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党报_以新时期30年党报改革实践为对象的考察_朱春阳

合集下载

2011年10月20日,杨春光在全区2012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党报

2011年10月20日,杨春光在全区2012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党报
主阵地作用 ,对于巩固党报党 刊在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传播社 会主
义先进文化 、沟通国内外各 领域 重要
文化 的传播 能力 和渗 透能力 , 党报 党 刊扩 大党 的声 音 , 就是其 中最重要 的
手段之一 。
信息 、 营造积极健康 向上 的主流舆论 , 联系教育 团结广大干部群众方面具有 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 。
宣传宁夏在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等 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大力宣传 我 区推进生态移 民、黄河金岸建设等 自治区重点工作 ,大力宣传党的 民族 宗教政策和民族 区域 自治制度在宁夏 的光辉实践和社会发展 、 民族 团结 、 教 育优先等 ,充分展示 了宁夏各族人民 与全国人民同呼吸、 共命 运、 心连心的 光荣历史和时代风貌 ,进一步巩 固和 发展 了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 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 ,营造了浓厚热烈喜庆 的舆 论氛 围,实现了我区宣传工作新 的辉
历史 进 程 中始终 成 为全 国全 区人 民 的主心骨 , 在发 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 的重要 阵地 和
弘扬 先进文化的重要 载体 ,是沟通党
和政府与人民群众 的连心桥 ,担 负着 为加强党的建设 ,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事业新局 面提供强 大精神 动力 、
l 3
任务 。 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意识 、 责任
思 想 导 向 /Gu d n e o d ol g ia c f Ie o y
站在对党和人 民负责的高度 ,做好党 报党 刊发行工作 , 高舆论引导能力 , 提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不懈地
用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最新 成果武装全
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党一项重要政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红色报刊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红色报刊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整个中国为白色恐怖所笼罩,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和建党之初的中共中央,为有效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及其专政的学说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系统介绍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和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集中打造了一批广具影响力的红色报刊,从而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发展,推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将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最具影响的几种红色报刊汇集如下,以飨读者。

《新青年》(图1)《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称《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思想史上首屈一指的最重要刊物。

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并亲任主编。

1917年初,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赴京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往北京。

该刊初为月刊,6期为一卷。

1918年1月,从第4卷起实施改版,由文言文改用白话文,并采用新式标点。

1919年下半年开始,《新青年》刊载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苏联十月革命、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就有130余篇。

该刊与当时秘密发行的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密切配合,一起承担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进行思想和理论准备的历史重任。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又迁回上海编印。

从1920年9月第8卷第1期起,该刊作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公开发行。

1922年7月,该刊出完第9卷后休刊。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后,决定将已经休刊达一年之久的《新青年》改组为由瞿秋白担任主编的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并由月刊改为季刊,但因故脱期,1924年12月再次休刊。

1925年4月起,更换主编,相继由彭述之、罗亦农担任,《新青年》同样由于经常脱期又成不定刊,1926年7月宣布停刊。

从创刊到终刊,《新青年》共出刊9卷54期。

《共产党》(图2)《共产党》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1月创办的理论机关刊物,为铅印16开本月刊,由李达担任主编。

中共中央机关报

中共中央机关报

“源头”,即1922年9月13日创刊的《向导》周报。

延续下来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分别是:《红旗》、《红旗日报》、《红旗周报》、《红色中华》、《红星》、《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

一、《向导》周报(1922.9.13~1927.7.1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份机关报。

1922年9月13日,经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

刊名“向导”二字由陈独秀题写,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

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集中力量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为群众斗争指明了方向,受到广泛的欢迎,并被誉为“黑暗中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向导》周报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破裂,第一次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的整个过程。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后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报刊行历时近5年,共出版了201期。

二、《红旗》(1928.11.20~1930.8.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二份机关报。

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刊。

谢觉哉主编。

《红旗》在其创刊号上,全文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28年11月5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告全国民众书》。

1930年8月15日,《红旗》与《上海报》合并为《红旗日报》。

三、《红旗日报》(1930.8.15~1931.2.14)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三份机关报。

193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

是由《红旗》与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上海报》合并而来。

1931年3月9日,《红旗日报》改名为《红旗周报》。

四、《红旗周报》(1931.3.9~1934.3.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四份机关报。

1931年3月9日,在上海创刊。

《红旗周报》是由《红旗日报》改名而来,并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恢复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在反动派白色恐怖的严酷环境下,《红旗周报》不能公开出版发行。

为了掩护其真实面目,封面常以“实业周报”、“佛学研究”等假封面出现。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5篇)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5篇)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5篇)第一篇:新闻评论写作试题新闻评论写作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2分)1.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舆论与舆论之仆》,很好地说明了新闻评论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A.梁启超B.王韬C.于佑任D.张季鸾 2.()是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它首创社论。

A.上海新报B.申报C.新闻报D.字林沪报3.《新青年》与()报把我国报刊评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当时负有盛名的革命民主主义阵地和论坛。

A.治言B.晨报C.时事新报D.每周评论4.被誉为“报界宗师”的政论家()的社评《蒋介石之人生观》(1927年12月2日)曾经是当时脍灸人口的佳作。

A.张季鸾B.范长江C.王芸生D.邹韬奋5.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要求的是它的()上的群众性。

A.内容C.写作形式D.评论作者的广泛性6.我们平常所说的有的放矢,指的是新闻评论的()问题。

A.理论性B.针对性C.新鲜性D.准确性7.()是新闻评论立论的一个较高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论作品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A.有的放矢B.寓有新意C.准确无误D.高瞻远瞩8.孔子曾经批评他的学生子路、冉有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凹.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这里孔子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儿A.类比B.喻证C.反证D.例证 9.在新闻评论的结构中,结论的作用在于()。

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解决问题D.深化主题10.“辞达而已”指的是行文()。

A.浅显易懂B.生动引人C.深入浅出D.深刻准确 11.朴素精炼是新闻评论行文的要求之一,它是指()。

A.行文简洁B.文章短小D.以尽量短小的篇幅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 12.当今报纸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是()。

A.社论增多,评论员文章增多B.社论减少,评论员文章增多C.社论减少,评论员文章减少D.社论增多,评论员文章减少13.我国报刊独创了下列的哪一种文体形式()。

试论新时期党报改革的必由之路

试论新时期党报改革的必由之路

――新闻学Xi nw e nxue试论新时期党报改革的必由之路□张郁文摘要:党报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各级地方党委主管、主办的机关报。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报尤其需要改革。

同时,党报在改革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关键词:新时期;党报改革;必然性;现状作者:张郁文,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新时期党报改革的必然性(一)党报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历史新时期最为典型的特征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初步完善,社会各方面的改革都在稳步推进,新闻改革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也备受重视。

党报理应在新闻改革的浪潮中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明确要求,新闻传播业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而党报经济效益的实现,首先体现在党报的有效发行中。

有效发行能直接带来广告收入的回报。

因有行政手段相助,党报具有一定的公费订阅数,但吸引广告不可能仰赖行政力量进行,“适销对路”的党报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因此,党报必须、必然进行改革。

(二)党报改革是当今新闻媒体竞争的必然选择在当今激烈的新闻媒体行业竞争中,党报的发展既面临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冲击,还要应对网络、手机等媒体的挑战,为了在重压之下获得生存与发展,党报必然进行改革。

广播、电视具有自身的传播优势,在表现形态上更加丰富多样,在传播方式上更加快速便捷,党报只能采取改革措施,从深刻性或权威性上吸引读者。

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使得用户无需订阅报纸即可便捷、廉价地获取所需信息,新闻信息收受的可选择性、传播的时效性以及内容的多样性因此得到空前提高。

对于内容收受选择性差、时效性弱、内容较为单一的党报来说,已难以逃避这些挑战,进行改革便成了必然的选择。

(三)党报改革是党报工作者的内在要求我国党报拥有人才资源优势,党报工作者普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在我国报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优秀的报人聚集在党报中,从总体上看,党报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普遍较高,他们大多受过正规的业务训练,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强烈的职业责任心。

关注党报的“悦读”性

关注党报的“悦读”性

关注党报的“悦读”性作者:字正张杨福军来源:《卷宗》2016年第06期党报是党的机关报,是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工具。

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在新形势下,党报的“悦读”性,关乎保持党报主流媒体的地位,关乎更加有效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性。

1 新时代要求党报要“悦读”1.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党报要“悦读” 以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改版,前两次改版都把满足广大读者需求作为改版目标,但与群众的贴近性上还有值得改善之处。

2009年的改版,就充分意识到了即将出现的改革新形势,确切提出了“要更贴近人民群众,善于从群众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①。

党报的改革要求贴近群众,而群众的诉求是在于党报的“悦读”性上,这就说明了,新时代的党报,是吸引群众阅读,使群众“悦读”。

2.在党的群众路线下,党报要“悦读”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一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的思想更加深入全党、全社会。

要走进群众,就要群众主动接受党报,枯燥乏味的政治新闻报道就是在远离群众,只有“悦读”性强的报纸才能和群众对话,才能与群众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自由交流。

3.在社会经济“买方市场”下,党报要“悦读” 当今报业处于“买方市场”时代,媒体兴衰很大程度上被受众所左右,即使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也难出其右。

党报需要广泛的社会反响,既是政治需要,也是经济需要。

因此“买方市场”下的党报,需要调和群众的日味,首先就是要确定报纸是不是群众想读的,喜欢读的,读得愉快的。

总之就是把报纸的“悦读”性作为落脚点。

这样做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又是党报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2 读者需要党报“悦读”由于政治新闻的经常性出现,党报的语言表达时常给人以严肃、沉重的印象,因此读者的阅读享受也大打折扣,从新闻接受效果来看不利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主打政治新闻的《政治周刊》就非常重视网络语言和相对健康的日常流行语词汇的汲取,通过流行语言的精辟、形象特征,让文字报道更加亲切,贴近生活,即使是政治新闻也同样让读者产生悦读感。

改革开放30年党报的新闻业务改革

改革开放30年党报的新闻业务改革

22
面加大了力度。2008 年 3 月 1 闻在吸引受众方面具有不可低估 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
日的南方日报,在头版上刊登了 的作用。
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 一些真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的一幅
加强舆论监 督。 党报在新闻 情实感、人文关怀;少一些抽象
仰天 长笑、非常 人性化的大 照 业务改革中,做好舆论监督的文 道理,多一些具体细节 、鲜活事
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舆论监督,以百姓最信赖最贴心
党报新闻业务改革的路还
在这一方面,党报责无旁贷。党 的朋友身份从事舆论监督,以促 很长,未来的机遇与挑 战并存。
报报道内容的改革创新,要旨在 成问题的妥善解决为目的开展 如 何 更 好 地 将 党 报 做 大 做 强 ,
于紧扣百姓的利益点。河南日报 舆论监督。宁夏日报针对“老赖” 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
关心的内容;针对受众的接受心 透水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 了上述报道的姊妹篇— ——《西人
理,重视编排新闻的可读性。这 一起由媒体 记者首先揭 露 出 来 东行记》,记录西部人士东行所
是对新闻规律的尊重,对受众需 的重大事故。近年来,党报更加 获得的感悟。两组报道写得生动
求和受众的尊重,包含着以人为 注重对矿难、自然灾害 、社会群 鲜活,虽没有 为西部大开 发 开
20
论 深度 坛 NEWS&WRITING
2009·02
早期成果,当时大量出现在党报 的版面上。
第二个阶段是从 1992 年确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中 共十六大召开。在第二个阶段,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 表 ”重 要 思 想 的 产 生 ,成 为 中 国 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 的成果。对于党报的改革发展 而言,上述思想理论无疑是重 要指针。江泽民提出的舆论导 向等重要命题,成为马克思主 义新闻观中的重要内容。除此 以外,对党报改革发展构成影 响 的 重 要 因 素 还 有 :(1)市 场 经 济体制的确立。在邓小平的倡 导之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由此,社会生活 发生了全方位的、巨大而深刻 的变化。时隔不久,新闻传媒也 都 程 度 不 等 地 进 入 了 市 场 ,党 报与市场发生了更多联系。它 们必须直面市场和在市场上以 消费者身份出现的受众。即使 认定党报的读者“是各级领导 者 、决 策 者 ,各 层 面 的 管 理 者 、 投 资 者 和 研 究 者 ,是 公 务 员 、商 人和专业人士”,面对 这些受到 市场经济熏陶的受众,党报的 办报理念和报道方式也无法不 发生变化。(2)党报处于激烈的 媒体竞争之中。竞争既存在于 同质媒体中,也存在于异质媒体 中,已经成为常态。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及以后,随着都市报的 兴起和第四媒体的崛起,党报 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党报的 读者出现了第二次分流。而竞 争的激烈,也使党报的影响力 和 竞 争 力 受 到 严 峻 挑 战 。(3) 2001 年 12 月,中国加入世贸 组织,由此登上了与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进行更多经济

正确认识新中国的两个三十年

正确认识新中国的两个三十年

正确认识新中国的两个三十年——朱佳木研究员谈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网站编辑:杨宾来源:人民日报日期:2009-08-17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以喜悦的心情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如果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前后两个时期刚好在这60年里各占大体30年时间。

对于这两个30年,有的人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

比如,有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之前的30年曾经出现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因而以后30年否定前30年。

有的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矛盾,甚至认为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因而以前30年来否定后30年。

如何正确认识这两个30年的关系,决定着能否正确评价新中国60年的历史,也关系着能否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最近,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研究员。

为什么不能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呢?朱佳木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但应当看到,这一切的起点并不是1949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那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而是1978年新中国在经过近30年艰苦奋斗后建立起来的宏伟基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使中国从此结束了蒙受屈辱、战乱频仍、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

在此后约30年里,我国通过连续四个半五年计划的建设,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和客观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同时,还挫败了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干涉和挑衅,发展了同许多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和平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基本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必要的国际环境。

我国报业30年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我国报业30年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我国报业30年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作者:郑保卫祁涛来源:《今传媒》2009年第02期自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报业在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30年中,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报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报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报业市场得到了扩展,报业经营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报业实力不断增强,整个报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与日俱增。

当然也要看到,我国报业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失误和教训,例如舆论误导,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问题的存在和蔓延,导致新闻品质受损,影响力受到冲击,公信力出现下降趋势。

同时,就经营和管理的情况看,目前我国报业还存在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持续发展能力较低等问题。

当然,无论是成绩、经验还是问题、教训,都会给我们以启示。

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艺术1996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了舆论导向的“祸福论”。

2008 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则用“利误论”来阐释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他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①”两代国家领导人,同样是考察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都将舆论引导工作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舆论引导工作对报纸工作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舆论引导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分量,认清报纸工作者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报纸宣传工作的突出位置。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努力做到趋福避祸、兴利除弊,努力使新闻舆论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社会舆论引导到符合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策略上来,引导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引导到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和世界和平上来。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党报——以新时期30年党报改革实践为对象的考察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党报——以新时期30年党报改革实践为对象的考察

日报 》 意 思 就 是 说 它 是 人 民 的 公 共 的武 器 , 共 的 , 公 财 产 。人 民群 众 是 它 的 主 人 。 只 有 靠 着 人 民群 众 , 我 们 才 能 把 报 纸 办 好 。④面 对 新 的挑 战 , 报 在 这 ” 党
中 ,一 些 党 报 过 多 强 调 的 却 是 对 领 导 机 关 负 责 ,
动 不 足 ④。
要课题 。党 报创 新 的意 义 与方 向何 在 ?如 果要
清 楚 的理 解 这 一 点 , 需 要 从 3 还 0年 改 革 开 放 党 报 创 新 探 索 的 主 线 出发 , 考 察 我 们 所 处 的 这 个 时代 来 对 党 报 的要 求 以及 党 报 群 体 对 此 的 回应 。
度 下 降 ,赢 利 能 力 逐 年 下 降 ,社 会 影 响 力 逐 年 下
利 益群体 的利益 诉 求 ; 2 受 众 面 不 断萎 缩 , 报 () 党
的数 量 和 发 行 量 持 续 下 降 ,很 多 党 报 难 以 同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见 面 ; 3 读 者 的 有 效 0 读 率 不 高 , 靠 () 兑 J 依 行 政 力 量 计 划 征 订 下 的 党 报 发 行 存 在 着 读 者 “ 效 有 阅读 率 ” 高 的 问题 , 的 地 方 甚 至 出 现 一 些 党 员 不 有
有 亲 和 力 , 是 吸 引 读 者 向 党报 靠 拢 的 第 一 步 ; 次 兼 顾 政 策 解 读 和 民 生 关 怀 ; 这 再 最后 , 威 性 是 党 权
报 必不 可少的特质 。 关 键 词 党 报 ;大众 化 ;亲和 力 ;民 生 关 怀
党 报 , 我 国传 媒 业 的政 治 核 心 和 舆 论 引 导 的 是 主 力 军 ; 时 , 于 是 大 众 传 播 平 台 上 和 意 识 形 态 同 由 最 为 接 近 的 报 纸 类 型 , 是 伴 随 中 国革 命 与 社 会 主 也 义 建 设 时 间 最 长 的 “ 目喉 舌 ” 自然 , 报 在 改 革 耳 , 党 中受 到 的 制 约 也 是 最 多 的 。党 报 改 革 是 否 成 功 , 关 系 着 整 个 中 国 新 闻改 革 的 实 质 性 进 程 。从 1 8 9 4年 到 20 0 0年 底 , 报 发 行 量 逐 年 以 l 一 3 的 速 党

30年变革 30年飞跃

30年变革 30年飞跃

30年变革30年飞跃作者:张兴军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08年第22期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却有着最不可能重复的理由。

今天的中国之所以为世界瞩目,一方面源于三十年改革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那些主导着时代的弄潮儿。

在全社会举行庆祝改革30年的活动时,他们理应得到赞誉和嘉奖。

11月6日下午,由中国改革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等共同举办的改革之星颁奖典礼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由专家和公众评选而出的“影响中国改革30年的30人”在掌声中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30年前的严宏昌,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时局尚不明了的1978年,在“一半是光明,一半是火焰”前途面前,他毅然决然地第一个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开始了“瞒上不瞒下”的大包干。

今天我们称赞他的,无疑是他破釜沉舟的豪气。

1992年,当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的吴仁宝看到邓小平南巡的新闻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当晚,他就把村里的干部召集起来,会议开到了凌晨两点。

此后,他开始了整日奔波,四处借贷的创业征程……那时起,“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带头人的重任就落在了吴仁宝的肩上,也再一次为我们诠释了时势造英雄的千古论调。

在万元户还是稀有产物的1982年,自称为傻子的安徽人年广久已经赚到了他的第一个100万。

11月6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年逾古稀的年广久操着他地道的安徽方言发表他的获奖感言……诚然,在“雇佣8个人就已经是资本家”的时代,在邓小平同志的“等等看”的保护下,他已无愧为个体私营经济独一无二的典型。

贾治邦,作为一场涉及25亿亩集体林地、惠及5亿农民的农村社会改革的倡导者,领导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林业上的科学实践。

当温家宝说的那句“要像当年宣传小岗村一样宣传武宁林改成就”被媒体广泛转载的时候,林改所带来的变革将媲美三十年前土改的定论再也没有人质疑。

1978年的时候,柳传志和别人一样,每天看着《人民日报》,过着类似我们今天的朝九晚五的生活,当看到关于如何养猪的文章时,他的激动已经无以言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报刊与党报委员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报刊与党报委员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报刊与党报委员会陆定一说:“我们党是靠报刊起家的,又是藉报刊发展壮大的。

”中国共产党与报刊,具有共生性和并进性,中共创办和发行报刊的过程,是党史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将近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不论政治环境如何险恶,物质条件怎样艰苦,党都没有停止过办刊物,出报纸,通过报刊,发表政治主张,统一全党行动,宣传发动群众,揭露敌人罪恶,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党的报刊,经历了“先刊后报”、“先报刊后报委”的发展过程。

党报委员会的设立,标志着党对报刊理性认识的飞跃。

它不隶属于中共中央宣传部,而是一个直属于中央,与“职工运动委员会”、“农民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等平行的机构,领导着党的报刊发展。

本文只谈直属党中央的报刊,一般不涉及军队、群众团体和地方党的报刊。

为建党办刊物早期共产党人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启蒙群众觉醒,创办了一批刊物。

《劳动界》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可以说是最早的党刊。

1920年8月15日,由李汉俊、陈独秀负责创办,并由他们担任主编。

撰稿人除李、陈外,还有沈玄庐、陈望道等早期共产党人。

该刊是向工人宣传劳工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刊物,于1921年1月23日停刊,共出24期。

《新青年》原为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进步刊物,从19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八卷1号起,成为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的机关刊物。

这一期刊物设有“俄罗斯研究”专栏,介绍十月革命和列宁学说。

12月1日,《新青年》出版由陈独秀编辑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专栏。

该刊1922年7月停刊,共出9卷54号(期)。

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在广州复刊,改为季刊,主编瞿秋白,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出至第4期停刊。

1925年4月再次复刊,改为不定期刊物。

1926年7月出至第5期终刊。

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半公开的理论性刊物《共产党》月刊,李达任主编。

关于党的时代主题的报纸

关于党的时代主题的报纸

关于党的时代主题的报纸
党的时代主题是指党的领导下,国家社会发展的主题。

报纸作为传媒工具,是宣传党的时代主题的重要渠道之一。

以下是一份关于党的时代主题的报纸的可能内容和特点:
1. 标题:报纸的大标题通常会包含党的时代主题的关键词,如:“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弘扬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新时代”等。

2. 版面安排:整个版面会突出党的时代主题,将其中心内容置于版面的重要位置,以突显重要性。

版面设计上可能会借鉴党的标志性颜色和形象,辅以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和图表,增加视觉冲击力。

3. 前言:报纸开篇会有一篇前言,通常由党的领导或重要官员撰写,强调党的时代主题的重要性,阐述党的时代主题与当前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4. 专题报道:报纸会在首页或内页放置特别报道栏目,深入分析党的时代主题的内涵和影响,探索党的时代主题对各行各业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

5. 深度报道:报纸会以深度报道的形式,采访各界人士、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等,讲述他们亲身经历党的时代主题的故事,展示党的时代主题在各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6. 政策解读:报纸会转载或研究解读党的重要文件和政策,将
其与党的时代主题联系起来,分析政策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效果。

7. 意见交流:报纸会安排专栏或读者来信栏目,邀请读者提交对党的时代主题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读者的参与感和共识意识。

8. 窗口类文章:报纸可能会安排一些窗口类文章,如党的时代主题的知识科普、人物故事、文化传承等,以多样的形式展现党的时代主题的内涵和影响。

以上仅为对一份关于党的时代主题的报纸的可能内容和特点的描述,实际的报纸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党报要闻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党报要闻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党报要闻版作者:郑青华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0期党报的要闻版即党报的头版。

人们常说,党报的要闻版是党报的“门面”。

党报要闻版是当天这份报纸有关国内外或者省内外、市内外等最重要新闻的总汇。

党报要闻版的内容,是整张报纸中分量最重、质量也最高的内容,是掌握党报的舆论导向并体现党报的性质和特色的一个版。

因此,能否做好党报的要闻版,决定了党报能否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特色,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研究问题的提出地市党报要闻版的改革一直是党报改革的难点之一。

从内容上来看,地市党报要闻版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新闻太多,信息量不足,可读性差。

从形式上来看,地市党报要闻版“死、硬、板”,呆板、枯燥,不活泼,缺乏生气。

地市党报要闻版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影响了地市党报的宣传效果,也使地市党报不能很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近年来,地市党报围绕着“三贴近”原则进行改版和改革,努力地寻找党报与读者的契合点,取得了一些成果。

内容分析法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作为中共常州市委机关报,《常州日报》是长三角比较有影响力的地方报。

本研究选取了《常州日报》为研究个案,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常州日报》要闻版进行分析,希望解答以下几个问题:(1)《常州日报》要闻版的报道重点在什么领域?(2)《常州日报》要闻版的可读性是否有所提高?(3)《常州日报》要闻版的信息量是否充足?研究设计样本抽取。

本研究采用等距抽样法,抽样距离为3。

从2008年9月1日~11月30日等距抽取了31天的要闻版。

这种抽样方法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1.等距抽样法使抽出的单位在总体中是均匀分布的,可以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和所获样本的代表性。

2.这3个月里没有“两会”、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活动,能够体现《常州日报》要闻版常规新闻的处理方法。

3.这3个月距离本研究时间较短,资料获得较为容易,也能够保证本研究的时效性。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书香政协XIANGYIN本栏责编 / 张亚培zxxwnet@32乡音2021-07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家认真学习党史,这具有深远的意义。

铭记党史,是为了更好地勇毅前行;对党史最好的致敬,就是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新时代,作为新闻工作者更要牢记总书记指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练就过硬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强化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党人政治本色。

共产党人的“德”,核心是党性,是政治本色。

毛泽东同志1941年在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的发刊词中就曾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原则作出新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党媒姓党,强化党性修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把党性原则贯穿到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全过程,提升政治能力,真正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斗志。

斗志。

越是在重要时刻越要见精神品质,越是砥砺前行越要看精神传承。

从长城新媒体集团自身发展来看,3年多来取得的成绩,正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政协的帮助下,在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集团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埋头苦干,挥洒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是在全国都没有经验可参考的情况下,改革突围、创新突破,一步一步探索出来的。

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集团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精神永不过时,倍加珍视精神财富,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将伟大精神融入血脉、注入灵魂,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力、锻炼作风。

严以修身严于律己,树牢清正廉洁的底线意识。

新理念、新实践、新追求——论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

新理念、新实践、新追求——论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

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

此前,各级党报进行过多轮改革,程度不等地都取得了相应成效。

进入新时代以后,党报改革需要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

一、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的影响因素在新时代,对党报改革再出发产生影响作用的,既包括原有的因素,也有新时代新增的因素。

考察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是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首先应做的工作。

(一)作为推动力的影响因素1.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获取党报改革动力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发生了转化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地对不充分不平衡发展提出要求,促使发展趋于相对充分和相对平衡;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不断增长的,由此发展又呈现出新的不平衡之态,需通过发展满足人民的新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使发展进入新的更高境界。

这样的过程没有终点,社会主要矛盾始终处于螺旋形上升过程中。

对于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而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其新动力,是其力量源泉。

党报改革要在如下两方面进行潜心探索:一是探索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党报工作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二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与人民特定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应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状况不断有所改观。

那么,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党报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首先,更加尊重人民的知情权。

知情权是完整的人权的重要构成部分。

任何公民都拥有知晓重要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的权利,都希望获知与自身利益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

范长江在为新闻所下的定义中,在属概念“事实”之前,特意突出了“群众欲知、未知和应知”。

如果不能将群众应知的重要事实进行公开披露,那么就很难说是充分尊重其知情权,很难说是满足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试想,人民连知情权都得不到应有尊重,又何谈美好生活需要成为现实?当然,在通常情况下,党报并不会无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但在特定情况下,则很难说在这方面已经做得无可挑剔。

地方党报文艺副刊要紧扣时代脉博

地方党报文艺副刊要紧扣时代脉博

地方党报文艺副刊要紧扣时代脉博
杨晖
【期刊名称】《中国地市报人》
【年(卷),期】2022()9
【摘要】文艺是时代的镜子。

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紧贴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的作品。

作为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背景下,文艺副刊如何深耕好“时代主题”,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江西《宜春日报》站在时代的“发声点”,关注地方文艺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为唱响宜春新时代文艺主旋律而精耕细作。

紧扣时代主题做足“写实”文章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地方党报文艺副刊的时代性,就要体现在“写实”上。

这是由地方党报文艺副刊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定位所决定的。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杨晖
【作者单位】宜春日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时代精神·地方特色·生活深度:关于地市党报文艺副刊“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
2.彰显地方特色办好地方党报文化副刊——以《信阳日报》的《百花园》副刊为例
3.我党党报文艺副刊的“第一朵红花”——略论《红色中华》副刊《赤焰》
4.
以辩证思维做好新时代地方党报文艺副刊5.党报副刊编辑也要有一双“新闻眼”——《塔城日报》文艺副刊创优路上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期党报定位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新时期党报定位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新时期党报定位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佚名
【期刊名称】《新闻前哨》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去年11月17日,由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社、深圳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新时期党报的定位和功能拓展”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与会者认为,党报是党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是党的重要执政工具,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个定位始终不能变,这方面的功能还要不断加强。

党报要成为具有中国气派主流报纸群体。

【总页数】1页(P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
【相关文献】
1.国家高新区继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暨深圳高新区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在深圳举行 [J], 雪伟
2.’96深圳国际房地产中介、市场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J], 亚琴;
3.第十一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J], 杨中
4.第十一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J], 杨中
5.首届全国党报文旅报道研讨会在河南三门峡举行 [J], 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党报改革的现实路径选择

党报改革的现实路径选择

党报改革的现实路径选择
王帅;周根红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我们当前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报业市场,报业的竞争核心是新闻的竞争。

与其他类报刊相比,党报有它的特殊性,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守舆论引导主阵地的重任。

但是党报同样具有一般报纸所普遍具有的共性特征,这就是必须以读者为中心,面向广大的受众市场,向读者提供大量新鲜、生动、活泼的新闻,争取广大读者的喜爱。

虽然党报一家独大的局面早己被打破,虽然晚报、都市报异军突起使部分人惊呼党报正在被“边缘化”,但只要党报善于从读者需要的角度出发,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强化资源整合能力,遵循新闻规律,完全能够办好。

【总页数】3页(P3-5)
【作者】王帅;周根红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浅谈媒体融合发展对于地市党报改革的现实意义 [J], 孙世忠
2.新媒体时代党报改革的路径选择——《河北日报》改版的启示与思考 [J], 梁海涛;张岚山
3.党报改革的路径选择 [J], 霍骋远
4.党报改革的特色定位与路径选择 [J], 梁国典
5.党报改革的现实路径选择 [J], 洪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期党委机关报怎么办好

新时期党委机关报怎么办好

新时期党委机关报怎么办好?李良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各级党委机关报(下称党报,仅指我国的党委机关报)在参加、推动社会的变革中不断地改变自己,成绩显著,面貌一新,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日益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

与此同时,党报在进一步的改革中也面临着新的情况。

随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在变化;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多样;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繁荣,各种类型的报纸越办越多。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报如何作进一步改革?这里有不少新的矛盾需要解决。

许多同志感到,老的办报路子走不下去了,新的路子尚不成熟,仍需不断探索和总结。

我曾经参加过一些报纸工作讨论会,也向一些省(市)、地(市)党报的记者和编辑、总编和副总编们讨教过。

现在,我把有关的议论和我的想法归纳一下,提出以下问题,供大家进一步研究。

(一)党报的机关报是党委的一个宣传机构。

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必然引起党报宣传任务的转变,党的工作方式的改变自然也会引起党报宣传的改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当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二大更明确地提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服从、促进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与此相适应,党中央明确地提出了机构改革中必须实行党和行政、企业分工的问题。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指出:“党的工作和政府的工作,企业事业单位中党的工作和行政、生产工作,必须适当分工。

党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组织,也不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

党当然要对各方面的工作和各项生产建设事业进行领导,而这种领导要充分有效,就必须熟悉业务,结合业务去进行。

但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的领导,是对于干部的选拔、分配、考核和监督,不应当等同于政府和企业的行政工作和生产指挥。

党不应当包办代替他们的工作。

……今后,各级党委要经常讨论和研究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纪律问题,党的组织的改善和发展问题,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过 , 党报不 受 欢 迎 也 并 不 是 铁 律 , 在个案上 《 深圳特区报 》 就取得了突破 。 从数据上看 , 该报几 乎每个版面都得到了很 高 的 阅 读 率 。2 0 0 6年9月 该报读者调查发现 , 在全部 4 人气指标 0 个版面中 , 值最低也达到 5 阅读 评 价 指 标 最 低 也 达 到 6 . 8 8% , 了7 核心读者满意度最低也达到 7 0 . 3 2% , 9 . 0 3% , 人气最低版面的核 心 读 者 占 全 部 读 者 比 重 也 达 到 4 1 . 3 5% 的较高值 。 这些均表明读者对该报版面的 阅读率很高 。 从该报的新闻选材上看 , 从受众角度 出发 , 提供其所需 要 的 信 息 , 党报也可以拥有广泛
瑢 瑏 。 这种 关 于 党 报 的 市 场 行 为 与 政 治 使 命 之 不大
间关系的讨论有 很 多 种 观 点 , 其 中, 喻国明教授认 为, 党报是 我 们 国 家 新 闻 力 量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支 力 量 ,但是 ,如果不把市场的问题 、 经济的问题解决 好的话 ,它 的 政 治 影 响 就 会 成 为 一 个 问 题 。 从 这 搞好市场也是党报发展 个意义上来说 ,搞好经济 、

瑡 瑏 。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黄扬略对此的 的受众基 础
解释是 ,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 ,靠计划和行政手段可 以占领阵地的 话 ,现 在 只 能 靠 占 领 市 场 来 占 领 阵 地 ,两者是 统 一 的 。 改 革 开 放 后 ,报 纸 进 人 市 场 面向 读 者 ,没 有 市 场 、 没 有 读 者 就 没 有 阵 地, 也做

使命关系的认定占 据 了 我 国 传 媒 业 界 与 学 界 的 主 对于突破传统观念对党报改革的束缚起到了强 流, 大的推动作用 。 从当前情况 看 ,党 报 改 造 主 要 有 两 条 路 线 或 者说有两种模 式 :一 是 《 广 州 日 报》 模 式 ,另 外 一 个是 《 南方日报 》 模 式 。《 广 州日报》 是广州市委机 关报 ,走 的 是 一 条 通 俗 化 大 众 报 纸 之 路 ,以 所 有 南方日报》 市民尤其是工薪 族 市 民 为 读 者 对 象 。《 是广东省委机 关 报 ,打 出 了 “ 高度决定影响力” 的 口号 ,以时政新闻 、 解释性报道和评论为主 ,以精 英阶层为主要读者对象 ,竭力希望 “ 影响有社会影 。《 响力的人群 ” 南方日报 》 不求进入千家万户 ,只 进入办 公 室 。 无 论 哪 一 种 模 式 , 有一个典型的特 就是都获得了 政 治 、 社会与经济三方面力量的 点, 均衡 。 和大多数党报集团内部明确分工 、 党报管政 《 晚报都市 报 管 经 营 创 收 相 比 , 广州日报》 治导向 , 是通过市场机制带动党报走进千家万户 , 成为影响 《 目标人群的主要信息来源 。 其中 , 广州日报 》 以党 报身份优先聚合了集团优势资源 , 是党报和都市报 的一体化 。 而 《 南方 日 报 》 则与其他各集团系列报 是党报和高级报纸的一体化 。 上述 地位相对平等 , 两份报纸 , 一个是 覆 盖 目 标 社 会 的 大 多 数 人 群 , 让 尽可能多的人阅读 ; 一个是覆盖对这个社会具有高 度影响力的人群 , 进入决策者的信息渠道 。 从经济 这是 典 型 的 错 位 竞 争 , 而且从实际的 的角度来看 , 经济 效 益 而 言 , 都 业 绩 斐 然。但 是, 关于党报改革 的讨论中 , 党报到 底 走 大 众 化 的 道 路 , 还是精英化 道路 , 其实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 对上述党报定位的争议 , 其实是新时期党报对 如何做好主流媒体的探索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惑 。 党报的目标 是 主 流 媒 体 , 这 是 毫 无 疑 问 的。但 是, ) 何谓主流媒 体 呢? 主 流 媒 体 ( M a i n s t r e a m m e d i a 是一个舶来词 。 在欧美 , 主流报纸是指高级报纸或 1 1 5
⑤ ” 我们才能把报纸办 好 。 面 对 新 的 挑 战, 党报在这
在竞 争 中 巩 固 主 体 地 位 , 在创新中发 市场经济下 , 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 依然是摆在各级党报面前的重 要课题 。 党 报 创 新 的 意 义 与 方 向 何 在? 如 果 要

清楚的理解这一 点 , 还需要从3 0年改革开放党报 来考察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创新探索的主线出发 , 对党报的要求以及党报群体对此的回应 。 1 9 9 0 年代中期之后出现 的 党 报 发 行 量 下 降 的 问题 , 除了报业本身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之 还有源于自身定位的特殊原因 。 有研究者对此 外, ( 做了总结 : 片面强调“ 喉 舌 论” 的 功 能 和 作 用。 1) “ 喉舌论 ” 是 我 们 一 贯 坚 持 的 办 报 原 则 ,但 在 现 实 中 ,一 些 党 报 过 多 强 调 的 却 是 对 领 导 机 关 负 责 , 甚至对某一些 领 导 负 责 ,而 忽 略 了 新 形 势 下 多 元
第5 0 卷第 1 期 V o l . 5 0 N o . 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 J o u r n a l o f H u a z h o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g y(
显示 : 严 肃 的 面 孔, 生 硬 的 语 调, 权 威 性 强, 硬新闻 贴近性 不 足 , 这 是 党 报 留 给 受 众 的 印 象⑨ 。 对 多, 于这 种 局 面 , 党 报 领 导 者 不 乏 清 醒 者。例 如, 解放 “ 党报宣传的实际 日报报业集团社长 尹 明 华 认 为 , 状况表明 ,正面不等于正确 ,权威不等于有效 ,时 效不 等 于 需 求 ,价 值 不 等 于 标 准 ,要 求 不 等 于 被 接受 。 我们 拥 有 主 流 ,但 如 果 忽 视 需 求 ,很 可 能 同时被迫边缘 。 因此 ,需要我们打破原先的框架 , 需要创意 更 多 的 项 目 ,需 要 忍 受 一 时 的 阵 痛 。 这 种改变力量的累积 , 将最终推动党报整体增长成分 的改 . 0 1 1 2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党报
— — — 以新时期 3 0 年党报改革实践为对象的考察
朱春阳
( ) 复旦大学 新闻学院 ,上海 2 0 0 4 3 3
摘要 在过去的 3 党报改革时缓时 疾 , 出 现 了 不 同 方 向 的 分 化 与 突 破。本 文 试 图 0 多年里 , 探讨这样一个核心问题 , 即现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党报?我们认为 , 一份 “ 好” 的党报大致包含 首先是办给尽可能多数的人看 , 这是党报作为执政党代言人的政治基础 ; 其次要好看 , 如下特征 : 有亲和力 , 这是吸引读者向党报靠拢的第一步 ; 再次兼顾政策解读和民生关怀 ; 最后 , 权威性是党 报必不可少的特质 。 关键词 党报 ;大众化 ;亲和力 ;民生关怀 是我国传媒业的政治核心和舆论引导的 党报 , 主力军 ; 同时 , 由于是大众传播平台上和意识形态 也是伴随中国革命与社会主 最为接近的报纸类型 , , 义建设时间最长的 “ 耳目喉舌” 自 然, 党报在改革 中受到的制约也是最多的 。 党报改革是否成功 , 关 系着整个中国新闻改革的实质性进程 。 从 1 9 8 4年 到2 0 0 0 年 底 ,党 报 发 行 量 逐 年 以 1% -3 % 的 速 度下 降 ,赢 利 能 力 逐 年 下 降 ,社 会 影 响 力 逐 年 下 降 。 党报 ,历 来 处 于 中 国 传 媒 业 的 核 心 地 位 ,现 在核心正在走向边 缘 化 。 因 此 , 如何在社会主义
1 1 4
个时代如何面对读者?这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 党 报从业者和领导层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 例如 , 有人 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只有让人民群众 提出 , 爱看党报 ,才 能 听 到 这 个 喉 舌 的 声 音 。 作 为 党 和 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 党报的宗旨也应 该是 办 报 为 民 ,尽 可 能 扩 大 读 者 的 范 围 …… 尤 其 是随着社会组 织 形 式 和 信 息 传 播 方 式 的 变 化 ,主 流意识形态不再 仅 仅 通 过 各 种 组 织 和 行 政 力 量 来 推行 ,而是 更 多 地 通 过 大 众 传 媒 来 传 播 。 在 这 种 新形势下党报 能 否 赢 得 读 者 ,保 持 强 大 的 舆 论 影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至 响力 ,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面 对 市 场 的 冲 击, 也有一些党报 关重要 。 当 然 ,
0 1 0 0 9 1 5 收稿日期 2 - -
( ) 、 基金项目 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青年项目 “ 中国报业发行史论 ” 上海市 社 科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 国际化区域 0 5 J C 8 6 0 0 1 1 ( ) 、 上海市新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报 业 发 行 史 论” 社会背景下的报业发行模式比较研究 ” 2 0 0 5 B XW 0 0 2 ( ) b 1 0 6
瑣 瑏 。上述关于党报市场行为和政治 中的政治 问 题
领 导 认 为, 党 的 机 关 报 不 追 求 发 行 量 ,不 追 求 广 告 ,我 就 是 办 得 很 干 净 很 正 派 ,舆 论 导 向 很 正 确 就行了 ⑦ 。 这 显 然 是 一 种 对 党 报 非 常 不 负 责 任 的 态度 。 那么 , 近年来读者对党报的印象如何呢?2 0 0 0 年, 中国记协与全 国 1 3家省级党报和有关部门调 查发现 , 全国省级党 报 在 绝 大 多 数 省 份 每 1 9 9 9年, 其中有6个省份 千人最高拥有量平 均 不 足 1 0 份, 每千人党报拥有 量 还 不 到 4 份 。 在 河 北 石 家 庄 市 的读者调查表明 , 即 使 在 这 部 分 读 者 群 中, 经常阅 读党报的人只占调查 对 象 的 3 偶尔阅读和 5 . 0 2% , 不阅读 的 占 到 6 相关调查 4 . 9 8% 。 在 7 年 之 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