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40份) 人教版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遵守规则
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识社会规则与自由。
2.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3.维护和改进规则。
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自由。
2.增强遵守社会规则的自觉性。
3.主动维护社会规则。
4.认识到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树立参与规则改进和完善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对待自由与规则,个人行使自由权利时也要热爱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自由和权利。
2.树立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3.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献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重点
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
3.坚定维护规则。
难点
1.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2.对他律的认识。
3.如何对规则进行改进。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所用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中国式过马路”故事】“中国式过马路”指不管当时的信号灯是红灯还是绿灯,只要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这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不仅反映出当下存在的行人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也折射出社会对文明交通行为的呼唤。“中国式过马路”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不仅对机动车正常驾驶造成影响,而且给行人自身的生命安
全也带来危害。
这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如中国人口多,行人思想认识不到位、交警部门对行人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监管不严、交警警力不足、工作任务重、某些地方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信号灯红灯时间过长,绿色信号灯过短等都是使得行人不得不采取闯红灯过马路的原因。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现在多地已陆续开展整治行为,如北京市采取纠正、教育、批评和处罚相结合的方式;杭州则通过DV将行人的不文明行为拍摄下来,用曝光的方式进行引导;南京则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总之,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这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对于我个人,我也要从自身做起,做一名文明的出行者,我相信,“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一定会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得以消失。
综上,我们不能因这种现象存在而认为中国人的素质比外国人低。国外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或者说是一百多年前同样如此,只不过他们通过种种措施如重罚、严惩,提高人口素质等,使得这种现象少于中国,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治理这种不守规则行为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才有如此的局面。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过渡语】“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找到了,但作为国人我们遵守规则的观念却不能丢。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教师发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人,也就是我们有很多自由,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何时去参观博物院……但是我们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比如你不能在地铁里吃饭,不能在老师讲课的时候睡觉,你不能在闭馆期间去要求别人给你开门去参观博物院……这些常识性的东西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抢答或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常识性的东西说明:(1)我们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法律、纪律等这些社会规则的约束。这些社会规则为我们的自由划定了边界。(2)我们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也是我国宪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27页最上面的“探究与分享”,通过学生思考后面列出的问题,增加对新知的认识深度。
教师总结:一旦我们的行为也就是所谓我们的自由,损害到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时,我们就会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正所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即使现在不受约束,谁能保证下一次,一辈子不受约束呢?
教师提问:社会规则与自由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或小声交流。
教师总结:一方面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或界线;另一方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
由的保障。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小结。当然也可请学生齐读教材28页最上面这一段,以振奋一下学生的精神。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自觉遵守规则
【过渡语】强调规则的作用:一是维系社会秩序需要它;二是保障人们的自由权利需要它。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又要受到相应处罚,所以我们在社会中生存、生活自然就要遵守社会规则,并且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叫他律?什么叫自律?请同学举例说明。
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小结。
教师总结:他律:我们每个人人身之外的外在约束,记住:不是本人。如外在的监督、提醒、奖惩等;自律就是靠自己本人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举例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延伸。教师也可让学生阅读28页“探究与分享”里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感化或教育影响。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引导学生看教材29页最上面的漫画,教师可列举一些实例:如为遏制领导干部腐败问题,中央在十八大召开后颁布“八项规定”,要求国家机关干部、员工要改进工作作风;酒驾入刑、考试作弊入刑等,都为身边的人们划定了底线。我们要有底线意识其实就是体现对规则的敬畏。
教师总结:遵守社会规则更多地要靠自律。尤其是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只有我们增强自律意识,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真正地强大我们的祖国,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才能早日使我国成为世界强国。
(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过渡语】遵守社会规则,人人有责。那么我们该怎样维护社会规则呢?
1.请同学看教材29页~30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
(2)观察一下,面对这些行为,旁观者是怎么做的?
(3)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两位同学讨论解决方案,请你参与其中。
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讨论,选出各组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1)乱踩草坪、在公共场所接电话大声对话等;(2)有的忍气吞声,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制止提醒等;(3)教师讲清两种方案都很好,要肯定。至于选择哪一种一定要看情况,比如对方是一个文化人,素质高的人,可以选择第二种方式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而如果对方是一个素质比较低的人,在礼貌提醒无效或是不知对方底细的情况下,第一种方式可能效果更好,更安全。
教师总结: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过渡语】遵守社会规则,人人有责。社会上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不守规则、违反规则,甚至逃避规则的行为,是因为社会发展了,时代变化了,所以制度、规定、法律等也要与时俱进,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或需要。这就涉及到规则的改进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