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三年高考历史知识及其分值分布及试卷大题答题技巧分析
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新课标全国卷ⅲ(历史)
(一)图表解说
表 1: 2016 年高考试题分析模板(新课标全国文综Ⅲ)数据分析·阶段分值
年份
阶段分值
中国古代 中国近现代
总分 世界古代 世界近现代 总分
2016
25
24/4
53
4
13/15
32
中国史 53 分
世界史 32 分
( 必修 ) 备注 85 分 85 分
分类 基础 / 素养 基础 / 课程 基础
加工文字 / 经济发展
加工文字 / 近代化
张之洞等拟 《奏定学堂章程》 / 近代化 图片 / 近代化
加工文字 / 经济发展
基础 / 课程 基础 / 课程
基础 / 课程 基础 / 课程 / 基础
加工文字 / 西方思想 加工文字 / 近代化 图片 / 文化 加工文字 / 民主 近 加工文字 / 中西方的救济制
6. 必考部分:中国史占 53 分,其中古代史 25 分,近现代史 28 分。世界史占 32 分,古代史 4 分,近现代史 28 分。 选考部分:选修 1 考查中国古代的改革,选修 2 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选修 3 考查一战,选修 4 考查近代中国人物。
7. 题目创新,有情景创新、情境多样、思维灵活的特点,不仅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体 验活动。特别是第 41 题,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当的角度,充分调动已有知识进行阐释与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47
威尔逊“十四 以 1918 年 1 月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的内容及受阻切入考查
点”计划
美国对外政策
48
蔡元培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 任北大校长期间的活动切入考查其教育改革活动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数据统计、选择题答案解析及教学启示一、必修部分分值统计:12二、选择题答案解析及核心素养考查目标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五经》均为西周旧典,是否经过孔子删修,自唐宋以来说法纷坛,有完全肯定的,有部分肯定的,也有完全否定的,A可排除。
汉代董仲舒儒学以先秦儒学,包括孔子儒学为基础,B可排除。
秦始皇焚书后,儒学传统并未断绝,西汉的儒家经典,一为今文经,老儒背诵下来的、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一为古文经,如鲁壁藏书,D可排除。
顾颉刚说:“到了周代,有了五经,是最早的史书。
”(《中国史学入门》页22),《论语》的成书年代,学术界有争论,但肯定是在孔子去世之后,是后起的著作,故为C。
【答案不足】:其一,题干是问当时“为什么《尚书》等五部书成为经典而《论语》没有成为经典”,设计的答案理应立足于《尚书》等五部书与《论语》的比较方面,而不应该是立足于儒家思想的起源和特点,《论语》中孔子的儒家思想难道就不是“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其二,笔者所见学界解释有二,皆未提到本题答案。
王国维的解释:汉初文帝时,博士70余人,不限五经,《论语》博士是其中之一,未有特殊地位。
到武帝时,诸子百家俱废,独立五经。
为什么罢《论语》博士、《孝经》博士?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四《汉魏博士考》说:“至《论语》、《孝经》,则以受经与不受经者皆诵习之,不宜限于博士而罢之也。
”并进而明确指出:“武帝罢传记博士,专立五经,乃除中学科目于大学之中,非遂废中小学也。
”据王国维先生的意见,六艺(经)为汉大学科目,《论语》、《孝经》为汉代中学必修科目。
(参见田春来:《<论语>在汉代之地位考》,《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杨生民《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探——兼论汉武帝“尊儒术”与“悉延(引)百端之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周炽成的解释:西汉流行五经说,而东汉流行七经说(汉七经是指五经加《论语》和《孝经》)。
2016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doc
2016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一、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评析1. 试题基本情况(1)考点分布必修与选修依然保持100分与20分的格局,必修之间所書比重分布与《考试说明》基本吻合:必修一40分,必修二33分,必修三27分。
选修1改革10分,选修4人物10分,最近三年没有变化。
(2)客观题分析(3)主观题分析21题12分:考点:古代屮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设问:8分是针对材料设问(答案来白材料),4分需要回忆课木相关知识作答(问题直来玄往,没有难度,关键就看对书本的熟练稈度)。
22题15分:考点:近代屮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运动特点和评价。
设问:大约10分需要利用材料I叫答,5分需要从课木找答案(其中有2分问题很肓接)。
23题13分: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冷战开始。
设问:10分是育接利用材料冋答,只有3分需要背书(问题是直来育往型)。
24题A10分: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设问:材料和设问与课本契合度非常高,只要书背的好,能得到8分左右。
24题B10分:考点:屮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科学家——李时珍设问:材料和设问与课木契合度也非常高,要是书木知识掌握的牢固的话,得到8分左右没有问题。
2. 特点: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坚持稳中出新的原则,素材新鲜,与所学知识关联性强。
考査知识点全面,整体难度较低,有较好的区分度。
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创设试题情境,不仅没有超越历史的考试大纲,还体现历史服务于现实的功能。
第一,客观题素材新鲜,形式多样,如俗语、诗歌、方志、画像石、通令、海报、图表等。
第二,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注:去年注重考查对史料文本的充分运用,与所学知识关联性较小°)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都是考查学生熟悉的基木知识点,选项和问题的设置是考杏学生对基木概念的掌握以及对基木解题能力的把握。
例如第1题是考杏宗法制屮嫡长了继承制;第3题是考查翻车;第6题是利用《天朝出亩制度》作为文木史料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第12题考查口内乩会议,材料比较简单;第19题从叙述史料考杳斯人林模式,答案极为简单。
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简析及备考思路-2019年教育文档
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简析及备考思路一、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回顾与简析总体特点:传承之下再创新,平稳之中求转型。
1.稳定和出新。
与2014、2015年试卷相比,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卷在试卷的形式和呈现方式,以及考查的知识、能力、思想内涵上呈现出延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中学历史的教学和学生的应考,也有利于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在稳定的同时,试卷也有一定程度的出新,如借助于当前的考古成就,考查历史的史学方法。
再如37题第3问,为学生和教师所熟悉的“解读”类型的问题,在基本保持原有框架的前提下,与以往不同的是,列出了不同的观点,考查学生的判断和评析能力,进一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体现了贴近学生的特点。
2.整体设计结构平衡。
试题注重整体设计,以重大历史事件、现象为载体,构建学生的认知框架。
试卷力图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古今中外多角度多层次的贯穿和呈现,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置于人类文明演进的总体框架中加以反思与考察。
这一整体设计的思路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试卷的整体结构比较平衡,基本反映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结构和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近似于历年的历史试卷结构比例。
涉及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和主干知识,有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稳定。
由于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试卷对中国古代史部分试题的分量有所提升,以往的中国古代史分数在24分以下,2016年达到28分。
3.强调能力立意,注重独立思考。
试卷注重对历史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诸方面能力的同时,试卷比较明确地突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
在选择题方面,延续往年做法,通过设置多种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分析新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学科基本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在5个非选择题目中,有37题第3问和40题第1问呈现这一特点,超过往年数量,加大了能力测试的力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挥,对中学历史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2016-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二历史试卷分析及2017历史高考趋势与对策一、历史试卷分析1.试卷题型与知识分布2016年全国高考已渐趋潮退声息,综观2016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卷(二)历史试题可知,试题与往年相比题型、难易程度、试卷组卷的顺序基本相同,符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注重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突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凸显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这也为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线教师和一名从事高考研究的工作者,指引了基础教育中历史教学的方向,即“历史学科体系与历史学科能力”逐步找到了在中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合适位置。
这种连续性与稳定性,对于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复习备考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试卷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占48分,非选择题占52分。
本次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比较明确,每题的分值与采分点设置都非常细致,便于按点取分和学生估测。
表一: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Ⅰ卷历史试题模块分布表二:2015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卷(Ⅰ)历史学科知识点分布一览表2.试题特点2016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基本上保持了相应的稳定性,体现出“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
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了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考查。
(1)从考查内容上看:依托主干知识,重视基础性。
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遵循这一原则,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都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例如科举制、国共十年对峙、两级世界的形成、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新航路的开辟、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一五”计划、罗斯福新政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古希腊的政治文明、鸦片战争、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是重大历史问题,为考生所熟知,试题用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从近三年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看2016届复习方向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二卷历史试题看2016届复习方向摘要:2015年新课标全国二卷历史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依托,联系时政热点,知识分布更合理,设问方式基本定型,综合性更强,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为此,2016届复习应该联系考纲夯基础,强化基本题型的训练,重视知识综合运用,着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试题特点、复习建议、考生大纲2015年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2016届高三学子又踏上了紧张的复习征程。
从历史学科的角度看,16届的复习能够从今年的高考中得到哪些启示,取决于对今年考题的分析是否科学。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年广东省第一次使用新课标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备考中要形成了“稳中求变”的思想。
所谓“稳”,表现为坚持“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在考查中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基本题型不变;所谓“变”,则表现为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要求明显提高。
科学分析才能精准发力,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明年高考复习的主要方向。
特点一、以基础知识为依托近三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着力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力度,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和分值,试题材料不断翻新。
于是,有师生大谈“新读书无用论”,即学习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毫无应试价值。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情景材料如何新颖,题目都必须以所学的基础知识为依托。
对把近三年全国二卷试题的考点进行统计,不难发现这一点。
表1: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考点统计上表清晰地显示,今年高考坚持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的思路没有变化。
必修部分14个历史题,虽然24、25、27、31、33五个题的考点没有明确的教材依据,但仍然以教材知识为背景。
其他9个试题则直接以教材主干知识作考点。
三年来反复出现的高频考点有:古代政治、儒家思想、明清经济、西学东渐、近代民族工业、新中国过渡时期、古希腊民主和文化、近代西方代议制、斯大林时期苏联建设、世界多极化等。
2016高考历史试题评分解析
9.2016年知识点分布【85分】年代 【1】中国古代史:第24题、第25题、第26题、第27题第40题 【部分】共计28分。所占比例32.9% 【2】中国近代史:第28题、第29题、第30题、第31题 、第 40题【部分】共计29分。所占比例34.1% 【3】世界古代史:第32题共计4分。【年年如此】所占比例 4.7% 【4】世界近代史:第33题、第34题、第35题 、第41题共计24 分。所占比例28.2%
本次高考中很多题目都考查了对于历史基础 知识的记忆,这也是历史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 所以记忆基础知识是第一位;其次,注重新型史 观的应用。对于基础知识的应用拔高是近年来高 考历史的重点,这就要求在复习的过程中对同一 历史知识点用不同的史观进行解读和分析。
4.题目材料体现了多样性 整套试题突出材料信息的解读和阐释;试题 情境创设较丰富,题目呈现方式多样。2016年历 史试题注重情境的创设,信息丰富体现了对学习 资源的开发,对学习过程的考查。第40题又出现 了两个设问。第41题与2011年的原貌出现在学生 面前。
5、热点依旧。如非选择题第40题结合了国家计划生育国策这一时事关注 民生问题。 6、应变能力的培养。 非选择题第41这样内容上既注重历史知识的重点,紧抓考纲,立足于教材。 同时对学生整体知识体系以及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新试题的素养有较高的要 求。考查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2.试题的命制基本科学严谨 内容分布科学合理,试题科学、规范、准确,难度 适中、区分度较好,无偏题怪题和“超纲”现象,既 有利于保证科学性、公平性的实现,又有利于在保持 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整套试题,选择 题和非选择题基本达到严谨、平实,设问较直接明确; 在试题资源的择取上,选材恰当,情境创设合理。
11、2016年知识点分布:【85分】专题 【1】必修一【政治史】:第26题、第27题、第29题、第30题、 第31题、第32题、第33题共计28分。所占比例32.9% 【2】必修二【经济史】第25题、第28题、第34题、第35题、第 40题共计41分。所占比例48.2% 【3】必修三【文化史】第24题、第41题共计16分。所占比例 18.8%【从逐年上升到有所下降】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2016届高三历史备课组2016年广东高考将采用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
全国卷分三类:全国新课标Ⅰ卷、全国新课标Ⅱ卷、全国大纲卷。
今年广东省使用全国Ⅰ卷。
本文有三个内容:一、简要对比广东卷和全国卷的差异,2、解读2016年历史高考考纲及分析2011年-2015年全国历史卷的考点分布;3、谈谈我对全国卷复习备考的认识。
一、广东卷与全国卷之比较(略讲)(一)考核目标和要求广东卷与全国新课标卷的考纲相同,在考核目标和要求上一致。
(二)考察内容对比分析相同:新课标高考考察内容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历史必修1、2、3,以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察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对比全国卷与广东卷的考试大纲,必修部分一致。
不同:广东卷对选修的考察主要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两个模块中的部分篇目;全国卷对选修的考察范围包括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选修模块。
(三)试卷结构和非选择题题型对比相同:满分100分,选择题为12道,每题4分,共48分,非选择题为52分。
不同:1、广东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国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必考)、非选择题(选考)三部分。
2、在文综卷中的题号分布不同。
广东卷历史选择题题号12-23题,在地理和政治选择题之间;非选择题题号38、39题,在政治和地理非选择题中间。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题号为24-35,放在地理、政治选择题之后;非选择题题号40、41为必做题;45、46、47、48为历史选做题。
3、非选择题分值差异,广东卷的38、39题分值均为26分;全国卷40题25分,41题12分,选做题15分。
其中41题是一道开放式论述题,难度大,对学生能力要求高。
(四)试题难度比较表1 近三年历史全国新课标Ⅰ卷与广东卷试题难度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近几年来全国卷和广东卷都保持较好的难度延续性。
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分析及启示精选【精】
10
●举例说明与归类技能 该类技能要求考生用例子说明某一概念或原 理,能确定概念或原理的特征,并利用这些特 征去选择或举出例证。归类与举例说明是互补 的过程,举例说明提供概念或原理等信息,要 求考生举出实例;归类则是题干提供若干实例, 要求考生发现它们与一般概念或原理间的关系 ,将某一事物归为某一类型。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近年高考历史全国卷 ————试题分析及启示
一、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二、备考复习经验教训,所用材料 ,方法,统练试题,各阶段作法 三、高考备考建议
2018-01 1
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
2018-01
2
题号 24 25
考点 小农经济 外戚干政
专题类别 经济史 政治史
通史类别
理解技能的认知过程包括解释、举例说明、分 类、归纳(概括)、推理、比较和阐述等子类 型。
2018-01 7
●解释技能 解释是指将信息从一种表现形式转换为另一 种表现形式,转换形式可以是文字对文字、文字 对图表、图表对文字、数字对文字、文字对数字 等。
2018-01
8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 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 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 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 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 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绝密★启封前2016年高考落下帷幕,通观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在内容、形式以及能力要求等方面都与往年全国Ⅰ卷基本相同,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析选择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三套试卷解析
Ⅱ-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 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 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题号 试卷
考点
2016全国Ⅰ 1702年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缺陷
2016全国Ⅱ 1831~1841英国工业城市人口
33
死亡率上升
2016全国Ⅲ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铁路
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 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 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 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 明在当时英国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题号 试卷
考点
2016全国Ⅰ 罗马法的影响
2016全国Ⅱ 雅典公民参政议政的义务 32
2016全国Ⅲ 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
Ⅰ-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 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 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 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 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2016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卷解析 张亚东
第Ⅰ卷 客观题
题号 试卷
考点
2016全国Ⅰ 《论语》非儒家五经
24 2016全国Ⅱ 曹魏三种书体 2016全国Ⅲ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
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 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 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 合理的解释是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想要了解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和技巧有哪些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1、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2、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3、比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4、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高一历史组2016年高考试卷分析
2016年辽宁历史高考试卷分析2016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仔细研读文综历史卷,总体感觉试卷难度适中。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内容,注重运用新材料,创新情境,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重在考核能力的新课标理念在试题中凸显。
下面就试题的考点分布分析如下:一、选择题分析24题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子体系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25题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26题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27题考查范围是必修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此题属于推理型、常识型题型。
同时考查学生的时空概念和历史理解。
28题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影响29题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30题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点31题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32题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特点33题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34题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成就35题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的确立·美苏争霸二、总结选择题知识点考查的分布情况:就全卷而言,从通史的角度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也基本上比较稳定地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
但就专题史而言,2016年全国II卷文化史部分比重有所下降,政治史和经济史部分有所上升,特别是经济史部分占比较大,接近50%。
2016年河北省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以勒中学2016.06.21一、试卷结构及知识结构设计与往年相比,试卷结构和知识结构设计比较稳定。
试卷结构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其中客观题占48 分,主观题占52 分。
知识结构设计包括古代中国、古代希腊和罗马、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六个部分的内容。
其中以客观题出现的12 道选择题中,古代中国 4 题16 分、古代希腊和罗马 1 题 4 分、近代世界 1 题 4 分、近代中国3 题12分,现代世界2 题8 分,现代中国1 题4 分。
主观题40 题为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模块综合试题,25 分;41 题为近代世界、现代世界模块综合试题,12 分;选做题部分15 分,其中,45 题考查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46 题考查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47 题考查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8 题考查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二、试题特点2015 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基本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继续体现出“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
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了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理性科学。
(一)从考察的内容上看1、依托主干知识,重现基础性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遵循这一原则,试题中所涉及的知识,都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例如选择题涉及的有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汉代的外戚干政,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格局,抗日战争时期的防御作战战略,古代罗马的法律,近代英国的君主立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是重大历史问题,为考生所熟知,试题用主干知识考察学生2 的能力水平,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2、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热点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做到了学科特点和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
2016届三年高考历史知识及其分值分布及试卷大题答题技巧分析
三年高考历史知识及其分值分布对照及知识点分析三年考点分布2013-2015年三年高考分数分布分别是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36 41 828 45 1232.5 36.5 1641 32 1220 36 2916 36 33选择题分布比重必修一占总题量18% 占选择题比重37.5% 必修二占总题量26% 占选择题比重43.1% 必修三占总题量9% 占选择题比重19.4% 其中近代史占选择题的61.1%中国古代史占选择题的31.9%古代希腊罗马约占选择题的7%40题分布特点与比重:40题中国古代史占比重57.3%40中必修一、必修二占大题总量的48.1% 必修一、必修二占三年40题的83.3%2015年第40大题分布在必修三,且必修三的比重增加41题的分布特点与比重:41题多以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除2013年考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外几乎全部覆盖。
二战后的历史试题总共有11道选择题,无大题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1、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35题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31、必修一新中国外交第35题必修一两极格局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1题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五计划第35题必修二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31题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三大改造第35题必修二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2题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33题斯大林模式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31题必修三新中国的教育2013年-2015年三年高考全国文综历史选做题考情对照表年代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世近史世现史卷Ⅰ45 卷Ⅰ48 卷Ⅰ46 卷Ⅰ472015卷Ⅱ45 卷Ⅱ46 卷Ⅱ48 卷Ⅱ46卷Ⅰ45 卷Ⅰ48 卷Ⅰ46 卷Ⅰ472014卷Ⅱ45 卷Ⅱ45、46、472013 卷Ⅰ48 卷Ⅰ45卷Ⅰ46卷Ⅰ47卷Ⅱ45卷Ⅱ46 卷Ⅱ47 卷Ⅱ48选做题(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45.考点: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
2016年新课标高考考纲解读和高考分析(历史)
2016年新课标高考考纲解读及高考分析历史自2016年起,全国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高考全国卷,其中,福建、四川、广东、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安徽八省市不再自主命题,所有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
随着备受关注的《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历史部分)》的出炉,对其解读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下面本人将2016年考纲与2015年的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并对2016年的考试说明作了些许理解和体会。
考纲解读一、从“考试性质”看,无任何变化。
2015年、2016年的表述均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看,无任何变化。
2015年、2016年的表述均为: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历史学科选修1、2、3、4模块,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三、从“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看,题型示例上有两处变化。
(一)高考历史的命题原则不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寿县一中高三历史组2016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现就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进行分析。
以2015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为参照,今年文综历史既有稳定性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调整和变化。
一、2016年文综历史试题稳定性的表现:1.试卷的分值、结构、题型基本稳定2016年文综历史试题,总计:涉及3大模块,知识分值分布为,选择题:古代中国4题、近代中国3题、现代中国1题;古代世界1题、近代史1题、现代世界2题。
选修:中国史2题,世界史题2道。
大致分布如下:知识分布与2015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选择题部分,24-27题都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28-30三道选择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但是28题都是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1题考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32-35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32题依然是古希腊罗马法制方面,33-35题考查方向几乎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现代世界经济。
从选择题的28和31题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对于主干知识采取了重复考查的形式,在今后复习中加大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和核心知识的掌握,会使我们的模拟题的预测性和做题正确率大为提高。
主观题:2015年40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41题考查科学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试题更加突出科技文化;而2016年第40题考察人口问题,是个热点问题,第41题考察民主构想和实践也是个热点问题。
选修题部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布和分值几乎不变,2015和2016年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模块,覆盖面广。
2.延续了往年试题的形式与风格选择题都是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评判、归纳等,形成正确的认识。
非选择题所选材料源自古今中外史书典藉,既有文言文,也有现代文,与往年的试题风格基本一致。
41题继续保持实验性和创新性,形式新颖;选修1、4的题目均为课标考纲外内容,突出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高考历史知识及其分值分布对照及2016年知识点分析和考试导向选择题分布比重必修一占总题量18% 占选择题比重37.5% 必修二占总题量26% 占选择题比重43.1% 必修三占总题量9% 占选择题比重19.4% 其中近代史占选择题的61.1%中国古代史占选择题的31.9%古代希腊罗马约占选择题的7%40题分布特点与比重:40题中国古代史占比重57.3%40中必修一、必修二占大题总量的48.1% 必修一、必修二占三年40题的83.3%2015年第40大题分布在必修三,且必修三的比重增加41题的分布特点与比重:41题多以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除2013年考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外几乎全部覆盖。
二战后的历史试题总共有11道选择题,无大题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1、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35题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31、必修一新中国外交第35题必修一两极格局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1题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五计划第35题必修二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31题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三大改造第35题必修二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2题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33题斯大林模式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31题必修三新中国的教育选做题(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45.考点: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
46.考点:大众传媒与西学东渐。
47.考点:海湾战争。
48.考点:隋唐史传统主流文化。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45.儒学对古代法律制定的影响46.清末新政47.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48. 包青天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45.唐代币制改革46.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的地位47.法国的复兴48.丘处机西行结论:选做题以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史和近代民族探索史为主考情规律:一、必修一的比重在降低,必修三的比重在上升,必修二依然是高考的重点区二、历史考试命题的趋势是多元化,知识的宽度扩大,增加试题载体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三、以历史现象考查基本的核心知识,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四、持续考查社会热点及其加大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
五、40题的专题综合性越来越强,选做题注重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综合,考查考生对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总体把握,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猎取史料信息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价值取向十分明确,国家稳定是主流,所以有关激化矛盾和纷争的历史不太会考,注重历史的时序性,每道题都有历史承接的顺序,阶段性的历史脉络七、重视对时政热词关注和周年知识点的把握八、基本知识格局:先秦打头,特色朝代,轻重有序,近代巨变,大国崛起,制度转型,科技创新。
考试重点内容主要分布:中国史一、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二、中央集权的加强、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三、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四、古代经济政策与制度五、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巨变六、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近代化及成果七、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问题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九、新中国的外交世界史: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度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育和发展深化三、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制四、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五、近现代的文学艺术科技六、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经济建设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三年中考得比较少的内容一、环境问题二、社会公平问题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四、对领导集团的错误反思问题五、教育发展问题六、一国两制和台湾问题七、中国法制化问题八、殖民扩张问题和当今形势下的国际关系格局与特征九、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知识内容十、欧盟以外的区域经济问题和苏联的三次重要改革十一、民族关系和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十二、新中国的科技与改革开放十三、各次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及影响2015-2016年重大历史周年考点关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甲午战争120周年孙中山诞生150周年新文化运动开展100周年国民革命运动三大改造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6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毛泽东逝世40周年《义务教育法》实施30周年科举制废止110周年万隆会议60周年冷战拉开序幕70周年相对论100和110周年计算机诞生70周年斯大林体制确立80周年、苏共20大60周年关于强国梦、幸福梦、和谐梦历史知识重要考点核心价值观十三五规划(个人认为重点布防:创新驱动和构建产业新体系外其他不会考)科技创新与驱动(互联网+ )二胎政策(人口增长问题)知识点:古代人口增长、近代西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知识点:大危机、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70年代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工业布局、经济体制改革(宁愿相信考查苏联的经济也不相信考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促进:中国古代制度的调整、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完善与发展、“一带一路”:两条路,两种运;连接中东欧。
复习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指导思想: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原则: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方式:精学精练、精讲精练、精记精练、步步为营方法:①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落实学科主干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明确历史的内在关系,明确历史史实、历史现象、历史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把握“能力为立意,知识为载体”的命题方向,关注历史学基本能力的提高。
③重视培养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和规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学会用历史的分析方法解决热点和现实的问题,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精做练习,落实复习。
大题的解题技巧历史材料题审题技巧审题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审题就是审阅推敲试题的含意,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判断试题的类型、确定答题的中心和选择答题的材料。
如何审题?1、审题型:叙述、分析、比较、论证、评价题2、审范围: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论述时应涉及的论点、论据和知识。
3、审重点:所谓审重点就是分析试题的设问指向。
试题所问的方式、角度、侧重点不同,回答的重点也应不同。
4、审关键词:就是找出试题的中心词,然后找出哪些是修辞或补充中心词的附加成分和连带成分,特别是要把握住那些表示时间概念、地域范围、程度高低、数量多少的带限制性的关键词。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本题第一问题型为比较、分析、叙述综合类题本题范围:限定在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宋代)本题回答的重点:儒学的不同与儒学的发展本题的关键词:中心词是“不同”、“发展”,限定词“汉代儒学”、“孔孟儒学”、宋代理学答题要注意:答案形式: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史实选取:准确、典型、全面;答案内容:核心知识;答案结构:史实+结论(评论)。
【答案】(1)不同之处:①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成为正统思想。
②孔孟儒学则强调“仁、礼”、“德治”、“仁政”等,不受统治者重视。
发展:①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辩化;③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41题解题技巧三点式:观点(提炼、表态、阐释)论证(论点或角度,实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多层分析,思路清晰)结论(升华、补充、拓展、评判)策略一、答题模式综述:1、题干问式单一:评论材料中某观点。
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是非判断。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的观点。
第二步:判断该观点的是非对错。
第三步:用史实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题干问式单一:评述材料中某观点。
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是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和论证。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的观点。
第二步: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3、题干中另有这样的答题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
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仍是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和论证。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某一观点。
第二步:用最有说服力的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观点:科学技术推动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史实认证:如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营者革命”,使管理日益科学化。
结论升华:科学技术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紧扣“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l‘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一1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1763年时。
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
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
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
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评材料中关于欧洲发展的推动力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