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中东的地理概念;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1947年联大决议;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在巴的委任统治;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与实际结果;1956年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苏伊士战争爆发。
2、理解: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解决中东问题
的艰难性。
3、运用:了解中东战争发展的起因、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1、问题探究:通过对中东战争的教学,深刻剖析和探究阿以之间、阿拉伯之间、阿
拉伯与西方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根源,从而认识巴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
2、综合分析:中东问题由来已久,培养学生从地理、宗教、历史、现实等方面分析
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历史比较:通过两次中东战争的学习,对巴勒斯坦战争和苏伊士运河战争作一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历史问题的复杂性;殖民统治者埋下的祸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性。
2、认识国际势力的插手是造成中东地区纷争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了解中东问题,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把握文明冲突背景下,各种复杂因素对地区和平的影响
难点:中东问题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大国之间的
矛盾;中东和平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中东战争”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
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中东
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
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犹太人建
立的国家。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是如何由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纷争的由来
(一)历史因素(多种文明、名族矛盾)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
西亚的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祖先都曾共同生活的地区。
古代希伯莱人(即犹太人)曾于公元前1025
年在此建立国家,但不久被灭。
后来,犹太人陆续迁离,该地区长期为阿拉伯
人的居住地。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
一次大战期间,英国为了与法、俄争夺中东霸权,企图依靠犹太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因而积极支持犹太
复国主义运动;战后,美国为了插手该地区,亦支持犹太复国运动,这样,犹
太人从世界各地陆续大量迁往巴勒斯坦,原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则被大批赶
出家园,沦为难民,阿拉伯、犹太民族矛盾由此激化。
(二)地理因素(战略地位、石油资源)
【学习探究】中东指的是哪儿
?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是欧
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
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它衔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巴勒斯坦则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西濒地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扼亚、非、欧
三洲要冲,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
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一直强邻和
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部族的迁徙和后来者征服先来者。
(三)“贝尔福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外相贝尔福代表英
国政府致函犹太复国领袖,支持犹太人建国。
此称为贝尔福宣言,是犹太人复
国获承认的第一份国际文件。
但随着欧洲犹太人源源不断移入,以及犹太人定
居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勒斯坦已成为中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造成犹太移民与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矛盾也开始浮现。
(四)联大
决议
二战以后,犹太复国运动进一步发展,同时,阿拉伯民族的反殖斗争也不断高涨,英国的统治难以维持下去。
1942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
处理。
“联大”根据英国的要求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巴勒斯坦问题。
1947年9
月16日,联合国第二届大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进一步研究巴勒斯坦问题,美苏代表主张在委任统治结束后立即进行分治,他们的主张获得通过。
1947年11
月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
积14000多平方公里;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有联
合国管理。
(犹太人当时人口接近巴勒斯坦总人口的1/3,拥有当地6%的土地。
)联合国分治决议一通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分治。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
存在的关键。
【探究学习】中东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1.战略位置的特殊性: 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2.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石油海洋”
3.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阿拉伯人犹太人
4.宗教关系的独特性: (耶路撒冷)三教圣地
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 战略利益的需要
二、巴勒斯坦战争
(一)战争的第一个阶段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
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以色列国的
成立,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
相继进入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军队交战,从而爆发了阿以第一次中东战争,巴
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初期阿拉伯联军迅速掌握主动,以色列暂时处于劣势。
5月17日,开战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
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
停火
给以色列喘息之机,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四周停火,为尔后的战争做准备。
(二)战争的第二个阶段
)
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发动攻击,这次进
攻名为“十天进攻”,至7月18日结束。
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
战局每况愈下,到了不可扭转的地步。
埃及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于1949年2月24日在希腊的罗得岛签定停战协定。
根据协定,埃及承认除加沙地带外,以色列占有整个内格夫地区。
巴勒斯坦战
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
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
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
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
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联合
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始终未能建立。
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
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
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三)结果
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五分之四的土地,超出了联
合国决议原来规定的领土范围,近百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这次战争没有解决
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
荡埋下了隐患。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
(一)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起因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
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之后,于1954年10
月英国同埃及签定协定,同意分批撤军。
1956年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
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
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
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
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
1956年8月16日,在英法倡议下,22个国
家在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9月19日,美、英、法召集18国
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议。
9月30日,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10月13日,安理
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
于是,英法联合和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
1956年10月底苏伊士运河战争即第二次中东战争爆
发。
(二)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结果
英法塞得港登陆,在纳赛尔领导下埃及军民奋起保卫塞得港。
英法第一批伞兵
着陆后,埃及当局通过设在各重要地点的广播,迅速告诉居民敌军降落的地点,群众立即集合起来,协助守军消灭敌人。
使英法军队始终没能完全占领塞得港。
英法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后,于11月6日宣布停火。
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
次年3月,以军也撤出埃及。
通过这场战争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埃及人民的胜利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出现高潮。
战争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及在中东的影响。
而美苏则走上了中东角逐的舞台。
中东问题又增加新的复杂因素。
中东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地理的因素。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大国争夺和插手是导致中东问题复杂、尖锐化的重要因素。
第一次、第二次中东战争并没有解决中东问题。
反而使中东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
二次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
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问题复杂,但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很多人名地名和事件,可以从每天的电视、广播和其他媒体上看到。
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从时事入手,抓住最近有关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等,采用“倒叙”的方式组织教学。
既给学生现实感,又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力
课后习题
【课后研讨】
世界史上有很多例子说明对于地区矛盾冲突大国插手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原由的矛盾激化,地区动荡。
而对于地区矛盾冲突,一些西方国家往往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进行干涉。
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看法和认识。
思路:一些国家打着“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主权有限”和“主权是过时概念”的旗号进行当今世界下的“新干涉主义”,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新的表现。
这是为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提供理论依据。
在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的地区,单边主义和大国干涉只能引发一系列的新的矛盾,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事实表明,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引发和激化更多的矛盾。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主张多极化,反对单极化,赞成加强多边合作,维护联合国作用,和平解决争端。
板书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