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中地理(地震带、太阳直射点、昼长、日出时间)考点详解
地理太阳直射知识点总结
地理太阳直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太阳直射的基本原理太阳直射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所造成的。
地球自转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度,而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也在改变,因此造成了太阳直射区域的不断变化。
地球自转每天都会经过太阳直射区域,而地球公转则导致太阳直射区域在不同季节不断移动。
二、太阳直射带1. 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是离赤道最近的地区,因此在太阳直射时受到的太阳能最为强烈。
赤道地区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温差小,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区。
2. 热带地区热带地区是位于赤道两侧约23.5度以内的地区,这个范围内的地区在一年中都会经历一次太阳直射。
热带地区气温高,季节变化不明显,是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3. 温带地区温带地区位于热带地区的两侧,介于23.5度到66.5度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地区在一年中都会经历两次太阳直射。
温带地区气温适宜,季节变化明显,适合农业生产。
4. 寒带地区寒带地区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内的地区,介于66.5度到90度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地区在一年中都会经历一次太阳直射。
寒带地区气温低,冰雪覆盖,是极地冰雪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太阳直射对气候的影响1. 温度太阳直射会使得太阳能辐射最为集中,因此太阳直射区域的气温会较高。
赤道地区气温持续高,而极地地区气温持续低。
2. 降水太阳直射会形成气流运动,使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圈,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对流性降水,影响降水的分布。
3. 季节变化太阳直射会导致地球季节的变化。
当北半球夏至时,南半球就是冬至。
这就是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所造成的。
四、太阳直射对影响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1. 农业生产太阳直射会影响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农业生产需要根据太阳直射区域和季节变化来安排种植和收割。
2. 生态环境太阳直射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影响将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衍。
热带地区和沙漠地区的植被分布就是直接受到太阳直射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太阳直射的地理分布也影响着人类活动,赤道地区和热带地区的居民生活习俗和经济活动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长度、昼夜时长)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长度、昼夜时长)考点详解1、影子长度,与该地到太阳直射点的距离,成正比。
即影子越长,该地到太阳直射点的距离越远。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
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3、北半球的季节,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冬季昼段夜长,夏季昼长夜短。
例题图2 例题解答:B、D精讲精析:(1)读图,判断南北半球。
大多数时间影子朝南,这表明一年中,太阳大多数都在该地的北方,即判断出该地位于南半球。
(2)判断具体直射点区域。
图中少数时间影子朝北,表明少数时间该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大多数时间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因此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且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比较靠近南回归线(23°26′S),且位于南回归线以北(和赤道之间)。
因此,20°S比较合理。
(3)判断图中没有影子的时刻。
图中少数时间没有影子,这表明太阳直射。
进一步确定了该地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因此只有在此区间内,太阳才能直射。
(4)判断季节。
该地为20°S,当正午日影最短时,表明太阳直射该地(20°S),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这时候应该是冬季。
(5)判断太阳高度角、昼夜长度。
北半球冬季的时候,寒冷干燥,正午太阳高度角很小,昼短夜长。
总结做该题时,有一个小技巧:画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于影子越长,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因此以中间的横线为对称轴,做一个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
图3 画出太阳直射点分析该轨迹,对应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图,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图4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全]高中地理(地方时、昼长、日落方向、太阳直射点)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地方时、昼长、日落方向、太阳直射点)考点详解(1)地方时的计算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相邻时区间隔经度15°。
在计算地方时时,遵循以下两个口诀:①东早西晚。
东边的地区,永远比西边地区的时间早。
比如北京时间为12:00,而西边乌鲁木齐则晚两个小时,为早上10:00。
②东加西减。
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地方时用减法。
经度每间隔15°,时间间隔1小时;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分钟。
图1 地方时的计算(2)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日出日落的方位也不同。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全球都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太阳直射南半球,则东南日出、西南日落;③太阳直射赤道,则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图2 北半球太阳的视运动轨迹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计算A城市的经度。
旗杆应该在地方时的12:00时最短,此时却是北京时间的14:08。
也就是说,该地的地方时12:00时,北京为14:08。
①根据“东早西晚”,即该地的时间更晚一些,应该位于北京的西边。
②根据“东加西减”,用减法。
③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分钟。
即该地的经度=120°E-(14:08-12:00)/4min=88°E。
(2)判断昼夜长短。
①A城市昼长为:2×(14:08-12:00)=8h16min,而天津冬至的昼长为9h25min左右,因此A城市昼长比天津短。
②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A城市昼更短,因此A 城市在天津的北边。
因此A城市位于天津的西北,选项C对。
(3)判断日落的方位。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②旗杆影子由排球场移动到篮球场,即东北——>东南。
则太阳日落方向为:西南——>东北。
③因此,太阳先直射南半球,后直射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北半球)。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规律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规律一、知识讲解1、日出、日落方位规律总结(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北极点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南极点正北日出,正南日落)2、正午太阳方位规律总结(1)北回归线以北的点,正午时太阳总是位于正南(如天津)(2)南回归线以南点,正午时太阳总是位于正北(如悉尼)(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正午太阳可能位于北方,也有可能位于南方,也有可能位于正天顶(如海口、巴西利亚)3、极昼区日出日落规律: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 ;(1)若位于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2)若位于南半球,则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二、例题分析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26°54'N,98°52'E)当地的传统民从千脚落地房。
在抖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二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千脚落地”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适应,该特征主要是A. 雨水丰富B. 闷热潮湿C. 岩层破碎D. 坡面较陡2. 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千脚落地房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A. 晴天较多,利于施工B. 适宜伐木,建材丰富C. 农闲时节,时间充足D. 坡休稳定,便于打桩3. 北京时间12:00时,被阳光照射的木桩影子指向A. 东北方向B. 西北方向C. 正南方向D. 正北方向【答案】1. D 2. A 3. B【解析】1.根据材料“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可知当地坡面较陡,为了保持房屋楼板的平正,所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D 正确;该地区位于怒江河谷地区降水少、气温高,气候干热,A、B错误。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影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有关。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则影子的方向为: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南,黄昏影子朝向东南;②秋分-冬至-春分: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北,黄昏影子朝向西南;③正午影子方向:与观察者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南;④南/北极点: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南,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北。
图2 影子的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影子的方向。
①由于该地为北极点,因此该点的四周,全部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也位于正南;②如果此时为3月21日(春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北极点处应该是一半夜晚、一半白天,而图中全部都为白天,因此不是春分或者秋分。
(2)分析南极点的气候特点。
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1月份为南极的夏季,但南极点的冰层很厚,夏季虽然有融化,但仍然比北极要厚很多;②3月1日~21日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的昼长>夜长;3月21日~31日为冬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夜长>昼长,因此总体来看3月份昼长>夜长,而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恰好相反,因此累计昼长: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③南极的海拔较高,因此气压较低;④假设南极北极海拔相同,则9月1日~23日为南半球冬半年,气温较低;24日~30日为夏半年,气温较高,因此总体来说气温较低的日子更多。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日出、日落、极昼、极夜)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日出、日落、极昼、极夜)考点详解•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日出日落方向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不同。
以北半球为例,下图中的A点代表北半球的观察点,N、S、W、E分别表示北、南、西、东。
则不同季节太阳的日出日落方向为: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③春分/秋分时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④正午时,从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从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北方,从赤道看时太阳位于正上方。
图2 日出日落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A、B、A精讲精析:(1)分析优惠政策的优势。
优惠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吸引北京的游客,但会造成景区游览人员增多,产生拥堵,游客交通与游览的用时的比值增长,但不会影响旅游服务设施的等级。
(2)分析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两大类,其中选项A中主要是人文资源,选项C、D主要是自然资源,选项B同时包含了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太行大峡谷)。
(3)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①9月23日为秋分,15天为一个节气,因此10月8日为寒露,10月23日为霜降,11月7日为立冬,11月22日为小雪。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影子方向)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影子方向)考点详解(1)日出日落以北半球为例:①春分、秋至,6点日出,18点日落;②夏至,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冬至,6点后日出,18点后日落。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运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南移动,秋分(9月23日)重新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返回,向北移动,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太阳直射的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下图中的红色夹角H)。
正午太阳高度角(H),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角,在中午的12:00出现。
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规律:①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H)=90°;②太阳不直射时,12:00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③太阳高度角,等于90°减去该地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④从直射点开始,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减小的角度,恰好等于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
图2 正午太阳高度角例题图3 例题答案:B、C精讲精析:(1)判断影子的方向。
如下图,第一张图中,影子位于白色平台的上面,天塔的右侧为一个暗色的凸出港口;对应到第二幅图上面,应该是下图第二幅图中红色线的位置。
第二幅图中有指北针,因此该红线所指的西北方,即为天塔的影子方向。
图4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2)判断太阳的位置,进而确定时间。
影子在西北方,因此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应该是日出后的一段时间。
天津低处北半球40°N左右,因此春季秋季6点日出,夏季6点前日出,冬季6点后日出。
因此只有8:00-10:00符合条件,每个季节都是刚刚日出后。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极昼、极夜)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极昼、极夜)考点详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当地时间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下图中的α)。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观察者的纬度有关,计算公式如下:α= 90°- | β- γ|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其中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的规律,即当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用减法;当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
例如位于同一半球:40°N-20°′N=20°;位于不同半球:40°N-20°S=40°+20°=60°。
图2 太阳高度角例题图3 例题答案:D、A精讲精析:(1)分析太阳高度角与光照面积。
①题干中所说的为“正午”,因此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时,正午太阳最“低”,即照进室内的光线最远,光照面积最大;②福建位于北半球,因此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最小(太阳高度角α=90°-|β-γ|,β与γ处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正午、日出、日落方位)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正午、日出、日落方位)考点详解•正午的太阳方位正午的太阳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
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点以南,则正午太阳便位于观察点的南方。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个回归年)例题下图为安徽省某中学的操场示意图,两侧为行道树(早上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遮盖)。
读图完成1~2题。
1、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4:00~14: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应选择的最佳地区是()A. ①B. ②C. ③D. ④2、下列日期中,一天中行道树的影子,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A. 5月1日B. 6月1日C. 7月1日C. 8月1日答案:A、C精讲精析:(1)分析每个区域的树荫面积。
①安徽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而6月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该操场以南,即正午12:00时,太阳位于正南;②14:00时,太阳由正南,慢慢向西移动,即位于西南(南偏西);③此时太阳位于西南,因此此时操场的树荫,西操场>东操场,并且西北操场(①)的树荫面积最大。
(2)分析树影的转动角度。
①树影的转动角度,与早上、正午、晚上的太阳位置有关;②冬至时,太阳早上在东南、正午在正南、晚上在正西,因此一天之中树影转过<180°;③春分和秋分时,太阳早上在正东,晚上在正西,一天之中树影转过180°;④夏至时,太阳早上在东北,正午在正南,晚上在西北,一天之中树影转过>180°;⑤因此,夏至时(6月23日)树影转过的角度最大,选项中的7月1日距离夏至(6月23日)最近,因此选项C正确。
[全]高中地理(日出方位、太阳直射点、地方时、日期)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日出方位、太阳直射点、地方时、日期)考点详解(1)日出方位角日出方位角,即太阳日出时,与正东方向的夹角(∠C)。
太阳的日出方向、日出方位角,有如下规律:日出方向:①北半球的夏季,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北半球的冬季,东南日出,西南日落;③春分和秋分:正东日出,正东日落。
日出方位角:①赤道地区,日出方位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其他地区,日出方位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且距离赤道越远,偏离的幅度越大。
图1 日出方位角示意图(2)判断时间、日期时间:①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间隔经度15°;②每间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h;每间隔经度1°,时间相差4min;③在时间的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计算东边地区的时间用“+”,计算西边地区的时间用“-”。
日期:①自然日界线,即0:00所在的经线,该条经线的东边,为新的一天;该条经线的西边,为旧的一天;②国际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条经线的西边,为新的一天;该条经线的东边,为旧的一天。
即在越过180°经线时,采用“东减西加”,即向东越过用“-”,向西越过用“+”。
图2 国际日界线示意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D、A精讲精析:(1)计算与海口同一天的经度范围。
海口为110°E,正午12:00。
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h(东加西减)。
则与海口同处一天的经度范围为[110°E-12×15°,110°E+12×15°],即为[-70°E,290°E]。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自西向东的经度分布为:180°~90°W~0°~90°E~180°。
因此-70°E即为0°向西走了70°,即为70°W,因此同处一天的经度范围为[70°W,180°+110°E]。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影子方向)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影子方向)考点详解(1)日出日落以北半球为例:①春分、秋至,6点日出,18点日落;②夏至,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冬至,6点后日出,18点后日落。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运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南移动,秋分(9月23日)重新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返回,向北移动,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太阳直射的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下图中的红色夹角H)。
正午太阳高度角(H),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角,在中午的12:00出现。
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规律:①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H)=90°;②太阳不直射时,12:00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③太阳高度角,等于90°减去该地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④从直射点开始,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减小的角度,恰好等于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
图2 正午太阳高度角例题图3 例题答案:B、C精讲精析:(1)判断影子的方向。
如下图,第一张图中,影子位于白色平台的上面,天塔的右侧为一个暗色的凸出港口;对应到第二幅图上面,应该是下图第二幅图中红色线的位置。
第二幅图中有指北针,因此该红线所指的西北方,即为天塔的影子方向。
图4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2)判断太阳的位置,进而确定时间。
影子在西北方,因此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应该是日出后的一段时间。
天津低处北半球40°N左右,因此春季秋季6点日出,夏季6点前日出,冬季6点后日出。
因此只有8:00-10:00符合条件,每个季节都是刚刚日出后。
高一地理日出知识点
高一地理日出知识点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24小时。
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使得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使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二、日出的形成原理日出的形成是由地球自转和地球轨道的倾斜角度共同影响所致。
当地球自转时,太阳会从地平线上升起,形成日出的景象。
由于地球轨道的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的升起位置会有所不同,导致日出时间也不同。
在夏至时,太阳的升起位置最北,日出时间最早;而在冬至时,太阳的升起位置最南,日出时间最晚。
三、影响日出时间的因素除了地球轨道的倾斜角度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日出时间,包括地球表面的地形、天气条件和季节等。
在山区,由于山体的阻挡,太阳升起的位置可能会有所延后,导致日出时间晚于平原地区。
此外,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等也会对太阳光的传播产生影响,使得日出时间有所延后或提前。
在季节变化中,北半球的冬季日出时间晚、夏季日出时间早,而南半球则相反。
四、日出的意义和文化传承日出作为自然现象,其寓意丰富而深远。
对于许多文化和宗教来说,日出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是生命的启蒙。
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有赞美日出的诗歌、歌曲、神话和传说,将日出与生命、力量和美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日出也常被赋予旅行、摄影、冥想等活动的象征意义,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时刻。
五、观赏日出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观赏日出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但也需要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一个适合观赏的地点,例如海边、山顶或高楼屋顶等。
其次,预先了解当天的日出时间,并提前到达观赏地点,以便亲眼目睹日出的美景。
同时,注意天气情况,避免阴天或多云天气,以免影响观赏效果。
最后,带上相机或手机,记录下那一刻的美丽瞬间,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总结:日出作为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不仅涉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与地形、天气等因素相关。
日出日落知识点总结高中
日出日落知识点总结高中日出的时间和地点日出的时间和地点是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所决定的。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因此日出时间在每天都会有所变化。
而地球公转则是围绕太阳运动,因此在不同地理位置和季节都会对日出时间产生影响。
在北半球,夏季日出时间较早,冬季日出时间较晚;而在南半球则相反。
同时,赤道附近的地区日出时间相对稳定,因为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影响较小。
日出的景观日出时分,天空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
黎明前灰蒙蒙的天色会逐渐变得绯红,太阳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大地,照亮云朵,照亮人们的脸庞。
同时,一道道金色或橙色的光线会穿透云层,照耀在云朵之间,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景象。
这一刻是大自然最美的时刻,也是摄影爱好者追逐的对象。
日出的气象条件日出的气象条件对日出的观赏有着重要的影响。
晴朗的天气会使日出的景色更加清晰,阳光更加明亮。
而云层较多的天气则会挡住太阳的光芒,使得日出的景象显得朦胧。
而在夏季早晨,大气中的湿度会使得日出时分出现美丽的露珠和彩虹。
因此,气象条件的不同也会使得每一次日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日落的时间和地点日落的时间和地点也受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与日出相反,日落是太阳下沉至地平线以下的时刻,而这个时间也会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
而在地理位置较高的地区,如山顶或高楼上,日落的时间可能会比平地上晚一些。
日落的景观日落时分,太阳缓缓落下,天空呈现出金黄色、橙红色、红紫色等丰富的颜色,照亮整个天空。
与日出相比,日落时的天空更加宁静,会出现壮观的云层飞舞,染红了整个天际线。
在黄昏时,太阳的光线逐渐消失,留下一片余晖,将大地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形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象。
日落的气象条件日落的气象条件对日落的观赏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晴朗的天气能使得日落的景色更加美丽壮观,而云层较多的天气则会挡住太阳的光芒,使得日落的景象显得朦胧。
此外,在气温较低的地区,日落时可能会出现美丽的晚霞,光线在大气中的折射也会使得景色更加绚丽多彩。
[全]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昼长、极昼)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昼长、极昼)考点详解•昼长、夜长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根据昼长,可以判断纬度的高低:①春分-夏至-秋分(夏半年):北半球昼长的变化为:12h——(>12h)——12h,昼长越长,纬度越高;②秋分-冬至-春分(冬半年):北半球昼长的变化为:12h——(<12h)——12h,昼长越长,纬度越低。
图1 昼夜长短的变化位于不同半球时,昼长+另一个半球同纬度的昼长=24h。
如下图所示,以南北回归线为例,推导过程为:①北回归线的夜长(b)+北回归线的昼长(c)=24h;②北回归线的夜长(b)=南回归线的昼长(a);③因此,南回归线的昼长(a)+北回归线的昼长(c)=24h,即昼长+另一个半球同纬度的昼长=24h。
图2 昼长、夜长示意图(a、b、c)例题三个城市连续两天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3~4题。
3、三个城市,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 ③①②4、若③为北京,则此时()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 各地昼长、夜长相差最小答案:B、C精讲精析:(1)根据昼长,判断是否位于同一个半球。
昼长=日落-日出,因此城市①的昼长为14小时,城市②为11小时29分钟,城市③为13小时8分钟。
城市①和③的昼长都大于12小时,因此位于同一个半球;城市②的昼长小于12小时,因此位于另一个半球。
(2)将三个城市,换算到同一个半球。
城市②的昼长+另一个半球同纬度城市的昼长=24小时,则另一个半球同纬度城市的昼长=24-②的昼长(11:29)=12:31,即为12小时31分钟。
(3)根据昼长,比较纬度的高低。
①、②、③三个城市的昼长换算到同一个半球,分别为14小时、12小时31分钟、13小时8分钟,都大于12小时,则此时为该半球的夏半年,昼长越长,纬度越高。
[全]高中地理(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经度)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经度)考点详解•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日落时间,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季节)、纬度位置有关: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日出早于6:00,日落晚于18:00;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②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日出6:00、日落18:00;③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日出晚于6:00,日落早于18:00;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晚、日落越早,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④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日出6:00,日落18:00。
如下图所示,此时为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日出早于6:00,日落晚于18:00),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图1 夏至时的白昼、黑夜范围例题6、春分时,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00、6:00、7:00、8:00,则四地中经度为105°E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精讲精析:(1)分析春分时的日出时间。
①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都是6:00日出、18:00日落,其中6:00和18:00指的都是当地时间;②因此甲、乙、丙、丁的当地时间6:00,换算成北京时间(题干中)分别为:5:00、6:00、7:00、8:00。
(2)根据地方时,计算经度。
①当地时间是6:00,北京时间(120°E)为5:00、6:00、7:00、8:00,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计算原则,即日出越早,越在东面,用加法计算;②甲地日出早于6点,表示甲地在120°E的东面,用加法:120°E+(6:00-5:00)÷4分钟=135°E,乙地正好是6:00日出,因此乙地和北京经度相同(120°E);③丙地日出晚于6点,表示丙地在120°E的西面,用减法:120°E-(7:00-6:00)÷4分钟=105°E;④同理丁地日出也晚于6点,表示丁地在120°E的西面用减法:120°E-(8:00-6:00)÷4分钟=90°E。
[全]高中地理(自转、地方时、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自转、地方时、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地球自转地球沿着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叫做自转。
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自转一图1 地球自转示意图•2、地方时的计算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每间隔一个时区,时间间隔1小时,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分钟。
假设A点已知经度和地方时,B点只知道经度,则计算B点的地方时的步骤为:①辨别东、西方向。
以已知地方时的地点(A)为标准,看另一个地点(B)在它的东面还是西面;②计算经度差。
计算两个地点的经度差,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数值加减,还要看东经西经。
例如120°E-60°W≠60°,而是等于180°;③进行加减。
采用“东加西减”,未知地点(B)位于已知地点的东面(A)则用加法,位于西面则用减法。
在有些题目中,已知地点(A)并不给说明经度,而是说一个时区(例如东八区),这时候我们要将另一地点(B)的经度也转换为时区,通过计算时区差,来计算地方时。
此时的计算步骤为:①辨别东西方向;②计算时区差;③东加西减。
其中,计算另一低点(B)时区数的公式为:【B点经度÷15°,四舍五入】。
例如B点经度为59°W,则B的时区数为:59°÷15°=3.93,四舍五入为4,即B 点位于西四区。
图1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A、D精讲精析:(1)分析长城站的经度。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北逆南顺”,图中为南极点俯视图,因此地球沿顺时针旋转;②补齐图中的经度。
图中左侧为0°经线,右侧为180°经线,因此自左向右,上半部分依次为30°、60°、90°、120°、150°,下半部分也是如此,因此长城站的经度为60°;③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顺时针),逐渐增大的为东经,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荐]高中地理(地方时、日出日落、昼长夜长)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地方时、日出日落、昼长夜长)考点详解•地方时根据经度,计算地方时,可以依据以下步骤:①判断东西方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即为东。
②计算两地的经度差(或时区差)。
同为东经或西经时,数值相减;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则数值相加(时区数=经度÷15,四舍五入)。
③计算地方时。
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间隔4分钟(每间隔15°,地方时间隔1小时,每间隔1个时区,地方时间隔1小时)。
图1 世界24个时区的分布例题早期的GPS接收机可以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世界时(伦敦时间),某日刘教授在游览北京时,GPS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21:55、10:05,据此回答1~2题。
1、该日北京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为()A.5:55、18:05B.6:55、1705C.9:55、14:05D.10:55、21:052、假设北京的白昼越来越长,则此时接近()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答案:A、A精讲精析:(1)分析北京日出、日落的地方时。
①北京位于东八区,而伦敦位于零时区,因此北京位于伦敦的东侧八个时区,用加法;②北京时间=伦敦时间+8h,因此日出时间=21:55+8:00=第二天的5:55,日落时间=10:05+8:00=18:05,选项A正确。
(2)分析此时的节气。
①此时北京5:55日出、18:05日落,昼长为18:05-5:55=12:10,即昼长大于12小时,因此位于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之间);②此时早于6点日出、晚于6点日落,也可以判断为夏半年;③此时昼长越来越长,因此为春分-夏至之间,并且昼长接近12h(日出接近6:00),因此此时接近春分(刚过春分),选项A正确。
总结•昼长、夜长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北京的时区、伦敦的时区、伦敦的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②根据昼长>12h,判断此时位于夏半年;根据昼长越来越长,判断此时位于春分-夏至;根据昼长接近12h,判断此时刚过春分。
[全]高中地理(地震、太阳高度角、极昼、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地震、太阳高度角、极昼、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1)火山、地震带
由于板块的运动,形成了火山与地震。
在地球上主要有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图1 火山、地震带
(2)太阳高度角
规律: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
例题
图2 例题
答案:5. D 6. B
精讲精析:(1)读图定坐标。
图中横坐标为精度,纵坐标为纬度。
北京位于东经120°、北纬40°左右,在图中找出来。
我们发现,图右边是太平洋,图中的“黑点”都围绕在太平洋周边。
(2)判断地物。
太平洋周边,是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的碰撞处,容易产生火山、地震。
因此是火山地震带。
②③④
(3)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
题目中说6~8月,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之间,因此距离①更近,①的太阳高度角更大。
(4)判断日出时间。
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
①在北半球,在南半球,因此①日出更早。
(5)判断白昼时间。
6~8月,太阳逐渐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但白昼却逐渐缩短。
(6)判断极昼极夜。
此时为夏季,南半球南极点附近会出现极夜,不适合科学考察。
总结
太阳高度角,在高考地理中经常出现,它的计算公式为:
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图3 太阳高度角。
高考地理考点 太阳直射点
高考地理考点太阳直射点
高考地理考点太阳直射点
【双基要点】:
①、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为90°的地点。
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其活动规律: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一个回归年
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黄道平面上,而地球的自转平面在赤道平面上,因而太阳有时直射在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有时直射在南半球。
③、太阳直射点的日变化:始终向西移。
④、对太阳直射点的描述:用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以及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移动方向。
如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将向北移。
其地理坐标是(23°26′S,120°E)。
⑤、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全球热量的分布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带动行星风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地震带、太阳直射点、昼长、日出时间)考点详解
•火山、地震带
地球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相邻两个板块之间,形成了两种边界:
①生长边界:两个板块相互远离,距离越来越远,常常会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新的海洋(下图中的红色边界)。
②消亡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距离越来越近,常常会形成山脉、海沟(下图中的绿色边界)。
图1 岩石圈的六大板块
在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往往发育着火山地震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图2 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例题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的黑点,最有可能表示世界()
A. 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 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C. 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 近10年7级以上地震的震中
6、在6月到8月期间()
A. 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
B. 日出时间①比③早
C. 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D. ⑤地适宜开展科学考察
答案:D、B
精讲精析:(1)分析图中黑点的含义。
从图中可以看出,黑点集中在90°E~150°E之间(亚洲东部、南部)、150°E~90°W的外环(环太平洋),这与世界地震带的分布一致(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此选项D正确。
(2)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即当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图中①为30°N,②为15°S,6月~8月为夏至前后,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此时①距离更近,太阳高度角更大;8月底时太阳直射赤道以北一点点(假设6°N),则此时②距离更近,太阳高度角更大,因此选项A错误。
(3)分析日出时间。
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
①在③的北边,因此①的日出更早,选项B正确。
⑤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白昼很短,日出很晚,不适宜开展科学考察,选项D错误。
(4)分析昼长的变化。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
图中④位于北半球,因此6月初~夏至,白昼逐渐增长,夏至时白昼最长;夏至~8月底,白昼逐渐变短,因此选项C错误。
总结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黑点的分布特点,分析可能代表的含义(地震带);②根据两地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远近,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③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析日出时间、昼夜长短、是否适宜科考。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以北半球为例,规律如下:
(1)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
①移动路线: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②昼夜长短:从昼夜等长开始,昼长先变长(到夏至),再变短,但一直都是昼长>夜长,并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
③日出时间:从早上6:00开始,日出先变早(到夏至),再变晚,但一直都是早于6:00,并且越往北,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2)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
①移动路线: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
②昼夜长短:从昼夜等长开始,昼长先变短(到冬至),再变长,但一直都是昼长<夜长,并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③日出时间:从早上6:00开始,日出先变晚(到冬至),再变早,但一直都是晚于6:00,并且越往北,日出越晚,日落越早。
图3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