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村落规划布局安全研究——以郭洞村为例
古村落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毕业论文
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古村落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以禾木村为例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最具魅力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的景观之一,古村落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古村落旅游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古村落具有极大旅游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民俗研究价值,是集观光娱乐、文化探秘、科普与生态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形式。
古村落保护规划案例分析
古村落保护规划案例分析I. 简介古村落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许多古村落正面临着被破坏或消亡的威胁。
因此,对古村落的保护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某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古村落保护规划的具体实施和成效。
II. 案例背景选取了中国南方某省的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特色的古村落作为案例。
该古村落建于明代,至今保留着大量典型的传统建筑和街巷布局。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农业农村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古村落逐渐陷入衰退和遗弃。
III. 规划目标古村落保护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古村落的历史风貌,提升其文化价值和吸引力,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
IV. 规划原则1. 尊重历史和文化: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保留和修复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景观。
2. 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合理规划村落内的道路、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布局,提升村落整体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3. 生态环保:规划需注重生态环保,保护村落周边的自然环境,并在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 民众参与: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并通过参与式规划的方式让民众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V. 规划实施1. 修复古建筑:首先,对古村落内受损较严重的古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确保其原有的建筑风貌得以保留。
修复过程中需遵循传统施工技艺,使用传统材料。
2. 修建公共设施:在村落内修建公共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展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并提供场地用于举办活动和展览。
3. 规划乡村旅游路线:设计和规划乡村旅游路线,引导游客参观古村落的特色建筑、景点和文化遗址,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4.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保护周边的农田和自然环境,推广有机农业和乡村振兴,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支持。
5. 教育培训和传承:开展当地居民的古村落文化教育培训,传承当地的传统工艺和技术,培育更多的手工艺人和传统技艺传承人。
古村落调研报告 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精品
古村落调研报告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这些古村落,是越民族悠久农耕文化的结晶,体现了人与社会和谐的传统建筑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生态文化.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潜在文化旅游资源,把古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不仅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市农办组织力量对我市古村落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提出了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深入推进特色文化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一、我市古村落基本现状由于特色文化的概念比较宽泛,对古村落的认定也尚无统一标准,为便于调研开展,课题组按照省有关标准,并结合我市实际,把古村落分为古民居村落和自然生态村落两大类进行研究.其中,古民居村落主要为三类,一是指民国以前(191年1)建成,至今尚保留较为完整的村落建筑;二是指特定年代(如大跃进年代、文革年代)的建筑;三是指区域地方特色浓郁的村落建筑.自然生态村落,主要指村落布局构思精妙,农民生产生活与山水环境相互交融,自然生态环境及物种保护较好的村庄.经初步调查,目前我市符合上述条件的古村落约有12个4,这些古村落不同程度具备了培育建设特色文化村的基础,其中古民居村落72个,自然生态村落52个.在这些古村落中,合计有古建筑和特定年代建筑284幢(5主要集中在72个古民居村落),占地51.万0平2方米.从建筑历史看,民国前的157幢6,占55.;4大%跃进、文革等特定年代的126幢,占44.6从用%.途看,这些古民居中的六成(64)%仍用于居住,共182幢2,目前居住着524户0,149人0;1用于旅游和商业的分别占6.和9%1.9空%置,和其他用途的约27%.所调查村中,属于规划中心村的古民居村落42个,占58.3自然%,生态村落13个,占25;%9成以上古村落属于规划保留村.另外,在古村落中分布着约10处5历史文化保护区(文保单位),属于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的分别为31处、12处、2处和58处.(一)我市古村落主要特点概括起来,我市古村落主要有以下四个比较显著的。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究———以新叶村、江南古村落群、诸葛八卦村模式为例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究———以新叶村、江南古村落群、诸葛八卦村模式为例张媛媛,汪 婷(中国计量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摘 要]文章主要讨论浙江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在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浙南、浙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的调研,发现传统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不同村落的发展模式,旨在探索如何化解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矛盾,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文章针对以上几项进行村落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究,以期达到优化效果。
[关键词]传统村落;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保护与发展[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02 1081 传统村落的现状简介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据报道,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通过长期的摸底调查,在全国各地推荐评介的基础上,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于2012—2013年确定并公示了两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共1561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其中浙江省共有90个村入围。
传统村落源远流长。
众所周知,传统村落在城镇体系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农耕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元素之一,应该得到完整的有效保护。
中国的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由“聚族而居”这一基本模式发展起来的稳定的社会单元。
但由于传统村落散于农村,交通不便,基础条件差,其存在价值和保护意识不像古城、古镇那样容易被人重视。
但是就现阶段来说,这些承载着历史建筑艺术、独特建筑风格、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进入了一个加速消亡期,古村落面临着巨大的破环,一方面是古建筑主体的破坏、瓦解。
另一方面是古村落内部历史文化遗存的大量流失,众多古村落正逐渐演变成新集镇。
2 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浙江省采取了各种方式保护传统村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保护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共3篇
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共3篇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1近年来,古村落的保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古村落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遗产的重要实践载体,也是集体记忆的重要来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实践中,需要探讨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
首先,古村落保护的策略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精准识别:古村落保护需要确定具有价值的古村落,并且对古村落的价值、特色、历史文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保保护工作的准确性和深化程度。
二、多元保护:古村落保护需要采取一个多元化的保护方案,包括政策引导、法规支持、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通过建立保护机制、整合资源等方式,加强古村落保护工作。
三、有序建设:古村落保护需要进行有序建设,要遵循保护原则和规划原则,强化规划管理和工地监管,避免危害古村落历史建筑和文化环境的行为。
四、群众参与:古村落保护需要通过增加人才培训,营造舆论良好环境,推动公众参与古村落保护工作,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共治的保护模式。
接下来,需要对古村落保护的行动进行深入研究。
一、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重要的古村落保护行动之一。
应制定一些政策来鼓励和推动古村落的保护,包括加大投资力度、增加补贴和奖励等措施。
二、法规支持:古村落保护需要法规的支持。
如加大执法力度,针对违规建设行为进行处罚,规范市场行为,保护古村落的地位和权益。
三、资源整合:古村落保护需要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加强古村落保护工作。
包括资源整合、资金整合等,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的资源整合。
四、科技创新:在古村落保护方面,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创新技术手段,加强古村落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
五、群众参与:群众参与是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方式。
应充分发挥大众的力量,通过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民共治的保护模式。
综上所述,古村落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需要多方协作,制定多元化的保护方案,加强资源整合,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支持,并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形成全民共治的保护模式,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实现古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古村落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郭壁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刍议
第3 3卷 第 1 5期
20 0 7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 兀 瓜 E
V0 _ 3 No. 5 I3 1
Ma . 2 0 y 07
・4 ・ 5
文章编号:0 962 (0 7 1—0 50 10 —8 52 0 )50 4 —2
水县就保存着一 座明清 时期 的古 山村—— 郭壁古村 落。20 0 4年 , 间尺度 ; 地面铺砌应恢 复传统 特色 , 采用 条石 和条砖等 体现古村
沁水县嘉峰镇郭壁村被列为 山西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
落特色的材 料铺砌 ; 古街巷及其两侧 居住建筑要 求保持原有古 民 为了对郭壁古村落进行科学有效 的整 体保 护与开发利用 , 在 居 的特 色。 大量详细实地调研和 已有规划的基础上 , 综合 分析古村传统 文化 面—— 以点 和线形成 的区域作为重点保护区 中的面的保 护。
及空 间特色 , 确定保护 范围和保 护对 象 , 制定保 护管理条例 , 确保 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并与郭壁古村 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2 一保护 区。包 括古村 落边界 以及 视线所达 的特定 范 围 ) 内的场地及设施 。具体 来说就 是 以保 护 区边界为 准 向四周 扩展 5 的范 围。古今风貌并存和新 老建 筑杂 陈是一般保 护区 内的 0m
. 而完整地把它们所 传承 的历史信 息传 下去 。而包 含有 大量 古 民 2 2 分 期 保 护
居及 附属公共 建筑 的古 村落 作为 历 代人 民集 中 生活 、 作 的场 劳 动教材 , 更需要加以精 心保 护。
实施方 案分 为近 、 远两期 , 以修 缮濒危古建筑 为主 , 以 近期 可
对结合了文化景观和古村落的空间构造和空间解析为中心的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兰溪市诸葛村为例
D0l:10.16767/ki.10-1213/tu.2019.02.035对结合了文化景观和古村落的空间构造和空间解析为中心的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兰溪市诸葛村为例成伯霖金晟均李金刚韩国首尔大学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诸葛村的空间特征,以及村庄外部的风水地形,以及内部的风水空间。
村庄的道胳特点.在这些道路当中是如何将诸葛亮的八卦阵的原理利用到这个村庄的道路当中使其成为村庄中最具有特点的空间之一,本研究中在通过对村庄进行参与观察、实地采访和生活来发现在村庄中存在的独特文化,来分析几百年来诸葛村的村民是如何在村庄中生活将这种传统文化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关键词:诸葛村;造型要素;道路景观;文化景观;风水1引言文化景观中的文化是链接人类时间的桥梁,它链接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整个人类的社会发展.然而自然是人类生活的载体,是文化景观的媒介,而文化景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外在表现,是人类文明的结果。
2研究背景及目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传统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历史经历的过程中,祖先给中国人民留下大量的村落、传统古建筑和传统风土民俗文化。
这些资源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宝贵的历史研究资源。
在这些古村落中既包括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桥梁、庙、等有形的文化。
也包括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无形的文化,是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综合体。
有形的地域文化容易保存,而无形的地域文化保护正在成为世界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世界的迅速发展,乡村景观渐渐收到了来自城市化的影响,城市景观不断扩张,乡村景观的区域和面积逐渐减少,乡村传统景观遭到破坏。
同时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兴起与发展,村落与民族村落成为了现在旅游的热点,虽然被旅游开发观念提高了村民的经济利益,但是村落中原有的山水景观和建筑风貌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村落内部独特的风俗习惯、祭祀活动、民俗传统庆祝方式因无人传承儿渐渐消失,例如:凤凰古城'、周庄》等旅游业过度开发,直接导致了村落的原始性的丧失。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古村落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许多古村落面临着严重的文化衰败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为了了解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目的在于为古村落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进一步推动古村落保护的工作开展。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2)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古村落保护的经验和方法;(4)古村落保护的前景和展望。
2. 调研方法:(1)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历史沿革、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和发展现状;(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采访居民和游客,了解他们对古村落保护的认知和态度;(3)文献资料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了解古村落保护的经验和方法。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古村落一般具有较长的历史,保存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景观。
许多古村落还保持着传统的村落格局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对于过去村落生活的延续和回忆。
古村落一般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传统的村落建筑技艺和文化底蕴。
2. 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古村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方面,古村落的建筑和环境受到严重的损毁和污染,许多古建筑被拆除或改建,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渐消失。
另一方面,古村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低,生活条件差,缺乏对古村落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3. 古村落保护的经验和方法:古村落保护的经验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加强政府领导,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和游客的保护意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护指导;加强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发展古村落。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调研结论:通过对古村落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古村落保护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历史村镇方面的空间保护的探索和实践
异的,各自有其内在的文化特征。
提出“集体能力”的概念,一定要认识到村庄本身的集体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朗德的上寨,是一个苗寨,村里的旅游收入怎么分配?它们自己有一套分配的方式,这些机制都是村寨自己协商形成的,所以它的经济能力也非常重要。
还有喀什的一些村庄,农危房改造,大多数是村民互助来建房,为什么?因为钱不够请施工队,于是大家就互相帮工。
其实村庄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机制,但是这个能力持续被破坏。
一是经济方式导致的破坏,整个现代化的生产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家庭式的,那么很多的人会走出家庭、走出村庄。
此外,不仅是经济的原因,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很多年轻人希望到外面去看看世界,这个不是经济发展就能把年轻人留下的。
这实际也导致了整个乡村结构的变化,使原来的集体面貌发生变化。
还有一个要关注的是行政变化,自治的同时加强管理。
我们取消了农业税、取消了社区集资,用转移支付的办法开展卫生、水利等公共事务。
现在村干部也是直接由政府发放津贴,也要考虑绩效的问题。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冲击。
比如说一个完整的有田有地构成了一个生产系统,不用花费、不用农药亩产就可以达到1100斤,但是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把地和田给重新处理了,打破了他们原有的保持有机的生产链。
再比如说这个村把养猪给取消了,每家每户不能养猪,因为不够卫生,但猪是整个家庭式生产方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猪粪就无法保持有机,所以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对生产环节也造成了冲击。
还有现在正在做的减量化,有些是有很多的建设指标,但是很多村里面减掉的是厂房。
比如一个村庄,沿着公路开厂房,每年的租金是五百万,有了这五百万,整个村子过得还比较好,但如果减掉这五百万,只给一次性的补偿,这样整个村庄的经济能力就下降了。
这实际上是在破坏村庄的集体财产,所以今后要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考虑到有这种破坏,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还要不要修复?如何修复?关键是什么?降低行政成本,这是我们几千年来都在追求的,因为大国有大国的特点,层级比较多。
乡村建设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再设计研究
乡村建设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再设计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加快,在乡村建设中传统的古村落建筑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损坏。
对于一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的古村落来说,一旦受到破坏,便意味着我国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消失,带来巨大的文化损失。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再设计工作,探索出新农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的和谐发展之路。
本文将针对乡村建设中古村落保护和再设计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再设计;对策引言: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古村落在乡村建设中的保护问题日益严峻。
有些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理解发展内涵,对于古村落保护缺乏认识,往往使大拆大建,很多地区的古村落和古文物受到了严重破坏。
还有部分地区在乡村建设中,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忽视了古村落保护,为追求经济效益使古村落受损严重,因此加强乡村建设中古村落的保护和再设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古村落保护和再设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城镇规模迅速扩张,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给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古村落作为承载了一定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载体,是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的产物。
保护古村落和文化遗产,对于民族历史延续和现代文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和较高的价值。
1.生态美学价值古村落经由历史长河的冲刷和自然规律的影响,其优美的村落景观,依山傍水的整体布局和古风古朴的建筑风格,都是经过不断的规划和设计行程的。
我国古村落往往充满着和谐美和自然美,其整体形态和风貌都反映着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趋势和变化。
同时,古村落与自然的紧密结合又体现着宁静美,显示着古村落的生态美学价值。
这种人与自然经过长时间相处得到的共存智慧、空间布局和建筑设计,也为现代城市的规划和住宅设计提供了良好参考。
古村落的形成是无数先辈经过数次规划和迁徙带来的最终成果,并且古村落的变化往往承载着历史中的大事件,形成了独特的痕迹和风貌。
“寻找江南”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前景研究
“寻找江南”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前景研究作者:许柳杨莹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07期乡愁是什么?总书记说:“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后还很想念。
”新华微评说,乡愁是沿着泥瓦飘散的炊烟,是十八弯向家门口的山路,是妈妈手里的糯米团,是后院那棵总不结果的龙眼树……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也是沉淀多年的古村落文化。
一、背景(一)古村落历史背景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古村落文明承载着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古村落是农耕文明下产生的文化遗产,是传统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历史遗存,其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代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古村落一定程度上维系着人们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共同文化认同。
(二)城镇化及经济发展对古村落文化的冲击这些历史文化村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正面临着毁灭性灾难。
随着古村落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传统封闭的村落的生活方式已被打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被城市吞噬。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减少到270万个。
10年内,90万个村子消失了,相当于每天有将近300个自然村落消失,而这些自然村中包括众多文化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尤其是在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民居带来了真正毁灭性的破坏建筑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村民新的生活方式产生,给传统村落的民居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因此,古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在现代的社会中显得非常重要。
二、研究意义古村落承载着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和精神文化,也传递着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文化的历时性、共时性的统一,是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集合体,也是生产、生活节律活动的承载地。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新型乡镇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古村落因未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或者因古村落中建筑陈旧,村民自发改建等行为都加速了古村落的破坏,其生态面貌正遭遇“侵蚀”,有的甚至已经“消失匿迹”。
古村落型旅游地旅游管理体制实证研究_以浙中古村落为例
2008年11月第5卷第11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Nov2008Vol.5No.11古村落是一种有较为特殊形制的乡村,它以整体的风貌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展现村落的典型风貌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认知、情感依托、审美观赏、生态环境等价值,因此得到旅游业的青睐。
如何更好的使古村落旅游业得到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古村落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性前提。
本文试图以浙中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郭洞古村为例,通过与村民、村干部和市县、乡等不同管理层级的政府管理人员的访谈,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古村落旅游管理体制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实证调查寻找问题,旨在更好处理古村落型乡村旅游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使管理体制的改革更加科学合理,为实现古村落经济、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新农村建设决策提供参考。
一、古村落旅游管理体制的内涵旅游管理体制是指领导、组织、管理和经营旅游业的制度,其核心是如何在旅游地政府、企业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建立合理的分权和利益———责任机制,而这种机制因为不同时期、不同主体的介入而变得复杂。
古村落景观的物质载体以集体所有和私有财产为主,如村落中道路、水系等归集体所有,绝大多数民居属于村民私有。
科学的古村落旅游管理体制须以资源保护为前提,在立法、规划等手段的保障下,确定政府、企业、居民等关键利益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处理好责、权、利之间的关系。
二、浙中古村落旅游管理体制的历程与现状分析(一)诸葛八卦古村落旅游管理体制的历程与现状诸葛八卦村为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
村庄以其九宫八卦整体布局结构,200多处明、清特色古建筑,融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市井文化为一体的村落文化,其旅游价值集地质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美学于一体,成为中国古村落、古民居的典范。
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例析
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例析引言浙南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地之一,在当今快速的信息商业时代下,对浙南古村进行保护、利用和发展十分的必要。
它们不应退出当代人们的视野,作为民族精神的回归地之一,对它们的保护和利用进行关注十分的必要。
一、浙南古村落概述浙南古村落历史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周边地区的建筑文化影响,其建筑具有自己的特点又融合了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
古村落建筑根据气候特点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普遍采用合院、敞厅、天井、通廊等形式,使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构成开敞通透的布局,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
有的古村落建筑风格甚至中西合璧,体现出古村落受文化交流的影响。
二、黄檀硐民居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施策略浙江省内古村落的形态有四种,黄檀硐古村落属于以宗祠为中心,重点体现耕读文化的古村落聚集形态。
整个村落布局由城门、村口、街巷网络、溪河沟渠、宗祠、庙宇、民居院落等要素构成,形成了溪流穿村,石桥横卧,巷道纵横交错,院落毗邻相接、宗祠占据中央,城门险要狭窄的肌理形态。
1、保护与利用的合作模式(1)政府主导模式古村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政府在古村落的保护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
黄檀硐民居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应由相关的多级政府主导,使保护与发展能够达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古村落,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针对不同的经营领域,政府介入的角色要和程度也不同。
以政府为主导的领域,主要指纯粹的公共产品领域,具有非盈利性特征,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公共财政和公共政策等。
在以市场为主导的领域,政府通过政策起引导、促进、规范和限制的作用;在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领域,政府作为重要的经营体,起到基础性作用。
政府部门在古村落管理的不同环节需要以主导、支持、协调、监管等不同的角色定位进行相应的制度和能力建设,政府应该提高自身效率,实现多角色的参与和协同。
(2)公众参与模式在社會价值层面,古村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古村落的古村落在产权和所有权上又往往表现为村落居民每一个个体所拥有。
古村落保护规划案例比较
古村落保护规划案例比较古村落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旨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遗存,提升其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古村落保护规划。
本文将比较两个不同地区的古村落保护规划案例,以探讨其特点和取得的成就。
案例一:中国西塘古镇保护规划作为中国江南地区古典江南水乡的代表,西塘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针对西塘古镇的保护与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规划措施。
首先,西塘古镇保护规划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修缮古建筑、恢复老街巷和水系,西塘古镇恢复了其原有风貌。
同时,政府引入了相关政策,保护和激活了古建筑。
其次,西塘古镇保护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政府积极引入旅游产业,提升古镇的知名度。
通过开设旅游景点、推广旅游线路,西塘古镇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并在经济上获得了显著发展。
案例二:法国朗格多克地区古村落保护规划法国朗格多克地区是欧洲知名的古村落聚集地,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中世纪石建筑。
在保护这些古村落方面,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规划措施。
首先,法国朗格多克地区古村落保护规划侧重于保护建筑风格和风貌。
政府通过修复古建筑、修缮老街道和广场,保留了古村落的历史韵味和原貌。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相关的经济支持,鼓励居民和企业主动参与保护工作。
其次,法国朗格多克地区古村落保护规划注重旅游开发和文化活动。
政府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推广古村落的特色和文化,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同时,政府组织文化活动和交流活动,提升古村落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比较分析:从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国西塘古镇保护规划和法国朗格多克地区古村落保护规划都注重保护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遗产。
两个地区都通过修复古建筑、恢复老街道和水系等手段来保护古村落的原貌。
另外,两个案例也都注重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塘古镇通过旅游产业的引入,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发展。
而法国朗格多克地区通过推广旅游资源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为古村落带来了持续的发展。
古村落建筑与环境调研报告
古村落建筑与环境调研报告古村落建筑与环境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古村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优秀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古村落的建筑特点以及相关环境问题,为保护和传承古村落文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古村落建筑特点古村落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建筑形制多以木结构为主,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在建筑形态上,古村落一般以巷道、街巷和院落为组织方式,形成独特的空间布局。
建筑风格多样,有的以宏伟的古庙和高砖墙为特色,有的以精巧的园林和石雕为特色。
古村落建筑融入了当地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 古村落环境问题由于古村落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过多的游客会对古村落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游客大量增加带来的垃圾问题、文物保护问题、基础设施问题等逐渐显现。
此外,古村落周边的自然环境也面临一定的压力,如水源污染、生态破坏等。
四、对策建议1.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古村落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游客的规范引导和管理,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防止环境被破坏。
2. 做好宣传。
通过宣传活动,提高游客对古村落的认识和尊重,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提高保护意识。
3. 加强保护与修缮。
加强对古村落建筑和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保持建筑的真实性和原始性,防止过度修缮和拆除。
4. 强化环境治理。
加强对古村落周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采取科学的生态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结论古村落是我国优秀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做好宣传、加强保护与修缮以及强化环境治理。
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江南古村落入口空间发展研究——以安徽宏村为例
江南古村落入口空间发展研究——以安徽宏村为例发表时间:2019-07-12T11:24:04.41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作者:欧春燕[导读] 由此看来,为了应对现有的问题,我国政府应当尽心尽力,根据各种问题利用巧妙的解决办法来实现。
同济大学上海市 200082 1.引言江南古村落,因其寄情于山水、亲近于自然,将田园山水环境和耕读文化情景有机结合,在中国古村落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人居环境的地方典范。
村落的入口空间又因其集山水环境之精华,聚历史文化之积淀,在公共空间众多类型中功能与内涵最为丰富,同时作为村落内部与外部的空间纽带,其发展和兴衰牵动着整个村落的格局演变。
自上个世纪新农村建设以来,因古村落一度面临快速消失的局面,国家相关部门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先后有4100多个古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再次成为相关研究部门的热点议题。
本文通过对江南古村落——宏村入口空间发展的历史研究和实态调研,剖析江南古村落入口空间物质形态演变发展的特征,进而总结以江南古村落入口空间为代表的具有可实施性的村落公共空间发展策略,旨在为乡村公共空间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2.宏村村落入口空间历史演进研究宏村,现属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地处黄山余脉雷岗山南麓。
宏村最初为弘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村落背枕雷岗,面朝南湖西溪,山明水秀田园广阔,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宏村村落整体空间格局呈由北向南的发展顺序,分别经历了以后街为核心的定居阶段、以月沼和宏村街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和以南湖——湖滨路为核心的鼎盛阶段以及以湖滨南路为核心的旅游再发展阶段共四个阶段的发展。
2.1定居时期:依附自然第一次发展是在宏村世祖定居雷岗山下,依托靠山雷岗山庇护形成的单一主街空间结构。
传统(古)村落保护规划结构框架
城镇支撑。)
三、 村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1. 价值特色一:是一部拥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文化厚重的史书 2. 价值特色二:山水格局完整,传统古村落选址营建的典范 3. 价值特色三:村落布局科学严谨,是传统可持续人居发展模式的体现 4. 价值特色四:某市A商业文化的发源地,澄海旅游“金三角”的一朵奇葩 5. 价值特色五:中国历史上南方民系族群形成演化的重要例证
十二、近期实施规划
1、工作组织协调 2、分期实施规划 3、近期建设重点与经济测算 4、项目管理与资金落实 5、建设机制
content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1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 认真总结我国文 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 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提出:“要在推 进城镇化上实现重大突破,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确保一年出成效,两年实现目标。” 为此,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 (粤府〔 2011〕 68 号) (以下简称《 “ 意见》 ”) , 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省 10%的镇和行政村完成名镇名村建设, 30%的行政村完成示范村建设。 为贯彻落实《意见》的精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制定了《广东省名镇名村示 范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引(试行) 》 (以下简称“《指引》”) ,目的在于指导全省各地科学编制 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为创建名镇名村示范村提供依据和蓝图。
针对古村落建筑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针对古村落建筑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无论在我国的哪一个城市、哪一种民族中,建筑总是这座城市、这个民族的象征。
它象征着这座城市过去的辉煌,也象征着这个民族曾经的伟大。
所以我们对待古村落的建筑要进行保护,这些古村落建筑就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遗产。
文章针对一个古村落实例来进行详细的叙述,讲述一下古村落建筑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昌山村是位于我国韶关市的一个原始古村落,在庆云镇的东北部,和其相邻的时黄圃镇。
昌山村坐落在有上千年历史的郴乐古道旁。
我们根据昌山村当地的村史记载,昌山村现在已经有了八百多年的历史。
昌山村鉴于南宋的末年,是一户姓李的兄弟从我国的北方逃至这里,在这里定居,繁衍开来。
昌山村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
周围尽是山水,千年古树导出可见,生活设施较为齐全,但是现在的昌山村几近荒废,现状让人堪忧。
标签:古村落建筑;保护和修复;问题分析;昌山村1 昌山村的传统古村落建筑特色关于昌山村的传统的古村落的建筑特色的叙述,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第一,分析昌山村的古村落的民居的建筑风格。
第二,分析昌山村的合理的建筑布局,科学的建筑道路布置。
第三,分析昌山村的独特的门梁的建筑装饰。
第四,分析昌山村的古村落建筑中的儒家思想。
第五,分析昌山村的古村落的建筑中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
下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1.1 分析昌山村的古村落的民居的建筑风格昌山村的内部一直保留着我国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
这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造型别致优美,尽管历经了近百年的历史巨变,但是这些古建筑依然保存完好,没有受到历史巨变的影响。
这些古建筑群中有的是民居,有的是书院,有时是私塾,有的是祠堂。
这些建筑物具有整齐的布局,精美的装饰,精细的做工。
昌山古村的房屋建筑通常采用的是青砖和灰瓦,再配以我国明清时期的独到的建筑手工,每一个建筑的外观都非常的精美。
这里最为惊奇的就是神台以及村口大门的横门梁。
这里的雕刻依旧已经是美轮美奂了,既传神又逼真。
这两种建筑充分的体现出来了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长约 9 0 0米 , 自南 而北 , 分 为郭 上与郭下两座村 落, 两村首尾相接 。郭洞村三面环 山, 北面 留一平 地, 远 处 又 有左 、 右青 山相 拥 , 形成隘 口, 状 似葫 芦 , 有壶中天地 的感觉。上游双溪汇合后沿西山环村而 流, 把这块宝地的风水包裹得严严实实 。 郭洞村先民在选址时充分考虑到了此处地质灾 害少 、 气候 适宜 、 阳光 充 足 、 水 源 可靠 、 土地 肥沃 以及 地理位置优越等条件。龙溪 自南 向北从西部环村而 过, 当遇 到 大雨 时 , 从 山 上 流 下 的水 多而 急 , 村 落 人 口处 的翅龙 桥 自元代 建 成 以来 , 就 曾两 次 被水 冲毁 ,
1 . 1合理 的 村落选 址 郭 洞村 处 于两 山夹峙 之 间 , 东 西宽 约 2 5 0米 , 南
境”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元代至元三年 ( 1 3 3 7年 ) , 后裔仿珍藏北 京 白云观的学仙修道 宝图《 内经 图》 营 造村 庄 。砌城 墙形 成水 口 , 建 翅龙 桥 聚气藏 风 , 村
关键词 : 郭洞村 ; 风水; 人居环境安全 ; 规划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1 —1 5 8 O ( 2 O 1 3 ) o 4 —O 1 3 2 —o 2
引言
祠堂历经四百多年历史也依然存在。由此可见, 村 内房屋 的建设用地一般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 这 样 就避 免 了水 流湍 急 、 河 床不 稳定 、 死 水沼 泽等 自然 因素 的危 害 。
本文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对郭洞村人居环境安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郭洞村在选择和创造人居环境方面充分考虑到了村民生理安全的需求创造出了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交融的安全人居实现了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
2 0 1 3年第 4期 第2 9卷 ( 总3 1 6期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 R NA L OF E D UC AT I ON L A I NS T I T UT E OF J E L I N P ROV I N C E
周 植树 木善 化环 境 , 规 划 民居 、 通 道 并 巧 设 七 星井 。
龙溪从村庄的南 、 西、 北三面环绕 , 村 庄的东面则是 高大 的龙 山 , 整 体形 成 了背 山 面水 的 格 局 。背 靠 有 山, 心理感到安全, 前面平坦 , 能够视野开 阔, 便于观 察外界情形。龙溪环村 , 流至村 口, 一部分汇集形成 水 口, 水 口边 建 有水 碓房 。 村落民居在建设 中紧密融合 自然环境 , 充分利 用 自然资源 , 通过地段规划和景观处理 以实现环境 的改善 , 形成最佳的人居环境。这种将 自然形态和 人工建设的村落空间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的做法 , 不 仅提高和改善了原有的生活环境 , 而且形成 了自己 的艺 术 特色 和个 性 。如 村落 人 口面 向 北 , 在 冬季 的 时候易受寒风侵袭 , 当地居民就在水 口处种树并设 置5 m高的城墙 , 这样不仅起到 了抵挡寒风 的作用 ,
l 3l
同时 也增 添 了 自身 的特 色 。此 外 , 村 中 建筑 规 划 整
国 民宅 9栋 、 3 4间 。从 房 屋 建 制 来 说 , 古 屋 可 以分
齐, 大多坐北朝南 , 中庭横街南侧 、 西街西侧 的沿街 房屋则朝向街道 。
1 . 3有效 的环境 保护 随着 人 口的迅 速增 长 , 居 住 密度 本 已很高 的空 间现 在更 显拥挤 , 居住 用地 、 农耕 用地 与山林 地之 间 的矛 盾 日益 紧 张 。但在 郭 洞 村 , 村 民 能够 很 好 地 处 理三者之间的矛盾 , 不互相侵 占用地范 围。村 内有
但村内很多六七百年 的大树却仍然健壮生长 , 何 氏
收稿 日期 : 2 O 1 2 —1 2 —2 O 作者简介 : 翟登艳 ( 1 9 8 6 一 ) , 女, 安徽太和人 。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 与建筑 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 : 园林设 计与理 论。 牛 沙( 1 9 8 7 一 ) , 女, 河北鸡泽人 ,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 与建筑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 : 园林设 计与理 论。 柳 丹( 1 9 7 一 ) , 男。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与建筑学院 , 博士 , 副教授。研究方向 : 园林规划设计及 生态环境修 复。 项 目简介 : 本课题受浙 江农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 2 1 1 2 0 1 0 0 2 2 ) 、 浙 江农林 大学 青年教师创新团队( 2 0 0 9 R C 0 4 ) 资助 。
No . 4, 2 0 1 3 Vo L2 9
TO t a l No . 3 以郭洞村 为例
翟登艳 , 牛 沙, 王 欣, 王 瑛, 柳 丹
( 浙江农 林 大学 园林 与建 筑 学 院 , 浙 江 临安 3 1 1 3 0 0 )
摘要 : : 生理 、 安 全需求是研究人居环境安全 问题 的核心 内容 之一 , 而这 些要 素在城 市规 划 中的村 落选址 、 布局 中往往都 具有重要体现。本 文通过对 江南典 型水 乡古村郭洞村人居环境安 全进行 调查研 究, 寻求古人在 村落建设 、 发展 过程 中所采取 满足生理 、 安全需求的规划建设措施 , 希望能够对 当前人居环境 建设 的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
1 . 2稳 定 的规 划布 局 郭洞村的规划布局特点就是将 “ 人一村落一环
美 国心理 学 家 马斯 洛 ( A . H. Ma s l o w) 在他 的 成 长动 机论 中 提 出 了“ 需 要 的层 次 ” 论, 其 中, 生 理 需
求 和安全需求是人类最重要的需求 , 这些也是人居 环境安全研究的主要 内容。人居环境安全是基于安 全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居住环境的, 在古村落层面 , 主 要研究 村 民 为实现 生理 、 安 全需 求 , 对 村 落 的安 全性 选址和建设 的方法。这对古村落的保护 、 开发有实 际意义 , 对城市人居环境研究有借鉴意义。 1生理 、 安全 需求 的 自然环 境选 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