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
在一次聚会中,一个毕业于十五六年前的男生端着杯,恭恭敬敬地向我敬酒,他问:您还记得我吗?说实话,我的记忆真的模糊了。他叫什么?读书时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没有半点印象。我略略有点尴尬。不过,他倒没有在意:您不记得我也很正常,我中途转学过来,只在咱们班呆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又转走了,不过,尽管跟着您上学的时间那么短,我却认定了,这辈子您是我认识的最好的老师。
我问:为什么?
那个瘦瘦的小伙子说:记得我们一家人当时从广西来到廊坊,连个熟人都没有,我说话大家又听不太懂,学习又那么烂,我几乎自卑到了极点。但我没想到的是,您却一点没有看不起我。相反,您觉得我字写得不错,还安排我负责班里的板报。那让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更让我难忘的是,过了不到两个月,您跟我有一次私下的谈话,您告诉我,表现很好,可以考虑入团。我当时觉得太突然了。我刚到班里这么短的时间,学习又不太好,怎么可能有资格入团呢?不过您还是鼓励我写入团申请书。我记得很清楚,我一点都不会写,憋了几天才好歹写了出来。您拿过去,在入团申请书上为我进行修改,密密麻麻的,让我非常感动。虽然后来因为我转走,入团的事搁浅了。但我仍然永远感激您。您和别的老师不一样,您是把我当个人看的。
我恍惚有了印象。当时,那是一个又黑又瘦、眼神游移、表情怯怯的小男孩儿。操着一口南方话,在班里没有什么朋友。上了没多久,因为家庭的原因就转学了。
我颇为感慨,这样一点微不足道的事他能记住将近二十年?要说起来,做老师有那么难吗?就像对这个孩子而言,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人来看就足够了。他的说法,竟然让我心头有了酸酸的感觉。
聊起来才知道,他初中毕业后因为成绩不好就没有读高中,而是去当学徒,学修车,先是跟着别人干,然后自己抓住机会独立出来干,修理厂规模逐年扩大,现在也算是闯出了自己的一个小天地。看得出,他生活得不错。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一直留存在自己心底的观点: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所谓的“差生”。
凡是当老师的,没办法不去接触到太多的所谓的“差生”。于是,很多老师就采取了看似习以为常的处理方法:以分数论英雄——分高就是优生,分低就是差生,按成绩来安排座位,按成绩组建班委,对成绩差的学生冷眼相待,处处压制。
以个性论好坏——听话的就欣赏,叛逆的就厌烦,要求学生是听话的绵羊,以驯服学生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能差异。
以家境论高低——家境好就高看,家境差就忽视,对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学生极尽照顾,而对家境一般的学生缺乏真正的关注和关心。
据说,在中国有一个庞大的“差生”群体。曾看过这样一个资料:根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的学生已达到5000万人。也就是说6个学生中就一个“差生”。这一数字相当于一个法国,10个瑞士,100 个卢森堡的人口数。
如果照此说法,当初的那个广西孩子成绩差,对班级贡献不大,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无疑是个地地道道的“差生”。可他在成年之后,却做出了很多人没有做出的成就。他的聪明才智,他的吃苦耐劳,哪个地方表现得像个“差生”呢?
其实,这个世界上原本没有“差生”一说,所谓“差生”只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衡量一个学生的尺子只有一把,自然就有了太多不合格的学生。分数低,考不上好学校就成了差生,但在品质、能力方面一定就是差生吗?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大吃一惊,远的不说,看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在海门建筑业中赫赫有名的陈锦石,身价几十亿上百亿,其房产工程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扩大到国外,然而他的
学历是小学都没有毕业。如果在学校里,在我们老师的眼中肯定是一个十足的差生。
启东盖天力的老总,在文革的生活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如果他在学校里求学的话说,一定是个差生,但是他有胆量有魄力,建起了中国医药行业的一片蓝天。
红遍大江南北的陆亚萍,花布行业的泰斗,布庄、超市、商铺数不胜数,她的水平有多高,当初还不是一个打工者,还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村妇女,如果在学校里,我们老师的眼中也一定是个“差生”。
由此可见,评价学生,不能单纯用成绩来衡量,而要用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评判,也不要轻易给某个学生下结论,评价他们的是社会,而不是我们的教师。聪明的老师永远不会低估眼中的差生,而愚蠢的老师却非常乐于为学生过早的盖棺定论。有些老师总是喜欢说:你就是个笨蛋,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就你这样的还上学,将来就是个扫大街的料儿;你是猪脑子吧?恐怕将来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这样恶狠狠的评论,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灵受伤,也很可能下结论的老师会被将来的事实狠狠抽上自己几个耳光。
若干年前,陶行知先生就说过:“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不要过早对一个学生下结论。学生永远有着无穷的潜力和可塑性。
——不要过分打压学生的叛逆精神。有叛逆精神的学生往往前途无量,往往会在事业中走出不平凡的路。
——不要扼杀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的学生,或许极富创造力,或许将来是个科学人才。
——不要痛恨与自己做对的学生。那些让自己无法下台的孩子,有勇气反抗“封建”,有能力拉起同盟,或许将来就是个优秀的领导者。
——不要看不起那些经常受到惩罚的学生。或许将来他们会成为企业的老总,行业的老板。因为,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吃苦耐劳是他们天生的本能。
把每个学生当人看,尊重他们的个性,宽容对待他们的不足,相信他们的未来,是优秀教师的重要品质。不要等到他们在社会的舞台上走出自己的路,我们才因为当时低估了他们而懊悔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