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_1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认识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等基本元素。
2.学习表内除法的基本运算,掌握2~9的除法口诀。
1.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并运用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等数学符号。
2.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掌握2~9的除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除法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平均分配物品等。
5.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计算一个数被另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它是解决分配、测量等问题的有力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有18个橘子,想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橘子?通过这个案例,展示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环节较为顺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协作。这说明,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除法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表内除法是让学生知道怎么运用除法算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一】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
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
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
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
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
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材安排如下: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编排。
“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开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2.关于“用2~6的乘法的口诀求商”的编排。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
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
先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充分利用学生学过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的方法。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表内除法(一)_除法的初步认识17页文档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表内除 法(一)_除法的初步认识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1,完成教科书P8“做一做”,P1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7主题图。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学校组织春游活动。
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
大家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呢?【学情预设】预设1:糖果、纯净水、饼干、橘子、酸奶、香蕉、牛肉干……预设2:24颗糖果、1箱纯净水、12块饼干、18个橘子、1箱酸奶、1箱香蕉、一箱牛肉干。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毫无遗漏地发现了所有的物品,而且还学会了带着数据去表达,真棒!老师看到了好多好吃的,真兴奋呀!但是请大家再来观察桌面上的东西,它们摆放的方式有什么特点呢?【学情预设】饼干每堆摆放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师:是的,那大家来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学情预设】他们应该是想把这些东西都分给大家,要每个人分得一样多才好。
师:我也赞同你的观点!看来咱们班以后出去玩不用担心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助他们把糖果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平均分(1)]【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的能力。
同时在仔细观察中,学生会发现许多物品堆放在一起,但桌面上有些物品的堆放却是有规律的。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份分得一样多是经常使用的,从而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二、动手实践,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自主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套)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连一连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用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学情分析】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对于平均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而且学生也已经熟悉了2——5的乘法口诀。
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用帮大熊猫份竹笋的情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玩中去学习。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大胆说、放手做”,这节课除法算式的商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得来的,而少数学生会用口诀来求商,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今天熊猫晶晶邀请了一些小伙伴来家里做客,晶晶的妈妈为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了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师:妈妈要晶晶把这12个竹笋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可把晶晶难住了,你们愿意帮晶晶分一分吗?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分一分吧!活动2【活动】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老师可以帮助)(请一名学生在展台前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先把竹笋每盘放一个,再把剩下的竹笋再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听课记录课程名称: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导入新课1.1 情境导入•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小朋友们分糖果”,引出平均分配的概念。
•老师提问:“如果我们有10颗糖果,要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颗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1.2 明确学习目标•老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掌握简单的除法运算。
二、导学释题教师活动2.1 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老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除法的定义:“除法就是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是多少”。
•老师强调除法与平均分配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理解。
2.2 引导学生探究•老师提出探究问题:“如果我们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个苹果?”•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探索除法的运算过程。
学生活动2.3 积极参与讨论•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方法。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2.4 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尝试独立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运用除法运算求出答案。
•学生将答案记录在练习本上,并准备向老师汇报。
过程点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
•老师在引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践。
三、板书设计文字部分•标题: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除法的定义、平均分配的概念、简单的除法运算示例简图部分•绘制苹果或糖果等物品平均分配的简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除法的意义。
•在简图下方写出对应的除法算式,如“12 ÷ 4 = 3”,表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到3个。
四、拓展延伸•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数量分配、时间的均分等。
•学生尝试提出更多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除法解决。
五、课堂总结•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平均分配的重要性。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PPT课件
4 把8个风铃穿在2个丝带上,平均每根丝带上穿( 4)个。 8÷2=4
1.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 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商 。 2.知道总数、平均分成的份数,求每份的数量,用除法计 算。知道总数、每份的数量,求平均分成了几份,也用除 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3 读一读。 8÷4=2 18÷3=6 15÷5=3 16÷8=2
读作: 8除以4等于2 读作: 18除以3等于6 读作: 15除以5等于3 读作: 16除以8等于2
3 读一读。 12÷3=4 45÷9=5 36÷6=6 7÷7=1
读作: 12除以3等于4 读作: 45除以9等于5 读作: 36除以6等于6 读作: 7除以7等于1
4 读一读。 45÷9=5 35÷5=7 8÷8=1 42÷7=6
读作: 45除以9等于5 读作: 35除以5等于7 读作: 8除以8等于1 读作: 42除以7等于6
5 圈一圈,填一填。
16里面有( 8)个2。
16÷2= 8
5 圈一圈,填一填。
18里面有( 3)个6。
18÷6 = 3
5 圈一圈,填一填。
4 如果把左面鱼缸中的金鱼平均分到右面的3个小鱼缸中,每个鱼缸中要 放几条小金鱼?
9÷3= 3(条)
1.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中间的÷叫除号。 2.读除法算式时,应写成几除以几等于几的形式。
1 (1)一共有(15)个苹果,每( 5)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3)份。 (2)一共有(24)个竹篮,平均分成了( 4)份 ,每份( 6)个。
分法二: 15÷3=5 轮 份每 船 数份 总的 数轮 船 数
6 请学生根据图片猜一猜小精灵想怎样分橘子?
8÷2=4(个) √ 8÷4=2(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_除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件
(1)一共(16)个篮球。
= (2)每人分2个,可以分( 8 )人。
= (3)平均分给8人,每人分( 2 )个。
=
16÷4=4 15÷5=3
? 平均放进4
个盘子中, 每盘放几 个?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有( 3 )个。
我们可以用除法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 4 = 3
除号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 平均放进2
个盘子中, 每盘放几 个?
? 平均放进3
个盘子中, 每盘放几 个?
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 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个,可以放 几盘?
20个萝卜,每盘放4个,可以放5盘。
20÷ 4 = 5
被除商 除数 数
有6个苹果,每个盘 子装2个苹果,能装
几个盘子?
=
1、在除法算式10÷2=5中, 2叫做(C )
A被除数 B差 C除数 D 2商、除法算式30÷6=5,读作(A )
你知道 吗?
A30除以6等于5 B30除以5等于6
3、除法算式24÷6=4中,被除数 是(A )
A24 B3 C4
填一填
1、每个小格中有6个小球,一共
有(24)个小球。 =
2、把24个小球平均放进4个小格
中,每格中有(6 )个。 =
3、每6个小球放进一个小格,24
个小球可以放(4 )格。 =
把12支香焦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 小猴分到(4 )个。用除( )法来计算,列 式是(12÷3=4 )。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32021/10/23October 23,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232021/10/232021/10/232021/10/23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的意义和符号表示。
2.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如平均分物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体验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除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除法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简单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关系。
2.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故事或实际情境引入除法概念,如分苹果、分糖果等。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样平均分配物品吗?”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讲解除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如“8除以4”表示为“8 ÷ 4”。
2.演示简单的除法计算过程,如“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得到几个?”3.引导学生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关系,强调除法的实际意义。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准备一些物品(如小球、积木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均分配。
2.每组记录分配过程,并尝试用除法表达分配结果。
3.小组内交流分配经验和除法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反馈(5分钟)1.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经验和除法计算的结果。
2.教师点评,强调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除法计算题,如“把12个饼干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几个?”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如分水果、分糖果等,并尝试用除法表达。
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新课讲解、实践活动和总结反馈等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平均分配和记录分配过程,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除法的实际意义。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_10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目标: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学习重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你想到了什么?(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
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
(略)(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自参加过呢?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能够坐几组……)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3、每根5个,共几份?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三、摆一摆,填一填。
1、∮∮∮∮∮∮【】【】【】6 ÷ 3 = □2、∮∮∮∮∮∮∮【】【】【】7 ÷ 3 =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学习内容: P50~~P51上的内容。
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学习重点: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5×()< 16 ( ) × 6 < 25 4 × ( ) < 2313 3 × ( ) 47 > ( ) × 6 ( ) × 8 < 262、计算:8 ÷ 4 = 45 ÷ 5 =二、新知。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_10
除法的初步理解一、课题:除法的初步理解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页及练习三第1—6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理解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水平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水平和自主学习的水平;<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激趣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度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③、学生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8 8 8 81 72 63 54 4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
(教师板书:同样多)2、引入动手实践二: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
(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2(1)创设情境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大家要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2)动手实践三: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研讨课教案_10
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咱们学过哪几种运算方法?它们各部分的名称都叫什么?
学生分别说说乘法、加法及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今天咱们认识一位新朋友——除法
播放图片,揭示课题。
1、首先看例题1
学生读题: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两个篮子里,应该怎样放?
学生说:每个篮子放4个。
教师课件演示
那么用除法怎样表示呢?
列式:8÷2=4
课件演示:说各部分名称。
这道算式如何读出来呢?
2、出示例2
4只小熊在海边观海景,肚子感觉饿了,想吃汉堡。
12个汉堡怎样分呢?每只小熊分别几个呢?如何计算呢?12÷4=3
学生边说师边演示除法各部分名称及读作什么。
3、出示例3
学生看题说题意
把9棵松树平均分成3份,每份3棵。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4道除法题,学生列式,说各部分名称。
四、小结
这节课怎们认识了除法,知道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五、布置作业。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通用)》_教学设计10
New Hero Foreign Languae School新英豪中英文学校小学数学科“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研学案——————————————————————————————————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导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一、引入新课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能够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除法)二、新授课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新英豪中英文学校小学数学科“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研学案——————————————————————————————————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2-1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新知探索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除法算式通常由被除数、除数和商三个部分组成, 可以写成 a ÷ b = c 的形式,其中 a 表示被除数,b 表 示除数,c 表示商。
12 ÷ 4 =
被除···数
· · · 除号
··· 除数
3···
商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分一分
分一分:把6块分成3份
感谢观看
)块。 )块。
做一做
平均分给 6 人,每人分( )块。 18 ÷ 6 = 3
练一练
每 2 只一副。
8÷ 2 =
练一练
圈一圈,填一填。
16 ÷ 4 = 4
练一练
圈一圈,填一填。
15 ÷ 5 = 3
练一练
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_1__0_÷__2__=__5_
课堂小结
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于将一个数 分成相等的部分或确定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 的次数。在除法中,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是四 个重要的概念。除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 如计算成绩、分配物品、确定时间和速度等。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干均分
平均分给 3人,每人分( )块。 6÷ 3 = 2
想一想
能放几盘?
想一想
20 个竹笋,每 4 个放一盘,能放 5 盘。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做一做
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 18 ÷ 3 = 6
平均分给 2 人,每人分( 18 ÷ 2 = 9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主讲老师:XXX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2.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共10张PPT
总数
÷
份数 = 每份的数量
15÷5= 3
巩固练习
2. 分一分,填一填。
总数
÷
份数 = 每份的数量
(1)把10根 平均分成2份,每份( 5 )根。
10÷ 2 = 5
(2)把10根 平均分成5份,每份( 2 )根。 10÷ 5 = 2
课程小结
÷ 除号 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平均分,统一用除法来计算。
你能自己编一个用除法计算的小故事吗?快来试试吧!
例题精讲
把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大熊猫,每只分( 3 )个。
总数
÷
份数 = 每份的数量
除法算式:12÷4=3
…
除 号
读作:12 除以4等于3。
12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12÷4=3表示什么?
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3 )个。
巩固练习
1.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3 )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除法
教学内容:P13例4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学什么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怎么学 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价值
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除法的价值。
例题精讲
每只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怎 么分呢?
一个一个地分
例题精讲
把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大熊猫,每只分( 3 )个。 列算式: 12-3-3-3-3=0(个) 12÷4=3(个) 除法算式
瑞士数学家 拉恩
把6颗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 2 )颗。 6÷3=2(颗)
除号
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每盘分( 3 )个。 18÷6=3(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理解
一、课题:除法的初步理解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页及练习三第1—6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理解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水平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水平和自主学习的水平;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度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
(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
(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大家要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
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
(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
(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能够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实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三>、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实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
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度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理解)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七、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理解
把6个桃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李,每盘放(2)个。
6÷(除号)3=2 12÷4=3
读作:6除以3等于2 12÷3=4
八、教学反思
这个课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
通过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
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协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比如通过学生分小棒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水平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体现给大家。
2.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给大家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问有几种分法,然后又提出:要使两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应怎样分?用小棒来代替苹果分一分吧!学生们很愿意动手来分,这样做,提升了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水平,从学数学的角度,注意了数学知识的特点。
总来说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在操作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了平均分。
但整节课显得过于平淡,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这方面的水平培养,多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