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现状的分析及策略(修改)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_提升农村家长家庭教育能力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家长学校作为家长学习科学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的重要平台,能帮助家长了解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孩子健康成长,其职责是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工作,配合学校工作的开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合适的家庭环境。
农村地区单亲、离异、留守、残疾等不同形式特殊家庭的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内心安全感匮乏,没有自信。
因此,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农村家长对新时代家庭教育的认知。
一、影响农村家长学校工作成效的原因分析(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责任主体的缺位在农村家庭教育中,笔者发现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缺少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正是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责任主体的缺位及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阻碍了农村孩子的进步和发展。
1.情感支持缺位。
在农村地区,多数家长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缺少父母的照料,农村地区的孩子经常感到孤独无助、忧郁寂寞、自卑焦虑。
2.教育指导缺位。
农村家长由于缺少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指导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易因得不到家长的有效引导而产生烦躁、厌倦等心理,进而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3.行为规范缺位。
多数农村家长没有设立明确的家庭规则和行为准则,导致孩子不知如何正确地表现自己和处理人际关系。
4.价值观培养缺位。
有些家长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5.心理辅导缺位。
有些家长未意识到孩子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农村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李万红(邢台市思源教育集团东汪中学校区,河北邢台054001)摘要: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内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的人口素质以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农村学校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教育改变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迫在眉睫。
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现状及改进策略探讨

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现状及改进策略探讨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中小学教育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改革和转变,其中之一就是家庭教育的改进和探索。
在农村地区,学生相对于城市地区的学生而言,家庭教育的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家校共育成为了解决农村学生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和改进策略。
一、现状分析1. 家长教育观念老旧在农村地区,家长的教育观念往往比城市家长更为传统,他们更倾向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导致了家校共育过程中的观念冲突。
2. 家校联系不足农村学校离家庭较远,家长常常无法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
因此,家校之间的联系不足,也导致了两者无法进行有效的共育。
3. 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较低,学校教育资源也较为匮乏。
这给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无法满足家长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改进策略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开展讲座、发放读物等来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加教育观念转变的讲座,通过案例的分析和引导,让家长了解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渠道。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向家长发布教育信息,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育活动。
3.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清楚地表述学校现有的资源匮乏,寻求各种资源帮助,如基金会等。
此外,学校也可以开设各种网络教育课程,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4.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让学生具有完善的综合素质。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动力。
总之,家校共育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改进和探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里的农民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由于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各类相关问题也日渐突出。
文章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自己则留在农村与父母一方或者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的孩子。
留守儿童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农民工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用辛勤的劳动获得家庭的收入,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城市一起生活,只能将他们交给祖父辈或者亲戚朋友照看,这些本应该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的孩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
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比较起来,具有早期性、日常性和感染性等特点。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关键的角色。
然而,父母在离开家庭,远赴城市打工之后,如果忽略了自己作为家庭主体角色的责任,只顾赚钱养家,让孩子跟随祖父辈或者亲朋好友生活,对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孩子来说,如果教育不到位,很容易在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是父母同时外出。
大多数留守儿童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但是这些监护人由于年老力衰或者家教意识较为薄弱,并没有真正承担起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往往只重视孩子的生活,而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另外有些家长因为对长期在外,没有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而感到歉疚,便采用物质补偿的方法,给孩子较多的零花钱,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篇一」我处于农村基层教育这中,所面临的学生是来自经济落后知识匮乏的家庭,对于这种我们无力改变家庭现状的教育,我们该如何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呢,这是每一个山村基层教育者的难题。
农村家庭现状可总结如下:xx镇地处海拔2400.00米,年平均气温16.00℃,年降水量780.00毫米,主要以种植玉米、洋芋、烤烟等农作物,由于土地贫瘠产量效益差。
收入极不平衡。
从而迫使部分家庭不得不外出务工,于是就出现了下列情况:就我班上而言,现一年级共有学生74名,其中有留守儿童近20名,单亲家庭近10人。
留守儿童多部分是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有甚者是只有稍大点的哥哥姐姐带着。
单亲家庭的原因是有的不幸离世,有的妈妈不堪生活的拮据丢下家庭孩子离家出走。
跟着祖辈的孩子他们在知识上得不到益处,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是父还是母一天为了生计而奔波也无暇照顾孩子学习。
这样导致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使孩子心理上出现偏差。
给学习带来障碍。
有些家庭的父母报着这样一种观念,把学生交到学校学校就得包干,他们除了给学生吃住外,几乎不再过问什么。
这些孩子虽然饿不着冻不着但精神安慰上或是跟家长沟通的机会上基本没有。
导致在家家长基本不管、学习基本不动。
教育是三方面的即学校、家庭、社会。
只有三方面合作共管才有教育的成效。
就家庭而言我们能做的有:(1)精确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要精确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家访,在进行家访进我们要先预设一些有针对性问话,以便了解家长的思想,并做好记录。
回校后及时整理总结,达到些次家访的目的。
跟学生拉拢关系,了解其动态。
(2)班主任老师要不定时召开家长会,而且尽量全员参与。
利用家长会这个时间就家访中所了解的情况对家长进行培训,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例如在孩子面前不讲粗话,不不酗酒。
克制家庭吵架等等。
让家长给孩子树典范做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总之,提高家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难点,不是一两次的交流和培训就能解决的,可能有些错误观念已经在他们脑里根深蒂固,甚至用小学阶段都无法扭转,那么就需要我们另找路子。
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一、农村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是对儿童影响最大、教育时间最长、教育质量最深刻的一种教育形式。
随着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家庭教育也逐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农村家庭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重男轻女、过度期望、缺少家庭教育资源等。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是农村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是农村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结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实际,分析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1.家庭教育观念较为传统农村家庭普遍较为传统,许多家庭教育观念与现代科学教育观念存在一定差距。
在传统的农村家庭中,一些家长过于重视功利性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村家长往往过度期望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家庭教育资源缺乏由于农村经济、教育等发展不平衡,许多农村家庭缺乏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
比如,在农村家庭中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缺乏学习资料和工具,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条件较为困难。
3.重男轻女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国家一直倡导男女平等观念,但在大多数农村家庭中,还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存在。
例如,很多父母会将经济和精力用于儿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女儿的教育,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
三、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分析1.农村家庭普遍传统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传统教育思想会影响农村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的制定。
因此,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处于传统教育的环境中,其教育水平的提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此外,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往往会强化学生的短期记忆和机械应用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发展需求,也就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应用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也是许多农村小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原因。
2.家庭教育资源缺乏因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一些贫困农民没能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篇教育是国之根本,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而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因此农村的教育问题也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目前农村的教育现状是怎样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
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
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
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__、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
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
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
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
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
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1、存在的的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
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
乡村教育家庭教育

乡村教育家庭教育乡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教育在教学资源、教师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然而,尽管外部条件相对艰苦,许多乡村家庭仍然重视家庭教育,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机会。
本文将探讨乡村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乡村教育面临的挑战乡村教育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陈旧,教学设备有限。
其次,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普遍面临招聘难、留人难等问题。
此外,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往往无法与城市教育媲美,某些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较为陈旧。
二、乡村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作用尽管乡村教育存在种种问题,但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
在乡村地区,许多家庭重视子女的教育,他们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对于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乡村教育也会对家庭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校教育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支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学习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努力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
三、加强乡村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为了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加强乡村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建议: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提供更多培训机会,支持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家庭关注: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教师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3. 教育资源共享:城市学校可以与乡村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城市教师可以定期到乡村学校支教,为乡村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
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匮乏: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往往不足。
这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楼等硬件设施。
这使得农村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时面临一定的困难。
2、家庭教育缺失:由于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能吃饱穿暖就足够了,导致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3、教育质量问题:由于上述资源匮乏和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升学和就业前景。
三、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1、加大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包括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学设施,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提高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3、实施素质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应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农村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
四、结论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只有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才能真正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为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幼儿园保育工作逐渐受到广泛。
保育工作在幼儿成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农村地区,保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
教育心理学规 律揭示 :经常受 家庭 教育在理念上彳 了保 障 ,但同 到惩罚 的学生 。典 心理健康 状况较 『 差, 自尊心 、 自信 心-‘ I 分脆 弱 , 习 学 时也 容易走进 以下误 。 可见 , 农村家 长 1重智 育 . 德 育 。现 在 很 多 农 成绩 冈而进步缓 慢。 . 轻 重 轻说 教” 家庭 教育 力‘ 的 法 村家长嘴上挂着一句话是 :只要你 “ 体罚 , “ 的学爿成 绩好 , 你要什 么有什么 , 家 不仅影响子女 的健康成 长 .而且为 不孝” 埋下后 患。倘 若家 长 里的活一样都不用做 。 可 见他们教 子女 的“ ” 育 子女时只重视知识 的传授 .却 忽 发现子女问题后 。能 民主平 等地与 摆事 实 , 讲道 理 , 进行 耐 视 了对 孩子能力的培养 。于足 学生 子 女沟通 , 细致的说 服教 育. 给予 温暖的关 整 天 于接受知识 ,高分低 能的现 心 、 h 象也不足 为怪 了 .创造能力 的培 养 怀 和 照 顾 ,那 么 子 女 就 不 会 朝 着 恶 更是无稽之谈 。家 长重视智力 的开 性 的 向发 展 二 、 取 措 施 采 发是很有必要 。但 有些家长过分 注 1 . 重视教 育合力的形成 。 只有当 重 智 力 的 开发 .忽 视 了孩 子 的 品 德 教 育 .这 是 造 成 孩 子 不 良道 德 观 念 学 校教育 和家庭 教育形成 了合 力 , 半功倍 的效 和行为 习惯 的根 源之一 。研究近 年 我们 的教育才会收到事l 突 出 的青 少 年 犯罪 问 题 。不 难 发 现 果 。 因此, 学校要充分利用家 长学校 与其 家庭教育 中忽 视德育教育 的误 授 课活动 。宣传现代教育和 素质教 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 尤其 区密切相关 。家 长在子女儿童 时期 育的观点 , 首先, 指导家 长“ 信任孩子” 孩子 。 过 于溺爱 、 护子 女 , 袒 管束 松散 , 放 要 : 相信孩子 , 就是相信 自 任 自流 , 必然导致子女 日后 自私、 任 足新生力量 , 每一个家 长, 都应 该对孩子有充 性、 孤傲的性格特征 , 为青少年时期 己。 分的信心 ,用发展 的眼光看待 孩子 的犯 罪 埋 下 祸 根 。 2重学校, 自身。学校 承担着 身上暂时的缺点 .并努力帮 助他 发 . 轻 克 指 培养学生德 、 、 、 、 智 体 美 劳全面素质 扬 优 点 , 服 缺 点 。 其 次 , 导 家 长 赏识孩子” 孩子在 家庭生活 巾, 。 从 发展 的责任 。但不应 看作学校承担 “ 教育学生 的全部责任 。而多数农村 小 就 处 在选 择 之 中 ,几 乎 天 天 都 有 孩子是培养教育 的对象 , 家 长把教育子女 的全部 责任推给学 己的选择 。 校, 推给教师 , 忽视 自己言传身教 的 不把孩子当宠物 .不要剥夺孩子 的 赏识孩子所作 的一切努力 , 赏 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 , 农村 “ 搓麻将 ” 权利。 的风气盛行 , 长尤暇顾及子女 , 家 更 识 孩 子所 取 得 的 点滴 进 步 .甚 至 要 使家庭教育流于形式 。多数家长未 学 会 赏 识孩 子 的失 败 ,让 孩 子 感 到 此 在 能客观地看待农村学校 教育的发展 家 长永 远 是 他 的 坚强 后 盾 。 外 , 趋 势及存在问题 ,未 能正 确地 估 提高家 长认识 的基础上 ,采取 同一 F 教师的作用与能 , 过分依赖学校 , 的内容 ,统一 的标 准来进 行教育与 学校重 在“ 如何做 ”家庭重在 . 过分期望教师 。这种教育观 念尤疑 评价 。 “ 做得如何” 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 . 。 。农 村 学 校 教 育 现 状 产 生 矛盾 。 j 3重 体 罚 。 说 教 一 直 以 来 , 以实践 为重点 。及 时反馈 ,树立榜 . 轻 中 找出差距 , 再教育 , 再实践 , 从根 国人 信奉 古训 “ 棍棒之 下 出孝子” 样 , 。 教育靠 学校包打天下 ” 的 这种“ 棍棒 教育 ” 的家庭教 育现 象 , 本上克服“ 在农村普遍存在。当子女犯错误时 , 被 动 局 面 。 农 村家长往往采取简单 而粗暴 的体 2重视 和 睦 家庭 的 建 立 。 母 应 . 父 罚 方式 , 斥一 顿 , 训 棒打 一通 。 然 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 孩子身心 全 不顾子女感受如何。当然 。 农村家 长 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 。父 母应 有 时也进行说 服教 育 。 缺少耐心 、 该以 自己的 i 但 传身教 以及在生 活巾 创造 出来的每一个生 活细节 。让孩 细致 的态 度 。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农村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有限,家庭教育往往存在诸多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小学生的成长遭遇许多困难。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
农村家庭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普遍有待提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农村家庭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停留在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的层面上,缺乏对孩子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视。
家长普遍缺乏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了解不足,容易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还表现在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较为拮据,许多家庭生活困难,孩子的基本生活条件不能得到保障。
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许多农村孩子缺乏足够的学习用具和书籍,导致他们的学习条件较差。
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针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力度,向农村家庭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农村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作,才能够为农村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农村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为他们的教育发展尽心尽力。
【观点】。
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
由于留守儿童生活成长环境不健全,教育主体薄弱,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调配合。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父母外出打工谋生,通过打工赚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但他们却宅在农村,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少.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却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夫妻选择外出打工、经商,以这种方式改善生活条件。
他们把孩子留在乡下,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照顾,有些孩子还不到14岁。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没有父母关爱的状态,在成长和教育中存在许多特殊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得不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其中一人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通常与其中一位父亲或母亲住在一起,或与他们的祖先住在一起,甚至与他们父母的其他亲戚和朋友住在一起。
据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约有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
14岁。
近30%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5年以上。
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快速增长。
在所有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为28.29%。
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留守儿童。
报告显示,在所有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岁)、小学(6-11岁)、初中(12-14岁)及以上四个年龄段( 15-17岁)占总数。
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7%。
其中,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超过3000万人。
农村家庭教育模式研究及改进策略

农村家庭教育模式研究及改进策略农村家庭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社会化场所,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地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然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一、农村家庭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水平不高,有些家长因为文化程度低,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其次是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贫困,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孩子们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此外,一些农村家庭存在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孩子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
二、影响农村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1. 文化传统因素:农村家庭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依然存在。
2. 经济条件:贫困是导致农村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3. 父母素质:有些农村家庭父母的素质较低,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4. 社会环境:一些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相对封闭,缺乏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三、农村家庭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1. 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班、推广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活动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
2. 加强教育资源的支持: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优质教育基地,提高孩子们的教育接受水平。
3. 强化家庭教育方法与技巧培训:针对农村家庭的教育现状,开展相关的家庭教育方法与技巧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4.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应与农村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四、农村家庭教育模式改进的意义和价值农村家庭教育模式的改进不仅仅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孩子的教育水平,更可以培养出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双减”背景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焦虑倾向及对策研究

“双减”背景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焦虑倾向及对策研究摘要:“双减”实施以来,有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工更加明确,家庭教育亟待回归育人本位。
然而,许多农村家长认为,中高考依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尚未消除,如果孩子在外学习量减少,到家又得不到有力的辅导,前途堪忧,因此,这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并未减少。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双减”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焦虑倾向及成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从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试图对农村家庭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双减家庭教育焦虑倾向对策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双减”背景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焦虑倾向近来,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的线上公益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逐渐增多,初见成效,一部分有一定思想文化意识的家长开始有意识地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把家庭教育方向从应试能力的培养逐步转移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
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这样的家长,他们并未树立家长是家庭教育主体的观念,惯于将对孩子的教育简化为应试教育,托付给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对“双减”和《家庭教育促进法》尚不理解。
他们发觉“双减”以来孩子作业量猛然减少,校外学科类培训取消了,空闲时间多了起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成了无从下手的难题,再加上对孩子学业和前途的担心,此类家长的家庭教育焦虑倾向依然明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在受访光明网时也指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出“双减”背景下一些积极因素,但不可否认,家长的焦虑依然存在。
“双减”以来,广大家长的教育焦虑在某些方面有所缓解,但在导致家长教育焦虑的教育内外因素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的情况下,这种缓解是有限的、复杂的。
浅谈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摘要:家庭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始环节,为孩子们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但是农村学前儿童教育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家长的思想认识和能力素养等原因因素影响导致发展限制。
本文分析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为了“使每个儿童均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学前儿童家长要担负起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全面关心孩子、教育孩子。
但农村学前教育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家长的思想认识和能力、素养等因素影响导致发展受限。
一、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不高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幼儿园放学回家的孩子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作业本写字,做计算题。
而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却做得不到位,我们从媒体报道可知,农村学前儿童在家误食农药、溺水、被电击、烫伤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有幼女被性侵的案件。
另外,有的农村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家庭教育中,一味地溺爱孩子,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尊重别人等。
由于孩子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太过于容易和充裕,事实上会导致两种并非家长所期望的结果:一是孩子因此而变得越来越过于敏感,稍感不能尽如其意就会产生强烈的消极体验;二是孩子又因此而变得越来越过于不敏感,再多“爱”的提供都不易使其获得积极的体验。
(二)家长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解决农村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的问题时应着重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教育观念的不同导致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很大差异,传统的教育观念就是打、骂,儿童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将对自己的个体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仅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还影响着后代的教育观念。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分析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分析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改进策略。
都知道,幼儿时期是人长的黄金阶段,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石。
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改进策略。
一、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1.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在农村地区,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阶段,认为孩子越小越要严加管教。
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于严厉,甚至使用暴力手段,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2.家庭教育资源匮乏3.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足农村家长普遍忙于农活,与孩子沟通的时间较少。
这使得家长很难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社会环境对幼儿教育的负面影响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改进策略1.更新家长教育观念要改变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要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让家长认识到棍棒教育、过度溺爱等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2.提升家庭教育资源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投入,改善幼儿园条件,提高师资力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幼儿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3.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家长要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通过亲子活动、家庭游戏等方式,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5.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为农村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分析说起农村幼儿家庭教育,这可真是个大话题。
咱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就像种树,家庭教育就是最初的养分,决定了小树苗能不能健康成长。
但在农村,这个养分有时候并不充足,现状令人担忧。
先说家长的教育观念,这可是个大问题。
农村家庭教育薄弱的原因

农村家庭教育薄弱的原因农村家庭教育薄弱存在多种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经济条件不足:农村地区普遍经济欠发达,家庭收入较低,生活困难。
缺乏充裕的经济资源,很难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和资源给孩子。
这可能导致缺乏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进而影响孩子的教育水平。
2.文化程度低:受教育水平不高是农村家庭教育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地区普遍缺乏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有限,难以给予子女正确的教育指导和支持。
3.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相对保守,重视传统价值观念,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认识不足。
他们可能更关注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分工和责任,而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发展。
4.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面临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教育信息和资源难以同步传播到农村地区,导致农村家庭无法获取到最新的教育知识和资源,限制了他们对教育的了解和行动。
5.缺乏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农村地区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相比之下,城市地区更容易获得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
农村地区缺少类似的资源和机构,导致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6.流动人口和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和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出去打工或进城务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孩子独立生活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
7.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农村地区通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家庭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设施,限制了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农村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调查时间:__年月日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实施人: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自几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
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
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政府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
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__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__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一)教师分布不合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
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一、概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
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
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
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式通过走访和资料调查,在经过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桥小学教育的现状。
三、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
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
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
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1、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
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
浅析农村家庭幼儿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浅析农村家庭幼儿教育的现状及策略任若怡【内容摘要】现如今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替代同时必不可少,不同家庭中的教育方式不同,使实际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这不只影响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本文旨在通过重视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掌握科学教育理念,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和自身素质的培养,家园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改善亲子关系使家庭教育得到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二胎,留守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与终生老师,家长要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当好第一任老师与终生授课。
孩子从幼儿园入学开始会接受不同的老师给予不同教育,但唯独不会改变的是我们家长,所以优秀的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农村这个本就不够发达在快步发展的地方,对于家庭教育并没有追上反而被遗忘。
因此根据我国目前农村家庭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可采取的几点措施。
一、农村家庭幼儿教育背景下的现状1.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程度较低,教育观落后传统现在的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对幼儿管理能力较弱没有良好的方法去解决教育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幼儿犯错家长会用打骂的形式进行教育,认为这样会让顽皮的幼儿长记性。
认为“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方法十分实用,他们认为幼儿就应该理所应当的接受父母所提出的观点。
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家长与幼儿产生对立的关系,这种情况下不光教育难以进行家长与幼儿之间缺少沟通,隔阂越来越深,导致幼儿不愿意听从家长的建议甚至有些幼儿会进行猛烈烈的对抗。
1.重在外出工作轻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农村家长忙于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几乎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别说是家庭教育了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关心、照顾幼儿。
近年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大多数幼儿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幼儿由家里老人隔代抚养,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虽然有部分幼儿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地位,他们认为把幼儿送到了学校交了学费教育就应该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则是料理生活上的琐碎,平时也很少关心幼儿的学习与心理。
学生家庭家庭教育观念课题研究方案

兰干乡中心学校学生家庭家庭教育观念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的提出意义和基本事实依据我校是一所近郊农村民汉合校的九年一贯制中学,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家长也逐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十分支持学校教学,但在家庭中家庭教育的薄弱,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观念的存在,不止影响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坚持党的工作主线,把“德育”定为工作重点,提出了“努力争建自治州级德育达标校” 的口号,提出了近郊农村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进行的影响的课题研究。
针对于农村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认识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研究的目标(1)了解我校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现状(2)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如何解决2.研究的内容(1)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了解我校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现状。
(2)利用开展家长会,家长见面等形式了解并解决学生家长中存在的的家庭教育观错误观念。
(3)全面宣传研究结果和得到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从而有力的帮助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水平的提高。
4.实施策略在考虑到我校是近郊农村学校,开展德育研究工作的人力和资金不足等现实问题,农村家庭实际情况等问题这次研究主要进行小课题研究,小组讨论,小范围调查等形式进行。
在开展家庭教育观念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充分依靠班主任们和家长的配合帮助。
(1)问卷调查为了解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看法进行全校抽样班级的家庭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家长完成,要求认真对待,完成后及时收集,分类,将所收集的数据及时总结并写出问卷调查总结,将得出数据经验和之前的数据结合。
(2)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在长年农村教学中我们学校已经拥有很多非常了解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而且会积极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据有责任心的班主任老师们,他们在长年教学中会积极家访,不断探索累积经验,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到我们学校后的长期学习进展,农村学校学生家庭对学校和孩子教育的关注都有着很好地了解和宝贵的经验,这些为我们这次研究是一种基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这一财富,组织多次按学生层面分组的老师交流会,试验班级经验交流介绍好的方法,尝试推广,总结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现状的分析及
策略
库尔勒市兰干乡中心学校德育小课题研
究
发现问题的过程与基本的事实依据
我校是一所近郊农村民汉合校的九年一贯制中学,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家长也逐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十分支持学校教学,但在家庭中家庭教育的薄弱,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观念的存在,不止影响孩子的发展,更是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展开,因此研究并找出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种存在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坚持党的工作主线,把“德育”定为工作重点,提出了“努力争建自治州级德育达标校”的口号,提出了近郊农村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进行的影响的课题研究。
针对于农村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认识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家长应该有怎样的家庭教育观念十分重要。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课题组的工作安排
张海玲: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与课题主管部门的联系主研人员,负责撰写课题研究计划和
小结。
阿布都外力:提供实验中硬、软件、网络等实验环境的正常运行。
玛依拉: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设计与制作,资料收集、保管课件、学生作品收集。
李玲: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设计与制作,资料收集、保管课件、学生作品收集。
刘金梅:负责实验中拍照、收集资料,提供人力、物力保障,参与研究工作,随时关注课题研究。
亚湖甫江:负责策划、布置课题研究进程,检查研究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参与课题研究督促、检查研究进程,提供人力、物力保障,参与研究工作。
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标
(1)了解我校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现状
(2)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如何解决
2.研究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
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
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农村家庭中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也对提高人们社会和谐意识有帮助。
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
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但是,在农村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
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是对成功家庭教育的小课题研究,通过对在校学生的了解和对家长进行几厅教育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存在的普遍规律,了解像我校这样近郊农村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产生矛盾的现状分析
3. 如何解决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4. 树立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并使其服务于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等为辅。
1.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学生家庭进行家庭教育观念的问卷调查,用确凿的数据支持对近郊农村学校学生家庭教育中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农村环境,宗教信仰差异等问题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2. 分析法。
对已了解的学生的家庭情况,充分利用班主任老师们在多年农村教育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对孩子们所生活的生活环境的了解结合调查所得的各类数据支持,初步分析出现阶段近郊农村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中所
存在的问题和这些问题对学校教育的利与弊,农村生活环境中是否存在对学生教育不利的因素等,并研究出有效地解决办法。
3. 个案研究法。
按班级为单位挑选实验班进行个体研究,班主任为主导对孩子们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对孩子们的学习
是否有影响,影响有多大等问题收集数据并寻求解决方案,实施并记录其效果。
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个别学生问话等方式进行。
5.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研究的步骤
第一:成立课题组,明确职责分工,写出工作计划。
第二:进行问卷调查,在全校环境中以抽样调查的形式,在所选班级进行,统一发放,及时收集并分析,总结得来的数据,保证收集完整和总结全面。
第三:进行教师访谈,细化研究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着手点。
第四:进行家长交流会,听取并了解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看法,找出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并及时改正,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第五:整个研究的整体总结,归档,并在家长间推广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1. 工作基础
(1)研究是对家庭教育相关理论的细化
(2)研究是对家庭教育理论的具体阐述。
(3)研究是对现有家庭教育理论的充实。
2. 有利条件
(1)研究有利于我校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像我校这样近郊农村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现状,了解农村学生家庭中家庭教育观念的形成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了解。
这些都只是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和了解影响学校教育实施的各类因素,以便帮助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2)研究有利于解决当前家校教育间的差异。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中小学是育人的奠基场所。
学校进行科研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中的反教育行为的存在(反教育行为指不含教育性、不具有教育价值、对学生不起教育作用、有时甚至对教育活动起反作用的行为);以及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业不良学生的一定量存在;还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大量事实都说明了现在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互相脱节的问题,这既反映在教育观念。
因此,我们提出“近郊农村小家庭教育的研究”正是要解决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矛盾,家庭教育间的差异。
我们的研究是为了让家校工作协调一致,促进班风、队风、校风、学风建设,推进我校素质教育进程。
(3)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我们迫切需要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实际构建了一个为“全面发展”教育服务的施教模式,其中起骨架作用的是三个子系统,其中之一即:由学校、家庭、社会构成的整体施教系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是其中起“指挥作用”的主导机构,它引导家庭、社会按照学校的教育意图和计划,完成各自无可取代的特殊教育任务。
该课题的研究着眼点在“家庭教育”,我们为了调动家庭的积极作用。
预期研究成果与得到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是:提出农村学校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和近郊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以后,通过调查、开展活动等德育实践来收集各类数据和所得到的成果,旨在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辅助作用,使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改善在农村家庭中存在的家庭教育弊端。
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养成豁达开朗、健康向上的心理,很快融入集体同时提高学校的教育。
预计有哪些突破:
1. 改善学校老师们对学生家庭教育的了解和对近郊农村学校的学生们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观念中存在的差异性。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协助家长解决家庭中存在的客观困难。
3.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经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