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源泉

合集下载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点滴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点滴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点滴幼儿科学教育,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它其实就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科学的宝贵资源。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记得有一次,我在幼儿园的自然角里,看到孩子们围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他们刚刚发现的小秘密。

原来,他们发现了一只蚂蚁正在搬运食物。

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着蚂蚁的每一个动作,不时发出惊叹声。

这就是孩子们对科学的最初探索,他们通过观察和发现,感知到了生命的奇妙。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比如,当孩子们看到雨后的彩虹,他们会好奇地询问这是为什么;当他们在户外玩耍时,会发现树叶的不同形状和颜色;当他们品尝各种食物时,会好奇地询问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这些都是孩子们对科学的天然兴趣,是我们引导他们走进科学世界的绝佳时机。

2.创设生活情境: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情境,如让孩子们参与种植、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者让他们尝试制作简单的食物,了解食物的来源和制作方法。

3.鼓励提问和探索:孩子们天生好奇,我们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去探索答案。

当孩子们提出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导他们去观察、实验,自己寻找答案。

4.亲子科学活动: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科学教育中来。

比如,在家里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或者一起观察星空、探索自然现象。

5.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走进科学世界。

1.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让他们在科学的探索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2.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科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愉快的学习过程,我们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

3.注重实践操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等3则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等3则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是他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影响到幼儿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生活是综合性的活动,是没有边界的,是整体的,在生活中学习就是综合的学习,就是整体的学习。

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来源、出发点,生活也是课程的进程。

幼儿园一日生活每一个环节都有特别的意义,对孩子的发展都是有贡献的。

教师的生活态度、生活意识、生活能力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生活的相容与和谐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教师不仅要深入地分析和把握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还要关注幼儿的家庭生活,关注社区生活、社区资源。

幼儿园不仅要有适合幼儿阅读的书,还要有多种多样的资源。

这些资源完全靠买是不现实的,也是办不到的,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丰富多样的资源,可以买一些积木等幼儿玩的器材,但更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安全、多样的材料。

在幼儿园教育中,需要树立“师幼共同生活”的理念。

教师不是仅仅照护幼儿的生活,而是参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共同生活,在此过程中理解幼儿的生活需求和向往,把握幼儿的生活趣味,变审视幼儿生活为体会和反思幼儿与自己的生活。

在与幼儿共同生活中,教师要充实幼儿的生活环境,扩展生活的范围,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共同生活意味着教师要感受幼儿的心灵,向幼儿学习,让幼儿成为课程的重要决策者之一。

其实,《指南》里面也有许多生活的观念:第一,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和资源。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和资源可以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到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第二,要努力让幼儿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这是重要的学习。

许多学习只有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的过程中,才真正是有效的。

生活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源泉

生活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源泉

生活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源泉作者:杨唯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1期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为了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提高儿童和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教育部推动了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研究实验项目的研究。

所谓“做中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实验、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并最终找到答案,获得科学的结论。

中国科协副主席、院士韦钰认为这一教育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

“做中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其中“怎么做”“做什么”,是“做中学”研究的核心。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说:“善于捕捉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有探究欲望的问题,并把它们扩展为科学教育的内容,促使幼儿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新纲要关于科学教育理念的体现。

这也正是“做中学”中所倡导的“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生活中的科学更适合幼儿本身。

一、教学案例来源于生活现在的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与人合作、乐于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未来能适应社会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生活本身,是他们的每一个行动,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为什么”。

因此,“做中学”不能仅仅封闭在教师预设的科学活动之中,而应以开放的心态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

幼儿生活中的鲜活内容是“做中学”教育活动的源头活水,我们能从中获取无尽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二、操作材料取材于幼儿生活在“做中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是幼儿能否完成实验、获得科学知识的关键。

幼儿的实验材料应从幼儿身边容易找到的和有价值的物品中寻找,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心理需要,也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案例:在中班举行的一次“怎样让有洞的瓶子不漏水”的“做中学”活动中,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没有瓶盖且瓶底有个小洞的塑料瓶,还准备了足够多的不同的堵洞的材料:米、瓶盖、纸、双面胶、橡皮泥和布。

让生活成为幼儿学习的源泉

让生活成为幼儿学习的源泉

让生活成为幼儿学习的源泉作者:吴晓晖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5年第08期【摘要】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让孩子学到知识,了解生活、社会的是他们每天的生活,在幼儿园所体现的就是一日活动。

文章就如何让家长获得正确的认知,与幼儿园相互合作使孩子在一日活动、生活中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幼儿;一日活动;家园合作;生活教育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119-02一、正确看待一日活动1.一日活动的含义。

幼儿的一日活动是由入园、离园、进餐、睡眠、喝水、入厕、学习、游戏等各种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培养幼儿品德、良好习惯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日活动的内容很多,途径很多,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洛克说:“儿童不是用规矩可以教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

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由此可见,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性。

2.一日活动的重要性。

一日活动包含了幼儿的日常生活行为,照顾了幼儿身体及其需求。

很多人对一日活动有种错误的理解,认为一日活动只是单纯地进餐、入厕等日常行为活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这种生活技能是如何获取的?是在生活中一次次的实践获得生活技能的。

二、开展丰富的一日活动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

将科学教育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将科学教育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将科学教育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一、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素材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我们知道幼儿的思想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就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素材,抓住幼儿身边的事和物来组织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会产生一些偶发的科学教育活动。

我对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问起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如:有一次我们在操场上玩,晴天忽然下起了小雨。

在组织幼儿排队进教室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你们看,太阳公公高高在天上,可是为什么在下雨呢?”孩孩子们学过《小水滴旅行记》,对于自然现象不陌生,但是今天遇到的特殊情况孩子们都回答不上来,豪豪说:“太阳公公来不及走,呆会儿会走的。

”丁丁说:“太阳公公喜欢小雨滴。

”孩子们儿童话的回答,很可爱,我鼓励每个孩子都说说自己的猜测。

最后,我给孩子们解释了有“太阳雨”的原因,孩子们听的可认真了,小眼睛直直的看着我。

二、将科学渗透到孩子的教育生活中首先,我们注重各领域教育内容的整合,把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多个不同领域内容融人到科学教育活动中来。

这些综合性的科学活动就如同我们日常的生活情景,自然而完整,幼儿在完整的生活情境中获得经验。

例如,在区域游戏的时候,孩子们操作摩擦起电;在学习《金鱼和鲫鱼》的时候晨间劳动融入给金鱼喂食等;在《冬天》里,孩子们学到了如何取暖,为什么这些取暖工具可以让大家温暖。

幼儿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对周围的事物有所了解。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应抓住这些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点滴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点滴


物 或 现 象 。如 植 物 需 要 喝水 , 那 么 它 的 嘴 巴长 在 哪 里 ?用 塑 料 梳 子 梳 头 发 时 , 头 发 会飘起来 , 这是为什么?在幼儿 自发 的观 察 中, 明显地表现 出他们的求知欲望 和广 泛 的兴趣 , 这时我们需要进行正确 的引导 和扶持 。如 当幼儿对植物 生长有兴趣时 , 我 就找来两 个玻璃 瓶 , 一个放 满水 , 一 个 不放水 , 把两颗芹菜分别放在两个玻 璃瓶 里, 叶子放在瓶外 。过几天我带 幼儿 去观 察, 他们发现没有水的瓶里 的那颗芹 菜已 经 干枯 了,而另一颗芹菜 的叶子长大 了 , 可瓶子里的水却少了一些 。 这时幼儿都争 先恐后地告诉我芹菜 的嘴 巴长在根里 , 我 抓住这个时机 , 引 导 幼 儿 思 考 还 有 什 么 植 物也是通过根来喝水的? 幼 儿 的思 维 活 跃 了, 有的说小草 , 有的说 白菜 , 还有 的说牵 牛花等等 。随着 幼儿思维的活跃 , 他们不 仅体验 到了发现的乐趣 , 对科学 的探 索兴 趣也随之浓厚 。 同时在 一 日活 动 中可 增 加 幼 儿 自由活 动 的时间, 多开展各种 自选活动。 幼儿在 自 选活动中根据 自己的兴趣 、能力选择 自己 喜 欢 的 活动 , 自己去 发 现 , 去 制 作 。幼 儿找 谁结伴 , 玩什么 , 怎样 玩 , 都 由幼 儿 自 己决 定, 幼儿 既 可 以 在树 下 一 起捡 落 叶 , 在 草丛 中寻找昆虫,也可以一起谈各 自感兴趣 的 事。 这 不仅 提 高 了幼 儿 的 主动 胜 , 也 为 幼儿
复地操 作 、 探索, 每个幼 儿都积极 地投 入
到 这 一 活 动 中。当 孩子 们 倾 听 着 玩 具 发 出 的各种奇妙 的声音时 , 他们感受到 了成功 的喜悦 , 探索的欲望也得到 了激发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我 们 也 经 常 会 遇 到 类 似 的 问 题, 如 电灯不 亮 了, 瓶盖 打不 开 了……我 们可 以抓住这些幼儿碰 到的实际问题 , 引 提供 了自由探索 、 自我成长的机会 。 导他们运用 已有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 三、 科 学教 育情 境 的 自然 化 二、 科 学教 育形 式 的 日常 化 幼 儿 园 的 科 学 活 动 应 还 原 于 生 活 本 幼儿 的一 日生活 丰富多彩 , 处处 都隐 色 , 创设 出生活 的 、 又是蕴 涵科学 的探索 藏着知识和道理 。 他们 对周 围世界的好奇 环境 ,让幼儿在 与环境 的互 动 中感 受科 和探索 随时随地 都会 发生 , 因此 幼儿科学 学 、 发现科学 、 探索科学 。 在幼儿进行科学 教 育应贯 穿于幼 儿一 日生活 的各个 环节 活 动 时 , 我 们 要 尽 量 避 免 过 多 地 限 制 和干 之中, 重视 随机教 育。《 纲要 》 中还 指 出 : 预, 应 给幼儿发 现问题 、 解决 问题的机会 , “ 教 师 要 善 于 发 现 幼 儿 感 兴趣 的事 物 、 游 必 要 时 可 进 行 适 度 的 引 导 。 启发幼儿作进 戏 和偶 发事 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 把握 步探 索。当孩子将停下 了的玩具火车又 时机 , 积极 引导。” 在 日常生活、 游戏 、 散步 推起来 ,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 的时候 ; 当 时, 幼儿常常会专心致志地 去观察某一事 孩子 专心地看 着被 风吹得摇 摇摆 摆 的花

让科学活动融入幼儿生活中

让科学活动融入幼儿生活中

让科学活动融入幼儿生活中【摘要】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

【关键词】科学活动生活化《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

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科学的内容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

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能关注幼儿身边的事,切合幼儿实际探索的需要,使幼儿能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也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

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车子时,我们先带着幼儿到马路上观察,在观察中幼儿随意交谈,既让老师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又适时地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范围,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如乘车或看到停放在一边的车子,再及时引导幼儿观察、感知。

为了让幼儿了解红绿灯、斑马线的作用,我们就带着幼儿到实地走一走,帮助幼儿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为幼儿现在及将来的生活作充分的准备。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如果我们将孩子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幼儿的眼界将更开阔,他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将理解的更深刻。

以生活为源,让科学更精彩

以生活为源,让科学更精彩

学前教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了科学学习对于幼儿的重要性,认为科学学习能够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可见科学教育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那我们在孩子们科学学习方面应该注意什么?提供哪些支持,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讲过“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在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所以,在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中,我们还可以将目光转向孩子们的生活,努力捕捉生活中新鲜的、充满活力的材料,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对生活有科学的认识。

一、水上嬉戏的巧妙结合,让科学透出浓郁乡情在科学活动《沉浮实验》中,只是几种简单的材料:木质玩具、塑料玩具、石子、玻璃球和水就引起了孩子们对水的很大兴趣。

是啊,水对于孩子们来说每天都会接触到,于是从孩子们生活中的水出发,寻找孩子们感兴趣、好奇的现象,来激发孩子们动手动脑探究事物的能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河流的阻隔,现在孩子们看到的河水是比较浑浊、脏臭不堪的。

通过谈话得知,孩子们也发现我们身边水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并有了想为净化水出一份力的愿望。

于是根据孩子们的能力,以简单并易于孩子们操作为出发点,经过一番选择,最终准备了棉花、沙子、石头、脏水、塑料瓶等物品,请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对所准备的材料分层放入塑料瓶子中,进行过滤污水的探索实验,让水变干净。

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实验,不仅简单掌握了过滤污水所需的材料、方法,也初步了解了哪种方法过滤出来的水最清,就是将细碎的石块、棉花、沙子堆积物,由下往上层层放置于一个塑料瓶内,将脏水通过这个净水系统,水就变得干净了。

孩子们感知在体验操作活动所带来科学奥妙及无限的乐趣,还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净化水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感受到自来水的来之不易。

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并萌发爱护家乡、珍惜水的意识。

二、农耕文化的加入,让科学返璞归真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蔬菜),布置庭院,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亲近自然是幼儿的天性,种植是一种独特的科学教育途径,带领孩子们种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科学活动。

生活是科学活动产生的起点

生活是科学活动产生的起点

生活是科学活动产生的起点摘要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孩子们的眼中是新奇的,是充满疑问的。

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成人难以琢磨的问题。

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认为只有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才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忽视了其它非课堂科学教育活动因素,尤其是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其实大家不难发现,幼儿平日的吃、喝、睡、玩中,随时都隐藏着科学现象和教育的动因,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惑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因此,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地在生活中进行。

幼儿周围生活中存在着无数有趣的自然现象,它们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每时每刻都吸引着幼儿,激发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关键词社会生活;幼儿;科学教育;幼儿教育一、支持幼儿在基本生活活动中大胆想象,鼓励幼儿大胆提问,让幼儿在基本生活中获取科学经验幼儿在幼儿园进餐是最平常,最基本的活动,下午的点心中常常有水果,水果又是经常变化的。

幼儿常会针对当天的水果进行讨论哪个爱吃,哪个不爱吃。

有位幼儿不喜欢吃香蕉,我尝试了很多种办法仍不肯吃。

一次又是吃香蕉,无意中听到他和另一位小朋友在争论香蕉里有没有籽,便故意说:“你连香蕉都没有吃过,怎么知道它有籽呢?除非你吃一吃。

”其他小朋友也一致认为他说的不对,因为他们也认为没有籽,理由是没有吃到。

这时教师可让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香蕉的种植、生长、成熟以及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外部和内部构造。

不爱吃香蕉的幼儿为了能让大家相信,迟疑了好久,终于吃了一小口,在老师和小朋友的掌声中他吃了大半只香蕉。

幼儿经过自己的亲自体验不仅得出香蕉原来有籽,现在退化成里面的小黑点了,这样的科学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幼儿挑食的不良习惯。

二、带领幼儿观察自然,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获取科学经验幼儿一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很长,包括早锻炼和散步活动。

让幼儿注意各种花草树木的变化,或者让幼儿闭上眼感受一下风吹到身上,太阳照到身上的感觉。

在观察小草时,可以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与小草做一次“亲密的接触”,闻一闻小草的味道,看一看小草的样子,比一比小草的不同,坐在软软的草地上。

让生活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一片沃土

让生活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一片沃土

让生活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一片沃土作者:谢小洁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21年第06期“生活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

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同样离不开教育。

“生活教育”理念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在生活中进行。

一、在生活中找科学,让幼儿体验科学来源于生活新时代、新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精神为引领,引导教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去寻找科学的踪迹,将科学学习归于生活实践,归于幼儿的生活,以激发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幼儿在心灵深处埋下科学的种子,受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为主。

(一)让幼儿在“找科学”的过程中成为环境的主动构建者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更具实用性、科学性,常常需要构建合理、有效的科学学习环境氛围。

教师应着力让幼儿成为科学学习环境的主动构建者。

比如,在开展“会上升的水”的科学探究活动之前,可以引导幼儿主动准备些玻璃杯、蜡烛、盘子、水作为活动的材料,为科学学习构建环境氛围,再引领幼儿将蜡烛放在盘子中心,点燃蜡烛,将玻璃杯扣在蜡烛上,蜡烛逐渐熄灭,玻璃杯里的水面上升。

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或与同伴合作探究出其中的科学原理。

在这个实验中,水面上升是由于蜡烛的燃烧消耗了杯中的氧气,里面的空气压力小了,大氣就把水压入杯中导致水面上升。

如果仅仅是因为消耗氧气水面上升的话,那么,水面应该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均匀上升。

但是,我们发现水面是蜡烛熄灭之后迅速上升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蜡烛燃烧时会加热空气,空气受热膨胀,气压增大,能够抵御杯子外面的大气气压,甚至会有一部分的空气从杯子的下面跑出去。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等3则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等3则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幼儿期是人类生命中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熟悉世界、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发展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等。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和活动,使儿童能够学习生活技能、社交技能、语言和认知技能等。

幼儿园的课程是从生活中汲取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

1.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儿童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幼儿园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机构,课程是基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需求设计的。

幼儿园学习生活技能如洗手、穿衣、吃饭、整理书包等,这些生活技能对于儿童的健康和成长非常重要。

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技能使儿童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并掌握实践技能。

幼儿园还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

在幼儿园,儿童在游戏和互动中不断与其他儿童交流,学习合作和分享。

这些与其他儿童交往的机会帮助儿童建立友谊关系,发展社交技能。

这些社交技能是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

2.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来源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来源。

幼儿园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经验,提供各种课程和活动。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更切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这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知识。

幼儿园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语言和认知技能。

通过故事、诗歌、唱歌、跳舞等方面,丰富孩子们的语言能力。

同时,通过探究、实验、游戏等方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这些语言和认知技能是儿童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学校中需要更多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3.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落地幼儿园的课程和活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地。

孩子们在幼儿园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自己和关心别人,需要在家庭生活中继续这些活动。

例如,幼儿园中学习如何刷牙,儿童回到家中后需要继续刷牙,这样幼儿园中的教育才能在家庭中延续。

同时,家庭生活也能为幼儿园的课程提供新的资源,如父母工作时可以带儿童到办公室参观、观察,或者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探索。

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 发现 身边的科学 现象 。 果 简 单 明 了
上好 一节 科学 课免 不 了要 做实 验 , 但是 如何才 能让幼儿在 实验 中直 观地发 现老 师做实验 的用意 。实验 的选 材一定 要 能较 好地 为实 验 服务 , 要 能体 现 出实 验 的意 图 , 必 要 的时候 还要 能有 较好 的 对 比效果 , 所 以我 们老 师在 实验 材料 的 选择 方 面应 该便 于幼 儿操 作 , 投 放 的材 料应该 符合本年 龄段 和本 班幼儿 的认知

三、 科 学 应该 来 源 于 生 活
光纸 。 因为要 便 于幼儿 区分 , 所 以我 一 开始 就选 择 了蜡 光纸 , 可是在 选择 另外 两种 材料 的纸的 时候 我犯 了难 , 因为 A 4 纸 的吸水 性虽 然 比蜡光 纸好 , 但是 要 在 短短 的 2 O 分钟 里面 让幼 儿看 到 A 4 纸 和 蜡 光 纸做成 的船 谁先 沉下去 太难 了, A 4 纸做成 的纸船也能 在水面上 浮较长 的时 间, 所 以A 4纸我 排 除 了 , 可是 剩余 的几 种纸种, 基 本上 只要 一碰 水就 会直 接沉 下去, 基于幼儿 的生活经 验有限 , 宣纸 又 被 我排除 了 , 所 以最后我 选择 了报纸 、 餐 巾纸 和蜡光 纸 。 因为报 纸 和餐 巾纸 , 两 者做 成 的纸船在水 面上漂浮 的时间还是 有 区别 的。所以一节 科学课 的实验效果 的明 显与 不 明显 , 将 直接 影 响着幼 儿对 于科 学知识 的理解 。
孩 子 的教育 源 于生 活 , 生 活 是 孩 子 知 识 的 源 泉 。在 我 国 幼儿 园教 育 的 早 期, 陶行知 先生创造 了丰富 的 、 有 中国特 色 的幼儿科学教 育思想 , 他认 为“ 教 育应 以生活 为 中心 , 在 生活 中找教 育 ” , 倡 导 “ 生活教育思想 ” 。 孩 子 们总 有很 多 为什 么 , 喜欢 问个 明 白。对于 上科 学课 , 孩 子们 总是 能表 现 出很 高 的热情 , 但是 对 于很抽 象 的科 学 知识 , 孩 子们 真的 能做到很 好地 理解 吗 ?我想答 案通常是否定 的 。所 以我认 为科 学课 的来 源应该尽 量生活化 。越是 贴 近他 们 的生 活 , 就越 是 能解答 他 们心 中的科 学疑 问 。 《 幼 儿 园教育 指导 纲要 》 提出 , 科 学教 育应 密切 联 系幼 儿 的实际 生 活进 行 , 利 用身 边 的事 物与 现象 作为 科学 探索 的对 象 , 在教育史 上 , 众 多教育 家都非 常注 重 生活 的教 育价 值 , 我 国 的 人 民教 育 家 陶行知 先生 提 出“ 生活 即教 育, 生 活 即学 校 , 教 学 做合 一 ” , 他 认 为 “ 有 什么 样 的生活 便有 什么 样 的教育 ” , 因此 , 他主 张“ 用生活来教育 ” 。

让科学教育走进幼儿生活

让科学教育走进幼儿生活

让科学教育走进幼儿生活作者:周燕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第7期“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教育。

”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

一、内容选择“生活化”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就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

如幼儿园、社区、小超市、学校、工厂等等,这些社会、自然环境都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极好场所,秋天教师可和孩子一起观察树叶的变化,看落叶飞舞,看小草枯黄,看菊花开放;可以让孩子观察自行车的修理、商品的运输等等,孩子在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和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多种能力。

活动室的环境也是科学教育的资源,门上的锁,墙壁上的涂料,窗户上的纱窗,室内的空调、电扇,甚至活动场地上的塑胶跑道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的素材,这些来自幼儿生活的活动,都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记得有一次户外散步时,幼儿看到一楼窗户上弯弯曲曲的钢筋很感兴趣,有些幼儿就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呀?”我便将这个问题抛回给幼儿,慧慧小朋友忙说:“是棍子。

”我说:“小朋友们摸摸看,看看到底是什么?”“咦,怎么这么硬!”“还有花纹!”“这是铁吧!”幼儿议论不休。

我说:“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平时见过它吗?”“见过。

”幼儿一齐说。

“你们在哪儿见过它呢?”莹莹小朋友说:“我家楼上的窗户上也有它。

”我说:“小朋友们今天回家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看这到底是什么?”第二天一早,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老师,我爸爸说了,那是钢筋,盖房子时要用它。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科学在生活中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科学在生活中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科学在生活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反思我们以往的科学活动,有许多时候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而经常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在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到底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他们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运用到这些知识?”等问题却极少思考,以至经常会发现幼儿的认知与言行脱节,如看见红灯亮着仍冲过马路,有电的插头却用手去触摸,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如果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习的知识就难以被幼儿掌握、内化。

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通过自身的实践,我深刻意识到,幼儿科学活动必须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

一、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首先,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

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如在金秋季节,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粒瓜子,偷偷地与同伴分享。

我们就由此信息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瓜子”这一个科学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些瓜子,老师和家长多方面收集瓜子和生长植物的图片、实物,幼儿在尽情地品尝瓜子之余,又了解了瓜子的来源,各种瓜子的不同特点。

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又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我们要有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即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敏感地捕捉住幼儿的那些稍纵即逝的消息,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几个幼儿仰着头,小手指着附近建筑工地上的大吊车,议论纷纷,不一会儿,参与议论的幼儿越来越多。

如何利用这辆大吊车,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呢?我们就即刻组织幼儿走近大吊车,观察吊车的运作过程,让幼儿了解到吊车的作用,知道大吊车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困难,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

最后,我们要迅速作出反映,调整教育策略。

“保护冰宝宝”就是幼儿在生活中,偶尔发现冰,再产生认识冰、了解冰的特点所组织的一个活动。

因为自然结冰在我们这一带机遇难逢,当小班的幼儿看到跑道上洒落着满地的晶莹透亮的碎片时,有的说是玻璃,有的认为是冰,如何让大自然的这一现象自然而又深刻地植根于幼儿的脑海?我迅速调整教育策略,运用反向思维的方式,请幼儿每人找一块冰宝宝,想方设法不让它变小或受伤。

生活,开展科学活动的源泉——执教科学《豆豆和爸爸去旅游》的感想

生活,开展科学活动的源泉——执教科学《豆豆和爸爸去旅游》的感想

生活,开展科学活动的源泉——执教科学《豆豆和爸爸去旅游》的感想上个星期,我执教了活动《豆豆和爸爸去旅游》。

这是一个科学童话为载体的科学活动,通过故事让枯燥的科学知识在故事情节中形象地介绍出来,生动易理解,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

本活动意在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了解如何通过现代化的方式传递信息和表达想法。

因此,在活动中,我紧紧抓住故事,创设故事情景,同时通过图片(实物)的辅助认识和实践尝试,让幼儿在听一听、想一想、看一看、试一试,多通道中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现代信息交流的便捷和丰富。

比较凑巧的是在开展此活动前,我们中班年级组正好组织了“金龙门”亲子一日游,为活动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活动始,我以谈话导入,直接切入主题。

师:上个星期,我们去‘金龙门’旅游了,你觉得好玩吗?(好玩)今天,我们跟随着豆豆和他爸爸一起,又要去旅游了。

旅游前,我们要带好各种工具。

请大家都拿出来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呢?(幼儿纷纷拿出四种通信工具的小图片)分析:虽然我能以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谈话导入提问,但是提问不是很有效,如“好玩吗?”。

其实这里可以提问:“你和爸爸(妈妈)都准备带了哪些东西呀?”,然后教师顺着豆豆和爸爸的情境进行提问:“小朋友们和爸爸们都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豆豆和他爸爸在旅游前都带了些什么东西?为什么”教师直接出示4种通信工具的,并和幼儿一起认认这些通信工具,简单的说说了解这些通信工具,为接下来的具体了解做好铺垫。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呢?”。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原来豆豆和他爸爸为了让豆豆的妈妈能了解他们旅游的情况,都带了通信工具啊。

谈谈幼儿园科学活动

谈谈幼儿园科学活动

谈谈幼儿园科学活动幼儿园教师,应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我园是个农村幼儿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买不起高科技材料,但我们老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我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一、内容选择“生活化”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

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

如:幼儿园、社区、小超市、学校,工厂等等,这些社会自然环境都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极好场所。

秋天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树叶的变化,看落叶飞舞,看小草枯黄,看菊花开放;可以让孩子观察自行车的修理,牛奶的加工,商品的运输等等,孩子在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和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多种能力。

杜威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观察世界中常见的物品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

例如:孩子们在洗手时,总喜欢把手伸在水龙头下,抓住水,又看着水从手缝里流出来,并且乐此不疲。

二、开展操作实验,让幼儿在亲自实践中发现科学的奥秘操作实验是幼儿的一种主动探索活动,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幼儿能围绕主题活动,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摆弄和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问题,以获得直接经验和体验。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价值是使幼儿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学习,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1.让幼儿以疑问为线索展开探究整个教学活动以设疑导入,让幼儿带着问题,边探索边动手操作,边思考边尝试解疑。

教师应鼓励幼儿不断提出新的质疑,把探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

如:在大班“球的滚动”活动中,活动目标之一是“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现象感兴趣”,“怎样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得快慢不一样?”让幼儿带着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融入生活的科学

融入生活的科学

融入生活的科学教育【论文关键词】环境科技教育生活【论文摘要】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一、幼儿科技教育来源于生活。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我们知道幼儿的思想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种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我园开展了融入幼儿生活的科技活动,全园上下齐动员,从环境、课程与资源三方面入手,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静止图像和视频活动图像,将多彩动画、立体声音和视频信息组合到一起,让幼儿通过耳闻、目睹、口述、手触等与电脑交互作用、交流信息,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年龄虽小,但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周围经常看到的事物,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

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

幼儿喜欢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大胆猜测、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幼儿的这些认知特点,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

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首先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是他们每天要接触的事,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环境的注视对于孩子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将良好的环境引入到孩子们的科技教育活动中,成为孩子们的第三任老师,是幼儿园进行科技教育的必然举措。

因此,我园创设了科技馆,每班创设了科技区,家长和孩子共同自制科技玩具,并利用科技馆、生活馆、科技区及老师、家长等资源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年龄虽小,但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周围经常看到的事物,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

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源泉
作者:杨唯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1期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为了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提高儿童和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教育部推动了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研究实验项目的研究。

所谓“做中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实验、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并最终找到答案,获得科学的结论。

中国科协副主席、院士韦钰认为这一教育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

“做中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其中“怎么做”“做什么”,是“做中学”研究的核心。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说:“善于捕捉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有探究欲望的问题,并把它们扩展为科学教育的内容,促使幼儿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新纲要关于科学教育理念的体现。

这也正是“做中学”中所倡导的“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生活中的科学更适合幼儿本身。

一、教学案例来源于生活
现在的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与人合作、乐于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未来能适应社会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生活本身,是他们的每一个行动,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为什么”。

因此,“做中学”不能仅仅封闭在教师预设的科学活动之中,而应以开放的心态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

幼儿生活中的鲜活内容是“做中学”教育活动的源头活水,我们能从中获取无尽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二、操作材料取材于幼儿生活
在“做中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是幼儿能否完成实验、获得科学知识的关键。

幼儿的实验材料应从幼儿身边容易找到的和有价值的物品中寻找,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心理需要,也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案例:在中班举行的一次“怎样让有洞的瓶子不漏水”的“做中学”活动中,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没有瓶盖且瓶底有个小洞的塑料瓶,还准备了足够多的不同的堵洞的材料:米、瓶盖、纸、双面胶、橡皮泥和布。

教师希望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找出能够堵洞的材料,并且知道如何使用这些材料让瓶子不漏水。

在展示实验操作材料之前,教师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堵住小洞,大多数幼儿都能说出一种办法,如,用手堵、用布堵、用棉花堵……很显然,幼儿对于堵洞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有限的。

正如夏帕克先生所说:我们不仅要培养幼儿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更要培养他们对待生活的方法和态度。

我认为这就是通过基础教育,培养幼儿一种适应于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新文化。

在这种思想的倡导下,我们幼儿园建立了资源教室,教室中存放着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来自生活中的材料,幼儿在资源教室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和实验。

三、记录形式走近幼儿实际生活
“做中学”有十大原则,其中之一便是:孩子们要每人准备一本记录本,并且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实验活动的过程。

在“做中学”活动中,幼儿就像一名科学家做实验那样,用记录本将自己探索、实验的过程──猜测、观察、应用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以及操作后的实验结果。

尽管幼儿的记录结果极为幼稚,记录方式也都是应用一些自己生活化、个性化的内容,如,用图画、符号作记录(少数大班幼儿用少量的文字),“做中学”活动坚持这样做的原因是:它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如图1,这是一张综合式的记录表,上半部分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如何让热水变冷”的方法,有放冰块、用手扇、在自来水上加冷水、两个杯子互相倒等方法,猜测来自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先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下半部分为空白式,幼儿逐步记录自己实验的详细过程。

如图2,这是一张表格式(项目式)的记录单。

在活动“怎样让有洞的瓶子不漏水”中,表格中的内容用幼儿易懂的图示和符号表示,这种方式有助于幼儿明确记录的内容要求,不足之处是对记录的自主性、自由性有一定的限制。

而第二排的“实验结果”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有的幼儿用“☆”和“〇”表示,有的幼儿同样也用绘画、做标记等各种方式记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实验过程以及结果。

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中学”活动中教师的行为看似简单,但行为的适宜性影响着幼儿研究的深度和进程,就如一位法国教师说的:“活动中我们不要求幼儿掌握什么,只要求他们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中体会到,其实科学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的幼儿真正亲历探究的过程,让探究的过程培育幼儿科学的精神,“提升人格,启真导善育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