatedinthestudy.Theywereprovidedwithtasksthateliciteddifferentlevelsofcognitionbymeansofphotorecognitioninpolygraphtest.Results:SignificantdifferenceinEDAwasobservedindifferentcognitivetasks.Conclusion:①ThereiscognitiveeffectofEDAinliedetection.②EDAisalsoinfluencedbynon-cognitivefactorsthatarebroughtbyliereaction.③Subject’sEDAisinfluencedbycharacteristicsofhisreaction.【Keywords】Liedetection;Photorecognition;Electrodermalactivity;Cognition【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302039);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号:2003c34013);*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长期的测谎研究表明,在传统多导测谎技术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个反应指标是皮肤电。

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

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

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
赵丁;杨奇伟;罗跃嘉
【期刊名称】《成都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10)4
【摘要】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是大脑对刺激进行认知加工时在头皮所记录到的电位变化,目前已成为测谎的新兴技术.全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用于测谎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主要包括P300、关联负波、反馈负波、记忆编码相关脑电反应和P900;测谎指标包括波幅、潜伏期、波面积和头皮分布剖面图等.并探讨了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研究现状及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总页数】4页(P500-503)
【作者】赵丁;杨奇伟;罗跃嘉
【作者单位】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成都610500;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成都610500;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成都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8.2
【相关文献】
1.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测谎中的研究现状 [J], 张昱
2.基于N400的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 [J], 牟诹静;刘洪广;刘安丽
3.事件相关电位在刑事测谎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J], 付翠
4.应用事件相关电位N400在39例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 [J], 申丽红;张冰;赵俊鹏
5.测谎方法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 [J], 钱正源;王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心理测量学要素分析

关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心理测量学要素分析

关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心理测量学要素分析“ 论文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测谎心理测量行为样本信度效度论文摘要: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是在对信息加工脑活动的电生理显示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读取案件相关的脑电位变化,来判别被测人是否与案件有关的心理测试方式。

文章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分析此种测试方式的科学性、客观性并认为该测试方式的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测性和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

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是在对信息加工脑电活动的电生理显示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读取案件相关的脑电位变化,即得到无法伪装和隐藏的脑电位的波幅、波的正负极性、潜伏期等参量变化为检测依据的结果。

这些参量的变化更不易伪装的原因在于,当人的大脑辨认出重要信息的时候,比如说嫌疑人所看见的图片刺激,与存储在他大脑中的犯罪细节部分相吻合时,大脑就会产生一种异常的脑电图反应具体来说也就表现出异常的P300,只有嫌疑人参与到这个案件当中,并且知道关于犯罪案件过程的特定细节,才会异常P300波的出现。

如果他没有参与到案件中,不掌握有关的信息,记忆中就不会存储案件相关信息,也就不会产生异常的P300波,所以根据被测人是否出现异常的P300波,就可以证明其是否与案件有关。

但该测试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一直存在诸多的争议,其根源就在于测试的客观性一直受到质疑,所以本文拟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来探讨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美国心理测量专家阿娜斯塔西给心理测量所下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即测验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这个定义构成了心理测量的五个要素: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测量、信度、效度。

故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行为样本分析(sample of behavior)(一)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行为样本一P300事件相关电位测试主要是通过播放图片刺激来引发被试者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多参量脑电图反应并加以记录,而记录下来的多参量脑电图即为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行为样本。

而在测谎过程中的多参量脑电图就是指靶与非靶刺激所引发的P300,它是一种重要的ERP成分,是指在被试者或检查对象辨认“靶刺激”时在其头皮记录到的潜伏期约为300ms的最大晚期正向波,其主要测量指标是潜伏期(ms)和波幅(LV)。

眼动指标的认知含义与测谎价值

眼动指标的认知含义与测谎价值

眼动指标的认知含义与测谎价值摘要眼动研究法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具有无损伤、生态化的特点。

而基于眼动方法的测谎技术与传统测谎技术相比,也是一种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的心理测试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对眼动行为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考察“谎言”机制,一些眼动指标,如首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回视数、瞳孔直径、兴趣区、眼跳潜伏期、眼动轨迹等,都具有一定的测谎价值。

但眼动测谎方法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仍存在一定不足,亟待不断完善。

关键词眼动;认知;测谎分类号D9172测谎技术是将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种相关学科融为一体,对个人内心的隐瞒意图和状态进行探测的一门科学。

20世纪初,随着现代测谎技术的不断发展,测谎技术以其较高的测试信度与效度为诸多应用领域所认同、接受。

在刑事侦查实践中,测谎技术的大量运用极大提高了刑事侦查工作的效率。

从某种程度上说,测谎技术的运用具有重大的变革意义。

但是,随着传统测谎技术在司法实践领域的广泛运用,其自身的技术缺陷与不足也变得更加明显。

以多道生理测试仪为主体的传统测谎技术,在“反测谎”及测试“伪反应”等问题上,面临诸多质疑。

随着生物学与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兴盛,一些基于脑科学的测谎技术,如fMRI、PET、ERP技术也逐渐出现,但这些技术尚未成熟,也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

近年来,在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领域,国内外研究者运用眼动跟踪记录技术考察人的认知加工过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眼动与眼动记录技术简介人的信息获取80%是依靠视觉,眼球运动是视觉信息输入的主要方式。

人类眼球运动有三种基本类型:注视、眼跳和追随运动。

注视是指将眼睛的中央凹对准目标刺激的活动。

眼跳是注视点的快速转移,从而将需要注视的对象保持在视网膜中央凹区域,以此获得清晰的视觉。

追随运动是指眼睛追随一个运动的物体移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类自始就通过观察人的眼睛来分析判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

测谎仪与事件相关电位

测谎仪与事件相关电位

测谎仪与事件相关电位
芳菲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前不久,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谎仪——“事件相关电位测
谎仪”(ERP测谎仪)在广州诞生。

不同于现今流行的Polygraph测谎仪,它填
补了我国在测谎研究领域的空白。

其发明者是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杨文骏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杨教授领导他的同伴团队研究ERP测谎。

历经十余年发明了目前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的“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方法及其测谎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

经过实际案例的测试,杨教授的ERP测谎仪成了“火眼金睛”,远远优于Polygraph测谎,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出现假阳性,即“把无当有”的情况,有效帮助警方侦破案件。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芳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044
【相关文献】
1.测谎仪协助平反“呼格冤案” [J],
2.测谎仪的谎言 [J], 王元;
3.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测谎仪 [J],
4.测谎仪的原理探究及试制 [J], 王远泽
5.事件相关电位与事件相关电位地形图及其应用 [J], 刘名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幅、 潜伏期 、 波 面 积 和 头皮 分 布 刮 面 图等 。并 探 讨 了事 件 相 关 电 位测 谎 的 研 究 现 状 及 问 题 , 为 今 后 的研 究 提 出 了新
的方 向 。
【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 测谎 ; P 3 0 0 ; 关联 负波 ; 反 馈 负 波
【中 图分 类 号 】 D9 1 8 . 2
谎 言 是世 界 上无 处 不 在 却 又无 法 避 开 的话 题 。 犯罪 嫌 疑 人 为 逃 避 法 律 的 制 裁 , 欺 骗 对 策 花 样 百 出[ 1 ] , 警察 则需 识破 谎 言 , 查 明真 相 。最早 使用 多 导 仪进 行测 谎 的是美 国警官 Ke e l e r和 L a r s o n , 我 国也 于 1 9 9 1 年 研 制 出第 一 台测 谎仪 。多 导仪 测 谎 的原 理是 , 当做 出欺骗 行 为 时 身体 会 出现 一 系 列 自主 生 理 反应 , 如血 压升 高 、 呼 吸异常 、 脉搏 加快 、 皮 肤 出汗 以及 肌 肉颤 抖等 , 通 过 记 录 数 据 便 可识 别 嫌 疑 人 是
E 6 3

否 说谎 。虽 然 多导 仪 测谎 一 直 被 广 泛 推 崇 , 但 却 从
未 停止 过对 其有 效 性 的争 论l 2 ] 。最 近 , C h a r l e s B o d
*基 金 项 目 : 四川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规 划 项 目( No : S C1 3 E 0 2 4 )
谎并 获得 成 功 , 为测 谎 提 供 了新 思 路 。本 文 旨在 介
成 都 医学 院学 报 2 0 1 5年 第 1 O卷第 4期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n g d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2 0 1 5 , Vo 1 . 1 0 , No . 4
变化 , 目前 已成 为 测 谎 的新 兴 技 术 。全 文 在 总 结 国 内外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介 绍 了事 件 相 关 电 位 在 测 谎 中 的 应 用 : 用 于
测 谎 的 事件 相 关 电 位 成 分 主 要 包 括 P 3 0 0 、 关 联负 波、 反 馈负 波、 记 忆编 码相关 脑 电反应 和 P 9 0 0 ; 测 谎 指 标 包 括 波



成都医学院学报 2 0 1 5年 第 1 O卷第 4 期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n g d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2 0 1 5 , V o 1 . 1 0 , No . 4

L. 删 m

CNV) 成 分
C NV 是 英 国神 经 生 理 学 家 Wa l t e r等 在 1 9 6 4
绍 E R P技 术在 测谎 领 域 的主要 研究 成 果 , 并 就 此 领
域 的研究 方 向进行 初 步探 讨 。 2 E R P成 分 在 测 谎 中 的 应 用 2 . 1 P 3 0 0成 分
2 . 2 关联 性 负 波 ( c o n t i n g e n t n e g a t i v e v a r i a t i o n ,
四川 I 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 成都 6 1 0 5 0 0 )
m 【 摘 要 】 事 件相 关 电 位 ( e v e n t — r e l a t e d p o t e n t i a l , E R P ) 是 大 脑 对 刺 激 进 行 认 知 加 工 时 在 头 皮 所 记 录 到 的 电 位
1 9 8 7年 , Ro s e n f e l d等 首 次将 E R P应 用 于 测
△通信 作者 : 杨奇 伟 , E — ma i l : 4 1 3 6 9 3 6 7 2 @q q . c o n; r 罗跃嘉 , E ma i l
1 u o y j @b n u . e d u . c n
测 量变 得无 效l _ 3 ] 。由于传统 多 导仪 只能 检测 “ 外 部” 反应 , 故具 有很 大 的局 限性 ; 与传 统 多 导 仪 不 同 , 事
件相关 电位 ( e v e n t — r e l a t e d p o t e n t i a l , E R P ) 的 内源 性 成分 与认 知 过程 密 切相 关 , 是“ 窥探” 心理 活 动 内 容 的一个 “ 窗 口” _ l 4 ] 。 因此 , 事 件 相 关 电位成 为 近几 十年 来新 兴 的且更 为有 效 的测谎 技术 ] 。 E RP于 l 9 6 9年首 次 由 He r b公开 使用 , 指 被试 对刺 激进 行 认 知加 工 时 头 皮 记 录到 的 脑 电 位 变 化




事 件 相 关 电位 在 测 谎 中 的 应 用 *
c =
一 ~ 至 . 一 ~ 一 ~ 耐 一 ~ 嘴 ∞ ~ 一 ~ _ 一 呈 ~ 一 ~ 一 _ 二 兰 茎 ~ 州 一 m 一 ~ 删 l 一 甜 ~ 兰
赵 丁 , 杨 奇伟△, 罗跃 嘉△

【 文献标志码】 B
幢 用
理 学
1 测 谎 技 术 的 发 展
删 鼢 一 ~ 一 ~ ~ 一 . 一 薹 二 ~ 一 ~ 一 一 薹 一 = 咖 墓 誊
和 B e l l a D e P a u l o完成 了一 项 对 2 5 3个 多 导 测 谎 仪 案 例 的元 分 析 , 结果显示平 均准确率仅为 5 3 , 即 几 乎等 同 于随机 概 率 。而 且 , 通过“ 反 测谎 ” 技 术 训 练, 如 咬舌 、 压脚 和 药 物 等 , 会 使 多 导仪 的 自主 反 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