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面包发霉了》参考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包发霉了
一、教材分析
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非常普遍,霉菌是一种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
真菌是微生物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材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面包”作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菌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
教材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面包及其他物体上的霉。
霉菌是造成食品、衣物发霉的主要微生物。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发霉的馒头、面包、橘子等都非常熟悉,并且也很感兴趣,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面包或馒头、橘子皮上的霉人手,首先了解霉的颜色和形态。
用肉眼直接或用放大镜观察到的霉菌是生长在物品上的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真菌由许多的菌丝构成,真菌表面会呈现出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如,绿、黄、青、棕、橙等,生长在馒头、面包等淀粉食品上的,通常是浅黄色、褐色、黑色、红色的曲霉。
它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谷物和各种有机物上,常用于酿酒、制醋等,生长在橘皮上的是呈蓝绿色的青霉。
其次,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菌。
显微镜下的霉菌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曲霉的菌丝直立,顶端膨大成球状;青霉的菌丝直立,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让考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画好图,并对颜色和菌丝形状进行描述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认识霉是什么首先,认识霉是一种既不是动物又不是植物的微生物,通常叫霉菌。
霉菌有多种颜色。
其次,了解霉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在空气、土壤、动檀物以及仪器等物品上都可以找到它。
第三,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丑霉给人和物带来的危害。
(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次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并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生产出能治病的青霉素;(2)人们利用霉菌制酱、酿酒、制醋、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3)霉菌也会引起食物、物品等霉变,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例如各种癣病和灰指甲,甚至人和动物的肝癌等。
第三部分:研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霉菌的生长繁殖一般要受温度、湿度和阳光等条件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霉菌是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存,这部分教材分别从温度、湿度和光三个角度设置六个条件,指导学生自由组合去探究霉菌适宜生存的条件,并且特别强调要挑选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另外两个条件相同的两种组合进行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例如温暖、潮湿、阳光与寒冷、潮湿、阳光为一组对比条件;温暖、潮湿、阳光与温暖、干燥、阳光为第二组对比条件;温暖、潮湿;阳光与温暖、潮湿、黑暗为第三组对比条件。
在设计好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第四部分: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依据。
教材中第一幅为真空包装的肉制品,真空包装的目的在于用高温将肉制品蒸熟,并杀灭病菌、霉菌后,使食物与空气中的菌类隔绝,保持食物卫生,易于保存。
第二幅图是挂在阳光下的衣物,霉菌不易在阳光下生存。
第三幅图是装有食物的冰柜,霉菌不易在低温环境下生存。
第四幅图是装有干燥剂的食品盒,干燥剂可以保持食品盒内干燥,使霉菌不易生长。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科学知识
●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材料: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仪、镊子。
(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几片发霉的面包,供课上学生观察)
四、教学活动建议
1、引导学生认识霉。
谈话,将学生引入探究课题:夏天,食品和衣服上会发霉长毛,你们见到过这种现象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有关霉的知识,好吗(板书:霉),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发霉的食物,你们带来了吗请你说一说,你带来的霉是什么样的。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导入,激发探究欲)
2、组织学生研究物品上的霉。
(1)学生详细介绍用眼睛看到的霉的样子、颜色。
(2)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霉详细地叙述了出来,你们想怎么去研究它呢需要用到哪些器材,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3)学生思考并回答。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这一部分教学,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将直接观察到的与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霉的颜色、形态特点作好记录;其次要组织学生认真观察霉的现成装片或教师当场制备的涂片;最后,学生要将显微镜下看到的霉的形态特点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出来。
此外,学生研究完霉之后,要强调将双手洗净。
这是本课的重点。
3、合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霉的颜色和形态以及学生事先收集的有关霉菌的资料,师生进行交流。
(1)知道霉是微生物,通常叫霉菌,它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
显微镜下的霉菌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
(2)霉菌的分布很广泛,霉菌有多种颜色。
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体以及食品等物品上都可以找它。
(3)霉菌可以被人类利用,同时霉菌也会给人和动植物带来危害。
(举例说明)
4、组织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的产生条件。
(第二课时)
(1)谈话:虽然霉菌也不是一无是处,但它确实会给人带来危害,因此我们在吃食物时一定要小心、仔细。
你们带来的食物是怎样发霉的呢
(2)学生回答、讨论霉生成的条件有哪些。
(3)教师总结:霉的形成和温度(温暖寒冷)、湿度(潮湿干燥)、光(阳光黑暗)这三组条件有关系。
霉的形成与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有关呢,还是与其中两个或是三个都有关系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
(4)组织学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面包(或馒头、橘子皮等)发霉的条件。
①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并填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上要明确,没有被控制的变量只能有一个,实验时要挑选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另外两个条件相同的两种组合,作对比实验,并要写上简单的操作办法。
实验结论:
②小组分配每个同学回家要完成的实验任务。
①几天后交流实验结果。
5、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这样做的原因。
五、参考资料
[青霉素的来历]1928年的一天,细菌学家弗莱明(W.Flemmingl881~1955)正在研究细菌。
他把葡萄球菌小心翼翼地移人培养皿中进行培养。
就在他打开培养皿盖子的一瞬间,空气中的青霉孢子落到了培养皿里。
当时,弗莱明并没有察觉到。
不久,培养基的表面几乎布满了葡萄球菌,惟独青霉抑制了周围葡萄球菌的蔓延。
对此弗莱明分析,青霉可能产生了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
他通过多次试验最终证实了自己的假设,并提取了这种物质——青霉素。
[真菌]真菌是微生物王国中最大的家族,它的成员约有25万多种。
真菌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陌生,其实生活中你经常接触到它。
例如,味道鲜美的蘑菇,营养丰富的银耳、木耳,延年益寿的灵芝,利水消肿、健脾安神的茯苓,保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冬虫夏草,诸如此类早为人们所熟悉的名菜佳肴、珍奇药物,都是真菌大家族的成员。
酿酒、发面、制酱油,都离不开酵母菌或霉菌的帮助,而它们正是真菌大家族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