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系列——专项突破:热点图示2-细胞代谢相关图示 Word版含答案
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3 兴奋的产生、传导及相关实验分析
考点23 兴奋的产生、传导及相关实验分析依纲联想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点提醒(1)准确识记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下膜内外的电荷分布。
静息状态下,由于K+外流,导致外正内负。
兴奋状态下,由于Na+内流,导致外负内正。
(2)理顺兴奋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3)运用细胞的整体性原理解释:一个神经元上,若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会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生物电变化。
2.有关突触的6点归纳提醒(1)常见的突触类型有两种,即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也有不常见的轴突—轴突型;还有类似突触的结构,如神经—肌肉接点等。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
(3)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去向有三种:迅速地被酶分解、重吸收到突触小泡、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有一些药物(如一些止痛药、有机磷农药等)作用的部位就在突触间隙。
(4)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5)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的本质为糖蛋白。
(6)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后者可以使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
3.神经调节中常考的3种物质运输方式(1)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K+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它们都是从高浓度→低浓度,需要通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
(2)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需要借助钠钾泵逆浓度梯度将Na+从膜内泵到膜外,将K+从膜外泵入膜内,且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属于非跨膜运输中的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理解电位变化机理并分析下列相关曲线(1)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曲线图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de段——静息电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2 细胞的代谢 考点6
考点6 透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掌握过程关系图解依纲联想1项目光合作用有氧呼吸[H]来源H2O光解产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去向还原C3用于第三阶段还原O2 ATP来源光反应阶段产生三个阶段都产生去向用于C3还原供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植物C3的还原除外)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关系3.改变条件后C3、C5、[H]、ATP的含量及(CH2O)合成量变化分析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突然改变后,C3、C5、[H]、ATP的含量及(CH2O)合成量的动态变化时要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结合起来分析,从具体的反应过程提炼出模型:“来路→某物质→去路”,分析其来路和去路的变化来确定含量变化。
如下面四幅模型图:1.(2014·天津,2)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答案 D解析过程①②分别是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A项,在有线粒体的真核生物细胞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中,而在原核细胞中,过程①②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项,过程①通过有氧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至ATP中。
C项,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而不是来自H2O,H2O中的氧在光反应过程中通过水的光解产生O2。
D项,过程①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还原O2,生成H2O;过程②通过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C3,因此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2.判断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理及过程的叙述(1)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2014·新课标Ⅱ,6)( √)(2)在叶肉细胞中,H2O在光下分解和CO2的固定均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而在线粒体基质中可产生CO2(2009·安徽,1B和2010·天津,1改编)( ×)(3)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都会升高(2013·山东,25节选)( √)(4)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O2的产生停止、ATP/ADP比值下降、NADPH/NADP+比值下降,而CO2的固定会减慢(2014·新课标Ⅰ,2ACD)( √)(5)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必修核心知识过关练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代谢基础知识填一填.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1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胞吞和胞吐等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2.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融合、自动复原的原因:首先植物细胞因外界浓度较高而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接着因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被细胞吸收,使细胞内外浓度差逆转,当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时,细胞吸水而复原。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新的外界溶液,3.质壁分离实验中引流法置换细胞外界溶液的操作方法: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但前者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和胞吞都消耗能量,4 但后者不需要载体蛋白。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其原并不降低活化能,而酶具有催化作用是与无催化剂对照,5.加热只是为反应提供能量,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对照,其原理是能够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代表磷酸基团。
其合成部位有细胞质A~P,其中表示腺苷,PPA6.ATP的结构简式是—P~只直接提供能量的(ATP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是绝大多数,不是所有)和叶绿叶黄素、类,在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体中色素共有7.4,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不能利用紫外光)素b。
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缺镁时叶片发黄的原因是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后叶绿素合成受阻,而叶片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黄色。
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色素在层析液里的溶解度不同,8.上扩散得快;纸层析后滤纸条上色素带太浅的原因:研磨不充分、无水乙醇加入过多、滤纸条未干燥处理、未重复画滤液细线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合成物质变化:水的光解和ATP .光反应9??能量变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场所:叶绿体基质中???分解的还原及ATPC物质变化:CO的固定、.暗反应1032??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安徽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二 回扣2 细胞的代谢课件
水的光解:H2O→[H] CO2 的固定:CO2+C5→2C3 物质 +O2 Pi→ATP C3 的还原:C3+[H]+ATP ATP 的水解:ATP→ADP+Pi 变化 ATP 的合成:ADP+ →(CH2O)+C5
回扣 2 细胞的代谢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原生质层的定义是什么?(必修 1P61)
提示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必修 1P63)
提示 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
缩性;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3)关注教材图 4-7、4-8,从浓度梯度、能量和载体等方 面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画出相应物质的转运速度与 细胞外浓度的关系曲线。 (以胞外浓度为横坐标,以运输速 度为纵坐标)(必修 1P70-72)
提示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
强度,增加 CO2 的浓度,适当提高温度等,例如:①农业 上采用套种、合理密植等措施使农作物充分吸收阳光以达 到增产的目的;②利用大棚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 CO2 浓度和温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联想拓展】
①当 CO2 不足、光照不足,植物体内 C3、
取决于分子大小与膜上孔径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 生命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物质是否能被运输。
3.主动运输中,物质一定是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 输吗?
答案 不一定。
4.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CO2 的过程与产生乳酸的过程中, 同质量的葡萄糖产生的能量相同吗?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命题热点要知晓 热点一 细胞代谢类试题课件 新人教版
强度,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不明显;另外,增加光照强度也会增加试管苗生产 成本(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试题
[典例2]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玉米是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其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指导提高玉米 的产量。如图所示为以玉米为实验材料所 做的相关实验的结果。
试题
分析
解析
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相关题目常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这种类型的题目 在解答时需认真审图,分析图中涉及的常见因素,分析曲线上转折点的 含义和原因。如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出现在同一个曲线图内,要注意 分析二者强度的大小关系,进而分析植物的生长状况。
试题
分析
解析
(1)根据图 1 可知,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植株之间相互遮挡,通风、透光较差,Q 点限制玉米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CO2 浓度和光照强度。因此在栽 培玉米时,要注意合理密植。(2)由图 2 中三条曲线可知,在同一光照强度下玉米 不同生长发育期对应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从一开始就不同。幼苗期因叶片较少且叶 片中色素含量也较少,故光合作用合成量最少,到生殖生长期因植物已经成熟, 光合作用合成量最多。(3)光照下产氧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呼吸耗氧速率代表呼 吸速率,因此适合玉米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35 ℃(净光合速率最大时的温度)。由于 40 ℃时净光合速率大于 0,因此温度保持 40 ℃不变,在光照条件下,该植物能生 长。M 点涉及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一定要写出光合作用和有 氧呼吸的反应式。
3.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也是常考内容,其中净光合速率和呼吸 速率的关系等一度是考查的热点,“CO2 的吸收量”“O2 的释放量”“有 机物的制造量”“有机物的积累量”“有机物的消耗量”也成了题目中常 见的关键词。 4.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经典的光合作用实验如萨克斯实验,创 设新情境考查光反应、暗反应的联系等实验设计或分析类题目也是此部分 的常见考查形式。
2016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系列——专项突破热点图示3-细胞的生命历程相关图示Word版含答案
图示3细胞的生命历程相关图示1.下图甲是某植物的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子细胞的形成方式。
请判断下列有关叙述:(1)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2)图甲中若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3)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4)图甲中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5)图甲中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只有④(×)(6)鉴定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看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7)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④所示时期的植物细胞,能看到的结构是赤道板和染色体(×)2.图一、二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abc)的数量图以及细胞分裂图像;图三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
请据图判断相关叙述:(1)图一中a、b、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b,Ⅰ至Ⅳ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Ⅰ和Ⅱ(√)(2)图二中丙细胞对应于图一中Ⅲ,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卵细胞或极体(√)(3)产生图二中丙细胞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模式图只能是右图(×)(4)图一中Ⅱ只能对应图二中乙细胞所示状态,因而图一中Ⅱ所处阶段不可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5)图三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6)图一中Ⅱ、Ⅲ和图二中乙、丙细胞都处于图三中的CD段(√)(7)若图三表示有丝分裂,在AC时期发生了DNA解旋、DNA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在CD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3.下列是某高等二倍体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甲细胞不可能代表浆细胞、效应T细胞(√)(2)甲、乙、丁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3)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4)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6)丁细胞不可能发生A和a、B和b等位基因的分离(√)(7)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主要是在图戊所示的时期进行(√)4.长翅红眼雄果蝇和长翅白眼雌果蝇交配,产下一只性染色体为XXY的残翅白眼雄果蝇。
2016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突破提分练 图示2 细胞代谢相关图示
图示2 细胞代谢相关图示1.图1是对酶的某种特性的解释模型,图2、3、4、5、6、7是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据图判断下列说法:(1)图1和图7都说明酶作用的专一性,其中b为麦芽糖( ×)(2)图5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3)图2说明酶具有高效性,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4)图3/图4说明了反应溶液中温度/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最适温度,其中A点的pH为7,B点的温度为35 ℃(×)(5)图3和图4中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是完全一样的( ×)(6)图3中,温度由30 ℃→37 ℃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7)图4中,温度从0→B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8)图6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而Cu2+是该酶的抑制剂( √)(9)若在图6中的D点时增加酶的浓度,则反应速率不变( ×)2.细胞内糖的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判断下列叙述:(1)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2)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3)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4)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所以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无[H]积累( √)(5)真核细胞中过程①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6)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中发生了图示过程①和④,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因为酒精是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7)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图示中①②(×)3.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甲、乙、丙、丁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甲浓度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2)甲浓度下最适于贮藏该器官( ×)(3)乙浓度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4)丙浓度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5)丁浓度下,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6)丁浓度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7)丁浓度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4.如图Ⅰ表示某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的甲、乙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图Ⅱ表示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该叶肉细胞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相对浓度的变化趋势。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回扣3细胞代谢
细胞质基质
主要是 C6H12O6 丙酮酸+[H] 少量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H2O CO2 +[H]
少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线粒体内膜
[H]+O2
H2O 大量 。
(3)高等植物在水淹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酒精和CO2
4.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光能 ①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表示为:CO2+H2O ――→ (CH2O)+O2 叶绿体
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光反应 需要条件 光、色素、酶 时间 短促 类囊体的薄膜上 反应场所 物质变化 ATP的合成 : ADP+Pi+能量
光 水的光解:2H2O―→4[ H]+O2
暗反应 多种酶 较缓慢 叶绿体基质
酶 C CO2 的固定:CO2+ 5 ―→2C3 [H]、ATP、多种酶
C3的还原 :2C3 ――――――――→ 酶 (CH2O)+C5 ――→ATP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储存在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能量变化 (储存在有机物中) ATP 中)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ATP)和还原剂[H] ;暗反应为光反应 两者关系 提供 ADP和Pi
③ 当 CO2 不 足 时 , 植 物 体 内 C3 、 ATP 、 C5 、 [ H] 的 含 量 变 化 分 别 是下降、上升、上升、上升 。当光照不足时,植物体内 C3、ATP、C5、[H]的 含量变化分别是 上升、下降、下降、下降 。
7. 人剧烈运动时, 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 ×) 8.马铃薯块茎细胞、苹果果实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均为乳酸。(×) 9.破伤风芽孢杆菌在人体的皮肤破损较深时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10.新疆哈密瓜较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11.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 ATP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12.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中的氧元素来自反应物中的 C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示2细胞代谢相关图示
1.图1是对酶的某种特性的解释模型,图2、3、4、5、6、7是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据图判断下列说法:
(1)图1和图7都说明酶作用的专一性,其中b为麦芽糖(×)
(2)图5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3)图2说明酶具有高效性,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4)图3/图4说明了反应溶液中温度/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最适温度,其中A点的pH为7,B点的温度为35 ℃(×)
(5)图3和图4中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是完全一样的(×)
(6)图3中,温度由30 ℃→37 ℃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7)图4中,温度从0→B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8)图6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而Cu2+是该酶的抑制剂(√)
(9)若在图6中的D点时增加酶的浓度,则反应速率不变(×)
2.细胞内糖的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判断下列叙述:
(1)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2)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3)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4)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所以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无[H]积累(√)
(5)真核细胞中过程①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6)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中发生了图示过程①和④,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因为酒精是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7)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图示中①②(×)
3.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甲、乙、丙、丁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判断下列相关叙述:
(1)甲浓度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2)甲浓度下最适于贮藏该器官(×)
(3)乙浓度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4)丙浓度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5)丁浓度下,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6)丁浓度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7)丁浓度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4.如图Ⅰ表示某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的甲、乙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图Ⅱ表示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该叶肉细胞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相对浓度的变化趋势。
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
(1)图Ⅰ甲中水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乙中水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内膜(×)
(2)图Ⅰ甲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乙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3)图Ⅰ甲、乙均能发生能量转换,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甲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乙中(×)
(4)图Ⅱ中A、B物质的动态变化发生的场所和图Ⅰ甲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相同(√)
(5)图Ⅱ中物质A为C5化合物,B为C3化合物(×)
(6)图Ⅱ中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 (7)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低(×)
(8)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低(√)
5.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其中实线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
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示意图。
图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
(1)由甲图可知,在温度为30 ℃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
(2)由甲图可知,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温度只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
段(×)
(3)若已知乙图是在30 ℃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如果温度改变为45 ℃,图中a点上移,b 点右移,c点左移,d点上移(√)
(4)乙图中当缺O2时a点下降;缺Mg时b点右移;如果从c点开始增加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d点向下方移动(√)
(5)乙图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 TP的细胞器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6)乙图中c点之后,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CO2和温度等,可以通过适当增加CO2浓度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7)乙图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丙图中的m4(×)
(8)在乙图中a、b、e、f任意一点,丙图中都有m1=n1>0,m2=n2>0(×)
(9)在图甲中的40 ℃和图乙中的b点时,丙图中有m1=n1=m4=n4(√)
6.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判断相关叙述:
(1)图甲中的b点对应图乙中的B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丁中的①(√)
(2)到达图甲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对应图乙中的D点,而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丁中的④(×)
(3)图乙中的H点对应图甲中的g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丁中的④(×)
(4)有机物开始合成至合成终止分别对应图甲中的d→h段、图乙中的D→H段,图丙中的B′→I′段(×)
(5)图丙中的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H]和ATP,C3不能还原成C5(√)
(6)图丙中的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高(√)
(7)图丙中的C′D′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上午该地区天气暂时由晴转阴(√)
(8)F′G′段C3化合物含量下降的原因是气孔闭合程度加大,缺少CO2,CO2固定受阻,而原有C3化合物不断被消耗(√)
(9)经过这一昼夜之后,该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减少(×)
7.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置于20 ℃环境中。
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 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
30 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 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位置X处。
请判断:
(1)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8 mL/h(√)
(2)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清水,重复上述实验,30 min后,要使水滴维持在位置X处,针筒的容量需向左调节(×)
(3)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在20 ℃、无光条件下,30 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 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处。
则在有光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0.5 mL/h(×)
(4)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5)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容量仍维持在0.6 mL读数处。
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 ℃,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 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 的位置上。
比较两个实验可说明:在上述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不是光照而是温度(√)
8.某研究小组进行某植物的栽培试验,图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呼吸曲线;图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48 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图3为适宜CO2浓度条件下,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该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
请结合图像判断下列说法:
(1)图1中的虚线表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当温度达到55 ℃时,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2)图1中,因40 ℃与60 ℃时,CO2的吸收量均为0,所以二者的生理代谢状态相同,图2中与图1的F点生理状态相同的点有4 个(×)
(3)图1中在温度为30 ℃时,叶肉细胞内的[H]用于与O2结合形成水和还原三碳化合物(√)
(4)图2中实验开始3 h内和在6 h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相同(×)
(5)图2中在18 h时叶肉细胞中CO2的移动方向为由线粒体到叶绿体,在30 h时叶绿体内的AT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6)图2中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C3含量变化是增加(√)
(7)图2中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36 h时,前24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小于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
(8)图2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在42 h时。
经过连续48 h的培养,与0 h相比48 h时该植物的有机物量是增加(√)
(9)图3中E点时,25 ℃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等于15 ℃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
(10)依据图3分析,若图2所示实验温度为15 ℃,现若将温度调整为25 ℃条件下保持恒温,其他条件不变,则图2中6 h时的光照强度为2 k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