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先导范旭东

合集下载

卢作孚与范旭东何以成为患难之交

卢作孚与范旭东何以成为患难之交

■刘重来卢作孚与范旭东何以成为患难之交范旭东(1883~1945年),名锐,湖南湘阴人,日本帝国大学化学系毕业。

1914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首开中国精盐生产的历史。

1917年在天津创建永利制碱公司,1922年创办中国第一家私立化工研究构机——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

抗战爆发后,拒绝日本帝国主义利诱,毅然迁厂入川,并在重庆设立永利铁工厂、全华酒精厂,为大后方工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在重庆病逝,重庆各界人士为他举行了两次隆重的追悼大会。

毛泽东送了挽联:“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解放后,又被毛泽东赞誉为发展我国近代工业不能忘记的4位实业界人士之一。

由于范旭东在重庆有较大影响,其传略收入《重庆市志》和《重庆名人辞典》中。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曾说,4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这其中,卢作孚和范旭东是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卢作孚十分敬重范旭东,他常常对人说:“中国的真正人才,范旭东先生要算一个。

”痛失好友,范旭东之死留疑窦卢作孚与范旭东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

1937年8月,卢作孚应国民政府之邀,赴南京出席国防会议,帮助草拟全国抗战动员计划。

在南京期间,卢没有住宾馆,也未住政府招待所,而是住在南京莫干路11号,那是范旭东的住宅,“一座花园小洋房,一楼一底,楼下是客厅、书房和厨房,楼上是几间卧室”“后来川军出川抗战,刘湘到南京,卢先生在莫干路设宴招待,文化界的名人郭沫若、刚出狱的田汉、孙师毅、王平秋等,都受到卢先生的热情接待”。

当时范旭东在天津,他把南京的房子借给卢作孚住,由他在此迎来送往。

1945年9月7日中午(距范旭东10月4日去世不到1个月),卢作孚设家宴,邀请黄炎培、范旭东前来作客。

那天,正巧范旭东家也有客人,正招待吃饭,但接到卢作孚的邀请后,范旭东马上赶来赴宴。

1个月后,黄炎培参加了范旭东追悼会,在当天日记里记载了此事:“某日午,卢作孚君招餐,先生舍其所陪餐之客,而来陪我,纵谈时事,忧乐交并,见于词色。

范旭东

范旭东



,“七· 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时在整 个亚洲都首屈一指的盐碱大王范旭东和 他的化工厂,能够生产重要的化工产品 和军需物资,日本人迫切想占为己有。 塘沽沦陷后,日军把久大、永利厂包围。 经理李烛尘按照远在香港的范旭东的要 求,指派员工将厂内留下的部分蓝图和 资料集中在制碱炉内烧毁,部分图纸资 料则秘密保存,以为到后方建设碱厂做 技术准备。



抗战前的永利一直使用的是用廉价海盐作 为原料的苏尔维制碱法,而在四川只能使 用昂贵的井盐,只有研究出符合井盐的制 碱法才能生存下去。 范旭东派侯德榜远赴美国进行新的制碱方 法的研究,并在国内成立相应的研究试验 机构。 侯德榜终于不负众望,研究出新的制碱法。 1941年3月,范旭东将新的制碱方法命名为 “侯氏制碱法”。
范旭东


范旭东(1883-1945), 湖南湘阴人,1900年东 渡日本留学,1910年以 优异成绩毕业于京都帝 国大学理科化学系,留 校担任专科助教。1911 年回国。 杰出的化工实业家,我 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 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突破了外国公 司的垄断, 与侯德榜等成功地解决了制碱 过程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 30年代,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生产合成 氨的联合企业——永利化学公司碱厂。 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 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 了抗战。 他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 人,中国著名化工专家,中国 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 1949年以后,侯德榜历任中央 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重工业 部化工技术最高顾问,化学工 业部副部长等职。 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当选 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 中国化学学会及中国化工学会 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 主席。 1943年被聘为英国化学工业学 会名誉会员,是当时世界12位 名誉会员之一。

范旭东实业救国的化工之父

范旭东实业救国的化工之父

范旭东实业救国的化工之父作者:麦群忠吴晓波来源:《中国市场》2012年第25期1945年10月初,正在参加重庆和谈的蒋介石和毛泽东中止会谈,一同前往重庆沙坪坝一位刚刚离世企业家中凭吊,毛泽东更亲笔书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挽联。

这位杰出的爱国实业家就是民族化工奠基人——范旭东。

他,性格直率坦荡,不假掩饰;事业外,没有任何业余爱好,终因操劳过度,致积劳成疾。

1945年10月2日,范旭东突患恶疾,10月4日下午三点溘然长逝,终年62岁。

临终前,仍叮嘱后人要“齐心合力,努力前进”。

传奇坎坷的一生范旭东的祖父曾任直隶大兴知县,为官清廉。

父亲范琛,字彦瑜,以教书为职业。

母亲谢氏,一生有子女3人,长子源濂、次女二姑、三子便是范旭东。

范旭东幼年时代家境清贫,只好跟姑母在家学习《四书》、《诗经》、《左传》等经籍,后来才到长沙吴镜蓉馆学八股试帖。

他的大哥范源濂追随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物,成为维新运动的积极分子。

光绪二十四年(1894年)维新运动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往香港和日本;范源濂也遭到了清政府追捕,亦逃往东瀛,他深恐胞弟受牵连,就把9岁的小旭东带到了日本。

在异国,范旭东先入清华学校学习日语。

1905年毕业于日本和歌山中学,并考入岗山第六高等学校。

1908年,范旭东进入京都帝国大学专攻化学。

毕业后留校担任化学专科助教。

1910年在东京和长沙人氏、就读于青山实践女校师范班学生许馥结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范旭东抛弃优裕的生活,偕妻许馥归国,直至1945年逝世,为创建我国的化学工业拼搏了30多年。

制高标食盐造福大众回国后,应梁启超先生之邀,范旭东到民国初期的财政部参与整顿造币厂的工作。

但由于造币厂黑暗重重,他的合理建议从未受到重视,一怒之下,只干了短短的60天便坚决辞职。

辞职后不久,范旭东在其胞兄的帮助下亲赴欧洲各国考察盐政和工业用盐。

当时英、法、德等国的工商业已有很大发展,这些国家的食盐都很洁白,而盐在工业上的用途还十分广泛,范旭东深感中国盐的使用范围实在太窄,只知食用,而且盐的品质极差,甚至老百姓只能食用氯化钠含量不足50%的土盐。

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之父

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之父

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之父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商界》 2012年第9期文徐春霞他是范仲淹的后裔,出生贫寒却一路奋起,以一种石头地上种菜的精神,开创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

由于事业的开创性和艰难,在毛泽东谈到中国工业四个不能忘的人物当中,他是被认为最有勇气的一个。

世人都知侯德榜,是因为“侯氏制碱法”,却不知道有他,他是侯德榜工作的永利公司的创始人。

日军侵华后,他提出“ 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

他去世后,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去探望并送上挽联,毛泽东:“工业先导,功在中华”,蒋介石:“力行致用”。

郭沫若:“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世不能语。

”他就是范旭东。

卢作孚先生说:中国真正的人才,范旭东先生要算一个。

“永、久、黄”团体,是范旭东先生在天津一手创办的永利碱厂、久大精盐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所共同组成的化学工业团体。

范旭东先生也正是因为创办了“永、久、黄”团体,而被尊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永利碱厂的坎坷之路一战期间,比较受欢迎的制碱方法是苏尔维法,西方国家由于在技术上形成垄断,对外不公开。

同时,国内的纯碱市场被英国卜内门公司(今ICI公司的前身)所垄断。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洋运输困难。

外商乘机将纯碱价钱抬高七八倍,甚至捂住不卖,使许多工业陷于停顿。

碱为工业之本,洋货一天不来,便一天没有办法,眼看大好的发展机会被错过。

1917年冬,张謇介绍化学家陈调甫、数学家王小徐、上海的实业家吴次伯给范旭东认识,共商开办碱厂的事。

他们一见如故,范旭东后来追忆说:“南北同志都愿把久大当作中心办永利,中国碱业这粒种子,就在塘沽种下了。

”他们在天津太和里范旭东的家中建起了一座3米高的石灰窑,由王小徐绘制草图,制成一套制碱设备,进行了3个多月的试验之后,打通了工艺流程,制出了9公斤合格的纯碱。

而一些人才也在范旭东的感召下慕名而来,其中就有解放后成为食品工业部部长的李烛尘。

化工先导——范旭东

化工先导——范旭东

化工先导——范旭东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石油经理人》 2019年第2期范旭东人生的前三十年,大多数时候是在困苦中度过的。

因幼年丧父,范旭东跟随母亲谢氏和兄长范源濂辗转到长沙定居。

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不仅无钱读书,连糊口都很难。

一度靠长沙城中的慈善机构保节堂供养度日。

其兄范源濂早年受社会进步风气影响,曾与蔡锷同时就学于梁启超主讲的时务学堂,并获到梁启超赏识,得以在学堂半工半读,赡养老母和培育幼弟读书。

范旭东也很上进,在兄长帮助下,于1900 年东渡日本留学。

在日本,范旭东不断接受新思想,积极从事爱国宣传,考察日本社会,研究日本富强的原因,寻找救国的良策。

旅居日本期间,范旭东对国家的现状了解越发清晰,对这个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几乎绝望。

他曾一度想依靠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为此他还学习制造炸药,希望通过炸死几个满清官员来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

不过,这一计划毕竟太过肤浅幼稚,终究没有付诸实施。

但是在学习制造炸药的过程中,范旭东开始接触化学研究,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决心研究化学。

1905 年,范旭东完成了中学学业考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

在冈山高等学校,由于学习刻苦努力,深得校长酒井佐保器重。

临近毕业,范旭东向酒井佐保征求意见,提出自己将来想从事军工专业,以坚舰利炮来拯救中国。

不料酒井对范旭东哈哈一笑,轻蔑地说:“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范旭东听后义愤填膺,并从中进一步洞察到日本人处心积虑图谋中国的野心,报国之志益坚,遂放弃造兵救国之念,坚决以化学为出发点,走工业救国之途。

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面对国内这一惊天动地的变化,范旭东欣喜异常,他当即决定回国。

中国有了自己的制碱厂,日产超过30 吨,范旭东命名——纯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洋碱横行。

当时我国新兴的肥皂、玻璃、搪瓷、造纸、冶金等工业以洋碱为原料,洋碱销路广开。

化工之父范旭东观后感

化工之父范旭东观后感

化工之父范旭东观后感看了关于范旭东的事迹,那可真是让我心里像开了锅的热水,直翻腾呢!范旭东这人啊,就像是化工界里突然冒出来的超级英雄。

在那个啥都缺、啥都难的年代,他就敢一头扎进化工这个大泥潭里。

你想啊,那时候中国的化工就像个还没学会走路的小娃娃,啥都得靠别人。

可范旭东不这么想,他就像是憋着一股劲儿,非要让中国的化工站起来,跑起来,还得跑得比别人快。

他创建永利碱厂的时候,我就感觉他像是在黑暗里摸索着点一盏超级大灯。

那过程肯定是困难重重啊,就好比你想爬山,可一路上全是刺儿,还没有路。

但是范旭东就有那股子倔强劲儿,资金不够,到处找钱,技术没有,自己琢磨,外国人还使坏,他就偏要跟他们对着干。

这种勇气,简直就像我小时候看的武侠片里那些大侠,面对无数个坏蛋,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想着怎么把他们打败。

而且啊,他成功做出纯碱的时候,我都能想象到那场面有多激动人心。

就像你种了好久的花,突然有一天开花了,还是那种超级漂亮、全世界都少见的花。

这纯碱可不仅仅是一种化工产品,那是范旭东给中国化工的一针强心剂啊,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原来咱们中国人自己也能行。

范旭东做的这些事,影响可太大了。

他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中国化工这片土地上,然后慢慢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这棵大树不仅给化工行业遮风挡雨,还结出了好多果实,让其他行业也跟着受益。

比如说,有了他的化工基础,好多和化工相关的产业都慢慢发展起来了,就像连锁反应一样,一下子带动了整个中国工业的发展。

从他身上啊,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咱们做人就得有他那样的决心和毅力,不管遇到啥困难,只要认定了一件事,就勇往直前。

不能一遇到点小麻烦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得像范旭东那样,越挫越勇。

他就是我的榜样,让我知道了在自己的领域里,只要努力,就能够创造奇迹。

反正看完他的故事,我就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好像也能像他一样去干一番大事业似的呢!。

《工业先导:范旭东》读书笔记模板

《工业先导:范旭东》读书笔记模板
工业先导:范旭东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公司
意义
实业家
基地
硫酸铵厂
永利碱厂
先导
化工
范旭东 பைடு நூலகம்导
参考资料
范旭东
工业
后记
化工
范旭东
大盐厂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是我国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先后创办和筹建久大精盐公司、久大精盐厂、永利碱厂、永裕盐业公 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等企业,历任总经理、董事长,化学工业会副会长等职,并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产 品、更新了中国联合制碱工艺,其所形成的“永久黄”团体,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私营化工生产和研究组织, 被称赞为中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
4
第四章再建化 工基地
5
第五章工业先 导殒落
主要参考资料
第六章范旭东意义
后记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工业先导:范旭东》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工业先导:范旭东》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永久黄”的四大信条: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二、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三、我们在行 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四、我们在精神上能以为社会服务为最大光荣。‘商之大者,为国为民’,说的 正是范旭东这样的人。

范旭东中国化工之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旭东中国化工之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旭东中国化工之父阅读练习及答案《范旭东中国化工之父》阅读材料范旭东:中国化工之父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忘记四个人,搞钢铁不能忘记张之洞,搞化工不能忘记范旭东,搞纺织不能忘记张謇,搞交通不能忘记卢作孚。

”毛泽东提到的四个人当中,范旭东的事业是最为艰难、最具开创性的,因为在他之前,化学工业在中国完全没有基础。

在中国近代企业家中,范旭东是个拓荒者。

1911年,范旭东抛弃了已在日本获得的大学助教职位,回到了阔别12年的祖国。

回国后,他决定利用自己所学,改良国内的盐质,“使人民有干净的盐吃,有便宜的盐吃。

”终于,他于1913年制出了精盐,并联合有志之士共同成立久大精盐公司。

碱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许多生活用品如肥皂、纸张、印染、玻璃等生产均需要碱。

当时在中国垄断纯碱市场的是英国公司。

欧战爆发后,远洋运输困难。

英商乘机将纯碱价钱抬高七八倍,甚至捂住不卖,使许多民族企业生产陷入停顿,物价飞涨。

有鉴于此,范旭东萌发了用盐制碱的想法。

然而,纯碱的制法被称为世界级的难题,欧美等国科学家也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方才掌握了这一技术。

1918年11月,永利制碱公司在天津创立。

1924年8月,永利投入200万元,终于产出了第一批碱制品。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这批碱制品是红黑相间的劣质碱。

消息传出,外国公司发出一阵嘲笑之声。

范旭东并不灰心,在巨大压力下,仍然咬牙坚持。

1926年6月,永利生产出了纯碱,打破了洋人对制碱技术的封锁。

两个月后,永利“红三角”牌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

震动了整个世界化工业,被西方人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之象征”。

“七七事变”后,范旭东和他的化工厂,因能生产化工产品和军需物资,让日本人心生觊觎。

塘沽沦陷后,日军把“久大”、“永利”两厂包围,派出代表,要求合作,遭到严词拒绝,结果被强行接管。

范旭东说:“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也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

范旭东:爱国与企业管理并重的实业家

范旭东:爱国与企业管理并重的实业家
未明袁谭继洵内心满门生来信院野七公子 渊谭嗣同冤党祸婴身袁从容就义遥 冶谭继洵大惊袁 陪侍在侧的儿子谭嗣冏及孙子谭传赞才告知 嗣同已被砍头的实情袁自是痛心疾首遥
光 绪 二 十 七 年 渊员怨园员冤九 月 十 二 日 袁 谭 继 洵
的艰 苦 创 业 袁也 为 中 国 化 学 工 业 的 起 步 腾 飞 奠 定了坚实基础遥
从创立第一家精盐厂开始袁 三十余年间袁 范旭东历任企业总经理尧董事长袁化学工业会 副会长等职袁为中国的化工事业的崛起发展呕 心沥血遥
范旭东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袁一是 他 的 爱 国 之 心 袁一 心 要 为 祖 国 的 民 族 化 学 工 业 闯出一条路袁能够自立于世界化工之林曰一是 他重视企业的科学管理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 度袁使得所办企业步步壮大袁能与国际大公司 大企业对抗袁 打破西方化工产品在中国的垄 断遥 他的企业管理方法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 也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并值得借鉴的遥
野春 雨 润 物 细 无 声 冶袁这 种 影 响 是 无 声 无 形 的遥 而当全国民众真正认识到企业发展于国 家尧于民族的重大意义时袁民族企业的发展也 就获得了一种永久的精神动力袁筑牢了企业发 展的根基遥
范旭东把为民族为国家的野救国尧救亡冶行 动视之为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源泉袁但他丝毫 也不放松企业的管理袁唯有如此才能保障野救 国尧救亡冶不是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与宣传上遥
愿缘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范旭东的爱国精神袁 影响和铸就了全体 野永利冶人遥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抗战胜利后袁为 了尽快恢复生产袁范旭东派对建设永利碱厂在 技术上有突出贡献尧任过总工程师渊当时叫技 师长冤的侯德榜亲赴日本进行交涉袁坚决要求 日本将在侵华战争期间劫夺的永利碱厂设备 归还中国遥 侯德榜在交涉中还亲自找到美军驻 日司令麦克阿瑟袁经过据理力争袁终于说服也 感动了麦克阿瑟袁使得被日本劫夺的这套硝酸 生产设备完整归还中国遥 这是抗战时期被日本 侵略者从中国劫掠去的所有工业设备中唯一 在战后被完整索回的遥

[化学史料]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

[化学史料]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

他,组建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第一个享誉中外的科学家团队,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应用先进化工技术的精盐厂、亚洲第一座碱厂以及科技水平位居远东第一的硫酸厂……他,是一个视科学为灵魂、视英才如手足、视事业如生命的实业家。

他,是一个成功挑战国外列强技术垄断、坚定走民族自主发展之路并屡创商战奇迹的民族英雄。

他,就是范旭东。

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黄明建1945年10月4日,范旭东——这位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在重庆的灵堂上,国家领袖、社会名流、普通群众纷纷前往悼念,寄托哀思。

毛泽东主席亲书挽幛:“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时任委员长的蒋介石送去挽幅:“力行致用”。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国共两党领袖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与祭奠的唯范旭东一人。

范旭东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赢得举国上下如此高的声望?下面,我们还是让历史先回到二十世纪初期。

立照明志,要为民族振兴寡言力行1900年,范旭东就跟随其身为革命党人的兄长范源濂流亡日本。

在那里,他结识了梁启超等仁人志士,目睹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经济和国力的崛起,同时完成了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学业。

他时时都在关注着国内的发展形势,为民族的命运担忧。

他曾立照明志,要为民族振兴寡言力行。

1911年,正当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时,范旭东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1912年曾供职于民国政府财政部下属部门监测银元铸币质量,可两月后,他因不满官场腐败,愤然辞职。

深明范旭东心思的兄长范源濂时任教育总长,恰逢一次良机,委派范旭东赴英、法等欧洲国家考察。

在这期间,范旭东以考察盐政为主,兼及制碱化学工业。

近一年的欧洲之行,更坚定了他实业救国的信念。

这时的中国,仍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困境中。

官商勾结,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市场上,洋面、洋线、洋布、洋火、洋盐、洋油、洋药,,几乎充斥着所有商铺。

日、英、法、美、德、意等多国的洋人、洋枪在一些城市及重要口岸随处可见,洋船、军舰更是频繁出入。

范旭东.pptx

范旭东.pptx
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
——13经济许扬帆
走近中国近代化学工业之 父——范旭东
个人简介
PART ONE PART TWO
企业经营
1个人简介生平来自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湖南湘阴县人,出生时取名源让,字明俊;后改名为范锐,字 旭东。 范旭东1900年秋赴日留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 1911年回国,在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负责化验分析,但由于不满当时官场的腐败,两个月后辞去了工作。 1913年奉派赴欧洲考察盐政。 1914年冬天,独自一人到了天津塘沽。这里的海滩边盐坨遍地,如冰雪一般,无边无际。日后他对伙伴说: “一个化学家,看到这样丰富的资源,如果还没有雄心,未免太没有志气了。” 1915年与景本白共创久大精盐公司。 1916年又与景本白、张弧等创办永利制碱公司,并任两公司总经理。 1922年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久大生产简装精盐,以抵制洋货,改善食品工业。永利于1926年6月29日生 产出碳酸钠含量达99%的高质量洁白纯碱,同年8月,以红三角牌纯碱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1928年创办《海王》旬刊。1934年3月,永利、久大、黄海等合组成立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民 族基本化学工业企业,范任总经理。同年,在南京卸甲甸创办硫酸铵厂,同时担任金城银行和中华书局董事、 四行储蓄会监察、中央研究院评议员、中国化学学会会长,以及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参谋本部国防设计
2.1
“四大信条”
一、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 二、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事业; 三、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大局; 四、在精神上以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四大信条实际上就是对“久大精神”或 “永久黄精神”核心的概括。注重团体 的共同信条,但又不忽视科学管理,这 是范旭东成功的经验之一。

中国民族化工之父——范旭东

中国民族化工之父——范旭东

中国民族化工之父——范旭东吴志明【期刊名称】《世纪行》【年(卷),期】1994(000)005【摘要】在风雨如磐的近代中国,地处华中的湖南省不仅一直是政治风云的酝酿中心之一,也是一块英才辈出的令世人瞩目的地方。

这里水秀山青,地灵人杰,湘水河畔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爱国志士。

他们当中不仅有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有文人、武将,还涌现出了一批有作为的爱国科学家和实业家。

范旭东就是这批英雄豪杰中业绩斐然的一位。

范旭东在千疮百孔的旧中国,用自己的毕生精力,致力于"实业救国"。

先后创建了饮誉四海的"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所"等化工实业团体,为中国的化学工业奠定了基础。

他的爱国精神和创业精神,永远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

立志为救国而学习范旭东(1883—1945),名锐,字旭东。

原名范源让,字明俊。

湖南湘阳人。

范家系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之后裔。

祖父曾任知县,父亲范琛以教书为业。

范旭东幼年时,祖父与父亲相继去世,由此家境衰落。

他的少年时代正是十九世纪末叶,那时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迫使民众,尤其是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纷纷觉醒。

湖南当时成立"南学会"、开办"时务学堂",鼓吹变法维新。

范旭东的哥哥范静生,就是梁启超的得意门生,所以范旭东少年时就耳【总页数】5页(P28-32)【作者】吴志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6.13【相关文献】1.范旭东中国化工之父 [J], 魏纪侯2.范旭东实业救国的化工之父 [J], 麦群忠;吴晓波3.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之父 [J], 徐春霞4.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与自贡久大盐业 [J], 曾永贵;5.工业先导功在中华——记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 [J], 刘伯涛;李贻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魏芬《工业先导范旭东》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魏芬《工业先导范旭东》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魏芬?工业先导范旭东?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早年,范旭东被家人送到日本读书,一个日本校长对他说:“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

〞此言,刺激了他的一生。

从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毕业后,他随即回国,立志于复兴中国的盐业。

那时,中国人虽然守着丰富的海洋资源,食用的盐却仍是土法制作的粗盐,效率低,纯度低且含有很多有害物质。

因此,有西方人嘲笑中国是“食土民族〞。

实际上,制作精盐并不难,本钱也不高,只是中国缺少这方面的化工人才,精盐市场长期被英商和日商垄断。

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盐砣遍地的海边,用5万元股本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

他在塘沽的渔村开始研制精盐,很快令纯度到达90%以上,生产出中国本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

它品质洁净、均匀、卫生,深受消费者欢送。

久大精盐公司业务也开展极快,各地经销分店只做批发,不做零售,随运随销,获利可观。

范旭东因此成为民族工商业界崭露头角的人物。

随着精盐厂的成功,范旭东将视线移向了被西方长期封锁的制碱工业。

当时,国人最常见的装束是粗布长袍,色彩单调,并且不耐磨。

印染的布料是一种奢侈品,因为印染需要用碱,而碱十分昂贵。

在制碱业,以氯化钠与石灰石为原料的“苏尔维法〞是最先进的技术,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专利垄断,对外绝不公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洋运输困难,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英商乘机将纯碱价钱抬高七八倍,甚至捂住不卖,使许多民族布业工厂陷于停顿。

范旭东决意雪耻制碱,一群跟他意气相投的青年科学家围拢在他的周围,其中有苏州东吴大学化学硕士陈调甫、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气化学专业毕业生李烛尘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侯德榜,这是企业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团队。

1918年,永利制碱公司在塘沽成立,在天津日租界太和里范旭东的家里,他们仿造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苏尔维制碱法做小型试验,居然成功试制出纯碱,这更增强了范旭东创办碱厂的决心。

工厂筹备过程中,垄断制碱技术的几大国际公司严格保密,几乎无法采购到成套的机器设备,一切都需重新设计、钻研自制。

对范旭东的评价

对范旭东的评价

对范旭东的评价
范旭东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企业家,其创始的范旭东集团拥有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作为一位企业家,范旭东有着卓越的智慧,创新的能力,坚毅的意志和出众的领导能力。

范旭东的领导能力是众多企业家中最让人瞩目的。

他非常擅长安抚大众的情绪,时刻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能够提出实际、符合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

由于他的下属非常信任他,他能够较好地控制着他们,激励他们,扩大他们的能力,从而实现了范旭东集团的迅速发展。

范旭东也凭借他极强的创新能力,为范旭东集团带来了非常多的商业机遇。

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极为敏锐,能够快速把握机遇,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及早开发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服务,使得他的集团在市场上拥有了自己的蓝海。

最重要的是,范旭东具有勇敢而坚毅的意志,坚持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且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都不会放弃。

他借助集团的成功赢得了众多投资者的认可,成功创立了多家海外子公司,开创了集团发展的新局面。

总之,范旭东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他拥有卓越的思想、出众的领导能力、创造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这些都是他能够联系良好商业关系、建立社会企业形象和实现集团腾飞的重要条件。

因此,有关范旭东的评价都是非常积极正面的,令人深受启发。

- 1 -。

范旭东的经营管理思想

范旭东的经营管理思想

范旭东的经营之道【关键词】范旭东企业经营管理用人艺术【摘要】范旭东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开拓、发展我国的基础化工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范旭东纳贤不妒能,用人尽其才,揽责不争功,宽境励人心。

他提出了“神而明之”和“运用头脑”的管理方法,总结出了“劳于用人,逸于治事”的管理经验。

范旭东一生爱人、容人、敬人,更会用人,深得同仁的爱戴。

一.研究综述1.前言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社会条件,磨练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生存品质,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殊道路。

总结民族资本家的企业精神,对于现阶段发展民族工业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开始初步发展,30年发展到顶峰。

虽然它曾历史地发挥了“非常革命”的作用,但是,由于封建社会是一个超稳态的结构,也由于资本主义力量还相当屏弱,民族资本家自始至终没有为自己开辟一块独立的空间,只是在沿海(江)港口,极少数产业中发展着。

它没能从根本上摧垮自然经济体系,充其量只能说是撕开了一道“裂缝”,而且这道“裂缝”是十分狭窄的。

江就是在这样狭窄的“裂缝”中,中国的民族资本家还处于三面夹击的状态,民族资本家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

恶劣的生存环境限制了民族资本家的发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扼杀民族资本主义。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利润的刺激和企业发展的惯性等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的求生意识,并在不断地磨练中,获得了较强的生存本领。

为了求生存、求发展,民族资本家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

在选择企业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策略,甚至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中,始终打出“救国、救亡”的旗号,这是很有远见的。

因此,在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的条件下,将企业的发展看成是“救国、救亡”的一种手段,这不仅可以实现民族资本家自身的报国理想和人生追求,而且会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激起民众对商品的购买力。

这就等于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找到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

范旭东一生化工救国路__

范旭东一生化工救国路__

文华 声范旭东 一生化工救国路浏览20世纪前半的中国工业史,最令国人沮丧的,莫过于重工业之弱小和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之低下。

惟读到化学工业时,虽仍不乏遗憾,却似有一种柳暗花明之感。

如史家指出:抗日战争前10年,作为重工业的重要部门,“化学工业是该期产生和突起的产业……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但向轻工业原料国产化进了一步,而且为抗战时期的战时工业打下了基础,这是战前中国工业所取得的瞩目的成绩”。

又如:“旧中国的工业生产技术是很落后的;但是也并非一无成就,‘侯氏碱法’,就是名闻中外的技术创新”——其发明者侯德榜,是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工程师;而“‘永利’的主要创办人范旭东,是爱国的民族资本家,又是化工技术专家和企业管理专家。

他的创建民族资本基础化学工业,为中国的化学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炼精盐,制纯碱范旭东,原名源瀼,字明俊,生于湖南湘阴。

6岁时,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家境由小康而一贫如洗。

因姑母资助,才得以就学。

17岁时,随兄源濂东渡日本求学。

〔参看《范源濂》〕时值戊戌政变不久,庚子国难正甚,于是他改名锐,字旭东,“表示一辈子锐意进取的决心”。

在日本,旭东涉猎政治、哲学、武术、医学等科,最终立志“工业救国”。

1908年,他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科,两年后毕业,留校任教。

至辛亥革命消息传来,当即决定回国。

民国元年,范旭东回到北京,得时任民国教育总长的乃兄照应,任职财政部。

翌年,奉派赴欧洲考察盐政,回国后,不料政局发生变动。

在梁启超、范源濂等支持下,他辞去公职,在天津塘沽集资创办了久大精盐股份公司,自1915年投产,至30年代成为中国最大的精盐企业。

不过,范旭东创办“久大”并非初衷:“他原准备从制碱入手”,“创建中国的重化学工业”;因制碱技术复杂,故决定先从盐业干起。

家世渊源原本让他可走辽阔的仕途或成为一个轻松的官商,他却甘心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投身于艰辛的民族工业。

早年,他被家人送到日本读书,一个日本校长对他说:“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化工先导范旭东1945年10月4日,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进入最后紧锣密鼓阶段。

这时,一位叫范旭东的老人去世了。

在随后召开的追悼会上,蒋介石送来了挽幛:“力行至用。

”毛泽东也送来了挽幛:“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也分别送挽联痛悼。

范旭东先生何许人也,竟得国共两党要员如此高的评价?首创久大精盐1911年底,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毕业后担任专科助教的范旭东回到中国。

这离他17岁随受戊戌变法牵连的哥哥范源濂东渡日本,已经有12个年头。

回国以后,范旭东先后担任政府职务两个月,但是“两个月的官府生活,我却饱尝了官府的朽味。

也好!迫使我另觅他途”。

当时,中国虽然守着丰富的海洋资源,盐业却十分落后。

精盐只有欧美和日本生产,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规定,氯化钠含量不足85%的盐不许用来做饲料。

由于精盐价格昂贵,只有极少数达官贵人食用,绝大多数中国人只能食用含盐量不到50%的土盐。

由于这种盐含土等杂质过多,中国一时被称为“食土民族”。

学化工出身的范旭东将目标锁定为精盐生产。

他用近一年的时间,考察了欧洲各大工业强国,研究各国的制盐方法和设备。

在领略西方工业文明的同时,他也饱受歧视。

在英、法、比等国考察用苏尔维法制碱工厂时,他多次碰壁,不准进入现场。

在英国卜内门碱厂参观时,傲慢的主人嘲弄说,你们看不懂制碱工艺,还是看锅炉房就好了。

这段经历对范旭东触动很深。

筹办精盐厂,资金是首要问题。

范旭东和时任教育总长的哥哥范源濂四处奔波,拜访当时社会各界名流,宣传中国筹办精盐厂的好处以及实业救国的道理。

1914年7月,范旭东呈请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盐务署,在天津塘沽筹办精盐工厂,并将精盐厂取名“久大精盐厂”。

1914年9月22日,久大在北洋政府盐务总署注册备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梁启超、北洋政府参政院参政杨度、北洋陆军检阅使冯玉祥、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教育家严修等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纷纷购买股金。

至1915年4月18日召开久大第一届股东大会,收到股金41100银洋。

1914年12月7日,久大精盐厂生产的海王星牌精盐问世,品质纯净、色泽洁白,含氯化钠90%以上,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改良食用盐,掀开了中国制盐技术史上新的一页。

但是,由于传统盐商已经形成既定的利益格局,生产出来的精盐在哪里销售竟成为问题。

当时,中华民国政府盐务署只允许精盐在天津东马路一处销售。

范旭东找到同是湖南人的杨度,说服当时大总统袁世凯将久大精盐的销售地拓展到长江流域湘、鄂、皖、赣的五个口岸。

这也是中国盐政史上破天荒之事。

到1925年,久大精盐已经发展成中国最大的精盐企业,年产量由1800吨增加到3万吨。

到1931年,久大精盐厂在沿海有盐田40万亩,年产精盐24万吨。

按全国4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吃一斤多久大精盐。

永利制碱之路就在范旭东筹办久大精盐厂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原产欧洲的洋碱无法运到中国,洋碱在华主要供应商英商卜内门公司的存货立即涨价,引起中国民食业和工业的恐慌,因为“纯碱是工业之母”,生产肥皂、纸张、玻璃、印染、食品和药品等都离不开洋碱。

范旭东深知,碱对中国的国计民生意味着什么。

而盐可以制成碱,一旦条件成熟,就可以马上制碱。

与此同时,在中国南方,有一个和范旭东做着同样制碱梦的年轻人。

苏州东吴大学硕士毕业的陈调甫,已经在实验室试制出含碳酸钠99%以上的纯碱。

然而,如何将其大量生产也在困扰着他。

1917年初冬,经由名满天下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引荐,陈调甫北上天津会见范旭东。

此时,范旭东正因引进欧洲苏尔维制碱法失败而烦恼。

两人会面,一拍即合。

然而,制碱的原料是盐,制一份碱需要两份盐。

尽管粗盐成本很低,但是政府抽的盐税高达制盐成本的几十倍。

只有免去盐税,大规模制碱才有可能成功。

范旭东写好要求制碱用盐免税的申请递交给北洋政府。

申请书上,范旭东和陈调甫给未来的碱厂起名“永利”,希望碱厂能“永远顺利”。

然而,申请却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无奈之下,陈调甫赴美进修。

临行前,范旭东赠他一只金表。

陈调甫不负范旭东厚望,在美国为中国制碱奔忙,为工厂设计图纸、购买设备、物色人才。

其中,就有后来成为中国杰出化学家的侯德榜。

1920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终于批准永利制碱公司注册,特许工业用盐免税三十年,并规定塘沽周围百里以内,他人不得再设碱厂。

1924年8月13日,筹备七年的永利碱厂终于开始生产了。

然而,等待庆祝中国纯碱诞生的人们傻了眼,碱厂生产的不是洁白、干燥、无杂质的纯碱,而是黑红两色相杂、带杂质的红碱。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七个月后,主要制碱设备皿口干燥锅被烧坏,连红碱也生产不了,永利被迫停工。

此时,最高兴的莫过于当时世界最大的制碱商卜内门――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收购永利碱厂。

永利碱厂工程师侯德榜和美国专家急着检查设备,试图找出为何只能生产红碱和发生事故的真正原因。

历经波折,1926年6月29日――这是永利制碱公司历史上使人铭记的一天,也是中国化学工业难忘的一天――范旭东按下电机按钮,洁白、干燥、无杂质的“红三角”牌纯碱下线了,日产量30吨以上生产线终于顺利运转。

卜内门不甘失利,决心用降价挤垮永利。

范旭东立即以“便宜三角”回击,卜内门也以再次降价回击。

同时,范旭东果断进军日本市场,和三井财阀合作,让其代销永利红三角纯碱。

三井的分支机构遍布全日本,卜内门在日本的市场被永利红三角冲破。

卜内门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和永利签订协议:卜内门公司今后不再降价倾销,如洋碱价格变动,需要征得永利的同意。

协议还规定:以永利55%、卜内门公司百45%比例,成立配销协定。

至此,在与卜内门的商战中,永利大获全胜。

喜报频传。

1926年8月,美国为庆祝建国150周年,在费城举办万国博览会。

红三角纯碱参加了展览,荣获金质奖。

博览会给红三角的评价是:“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

”1930年,红三角纯碱再获比利时工业博览会金奖。

1933年,范旭东写道:“现在每年进口的洋碱由一百万担减至四十八万多担了。

”此时,永利已经能够生产纯碱、洁碱、烧碱,广泛用于民用食品和医药、造纸、印染、玻璃、肥皂、人造纤维等工业,中国第一座纯碱厂屹立于世界化学工业之林。

就在这一年,永利制碱公司总工程师侯德榜用英文写成的《纯碱制造》在美国正式出版,首次系统将制碱技术公布,打破了封锁七十多年的制碱秘密。

美国一位著名化学家称赞道:“《纯碱制造》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1941年,侯德榜经过分析两千多种样品,做了五百多次循环试验,将原料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8%以上,同时可以得到氯化铵作肥料;与合成氨工业联系,连续制造碱和氯化铵两种成品,将制碱和合成氨两种重工业结合起来,成为世界首创。

抢办硫酸铵厂就在永利碱厂“红三角”牌纯碱获得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之际,范旭东正在思考:中国化学工业还缺少“酸”这一翼。

只有加上这一翼,才能为中国奠定盐、碱、酸三位一体的基础化学工业。

1929年,范旭东致函国民政府,要求创办酸碱厂。

当时,在中国推销硫酸铵最多的也是英国卜内门公司。

卜内门仅肥田粉硫酸铵一项,就在中国赚取两千万银元。

为此,卜内门公司极力反对中国创办硫酸铵厂。

1931年5月1日,国民党召开三届中央第一次临时全会,通过了“实业建设之程序案”。

范旭东抓住机会,写成《创立氮气工业意见书》,递交时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孔祥熙。

1931年9月18日,范旭东在天津接到聘他担任中国氮气公司筹委会委员的聘书。

范旭东后来在中回忆道:“记得通知书送到公司,恰好是‘九一八’那天,大家的情绪极不自然,无意中都想到氮气工业和国难的因果……中国在这个当儿要办氮气工业,我们绝不要忽略这段史实。

”但是,创办硫酸铵厂需要资金、设备和技术。

国民政府和英、德两家公司的谈判,终究无果。

范旭东再次向国民政府实业部呈文,请准予由永利公司集股自办,立即获准。

范旭东开始行动起来。

侯德榜负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范旭东和陈调甫负责敲定厂址。

同时,范旭东历经曲折,终于和上海、浙江、金城和中国四家银行谈妥1200万元借款,另增新股200万,并发行债券550万元。

1937年2月5日,卸甲甸的永利硫酸铵厂生产出第一批硫酸铵,从此揭开了中国化肥工业崭新的一页。

永利硫酸铵厂利用高压合成原理进行生产,工艺复杂,设备精良,投资庞大,号称“亚洲第一大硫酸铵厂”,主要生产硫酸、硝酸、硫酸铵、液体阿摩尼亚等化工基本产品。

范旭东望着这些产品,激动不已。

他紧紧握着侯德榜的手:“中国基本化工的另一只翅膀又生长出来,从此海阔天空,听凭中国化工翱翔,不再受基本原料恐慌的限制了。

”“永久黄”的遗泽在筹备永利碱厂的1920年,范旭东就思考:倘若中国的化学工业没有学术研究作为基础,怎能发展起来呢?“近世工业非学术无以立其基,而学术非研究无以探其蕴,是研究一事尤当为最先之要务也。

”具体到中国而言,“中国如没有一班人,肯沉下心来,不趁热,不惮烦,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至心皈命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艺,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

……惟有邀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关起门来,静悄悄地自己去干,斯以岁月,果能有些成就,一切归之国家,决不自私;否则也唯力是视,决不气馁”。

基于这些理念,范旭东决心成立自己的研究机构。

但是,合适的领导人到哪里去找呢?时任教育总长的哥哥范源濂的推荐,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生、时任唐山开滦煤矿总化学师的孙学悟是合适人选。

当时,开滦煤矿为英商控制。

范旭东拿出三顾茅庐的劲头,使孙学悟放弃三倍的薪酬,义无反顾地协助范旭东成立中国第一家民营研究机构。

1922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正式在天津塘沽成立,孙学悟任社长。

塘沽临渤海,渤海汇合百川,朝宗于黄海。

范旭东说:“我们把我们的研究机构定名为黄海,表明了我们对海洋的深情。

我们深信中国未来的命运在海洋。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中国第一个民营化工研究机构。

它建在久大精盐厂附近,耗资十万余银元,是一座能供一百位化学工程师研究的新型化工研究室。

研究社包括定量分析室、定性分析室、化学实验室、动力室等,并附有图书馆,购买各国化工方面书籍五千多种,专门杂志十几种。

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门口,范旭东和孙学悟在一片掌声中共同举起研究社寓意“致知、穷理、应用”的社徽:“黄海社应该是我们的神经中枢。

它不属于永久两公司,而是永久两公司平行的独立的化工学术研究机关。

”孙学悟将黄海社视为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将黄海社办成永利和久大两个公司的科学智囊、技术参谋部,有力地支援、指导了一些生产上的技术问题,还在发酵与菌学、化学肥料、有色金属冶炼和制盐化学与医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

对于酸、碱、盐和化肥这些重化工课题的研究,在黄海社占了很大比例。

黄海社对中国的工业、农业和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宝贵贡献。

到1937年初永利硫酸铵厂建成,永利、久大、黄海工业团体形成,范旭东的“永久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