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bert's 23 questions
1900年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问题
1900年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问题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第二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一系列数学难题,这些难题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数学领域的研究热情,也极大地推动了数学领域的发展。
这些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对于当时的数学界以及后来的数学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尔伯特问题一共有23个,分别涉及到了数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数论、拓扑学、代数学、分析和几何学等领域。
这些问题虽然在当时被认为是难以解决的难题,但同时也为数学家们提供了巨大的研究动力和研究方向。
在希尔伯特问题提出后的近一个世纪中,数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探索这些问题,为数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尔伯特问题中的一些问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而另一些问题则已经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了解决。
例如希尔伯特第一问题和第二问题是相对较容易得到解答的,它们分别是关于质数分布和质数假设的。
而另一些问题则包括了一些数学界最著名的未解之谜,例如黎曼猜想和千禧年七大难题之一希尔伯特第七问题——黎曼假设。
希尔伯特问题的提出和探索不仅对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数学爱好者对数学知识的热情。
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数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尔伯特问题的产生和研究过程本身也成为了数学领域的一大奇迹,吸引了无数数学家们的关注和探索。
除了数学界,希尔伯特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也对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计算机领域,希尔伯特问题的研究成果对算法和计算复杂性理论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同时,在物理学、经济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希尔伯特问题的研究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总的来说,希尔伯特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对于数学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数学界的研究热情,同时也为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希尔伯特问题被称为是数学界的长期难题,其研究的深入必将为数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希尔伯特23个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情况
希尔伯特23个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情况(1)康托的连续统基数问题。
1874年,康托猜测在可数集基数和实数集基数之间没有别的基数,即著名的连续统假设。
1938年,侨居美国的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证明连续统假设与ZF集合论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1963年,美国数学家科思(P.Choen)证明连续统假设与ZF公理彼此独立。
因而,连续统假设不能用ZF公理加以证明。
在这个意义下,问题已获解决。
(2)算术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欧氏几何的无矛盾性可以归结为算术公理的无矛盾性。
希尔伯特曾提出用形式主义计划的证明论方法加以证明,哥德尔1931年发表不完备性定理作出否定。
根茨(G.Gentaen,1909-1945)1936年使用超限归纳法证明了算术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3)只根据合同公理证明等底等高的两个四面体有相等之体积是不可能的。
问题的意思是:存在两个登高等底的四面体,它们不可能分解为有限个小四面体,使这两组四面体彼此全等德思(M.Dehn)1900年已解决。
(4)两点间以直线为距离最短线问题。
此问题提的一般。
满足此性质的几何很多,因而需要加以某些限制条件。
1973年,苏联数学家波格列洛夫(Pogleov)宣布,在对称距离情况下,问题获解决。
(5)拓扑学成为李群的条件(拓扑群)。
这一个问题简称连续群的解析性,即是否每一个局部欧氏群都一定是李群。
1952年,由格里森(Gleason)、蒙哥马利(Montgomery)、齐宾(Zippin)共同解决。
1953年,日本的山迈英彦已得到完全肯定的结果。
(6)对数学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学的公理化。
1933年,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将概率论公理化。
后来,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方面取得成功。
但对物理学各个分支能否全盘公理化,很多人有怀疑。
(7)某些数的超越性的证明。
需证:如果α是代数数,β是无理数的代数数,那么αβ一定是超越数或至少是无理数(例如,2√2和eπ)。
苏联的盖尔封特(Gelfond)1929年、德国的施奈德(Schneider)及西格尔(Siegel)1935年分别独立地证明了其正确性。
希尔伯特23个问题
连续统假设提示:本条目的主题不是连续体假设。
在数学中,连续统假设(英语:Continuum hypothesis,简称 CH)是一个猜想, 也是希尔伯特的 23 个问题的第一题,由康托尔提出,关于无穷集的可能大小。
其为: 在一个基数绝对大于可列集而绝对小于实数集的集合。
康托尔引入了基数的概念以比较无穷集间的大小,也证明了整数集的基数绝对小 于实集的基数。
康托尔也就给了出连续统假设,就是说,在无限集中,比自然数 集{0,1,2,3,4......}基数大的集合中,基数最小的集合是实数集。
而连续 统就是实数集的一个旧称。
更加形式地说,自然数集的基数为 。
而连续统假设的观点认为实数集的基数 为 。
由是,康托尔定义了绝对无限。
等价地,整数集的序数是 ("艾礼富数")而实数的序数是 ,连续续假设指 出不存在一个集合 使得假设选择公理是对的,那就会有一个最小的基数 大于 ,而 连续统假设也就等价于以下的等式:连续统假设有个更广义的形式,叫作广义连续统假设(GCH),其命题为:对于所有的序数 , 库尔特·哥德尔在 1940 年用内模型法证明了连续统假设与 ZFC 的相对协调性, 保罗·柯恩在 1963 年用力迫法证明了连续统假设不能由 ZFC 推导。
也就是说连 续统假设成立与否无法由 ZFC 确定。
作为希尔伯特第一问题主条目:希尔伯特的 23 个问题1900 年, 大卫·希尔伯特以“连续统假设是否成立”作为“希尔伯特第一问题”。
Kurt Godel 和 Paul Cohen 确定了连续统假设在 ZFC 系统下,加上了选择公理, 也不能证明或证否。
Cohen 的结果并没有被广泛认同作为连续统假设问题的解决,而希尔伯特的问题 依然为当代研究的热门课题。
(见 Woodin 2001a).集合的大小主条目:基数要正式地列出这个猜想,我们需要一些定义:假如两个集合 S 与 T 之间存在着一 个双射,我们会说这两个集合拥有相同的基数。
希尔伯特23个数学问题
希尔伯特23个数学问题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分为四大块:第1到第6问题是数学基础问题;第7到第12问题是数论问题;第13到第18问题是属于代数和几何问题;第19到第23问题属于数学分析问题.经过一个多世纪,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问题中,接近一半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有些问题虽未解决,但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问题1康托尔的连续统基数问题(公理化集合论)1874年,康托尔猜测在可数集基数与实数集基数之间没有别的基数,即著名的连续统假设.1938年,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证明了连续统假设与策梅洛-弗伦克尔(Zermelo-Fraenkel,ZF)集合论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1963年,美国数学家科恩证明了连续统假设与ZF集合论公理系统彼此独立.因而连续统假设不能用ZF集合论公理系统加以证明,即连续统假设的真伪不可能在ZF集合论公理系统内判定.在这个意义上,问题已经解决了.问题2算术公理的相容性(数学基础)欧几里得几何的相容性可归结为算术公理的相容性.希尔伯特曾提出用形式主义计划的证明方法加以证明,后来发展为系统的希尔伯特计划(“元数学”或“证明论”),但1931年,哥德尔发表“不完备性定理”做出否定.1936年,根茨(G.Gentaen,1909—1945)使用超限归纳法证明了算术公理系统的相容性,但数学的相容性问题至今未解决.问题3只根据合同公理证明等底等高的四面体有相等之体积是不可能的(几何基础)问题的含义是:存在两个等底等高的四面体,它们不可能分解为有限个小四面体,使这两组四面体彼此全等,这一问题很快于1900年由希尔伯特的学生德恩(M.Dehn,1878—1952)给出了肯定的解答.这是希尔伯特问题中最早获得解决的一个.问题4直线作为两点间最短距离问题(几何基础)这一问题提得过于一般,满足这一性质的几何例子很多,只需要加以某些限制条件.在构造特殊度量几何方面已有很大进展,但未完全解决.1973年,苏联数学家波格列洛夫(Pogleov)宣布,在对称距离情况下,问题获得解决.问题5不要定义群的函数的可微性假设的李群概念(拓扑群论) 这一问题简称连续群的解析性,即是否每一个局部欧式群都一定是李群.经过漫长的努力,这个问题于1952年,由美国格里森(Gleason)、蒙哥马利(Montqomery)和齐宾(Zipping)共同解决.1953年,日本的山迈彦得到完全肯定的结果.问题6物理公理的数学处理(数学物理)希尔伯特建议用数学的公理化方法推演出全部物理学.1933年,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A.Kolmogorov,1903—1987)将概率论公理化.后来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和热力学等领域,公理化方法获得很大成功,但物理学各个分支能否全盘公理化,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公理化的物理意味着什么,仍是需要探讨的问题.问题7某些数的无理性与超越性(超越数论)要求证明:若是代数数,是无理数的代数数,则一定是超越数或至少是无理数.苏联数学家盖尔丰德(A.O.Gelfond)于1929年、德国数学家施奈德(T.Schneieder)及西格尔(C.L.Siegel,1896—1981)于1934年各自独立地解决了这问题的后半部分.1966年贝克等大大推广了此结果.但是,超越数理论还远远未完成.要确定所给的数是否超越数,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如欧拉常数的无理性至今未获得证明.问题8素数分布问题(数论)希尔伯特在此问题中提到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以及孪生素数问题.一般情形的黎曼猜想至今未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问题也未最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佳结果均属于中国的数学家陈景润.问题9任意数域中最一般的互反律之证明(类域论)该问题于1921年由日本学者高木贞治(1875—1860)、1927年由德国学者阿廷(E.Artin)各自给以基本解决.类域理论至今仍在发展之中.问题10丢番图方程可解性的判别(不定分析)希尔伯特提出问题:能否通过有限步骤来判定不定方程是否存在有理整数解.1970年,由苏联数学家马蒂雅塞维奇证明希尔伯特所期望的一般算法是不存在的.尽管得出了否定的结果,却产生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副产品,其中不少和计算机科学有密切联系.问题11系数为任意代数数的二次型(二次型理论)德国数学家哈塞(H.Hasse,1898—1979)于1929年和西格尔于1951年在这个问题上获得了重要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法国数学家魏依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但未获最终解决.问题12阿贝尔(Abel)域上的克罗内克(L.Kroneker,1823—1891)定理推广到任意代数有理域(复乘法理论)尚未解决.问题13不可能用只有两个变数的函数解一般的七次方程(方程论与实函数论)连续函数情形于1957年由苏联数学家阿诺尔德(V.Arnold,1937—2010)否定解决.1964年,苏联数学家维图斯金(Vituskin)推广到连续可微情形.但若要求是解析函数,则问题仍未解决.问题14证明某类完全函数系的有限性(代数不变式理论)1958年,日本数学家永田雅宜举出反例给出了否定解决.问题15舒伯特(Schubert)记数演算的严格基础(代数几何学) 由于许多数学家的努力,舒伯特演算的基础的纯代数处理已有可能,但舒伯特演算的合理性仍待解决.至于代数几何的基础,已由荷兰数学家范·德·瓦尔登于1940年及法国数学家魏依于1950年各自独立建立.问题16代数曲线与曲面的拓扑(曲线与曲面的拓扑学、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涉及代数曲线含有闭的分枝曲线的最大数目,后半部分要求讨论极限环的最大个数和相对位置.关于问题的前半部分,近年来不断有重要结果出现.关于问题的后半部分,1978年,中国的史松龄在秦元勋、华罗庚的指导下,与王明淑分别举出了至少有4个极限环的具体例子.1983年,中国的秦元勋进一步证明了二次系至多有4个极限环,从而最终解决了二次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问题,并且为希尔伯特第16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问题17半正定形式的平方表示式(实域论)一个实数n元多项式对任意数组都恒大于零或等于零,是否能写成平方和的形式?此问题于1927年,由阿廷给予肯定的解决.问题18用全等多面体构造空间(结晶体群理论)该问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欧式空间仅有有限个不同类的带基本区域的运动群.第二部分包括是否存在不是运动群的基本区域但经适当毗连即可充满全空间的多面体?第一部分由德国数学家贝尔巴赫(Bieberbach)于1910年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第二部分由德国数学家莱因哈特(Reinhart)于1928年、黑施于1935年做出了部分解决.第三部分至今未能解决.问题19正则变分问题的解是否一定解析(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理论)1929年,德国数学家伯恩斯坦(L.Bernstein,1918—1990)证明了一个变元的、解析的非线性椭圆方程,其解必定是解析的.这个结果后来又被伯恩斯坦和苏联数学家彼德罗夫斯基等推广到多变元和椭圆组的情形.在此意义下,问题已获解决.问题20一般边值问题(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理论)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已成为一个很大的数学分支,目前还在继续发展,进展十分迅速.问题21具有给定单值群的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存在性证明(线性常微分方程大范围理论)此问题属于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大范围理论.希尔伯特于1905年、勒尔(H.Rohrl)于1957年分别得出重要结果.1970年,法国数学家德利涅(Deligne)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问题22用自守函数将解析函数单值比(黎曼曲面体)此问题涉及深奥的黎曼曲面理论,一个变数的情形已由德国数学家克贝(P.Koebe)于1907年解决,但一般情形尚未解决.问题23变分法的进一步发展(变分法)这是一个不明确的数学问题,只是谈了一些对变分法的一般看法.希尔伯特本人和许多数学家对变分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变分法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的影响及意义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绝大部分业已存在,并不是希尔伯特首先提出来的,但他站在更高的层面,用更尖锐、更简单的方式重新提出了这些问题,并指出了其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向.在世纪之交提出的这23个问题,涉及现代数学的许多领域.一个世纪以来,这些问题激发着数学家们浓厚的研究兴趣,对20世纪数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许多世界一流的数学家都深深为这23个问题着迷,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希尔伯特所提出的问题清晰、易懂,其中一些有趣得令许多外行都跃跃欲试.解决其中任意一个,或者在任意一个问题上有重大突破,就自然地被公认为是世界一流水平的数学家.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因在解决希尔伯特第8个问题(即素数问题,包括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上有重大贡献而为世人所瞩目,由此也可见希尔伯特问题的特殊地位.经过整整一个世纪,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中,将近一半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有些问题虽未解决,但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希尔伯特提出的问题是极其深奥的,不少问题一般人连题目也看不懂.正因为困难,才吸引有志之士去做巨大的努力.但它又不是不可接近的,因而提供了使人们终有收获的科学猎场.一百多年来,人们始终注视着希尔伯特问题的研究,绝不是偶然的.希尔伯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大大推动了许多现代数学分支的发展,包括数理逻辑、几何基础、李群、数学物理、概率论、数论、函数论、代数几何、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黎曼曲面论和变分法等.第2问题和第10问题的研究,还促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的成长.当然,预测不可能全部符合后来的发展,20世纪数学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出20世纪初年的预料,像代数拓扑、抽象代数、泛函分析和多复变量函数等许多理论学科都未列入这23个问题,更不要说与应用有关的应用数学以及随计算机出现发展起来的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了.。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19.正则变分问题的解是否一定解析 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理论 这问题在下述意义上已获解
决,1904年,C.Bерн mтейн[前苏联]证明了一个两个变元的、解析的非线性椭圆方
程,其解必定是解析的。这个结果后来又被Bернтейн本人和и.г.п eтров
18.由全等多面体构成空间 结晶体群理论 问题的第一部分(欧氏空间中仅有有限个不同
类的带基本区域的运动群)于1910年由L.Bieberbarch肯定解决;问题的第二部分(是否存
在不是运动群的基本区域但经适当毗连可充满全空间的多面体)已由Reinhardt(1928年)
和Heesch(1935年)分别给出三维和二维情形的例子;至于将无限个相等的给定形式的立体
决,即证明了存在群г,其不变式所构成的环不具有有限个整基。
15.Schubert计数演算的严格基础 代数几何学 由于许多数学家的努力,Schubert演算基
础的纯代数处理已有可能,但Schubert演算的合理性仍待解决。至于代数几何的基础,已
由B.L.Vander Waerden(1938年 -1940年)与A.Weil(1950年)建立。
无理数β≠0证明了α攩β攪的超越性,1966年这一结果又被A.Baker等人大大推广和发展
了。
8.素数问题 数 论 一般情形下的Riemann猜想至今仍然是猜想。包括在其中的Goldbach
问题至今也未解决。中国数学家在这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出色的工作。
9.任意数域中最一般的互反律证明 类域论 已由高木贞治[日,1921年]和E.Artin[美192
,但一般地说,公理化的物理意味着什么,仍是需探讨的问题。至于概率论的公理化,已由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巴黎圣母院的钟声迎来了20世纪。
1900年,人们都吧眼光放在未来:无产阶级正在组织沸腾的革命,科学家憧憬着惊人的突破,艺术家在追逐时代的潮流……。
这一年的8月6日,第二届国际数学家代表会议在巴黎召开。
年方38岁的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走上讲台,第一句话就问道:“揭开隐藏在未来之中的面纱,探索未来世纪的发展前景,谁不高兴呢?”接着,他向到会者,也向国际数学界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希尔伯特演说。
这一演说,成为世界数学史的重要里程碑,为20世纪的数学发展揭开了光辉的第一页!科学发展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
希尔伯特站在当时数学研究的最前沿,高瞻远瞩地用23个数学问题,预示20世纪数学发展的进程。
现在,时光已过去80多年。
这23个问题约有一半已获得解决,有一些取得了很大进展,有些则收效甚微。
80年来,人们把解决希尔伯特问题,哪怕是其中一部分,都看成至高无上的荣誉。
据统计,从1936〜1974年,被育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Fields)国际数学奖的20名获奖人中,至少有12人的工作与希尔伯特问题有关。
1976年,美国数学会组织评论1940年以来的美国十大数学成就,就有3项是希尔伯特问题的(1)、(5)、(10)等3个问题的解决。
重要的问题历来是推动科学前进的杠杆之一,但一位科学家如此自觉、如此集中地提出一整批问题,并且如此持久地影响一门学科的发展,在科学史上确是罕见的。
希尔伯特,1862年生于德国德哥尼斯堡(现为苏联的加里宁格勒)。
1884年获哥尼斯堡大学博士学位。
1895年担任著名的哥廷根大学教授,直到1943年去世。
他最初的研究领域是代数不变量和代数数论。
1900年前后致力于数学基础──元数学。
后来又转到分析方面,在积分方程、变分法、泛函分析、理论物理等许多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希尔伯特为发表1900年的重要演说,曾作过仔细的准备。
1899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家会议的筹备机构邀请希尔伯特在会上作主要发言。
希尔伯特的二十三个问题
希尔伯特的二十三个问题1900年,德国数学家D.希尔伯特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讲演,其中对各类数学问题的意义、源泉及研究方法发表了精辟的见解,而整个讲演的核心部分则是希尔伯特根据19世纪数学研究的成果及发展趋势而提出的23个问题。
①连续统假设1963年,P.J.科恩证明了:连续统假设的真伪不可能在策梅洛-弗伦克尔公理系统内判明。
②算术公理的相容性1931年,K.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指出了用希尔伯特“元数学”证明算术公理相容性之不可能。
数学相容性问题尚未解决。
③两等高等底的四面体体积之相等M.W.德恩1900年即对此问题给出了肯定解答。
④直线作为两点间最短距离问题希尔伯特之后,在构造及探讨各种特殊度量几何方面有许多进展,但问题并未解决。
⑤不要定义群的函数的可微性假设的李群概念A.M.格利森、D.蒙哥马利和L.齐平等于1952年对此问题作出了最后的肯定解答。
⑥物理公理的数学处理公理化物理学的一般意义仍需探讨。
至于希尔伯特问题中提到的概率论公理化,已由А.Н.柯尔莫哥洛夫(1933)等人建立。
⑦某些数的无理性及超越性1934年,A.O.盖尔丰德和T.施奈德各自独立地解决了问题的后半部分,即对于任意代数数□≠0,1,和任意代数无理数□证明了□□的超越性。
⑧素数问题包括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及孪生素数问题等。
一般情况下的黎曼猜想仍待解决。
哥德巴赫猜想最佳结果属于陈景润(1966),但离最终解决尚有距离。
⑨任意数域中最一般的互反律之证明已由高木□治(1921)和E.阿廷(1927)解决。
⑩丢番图方程可解性的判别1970年,□.В.马季亚谢维奇证明了希尔伯特所期望的一般算法不存在。
11系数为任意代数数的二次型H.哈塞(1929)和C.L.西格尔(1936,1951)在这问题上获得重要结果。
12阿贝尔域上的克罗内克定理推广到任意代数有理域尚未解决。
13不可能用只有两个变数的函数解一般的七次方程连续函数情形于1957年由В.И.阿诺尔德解决。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04 问题四:物理学的公理基 础
问题的表述
希尔伯特提出的问题四,主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公理。他 希望找到一组基本的公理,能够作为物理学理论的基石, 并使得整个物理学理论体系严密、一致和完备。
这个问题涉及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空间、时间、 物质、力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推导。
希尔伯特希望通过公理化方法,将物理学理论建立在坚实 的逻辑基础上,避免理论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并使得理论 具有更好的预测和解释能力。
对于一般的域F,克罗内克假设仍然是一个开放的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代数几何和代数数论领域,通过研究代数曲线、代数曲面和高维 代数簇的几何结构和性质,来探讨克罗内克假设的可能性。
尽管克罗内克假设尚未得到完全解决,但它的研究对于代数几何和代数 数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代数的结构和性质。
问题的研究历史
自希尔伯特提出这个问题以来,许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致力于研究这个问题,尝试建立物理学的基 本公理体系。
20世纪初,德国数学家赫尔曼·外尔和埃米·诺特等人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尝试将相对论和量 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理论建立在公理基础上。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至今仍未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完全公理化整个 物理学理论体系可能是不现实的,因为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变化是不断进行的。
总结词
希尔伯特问题五至今仍未得到完全解决,尽管已有一些进展和新的观点。
详细描述
近年来,数学界对希尔伯特问题五的关注度有所提高,新的数学工具和技术为解决这个 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该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
06 问题六:数学分析中的形 式主义系统
问题的表述
01
希尔伯特的第六问题询问的是:是否存在一种形式化的、有效 的证明方法,能够确定数学分析中的所有命题的真伪?
希尔伯特数学23个世界难题
希尔伯特数学23个世界难题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代表会上提出23个重要的数学问题,称为希尔伯特数学问题﹝Hilbert'sMathematicalProblems﹞。
内容涉及现代数学大部份重要领域,目的是为新世纪的数学发展提供目标和预测成果,结果大大推动了20世纪数学的发展。
该23个问题的简介如下:1.连续统假设。
2.算术公理体系的兼容性。
3.只根据合同公理证明底面积相等、高相等的两个四面体有相等的体积是不可能的。
即不能将这两个等体积的四面体剖分为若干相同的小多面体。
4.直线作为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几何结构的研究。
5.拓扑群成为李群的条件。
6.物理学各分支的公理化。
7.某些数的无理性与超越性。
8.素数问题。
包括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问题。
9.一般互反律的证明。
10.丢番图方程可解性的判别。
11.一般代数数域的二次型论。
12.类域的构成问题。
具体为阿贝尔域上的克罗内克定理推广到作意代数有理域。
13.不可能用只有两个变量的函数解一般的七次方程。
14.证明某类完全函数系的有限性。
15.舒伯特计数演算的严格基础。
16.代数曲线与曲面的拓扑研究。
17.正定形式的平方表示式。
18.由全等多面体构造空间。
19.正则变分问题的解是否一定解析。
20.一般边值问题。
21.具有给定单值群的线性微分方程的存在性。
22.用自守函数将解析关系单值化。
23.发展变分学的方法。
1900年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问题
1900年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问题1900年,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二十三个数学难题,这些难题被称为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了数学的各个领域,从代数到分析,从几何到数论,从数学逻辑到拓扑等等。
希尔伯特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推动数学的发展,解决一些重要的数学难题,促进数学与其他科学的交叉研究。
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问题中,最著名的是他的第一问题:连续统一的函数。
在这个问题中,希尔伯特问道,是否存在一个连续函数,可以将所有的整数映射到实数上去。
这个问题牵涉到了数学的基础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数学的发展。
后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数学家们逐渐发展出了拓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得这个问题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完善的解答。
除了第一问题,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中还有很多其他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比如第二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个确定性的算法,可以判断任意给定的二次方程是否有整数解。
这个问题涉及了数论和算法的复杂性理论,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一个著名的问题是第七个问题:黎曼猜想。
这个问题是关于黎曼ζ函数的性质的猜想,涉及了复变函数的研究,对数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至今,黎曼猜想仍然是数学界的一个重要未解问题,解决它将对数论和几何拓扑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不仅对于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整个数学界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轨迹。
许多数学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众多重要的成果。
这些问题激发了无数数学家的智慧和创造力,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并促进了数学与其他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
然而,虽然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一些问题已经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被证明是不可解的,比如第十五个问题:希尔伯特方程是否有一个通解。
而一些问题,如黎曼猜想,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最终的证明。
虽然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本身遗留下许多未解之谜,但它们对于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精品PPT课件----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共29页
精品PPT课件----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
26、我们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互动百科)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互动百科)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开放分类:数学数理逻辑科学自然科学
编辑词条分享
1900年,希尔伯特在巴黎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题为《数学问题》的演讲,提出了23道最重要的数学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希尔伯特问题对推动20世纪数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许多数学家努力下,希尔伯特问题中的大多数在20世纪中得到了解决。
希尔伯特问题中未能包括拓扑学、微分几何等领域,除数学物理外很少涉及应用数学,更不曾预料到电脑发展将对数学的产生重大影响。
20世纪数学的发展实际上远远超出了希尔伯特所预示的范围。
希尔伯特问题中的1-6是数学基础问题,7-12是数论问题,13-1 8属于代数和几何问题,19-23属于数学分析。
以下列出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1)康托的连续统基数问题。
1874年,康托猜测在可数集基数和实数集基数之间没有别的基数,即著名的连续统假设。
1938年,侨居美国的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证明连续统假设与ZF集合论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1963年,美国数学家科思(P.Choen)证明连续统假设与ZF公理彼此独立。
因而,连续统假设不能用ZF公理加以证明。
在这个意义下,问题已获解决。
(2)算术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欧氏几何的无矛盾性可以归结为算术公理的无矛盾性。
希尔伯特曾提出用形式主义计划的证明论方法加以证明,哥德尔1931年发表不完备性定理作出否定。
根茨(G.Gentaen,1909-1945)1936年使用超限归纳法证明了算术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3)只根据合同公理证明等底等高的两个四面体有相等之体积是不可能的。
问题的意思是:存在两个登高等底的四面体,它们不可能分解为有限个小四面体,使这两组四面体彼此全等德思(M.Dehn)1900年已解决。
(4)两点间以直线为距离最短线问题。
此问题提的一般。
满足此性质的几何很多,因而需要加以某些限制条件。
1973年,苏联数学家波格列洛夫(Pogleov)宣布,在对称距离情况下,问题获解决。
(5)拓扑学成为李群的条件(拓扑群)。
这一个问题简称连续群的解析性,即是否每一个局部欧氏群都一定是李群。
1952年,由格里森(Gleason)、蒙哥马利(Montgomery)、齐宾(Zippin)共同解决。
1953年,日本的山迈英彦已得到完全肯定的结果。
(6)对数学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学的公理化。
1933年,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将概率论公理化。
后来,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方面取得成功。
但对物理学各个分支能否全盘公理化,很多人有怀疑。
(7)某些数的超越性的证明。
需证:如果α是代数数,β是无理数的代数数,那么αβ一定是超越数或至少是无理数(例如,2√2和eπ)。
苏联的盖尔封特(Gelfond)1929年、德国的施奈德(Schneider)及西格尔(Siegel)1935年分别独立地证明了其正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不可能用只有两个变数的函数解一般的七次方程 七次方程 的根依赖于3个参数a、b、c,即x=x (a,b,c)。这个函数能否用二元函数表示出来?苏联数学家阿诺尔德解决了连续函数的情形(1957),维士斯金又把它推广到了连续可微函数的情形(1964)。但如果要求是解析函数,则问题尚未解决。
8.素数问题 包括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及孪生素数问题等。一般情况下的黎曼猜想仍待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最佳结果属于陈景润(1966),但离最解决尚有距离。目前孪生素数问题的最佳结果也属于陈景润。
9.在任意数域中证明最一般的互反律 该问题已由日本数学家高木贞治(1921)和德国数学家E.阿廷(1927)解决。
17. 半正定形式的平方和表示 一个实系数n元多项式对一切数组(x1,x2,...,xn) 都恒大于或等于0,是否都能写成平方和的形式?1927年阿廷证明这是对的。
18. 用全等多面体构造空间 由德国数学家比勃马赫(1910)、荚因哈特(1928)作出部分解决。
19. 正则变分问题的解是否一定解析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少。C.H.伯恩斯坦和彼得罗夫斯基等得出了一些结果。
14. 证明某类完备函数系的有限性 这和代数不变量问题有关。1958年,日本数学家永田雅宜给出了反例。
15. 舒伯特计数演算的严格基础 一个典型问题是:在三维空间中有四条直线,问有几条直线能和这四条直线都相交?舒伯特给出了一个直观解法。希尔伯特要求将问题一般化,并给以严格基础。现在已有了一些可计算的方法,它和代数几何学不密切联系。但严格的基础迄今仍未确立。
2. 算术公理的相容性 欧几里得几何的相容性可归结为算术公理的相容性。希尔伯特曾提出用形式主义计划的证明论方法加以证明。1931年,哥德尔发表的不完备性定理否定了这种看法。1936年德国数学家根茨在使用超限归纳法的条件下证明了算术公理的相容性。
1988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指出,数学相容性问题尚未解决。
6.物理学的公理化 希尔伯特建议用数学的公理化方法推演出全部物理,首先是概率和力学。1933年,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实现了将概率论公理化。后来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物理学是否能全盘公理化,很多人表示怀疑。
7.某些数的无理性与超越性 1934年,A.O.盖尔方德和T.施奈德各自独立地解决了问题的后半部分,即对于任意代数数α≠0 ,1,和任意代数无理数β证明了αβ 的超越性。
10. 丢番图方程的可解性 能求出一个整系数方程的整数根,称为丢番图方程可解。希尔伯特问,能否用一种由有限步构成的一般算法判断一个丢番图方程的可解性?1970年,苏联的IO.B.马季亚谢维奇证明了希尔伯特所期望的算法不存在。
11. 系数为任意代数数的二次型 H.哈塞(1929)和C.L.西格尔(1936,1951)在这个问题上获得重要结果。
16. 代数曲线和代数曲线面的拓扑问题 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涉及代数曲线含有闭的分枝曲线的最大数目。后半部分要求讨论 的极限环的最大个数和相对位置,其中X、Y是x、y的n次多项式.苏联的彼得罗夫斯基曾宣称证明了n=2时极限环的个数不超过3,但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已由中国数学家举出反例(1979)。
《中国大百科全书》说,在希尔伯特之后,在构造与探讨各种特殊度量几何方面有许多进展,但问题并未解决。
5.一个连续变换群的李氏概念,定义这个群的函数不假定是可微的 这个问题简称连续群的解析性,即:是否每一个局部欧氏群都有一定是李群?中间经冯·诺伊曼(1933,对紧群情形)、邦德里雅金(1939,对交换群情形)、谢瓦荚(1941,对可解群情形)的努力,1952年由格利森、蒙哥马利、齐宾共同解决,得到了完全肯定的结果。
3. 两个等底等高四面体的体积相等问题
问题的意思是,存在两个等边等高的四面体,它们不可分解为有限个小四面体,使这两组四面体彼此全等。M.W.德恩1900年即对此问题给出了肯定解答。
4. 两点间以直线为距离最短线问题 此问题提得过于一般。满足此性质的几何学很多,因而需增加某些限制条件。1973年,苏联数学家波格列洛夫宣布,在对称距离情况下,问题获得解决。
1. 连续统假设 1874年,康托猜测在可列集基数和实数基数之间没有别的基数,这就是著名的连续统假设。1938年,哥德尔证明了连续统假设和世界公认的策梅洛--弗伦克尔集合论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1963年,美国数学家科亨证明连续假设和策梅洛--伦克尔集合论公理是彼此独立的。因此,连续统假设不能在策梅洛--弗伦克尔公理体系内证明其正确性与否。希尔伯特第1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已获解决。
20. 一般边值问题 这一问题进展十分迅速,已成为一个很大的数学分支。目前还在继续研究。
21. 具有给定单值群的线性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 已由希尔伯特本人(1905)和H.罗尔(1957)的工作解决论,1907年P.克伯获重要突破,其他方面尚未解决。
23. 变分法的进一步发展出 这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数学问题,只是谈了对变分法的一般看法。20世纪以来变分法有了很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