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网络结构分析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分析
军 情 关 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分析钱文荣专题:论剑—亚太再平衡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一个十分热点的国际话题,也是美国21世纪谋求控制全球的国家核心战略之一。
奥巴马正式提出这个战略到今天已为时不短,而对于其战略内涵却依旧众说纷纭。
当下,美国从军事、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谋篇布局,可谓东风正劲!其所谓的盟友如日本、菲律宾等,在本国利益驱使之下,正动作频频!与此同时,“阿拉伯之春”席卷多国,影响迅速蔓延;乌克兰发生克里米亚危机,美俄角力。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博弈,小国求存。
多方牵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如何发展演变?立身局中中国如何落子,摆出胜负手?本期专题《论剑—亚太再平衡战略》特邀七位专门从事美国战略研究的专家学者,力图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剥茧抽丝地来剖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真实用意和未来走向。
这里既有国内专家从全球战略背景和概念角度加以分析,从美国再平衡战略多重目标加以解读,从美国武器装备发展趋势加以判断,还有美国专家从美国立场解读这一战略理念,同时也有日本专家针对此战略阐述的观点。
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这些观点的汇集,或令读者脑海中有一个基本判断,再谈起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个“热词”时有了自己的考量。
自奥巴马2011年11月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对亚太地在哲学上,“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在国际关系伙伴,加紧制定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推行所谓的“民主价值观”,其主要目标是遏制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大. All Rights Reserved.2010年美日达成声明称:两国同盟关系“不可撼动”08 军事文摘2014.062013年韩国总统朴瑾蕙访美开展价值观外交,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总统部署”。
去年以来加快了在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
表面上说是为了防美印、美日、美菲联合军演10 军事文摘2014.062014.06军事文摘2013年中美在夏威夷举行联合军演12 军事文摘2014.06。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分析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安全三个方面对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进行分析。
一、政治格局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首先,区域内存在着多个政治实体,包括多个国家、地区组织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等。
这些政治实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对于地区政治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地位的提升,地区政治格局也在不断受到国际政治力量的影响。
在传统的权力格局中,美国、中国、日本等大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
同时,一些新兴大国如印度、韩国等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影响力。
这些大国之间的互动和博弈,对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格局亚太地区的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首先,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这为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其次,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的大国之间,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地位尤为突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制造业大国,而日本则凭借其技术和品牌优势在亚太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如印度、韩国等也在迅速崛起,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安全格局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区域内存在着许多地缘政治问题,如领土争端、海洋权益纠纷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地区冲突和紧张局势。
其次,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地位的提升,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等也对地区安全构成了威胁。
此外,一些大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和军备竞赛也可能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然而,在机遇方面,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也为地区安全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加强区域内的合作和协调,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安全挑战,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
结论综上所述,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政治、经济、安全三个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拜登执政以来美日同盟的新发展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Regional Situation拜登执政以来美日同盟的新发展徐海娜拜登政府上台后继续坚持对华全面遏制打压战略,修复并强化与盟友关系,希望借此维护和重塑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在此过程中,日本被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日本出于拓展自身利益和提升影响力的考虑,对美国重塑全球联盟体系的战略安排给予积极回应,在印太战略及乌克兰危机中均成为美国得力的战略帮手。
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持续强化,其行动方向呈现一系列新特征,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拜登政府修复并强化美日同盟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基本继承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战略定位,继续将中国视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
与特朗普政府不同的是,拜登政府坚持以同盟关系为基础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重建美国的领导力。
无论从经济和科技实力衡量,还是从地缘战略意图以及意识形态契合度等角度考量,日本都是美国的“全球盟友之选”。
为了推动日本在印太战略中积极发挥作用,拜登政府在安全防务、经济、科技多个领域深化对日合作。
第一,重新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和共同战略利益。
近年来,美日同盟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过程。
冷战结束后,美国重新定位美日关系,加强了日本在其亚太战略中的“中心地位”。
奥巴马政府执政时期,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进一步突出了美日同盟的作用。
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采取了具有“孤立主义”倾向的“美国优先”政策,淡化盟友关系,提出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美日同盟的战略中心地位被弱化。
拜登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与特朗普政府截然不同的战略,希望通过重新加强同盟关系推行其与中国全面战略竞争的部署。
日本以其地缘战略地位和经济科技实力,成为美国当前在亚太地区最为倚重的盟友。
拜登执政后选择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作为其会见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
在2021年日本新一届政府轮换之际,拜登在岸田文雄胜出当天旋即表示,美国高度重视美日同盟,这是印太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全与繁荣的基石,期待与日本新首相共事,继续加强合作。
世界三大生产网络的对比分析
世界三大生产网络的对比分析摘要:目前,全球共有三大区域经济体: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盟(eu)、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对应的是全球三大区域性的生产网络,分别是北美区域生产网络、中东欧生产网络和东亚生产网络,本文将对世界三大生产网络进行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网络;区域经济;全球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1992年签署的《欧洲联盟条约》(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建立的国际组织,现拥有27个会员国。
欧盟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
在亚太经合组织中,有14个都是亚洲国家,占到组织的2/3,亚洲地区作为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在本文将把亚洲地区做为亚太经合组织的代表做独立分析。
成立区域经济组织,组建生产网络都是为了消除贸易壁垒,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三大区域组织和生产网络时,将在下面着重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1亚洲一体化主要是依靠市场为驱动,而欧盟和nafta则是以协议为驱动。
所谓市场驱动型是指区域内经济联系的深化取决于市场供需因素,如贸易互补性、生产与投资的垂直一体化联系等。
而协议驱动型则是指区域内国家因签署了区域贸易协定而提高了经济联系程度(nathalie aminian,k c fung ,francis ng,2008)。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半体制性的,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立由三国贸易部长为首席代表的三边委员会,其职能是解决包括环境污染在内的三国之间的一切纠纷,同时三国法律人士还组成特别小组,负责监督自由贸易区内法律和法规的实施。
美国亚太安全战略新优势及其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美国亚太安全战略新优势及其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一、布什政府亚太安全战略调整以实力推动制度霸权建设(一) 为适应美国海外军事战略重点转向增强远程投放和机动能力, 美国亚太驻军的战略理念开始淡化“常驻力量”, 强化“进入”功能。
长期以来,“驻扎在哪里, 就在哪里使用”, 一直是美国海外驻军的主要形式。
这种依靠增加基地数量、采取静态防御的方式, 在冷战后的亚太地区, 既因各国政府和民众的质疑和担忧而难度加大, 也因负担加重而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牵制, 更无法适应21 世纪不断出现的新安全威胁。
受新军事技术革命的影响, 近年来, 美军重视提高军队的远程打击和机动能力, 海外驻军的“灵活性、快速移动和在必要情况下的临时驻扎能力”受到高度重视。
“9·11”事件后, 美军加快落实新军事战略调整步伐, 国防部提出了“构建能使美军在世界关键地区有更大行动灵活性的基地体系”, 使美军能够在没有永久性训练场的情况下进行全球性活动的战略目标, 将海外驻军目标重点放在增强远程投放、快速机动能力上, 即由“前沿威慑”下进行的“前沿部署”, 转变为“全球进入”下的“灵活进入”。
针对“亚洲战区内距离遥远, 美国设立基地和沿途基础设施的密度低于其他关键地区”的情况,国防部在相关报告中建议: 驻亚太美军力量部署必须改变单纯增加美军驻扎人数和扩大基地的传统方式, 通过缔约和结盟的方式扩大潜在军事合作伙伴数量, 确保达成额外的准入和基础设施协定, 获得外国设施临时使用权, “并开发能够以最低限度的战区基地支援进行远距离持续作战的系统”。
这一思路变化, 为亚太美军的驻军理念开拓了一个全新视野。
美军通过相关条约和灵活的军事合作关系, 构造出一个“软性”的基地网: 第一, 通过在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增加“军事落脚点”, 弥补美军力量原有的“空白点”, 恢复了前些年因撤军等因素而削弱的军力, 扩展了美军的实际活动空间。
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与中国周边战略
邮编:
【中图 分类 号 】 D8 7 1 . 2 0 ,D8 2 0【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2 0 9 5 - 5 7 4 X
( 2 0 l 3 )0 3 一 O 1 2 7 — 1 2
+本 文 是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美 国联 盟 体 系 与地 区经 济 发 展 ” ( 项 目号 :
进 行 的路 径推 进 的 。一 方 面,美 国强化 了亚太地 区既有 的联 盟体 系,加 强在 中 国周
边 的军 事存 在和 军 事部 署 ;另一 方 面, 美 国通过 加 强与 中国周边 国家的经 济联 系,
以推广经济规则的形式增 强对这一地 区经济事务的主导,最 突出的举措就是通过推
动建 立 《 跨 太平 洋伙 伴 关 系协议 》 ,加 强与这一 地 区国 家间 的经 济联 系。这 一 系列 的 举措 具有 重要 的政 治经 济含 义 。学术 界 分别从 国际关 系和 国际经 济 的视 角对 这一 问题 进行 了分析 ,并得 出 了内容相近 的 结论 。从 国 际政 治 经济 学的研 究视 角出发 ,
国家 的经济 联 系 ,以推广 经济 规 则 的形 式增 强对 这 一地 区经济 事 务 的主导 。学术 界 已充 分认 识到 这一 问题 的严 重性 ,分别 从 国际关 和 国际经 济 的视 角对 这一 问题 进 行 了分析 ,并 得 出了 内容相近 的结论 。本 文则 从联 盟经济 的视 角对 这 一 问题 加 以分
立足于联盟经济理论,对美国亚太联盟体 系中的安 全事务与经济合作进行研 究后 发
现 ,随着 美 国联 盟体 系安 全效 果的增 强,其所 发挥 出的联 盟 经 济效 果也愈 发 明显 ,
形势与政策答案
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这个题的答案是从网上找的不一定准确。
大家可以自己搜索一下或者凑合着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中国经济2012年面临的“四大国际风险”与“四大压力和挑战”是什么?1.中国经济面临“四大国际风险”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
二是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扩散的风险。
三是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风险。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2.中国经济必须面对“四大压力和挑战”一是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
二是物价过快上涨的压力。
三是节能减排的压力。
四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压力。
3.2011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一)2011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5712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
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大国底线与泛亚太战略联盟资料
大国底线与泛亚太战略对抗国际战略分析视角要大,要全面,要同时考虑多重战略关系之间的互动性与密切联系。
这就要求我们对国际战略有着全面的、动态的并且要求同时是细致的把握。
那种抓住一点不顾其余的盲人摸象式的方法是非常有害的,那种面面俱到又分不清轻重与缓急以致于多谋无断的袁术式的作风也是于事无补的,同样象马稷一样的纯粹主观的纸上谈兵更是危险万分的。
我们进行战略分析还要看到任何一件事情都有的两面性。
就好象我们玩扑克一样,往往自己拿了好牌的时候,别人手里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手里也拿有好牌。
一、大国底线(一)分析大国的最后底线,才能探测到大国的真实意图毫无疑问,大国底线才是决定世界发展与变化走向的根本驱动力量。
因为底线才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原则性的立场,是大国的根本态度。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入侵朝鲜,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是出乎美国意料之外的事。
这说明一点,美国其实并没有掌握中国的最后底线。
在很多关于中日战争的假想与分析中,作为平民评论者,我们其实对中国与日本的军事实力无法给出一个基本合理的评价,而且我们常常将中日关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国际战略关系进行分析,这些都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换句话来说,我们的分析很可能已经严重的偏离了实际。
所以我们分析大国的底线,希望探测到大国的真实意图,以期在进行战略分析中不出现那些致命的错误。
(二)亚洲大国的底线1.美国放纵日本的底线到底是什么前面我们分析美国对日本的放纵,应该限制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我认为这是美国的底线,或许也是美国最初的意图。
但随着事态的发展,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美国改变了初衷,愿意将日本的锁链全部打开——比如关键的一点,让其拥有核武器,让其合法拥有军队。
这完全有可能。
美国已经公然违背《波斯坦公告》,大家是看到的。
既然亚洲已经有几个核大国,那么再多一个日本,又何尝不可呢?至于国际社会对美国的谴责与日本对美国的威胁,美国完全可能觉得没有十分的必要去加以考虑。
总之目前美国既然已经挑起了中日的争端,并且实现了让两强在相争中相互消耗的目的,那么让这游戏继续下去,便可能成为美国的主要意愿。
历史视域下“美日澳印”四边安全对话联盟化的影响因素与前景
历史视域下“美日澳印”四边安全对话联盟化的影响因素与前景作者:陈洁邓辀来源:《理论观察》2023年第12期摘要:“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可以视为历史上美国曾多次在亚太地区构建多边联盟的延续。
与历史上的多边联盟实践相比,四边安全对话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在影响四边安全对话同盟化的诸因素中,主导国意愿、结盟对象国的整体国家利益差异以及中国的能动性对四边对话联盟化的前景发挥着主要作用。
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同时比较美国历史上在亚太地区的多边联盟实践,得出结论认为四边安全机制难以走向同盟,但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多边联盟的动力具有持续性,在今后还可能以其他形式继续表现出来。
对此中国既要妥善管控中美关系,也要在不断的崛起中调适与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美日印澳;多边联盟;历史经验;亚太中图分类号:D81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12 —0077 —07以双边联盟为基础的“辐—辏”(hub-and-spokes)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所建立的伙伴关系的主要特征。
然而2017年以来,沉寂多年的“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重启,并且展现出比以前更大的活力。
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是美国亚太地区的双边联盟体系所呈现出的新动向,即多边主义转向。
①然而梳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构想与实践历史可以看到,“美日印澳”四边对话并不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多边联盟的首次尝试,而是历史上构建多边联盟实践的一种延续。
尽管当前四边安全对话机制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同盟,但从美国在亚太地区多边联盟实践的历史维度来透视四边安全对话机制,所引发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四边安全对话未来在多大程度上会走向同盟化?同盟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一、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多边联盟的历史实践与特点(一)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联盟历史实践在二战后至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制度安排是双边的而非多边的,但历史表明,自美国决定在亚太地区组建联盟之初,美国就一直在尝试组建多边联盟,而后来推行的双边联盟恰恰是在多边联盟无法组建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安排。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亚太地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探究【1.1 1.2】变动中的亚太地区权力结构【1.3 1.4】当今亚太地区秩序的调整与重组【2.1】再平衡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愿景【2.2】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2.3】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思想起源【第三章】中国周边外交新政【4.1】中美关系的历史经纬与特点【4.2】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亚太地区现实【4.3】从亚太地区做起构建良性互动的新型大国关系【结论/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分析结论与第二节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一、从“转身亚洲”到“再平衡”(一)政策初衷从奥巴马政府自2009 年上台起就大力推行“转身亚洲”——“亚太再平衡”战略。
这是对其上任小布什政府“全球反恐战争”的全面回摆,从应对恐怖组织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向应对主权国家回摆;也是对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从中东向西太平洋的大跨度转移。
奥巴马政府之所以大幅度地调整美国对外战略布局,所倚仗的民意支持、学界共识、政治支持非常充裕,奥巴马上台伊始,民意支持率长期保持在六成以上,在近些年非常罕见。
学界的基本共识上文已经作了分析。
奥巴马政府初期所获得的政治支持不仅来自党内——希拉里心甘情愿担任国务卿一职,而且来自对手共和党——罗伯特·盖茨继续留任国防部长,协助奥巴马完成从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的撤军大业,以及开启新的军事部署。
2011 年11 月,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国会的演讲中表示“美国是个太平洋强国,我们会长期留在这里”,承诺美国将在亚太发挥“更大而且长期的作用,包括充当和平、经济自由和人权的护卫者”。
同月,《外交政策》期刊发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演讲稿,高调宣称美国将转身亚洲,并对美国亚太新战略的内容进行了相对系统和完整的阐述:“美国转身亚洲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
美国亚太安全体系的构建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亚太地区是中国发展与复兴的战略支撑之地,也是中美交流交锋的第一块“阵地”。
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亚太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一种“不对称”性战略竞争,即中国经济力量快速增长,而美国主要通过军力部署和军事同盟构建来实施对华防范战略。
[1]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前,美国在亚太的安全优势基本未对中国形成实质性阻遏,中国经济力、外贸力和外交力持续增长。
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国因素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济和安全两方面加大了对亚太的投入力度。
特朗普上台后,出台“亚太稳定计划”,提出新的阿富汗和南亚战略,展现军事进取姿态。
随着中国的持续快速全面发展,美国构建的亚太安全体系对中国战略行动能力和发展空间形成日益严重的束缚和挤压。
美国亚太安全体系的主要特点美国的亚太战略具有较强的延续美国亚太安全体系的构建与中国的战略应对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国化”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当前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
中美在努力推动“跨越太平洋的合作”、避免双方战略意图误判的同时,也在亚太地区就地区影响力和塑造力进行激烈的竞争。
面对美国构建的亚太安全体系对中国的战略挤压,中国外交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部署,以更好地维护和拓展自身成长壮大的战略空间。
■ 张桂凤/文DOI: 10.19422/ki.ddsj.2017.11.014性。
随着中美在竞争亚太地区影响力方面交锋不断增加,美对华强硬、意图“规制”中国的态势凸显。
在中美实力评估中,美国认为自身有许多优势,但“在任何领域的优势都不及美在亚洲和其他地区的联盟和伙伴关系网”。
[2]当前美国着力构建的亚太安全体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重视同盟关系,强化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军事同盟。
美国根据地区形势和国际战略趋势变化而不断调整亚太同盟体系。
1951年后,美国采取“轴辐式”政策,以双边关系为基础构建亚太安全体系。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王帆2012-8-15 17:41:00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京)2004年03期作者简介:王帆(1963—),男,辽宁省沈阳市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历史学博士。
(北京100089)内容提要:美国的联盟政策从属于安全战略,是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后美国的安全战略经历了几个阶段性的变化,无论是“合作性戒备”,还是“参与与扩展”战略,联盟政策都得到重点强调。
这是因为联盟政策与美国安全战略所追求的根本利益密不可分,是其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联盟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与此同时,美国在该地区的联盟政策也不断得到重点强调。
之所以如此,与美国在亚太地区所追求的根本利益密不可分。
本文通过对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演变的历史勾勒,揭示美国在该地区战略调整的过程,并分析这一安全战略与其联盟政策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演变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处于深刻变革之中。
冷战结束使地区安全环境呈现出比冷战时期更为复杂的特点,一方面一些地区大国开始在这一地区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这一地区一些潜在的冲突也存在升温的可能性。
美国开始担心自己原有的掌控亚太局势的能力被削弱。
面对变化中的亚太安全秩序,美国认为,它的亚太安全政策必须顺应形势的变化,以应对新的挑战。
确保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成为后冷战时代美国亚太战略的重心。
于是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开始经历转型和调整。
在有关的政策辩论中曾出现四种观点:一是所谓“脱离派”,即从亚洲脱离。
该派认为,由于冷战终结,因冷战需要而在亚洲的前沿部署已无必要。
美国不必再承担责任和风险,而应成为不干涉主义者。
二是“分担责任派”,即推行多边主义。
该派认为,美国在亚洲仍有重大利益,因此必须继续主导亚洲局势,但同时应创立一个新的地区机制,将本地区的基本力量全部吸收进来。
东亚合作的构建——论进程中的东亚地区主义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兼存
币基 金组 织 的重重 问题 , 而从 东 南 亚金 融 危 机 获 反
利 匪浅 ” o 】 ”。 相反 , 中国成功地 抵御 了金 融 危机 并加 入 WT O
济 合作 为 主要 目的 的地 区主 义 的持 续发 展 , 二 便 其 是 以安 全 防范 为重 点 的美 国 “ 辏 ” 制 ( u.n . 辐 体 hbad
的地 区机 制导 致议 程 冗 长 而 低效 , 本 的地 区合 作 原
制度 被覆 盖直 至 削弱 。 第 三 , 组织成 员 身份认 同上 产生歧 义 , 摆不 在 摇 定 。联盟 和 地 区 主 义 都 强 调 成 员 的 “ 份 认 同 ” 身 、 “ 忠诚 ” 内聚力 ” 和“ 。但 是 , 种进 程 的 同时存 在使 两 得一 些成 员具 有双 重 身 份 , 在 进程 目标 不 一致 时 而
中 日韩峰会 等 多机制并 存交织 的松 散合 作进程 。
12 “ . 辐辏 ” 制的调整 与强化 体
二战结 束 以来 , 国一 直依 靠 “ 辏 ” 美 辐 双边 同盟 体系 控制着 亚太 地 区 , 持 着 美 国在 亚 太 的利 益 和 保
霸权 。“ 一 一 ” 怖 袭 击一 定 程 度 上 分 散 了布 什 九 恐
隐藏着各国对于权力均势和战略设计 的诉求 。东亚地 区主义必须坚持且积极合作 , 否则将会 重新 陷入“ 片化” 碎 而
无 法保 证 东亚各 国的 利益 和 东 亚和 平 。
关键词 : 东亚 合 作 ; 亚地 区主 义 ; 国 亚 太 同盟 体 系 东 美 中 图分 类号 :8 D1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97 2 1 )3— 34— 3 10 3 0 (0 2 0 0 4 0
关于美国亚太战略部署的几点思考
关于美国亚太战略部署的几点思考作者:陈忱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对新时期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亚太战略部署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美国全球霸权重心的转移,简要介绍了美国正努力构建的泛太平洋体系的情况,并浅析了奥巴马政府将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原因。
【关键词】美国;亚太地区;战略部署;双重心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12 -0037-01当前,亚太地区总体保持和平稳定,依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21世纪是亚太世纪。
随着世界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世界主要大国开始在亚太地区加大力量投入,亚太地区的力量格局正在发生转变。
一、两个重心,有所改进对亚太地区的重视并不是奥巴马政府的新举措,十年前,布什政府就作出了“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的论断,并开始了将美国全球战略由欧洲“单重心”调整为欧亚“双重心”,意味着美国在维系和巩固欧洲传统重心的同时,开发并构建亚洲新的战略重心。
1991年,当时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轰然倒地,随着东欧剧变的上演,美国赢得了冷战,成为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
经过了长达10年的扩张,北约已经吃掉了中欧和东欧的大部分原华约国家和地区,终于将战略前沿推进至俄罗斯边境地区。
此时,亚洲新兴力量经济体在全球的战略地位迅速升高,使得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亚太战略。
于是,“双重心”全球战略应运而生,随之开始实施对亚太地区的进逼策略。
但是,由于布什政府很可能还沉浸在全球霸主的迷梦之中,在接下来错误的发动了两场战争(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又挑起了两场危机(伊朗和朝鲜),不仅使得美国在构建亚洲重心的进程中毫无进展,而且令美国深陷战争和危机泥潭。
奥巴马新政府登台后,放弃了其前任的错误政策,但是同时也继承了“双重心”全球战略,这不是美国乐意而为之的,而是因为亚洲蒸蒸日上的态势和欧洲每况愈下的颓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亚太的振兴和北美的走势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这两个反差令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对亚洲另眼相看。
美国技术联盟策略演变与国际战略格局重塑
美国技术联盟策略演变与国际战略格局重塑唐新华【内容提要】随着大国系统性战略竞争持续深化,结构性技术权力成为技术政治时代塑造国际权力体系和国际格局的重要支柱。
当前,美国构建技术联盟的策略正从“小院高墙”向“多极技术联盟”调整,其重心从管控战略性新兴技术创新要素流动,转向侧重体系化争夺新型基础设施、技术供应链、技术生态体系等结构性技术权力。
美国以争夺技术供应链主导权为重心的“经济安全”策略,不仅加速多极技术联盟的扩张,还会冲击和解构中等强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安全”和“经济”上的对冲战略,“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性和整体性遭受冲击。
多极技术联盟将导致新兴技术权力在全球重新分布,非对称技术权力的发展变化将深刻影响国际格局,“选择性全球化”趋势或将更加明显。
【关键词】多极技术联盟 结构性技术权力 技术政治 选择性全球化 经济安全技术联盟是美国在技术政治战略框架下塑造科技霸权的主要战略路径。
[1]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构建技术联盟第一阶段任务是实施“小院高墙”科技竞争策略,核心目的是管控战略性新兴技术与创新要素向竞争对手国家流动,其国内政策包括明确并扩大《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补充和修订《出口管制条例》,扩展“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推进《出口管制执法和增强法》立法程序等。
为加强多边出口管制,美国和欧盟组建“美欧贸易和技术理事会”(TTC)并在“印太地区”建立四方安全对话(QUAD)、芯片四方联盟(Chip4)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联盟机制。
“小院高墙”策略的关键是盟伴立场、行动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但在跨境数据流动、技术经贸市场、技术安全与发展等方面,美国与盟伴间存在多方面利益矛盾,如跨境数据流动不对称、数字市场补贴竞争、经济安全困境、零信任网络系统的互操作性挑战、数字生态系统分裂等结构性矛盾,这些困境都严重制约着跨大西洋数字连接的深度和稳定性。
另外,印太经济框架谈判也因市场准入、劳工权利标准等陷入困境。
过去几年,为推进“小院高墙”策略,美国耗费大量外交资源协调盟友立场,该策略代价高、难度大、稳定性差。
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应用分析
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应用分析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指由环境、系统单元、系统单元之间的关系、系统设计及演进的原则等共同构成的系统特性。
这里的“系统”是泛指,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组织机构等“人造系统”。
体系结构方法是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建设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清楚大型复杂系统的组成部件,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制约它们的原则和指南,以供系统决策人员、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系统实施人员以及系统部署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为系统集成、信息共享提供基础和依据。
体系结构框架(Architecture Framework,AF)是体系结构建立的基本方法,提供体系结构建立的统一原则和操作要求。
体系结构框架不仅分类、组织了体系结构产品信息,而且提供了体系结构产品核心数据模型,为体系结构产品之间信息、数据关联提供依据和支持。
在统一的体系结构框架指导下,采用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去完整描述复杂系统,可以确保系统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实现系统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确保系统设计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提高系统设计质量,避免重复建设,节省建设、维护、使用成本,实现系统间的综合集成,这些也正是越来越多国家的军队开展体系结构研究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防领域比较主流的是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英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MoDAF)、北约体系结构框架(NAF)、开放群组架构框架(T oGAF)。
除了这些在军事领域的主要体系结构框架,还有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框架(SAF)、扎克曼架构框架等。
其中,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是建立体系结构框架的代表性的标准方法。
一演DoDAF概化DoDAF方法起源于美军C4ISR体系结构框架,先后经历了1.0、1.5、2.0三个版本。
三个版本的内容差异,见表1。
表1 DoDAF三个版本内容差异1.0版的称呼 1.5版的称呼2.0版的称呼比较说明运行视图operationalview运行视图operationalview运行视角operationalviewpoint1.0版:4个视图1.5版:4个视图2.0版:8个视角视图产品view product视图产品view product模型 model1.0版:26种视图产品1.5版:29种视图产品2.0版:52种模型- - 视图 view 2.0版:体系结构信息的5种可视化技术(仪表盘、图形、组合图、融合式文本框、参考模型)核心架构数据模型(CADM)核心架构数据模型(CADM)DoDAF元模型(DoDAFmetal-model,DM2)1.0版/1.5版:核心架构数据模型(CADM)2.0版:概念数据模型(CDM)、逻辑数据模型(LDM)、物理交换规范(PES)与以前版本相比,DoDAF 2.0对体系结构数据更为关注,并使用新的方法来表示体系结构信息,其变化具体描述如下:体系结构开发过程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强调体系结构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维护,而不再是以前版本中的产品开发。
冷战后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
02
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的 主要内容和特点
主要内容
同盟关系
军事部署
美国与亚太地区的盟友和伙伴建立紧密的同 盟关系,以共同应对地区安全威胁。
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军事部署,包括航母战 斗群、导弹巡洋舰和攻击型核潜艇等,以展 示其强大的军事实力。
海洋规则
地区合作
美国倡导符合其利益的海洋规则和秩序,并 试图将海洋问题政治化,以扩大其影响力。
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的另一个目的是遏制潜在的对手国家,如中国。联盟战略使得美国 能够更有效地监控和阻止潜在对手在该地区的影响和扩张。
维护美国利益
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通过加强与盟友 的海上合作,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海上优势和影响力。
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促进贸易往来
04
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的 挑战和前景
挑战
亚太地区的地缘政 治复杂性
亚太地区拥有众多国家,各国的 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存在差异 ,这使得美国在该地区建立和维 护海权联盟面临挑战。
中国崛起
军事预算限制
中国的崛起和对地区影响力的扩 大,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权联 盟战略构成了挑战。
美国面临军事预算限制,这可能 限制其在亚太地区建立和维护海 权联盟的能力。
美国通过参与地区合作机制和论坛,加强与 亚太地区的合作,并推动符合其利益的议程 。
特点
联盟战略
美国通过与亚太地区的盟友和伙伴 建立联盟战略,加强地区安全合作 ,以应对共同的威胁。
军事优势
美国依靠其强大的军事优势,在亚 太地区展示其军事实力,以维护其 在该地区的利益。
规则制定
美国试图通过制定符合其利益的海 洋规则和秩序,进一步巩固其在亚 太地区的地位。
亚太安全结构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亚太安全结构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王洪涛/文当前亚太局势的特点及各方动向一、中国和平崛起进程加快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力量对比虽然仍是“西强东弱”的格局,但“东升西降”态势明显,并突出地表现在亚太地区。
在西方发达国家整体性陷入制度困境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相对衰落的西方形成鲜明对比。
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对美国和部分亚太国家造成进一步的现实和心理冲击。
二、美国落实“重返亚洲”战略部署美国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崛起的影响,提高对华政策在亚太战略中的地位,提出“太平洋世纪”论,宣布“重返亚洲”。
外交上,推进“前沿部署”外交,增加外交投入和人员数量,增强公共外交。
经济上,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并希望未来将TPP与APEC合并成为美国主导的亚太经济合作机制。
政治上,全面参与APEC、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多边机制,引导议题设置和发展方向;安全上,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公布《2012国防战略评估报告》,增加亚太军力配置,挑起或利用朝鲜核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泰柬领土争端等地区热点,巩固老盟友关系,建立新伙伴关系,重构亚太安全格局。
美国还改变此前立场,高调介入中日钓鱼岛和南海争端,宣称《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适用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主张南海航行自由,并与日、菲等国举行联合军演。
2013年美国国防预算显示美军数量从57万削减至49万人,但在亚太的军力不降反增。
三、美国的亚太盟友配合美国战略重点东移,巩固同盟关系,加强彼此协调日本服从美国加强美日同盟的政策。
日本在其经济遭遇冷战后两个“失去的十年”后,又进入第三个“失去的十年”,其世界经济第二地位被中国取代。
日本战略“焦虑”十分严重,应对中国崛起成为焦点话题。
日本最初的反应是“顺势而为”,加强与东亚各国的合作。
鸠山政府提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主张,具有明显“脱美”倾向。
但日本无法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网络结构分析作者:刘柏骏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年第06期摘要美国正不断推进其亚太联盟体系的联网建设。
在此进程中,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印度成为网络构建的关键节点,议题指向、安全指向、结构对称化、机制融合化是网络结构内部联系的主要特点。
网络联盟体系结构中,位置赋予更加明确的权力、关系传输更加复合的资源、互动构建群体性信任。
基于此,对联盟体系成员而言,网络结构使得美国管理成本与职责易于分散化,促进关键盟友汲取、运用更多资源,并吸引更多成员使得体系规模扩大;对联盟体系的整体运作而言,网络结构促使联盟体系运作高效化、更具灵活性、并具有更强的抗压性。
关键词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网络结构结构分析当前,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网络结构构建正如火如荼展开。
2016年5月,美国前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Ashton Carter)在第十五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提出“基于原则的安全网络”U.S. Department of Defense,“Remarks on ‘Asia-Pacific’s Principled Security Network’ at 2016 IISS Shangri-La Dialogue,” Singapore, June 4, 2016. available at http:///News/Speeches/Speech-View/Article/791213/remarks-on-asia-pacifics-principled-security-network-at-2016-iiss-shangri-la-di.(principled security network)概念,旨在通过基于现有亚太联盟体系基础拓展安全组织架构,以此规制亚太地区安全事务。
美国缘何极力推动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网络化建设?本文将试图描绘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网络结构的表现形式,并汲取政治学、社会学的观点分析网络结构的内在机制,从而尝试深入探讨网络联盟体系结构对联盟的成员及联盟体系运行的作用。
一、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网络结构的表现形式在社会学中,“社会结构可以表述为网络——包括一系列节点(或社会系统的成员)和一系列描述他们之间关联性的关系。
” Barry Wellman and S.D. Berkowitz, Social Structures: A Network Approach,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4. 转引自〔美〕戴维·诺克、杨松著:《社会网络分析》,李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也就是说,结构分析路径包含两种基本视角:关系取向与位置取向陈冲、刘丰:《国际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载《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第4期,第96页。
通过重塑盟友、革新关系,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网络结构轮廓日渐清晰。
为此,本部分将从位置视角和关系视角描绘剖析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网络结构的全貌。
(一)亚太联盟网络化体系的关键节点考察网络结构的第一维度是位置取向。
正如上文所述,美国在亚太联盟体系网络化进程中遣将布兵,突出关键节点作用,通过关键节点扩大辐射范围,产生联动效应。
第一,日本逐渐成为亚太联盟体系网络结构中的“次轴心”信强:《“次轴心”:日本在美国亚太安全布局中的角色转换》,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4期,第39-53页。
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直言:“与日本的联盟是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石。
” Hillary Clinton,“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Vol,189,No.1, 2011. available at http:///2011/10/11/americas-pacific-century/.特朗普上台后不久,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James Mattis)Phil Stewart and Nobuhiro Kubo,“Mattis Reaffirms U.S. Alliance with Japan ‘for years to come’,” Feb 3, 2017. available at http:///article/us-japan-usa-southkorea-idUSKBN15J02G.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实现互访,美日同盟的基石地位得以再确认。
日本在亚太事务中的次轴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美日同盟军事一体化合作日趋紧密。
2015年4月,日美两国签署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The Guidelines for Japan-U.S. Defense Cooperation,” April 27, 2015. available at http://www.mod.go.jp/e/d_act/anpo/shishin_20150427e.html.,将日本军事行动的地域范围从“周边”扩大至“全球”,将日美军事合作的领域平台从传统的情报合作、军事演习拓展至网络安全、海洋安全的平战“无缝”链接,并将“联盟合作机制”常态化。
二是“美日+1”合作框架成为“小多边”合作的主要平台。
通过强化日美两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参与,与盟友伙伴打造三边外交、经济、安全协调,并在双边关系中有限发展全球事务The White House,“FACT SHEET:U.S.-Japan Global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April 25, 2014. available at https:///the-press-office/2014/04/25/fact-sheet-us-japan-global-and-regional-cooperation.,积极打造成为“开放的、综合性的、基于国际规则的多边网络架构The White House,“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and Prime Minister Noda of Japan at Joint Press Conference,” April 30, 2012. available at https:///the-press-office/2012/04/30/remarks-president-obama-and-prime-minister-noda-japan-joint-press-confer.”。
三是日本同伙伴国家的交往联系日趋密切。
例如2017年5月,日本“出云号”准航母以及“涟”号护卫舰在南海展开巡航并与美军举行联合演习,并分别停靠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强化了日本同东南亚国家在海洋安全的联系交往。
第二,韩国、澳大利亚重要性旗鼓相当,以此为依托形成的美日韩、美日澳战略三角成为典型代表。
近年来,美国同韩国、澳大利亚互动频次明显高于同泰国、菲律宾的交往。
美日韩三角关系被视作东亚地区最为明显和最具利益McDaniel Wicker,“Completing the Triangle:Security in Uni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South Korea, and Japan,” Washington, DC:Wilson Center, April 2016. available at https:///sites/default/files/completing_the_triangle-mcdaniel_wicker.pdf.的合作之一。
在朝鲜核导弹问题愈演愈烈、复杂多变的形式下,“美日韩”战略三角随之同步发展。
特别是2016年以来,朝鲜方面弹道导弹试射接踵而至,东北亚紧张局势一触即发,这也成为“美日韩”三角合作最强推动力。
当前,美日韩三国频繁通话磋商、密集举行军演,以期反制朝鲜威胁。
美日澳战略三角则被视作亚太地区联盟转型的标杆Yuki Tatsumi, U.S.-Japan-Australia Security Cooperation: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the Stimson Center, April 2015, p.18.available at https:///sites/default/files/file-attachments/US-Japan_Australia-WEB.pdf.。
自2006年美日澳成为亚太地区第一个建立三边安全对话机制的战略三角以来,美日澳三国不断高频举行军事演习,并聚焦海洋联防、组建反导联盟、完善合作机制,构筑美日澳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框架。
从地缘位置上看,一方面作为美国亚太联盟中南、北锚的澳大利亚和日本的联合,进一步整合了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的辐射力量,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另一方面,美国以日本次轴心为依托,凭借澳大利亚联结东南亚、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方向进一步拓展联盟体系的辐射范围。
第三,在伙伴国家层面上,印度、新加坡成为印度洋和东南亚的关键支点。
“印太战略弧”的构建使得印度成为美国在印度洋地区防务合作的首选。
特别是莫迪政府上台以来,从新版《美印防务关系框架》到《后勤交换协议备忘录》的签署,从“重要支柱”到“优先防务伙伴”The White House,“JOINT STATEMENT: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ia: Enduring Global Partners in the 21st Century,” June 07, 2016, https:///the-press-office/2016/06/07/joint-statement-united-states-and-india-enduring-global-partners-21st,从高层互访、联合军演到高精尖技术的开发合作,美印防务合作实现“提质增速”楼春豪:《美印防务合作新态势评估》,载《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第1期,第105页。
与此同时,印度不断强化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联结,试图参与同盟层级的活动,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而位于东南亚核心地缘位置的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是联结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支点,也是辐射整个东南要的重要平台。
在亚太联盟体系网络化构建的进程中,新加坡通过参与多边军事演习、长期军力部署轮换、扩大军火贸易、提升网络安全合作等The White House,“Joint Statement b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August 02, 2016, https:///the-press-office/2016/08/02/joint-statement-united-states-america-and-republic-singapore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前沿存在的重要基石,也成为美国参与、融入东南亚的入口与桥梁The White House,“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and Prime Minister Lee of Singapore in Joint Press Conference,” August 02, 2016, https:///the-press-office/2016/08/02/remarks-president-obama-and-prime-minister-lee-singapore-joint-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