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2018秋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 附4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配套K12】[学习]2018秋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 附5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
附5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重点)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重难点) 3.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及行动纲领。
(重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主要环境问题: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产生的原因: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掠夺式的开发加快了资源耗竭速度。
②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③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森林和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灾难。
(3)主要特点:①已经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发展; ②从微观危害向宏观危害发展; ③从环境污染事件向全面生态破坏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
(2)基本内涵⎭⎪⎬⎪⎫①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②目的:社会可持续发展③基础:生态可持续发展(3)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4)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①地理环境决定论→②人类中心论→③人地伙伴论 3.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
(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①经济运行模式采用:循环经济。
②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
③鼓励公众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正误判断:(1)经济的增长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社会系统是中心环节。
( )(3)发达国家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 )(4)消除贫困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 )【提示】(1)×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经济增长往往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不太重视质量和效益,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还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说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已。
【配套K12】2018秋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 附3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鲁教版
附3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重、难点)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
(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正误判断:(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知识点总结(详细版)演示教学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知识点总结(详细版)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知识点总结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不同地区需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并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从而形成前所未有、更加广泛、频繁的地域联系。
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2、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是: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行速度快、连续性强。
3、发展趋势: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货物运量大、连续性强、管理方便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输方式特点运输选择运量运价运速灵活性连续性成本水路大小低高慢差差低大宗远程铁路较快好好投资大、占地广远程、量大公路较慢好好短途运输成本低鲜货、活物、短途航空快差差投资大贵重、急需、量少管道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差好投资大流体5、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必须考虑它们的特点。
各种运输方式一般可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1)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2018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单元分层突破学案鲁教版必修2
第4单元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单元分层突破Il'lWE •知识整堂、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淸晰的知识网络。
①大型化②交通运输线③商业网点④电信通信⑤商业贸易⑥GPS应用领域心得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1〜2题。
【导学号:37560137]交通运输布局评价考题琏接综合提升知识体系反哺教化拓展层•考题链接\[自我校对]45°1.导致甘徳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经济C.地形2. 甘徳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解析】 第1题,该机场位于北大四洋空中航线的必经之地,该机场位于纽芬兰岛上。
该 岛是北美洲的最东端,飞机飞离北美洲,飞往欧洲地区最后的补给点。
也是由欧洲飞往北美洲地 区航线上,在飞近北美大陆时第一个补给点。
故英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英成为最繁忙的机场。
A 正 确。
第2题,随着飞机制造业技术的发展,飞机载油量增加,单位距离能耗降低,飞机携带的燃 汕可满足航渡大西洋的需要,已无必要经过该航空港。
D 正确。
【答案】l.A 2.D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 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3〜5题。
3.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 •河流C.耕地 天 山◎砒县)|P 30 km■ 火车站D.人口50°小机场4.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虽过大5.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解析】 第3题,该地位于西北地区,铁路的建设会选择在海拔低的山谷附近,所以结合 这个角度,答案也是地形。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1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本节教材分析本节着重介绍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
教材的第一目阐述交通运输的有关内容,第二目分两块内容,首先简要介绍通信的概念,然后分别说明它的两种主要类型。
第三目简要介绍商业贸易的有关内容。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2.了解并懂得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了解并能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4.了解商业的概念和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
2.学会分析邮政网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范畴,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地域联系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具有评价某一区域某种商品运输方式合理性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点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四)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交通运输的概念。
作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此处所讲的交通运输侧重点在于联系人类生产、生活,不在于交通运输本身。
同样,通信和商贸部分讲述的重点也在于人类活动地域联系,而不在于通信、商贸本身,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点。
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实现合理运输,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重点。
可先安排学生阅读“知识窗”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明确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和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所考虑的因素。
可结合图4—1—7分析说明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然后可通过设计一些货物的运输活动。
让学生根据运输物品的性质、重量、时效等要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如1 000枚玫瑰由昆明运住北京,1万立方米木材由巴西运住重庆等。
从而学会根据货物特点选择合理运输方式。
教学时应强调,选择时除了考虑运费、运距、货物的特点之外,有些时候还需要考虑当时特殊的背境。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秋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3节 交通与通信发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1.了解交通和通信发展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2.结合实例会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及其变化的影响。
(重点)3.结合实例会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重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教材整理1 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阅读教材P 102至P 103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作用:联系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2.发展(1)工业革命后:轮船、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相继出现,使人们可以到达更多、更远的地方。
(2)当今社会⎩⎪⎨⎪⎧ 移动电话、传真等先进通信手段的应 用,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教材整理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阅读教材P 103至P 10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形态分类:块状、带状、星状等。
2.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历史上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沿河道伸展,聚落形态多呈带状。
(2)现代化快捷交通运输方式(如高架路、地铁等),赋予城市形态更多、更灵活的变化。
教材整理3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阅读教材P 105至P 107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商业中心的分布: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
2.影响因素:交通位置是商业网点形成的重要因素。
3.城市商业网点的区位: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
正误判断:(1)网络购物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 )(2)大连的城市形态的发展深受陆路交通线的影响。
( )(3)高速铁路沿线的城市因交通便利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 )【提示】(1)×网络购物主要是依靠互联网搭建的平台,因此主要得益于现代网络通信的发展。
(2)×大连市是典型的港口城市,因此其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与港口的发展密切相关。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整合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鲁教版必修2
专题一 专题二
解析:第(1)题,港口水域条件评价主要从水深、有无结冰期、避 风状况、停泊面积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青 岛港港湾口小腹大,风浪小;无结冰期,四季通航;港阔水深,停泊和航 行条件优越。第(2)题,铁路修建的意义一般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 和环境意义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铁路的修建 能够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缓解沿海交通压力,提高交通通达度,促 进青岛—上海沿线经济发展。第(3)题,主要从海陆位置、交通位置、 相对位置等方面来分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连云港经济开发区南 连长江三角洲,北接渤海湾,是中国沿海南北过渡的纽带;隔海东临 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国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是海路东西 过渡的枢纽。
尝试解答答案:(1)等高线 c 陡 ①线
(2)边缘 陡
题目答案:(1)D (2)D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二 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环境 不合理的交通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交 通线的不合理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发生。 2.农业 (1)影响农业生产方式:交通线的建设对商品农业的建设影响最明 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2)影响农业区位:乳畜业、园艺业 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要沿交通线分布,而自给农业对 交通线的要求较低;(3)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
单元整合
①自然因素 ②交通运输线 ③Hale Waihona Puke 路 ④航空 ⑤聚落形态 ⑥邮政 ⑦应用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 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 1.区位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区位和战略 区位等方面。 2.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 件等方面来分析。 (1)地质条件。 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 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秋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1节 人类活动地域
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举例说明地域联系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重点)3.理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教材整理1 交通运输阅读教材P86至P88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实现人员和物资等位移的主要手段,是重要的经济部门。
2.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3.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
4.最佳运输方式的选择(1)评价指标: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通达性。
(2)要求: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行速度快、连续性强等。
(3)原则:多、快、好、省。
教材整理2 现代通信阅读教材P89至P90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含义:是实现信息传递和传播的主要手段。
2.作用:联络和协调社会。
3.分类阅读教材P90至P92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含义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
在我国,一般对内称商业,对外称贸易或外贸。
2.主要环节生产企业→收购→储存、调运→销售→消费者。
3.物流产业把产品运输、流通等环节从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剥离出来,将加工、运输、仓储、销售、配送等环节连接起来,实行专业化运作,将生产末端延伸到零售商和消费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4.国际贸易(1)概念: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务和其他生产要素等,通过国际市场进行的交换和交易活动。
(2)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及主要表现①贸易总额的世界排名不断提升。
②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形成。
③出口商品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逐步转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
正误判断:(1)所有交通运输方式都可以实现人与物的空间位移。
( )(2)公路运输的运输量大,灵活性强。
( ) (3)现代通信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无关。
( ) (4)网购的快速发展需要物流产业的支撑。
() 【提示】 (1)× 管道运输目前只能实现流体物质的空间位移,不能实现客运要求。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活动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优化练习鲁教版
单元活动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在美国,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与“阿波罗”飞船登月、航天飞机升空,共同被列为“三大航天工程”。
据此回答1~3题。
1.在沙漠中搜寻救助迷路的人,应用的救援系统最好是( )A.数字地球系统B.遥感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2.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定位系统只能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不能确定其高度B.全球定位系统由3个相对独立部分组成,即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C.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但是受地形、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D.目前GPS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3.GPS应用领域很广,下列不属于GPS应用范围的是( )A.大地测量B.三维地形图C.对农业进行监控D.生态研究解析:GPS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三维坐标,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全能性等优点,可用于汽车定位导航、遥控信息传输等。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GPS的特点及应用。
第1题,在沙漠中搜寻迷路人,首先要对目标进行三维定位。
第2题,全球定位系统可获得地物的三维坐标;是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第3题,民用GPS主要用于交通车辆导航管理、航空器的定位及导航,以及大地测量、野外勘测、紧急救援、旅游探险、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方面,而三维地形图主要是GIS的应用范围,应为电子地图的一种。
答案:1.D 2.B 3.B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峰会的报告显示,中国GPS导航产业总值已经超过500亿元,用户超过500万人,并且新增的用户量每年数以百万计。
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产业之后的第三大IT经济增长点。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不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的是( )A.空间卫星B.用户系统C.地面控制系统D.传感器5.在对我国西部一些地区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 ( )A.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B.对陆地、天空和地下可以直接拍摄图片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的特点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解析:第4题,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主要设备。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精品课件 鲁教版必修2
铁路,成灌高铁、沪杭高铁、沪宁城际铁路、 广珠城际铁路、海南东环铁路、京沪高速铁路
等。
【思考】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 运输方式,具有哪些优势?高速铁路的建设, 体现了世界交通运输怎样的发展趋势?
目标定位
1.读图,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地域联系
的主要方式及最佳运输方式的选择。 2.掌握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利用媒介、主 要业务、影响因素及发展动态。 3.掌握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及当代国际贸易
思考感悟
1 .上海宝山钢铁公司计划从山西购进 10 万 吨煤炭,选择怎样的运输方式最经济?
提示:以铁路运输将煤炭运到秦皇岛港,然
后水运到上海。
二、现代通信 1.概念:通信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起着 联络 和_______ 协调 社会的作用。 _______ 2.分类 (1) 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 信函 和______ 包裹 。随着社会的发展 , 网络,传递_______ 又增加了邮寄包裹和办理汇兑业务,甚至兼营储 蓄、保险等金融业务以及一些代理业务。邮政通 地形障碍 信受 _____________ 以及台风、暴雨、洪水等自 然灾害的影响。
(2) 电 信 通 信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利 用 有 线 电 、 无线电 、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 ________
言等信息。由于电信是利用电波传递信息, 地形障碍 、____________ 太阳活动 等影响。 因此受__________
思考感悟
2 .国际互联网与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相比 ,
运量小耗 能多,长 途运输成 本高,运 费高
短途货 运和客 发展最快, 运,承 应用最广, 担集散 地位日趋重 转运任 要 务
方 式
优点
缺点
2018秋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 单元活动 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学案 鲁教版必修2
单元活动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1.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构成。
2.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重点)3.初步学会使用GPS接收机进行定位和导航。
(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教材整理1 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成阅读教材P108至P110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是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及其高程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
2.组成(1)空间卫星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保证地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卫星。
(2)地面监控系统:由主控站、监控站和信息注入站组成。
(3)用户设备系统:主要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等组成。
3.工作原理4.特点:海、陆、空全方位、全天侯、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
教材整理2 GPS的应用学用GPS手持机阅读教材P110至P113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GPS的应用(1)军事不仅海、陆、空三军,而且许多高科技武器等,也都开始采用GPS技术进行定位导航。
(2)交通①民用GPS主要用于交通车辆导航管理、航空器的定位及导航。
②航海是GPS的最大用户,有GPS航海自主导航系统、港口管理和进港引导系统、航路交通管理系统、跟踪监视系统等。
③GPS空中导航:实现了最佳空域划分与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以及飞行路线管理。
(3)旅游探险:利用GPS,旅游者可以在陌生的城市里迅速找到自己所在位置,确定前往目的地的最优行进方式和路线。
(4)其他应用:包括大地测量、野外勘测、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方面。
2.学用GPS 手持机(1)熟悉GPS 功能键(2)定位①首先应选择室外无障碍物的地点,以确保能够同时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低于4颗,而且卫星信号良好。
②按[开机键],显示[收星]界面,切换至[数据查询]界面,屏幕中即显示纬度、经度、海拔高度(三维位置)。
(3)导航①建立航点⎩⎪⎨⎪⎧ 按[定位键],记录下各航点位置直接输入经、纬度等数据信息②根据航点导航。
高中地理第4单元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附4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学案鲁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8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附4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学案鲁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附4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学案鲁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附4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学案鲁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附4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1.了解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和范畴。
(重、难点)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重点)3.掌握我国海洋发展的相关战略及其内容。
(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海洋权益及其范畴(1)概念: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及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2)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安全利益、海洋科学利益、海洋文化利益。
[特别提醒]从领海到公海,沿海国在不同海域管辖权限不同。
权限逐步缩小.(1)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我国的主张。
(2)范围:①我国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②公海、国际海底以及极地.③我国船舶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享有过境通行权。
④我国海域分布众多岛屿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a.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由岛、礁、沙、滩组成,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等组成,自古以来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3)意义:①有利于扩大资源保有量。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1.时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习惯
(1)利用地理的优势,具体、直接或间接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2)用通俗易懂的、符合学生特征的内容和语言。(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4)加强学科横向联系。(5)极安排学生参与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6)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第二节,93页的活动青藏铁路,要重点讲讲,现在正修建,与时政相联系,是个热点问题。交通运输站点这部分内容要重点讲解港口,其他的交通运输站点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网,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外,还要给学生补充方格——环形——放射式、环形——放射式等道路网的优缺点及典型的城市。(补充:让学生画我国的铁路、公路图,我国的省、省会及简称图。这两幅图可以结合记。)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地理
教材版本
鲁教版
单元名称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
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能结合实力,分析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除采用传统的课堂提问外,还可采用地理小论文、黑板报、地理小报、竞赛、讨论交流、演讲、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在活动过程中特别让有生活经验的同学多发表看法,通过同学的讨论活动实现知识的共享。
2.对学生的回答不要进行消极评价,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
3.“活动”内容要有机地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是将“活动”内容作为问题的导入。如在学习城市交通网时,把讨论类活动内容“在中国,小轿车要不要进入千家万户?”作为问题的导入。这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促进知识理解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二是将“活动”内容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必修二教材大部分活动都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三是将“活动”内容作为课堂小结。可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深化总结、检查巩固的功能。
2018秋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 课时分层作业 附5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鲁教版必修2
附5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时分层作业[学业达标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砍伐B.草场退化C.土壤污染D.沙尘暴2.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 )①林产品短缺②珍稀动物减少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④臭氧层破坏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图中显示的是滥砍森林的行为,属于生态破坏。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 1.A 2.D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
该地的经验: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
据此完成3~4题。
3.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4.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C.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解析】第3题,由题干“内陆海水入侵”“水系联网”“调整农业结构”,可推知当地由于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从而导致海水入侵。
第4题,水系联网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反映了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
【答案】 3.D 4.C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据此完成5~6题。
3.“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可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D.文化可持续发展3.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B.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满足城市发展需要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D.全面关停重化工厂,大力治理环境污染【解析】第5题在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高中地理第4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1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课件鲁教版必修2
12
三、商业贸易 (3)我国国际贸易的变化 ①贸易总额的世界排名不断提升。②贸易市场 多元化格局形成。 ③出口商品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逐步转向机电产品和 高新技术 产品。
13
(1)所有交通运输方式都可以实现人与物的空间位移。 ( )
(2)集装箱运输的出现,反映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专业化。
46
探讨 3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 网络化,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提高运输量、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保证货物 运输的安全性等。
47
(1)读图名,明确图示主题。 由图名可知,此图反映的是世界主要运输网的分布状况。 (2)提信息,抓住图示核心。 依据图例及其在图中的分布,可知世界各地通过铁路运输线、 航海线、航空线,构成了全球的交通运输网,且可以明显看出该交 通运输网的密度分布很不均匀。
(3)× 现代通信分为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其中邮政通信的主 要任务是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递信函和包裹,与交通运输 的发展密切相关。
16
(4)× 农超对接是指农场与超市联合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在 此过程中省略了储存、调运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
(5)B [高速铁路时速可达 300 千米,速度快,体现了现代交通 运输发展的高速化。]
4
自主预 习 探新知
5
一、交通运输 1.概念:实现人员和物资等 位移 的主要手段,是重要 的 经济 部门。
2.主要方式: 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3.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
6
一、交通运输 4.最佳运输方式的选择 (1)评价指标: 经济性 、迅速性、 安全性 、通达性。 (2)要求:运输量大、 运输成本 低、运行速度快、连续性强等。 (3)原则:多、快、好、省。 [特别提醒] 衡量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主要考虑运量、运 速、运输质量、运费、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小和占地的多少以及是否 产生环境污染等因素。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4.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素材 鲁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一、合理运输与不合理运输1、所谓合理运输,就是在实现物资产品实体从生产地至消费地转移的过程中,充分有效地运用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以最少的人、财、物消耗,及时、迅速、按质、按量和安全地完成运输任务。
其标志是:运输距离最短、运输环节最少,运输时间最短和运输费用最省。
合理运输是在满足国民经济对运输需要、并充分与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能力的条件下,社会产品或商品运输的运距最短、耗时最少和费用最低的运输形式。
其实质是货流分布合理化。
合理运输的作用在于尽可能节省运力,减少运费,缩短运送时间,并可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在中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是在统一计划或宏观控制下相互协调发展的,在客观上为运输合理化创造了良好基础。
但真正要实现合理运输,除必须注意合理布局生产力、不断改善交通网、正确配置有关中转仓储站点外,尚需借助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对货流进行合理组织与统盘规划。
实行按货物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流向图进行运输,以及按经济区划组织物资调运等,都是实现合理运输的有效手段。
2、不合理运输是指对国民经济不产生任何效益与作用,而又相对增加运输工作量、运输费用或运输时间的运输,以及没有很好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和无谓浪费运输能力的运输。
其表现形式(种类)有:过远运输、相向或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未能充分利用运力和合理使用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输等。
其原因主要由于工农业生产、路网与有关仓储站点布局上的缺陷,各种运输方式利用欠妥,物资调运安排不当,以及运输的计划、组织与管理不善等。
因此,合理布局生产力,不断改善交通网,正确配置中转仓储站点,合理调运物资,科学组织与统盘规划货流以及改进运价等,都是消除各种不合理运输的重要途径与措施。
二、大陆桥运输(一).定义1.大陆桥运输(Land Bridge transport),是指以横贯大陆上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作为中间桥梁,把大陆连短的海洋连接起来形成的海陆联运的连贯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4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1.了解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和范畴。
(重、难点)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重点)
3.掌握我国海洋发展的相关战略及其内容。
(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海洋权益及其范畴
(1)概念:
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及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2)范畴:
主要包括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安全利益、海洋科学利益、海洋文化利益。
(1)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我国的主张。
(2)范围:①我国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②公海、国际海底以及极地。
③我国船舶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享有过境通行权。
④我国海域分布众多岛屿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a.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由岛、礁、沙、滩组成,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等组成,自古以来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3)意义:
①有利于扩大资源保有量。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
④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
(1)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概念:是指沿海国通过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犯,保护海上航行安全等,以获取最大海洋利益的指导性纲领。
(2)海洋发展战略的地位: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
(3)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①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战略意识。
②优化资源开发的海洋经济战略。
③解决海洋权益争议的海洋政治战略。
④和平发展的海洋防卫战略。
⑤防治结合的海洋环境保护战略。
正误判断:
(1)领海的地位低于领土。
( )
(2)我国领海基线以正常基线法确定。
( )
(3)钓鱼岛是我国海南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 )
(4)我国历史上海洋意识薄弱,重陆轻海。
( )
【提示】(1)×领海的地位与陆上领土相同,都是一个国家不可侵犯的一部分。
(2)×我国领海基线是以直线基线法确定的。
(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的领土,是台湾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4)√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农耕文明影响,海洋意识薄弱,错失海洋大发展机遇。
[合作探究·攻重难]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位于25°N~26°N,123°E~124°E,面积约4.3平方千米。
图1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具体范围图,图2为我国钓鱼岛照片。
图1 图2
探讨1:图1中A点的领海线距我国的领海基线距离是多少?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12海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探讨2:为什么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提示】在历史上,明朝初期钓鱼岛就已明确属中国所有,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水深不足200米的大陆架,是我国台湾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向东与琉球群岛之间以水深2 000多米的冲绳海槽相隔。
因此,钓鱼岛既不是所谓“归属不明”的无主岛,也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探讨3:简述建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对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提示】有利于巩固我国的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有利于增加资源的保有量;有利于维护我国渔民的正当的合法权益。
探讨4:请列举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举措。
【提示】加强海洋立法;加强海洋意识;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建立海上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海洋执法。
[核心点击]
1.各类海域的划分及相关权益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维护海洋权益,保持领土完整,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海洋发展战略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016年12月23日至2017年1月13日,由人民海军辽宁舰等组成的航母编队,首次完成跨海区、跨年度远海训练航行。
读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远海训练航行路线示意图,回答(1)~(2)题。
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远海训练航行路线示意
(1)该航行路线图说明( )
①渤海是我国的内海②东海是我国的领海③台湾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此次远航训练告诉我们( )
A.有争议的海域需要通过武力解决争端
B.为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必须建设强大的现代化人民海军
C.解决海洋权益争议应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进行
D.只有远航训练海域是我国的领海
【解析】第(1)题,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但这不能通过航行路线说明;东海海域只有一部分是我国领海,并非全部。
第(2)题,对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海域划界争端,我国政府坚持友好协商的基本方针,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进行,但远航训练并不能说明这一原则,远航训练海域不是我国领海全部。
【答案】(1)B (2)B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对点训练1 海洋权益及其范畴
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据此回答1~2题。
1.一国可主张的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 )
A.本国的内水和领海
B.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C.大陆架海床和底土
D.以上都是
2.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 )
A.12海里B.12公里
C.24海里D.24公里
3.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属于海洋权益的( )
A.海洋政治权益B.海洋经济权益
C.海洋安全利益D.海洋科学利益
【解析】第1题,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第2题,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
第3题,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发展国家海洋经济产业等,属于海洋经济权益。
【答案】 1.D 2.A 3.B
对点训练2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4.我国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依据的是( )
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②我国的主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A
自古以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的领土,读我国钓鱼岛附近地形及剖面图,完成5~6题。
我国钓鱼岛附近地形及剖面图
5.有关钓鱼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钓鱼岛在清朝初期已属中国
B.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
C.面积约7.3平方千米
D.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6.从地质上看,钓鱼岛( )
A.地处东海大陆架B.其东侧是大陆架
C.处在太平洋板块D.处在冲绳海槽
【解析】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等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千米,其中钓鱼岛面积约4.3平方千米。
自古以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在历史上,明朝初期钓鱼岛就已明确属中国所有。
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水深不足200米的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台湾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向东与琉球群岛之间以水深2 000多米的冲绳海槽相隔。
因此,钓鱼岛既不是所谓“归属不明”的无主岛,也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答案】 5.D 6.A
对点训练3 关注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读下图,完成7~8题。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的增长(2002-2016年)
7.我国传统的海洋产业包括( )
①海盐生产②海洋水产③滨海旅游业④海洋信息服务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8.下列关于我国海洋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传统产业产值仅次于日本
B.海洋产业产值从2002年至2016年一直增长
C.海洋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一直上升
D.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在10%以下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盐生产、海洋水产等传统产业长期居世界第一,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信息服务属于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多在10%以下,但2006年占10%;海洋产业产值从2002年至2016年一直增长,但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变化不大。
【答案】7.A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